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等级)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2小题,总分48分)1.(1.5分)1.商朝建立后,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西周时,天子控制着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功臣或旧贵族,让其在各地建立诸侯国。
这反映出西周()A.社会形态发生变化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D.........2.(1.5分)2.西周初年,齐国原为商诸侯故地,姜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人民多归齐”;卫康叔治理卫国,实行商朝旧政不变,但以周人制度管理;唐叔封于故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用戎人办法管理。
这些诸侯国采取的措施()A.缓解了周王朝与各部族间的矛盾 B.保留了夏商两朝先代贵族的实力C.承袭了夏商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D.进一步完善了西周初年的分封制3.(1.5分)3.周王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袭官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春秋前期,史官流向诸侯国;中晚期以后,他们又逐渐流入卿大夫家,并导致了家史的兴起。
这一变化反映了()A.旧有社会秩序的破坏B.周天子重视地方档案工作C.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D.贵族垄断学术的局面被打破4.(1.5分)4.汉初政府“无为而治”,中央对地方王国事务不多加干涉。
诸侯国享有较大的政治、经济自主权,于是各国竞相安抚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这表明,汉初郡国制()A.有助于国家统一和巩固B.促进了王国的稳定和发展C.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D.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5.(1.5分)5.............................“..”.............. .A...............B..............C...............D..............6.(1.5分)6.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
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
【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高二历史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梭伦改革前和商鞅变法前都曾进行了大辩论,下列对这些辩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革往往会引起既得利益者的反对B.改革者在最初阶段往往招致社会各阶层的攻击C.重大改革的推行不会是一帆风顺的D.推行改革要求改革者须具有非凡的勇气和胆识2.下列选项对下图中史实共同特征的表述最恰当的是()A.工业文明促进政治改革 B.资本主义制度广泛建立C.启蒙思想的传播与扩展 D.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回应3.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上面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
梭伦改革的措施最能体现他这一主张的是()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C.建立公民陪审法庭D.禁止粮食出口并坚决抑制粮食涨价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种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5.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国家赋税的征收和徭役的征发主要依靠地方众多的宗主进行,这种方式()A.有效地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 B.减轻了农民负担C.奠定了地方分裂的物质基础 D.缓和了阶级矛盾6.“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
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7.《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60分)1、《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在西周,只有武王才有祭祀文王的特权,周公只有在武王的统率之下,才能参加文王的祭典。
材料说明()A. 周公贤能不及武王B. 武王位于大宗地位C. 武王权力高度集中D. 周公对武王定期朝贡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3、有学者指出:“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强化国家意识B. 存在国家分裂的隐患C. 不利于维护宗族团结D. 益于树立周王的权威4、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至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A. 秦汉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商周时期D. 隋唐时期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A. 推行分封制B. 废除行省制C. 废除郡县制D. 建立郡县制6、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这说明()A. 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B. 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C. “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D. 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7、唐太宗在未登基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
高二(下)历史期中考试试题.doc
高二(下)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第I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据此回答1一2题: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目的是为了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国民经济B.内容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和自由贸易C.政策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D.实施结果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对苏联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C.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D.大清洗运动破坏和践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一战后初期,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据此回答3一5题:3、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意日五国的意图、行动、措施及斗争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主要表现在( )A.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B.都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C.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D.都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①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十五年④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一战后,在重新瓜分世界的争斗中,对美国更为有利的条约是( )①《凡尔赛和约》②《国际联盟盟约》③《五国条约》④《九国公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③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据此回答6一8题:6从中可以看出此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A.首先爆发于美国B.破坏性特别大C.持续时间特别长D.范围特别广7、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革命的计划。
