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合集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冯 奇主委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更是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揭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中华传统文化渊源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成二十四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

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二十四个字是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培育和涵养。

这二十四个字都可以在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找到渊源。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比如“富强”,历朝有为君臣皆致力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历代有识之士皆谋求经济发展、民富国强。

管子曰: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

孔子描绘的小康社会,商鞅提出的国以富强,都是富强观念的雏形。

比如“民主”,中华传统兼听博纳,拥有监督制度、科举制度等民主制度和重民轻君、民为邦本、与民同乐、得民心者得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民主思想。

比如“文明”,中国历来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崇尚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非礼勿闻、非礼勿视、非礼勿言,温、良、恭、俭、让,习礼、懂礼、守礼、重礼的历史传统源远流长。

比如“和谐”,礼之用,和为贵。

中华民族以和为贵,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直至和而不同,视和为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并且中华传统和谐观不仅仅是个人自身和谐、人际和谐,而且还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更高层次的和谐。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塑造公民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融入了当代社会的诉求。

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性中华民族拥有灿烂辉煌的五千年历史,积淀了独特的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承载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民族自信心,凝聚民族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要代表,强调和谐、仁爱和有序发展。

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和谐社会、公正平等等价值观念是一致的。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可以通过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合理的道德标准。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1. 教育引导:借助教育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觉悟和情感,使其成为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2. 以身作则: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需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他们的言行举止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到言教合一、身教重于言教。

3. 强化法治教育:加强公民法制观念的培养,推动全民逐渐养成守法习惯。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儒家的仁义道德、道家的自然观念、佛家的慈悲心灵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和道德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体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展。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践行、关系、重要性、内涵、特点、基本内容、意义、促进作用、实践、结合、社会进步、保障。

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包括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自然观念、佛家的慈悲之心、儒释道合一的思想等等。

这些文化传统强调天人合一、以仁爱为本、尊重自然、追求道德完善,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智慧启迪。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所在。

这些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强调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复兴、为世界谋和平,具有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基础和道德支撑。

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传统的文化智慧与现代的社会理念相结合,共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1.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2.说明本文的主题: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例子1.孔子学院在全球的推广2.传统文化节日的恢复和重视3.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4.传统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5.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京剧、书法等三、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例子1.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2.志愿服务活动的推广3.诚信建设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4.公平正义在司法领域的体现5.环境保护意识在公众教育中的普及四、结论1.总结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2.强调这些文化价值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3.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承弘扬这些文化的行动中来正文(篇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传承弘扬这些文化,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也可以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例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例子。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例子。

在全球范围内,孔子学院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

通过孔子学院,人们可以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诗词、书法等。

此外,一些传统文化节日也在逐渐恢复和重视。

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被列为法定节假日,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庆祝和了解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例如,一些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如刺绣、陶瓷制作等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使得这些传统技艺得以流传至今。

此外,传统中医药学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通过研究和发掘传统中医药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治疗一些疾病,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除了艺术表现形式外,传统文化还包括道德伦理、礼仪规范等方面。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我国要持续发展必须要走加大开放,深化改革的道路。

要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把我住方向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我们。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上的总结与深化。

因此,作为当代的知识青年要肩负起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历史使命。

关键词: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民族文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结束,此次会议主题为“依法治国”。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当代中国奋发向前的决心坚定不移,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略愈加清晰。

全面深化改革是必须打好的攻坚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必须解决的大课题,它们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发展,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广大人民幸福安康。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消极不正确的思想悄然而生,要推进依法治国,持续深化改革必须要做到思想上的端正,以正确的态度加入到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去。

大学作为青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的重要阶段,要牢牢把握住自己思想的前进方向,要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做好准备。

这就要求我们积极的学习并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来端正自己的态度,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绿林是自己成为党的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早就了我们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产生了极其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自己对于民族文化的见解。

从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以来,许多西方的思想随着开放的大潮涌入了中,我们的社会也悄然的产生一些功利、消极的思想,特别是在青年人当中,对日韩的崇拜,只知道西方的情人节不知道中国的七夕节等都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业造成了一些的影响。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智库时代·18·咨政建言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力,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发展相互适应的体现,而社会主义价值观,又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形成的时代理论,由此,把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途径,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就成为当代高校教育实践的主要策略。

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点(一)理念要点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要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背诵,而是要求学生体会、理解大学生其内在含义,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有目的的进行实践提。

因此,大学生是否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理解、把握理念中的精髓,就成为当代大学生能力提升的前提。

例如:爱国,应是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强大,与个人生活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诚信,既是人与人的日常交往中的守时、守信,又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

