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学会3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3、初步感受“渔歌⼦”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体会这⾸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教学⽅法:情景感悟法、引导发现法 学习⽅法:⾃读⾃悟、⼩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歌景交融( 7 分钟) (⼀)好语积累: 师:出⽰词语(1) 学⽣齐读 师:这组词都是⽤来形容什么的? ⽣:回答 师:出⽰其他⼏组 ⽣:齐读后回答 师:好词都是靠我们平时积累的,现在⽼师就考考⼤家,就读了这⼀遍,不看屏幕,谁能记住其中的三个以上? ⽣:汇报 师:总结并⿎励。
我们平时学习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向今天⼀样⼀边读⼀边往了脑海⾥记,这样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词语积累会越丰富,我们的读写能⼒才会提⾼的快。
(⼆)激趣导⼊: 师:播放歌曲:《渔歌⼦》 师:你从画⾯中都看到了什么? ⽣:汇报看到的内容 师:谁能凭着记忆,把歌词给⼤家念出⼏句吗? ⽣:试着背出 师导⼊:刚才这⽀歌,可不是⼀⾸普通的歌曲,歌曲中唱的是千古流传的词,这⾸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初读正⾳感知品味( 10分钟 ) 1、解题 师:板书课题 (渔歌⼦【唐】张志和) ⽣齐读课题 师:这《渔歌⼦》不仅是词的题⽬也是词牌名,所以这⾥的“⼦”不 能读成轻声,要读成三声。
师:请同学们想⼀想:忆江南写的是什么?那么⼤家猜猜,结合你的预习,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渔歌⼦》是写什么的? ⽣:回答 师:打开课件理解课题(打渔者或者垂钓爱好者唱的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解《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表达。
2. 教学目标•理解并背诵《古诗三首》•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增强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鉴赏能力3. 教学重难点•重点:背诵《古诗三首》,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提高鉴赏能力4.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谈论古诗的美和意境让学生对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2.学习《古诗三首》:逐句解读,讲解每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背诵练习:让学生跟读诗句,逐渐熟悉诗词。
4.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5. 作业安排•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三首》•写一篇读后感,对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进行思考和感悟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古诗三首》为教学内容,通过对古代诗人的诗作进行讲解和分析,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古诗的声音、感受其中的意境,帮助他们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分组讨论和总结反思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然而,需要反思的是,针对古诗这一内容,是否有更多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如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等,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引导他们形成独特的见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综上所述,通过对《古诗三首》的教学,我不仅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引导他们走进古诗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和智慧。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古诗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雷雨》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中的特殊表达方式,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和主题,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并掌握一些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4.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的理解和翻译。
2.古诗中特殊句式的理解。
3.对古诗主题和大意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和重点词语。
2.准备古诗的朗读和背诵音频,帮助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3.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然后展示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3.操练(10分钟)教师针对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特殊句式进行讲解和解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句中传达出的精神品格,感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景象。
教学难点品读古诗词,比较阅读,体会诗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芙蓉楼送辛渐》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谈话导入。
导语: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诗人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课题)2、读题,解题。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
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明确:这是一首送别诗。
题目交代了送别友人的地点(芙蓉楼)和友人的名字(辛渐)。
(2)了解送别诗。
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代表诗人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
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写到的景物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歌题目通常有“赠、别、送”等字眼。
送别内容有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同僚之别,甚至是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其艺术特点,有的格调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
3、了解作者。
王昌龄(698—756)唐代诗人。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其诗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他擅长七绝,人称“七绝圣手”。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等。
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打开课本,请同学们自由读诗。
(点拨:注意读诗要强调字词间的停顿,读出它的节奏来)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带教学反思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带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 课时安排•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课文学习•教学时长:1课时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读懂《古诗三首》,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意境。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并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古诗三首》课文•课堂多媒体设备•学生课本及笔记•教师备课大纲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古诗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重点•学会朗读《古诗三首》,理解诗词背后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写作手法和历史背景。
3. 活动设计1)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2)分组朗读古诗,并进行集体讨论,探讨每首古诗表达的情感和意境;3)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古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古诗的意境,提高了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古诗情感;•下节课可以设计更多的互动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古诗的魅力。
四、课后作业•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并解读古诗的内涵及情感表达。
五、教学小结本节课围绕《古诗三首》展开,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
希望学生在诗词学习中不仅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够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学习理解《古诗三首》的意境。
3.掌握《古诗三首》的背诵。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共同探讨和分享对古诗的理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喜爱。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对优美诗歌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三首》的品读和背诵。
2.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1.揭示《古诗三首》深层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帮助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内容,唤起对古诗的兴趣。
二、呈现1.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向学生发放《古诗三首》的文本材料。
三、品读1.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逐句进行朗读。
2.解释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古文意境。
四、讨论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古诗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感悟。
五、作业布置1.布置《古诗三首》的背诵任务。