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对“新应用”的准确理解是( )A.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实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C.建立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D.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8、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专政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区别是( )A.军部在政权中占有统治地位B.建立法西斯党的一党专政C.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D.公开扩军准备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大战,这次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而结束。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试卷(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卷中)( )1、早期(公元前7世纪)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C.实质上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D.妨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 )2.僭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A.僭主由平民选举 B.僭主是世袭的 C.僭主由贵族选举 D僭主凭借武力夺取政权( ) 3.与现在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责相似的古代雅典的民主机构是A.四百人会议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十将军委员会( ) 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 ) 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 ) 6.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废初“世卿世禄”制度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7.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 整顿吏治B. 与汉族通婚C. 迁都洛阳 D.推行均田制( )8.北魏颁布均田令,推动均田制的前提条件是:A.地主停止土地兼并 B.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C.政府减少财政收入 D.北方各族掌握了农耕拄术( ) 9.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10.对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改革内容都涉及到军事方面 B.都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改革的过程一帆风顺( )11.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出现的根源是:A.皇室开支巨大B.土地兼并严重C.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宋辽、宋夏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 12.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D.市易法( )1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A.教皇派特使在德国兜售赎罪券 B.天主教会出卖教会职位C.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天主教 D.天主教会阻碍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4.加尔文改革中与马丁·路德明显不同的是A.因信称义 B.民主选举神职人员 C.否定教皇权威 D.简化宗教仪式( )15.颁布《至尊法案》的是:A.马丁·路德 B.卡尔文 C.亨利八世 D.伊丽莎白一世( )16.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B.反对天主教会垄断宗教事务的斗争C.西欧封建主集团夺取宗教权力的斗争 D.关于天主教会的教义、制度和仪式的变()17.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A.埃及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 B.英法支持埃及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马木鲁克势力已被彻底摧毁 D.穆罕默德·阿里控制了埃及统治实权()18.关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埃及的统治在政治方面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把埃及作为帝国的行省②彻底消除了马木鲁克的势力③帕夏代表素丹统治埃及④实行包税制A.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①③() 19.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A.积极进行对外贸易 B.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农业C.改革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 D.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20.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是:①封建统治本生的弊端②欧洲列强的干预③阿里政权的穷兵黩武④奥斯曼帝国凭借强大的武力进行镇压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21.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农奴制的存在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B.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C.农奴制下无论哪种农民都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奴役D.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与农奴制无关()22. 克里米亚战争的性质是A.英法发动的旨在侵略俄国B.俄国反抗英法侵略的正义战争C.俄国和英法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D.奥斯曼帝国反抗英法俄侵略的正义战争()23、之所以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是因为A.它改变了农奴的政治地位B.它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C.它是农奴主领导进行的 D.它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24.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B.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25.充分显示幕府统治危机的事件是:A.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B.1853年,佩里叩关”C.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的签定D.1858年,“安政大狱”( )26.“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40小题,总分60分)1.(1.5分)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A.以血缘为组带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B.强化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C.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D.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2.(1.5分)周公东征胜利后,对殷贵族改用分散迁移的办法,在新征服的商代原有王畿、东方夷族地区和北方戎狄地区推行分封制,分封了大大小小很多的诸侯,以便加强控制,并图谋进一步对东、北两个方向开拓和开发。
这表明分封制()A.维护了贵族利益B.拓展了西周疆域C.巩固了西周政权D.增强了地方实力3.(1.5分)西周由同姓子弟所封的“诸侯国”是以武力为后盾,在原来的邦国部族区域强行楔入,如同往原方邦部族里“掺沙子”,这些新建的基地成为地域性的次级“统治中心”。
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A.冲击了传统贵族血缘政治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形成自上而下的层层拱卫D.具有监临督察的特点4.(1.5分)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本质上是对九品中正制的叛逆,是寒门庶族和豪门士族争夺权力的必然结果:科举制的实施解决了九品中正制下豪门士族垄断权力的问题。
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A.没有改变九品中正制的形式B.导致寒门年族对权力的垄断C.有利于消除统治集团的矛盾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5.(1.5分)汉武帝时期,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了。
汉武帝之所以采用该制度是因为此制度有助于()A.控制地方B.终结相权C.恢复经济D.加强皇权6.(1.5分)按当时的中央官制,若岳飞要率军“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首先要与朝中哪一机构报呈此事()A.御史台B.三司C.枢密院D.军机处7.(1.5分)明朝正德、嘉靖之际的吏部尚书王琼形容当时的政治状况时说:“六部之权渐轻,凡事多禀受内阁风旨而后行。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含答案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证号填在答题卷的密封线内和机读卡上。
2.第一卷客观题部分是选择题。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卷主观题部分,必须用0.5mm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2、西周时期,一位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又娶了一个妾.该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3、右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4、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状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表据学者探讨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C.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D. 社会阶层流淌加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中北宋和南宋宰相祖辈任官状况可知,北宋时期宰相祖辈担当高级官员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而南宋时有所削减,材料未能反映出世家大族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的变更,B不正确;身份地位较为低下的人出任宰相,得益于科举制的推行,C说法不正确;两宋时宰相祖辈担当无官职记录的人数和比重较大,说明越来越多的没有政治背景的平民有机会担当宰相职务,体现了当时社会阶层流淌性加强,D符合题意。
