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诗二首》优秀教案第2课时(精品)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5.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泊船瓜洲》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间”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②体会“春风又绿”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讲述每首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游子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

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

(赠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

(注意书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深入诗歌理解诗句含义,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

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激发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1.讨论对边塞的了解,引入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意思,学习新课。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运用资料中尝试作品迁移,激发学生学诗主动性。

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学习古诗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激发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板书课题,解题。

(指出《出塞》是唐代边塞诗常用的题目,意思是战士们去戍守边塞;“出塞”是乐府的一种曲调,此外还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

2.通过预习你对“边塞”有哪些了解?你脑海里的边塞是什么模样呢?(同学们了解得真多。

带着这种感觉和认识,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到边塞去看一看吧!……残破的边塞、荒凉的边关、寂寞的孤城、冷峻的关山……)。

3.同学们,就是这样的边塞之地,自秦朝开始,一直到汉朝和唐朝,匈奴人经常越过阴山,入侵中原,引发了两族之间的边塞之战,多少诗人以边塞之战为主题,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诗句,咱们一起来轻声诵读: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今朝有酒今朝且醉,不知明日战死在何方?这是残酷之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堆堆的白骨,已经阵亡的战士,仍然是亲人们梦中相伴之人。

这是痛苦之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悲壮之战)。

4.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唐王昌龄的《出塞》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一幅画面,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二、新课学习读《出塞》,感诗味。

1.自由朗读《出塞》。

2017-2018年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2017-2018年湘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精品学案第二课时

《古诗二首》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学习过程使用“手机”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一、激情导入走进历史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古代荒凉的边塞。

现在,我们再次走进古时的边塞去看看吧!今天我们学习王之涣的《凉州词》。

二、朗读与背诵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2.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3.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4.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直至熟读成诵。

三、再读诗作感知内容(一)指名读、分组读、齐读,体会诗文大意。

增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二)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大意。

1. 黄河远上白云间,写出了怎样的景色?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2.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孤城”又指什么?请你想象并描述这幅画面。

3羌笛何须怨杨柳,一个“怨”字你读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学生自由结合分组,说一说诗文大意。

比一比谁说的精彩。

五、当堂练一练:1.给这些字注音凉黄河孤城万仞羌笛怨杨柳春风度2.解释重点词语:孤城万仞春风3.划分朗读节奏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湘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湘教版
-例如,让学生以“秋日”为主题,创作一首古体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拓展阅读,提升素养: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古诗,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例如,推荐与《古诗二首》主题相近的其他古诗,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和欣赏。
6.多元评价,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古诗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古诗的意境深邃,表达手法独特,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例如:“学习了这两首古诗,大家有什么收获和感悟?请与同学们分享。”
3.强调古诗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例如:“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传承优秀的古典文化。”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古诗二首》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背诵并默写《登高》和《江南逢李龟年》两首古诗,要求做到熟练、准确无误。
-请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反复朗读并默写这两首诗,加强记忆,提高对古诗的理解。
2.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分析,从意境、表达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解读,不少于300字。
-例如:“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运用我们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这首诗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分析文章。”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第二课时(1)(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第二课时(1)(精品)

《古诗两首》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4.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源头活水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PPT课件;2.学生:课外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借助字典理解诗中有关字、词的意思。

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有四句名言,请你去读一读,力争读懂它们。

【出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自由读——能读懂吗?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

【齐读】3、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朱熹)【板书,强调“熹”的写法】4、这就是朱熹,【课件出示简介】默默地看。

【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

他学问广博,治学勤奋,一生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其中很多思想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

他写的诗善于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寓意含蓄,具有哲理。

】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简介中的首尾两句。

2、新授(一).诵读诗句,感受诗篇1.指导朗读A、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B、领读、齐读2.指导背诵A、学生闭目轻背B、指名背、齐背3.指导默写A、教师谈话:光会背还不行,能默写吗?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打开书,看看那些字在书写上要注意。

