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最新精编版]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包括柱体、锥体和球体,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名称,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生活中也接触到一些立体图形,但可能对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柱体、锥体和球体的特征和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柱体、锥体和球体的特征和名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立体图形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操作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圆柱、棱柱、圆锥、球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和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柱体、锥体和球体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操作,观察和描述给定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名称。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数学内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立体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基本立体图形。
2.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立体图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学会识别和绘制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展开图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知识点。首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学生在认识立体图形时,空间想象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供了模型和实物,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立体图形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操作立体图形。
2.在讲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我发现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立体图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剪裁和拼贴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展开图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或计算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主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生活中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点。
本节课的1.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是这一章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这些立体图形,并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已经比较熟悉。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加深他们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区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牙膏盒、易拉罐、圆柱形笔筒等,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立体图形。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牙膏盒、易拉罐、圆柱形笔筒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实物是什么形状的?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点和性质?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尝试区分和识别这些立体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1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用文字和符号表示立体图形。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立体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立体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2.学具:每人一套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牙膏盒、圆柱形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等实物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触摸,感受立体图形的三维空间特性。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如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两个是长方形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立体图形,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更直观的认识。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相对较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建立起立体图形的概念,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立体图形的绘制和识别。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数学美的感受。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识别和绘制简单的立体图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魔方、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的存在。
2.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的特征,从而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
3.巩固新知: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立体图形,加深对立体图形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学会识别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4.实践拓展: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立体图形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实例,如魔方、纸盒等,引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知识。
-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立体图形的识别和分类方法。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并能够识别和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此外,学生还具备一定的生活观察能力,能够发现和识别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典型例题讲解
七、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一:
题目: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立体图形,并说明理由。
图1:一个平面上的正方形。
图2:一个立体的正方体。
解答:
图1不是一个立体图形,因为它只有一个平面,没有立体结构。
图2是一个立体图形,因为它有三个维度,即长度、宽度和高度。
2. 例题二:
题目:计算下列立体图形的体积。
图1:一个正方体,边长为6cm。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并能够识别和区分它们。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识别和区分立体图形时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效果有较大影响,教师需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识别和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学会识别和区分它们。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和认识立体图形。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制作立体图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模型;实物图片;投影仪;黑板。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剪刀、彩纸等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图片,如魔方、牙膏盒、篮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什么图形?2.呈现(10分钟)教师依次展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等立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初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并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2. 掌握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3. 能够在生活实例中识别和描述不同的立体图形。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和应用立体图形的概念,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的立体图形。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平面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相对较少。
他们对于立体图形的命名和特点可能存在一定的混淆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立体图形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回顾和复习平面图形的概念。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描述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第二环节:引入立体图形1.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如饮料瓶(圆柱体)、骰子(正方体)、书包(长方体)等。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例如,圆柱体有两个平行的圆面和一个侧面,正方体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矩形。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称其为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立体图形有长度、宽度和高度三个方向,而平面图形只有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
第三环节:学习不同的立体图形1. 教师可以介绍不同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
可以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名称、性质和特点。
-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矩形。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观察、摸索、讨论中直观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球体、柱体、锥体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探索发现能力。
2.过程中,建立一种互相了解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2.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兴趣,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观认识规则的立体图形,正确区分各类立体图形。
难点:1、找出各个立体图形的个性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掌握对图形认知、归纳的方法。
2、研究正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欧拉公式。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材料《晶体--自然界的多面体》〖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教具准备:〗一辆玩具小公交车、一架玩具小飞车、笔筒〖教学过程:〗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今天,我准备了“一架直升机”,带领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去飞行,我们飞向了祖国的蓝天,飞呀、飞呀,我们飞到了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上空,翻开课本看第一章的第1页的彩图,这个城市多漂亮啊,我们在欣赏这个城市的美景时,不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是我们数学世界——丰富的图形世界,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图形?大家先看这辆车是由哪些立体图形组成的?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1.从生活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议一议](1)图中有茶杯,笛子,笔筒中的笔杆是圆柱形状,提球的网把球放进去上面一部分是圆锥的形状,书架上的小帽子是圆锥的形状。
(2)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是底面都是圆的,不同点是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的,而圆锥只有下底面,最上面只是一个顶点。
(3)笔筒的形状我们把它叫棱柱,老师,对不对?(4)地球是一个球体,与它形状类似的有足球。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教案1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教案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几何图形,能根据它们的几何特征,通过观察与交流,经历从具体情景中辨别各种几何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个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将其分类.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表达以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造和实践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数学应用意识.4、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5、能由实物联想出几何图形、能从实物的形状、大小、位置考虑而得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联想到实物.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几何图(1)在小明的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2)请找出上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的物体?二、讲授新课(一)活动一1、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电脑显示上面各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配注各几何体名称.球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圆柱2、想一想: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以上的几何体.在实物与几何体模型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尤其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圆柱、圆锥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然后学生回答.(二)活动二图11、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柱的棱,其中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都叫做棱柱的侧棱.图1中的棱柱有15条棱,其中有5条侧棱,这5条侧棱的长相等.上底面是五边形,下底面是五边形,这两个五边形的大小、形状都相同;这个棱柱有5个侧面,当它为直棱柱时,5个侧面都是长方形,当它为斜棱柱时,5个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强调本书只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2、当一个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时,称为三棱柱;当一个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时,称为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当一个棱柱的底面是五边形时,称为五棱柱;……;当一个棱柱的底面是n边形时,称为n棱柱.想一想n棱柱的顶点数、棱数分别是多少?(三)活动三你能指出下列两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吗?图三、课堂作业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科书是长方形②教科书是长方体,也是棱柱③教科书的表面是长方形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圆锥和圆柱的底面都是圆B.棱锥底面边数与侧棱数相等C.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形状、大小相同的多边形D.长方体是四棱柱,四棱柱是长方体3、观察图中的立体图形,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4、如图3,左面的几何体叫三棱柱,它有五个面,9条棱,6个顶点,中间和右边的几何体分别是四棱柱和五棱柱.图(1)四棱柱有个顶点,条棱,个面;(2)五棱柱有个顶点,条棱,个面;(3)你能由此猜出,六棱柱、七棱柱各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吗?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何收获?(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注意:教师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引导学生总结收获.。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的《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主要介绍了立体图形的概念,以及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平面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立体图形是三维空间的图形,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能正确识别这些立体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概念,以及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的识别。
