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五十年
巴以冲突的由来
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
9.11
• 美国受到阿拉伯恐怖份子的攻击,使阿拉伯回 教极端势力与美国结怨的以巴冲突成为新闻的焦 点之一。很多人不明白美国为何要「偏袒」以色 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又由何而来? • 这要由犹太人的复国运动(也称锡安山运动 Zionism:锡安山位于耶路撒冷,相传古犹太国 王大卫在锡安山建犹太教圣殿,现遗址只有一段 哭墙。锡安山被犹太人视为圣山,因此成为犹太 人复国的象征。)说起。
•
不过,即使我们理解了以色列人的感情, 事分两造,我们还要理解阿拉伯人的感情。 圣殿山是犹太人三千年的圣地,却也是阿拉 伯人一千三百年的圣地。公元638年,阿 拉伯人征服耶路撒冷。据说伊斯兰的开教祖 师穆罕默德是从圣殿山升天的,691年这 里建造了阿克萨清真寺(ElAksaMo sque)。从此圣殿山成为继麦加和麦地 那之后的伊斯兰第三圣地。
中东和平进程
•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前后共打了 五次中东战争,三次由以色列发动, 两次由阿拉伯国家发动。每次战争都 是以色列胜利,占领更多的土地,制 造更多的难民,双方的你不仁我不义 也产生了更多仇恨。
二、巴以冲突的关键
• 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谈中的主要问题是耶路撒冷地位、 边界划分、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犹太人定 居点和水资源等关键问题。 • 耶路撒冷:被信仰挤爆的圣地 • 有一幅古地图。一个圆城耶路撒冷是 世界中心,亚洲、非洲和欧洲是三片叶子, 对称地从中心伸展开去。这幅地图,很形 象地说明了中世纪时耶路撒冷在欧洲和中 东的地位——这是世界的圣地。
3、犹太复国运动的兴起
• 而在东欧犹太人处境始终未获改善,在十九 世纪上半叶,俄国掀起一场德国纳粹之前最大规 模的反犹屠犹狂潮,犹太人血流成河。历史学家 指出这场「屠犹运动」共杀害了数以万计的犹太 人。 • 正是这一场大屠杀促成犹太人复国主义的兴 起。当时一批俄国犹太知识份子著书立说,指出 犹太人要获得彻底解放,不能再寄人篱下等待寄 居国的统治者施予解放,要实行自我拯救,必须 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犹太人的唯一出路只有返 回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
《以色列的诞生:希望》札记
《以色列的诞生:希望》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作者介绍 (2)1.2 书籍背景 (2)1.3 书籍内容概述 (3)二、以色列的历史与现状 (4)2.1 古代的以色列 (5)2.1.1 古代犹太人的历史 (6)2.1.2 以色列的宗教与文化传统 (7)2.2 近现代的以色列 (7)2.2.1 独立与建国历程 (9)2.2.2 当前的社会与经济状况 (10)三、《以色列的诞生 (11)3.1 以色列民族的坚韧与希望 (12)3.1.1 历史磨难中的以色列民族 (12)3.1.2 永不放弃的希望精神 (13)3.2 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14)3.2.1 犹太教在以色列的影响 (15)3.2.2 宗教与民族认同的构建 (16)四、书中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解析 (17)4.1 重要事件解析 (18)4.1.1 二战后的犹太人大迁徙 (19)4.1.2 以色列的独立战争 (20)4.2 重要人物介绍与分析 (21)4.2.1 犹太民族的领袖人物 (22)4.2.2 以色列的建国元勋 (23)五、书籍的启示与思考 (25)5.1 关于民族与宗教的理解 (26)5.2 关于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启示 (27)5.3 关于以色列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思考 (28)六、结论 (29)一、内容综述作者详细地介绍了以色列民族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在阿拉伯世界的生活经历、犹太人复国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以色列建国的过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以色列民族的历史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还通过对以色列国家的内政、外交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这个国家的成功之道。
本书还关注了以色列社会中的多元文化现象,探讨了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共同发展。
这种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尊重,使得以色列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国家。
1.1 作者介绍作者不仅对以色列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还亲自到访过以色列及其周边国家,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积累了丰富的实地调研经验。
被掳归回
被掳归回前言读经:“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
”(路4:18-19)以色列国是神所拣选的国家,使她成为祭司国,把福音传给全世界。
但因为以色列人犯罪离弃神,神就拣选利未支派为祭司。
以色列第一位王是扫罗,第二位王是大卫,第三位王是所罗门,他们都是统治全国的。
所罗门死后,以色列国就分为南北两国。
北国仍叫“以色列”(有时称“撒玛利亚”);南国称“犹大”。
以色列共有19位王,但没有一个好王,所以神藉亚述国来攻打以色列,把他们掳到亚述。
但犹大仍存,所以以色列还不算亡国。
犹大也有19位王,其中有8位好王。
乌西雅虽是个好王,但末后变坏。
正因为犹大有几位好王,所以神把她留存多一百多年。
最后,王和百姓都败坏了,神就藉着巴比伦攻打她,把犹大人掳到巴比伦去。
当犹大被掳后,全以色列就正式亡国了。
北国以色列被掳后,他们一去不复返;犹大被掳后70年就归回。
归回的是犹大人(也称犹太人)。
他们回国后,不只居住在犹大,还有不少人分散全国。
所以以色列国又称为“犹太国”。
这本小册子让我们了解以色列人因犯罪离弃神,遭受神的惩罚与报应;但当他们在被掳之地向神悔改、归向神,神就让他们从被掳之地归回。
有许多信徒初期很热心,生命逐渐长大,也有事奉。
但时间长了就对神冷淡、贪爱世界、犯罪、远离神,神就让他们被魔鬼掳去;但当他们在被掳之地悔改归向神,神也就使他们从被掳之地归回,成为一个合神心意的人。
盼望我们通过以色列的被掳归回,使我们翻然醒悟,早日回到神的家里,作个蒙福的基督徒!第一章被掳前的简史以色列国是世界的中心。
如果要详细了解以色列国的历史,请参阅灵音小丛书之四十八《看以色列》、之五十七《耶路撒冷》、之五十八《中东形势》。