因而,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就是要牢牢的把握住大学生成长中的理念引导[1]。

(二)实践要点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注重实践层面的要点把握。

一方面,大学生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过程,应逐步由被动向着主层面转变,另一方面,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例如:南阳师范学院教师,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教师要求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然后再结合自身生活中遇到的事物,逐步进行自身喜欢探索的方面进行落实。

案例中提到的教师的实践方式,从整体上把握住学生实践发展的主体趋向,然后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堂探索,引导与探究相互结合,体现了新时期教学实践的理论[2]。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开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教师结合学生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社会文化传播的多样化途径,循序善诱实践。

(一)加强传统文化认知的引导1.开展体系化教育进行引导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让大学生拥有更加清晰的价值观导向,确保学生与时代发展需求相适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每个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基因,承载着海内外华人情感凝结的精神纽带,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达根基”“丰厚土壤”和“雨露阳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每个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达根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这种“大”“深”“远”“长”,不仅体现在它内容的丰富、学理的完备、历史的悠久和思想的深邃,更根本地是体现在它早已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为人处世和家道伦常之中。

一句话,它已内化到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毋宁说,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每个中国人的信念和操守。

但是,传统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并不能直接画等号。

从历史上看,传统文化产生并发展于农业文明下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内容的复杂性,其中既有显而易见的精华,也有同样明显的糟粕,但更多的则是精华与糟粕纠缠在一起的矛盾统一体,因此就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批判分析。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至今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这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的精髓就是凝聚于传统文化中的“真精神”。

这类文化,始终陪伴着每一个中国人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与辉煌,也支撑着每一个中国人渡过人生中的险境与难关,它们正是中国人安身立命、求得心灵慰藉的精神家园。

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从与不同国家的历史比较中,从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挖掘中国特色的内涵,努力在全体人民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在外部文化冲击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传统文化衰退的问题。

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教育、媒体、文化产业等多个角度入手,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以确保这一宝贵资源得以传承与发展。

一、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养新一代人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的教育活动,我们有机会向学生灌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首先,我们应该从小学开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系统化地传授孔孟之道、诗书礼乐等基本内容。

其次,在教材选择和编排方面,注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二、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媒体是现代社会传播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媒体的力量,我们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开设专题节目、栏目,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和代表性人物。

其次,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中华传统文化宣传平台,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和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此外,鼓励媒体机构与文化产业机构合作,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品,让更多的人通过媒体了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文化产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产业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更好地融入人们生活。

首先,要鼓励并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通过设计、手工艺、音乐、戏剧等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产品和作品中。

其次,要加大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产品的市场化和品牌化,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在落实这一战略任务过程中,自然就会遇到中华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关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认真学习和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仁、义、礼、智、信”价值观和国民精神在近现代曾遭受重创,而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同时,“三观”扭曲、官德缺失、商业信义失调等各种丑恶现象,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我们的文明底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不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由于长期生活在同一个地域或同一个环境中,会逐步形成了共同的风俗民情、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文字等,从而形成了坚固而稳定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绵延着浑厚的精神和灿烂的文化,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

XX高校思政工作培训讲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XX高校思政工作培训讲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xx高校思政工作培训讲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使命。

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手段缺乏创新性、教育评价缺乏科学性等实施困境,与引领大学发展的元素有效互动融合不够、与实践体验渗透不够、与生活气息贴合不够、仪式功能发挥不够等问题,在实践中亟须理念和实施机制创新。

如何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叉融合,如何在培育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再认识、再发掘、再提升,如何通过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是理论和实践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融合深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深入发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功能,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教育机制。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和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起源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悠久文化。

文化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给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治国理政、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三个层面的倡导都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助人为乐、团结友爱、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超越时间和空间,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于历史发展的每一个时期和每一个领域,孕育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代代中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里,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活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弘扬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弘扬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精神之魂,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才有深厚的民族根基,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文化基因、精神纽带、价值源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程。

如果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在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中站稳脚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升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根源,但不是惟一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广泛吸收了人类文明的其他优秀成果,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普遍愿望,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开放性、广泛性、民族性等特征,是当代中国最进步的价值观。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简单继承和现代复归,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升华,同时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前提是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代表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它包括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宗旨和目标。

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则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对于引领社会风尚、提升国民素质、凝聚社会共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和指南,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些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比如“爱国、诚信、友善、互助”等。

通过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1. 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中华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一直被视为一种美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的作用。

2. 弘扬孝道家风孝道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弘扬孝道家风可以培养社会成员的家国情怀和家庭责任感,使社会成员更加关心、尊重和照顾家庭成员,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美德,例如诚信、勤俭、忠诚、友爱等。

