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赏析一、关键信息1、作品名称:《石壕吏》2、作者:杜甫3、朝代:唐代二、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三、翻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
四、赏析11 背景与主题《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村吏夜间捉人的一幕,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广大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11 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的动荡,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官吏的横征暴敛更是加剧了人民的痛苦。
杜甫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笔触,揭示了这一社会现实。
112 诗歌主题不仅是对官吏暴行的批判,更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控诉,以及对百姓无奈与悲苦命运的同情。
12 人物形象刻画121 诗中的老妇形象鲜明而生动。
她在面对官吏的逼迫时,先是哭诉家庭的不幸,展现出她的悲痛与无奈;而后又挺身而出,愿意跟随官吏服役,体现了她的坚强与担当。
122 官吏的形象则通过其“怒呼”表现出蛮横与粗暴。
123 而老翁的“逾墙走”,侧面反映出他对官吏的恐惧。
【诗歌鉴赏】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诗歌鉴赏】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李世豪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当一个官员哭的时候,他是愤怒的,当一个女人哭的时候,为什么要麻烦呢。
听女人面前的演讲,三个男人叶成树。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房间里没有人,只有小孙子。
有些祖母还没去,也没有裙子穿进去穿出去。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是漫长的,声音是沉默的,就像闻着啜泣和吞咽。
黎明时分,我将看到未来,独自向老人告别。
《石壕吏》注释黄昏时的石豪村:黄昏时住在石豪村。
放进去,放进去。
河南省陕西县石豪村,现为石豪村。
逾墙走:翻墙逃走。
官员们为什么生气:官员们打电话来时非常生气。
一,怎么,怎么。
妇啼一何苦:老妇的哀啼是多么悲伤。
听女人讲话前的讲话: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向官员汇报。
三男邺城戍:三个儿子都在参加工大邺城的战斗。
邺城,今河南省安阳。
一名男子将一本书附在信上,两名男子在新的战争中丧生:一个儿子发了一条消息,说其他两个儿子在战斗中阵亡。
存者且偷生:活着的暂时还苟且活着。
死者早已逝去:那些死去的人将永远死去。
室中更无人:家里在没有可参加作战的人了。
只有-牛奶-下一个孙辈:只有仍在吮吸的年轻孙辈。
老妪(yù):老妇。
老妇人自称。
请在晚上从官员那里回来:请允许我跟随老板到兵营过夜。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赶紧去河阳兵营充兵役,还来得及到兵营为将士们准备早餐。
河阳,今河南孟县西。
声音在夜里被切断了很长一段时间,比如闻着啜泣和吞咽:在深夜,声音被切断了,有微弱的哭声。
《石壕吏》翻译晚上,我睡在石豪村的一户人家里。
天一黑,一名警察就来村里抓人。
家里的老人听到了响声,从墙上跑了过去。
老妇人出去看看情况。
差役们的吼叫非常恼怒,非要向她家要人,老妇人哭得非常悲痛!听老妇人上前向差役诉说:我一共三个儿子,都已经应征去守邺城了。
最近,一个儿子发了一条消息,说另外两个儿子在战争中丧生。
《石壕吏》原文及注释
《石壕吏》原文及注释《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石壕吏》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石壕吏》原文及注释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杜甫诗石壕吏全诗
杜甫诗石壕吏全诗杜甫《石壕吏》全诗如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凶恶,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一个人告别。
赏析《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
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
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诗人的叙述、老妇的说白,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
诗人虚实交映,藏问于答,不写差吏的追问,而只写老妇的哭诉,从哭诉中写出潜台词、画外音,将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妇的“前致词”中,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朴实无华,一个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妇的口吻,且随着内容的多次转韵,形成忧愤深广、波澜老成,一唱三叹,高低抑扬的韵致,使沉郁顿挫达到极致。
高中素材《石壕吏》原文及其翻译鉴赏
《石壕吏》原文及其翻译鉴赏《石壕吏》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
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石壕吏》鉴赏,欢迎阅读。
《石壕吏》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翻译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杜甫《石壕吏》鉴赏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
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
“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轻易放过。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
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石壕吏》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唿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叁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翻译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叁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唿: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幺。
(9)怒:恼怒,凶勐,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杜甫诗词《石壕吏》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石壕吏》原文译文赏析《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yù):老妇人。
《石壕吏》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石壕吏》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
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作品原文: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词句注释:(1)暮:傍晚。
投: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
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9)新: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13)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石壕吏》原文及翻译《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石壕吏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对照翻译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