现在我们不是详论以色列的历史,而是简单地让我们对以色列被掳的前后有所认识,特别是在被掳前的过程。
一、以色列立国挪亚出方舟之前是没有以色列国的。
以色列的建国与中东冲突的演变
以色列的建国与中东冲突的演变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独立,这个国家作为犹太人的国家,由此在中东地区建立起来。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平坦,以色列建国之后就面临着中东地区的冲突与压力。
本文将探讨以色列的建国与中东冲突的演变,以及相关事件对该地区和世界所带来的影响。
一、以色列建国的历史背景以色列建国的背后有着悠久而复杂的历史背景。
犹太人在二战期间受到纳粹大屠杀的迫害,世界对此产生了深刻的反思,普遍认为犹太人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国家,以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同时,巴勒斯坦地区也存在着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矛盾,两方对土地的争夺从未停止。
二、以色列建国的过程在联合国的支持下,以色列建国的决议通过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然而,在建国之后,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表示强烈不满,并发动了对以色列的进攻。
这场以色列独立战争持续了十个月,以色列成功击败了阿拉伯国家,实现了建国的目标。
尽管以色列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也失去了一些领土,导致了今天还存在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争议。
三、中东冲突的演变以色列建国之后,中东地区一直存在着紧张的冲突局势。
与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一度紧张,巴勒斯坦问题也成为影响该地区和世界的重大议题。
以色列与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等国家发生过多次冲突,其中以色列与埃及和约旦之间的战争较为著名。
1979年,以色列与埃及签署了和平协议,结束了二者之间长达30年之久的敌对状态。
然而,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双方的和平谈判屡屡破裂,使得中东地区的冲突继续延续至今。
四、中东冲突对地区与世界的影响中东地区的冲突不仅对当地各方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波及到了世界其他地区。
该地区的冲突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此外,这些冲突也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不断尝试在中东地区推动和平进程,协助各方达成持久的解决方案。
同时,中东冲突还对国际能源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该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冲突的不稳定局势使得石油产量和价格波动不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华犹太人状况简述_徐新 (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华犹太人状况简述徐 新 近现代犹太民族在华散居史始于中国的门户被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的19世纪后半叶。
在不到100年时间,有大约4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先后来到中国,其中有的是为了经商,有的则是来避难。
上海、香港、天津、哈尔滨相继成为来华犹太人寄居生活的主要城市。
祖籍巴格达和孟买的犹太人于19世纪50年代率先来到上海经商,到20世纪初这批犹太人已在上海建立起了一个颇具规模、富有富足的犹太社区。
原籍俄国和其他东欧国家的犹太人由于那里出现的迫害和革命,于20世纪初来到哈尔演、天津等地谋生。
其人数增长迅速,到1920年仅在哈尔滨一地生活的犹太人便在12000人以上,使哈尔滨一举成为当时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人寄居地。
二次大战期间,由于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约有2万犹太人来到上海避难,造成了历史上犹太人来华的最大一次浪潮。
尽管在二战结束和现代以色列国成立后绝大部分在华的犹太人已先后离去,但是到50年代中期仍有近千名犹太人滞留在我国境内。
这些犹太人的基本状况如何是目前研究犹太人在华散居史学者关心的一个课题。
笔者在近年对犹太文化的研究过程中,特别是1998年访美时在胡佛研究中心档案馆见到一批涉及当时(1955—1959年)生活在上海、天津、哈尔滨犹太人的资料。
这些资料丰富了我们对犹太人在中国基本状况的了解,现根据这批资料及其他相关材料对50年代后期我国境内犹太人的情况作一勾勒。
基本状况 50年代对于在华犹太人而言无疑是一个特殊时期。
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如其说是犹太人在华生活的继续,不如说是犹太人在华生活的止息更为贴切,因为对于多数在华的犹太人来说,等待获得或希望拿到去其他国家,特别是有亲友生活国家的签证已成为他们的最主要目标。
因此,在50年代最初的几年中,每年均有千余名犹太人在获得签证后离去。
到了50年代中期,在华的犹太人总数已不足1000人。
资料表明,1955年至1959年期间,离开人数的比例每年都在25%以上。
以色列建国70周年:以色列,是上帝用苦难创造的奇迹
以色列建国70周年:以色列,是上帝用苦难创造的奇迹之前我写过《耶路撒冷3000年》,今天写之后的2000年。
先简单回顾一下以色列人在巴勒斯坦被流散的历史。
犹太人古称希伯莱人,和迦南人、阿拉伯人都是西亚古代闪族的后裔。
公元前1025年建立了统一的大卫王国。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国占领犹太王国,把数万名犹太人押回巴比伦,称“巴比伦之囚”时代。
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攻占耶路撒冷。
犹太人逐渐疏散到南欧、北非、和中亚等地区,这是犹太人的第二次大流散。
公元前63年罗马侵占了耶路撒冷。
经过三次大起义和三次大屠杀,犹太人死亡150多万人,幸存者几乎全部逃离和被驱逐出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的第三次大流散。
从此,犹太人在政治、经济上同巴勒斯坦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了。