第二课时一、复习1.让学生互相朗读《古诗三首》,巩固前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是怎样一种文学形式?为什么古诗在中国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三、分析1.分析《古诗三首》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比较多首古诗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思考。
四、练习1.安排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朗诵练习,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五、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古诗鉴赏方面仍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下一步将强化学生对古诗内涵的挖掘,并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括《春晓》、《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古诗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同时,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可能不太了解,需要通过教材中的注释和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解析和理解。
2.古诗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3.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2.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讲解法:对重难点词语进行解释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
4.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资料,用于创设情境。
2.准备古诗的注释和译文,方便学生理解和查阅。
3.准备朗读和讨论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朗读古诗,注意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背诵古诗,并对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进行讨论。
5.拓展(10分钟)讲解古诗中的重难点词语,解释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王翰的《凉州词》。
这些古诗都是唐代诗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背景和深层含义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并帮助他们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人生的哲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解读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难点:对于古诗中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古诗解读和分析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参考和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唐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1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
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
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2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绝句》,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本节课将围绕这三首古诗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诗人的情感、描绘画面等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2.突破策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营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3.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作者简介、图片、音频、视频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古诗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熟悉诗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诗文。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同时,展示诗人的生平简介,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针对每首古诗,提出几个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巩固(10分钟)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对诗文的阅读感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春日》。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创作的,既有山水田园的优美,也有寄托诗人情感的深刻内涵。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古诗词。
但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表达技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唐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也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讨论,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难点: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和创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的美。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句、图片、音乐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诗词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和补充。
3.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引导学生朗读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呈现三首古诗,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课后作业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题临安邸》和《游园不值》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意境优美,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他们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晓、闻、鸟、夜、游、值”等9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2.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美。
2.朗读教学法: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认读和复习。
3.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春晓》,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然后,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音频中的语气和节奏。
21古诗三首:《墨梅》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通过学习《墨梅》这首古诗,能够理解和运用诗中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通过分析和解读《墨梅》这首诗,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墨梅》这首诗,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通过学习《墨梅》这首古诗,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美丽的事物。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美丽的事物?”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三、改进措施
1. 提高学生参与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教学中引入更多互动和参与性的活动,如角色扮演、诗歌创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多元化评价方式: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我计划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个人作业和考试等,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能力发展。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墨梅》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欣赏和表达美丽的花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墨梅》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古诗三首》创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古诗三首》创新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春晓》、《绝句》和《寻隐者不遇》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内容丰富,文字简洁,意境深远,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好材料。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欣赏古诗的美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意境,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感,培养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意境。
2.难点:学生能够欣赏古诗的美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营造学习古诗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三首古诗的文本和图片。
2.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的生平介绍和古诗的注释等。
3.准备一些与古诗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朗读三首古诗,让学生跟读和模仿。
四年级下册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