D. 郡县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知君子在人格的修养过程中,要经验家国天下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以血缘为基础的进阶之路,依据所学可知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为基础的制度,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和血缘没有关系,故B、D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王位继承的发展依次,故C项错误。
D. 统治阶层维护全部人的利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在肯定的范围内,各层有各层的政权”“大夫和士也是握有政权的统治者的一部分”可知,西周的政权是分封制度下是依据范围进行分层次划分的,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解除A。西周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不是中心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解除B。西周时期的政治是维护贵族的利益,并不是维护每一个人的利益,解除D。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80分)1.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激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B.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D.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2.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下列对材料中领事裁判权评价正确的是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C.符合了时代需要的相关法律规定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乡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
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
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
中国民众的这一行为A.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B.彰显朴素的民族情怀C.反映了战术的单一性D.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4.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载:“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面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
”这一“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内地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D.镇江成为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5.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1906年版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法掠受杀,百姓死者,几二千万人。
”1933年版的《复兴历史教科书》:“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
高二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917年3月,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苦苦支撑的俄国人听到了一个爆炸新闻,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爆发革命了,这就是历史上的俄国二月革命。
据此回答1-3题。
1、俄国二月革命的直接结果是: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建立起两个并存的政权 C.使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1917年爆发的二月革命的性质是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C.资产阶级民族革命 D.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3、以下关于二月革命表述不正确的是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B.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A.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举行武装起义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D.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5、下列哪项不是十月革命前俄国落后的表现?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优势B.封建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C.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D.外国资本在俄国经济中占很大比重6、下列哪项不是将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的缘由?A.革命将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B.革命推动了世界革命运动形成高潮C.革命采取城市包围农村的方式D.无产阶级用暴力手段夺取了国家政权7、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为满足俄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正规军队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D.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土地8、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A.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B.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C.埃及争得彻底独立 D.运动遭到英国当局的残暴镇压9、一战后,有关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评价中,错误的是A.甘地不敢面对英国的暴政B.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能够调动各阶层C.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也有遏制群众斗争的一面D.国大党得到大众的拥护10、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①“五四”运动爆发②埃及独立③土耳其改革④朝鲜“三·一”运动爆发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斯大林时代开始以后的苏联,经济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苏联工业经济得到了大发展。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50分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2.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
”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3.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
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
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 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 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4.在清人赵翼所写的《廿二史札记》中,作者提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的现象。
书中描写到: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
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A.少数民族政权灭亡的原因 B.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C.理学对读书人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5.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6.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第一部分(本卷共计24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1分,共计24分)1.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2.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
一大批这样的知识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
材料说明()A.秦朝因文化专制政策付出代价B.儒家力图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C.儒家士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D.秦朝文化专制为西汉提供借鉴3.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
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
宋代租佃制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C.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D.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4.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政府对赴台湾的移民实行禁止携眷的政策。