直到1948年5月14日成立以色列国。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统一了分散在阿拉伯半岛上的各民族和部落,公元637年始,巴勒斯坦居民、宗教、文化逐渐阿拉伯化,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1300多年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16世纪50年代,奥斯曼帝国兴起。
巴勒斯坦从1518年起纳入奥斯曼帝国版图,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400多年。
人类学家认为,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自己的国家,与其他民族同化并消失的时间一般是200年。
但是以色列却坚守了2000年,他们坚守着自己的语言,文化,文字,音乐,宗教,血缘,通婚……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们如此顽强的民族生命力呢?--摩西五经,旧约圣经。
以色列的存在,是上帝造人的奇迹,是上帝彰显自己大能的神迹。
那么在这流离失所的近2000年里犹太人是怎么生活的呢?很悲惨。
他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只能从事经商和放贷,恶劣的生存环境培养了他们的聪明才智,造就了一大批先富起来的犹太人,逐渐形成了在欧洲的经济金融财团。
这就和欧洲兴起的资产阶级产生了利益冲突。
从13世纪到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被屠杀的犹太人不计其数。
五旬节源始及意义
五旬节源始及意义在古代以色列民族的历史中,每年庆祝三个庆节:逾越节、五旬节和帐篷节。
每个庆节都有它的历史起源及所纪念的宗教意义。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五旬节的源始以及它的意义。
一、圣经中的五旬节(一)旧约中的五旬节在主前十四世纪时,以民被驱逐出埃及以后,他们慢慢的安定下来,这个定居过程是缓慢的。
主前十三世纪时,越来越多从埃及逃出来的不同支派团体的以色列人,在叙利亚——巴勒斯坦渐渐定居,与周围民族为邻,对以民影响最大的是客纳罕人。
然而以色列的渗入是渐进的,大多数采取的是和平的方式,在各地的村落都密切地与客纳罕人接触,交往。
所以,以色列的宗教也深受客纳罕人所崇拜的男性繁殖神祇与女性繁殖神祇的影响,尤其是春、夏、秋三个收获的庆节。
保存最久的礼仪历,根据出23:14—17记载,在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春季有无酵节,夏季有(小麦)收成节,秋季有(葡萄与橄榄)收藏节。
这些庆节,都是在以民进入福地,与客纳罕人一起过的节日。
显然,这三大收获节不是在游牧时期建立的,而是在若瑟之家当逃离埃及,定居在巴勒斯坦地区之后,才继承了客纳罕人的三大收获节,并与自己民族的救恩史加以联和,就形成了以民自己的节日。
在春季的无酵节,以民纪念梅瑟带领他们出离埃及的事迹,也就是逾越节;夏季小麦收成节,则纪念梅瑟在曷勒布山上领十诫版的事迹;秋季葡萄收藏节,纪念梅瑟在带领他们出埃及时,在旷野中四十年住在帐篷里的事迹。
由此可见,以民的三大庆节,都是和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五旬节也是他们在定居后,才开始正式庆祝。
五旬节,顾名思义,即是在第五十天上所庆祝的节日。
这五十天的算法是由逾越节算起的第五十天(肋23:15;申16:9)这种计算方法,也引发了颇为棘手的问题。
尤其是到了撒杜塞人和法利赛人的时代,更是争执不下,甚至势不两立。
争执的焦点,在于两种不同的算法。
虽然两种算法都始于安息日(肋23:11),但是这起算的第一天却有两种不同的算法:第一种算法,是以这安息日指逾越节周期内适逢的安息日,依照这一说法,五旬节常是在荐新节后的第七个安息日的次日,即是在现在的主日上举行,也就是“安息日的次日”(肋23:11)。
以色列的建国史及五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的建国史及五次中东战争据圣经记载,摩西曾带领部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并在约书亚(Joshua)的领导下征服了迦南(Canaan)的部落城邦。
之后,在大约在公元前 1000年,大卫王占领了耶路撒冷,并且在包括外约旦在内大部分迦南地区建立起以色列王国。
在大卫的儿子所罗门(Solomon)死后,王国一分为二,南为犹大(Judea),北为以色列(Israel)。
直到公元133年,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公元前722年,亚述人(Assyrians)攻占了以色列,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占领了犹大,他们焚毁耶路撒冷的所罗门圣殿,驱逐了大批犹太人。
从此之后,耶路撒冷曾被多次易手,还被无数次地摧毁和重建。
犹太人从此流离失所,散落到各个地方。
大约在公元前61年,庞贝(Pompei)的罗马军团攻占了犹大,占领了耶路撒冷。
而耶稣正是在罗马的统治区伯利恒(Bethlehem)降生的。
罗马统治者在公元70年和132年两次扑灭了犹太人起义的烈火,并于公元135年将所有犹太人驱逐出耶路撒冷。
此后,耶路撒冷就被罗马人重新命名为巴勒斯坦(Palestine)。
在拜占庭时期(公元4世纪),大量的基督徒涌入了巴勒斯坦。
那时,巴勒斯坦的人口组成是基督徒、犹太人皈依的基督徒和异教徒(paganism),以及罗马人和原著居民。
大约在公元7世纪,穆斯林阿拉伯的军队北上占领了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大部分中东地区,从此,穆斯林对巴勒斯坦的控制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
在这漫长的穆斯林统治中,土尔其奥托曼帝国(Ottoman Empire)曾于1517年将巴勒斯坦纳入自己的版图。
在这期间,土尔其苏丹还曾邀请离散的犹太人到巴勒斯坦的各个城市里定居下来。
在18世纪末拿破仑入侵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趁机起来反抗埃及和土尔其人的统治,致使土尔其帝国进一步开放其边界,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口同时增长了,而且两个民族的民族意识也随之提升。
到了1880年,巴勒斯坦的人口达到了40万,其中犹太人口是2.4万左右。
古代以色列失踪的“十支派”才是中国人的祖先
古代以色列失踪的“十支派”才是中国人的祖先“消失的十支派”在中国?近些年来,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古代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灭掉后,“消失的十支派”经波斯进入中原,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明外来说在近现代中国层出不穷,而血统外来说也出现了诸如“中国人是苏美尔人后裔”的新奇说法。
那么,“以色列支派在中国”,这种说法是真的吗?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以色列支派的来龙去脉。
根据《圣经》传说,古代以色列由十二个不同的支派组成:流便、西缅、利未、犹大、但、拿弗他利、迦得、亚设、以萨迦、西布伦、约瑟(分为以法莲、玛拿西)、便雅悯。
《创世记》记载十二支派来源于以色列第三代先祖雅各(别名“以色列”)的十二个儿子,其中曾经在埃及身居高位的约瑟的两个儿子都得以发展成独立支派,因而支派总数实际是十三个。