这些优秀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相契合,可以为人们提供道德准则和行为指引,引领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行为选择。

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1. 教育引导加强教育引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方面面。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是指导社会发展和个人行为的重要准则。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则是保持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国民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要提高国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宣传教育、纪念活动等方式,让人们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伟大成就,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同时,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鼓励大家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

二、传承中华文明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要传承中华文明,首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通过学习经典著作、古代文化遗产等,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同时,要将中华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现代价值观的需求进行有机融合,使之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

三、倡导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目标和要求,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理念。

要倡导社会和谐,首先要提倡公平正义。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要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权益的平等保护,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同时,要弘扬互助合作精神,鼓励人们彼此关爱、宽容、帮助,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只有通过共建共享、团结友爱的方式,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培育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价值。

要培育家国情怀,首先要强化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的影响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传授传统美德和文化知识,提倡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其次,要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关心社会发展、热爱祖国,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在当代社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发展的文化积淀,涵盖了诗词、音乐、绘画、书法、礼仪等众多领域。

这些文化形式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如中庸之道、仁爱亲和、忠诚正直等。

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价值追求是相契合的。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扬,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 教育引导:学校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从小接触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2. 文艺创作:文艺作品是传播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通过电影、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创作中,以娱乐和传播的方式向大众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核心价值观。

3. 社会活动: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文化展览、书画培训等,为社会提供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的机会。

这些活动可以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从而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传承。

三、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这种魅力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人们的行为准则中。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许多相通之处。

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自觉地践行这些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天地59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讲话。

这些讲话,内涵丰富,指导性很强。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和精髓,认为它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这些要求,为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系民族文化之根,智慧之魂,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

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中,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

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丰富内容,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范畴的重要内容源泉。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这些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了空中楼阁。

无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渗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民族传统文化之中,而且主要体现在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也就是要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思想文化源头。

水有源,树有根,任何思想文化都有其源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而是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结果,是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割断历史,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否则就是数典忘祖。

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有其时代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学的精粹,是文化的瑰宝,它虽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但是蕴涵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却是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过时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熠熠生辉,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应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包括孝顺、忠诚、诚信等传统价值观念。

倡导家国情怀,让每个人都能热爱祖国,关心社会。

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观念。

提倡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可以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 传承, 美德, 家国情怀, 倡导, 践行, 提倡, 道德观念, 结论1. 引言1.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使命与责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如孝顺、诚信、勤劳、谦和等已经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弘扬这些传统美德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倡导家国情怀,让每个人都热爱这片土地、珍惜这个民族,将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出更多的社会正能量。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的新时代好青年。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将这些传统美德融入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之中,让这份责任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让我们的民族更加强大。

2. 正文2.1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肩负起的责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德是人们行为准则的精华,是历代先贤智者留下的宝贵财富。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记录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人民的智慧,同时也蕴含着许多无价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通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向国人和世界展示中国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加强了自身的精神力量。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和意义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审美标准以及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综合体系。

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来源。

弘扬传统文化可以使人民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激发出一种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国民的共同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孝道、礼仪、忠诚、勤俭节约等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可以相互借鉴与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国价值观。

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1. 教育引导: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中,加强教育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2. 文化交流:举办传统文化的展览、演出和座谈会,增加国内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3. 媒体宣传:利用各类媒体的力量,打造有价值观引导作用的文化产品,以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 科研挖掘:加强传统文化研究,发掘和整理更多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和文化遗产,使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1. 仁爱: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关怀和善意,提倡仁爱之心,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2. 忠诚:忠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传承着对国家和集体的忠心耿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作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作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作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作品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凝聚了千百年智慧的宝贵财富。

而在当代我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经典作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具有承载传统文化的使命,同时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典作品。

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对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这些传统文化都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理念。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念,可以看出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契合度。

我们可以通过经典作品来实现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对接,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为当代社会所接受和传承。

二、经典作品的深度解读在深度解读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比如《论语》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以引导人们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等价值观相呼应。

这种深度解读有助于我们从经典作品中汲取智慧,提升自身修养,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经典作品的现实意义经典作品不只是历史的产物,更是对当下社会的启示和指引。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现实意义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智慧,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实践。

比如《红楼梦》中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虽然是描述了古代人物的故事,但其中包含的情感理念,却能引导人们在当下社会中更加理性地看待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探讨和写作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以及经典作品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我相信,只有通过深入挖掘和传播经典作品中的思想精华,才能够更好地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文化复兴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政治教育内容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政治教育内容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政治教育内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国70年来,取得了众多政治教育上的重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民素质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下将分别对这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国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国的政治教育强调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教育人们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事业中。