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
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石壕吏原文翻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石壕吏唐朝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石壕吏》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yù):老妇人。
《石壕吏》原文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及赏析《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经典作品,咱们一起来瞅瞅原文,再好好品品其中的韵味。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可太有料了!杜甫不愧是大诗人,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悲惨的场景刻画得入木三分。
就说我之前去乡下的时候,遇到过一件事儿。
那村子也不大,和石壕村有点像,村里的人都特别朴实。
有一天晚上,突然来了几个像是来收什么东西的人,那阵仗,把村里的人都吓得够呛。
我当时就在边上看着,那种紧张害怕的氛围一下子就弥漫开来。
就像诗里的石壕吏突然在夜里出现,整个村子都陷入了恐慌。
回到这首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杜甫傍晚到了石壕村,正碰上官吏晚上来抓人,这一开头就营造出了紧张的气氛。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翁赶紧翻墙跑了,老妇去应门,这细节描写得多生动,感觉那画面就在眼前似的。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喊得那叫一个凶,老妇哭得那叫一个惨。
这一怒一苦的对比,把官吏的蛮横和老妇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老妇说“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三个儿子都去打仗了,两个死了,剩下一个还不知道咋样。
这是多么让人心酸啊!家里就剩下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和连件完整裙子都没有的儿媳妇。
老妇自己虽然力气衰弱,但为了不让官吏抓走儿媳妇,还是决定跟官吏走,去河阳服役,还能给士兵们做做饭。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一晚上慢慢安静下来了,却好像还能听到隐隐的哭泣声。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天亮了杜甫要走了,就只和老翁告别。
想想这场景,多凄惨啊!这首诗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就是能让人感受到那种深深的悲哀和对百姓的同情。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暮色苍茫,诗人投宿石壕村,正逢官吏捉壮丁。
老翁逾墙逃跑,老妇出门探看。
官吏一声吼叫,何等怒气冲冲。
老妇一声啼哭,何等悲惨凄苦。
诗中采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再现县吏深夜抓丁的残暴,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流露出作者极大的愤慨。
注释:石壕:村名,在今河南陕县东。
投:投宿。
逾(yú):越过,翻过。
一何:多么。
长已矣:永远完了。
老妪(yù):老太太。
役:差事,劳役。
犹得:还能。
绝:停止。
泣幽咽:低微的、断断续续的哭声。
赏析:县吏横蛮霸道,咆哮如雷;老妇内心苦楚,痛哭流涕。
“一何”一词接连使用两次,加重了感情色彩。
官吏一呼,老妇一啼,官吏一怒,老妇一苦,短短十个字却刻画出两个截然对立的形象,使得悍吏耀武扬威的形象与老妇老泪纵横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矛盾的双方,也更让人憎恨蛮横的官吏,并同情可怜的老妪,蛮横无理的官吏也为下文老妪的诉说塑造悲愤的氛围。
诗歌塑造出一幅充满悲愤的画面。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2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唿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唿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石壕吏》全文及分析
《石壕吏》全文及分析《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全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村征兵事件,展现了安史之乱时期百姓的痛苦和无奈,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首诗开篇就营造了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诗人日暮时分投宿石壕村,却遭遇官吏夜间捉人征兵,一个“捉”字,形象地写出了官吏的蛮横和粗暴,也暗示了当时征兵的急迫和残酷。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翁匆忙翻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官吏。
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百姓对官吏的惧怕。
而接下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通过对比官吏的愤怒和老妇的悲苦啼哭,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双方的矛盾和冲突。
老妇的一番陈词,是全诗的核心部分。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老妇诉说自己的三个儿子都被征去戍守邺城,其中两个儿子已经战死,活着的儿子也只是苟且偷生。
这番话饱含着无尽的悲痛和无奈,让人深切感受到战争给家庭带来的巨大灾难。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家里已经没有其他能当兵的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儿媳没有离去,但她连一件完整的裙子都没有。
这进一步展现了这个家庭的贫困和艰难。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尽管老妇年老力衰,但为了保全家人,她还是自愿被官吏带走,去河阳服役,为士兵准备早饭。
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让人既敬佩又心酸。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夜晚久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但仿佛还能听到低微的哭泣声。
这哭泣声或许是儿媳的,或许是老妇的,又或许是诗人内心的悲泣,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深深的同情。
《石壕吏》原文及译文
《石壕吏》原文及译文《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诗作之一,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瞅瞅这首诗的原文和译文。
《石壕吏》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
只听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踏上前行的路,只能同老翁一个人告别。
我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们讲解这首诗的时候,有个小家伙瞪着大眼睛问我:“老师,为啥那差役这么凶啊?”我笑着回答他:“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差役们有任务在身,要抓足够的人去打仗,所以就凶巴巴的啦。
”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表情,我心里想,让他们真正理解这首诗背后的沉重,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咱们再仔细琢磨琢磨这首诗啊。