而根据《约书亚记》18:7,摩西的继任者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征服迦南并分配土地之时,负责宗教事务的利未人并未获得祖产而散居全境,因而最终在地理上以色列仍然由其余十二个支派组成。
根据《圣经》绘制的以色列十二支派领地示意图很难说十二支派之间最初是否有血缘关系。
事实上,十二支派或许仅仅是基于共同或相似的语言(希伯来语)及宗教信仰(崇拜耶和华)的部落集团,其内部联系并不紧密。
公元前十一世纪,传说中大卫王从扫罗王手中夺权,建立以色列王国,领土曾包括如今以色列全境和约旦河东岸。
历二世而衰,著名的所罗门王死后,北边十个支派在耶罗波安的带领下脱离了建都于耶路撒冷的“中央政府”,建立北国并仍称以色列。
而南国仅剩下大卫家族从属的犹大部落和扫罗王的便雅悯部落,史称犹大王国,当今犹太人便认为自己是犹大王国后裔。
公元前九世纪,北国国王暗利(Omri)迁新都撒玛利亚(Samaria),从此北国又称撒玛利亚王国。
公元前722/721年,亚述帝国国王萨尔贡二世完成了对撒玛利亚的歼灭,并将其居民流放。
由此诞生了著名的“消失的十支派”传说。
千百年来,从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和印度犹太人,再到更显牵强的印欧语系的斯基泰人(中国古籍上的“塞种人”)乃至印第安人、日本人,十支派的后裔在人们想象力的指引下可谓遍布全球,而华夏大地也未能“幸免”。
以色列国家简介
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关系
与巴勒斯坦
•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在和平谈判中取得一定进展
• 但双方在领土和安全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局势不稳定
与叙利亚
• 以色列与叙利亚在戈兰高地问题上存在争端
• 近年来,叙利亚内战使局势更加复杂
⌛️
与伊朗
• 以色列视伊朗为潜在威胁,加强防范
•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
•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 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订,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开始和平谈判
以色列政治制度和国旗国徽
政治制度
国旗国徽
• 以色列实行议会制民主政体
• 以色列国旗为三色旗,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色、蓝色和红
• 总统为国家元首,主要负责外交事务
色
• 内阁总理为政府首脑,负责内政和外交政策
• 20世纪80年代,以色列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 以色列对外贸易和投资环境较好
以色列主要经济产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 以色列农业技术发达,实现高效节
• 以色列在电子、通信、计算机等领
• 以色列旅游业发达,吸引大量游客
水灌溉和精细化种植
域具有较强竞争力
前来观光
• 以色列的水果、蔬菜、花卉等产品
• 以色列拥有众多全球领先的科技企
⌛️
• 两国保持高层互访,加
强政治沟通
• 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
中相互支持,共同应对挑
战
文化领域
• 两国在文化、教育、旅
经济领域
游等领域开展交流
• 以色列的“安息日”文
化和美食在中国受到欢迎
• 两国加强经贸合作,实
以色列油气资源储备开发现状及能源独立分析
以色列油气资源储备开发现状及能源独立分析*******大学 ****学院摘要以色列长期面临能源短缺困境,其经济发展和战略拓展在历史上一直深受油气资源牵制。
页岩油和海上气田大发现使以色列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借此实现从未有过的角色互换——从天然气净进口国摇身变为净出口国,“能源独立”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并对国内经济政治和区域地缘政治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也可进一步提升以色列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地位。
关键词:以色列、石油、天然气、油页岩、能源独立联系人员:***专业班级:***学号:***联系电话:***EMAIL:***1前言石油、天然气对于当今世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丹尼尔·耶金认为:在二十一世纪,石油仍然是安全、繁荣的关键和文明的基础[1]。
油气供给保障不仅关乎国计民生、财富积累、生活方式和质量、政权稳定、社会安定等诸多方面,而且作为一种商品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和实力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当今能源安全困境的根源在于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的根本性失衡,这种资源分配严重不均铸就了现代世界能源格局,同时也在中东地区衍生了多场战争[2]。
大国角力、教派纷争、财富纷争绘就了中东色彩浓重的近代能源历史。
中东地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造成国际石油市场地动山摇,严重影响着各个国家的能源政治和能源经济。
当然对于地处中东的以色列也不例外,以色列是中东地区重要国家。
近年来,以色列提出了“能源独立”的口号,这种趋势不仅对以色列能源安全具有深远影响,也对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有着深刻影响。
本文试就以色列油气资源储备开发现状及能源独立进行分析。
2以色列概况以色列地处中东、南与埃及相邻并临红海,东与约旦接壤,北与叙利亚、黎巴嫩相邻,西邻地中海。
以色列地处油气资源富足的中东地区,堪称“世界石油宝库”。
但以色列本身自然资源特别缺乏,其常规能源储量,特别是石油储量几乎为零。
由于与阿拉伯世界旷日持久的争端,以色列长期面临能源短缺困境。
通过与周边产油国经济合作输入油气资源的希望渺茫。
以色列资料
你知道真实的以色列吗?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迫害、并欲图灭绝犹太民族。
逃出欧洲的犹太人痛苦地发现,畏惧于希特勒淫威之下的整个世界均冷酷地对他们关上了大门;唯有中国上海一扇小门,尚敞开在那里。
消息传出,短时间内,世界各地共五万犹太人逃来上海避难。
上海当时浑然不知希特勒;上海只是个开放的、不设防城市而已;任何人来上海都无须签证。
战后,五万犹太人几乎全都离去。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成了以色列复国后的第一代开国元勋。