官员蓝鼎元建议:“欲赴台耕种者必带有眷口,方许给照载渡,编甲安插。
台民有家属在大陆,愿搬取渡台完聚者,许县呈给照赴大陆搬取,文武汛口不得留难。
”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实行凭照携眷入台政策。
清廷对台政策的变化()A.反映清廷全面解除了“海禁”政策B.发挥着台湾地区的海防前哨作用C.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控D.传播了大陆先进生产方式5.1854年8月,英、美公使乘兵船北上,要求面见皇帝和大学士,提出修约要求。
清政府派官员到大沽口外拦阻,并认为“所开各条,均属荒谬已极,必须逐层指驳,以杜其无厌之求”。
清政府这一做法()A.反映了部分官员民族意识觉醒B.实际上是否认了《南京条约》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D.有效遏制了欧美大国的侵略6.导致下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D.中央政府权威性逐步丧失7.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元夕无月》中沉痛地写道:“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苏州五中2024-2025学年其次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历史(选修)2024.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某同学在上高校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A.西周B.秦朝C.汉初D.元朝2.唐代的科举制有“投牒自举”一项,就是自学有成就的人可以书面提出申请,经考试合格后,再由州县送尚书省参与考试。
而宋代的科举制建立了糊名和誊录制度,既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名字、乡贯,也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级。
对于唐宋科举制变更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A.唐代考生只能通过“投牒自举”方式参与科考B.宋代糊名和誊录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舞弊现象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的进一步僵化D.严格选拔途径和手段从而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3.俞森《荒政丛书》卷5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已有所变更 B.农业是财政的主要来源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D.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4.唐后期,武进开凿孟渎,引江水溉田四千顷。
《新唐书》记载:“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这表明当时()A.兴修水利是江南发展的唯一因素 B.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南地区C.江南地区的粮食生产居全国首位D.江南粮食高产推动地域商帮出现5.下图为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对该表所含信息正确的解读是()项目年头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它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A.中国古代以来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洋务企业成为晚清经济的主要来源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对晚清财政影响D.外国资本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6.下图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幅斗争示意图,据图中信息推断在这次斗争的进程中()A.歼灭了全部的反动军阀B.国共两党达成密切合作C.建立了农村革命依据地D.出现了革命的高潮阶段7.下表列出了中共中心文献探讨室编写的《周恩来传》的部分书目。
【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有人认为顾炎武的思想“不超出儒家政治的陈词滥调”,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顾炎武提出了以制度保障民主的宝贵近代思想。
以下顾炎武的言论中能用于论证后一种观点的是A。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B。
夫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然在万民之忧乐C。
必使治天下之法具出于学校,天子不敢自以为是,然公其是非于学校D。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顾炎武的思想。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C项符合题意,提出了要对君权进行限制的思想主张;ABD 三项都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故选C。
2。
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完全否定。
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下列最符合材料原意的是A。
批判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B。
西方的科学必将削弱儒家文明C。
批判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做法D。
向西方学习应该全面而且彻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等信息可知作者对洋务运动期间只学习西方技术,而不学习制度和思想的批判,故A项正确,B项错误;A项维新派的主张;D项是新文化运动。
故选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3。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等级)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等级)(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等相关信息。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本卷采用网上阅卷,请注意书写的端正和规范。
一.选择题(共40分。
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那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
” 这个时期最早应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中深刻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A. 道家思想B. 法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儒家思想3.“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在政治方面,秦朝给中国留下的印记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4.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是A.文景之治B.对匈奴战争C.唐蕃联姻D.孝文帝改革5.“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
”这种贸易形式被称为A.转口贸易 B. 朝贡贸易C.行商贸易D.民间贸易6.鼎盛于宋元,衰落于明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港口城市是A.广州 B.宁波 C.泉州D.福州7. 14至17 世纪欧洲相继实现了“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其所指历史事件分别是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8.某同学运用以下史实撰写有关某国的历史小论文:①长期议会召开②内战③共和国④君主立宪制。
其中还可以选用的史料是A.《权利法案》 B.《合众国宪法》 C.《法典》 D.《人权宣言》9.“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
【高中教育】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史学家张荫麟说:“在一个王室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
”依据史实判断这样的社会实行()A.小国寡民的民主政体 B.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C.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D.元老执政的共和体制2.周灭商后,并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沣××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潍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县)。
分封制()A.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 B.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C.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D.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B.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C.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4.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西汉时期,窦太后(对汉景帝)说:“皇后兄王信可侯也。
”……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
”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景帝默然而止。
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确定西汉早期()A.皇帝不能推翻丞相的决定 B.国家大事丞相都要参与决策C.丞相位高权重 D.“高皇帝约”具有最高权威6.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等级)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等相关信息。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