四年级下册2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21课古诗三首课程背景四年级下册21课古诗三首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优美和艺术价值,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 - 了解三首古诗的基本情况和背景- 掌握古诗文本的基本读法和语音语调 - 理解古诗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 学会欣赏和创作古诗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登鹳雀楼》赏析•谈论唐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听读《登鹳雀楼》•理解古诗主题和情感表达•探讨古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巧•小组活动:欣赏其他唐代古诗,小组创作古诗第二课:《春晓》赏析•讨论“春天”在人们心中的意义和感受•听读《春晓》•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探讨古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巧•小组活动:欣赏其他写“春天”的古诗,小组创作古诗第三课:《静夜思》赏析•了解李白的生平和诗歌代表作•听读《静夜思》•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探讨古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巧•小组活动:欣赏其他李白的古诗,小组创作古诗教学评估•在听读古诗时,观察学生对典故和诗歌的基本情况是否理解•在探讨古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巧时,观察学生是否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小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欣赏和理解唐代古诗的优美与艺术价值,懂得古诗的语音语调和艺术表现形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艺术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拓展延伸为了更好地拓展和延伸学生的语文学习,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拓展活动:诗词朗诵比赛组织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在古诗词方面的才华。
比赛可以设置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条件,例如模仿古诗创作、快速朗诵等。
参观李白文化展览为了更好地了解李白和唐代的文化,可以安排一个参观李白文化展览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文物和图片感受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生活习惯,进一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古诗三首》创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1《古诗三首》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背诵《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古诗的含义;2.能够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3.能够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的意境和含义;2.背诵《古诗三首》中的每一首古诗。
难点1.对于一些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2.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
三、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三首》的复印件;2.PPT或实物图片展示古诗的背景和意境;3.黑板、彩色粉笔、书法毛笔、纸张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利用PPT或实物图片展示《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美感;2.讲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3.给学生时间阅读和背诵古诗,帮助他们记忆。
第二课时1.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2.同学们合作起来分析古诗中的意境和主题;3.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1.利用书法毛笔在黑板上展示古诗中的经典句子,让学生练习毛笔书法;2.组织朗诵比赛,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能力;3.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化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比如利用PPT展示古诗的意境和背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式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背景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借助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古诗三首》创新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课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21、古诗三首【研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耕田、箬笠”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我要读课文,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我要养成课外主动积累古诗词的良好习惯。
【研学重难点】我知道以下是学习的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
【学习路线图】【研学过程】一、【课前检测】1、我能正确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 ) ( ) ( ) ( )蚕昼耘绩塞箬笠鹭蓑2、我能区别形近字组词:塞( ) 箬( ) 蓑( ) 耕( )赛( ) 笠( ) 衰( ) 耘( )3、我要反复读一读诗文,多方查找资料,同时借助工具书,争取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句大致的意思。
二、【自学批注】1、学习《乡村四月》①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下列习题.绿: 白: 山原: 川: 子规: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诗句意思: 。
从中我知道了“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里的“闲”:“了”:我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诗句意思: 从中我体会到了。
《乡村四月》这道诗作者主要描写______的景象;前两句写,后两句写,整首诗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表现出诗人对的赞美.。
2、我还能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诗、第三首诗.3、自主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三、【合作汇报】1、我能根据以上总结的方法汇报后两首诗词。
【展示提示:我还能用朗读、背诵、课本剧表演、唱歌等形式,展现出我对课文的理解。
】四、【拓展积累】(一)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五、【练笔提升】选择其中一首诗词用自己的话编写一个小故事。
六、【总结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后两句诗人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与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间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塞下曲》:《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是由唐代诗人卢纶以汉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
此诗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墨梅》:《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应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名,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卢纶(748?-800?)字允言,籍贯蒲州(今山西永济西)。
唐代诗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742年-756年)末曾应进士举,安史乱起,避难移居江西鄱阳。
代宗大历(766年-779年)初,又数度至长安应举,都未及第。
后因宰相元载、王缙推荐,任阌乡尉、集
贤学士、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绍兴诸暨人。
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
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
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所作诗文常流露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
元末隐居九里山卖画为生,所画梅花枝繁花密充满生意。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芙蓉楼送辛渐》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丞。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首诗为在江边离别时所写。
《墨梅》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作者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画作为《墨梅图》,纸本,墨笔,纵31.9cm,横50.9cm。
自题:“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元章为良佐作。
”钤“元章”“文王子孙”。
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及鉴藏印。
画面中一枝梅花横出,枝干秀挺,花朵疏朗。
以淡墨点染花瓣,再以浓墨勾点萼蕊,墨色清润,高情逸趣溢于笔端。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芙蓉.(rónɡrónɡ) 洛.(luòluò)阳单.(chán dān)于砚.(xiàn yàn)台
二、看拼音写词语。
yù hú dà yàn dùn táo qián kūn
()()()()
三、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诗句。
1.洛阳亲友如相问,。
2.,单于夜遁逃。
3.不要人夸好颜色,。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朗读《古诗三首》,完成练习。
1.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人在()为辛渐送行时的情景。
诗作淡淡的孤独,淡淡的(),透凉的雨水淋在作者冰洁的(),有谁能解?
2.《塞下曲》第三首写将军()的情景。
3.《墨梅》这是一首()。
诗人赞美墨梅()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课外搜集描写托物言志的古诗,准备参加班级举行的“托物言志”古诗词朗诵会。
参考答案
一、芙蓉.(rónɡ√nónɡ) 洛.(nuòluò√)阳单.(chán√dān)于砚.(xiàn yàn√)台
二、玉壶大雁遁逃乾坤
三、1.一片冰心在玉壶 2.月黑雁飞高 3.只留清气满乾坤
四、1.芙蓉楼哀愁心2.雪夜带领轻骑即将出征
3.题画诗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不向世俗献媚“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