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色列在第一时间宣布,向我国捐赠一亿美元。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今天日本横滨和美国芝加哥也来个7.6 级大地震,以色列也会捐赠,不过金额不会超过十万、二十万。
冷战时期,西方搞了个“巴黎统筹”,相当多的敏感技术对我国是严禁出口的。
那是一道铁幕,但有没有缝呢?且不论我军战机和潜艇、今天看来同以色列的是如何相似;就说一个防弹衣吧,八十年代,以色列率先发明纺织纤维防弹衣,而我国还停留在缀垫钢片阶段;很明显的一项军用技术,“巴黎统筹”盯得紧,而我国警方迫切需要,于是奇迹出现了,中国“自行”研制出了纺织纤维防弹衣!就是现在穿在我国160万武警身上的那种。
前些日子,我国向以色列订购了四架预警飞机。
后因美国国内反华势力阻挠,合同被取消。
我国定金曾付二点五个亿,以色列派人来赔了三点五个亿;事情就此结束了?才不呢,等着看吧!三年之内,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预警飞机必将飞上祖国蓝天!上海虹口唐山路一带不起眼的老房子,近来变得不寻常;年年有从以色列等世界各地远道而来探访的犹太人、他们扶老携幼,流连忘返,深情、虔诚地寻访他们当年的诺亚方舟!上海沦陷之后,日寇巴结希特勒,也曾策划灭绝在沪犹太人。
有两条犹太人居住最密集的弄堂,一度被鬼子前后出口焊上铁栅门,禁止出入达一年之久!被困在弄堂里的二千余人,最后大部分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是居住在周围的上海市民,路见不平,接二连三地采用“空投”、就是将面饼等食物掷过房顶去的原始方法帮了他们一把。
以色列中小学教育制度及启示
以色列中小学教育制度及启示来源:/show.aspx?id=3149&cid=20作者:李玉芳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以来,只用了短短五十多年,就克服了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不利因素,在逆境中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科技、经济和军事强国,令世人瞩目,这些非凡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以色列先进的教育制度。
研究以色列中小学教育制度,对改革和完善我国当前的教育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色列中小学教育制度的形成以色列建国前五十年,犹太人就开始到巴勒斯坦定居,各地的移民建立了一些学校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
到以色列建国时,它已拥有两所高等学校,三十六所中等学校,在校学生一万余名,由于移民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建立的教育体系各不相同,有以西方世俗教育为模式的,有强调犹太传统文化为模式的,有带有较浓厚宗教色彩的,这就形成了以色列教育制度的雏形。
以色列建国后,政府试图对教育体制进行统一,但由于各个政党和宗教派别的极力反对而未能成功。
1949年,以色列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所有5-14岁(到2001年修正为3-18岁)的儿童都必须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父母可以在世俗学校和宗教学校之间为其子女做出选择。
从此,基础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
为了满足大批移民的教育需求,以色列教育部门除了增加学校和教师外,还要制定特殊的教育政策,采取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儿童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这也是以色列教育部门不同于其他国家教育部门的艰巨任务。
1968年,以色列对全国教育体制进行过一次较大的改革,这次改革包括修改《义务教育法》,把义务教育从原来的小学和初中扩大到高中,这样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总共为十一年,仅次于当时实施义务教育年限最长的荷兰、比利时和德国(为十二年)。
这一年,对中小学体制也进行了改革,新体制包括小学六年、综合性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对中等教育结构和入学考试也做了修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各级教育中扩大了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学习,并大大加强了计算机和实验室的应用。
以色列简介
以色列产业结构与特点
以色列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占比约为70%
• 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业是以色列经济的重要支柱 • 高科技产业占比约为15%,包括电子、通信、生物等领域
以色列农业发达,生产水果、蔬菜、花卉等农产品
• 以色列实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产量 • 以色列的农产品出口至欧洲、美国等地,具有较高附加值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以色列简介
CONTENTS
01 以色列国家概况
02 以色列历史与文化
03 以色列政治与军事
04 以色列经济与社会
05 以色列旅游与景点
01
以色列国家概况
以色列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01 位于中东地区,地中海沿岸
• 东临约旦河,与约旦接壤 • 西临地中海,与埃及隔海相望 • 北临黎巴嫩,与叙利亚相邻 • 南临红海,与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相邻
国土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
• 陆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 • 水域面积约0.5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为920万
• 犹太人口约占74% • 阿拉伯人口约占21% • 其他人口约占5%
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 海法、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等城市人口密集 • 内盖夫沙漠地区人口稀少
以色列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
03
以色列政治与军事
以色列政治体制和政党
以色列实行议会制,总统为国家元首
• 总统主要负责外交事务和国家礼仪,实际权力有限 • 内阁由总理领导,负责政府运作和制定政策
主要政党有利库德集团、工党、前进党等
• 利库德集团为保守政党,主张强硬的安全政策 • 工党为左翼政党,主张和平谈判和社会福利 • 前进党为中间偏右政党,主张经济改革和军事力量建设
为什么以色列人要在旷野漂流四十年?