B、指导写字:徘徊鉴渠C、学生在作业纸上默写并自查(提示书写姿势,轻音乐)(二).图文结合,体味诗意1.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初步自学这首诗。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教案 古诗二首 (2)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教案 古诗二首 (2)
四、比较探究:
1、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
“秦时明月汉时关‛”猜测:
作者是想说:
(1)在边塞看到了秦代的明月,汉代的边关。
(2)在边塞看到了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
(3)在这边塞上,明月还是那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那秦汉时的边关。
2、在小组中边起来说说诗意,集体交流。
3、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的、盼知又怕知的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
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阖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
十五从军征: 兵役的残酷
(有家归不得) 无限的凄凉 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八十始得归: 不尽的悲哀 (归来却无家)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历史悲剧
│ │ │
_________________
时空交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共同愿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
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教具及多媒体应用
电子白板、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古诗三首》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的感情。

教学难点诵读古代诗词,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背诵古诗及诗人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课1.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脚步游览了雄伟壮丽的天门山,赏析了这首古诗,再跟着杜甫去看看泰山的雄伟吧,跟着刘禹锡去了解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

让我们再次感受祖国美丽的山河。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学习《望岳》。

1.作者及背景简介。

2.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字音。

3.了解诗的内容。

(1)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2)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4.品析诗句。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明确: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句中的“钟”将大自然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

“割”从山的北面看,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画面。

5.感悟作者情感。

明确: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二)学习《浪淘沙》1.作者及背景简介。

2.朗读诗歌,把握字音和节奏。

3.了解诗的内容。

生讨论,师明确。

(1)“九曲”“万里”的意思是什么?(2)“浪淘风簸”的意思是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3)“天涯”“直上”怎样理解?4.品析意境美(1)诗中描写怎样的景色?(波澜壮阔的景,波涛汹涌的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5.感悟作者情感。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诗二首》优秀学案(精品)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诗二首》优秀学案(精品)

《诗二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认识生字。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是的意境。

2、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2.难点:体会诗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第一首诗里面,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2.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四、参考资料
于右任简介:于右任(1879—
1964)陕西三原人。

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

记者,诗人,书法家,政治家。

1905年,协助马相伯创立复旦公学,后时时关注复
旦,曾三度援手救助复旦于危厄之中,有“复旦的孝子”之称。

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反对帝制。

曾在上海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民吁日报》,鼓吹革命。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政府常委、军委会常委、审计院院长,后长期任监察院院长。

于右任精书法,尤擅草书,有《标准草书》一册行世,被誉为“当代草圣”。

1964年病逝于台湾。

当我死时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2课时)统编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2课时)统编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

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3篇精读课文和《花之歌》1篇略读课文组成。

《草原》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情迎客;《丁香结》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作者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古诗词三首》分别描写了建德江、望湖楼、黄沙岭的不同时段的自然景观;《花之歌》写出了花的生存空间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

习作《变形记》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语文园地学习对比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单元重点:(1)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要想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是关键,只有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

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草虫世界的奇妙、古诗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让学生讨论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之所以如此生动,是因为作者不但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而且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学生应该由此受到启发,把这些方法自觉运用到习作中去。

用感悟充实想象的空间,要将自己的变形与生命感悟融为一体,无“感”则无“悟”,无“悟”则想象毫无价值,想象的价值,在于化“感”为“悟”,化情为理。

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德、鹊、蝉、稻”这四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3.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第2课时(精品)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第2课时(精品)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字、词的意思。

2.能准确翻译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结合。

课前准备教学准备:课及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复习提问 背诵或默写《凉州词》 评价并导入,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浪淘沙》。

2、新课学习(一)自主学习 1.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

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

后复用,至礼部尚书。

《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

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

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

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至今广为传唱。

(2)补充介绍: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3)牵牛、织女:即牵牛星、织女星。

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织女,他们结成夫妻,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2.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可用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

3.感知诗歌内容 这首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

(二)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三)推荐阅读 1.刘禹锡的《陋室铭》 2.刘禹锡的诗歌《西州乐天扬州初逢》《竹枝词》《乌衣巷》3、结论总结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第二课时(精品)

《古诗二首》学案1一、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字词,朗诵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丰富想象,能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二、重点难点1.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 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 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2. 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四、参考资料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

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

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由于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

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

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赛课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 》第2课时

(赛课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 》第2课时

22 古诗两首第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联系诗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联系诗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难点】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方法一1.六年来,你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读书的名言。