杜甫通过对石壕村这户人家遭遇的描写,把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
你看那老翁匆忙逾墙而走的紧张模样,还有老妇哭诉时的悲苦神情,仿佛都活生生地出现在咱们眼前。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一怒一苦的对比,多么强烈啊!差役的蛮横无理,老妇的悲惨可怜,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再说这老妇,为了保护家人,自己挺身而出,要跟着差役去服役。
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
三一文库()〔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石壕吏》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杜甫《石壕吏》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石壕吏》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暮:傍晚。
投:投宿。
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
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9)新: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13)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
“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
衰:弱。
(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应,响应。
《石壕吏》古诗原文及赏析
《石壕吏》古诗原文及赏析《石壕吏》古诗原文及赏析《石壕吏》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赏析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
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
“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读者不能轻易放过。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
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
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
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
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
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杜甫《石壕吏》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
杜甫《石壕吏》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作品介绍】《石壕吏》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33首。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原文】石壕吏(陕县有石壕镇)作者: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24、唯: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24、唯: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
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诗题看,主要人物是捕吏,但诗歌却正面写老 妇人,从而侧面表现捕吏,用心品味,你会发现 老妇人的致词全是官吏步步紧逼而来。请你运用 想象,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细致 刻画出人物 各自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还要补
充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情节。
• “独与老翁别”独字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儿 媳不得出面,只有与逃回的老翁告别,表现出 家庭残破的凄凉景象。
通过写老妇人的痛苦申诉,诗人目睹了一幕凄
惨的故事,你体察到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 在这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中,一方面,对饱 受战乱之苦的劳动人民给予深切的同情, 对官吏的蛮横残暴深恶痛绝;另一方面, 他又拥护唐朝的平乱战争,盼望希望能取 得最好的胜利。这正是诗人思想的矛盾所 在,也是他一生忧国,心系百姓情怀的再 现。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问题引导: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内容。
•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内容是老妇人的 “致词”。诗的前四句是写“致词”的由
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
后四句是结尾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 人叙述家中不幸:(17-20)句老妇人自请 应役。
读准下面字的音:
壕 (háo) 邺 (yè) 戍 (shù) 逾 (yú) 妪 (yù) 咽 (yè)
注意下面字、词的意思。
【逾】 越过 【一何】 多么 【戍】 防守 【附书至 】 捎信回来 【新 】 最近 【偷生】 苟且活着 【已 】 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乳下孙 】 还在吃奶的孙子 【老妪】 老妇 【犹得】 还能够 【泣幽咽 】 (有人)低声地哭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石壕吏 杜甫
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 战乱(即安史之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 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 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 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 兵,人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 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 到的都是征夫怨女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 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 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 因构思巧妙及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学习目标
• 1、通过译读,理解诗的内容,准确流利的背 诵;(重点)
• 2、通过品读,赏析重点词句,把握景物意象; (难点)
• 3、通过悟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难点)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诗歌的语言精练而又有丰富的内涵, 再次朗读这首诗,各列举三例你喜欢 的用词和句子,并作赏析。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怒”,一 “苦”一“呼”一“啼”形成了鲜明对比,既 表现了“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 又体现了诗人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人的感 情。
• “急应河阳役”急字既表现老妇想快些让家人 脱离危险的心情,也表明前方战事吃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