为什么以色列人要在旷野漂流四十年?前言:我要提出一个新概念: 场景解经。
就是说,当理解某段经文的含义时,要基于这段经文的生活场景,来还原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深入了解经文的真实生活场景,才能最准确的答案,而不是只靠探究文字。
场景解经,力求还原经文真正的原发场景,而不是追求高、大、上,美化经文的含义。
所以,最有助于做到真正的原意解经。
我确信场景解经,是非常重要的解读经文真正含义的方式。
本文要点:人受幼年时,所成长,所长大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生活模式的影响,最为深刻,难以改变。
本文正文:因为距离比较近,深圳有很多潮汕人,大多在深圳开各种或大或小的店铺,摊位,做各类生意。
他们的孩子,在深圳出生长大,从小进幼儿园,说普通话,等中学毕业了,潮汕话,反而不怎么会说了。
潮汕的老家,老屋,村庄,民俗等等,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感情和吸引力,与他们父母的对潮汕家乡的念念不忘,难以割舍,甚至会专门委托人,从老家捎带地道的土产食品来,相差甚远。
出埃及的那代以色列人,都已经在埃及住了200多年了,就连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也都是在埃及出生和长大的,迦南地,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个美好的传说,但绝对无足轻重,不过是一个在茶余饭后偶尔会提及的话题而已。
这就好比,某个新疆人,200多年前,来到了上海,全家一直生活到今天了,现在这个新疆家庭的成员,应该是满口阿拉上海银,除了有一张不纯正的新疆人的面孔外,穿衣打扮,行事为人,肯定都是上海人的风格。
当年,在出埃及前,以色列的境况,也与此类似,就连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开创的传统的犹太信仰,在他们中,也渐渐面临全部失传了。
举个例子,亚伯拉罕开创的割礼之约,已经被他们完全废掉了。
安息日也变得可有可无,更加不用说,会“守”安息日了。
整个以色列民族,不管是在肉体上,还是在信念上,都已经掉到了被埃及完全同化的深坑里了。
情况已经非常危机了,再不被摩西带领出埃及的话,这个民族,马上就要消失了。
所以,本来用一年就可以进入迦南地,但是,后来总共折腾了40年。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和平进程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和平进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进程一直备受关注。
这场复杂而举世瞩目的冲突背后涉及着许多政治、历史、宗教和文化因素。
双方的分歧和争议不断,但和平仍然是实现共同繁荣和稳定的唯一出路。
本文将回顾过去的和平进程,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历史背景过去几个世纪以来,该地区一直是争议的焦点。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声称对该土地拥有合法权利,并追溯到古代的历史。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也是为什么争议如此旷日持久的原因之一。
二、早期和平倡议在二十世纪初,巴勒斯坦人开始反对犹太人的移民,并要求建立巴勒斯坦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冲突逐渐加剧,世界上很多国家和组织都试图推动和平进程。
该地区居民的反对、政治动荡和历史遗留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早期和平努力的实现。
三、奥斯陆协议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签署了奥斯陆协议,开启了最为有希望的和平进程。
该协议旨在通过互认、安全合作和解决争议的机制来解决冲突。
然而,该协议的实施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双方的不信任、实施机构的失效以及恶性循环的暴力行为。
四、后续和平努力自奥斯陆协议以来,各方进行了多次谈判和和平倡议,包括坎佩·大卫和平倡议、土地交换和两国解决方案等。
然而,这些努力都未能取得持久和可持续的进展。
分歧依然存在,暴力事件仍然频发,导致和平的远景黯淡。
五、解决方案展望实现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然而,为了结束长期的冲突,各方需要展现出灵活性、包容性和意愿以妥协。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1.两国解决方案: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共存于两个主权国家内,以国际承认的边界为基础。
这需要通过公开和诚实的对话,解决领土、安全和难民问题。
2.共赢合作:通过经济和贸易合作,促进双方之间的互相依赖和互利共赢。
这将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并减少紧张局势。
3.中东和平倡议:国际社会可以通过全球性的和平倡议,包括阿拉伯国家的参与,来促进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和解进程。
以色列历史真相!读完给你一生的启示
以色列历史真相!读完给你一生的启示本文导读:以色列,一个沙漠覆盖三分之二,但创造了沙漠农业奇迹的国家;以色列,一个被周边国家制约,但经济发达的国家;以色列,上帝应许之地,犹太人的皈依地。
以色列,一个想不到如此美丽,如此和平,如此神奇的国家。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为强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最高的国家,属于发达国家;拥有该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
以色列对于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也相当突出。
以色列的科学家在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光学、工程学以及其他技术产业上的贡献都相当杰出。
以色列的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其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相当知名。
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独立建国,人口主要来自犹太人族群,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这个仅有1000多万人口的民族,尽管人口很少,却是世界上最聪明、最神秘、最富有的民族,《圣经》就是上帝籍着犹太人记录下来的传世经典。
任何一位稍微了解以色列的人,都知道这个苦难的民族,在千年的漂泊迁徙中,在饥饿和苦难、杀戮和欺侮的磨难中,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没有倒下,并且在逆境中砥砺发奋、发展。
今天,以色列人可以在沼泽,荒芜土地上发展渔业,贫瘠不堪的丘陵已被改造成整齐平坦的粮田和果园,变成了世界上农业最富饶地之一。
荒凉的沙漠地变成了片片绿洲,充满了勃勃生机。
在古老、凄凉和到处断壁残垣的废墟中,新型的现代化城镇星罗棋布,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以色列白手起家,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在这个古老灿烂的文化遗址上,今天闪烁着世界上骄人的高科技文明,这些巨大的变化,使这块土地成为真正的“流奶与蜜之地”,与四周的邻国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人们常说:“犹太人在家里打个喷嚏,世界上多数银行都将感冒。