谁来向大家汇报?(指名说,随机点评。

)2.这节课,老师也带来了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

(课件出示名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生齐读。

这则名言给你什么启示呢?3.这是朱熹告诉我们的读书方法。

(板书:朱熹)大家了解他吗?请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朱熹)4.出示朱熹资料课件,补充说明朱熹有很多关于读书的方法。

“熹”是光明的意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读书的诗——《观书有感》,希望这首诗能如早晨的一缕阳光照亮我们的内心。

(板书课题,生齐读。

)[设计意图]从朱熹的名言入手,介绍朱熹以及读书的名言,既是对知识的拓展,也是对本课的引入。

方法二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四句名言,请你读一读,试着读懂它们。

PPT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2.学生自由读。

大家能读懂吗?它们都是关于读书的,读书也叫“观书”(板书)。

能给我们很好的警示,我们一起熟记于心。

(齐读)3.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是谁说的吗?(朱熹)(板书,强调“熹”的写法)4.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呢?(课件出示简介)默读,一起来读一读这段简介。

PPT出示: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人。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古诗二首湘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古诗二首湘教版
2.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优雅的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出问题:“你们曾经学过哪些古诗?它们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回忆和思作者,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读《登鹳雀楼》,解释关键词汇和意象,例如“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等。
4.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古诗中的意象转化为自己的创作作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表达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通过对比学习,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理解和尊重,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问题导向: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通过设计探究性任务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分析能力,还学会了合作和分享。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任务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不仅互相学习,还学会了如何评估和反思,这对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设计探究性任务,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比较两首诗的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并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学生能够分析并概括诗人的情感和主题思想,例如王之涣的赞美之情和李白的思乡之情。

最新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汉字“鹊、蝉”。

2.有感情地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背诵并默写整首词。

3.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检查,导入新课1.回顾:学生一齐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夜行黄沙道中)3.提问: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4.写作背景:辛弃疾,南宋词人。

这首词是辛弃疾遭贬职后,闲居江西上饶时所写。

上饶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

有一天晚上,词人到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词。

【设计意图】补充介绍背景资料,学生更能入情入境,体会诗词的内涵,感受词人写作时的心情。

板块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疏通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词,同桌互助纠正词句读音。

(2)指名朗读。

注意“见”的读音是“xiàn”,出现的意思。

(3)教师指导读准“鹊”“蝉”的字音,并指导书写。

“蝉”字左窄右宽,收左让右,注意第五笔是提,不是横;“鹊”字左右等宽,横画错落有致。

2.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感知节奏。

课件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这首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预设交流。

(词牌,词题目,题目的意思,词中所写的季节等)【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划分节奏,让学生初步了解词的韵律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板块三理解词意,想象画面1.理解词意。

(1)默读整首词,请借助注释、插图及其他资料,还可以和同桌交流,弄懂整首词的意思。

(板书:乡村夏夜)(2)同桌互说词的大意。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诗二首乡愁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诗二首乡愁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诗二首乡愁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主要内容是《诗二首乡愁》。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仍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的魅力。
(二)问题导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问题导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本节课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具体来说,我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如“诗人为什么要用邮票和船票来比喻乡愁?”“这些意象如何帮助表达乡愁的情感?”等。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具体来说,在本节课的结束阶段,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我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讨论。我会提出问题,如“诗中的意象是如何表达乡愁的情感的?”“诗人为什么选择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对于表达乡愁情感的重要性。同时,我还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诗二首》公开课教案第2课时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诗二首》公开课教案第2课时

《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个生字,正确书写5个生字。

2.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讨论交流,感受诗人的激情,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中蕴含作者的理想,体会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对自由生活无比向往。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关于雄鹰,海鸥的图片和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出示雄鹰、海鸥飞翔图。

请学生谈谈看后感受。

不仅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更能有效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为学习作铺垫。

同时让学生了解雄鹰和海鸥。

揭示学习任务,先了解作者。

出示作者的资料。

利用放大镜放大作者图片,让学生看的更清楚些。

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再阅读,有助于把握诗人的设计意图。

二、新课学习诵读全诗,把握节奏自由朗读时提出要求,哪些地方应该读得重一些,哪些地方应该轻一些,哪里应该停顿,分别用笔画出“·”和“/”做上记号。

指名进行朗读品读诗句,体会诗情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重要方法。

注解模式,基于交互电子白板提供方便的书写和绘画功能,可以实现学生边思考边想像边批画的学习方式,呈现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的思维成果。