本卷采用网上阅卷,请注意书写的端正和规范。
一.选择题(共40分。
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那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
” 这个时期最早应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中深刻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A。
道家思想B。
法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儒家思想3.“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在政治方面,秦朝给中国留下的印记是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4.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是A.文景之治B.对匈奴战争C.唐蕃联姻D.孝文帝改革5.“海外诸国入贡,许附载方物,与中国贸易,因设市舶司,置提举官以领之。
”这种贸易形式被称为A.转口贸易B。
朝贡贸易C.行商贸易D.民间贸易6.鼎盛于宋元,衰落于明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港口城市是A.广州 B.宁波 C.泉州D.福州7。
14至 17 世纪欧洲相继实现了“人的发现”和“世界的发现”,其所指历史事件分别是A.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D.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8.某同学运用以下史实撰写有关某国的历史小论文:①长期议会召开②内战③共和国④君主立宪制。
其中还可以选用的史料是A.《权利法案》 B.《合众国宪法》 C.《法典》D.《人权宣言》9。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
这场改革是指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10。
上海和嘉兴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一大”召开D.南昌起义11。
根据右图分析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全国大规模土地改革的完成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12.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这一规定明显违背启蒙思想中的A.主权在民 B.天赋人权 C.财产平等D.三权分立13.1919年,李大钊认为有必要把“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转告给读者。
这里的“学说”是指A.马克思主义B.三民主义C.进化论D.十月革命14.规定在各通商口岸“得自由从事各种制造工业”,对中国经济带来致命伤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5.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是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C.重商主义D.计划经济16.“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
”歌词描绘的场景发生在A.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7.观察右侧表格,其中空白处可以填入A.世界殖民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
雅尔塔体制 D。
布雷顿森林体系18.“它先将德国一分为二,再将欧洲一分为二,最终将世界一分为二”。
此处“它”喻指A.凡尔赛和约 B.《开罗宣言》 C。
修筑柏林墙D。
马歇尔计划19.印尼总统苏加诺曾自豪地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
”这个会议是指A.华盛顿会议 B.德黑兰会议C。
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20.右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章。
设计者用牛的形象寓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风格是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C.开拓进取 D.拨乱反正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一)中国古代政治思想(22分)政治思想的变迁植根于社会的变化,又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21。
将下列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与其历史时期相对应(填写字母)。
(8分)历史时期政治思想A。
西周 E。
独尊儒术B。
东周 F。
崇尚理学C。
西汉 G。
百家争鸣D。
宋代 H。
敬天保民22。
社会的变化孕育了多样的思想。
请将下列思想家按要求填入表中相应空格。
(填写字母)。
(14分)商鞅(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老子(E)周公(F)程颢(G)社会变化思想家“封邦建国”时期大一统帝国初建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期(二)“一带一路”的历史记忆(17 分)20xx 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问题:23。
“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中国古代哪一时期?它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4 分)24。
唐朝时期,中央政府是如何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的?(6分)25。
以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7 分)(三)德国崛起的道路 (21分)材料一:“德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以能较快地发展,是同运输业的先行分不开的。
按照德国历史学家特莱施克的看法,铁路的修筑,稠密的铁道网的形成,以惊人的急剧方式把德国从经济停滞中拖曳出来,从而改变了德国的整个面貌。
①……从1850年到1913年,运输业的就业人数、劳动生产率和净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
3%,2。
9%和6。
4%,同期,采矿与制盐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
2%, 2。
0%和5。
1%,工业和手工业分别为1。
9%,1。
8%和3。
8%。
②(《欧洲历史统计1750-1970》)运输业的先行发展,不仅使统一的国内市场迅速形成……而且带动了与之紧密相联的钢铁工业、一般机器制造业、电气工业、造船业、车辆制造业等许多部门的发展,这是德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跳跃发展的前提。
”----林进成《德国工业化道路的一些特点》材料二:“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
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问题:26.上述材料一中划线部分,属于直接证据的是,属于间接证据的是。
(填写序号)(4分)27.上述材料一中划线部分①的主要看法是;上述材料一中划线部分②的主要结论是。
(4分)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主要观点:。
(4分)28.对于德国的崛起,你是否同意两位学者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9分)金山中学20xx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等级考试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共40分。
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B D B C A A B C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B A C A B B C D C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一)中国古代政治思想(22分)21.(8分)A-H B-G C-E D-F22。
(14分)“封邦建国”时期:A、B、E、F;大一统帝国初建时期:C;君主专制的强化时期:D、G(二)“一带一路”的历史记忆(17 分)23。
西汉时期(2 分)张骞(2 分)24。
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驻军防守。
(6 分,每点2分)25。
各国的商贾、僧侣、使节络绎不绝、往来于途;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传入日本、朝鲜和越南;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输出,外国香料等物品输入;文化上,佛教传入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又传入朝鲜、日本,国外艺术、科技传入中国,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及火器技术等西传。
早期的西学东渐。
(7 分)(大致层次到就可以了:双向性1分+东往3分+西来3分)(一)德国崛起的道路 (21分)26 直接证据:②;间接证据:①。
(4分)27。
①:铁路建设推动德国经济的发展;②:运输业的发展快于工业。
(4分)材料一: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德国的工业化;材料二:国家统一和容克地主贵族的领导使德国实现工业化。
(不得摘抄原文;大意相近即可)(4分)28。
(9分)同意/部分同意/不同意,均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2+3+3) (整体上把握,类似小论文,有观点,有论证即可,结合材料))同意,两位中国学者都看到了工业化推动了德国的崛起,只是视角不同,林是从经济视角分析了运输业推动了德国的工业化;钱从政治视角分析了容克地主贵族完成了统一并在其领导下推动了工业化,完成了崛起。
部分同意,同意林的观点,近代各国的崛起的推动力是工业化,林从经济视角分析了运输业是工业化的前提;同意钱的观点,从政治视角,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同时容克地主贵族是德国崛起的政治主导力量。
不同意,两位学者的分别从经济或政治单一的视角分析了德国的崛起。
历史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除经济、政治因素外,还有科技、外交等其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