通过学习中国优秀的革命传统和英雄事迹,人们深刻感受到国家和民族的辛勤奋斗和艰苦牺牲,从而激发起对国家的深厚感激之情。

此外,政治教育还注重培养人们的民族意识,提示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需要将个人和民族的利益统一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

其次,政治教育内容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政治教育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例如,儒家思想对于培养公民的品德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提示人们要做到以德治国和以德立身。

此外,政治教育还注重传承中国的艺术、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形式,让人们对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再次,政治教育内容中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提高公民素质。

公民素质是一个国家公民在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中国政治教育通过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公民责任感等,提高公民素质。

政治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他们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政治教育也注重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教育人们遵守法律、尊重法律、依法行事。

此外,政治教育还注重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申报书

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申报书

2023年度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



展览名称:
申报单位:(单位公章)
申报日期:
填写说明
一、填写前请认真阅读《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关于开展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征集推介工作的通知》,了解相关规定。

二、申报书须认真如实填写,不要错填、漏填。

由于填写不当或提供材料不齐全所引起的不利后果,由申报单位承担。

三、联合申报项目,须在申报书封面“申报单位”处填写联合申报的博物馆和相关文博机构。

四、请将电子版申报书及附件材料存入光盘,与纸本申报书一式两份同时报送(附件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版)。

附件列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者:张鹏宇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14期【摘要】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大一统思想主张以“一”为主、“一”中有“多”,将其发扬光大,就要做到“一”与“多”的统一。

“一”和“多”的统一就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

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

【关键词】大一统民主集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中,民主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五四运动时,先贤们提出以民主和科学为武器,改造旧文化,建立新文化。

在抗战时期,民主人士黄炎培访问延安,直问毛泽东中共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的回答是民主。

需要注意的是,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的历史告诉我们西方的民主在中国行不通,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民主”更不是真正的民主。

只有把民主和集中结合在一起,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民主集中制才是适合中国的民主体制。

因此,深刻理解和把握民主集中制,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的民主价值。

在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民主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而深刻理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一统思想是深刻理解民主集中制的一把钥匙。

大一统思想的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

②大一统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一统思想强调统一和集权。

强调统一和集权的大一统思想整合了中国古代社会,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若干盛世,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爱国主义、崇尚统一成为中华民族的永恒追求。

先秦时期儒家的代表孔子、孟子、荀子都主张统一,关于夷夏关系,荀子还提出了三儒说。

墨子提出尚贤、尚同,主张自下而上的统一。

法家主张自上而下的统一,法家的一统理论主要体现为一系列的制度设计,这些制度对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比如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文化统一以及其他具体的制度,后来都成为大一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汉的董仲舒以天人感应论给大一统思想以哲学基础,提出易服色、奉正朔的三统论,把大一统从人一统发展到了天人一统,这是真正的大一统。

东汉的何休以三科九旨的三世说系统总结了大一统思想,康有为把三世说和大同说结合起来,给予了大一统政治思想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出发,天人感应论、三统论缺乏科学依据,董仲舒提出这些理论的目的是为三纲五常特别是君主专制张本。

也就是说,董仲舒的这些理论虽然使大一统思想完整化、系统化,但可给我们提供学习借鉴的意义不大。

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讲,大一统思想的启示更多的在于主张中央集权的一系列制度设计,以及在政治制度和理论主张相互作用而出现追求统一的民族情感。

根据历代思想家们的论述,可以认为大一统思想包括六大方面的内涵:“一”的哲学基础;地域一统;中央集权;思想一统;华夷一统;三统论和三世说。

从这六大内涵可以推出大一统思想的精华:以“一”为主,“一”中有“多”。

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是对大一统思想精华的最好阐释。

统一的关键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但具体工作要地方去做,这就叫以“一”为主,“一”中有“多”。

但在政治实践中,由于大一统是以君主专制整合社会,对于“一”和“集”过于强调,忽视了大一统中应该有“多”的因素。

因此,大一统虽然造就了盛世,但也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律。

把以“一”为主、“一”中有“多”的大一统思想发扬光大,做到“一”和“多”的统一,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就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历史周期律。

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相关理论和制度体系。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

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政权后,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应用到国家机构和社会团体中。

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是有效地整合当代中国社会的原则和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最重要的是要从理论上搞清什么是民主,是不是西方国家的选举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就是民主的唯一形式。