五个犹太人凑在一起,便能应付国际股票市场。
以色列是全世界知识水平仅次于美国的大国;以色列是在纳斯达克拥有上市公司最多的国家。
反观邻国埃及,号称文明古国,却有50%的文盲。
在以色列国会上的演说
在以色列国会上的演说萨达特,埃及前总统。
民族民主党主席。
他曾亲赴耶路撒冷同以色列当局会晤,打开埃以直接对话的渠道。
本文系1977 年11 月20 日在以色列国会发表的演说。
任年结束了埃以历时三十年之久的战争状态,签订《埃以和约》。
1978 年与以色列总理贝京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总统先生: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愿真主怜悯你们。
蒙真主允许,和平属于我们大家。
和平属于我们大家,属于在阿拉伯土地上的,在以色列的.在这个充满着血淋淋的争斗、为尖锐的矛盾所困扰、不时遭受流血战争威胁的广袤世界的每一个地方的所有的人。
人类制造战争,以此最终消灭自己的兄弟——人类。
在人类所建树的一切的废墟上,在人类牺牲者的尸骨中间,是没有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
真止的被征服者永远是人类——真主创造的最高之物、真主创造的人类。
正如和平的圣徒甘地所说:“为了建设生活、为了崇拜真主而奔走。
”今天,我以坚定的步伐来到你们这里,为的是我们大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真主的土地上的所有穆斯林、基督教徒,犹太教徒——一起来为了建立和平面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我们崇拜真主,此外,我们没有任何别的崇拜。
真主的教诲和戒律是友爱、信任、纯洁与和平。
我请求所有当我在埃及人民议会向全世界宣布我的决定时以惊讶甚至张皇的心情听到这一消息的人原谅。
这一异常的突然行动甚至使得有些人认为我的决定最多只不过是在世界舆论面前玩弄花招,给人们提供饭后的谈资而已,另外一些人则把它说成是我为了掩盖发动一次新战争意图的政治策略。
我不想隐瞒你们。
共和国总统办公室的我的一名助手在那天深夜我从人民议会回到家里后同我联系,忧心仲仲地问我:假如以色列真的向你发出邀请的话,你怎么办呢?总统先生。
我十分镇静地回答他:我将立即接受邀请。
我曾经公开宣布过,我将到天涯海角去,我将到以色列去,因为我想在以色列人民面前说明全部事实真相。
我请求所有对我的决定感到惊愕的人,或者对宣布决定的真实意图表示怀疑的人原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新生的祖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色列不得不进行全民总动员。很多几年前侥幸逃出纳粹魔掌的男女青年此时也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保卫国家,血洒疆场。在战争中,以色列得到了支持分治决议的美苏等大国的支持,也得到了散居海外的犹太人经济上的鼎力相助。14个月后,双方休战。犹太人不但没有被赶下地中海,他们的国土面积反而比战前扩大了许多。但是,以色列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战争夺去了这个小国6000人的生命,差不多家家都有人伤亡。更重要的是,新的停火线和战争造成的难民成为巴勒斯坦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的根源。正如一位以色列军官所说:“以色列赢得了战争,失去了(和阿拉伯国家的)和平。”
1982年,以色列借口北部地区安全受到威胁,悍然入侵黎巴嫩。从军事的角度看,以色列又一次赢得了胜利;但战争并没有达到统治集团的目的,反而给以色列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这场战争使原已困难重重的以色列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通货膨胀达到三位数,外汇储备枯竭。以色列国内的矛盾大大加深,直接导致了利库德集团政府的倒台。
地图上的以色列,好象一把匕首,深深地刺进了黎巴嫩的香柏树丛中。自从《圣经》时代起,这里的战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尽管在20世纪中叶,这还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但阿拉伯人也已经在此居住了几个世纪。他们一点也不欢迎接踵而来的犹太邻居。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独立国家——犹太国和阿拉伯国,宗教圣城耶路撒冷国际共管。阿拉伯人极端反对这个决议:“犹太人确实受了不少苦,但这跟我们无关。巴勒斯坦已经是我们的家园,凭什么牺牲我们的利益来补偿他们呢?”犹太人虽然拥护这个决议,但他们也早就预见到阿拉伯人的反对。事实上,在此之前两个民族就已经在共同的家园冲突不断了;而分治决议的通过使得巴勒斯坦犹如被捅的马蜂窝,大规模的暴力事件有增无减。
但战争更重要的影响是动摇了以色列人的信念。当人们发现战争策划者并不是为了北部地区的安全,而是企图侵略邻国时,他们感到受了欺骗。在军队中,一部分士兵拒服兵役,不少军官拒绝执行作战命令;在人民群众中也分为截然对立的两部分:支持战争和反对战争。分裂导致公开的冲突,犹太人引为自豪的民族凝聚力涣散了。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安全”的问题。
以色列的经济因此又受到一次严重打击。旅游业萧条了,廉价劳动力没有了,税收减少,军费大增。对巴勒斯坦起义的残酷镇压激起了以色列国内和平民主人士的强烈抗议,以色列人看到,先进的武器征服不了手无寸铁、要求恢复民族权利的人民。只要以色列还占着别人的土地,侵犯其他民族的权利,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安全。(图157:加沙城一对阿拉伯兄弟悲伤地站在房子的废墟旁。以色列士兵摧毁了这座房子,因为他们怀疑兄弟俩的邻居参加了起义)(图152: 以色列士兵在加沙搜查阿拉伯居民)
1948年5月14日,本-古里安在特拉维夫博物馆宣读了《独立宣言》。一个犹太国家——以色列国诞生了。然而人们还没来得及尽情欢呼,这个婴儿似的国家就遭到了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五个阿拉伯国家的联合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阿拉伯人的目标很明确:“消灭以色列,把犹太人赶进地中海!” (图28: 以色列女兵在巡逻)
在以色列国内,也出现了两种声音。左派人士呼吁执行联合国决议,撤出占领区,进而争取与阿拉伯国家和平共处;而右派势力却坚持对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占领,他们认为迦南全地都是上帝赐给犹太人的“应许之地”。两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以色列国内原有的那种团结气氛渐渐消失了。
1973年10月6日,是犹太人一年中最神圣的节日——赎罪日。埃及和叙利亚在这一天对以色列发动了突袭。这就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尽管开局不利的以色列最终并没有输掉战争,但犹太人的心理防线动摇了:以色列军队不再是战无不胜的。没有和平,便无法保证国家的安全。(图115:被叙利亚俘虏的以色列士兵)
以色列五十年
只要我们心中,
还藏着犹太人的灵魂,
朝着东方的眼睛,
还注视着锡安山顶,
两千年的希望,
不会化为泡影,
我们将成为自由的人民,
立足在锡安和耶路撒冷。