再读诗歌,抒发豪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和视频朗读。

思考:诗人告诉我们什么?播放视频指导朗读及欣赏画面。

深入理解,把握主题1.默读,找出诗中作者选取的具体事物都是什么?2.讨论交流:说说诗中这些代表事物各有什么象征意义?讨论时可利用工具\数学时钟进行计时。

此环节让学生通边读边想,然后再说一说。

作者讨厌哪些?作者喜欢哪些?为什么?(1)两名学生到白板前分别拖拉出诗中正反两方面的诗句(2)板书诗人的思想感情(3)分角色朗读本诗运用象征、对比的手法,白板出示诗中正反两方面的诗句。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诗二首》公开课教案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诗二首》公开课教案

《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现代诗朗诵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通过揣摩品味,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赏析法、角色体验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PPT、音频视频文件、课本、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曾有这样一位老人,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而当时他的妻子和长女却留在了陕西的咸阳。

到了晚年,特别想念大陆,想念他的家乡,想念他的妻子,想念他的女儿。

他常常登上台湾的高山之巅眺望大陆,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泪水肆意流淌。

落叶归根,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传说狐狸死的时候总是朝向她出生的地方(狐死首丘),草木尚能如此,动物尚能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怎能忍受这种痛苦的折磨呢!他多么想回去看一看家乡,看一看家乡的亲人,看一看故土的一草一木啊!但是,他想回却回不去啊!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他永远的遗憾!在他去世之前,曾写下一首哀诗——《望大陆》二、新课学习(—)《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惟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他是谁?他就是于右任先生。

1.配曲《春江花月夜》,教师美读(语调缓慢、深情,期望中凸显深沉)。

问1: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可能有以下说法:内容方面:思乡、惆怅;形式方面:整齐。

2.再读:让学生自由诵读全诗,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3.三读:指名两位同学诵读并要求他们说说如此处理的原因。

教师明确: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

作者抒写的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千千万万的游子对亲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情怀。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诗二首》公开课学案第2课时

2017-2018年教科版(六三制)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诗二首》公开课学案第2课时

《诗二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认识1个生字,正确书写5个生字。

2.能够体会诗歌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二、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2.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2.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只动物?为什么?
四、参考资料
惠特曼(1819~1892)
19世纪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

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

主要诗集《草叶集》在1855年初版,以后多次重版,每版都有新诗补充。

其创作可分三期:南北战争(1861~1865)以前,诗作《软骨头之歌》《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自己之歌》等,主要揭露奴隶主和种植园主的压迫,对黑人和印第安人表示同情,歌颂自由的理想;《欧罗巴》欢呼法国
1848年革命;《大斧之歌》歌颂人民的创造性劳动。

南北战争时期,组诗《桴鼓集》号召人民参加反奴隶制的战斗,歌颂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当紫丁香最近在庭院中开放的时候》悼念被杀害的林肯总统。

南北战争结束后,诗作《不,今天别向我提到那重大的耻辱》及政论《民主的远景》等,批判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资产阶级文明的贫乏和国家机构的腐化;《哦,法兰西的星!》《神秘的号手》歌颂欧洲的革命运动和巴黎公社。