在搞清民主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做到民主和集中的统一,“一”与“多”的兼顾,这就是对民主集中制的最大坚持和发展。

到底什么是民主,自关于民主的相关理论产生以来,关于民主的说法就众说纷纭。

从词源学的角度看,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由两个词组成,人民和民主,字面意义即人民的统治。

但何为人民,如何统治,这其中的内涵单从字面是无法知晓的,我们还需要深入了解民主的有关理论和政治实践。

古希腊的政治学家从掌权人数的角度论述民主,君主制由一人掌权,贵族制由少数人掌权,民主制由多数人掌权,相对应有三种变态政体,即僭主制、寡头制、暴民制。

到了近代,把民主看做是全体人民掌握权力的思想被社会契约论者所继承。

社会契约论者从自然权利的角度出发,认为政府的权力由人民授权而来,对人民负责。

洛克认为政府由人民授权的过程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行使权力的过程,这就是代议制民主的基本内容。

而卢梭认为人民的权力不可分割,人民的意志也不可代表,主张全体人民共同行使权力,这是关于民主的人民主权论。

密尔也是代议民主制的理论主张者,其重要著作《代议制政府》一书对代议民主制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描述。

同时,密尔还提出了“多数人专制”的思想,开启了代议制民主论向精英民主论转变的大门。

意大利的莫斯卡、帕累托,德国的米歇尔斯、马克斯·韦伯,奥地利的熊彼特都是主张精英民主制的代表。

莫斯卡认为人类社会的治理形式都是少数人对多少人的统治,民主体制亦然。

帕累托则提出精英和大众的区分,任何体制包括民主体制都是精英对大众的统治。

米歇尔斯通过研究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权力运行机制,提出了著名的“寡头统治铁律”。

米歇尔斯认为现代政治的行为主体是政党,而政党由寡头统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民主体制也是由精英控制的。

马克斯·韦伯是研究官僚制和科层制的专家,他认为现代政治的运行路线是由大众选出政务官,再由政务官领导官僚体制。

现代政治体系运行的结果是精英治理国家,但不能说民主选举体制一点作用和积极意义都没有,官僚精英们在行使权力时不会不考虑四年后选民的选票投向。

韦伯的理论被熊彼特予以发展,熊彼特以为政治权力掌握在精英手里,民主的意义就在于政治精英是通过投票而选举产生的,这是典型的精英民主论。

萨托利对熊彼特的理论给予了发展,他认为民主与专制的区别不在于掌握权力的人数多少,关键要看权力是否为授权产生并且是否受到限制。

萨托利把公民投票的作用予以强调,投票的作用并不是像卢梭所说,“英国人民只有在投票时才是自由的,选举一结束,他们就是零”,政治精英在作出决策时会考虑到民心向背的问题,公民投票以反馈的方式制约着政治精英。

达尔根据美国的政治现实,提出了多元民主理论。

达尔认为,权力不只是为国家所享有,社会团体也享有权力。

国家和社会团体都是由政治精英在统治,但国家和若干个社会团体的权力相互制约,这就是民主的。

达尔的理论是在本特利、杜鲁门等学者的观点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美国社会的利益集团发挥重要作用的反映。

拉斯基也主张多元主义,他认为现代国家是若干平等的社会团体的联合体,权力并不集中在某一个社会团体上,包括国家。

拉斯基和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基于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极大发展和其在西方政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曾经写过一本著名的书《论美国的民主》,这本书是托克维尔在对美国进行实地考察后受到极大触动而写出的。

托克维尔一踏上美国的国土,就被美国社会浓烈的民主气氛所感动。

考虑到托克维尔出访美国的时间是1831年,法国刚刚经历了大革命的洗礼,托克维尔还对美国社会的民主感触如此之深,很能说明问题。

托克维尔认为,美国的政治民主基于美国社会的民主,民主已经渗透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内化成了美国人民的潜意识行动。

根据托克维尔的理论,我们可以确认,拉斯基和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和其描述的民主现实只是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的特例。

除却多元民主的特例,对民主进行经验和实证的分析,我们认为,民主的内涵和价值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民主的方法是实现政治精英的有序轮替;二是政治精英的权力受到限制;三是政治精英作出的决策要能够融合体现各方面的利益要求。

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的选举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不是民主的唯一形式,民主是要实现精英和大众之间的动态平衡。

民主集中制如果实行得好,就能实现精英和大众之间的动态平衡。

集中代表精英的要求,民主代表大众的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集中制是真正体现民主精髓的民主制度。

既要有集中,又要有民主,做到“一”与“多”的辩证统一和动态调整,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是对民主价值的深刻认知,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