——以色漂泊着一条孤零零的小船;船上的乘客疲惫地望着远方。“为什么,为什么纳粹要把我们统统杀光?”这些在欧洲失去了亲人的难民们苦苦思索着。不知不觉,小船已经停在了巴勒斯坦的海港。他们知道,这才是他们真正的故乡。(图2:难民船上的犹太移民)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圣经》上把它称作“迦南”;这是一个神奇的民族,在经历了两千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终于回到了故土。早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他们就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在耶路撒冷兴建了雄伟的圣殿。但是,亚述人、巴比伦人、希腊人相继侵入。罗马人占领这块土地后,称它为“巴勒斯坦地”;他们不得不流散到世界各地忍辱偷生。在欧洲,他们的名字成为耻辱的象征——“看,这就是可恶的犹太人!” 十九世纪末,一群知识分子发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号召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的家园,建立一个自己的民族国家。一部分犹太人开始向巴勒斯坦移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的纳粹政权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600万犹太人成为法西斯屠刀下的冤魂。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意识到,只有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才能真正保障自己起码的生存权利。大批犹太人冲破重重阻力,来到了巴勒斯坦。(图12 :又一批新移民来到了以色列,下船上岸)
以色列在这次战争中另一个重大收获是从约旦手中夺过了圣城耶路撒冷的老城区。这里有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犹太人的祖先两次在这座城市建造圣殿,又两次被毁,只留下一段断壁残垣。但就是耶路撒冷城和城中这段被称作“哭墙”的残破城墙,成为犹太人几千年来的精神寄托。当他们流落异邦时,他们深情地唱道:“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了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记念你,若不看耶路撒冷过于我所最喜乐的,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第一次中东战争后,耶路撒冷老城被约旦占领,犹太人被禁止前往哭墙祈祷。现在,他们终于回到了这里,哀哭自己的不幸,祈求人类的幸福。(图78: 以色列首任总理本-古里安在以军刚刚占领不久的哭墙访问)
利库德集团对于中东和平最大的贡献是实现了与埃及的和解。在历次阿以冲突中,埃及都是阿拉伯国家的主导力量;但它也最早意识到战争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以色列的贝京政府抓住这一机会,在美国的支持下与埃及签订了和平协议。埃以率先实现和平的主要原因是以色列与埃及直接的利益冲突并不是很激烈;以色列也急于在最主要的一条战线上摆脱战争压力,以加强其他边境地区的力量。因此,中东和平进程的大门仅仅是打开了一道小缝,以色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却愈演愈烈。
由于同阿拉伯国家处于敌对状态,以色列在经济上遭到阿拉伯国家的封锁和禁运。这不仅切断了以色列对邻国的商品出口,堵塞了邻近地区对以色列的原料供应,也波及到与阿拉伯国家友好的国家或企业对以色列实行经济上的抵制。除了欧洲和北美,以色列没有别的出口市场和贸易伙伴。这对它原本脆弱的经济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此外,为了保证国家安全,以色列不得不把国内生产总值相当大的一部分用于国防,这令它的经济雪上加霜。
五十年代,埃及革命获得成功。纳赛尔政权封锁了以色列南下红海、印度洋的通道蒂朗海峡,并支持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组织“费达因”(意为“敢死队”)制造恐怖活动,频频袭扰以色列南部和沿海地区。以色列的安全又一次受到严重威胁。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史称第二次中东战争。虽然战争的主角英国和法国遭到了失败,但以色列作为他们的盟军获得了不少利益。蒂朗海峡的封锁解除了,“费达因”的活动也停止了;埃以边境保持了10年的相对和平状态,为以色列的发展赢得了时间。(图35 :“耶希瓦”(犹太经学院)的一间教室。阿拉伯武装分子袭击了这里,四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惨遭杀害。)
然而,当犹太新移民踏上故土时,他们发现祖先的家园并不像《圣经》所描述的那样“流着奶与蜜”,而是如同马克·吐温19世纪对这里的评价:“没有希望的、令人沉闷伤心的土地”。移民们不得不白手起家,勤奋工作。他们在地中海边新建了一座城市特拉维夫,后来成为以色列的首都;他们在农村建立了一种独特的公有制组织 “基布兹”,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基布兹有些类似中国五十年代的人民公社,财产公有,民主平等,所有的社员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在新移民们的努力下,犹太人的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他么渐渐在祖先的土地上扎下了根。(图24:约书亚·弗莱德曼曾被囚禁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妻子和孩子在那里被害。他移民到以色列,在内盖夫沙漠工作)
外部环境的相对平静,政府采取的正确经济政策,加上最重要的因素——犹太人的团结一心和勤奋工作,使得五六十年代的以色列创造了经济奇迹——每年经济增长10%~12%。一个小国渐渐在中东崛起,令世界刮目相看。
第二部分
犹太人成群结队地涌向了哭墙。这里象征着他们祖先无上的荣光,也镌刻了他们两千年来的痛苦与哀伤。人们欢呼着,祈祷着,“上帝啊,感谢你又一次赐予我们力量!”然而人群中也有很多人,这时冷静地思考着:我们的国家究竟会走向何方?
* * *
然而,辉煌的胜利却成为这个犹太国家历史的转折。如果说,1967年以前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危险处境和犹太人的悲惨命运还比较同情;那么,这次战争之后舆论基本上倒向了阿拉伯人民一边。以色列占据着大片阿拉伯领土,导致无数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它还在占领区肆无忌惮地建造犹太人定居点,企图把犹太人在那里的存在变为既成事实。许多国家纷纷和以色列断交,转而支持阿拉伯人民收复失地。
虽然在以色列国建国初期,犹太移民不断从世界各地涌来,但以色列却面临劳动力奇缺的问题。犹太移民中,儿童占很大比例,成年人大多数是手工艺人和小商贩,许多不能自食其力;尤其是来自穆斯林国家的妇女,按照传统习惯,不参加工作和劳动。以色列经济基础原本薄弱,再加上缺乏劳动力,发展非常困难。(图18: 约旦河谷的儿童排队领取救济牛奶)
而以色列的经济在此之后极端恶化。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在国际上展开声援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以色列陷入了能源危机。另一方面,国防费用猛增,超出了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政府不得不放慢经济发展速度。到了1977年,国民生产总值降为1%,统治了近三十年的工党政府在内外交困中被迫下台,由反对党利库德集团上台执政。
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给以色列人更多的安全感,中东地区的战争阴云也从未消散。1967年,局势再次紧张。在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下,以色列军队先发制人,用闪电战袭击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作“六天战争”——因为仗只打了六天,以色列就占领了几倍于本国面积的领土,取得了完胜。从此,以色列的国家安全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消灭以色列国,把犹太人赶下地中海”实际上已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