其诗作热情奔放,不受传统格律束缚,用新的形式表达民主思想,对种族、民族和社会压迫表示强烈抗议,对美国和欧洲自由诗的发展很有影响。

1小语六上《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案

1小语六上《古诗两首》第二课时课案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淮河以北被金 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无:通勿,不要。 乃:你,你的。乃翁: 你的父亲。 ②试着说一说诗句 的意思,注意有些地方要 调整词序,有些地方要适 当增加一些词语,从而把 它说得流畅些。 ③再连起来说整首 诗的意思,说时适当注意 以诗人的口气与感情。 4.在理解了诗句的基础 上,再齐读古诗,注意读 出节奏。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吟诵古诗,了解诗人一生的追求和梦想,感悟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怀,激发 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通过对陆游其他诗歌的渗透学习,加强对这首诗的深度理解,从而更深切地感受陆 游的爱国情怀。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多媒体课件 2 课时
设计内容
一、课前自主预习
1.读一读:认真练读《示儿》这首诗。 2.找一找:关于南宋的历史背景资料和陆游的生平以及他的诗歌
4.师:同学们对陆游知道得真
多!在陆游年仅三岁的时候,
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所以他
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
向,长大后他曾经亲自上战场,
参加过抗金的战斗,直到他生
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坚信抗
金必定胜利。《示儿》这首诗(出
示 3)就是他八十六岁高龄,重
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给
他的儿子的临终嘱咐,又称为
绝笔诗。
三、 感悟诗境, 体察心情。
1.师:老师把陆游的这首 《示儿》进行了精简,出示: 死去万事空,不见九州同。北 定中原日,家祭告乃翁。读一 读,比较一下,你们认为哪首
1.学生朗读比较,交流。
诗好?为什么?
从第一句,你感受到什 么?设想,常人在死前,想的 最多的是什么?
A 比较一二句,感受“悲 之深重”。 ①第一句少了“元知”, 元知,本来就知道。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诗二首乡愁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诗二首乡愁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诗二首乡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首诗歌《乡愁》的基本内容、情感表达及艺术特色,通过阅读、分析和欣赏,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两首诗歌,掌握有关乡愁的主题知识,了解不同作者对乡愁的诠释和表达。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乡愁氛围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与探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引导他们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质疑、联想等,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挖掘乡愁情感。
3.小组合作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
4.学生通过学习诗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深入挖掘诗歌内涵和表达技巧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4.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勇于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感受两首诗歌《乡愁》中所表达的乡愁情感,尤其是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2.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分析两首诗歌在表达乡愁情感上的异同,提升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
4.教师组织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诗歌朗诵、写作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个生字,正确书写5个生字。

2.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
讨论交流,感受诗人的激情,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诗中蕴含作者的理想,体会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对自由生活无比向往。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关于雄鹰,海鸥的图片和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出示雄鹰、海鸥飞翔图。

请学生谈谈看后感受。

不仅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更能有效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为学习作铺垫。

同时让学生了解雄鹰和海鸥。

揭示学习任务,先了解作者。

出示作者的资料。

利用放大镜放大作者图片,让学生看的更清楚些。

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再阅读,有助于把握诗人的设计意图。

二、新课学习
诵读全诗,把握节奏
自由朗读时提出要求,哪些地方应该读得重一些,哪些地方应该轻一些,哪里应该停顿,分别用笔画出“·”和“/”做上记号。

指名进行朗读
品读诗句,体会诗情
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重要方法。

注解模式,基于交互电子白板提供方便的书写和绘画功能,可以实现学生边思考边想像边批画的学习方式,呈现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的思维成果。

再读诗歌,抒发豪情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和视频朗读。

思考:诗人告诉我们什么?
播放视频指导朗读及欣赏画面。

深入理解,把握主题
1.默读,找出诗中作者选取的具体事物都是什么?
2.讨论交流:说说诗中这些代表事物各有什么象征意义?讨论时可利用工具\数学时钟进行计时。

此环节让学生通边读边想,然后再说一说。

作者讨厌哪些?作者喜欢哪些?为什么?
(1)两名学生到白板前分别拖拉出诗中正反两方面的诗句
(2)板书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
本诗运用象征、对比的手法,白板出示诗中正反两方面的诗句。

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有效地解决这两点,就能突破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拓展迁移
谈谈本诗对你有何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
播放歌曲
让学生从文本迁移到生活,以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以插入音乐:播放《怒放的生命》来进行升华情感。

三、结论总结
这首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的理想和志向。

全诗共3句,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前两句),写“我”不学小鸟,而要学习雄鹰和海鸥。

第二层(后一句),写“我”的理想是在自由与力量中展翅翱翔。

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诗人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引导人们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课堂练习
1.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

2.抽读生字卡片。

3.请一位学生试背课文。

五、作业布置
课外收集阅读惠特曼的其他诗作一首,推荐《草叶集》。

六、板书设计
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
自由
我→理想欢乐民主自由
力量
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