2.教学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建立空间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总结。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立体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立体图形。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篮球,圆柱形的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立体图形的定义,以及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3.实例分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立体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立体图形。
4.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识别和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如何识别和描述立体图形。
(名师整理)最新北师大版数学7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精品教案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始终围绕着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展开设计.课堂开门见山让学生观察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图片,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总结概括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名称及其特征;整个教学过程丰富图片的设计,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兴趣,创建了活跃欢快的课堂气氛是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理念.二、教材分析《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的第一节内容的第一个课时。
这一章是在学生们在小学曾初步接触过基本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安排了这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内容是整个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第一课。
本课时旨在通过学生对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图形的观察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图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中丰富的几何图形.三、学情分析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讲,他们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基本几何图形知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节课内容从分类的思想来讲对刚刚步入中学大门的学生是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放慢节奏,尽量分类清晰明了,降低教学难度.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大量生活中常见几何图形照片的观察,能从中提取相关的数学信息和名词,并能概括出其特征.(2)使学生初步具备分类思想,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各种不同几何体的特征及其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和参与观察、探索、归纳概括的过程,并能利用观察所得得出正确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虚心学习他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不足,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和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观察、分类、分析问题、归纳结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观.(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事实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2.难点: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相同点与不同点.六、教学方式观看诱导、讨论交流、语言概括等教学方法.七、学习方式基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互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八、网络、媒体、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九、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内容:由网络热字“囧”引入。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并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中涉及到的主要立体图形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立体图形是三维的,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比较熟悉,但对一些不常见的立体图形则较为陌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3.让学生能够运用立体图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了解和认识立体图形。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3.分类法:让学生通过分类,掌握不同立体图形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模型。
2.课件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魔方、牙膏盒、饮料瓶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并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出这些实物共同的特征吗?”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立体模型,并向学生介绍这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x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x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对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柱体、球体、锥体等基本立体图形,为学生今后学习立体图形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比较陌生,空间想象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柱体、球体、锥体等。
2.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立体图形。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4.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认识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交流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圆柱、球体、锥体等。
2.准备教学PPT,展示立体图形的图片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如圆柱、球体、锥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我们在生活中在哪里见过?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立体图形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同时,教师可以举例说明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圆柱形的饮料瓶、球形的篮球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立体图形进行观察和研究。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北师版七级上册第一章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材分析】1、编排意图本节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一节,主要内容是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地位、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发展空间观念,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的发展,对今后的学习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 1.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一定数量的几何图形,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 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看,学生喜欢生动感性视觉体验,喜欢挑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设计思路】1. 理念上: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这是整节课的一条暗线,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设计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动态图片、幻灯片、音乐、等为一体的课件,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并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2.问题设计上层层深入:生活中的图片、--整体上感知--局部分析--得出结论--验证勾股定理—巩固运用—延伸—解决生活中问题3.活动上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班内展示争做最优小组 1、知识与能力: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②通过视频演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是难点教学中以课件展示问题设计、学生观察,独立学习学后,再组内合学,最后以动感课件及动感视频演示,疑难在班内共同讨论进行共学,达到对重难点的突破。
七年级数学上册《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
主备人
使用人
审核人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2.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画一画请学生用笔画出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
2:认识棱柱
(1)与笔筒形状类似的几何体称为棱柱。
以六棱柱为例认识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底面。
(2)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有何特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
是平行四边形。
(3)长方体、正方体是棱柱吗?
教学
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
难点
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
学
程
序
集体备课内容
个案补充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教师展示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主动寻求这些几何体的现实背景。
第二环节生活观察室:考察你的观察能力
(4)棱柱的分类。
人们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六棱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需要说明的是:棱柱又分为直棱柱、斜棱柱。本书讨论的都是直棱柱。
直棱柱斜棱柱
(5)说一说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6)根据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观察、摸索、讨论中直观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球体、柱体、锥体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探索发现能力。
2.过程中,建立一种互相了解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2.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兴趣,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观认识规则的立体图形,正确区分各类立体图形。
难点:1、找出各个立体图形的个性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掌握对图形认知、归纳的方法。
2、研究正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欧拉公式。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材料《晶体--自然界的多面体》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一辆玩具小公交车、一架玩具小飞车、笔筒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今天,我准备了“一架直升机”,带领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去飞行,我们飞向了祖国的蓝天,飞呀、飞呀,我们飞到了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上空,翻开课本看第一章的第1页的彩图,这个城市多漂亮啊,我们在欣赏这个城市的美景时,不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是我们数学世界——丰富的图形世界,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图形?大家先看这辆车是由哪些立体图形组成的?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1.从生活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议一议]
(1)图中有茶杯,笛子,笔筒中的笔杆是圆柱形状,提球的网把球放进去上面一部分是圆锥的形状,书架上的小帽子是圆锥的形状。
(2)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是底面都是圆的,不同点是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的,而圆锥只有下底面,最上面只是一个顶点。
(3)笔筒的形状我们把它叫棱柱,老师,对不对?
(4)地球是一个球体,与它形状类似的有足球。
例:
1.亭子的顶端是圆锥,下面的支柱是圆柱。
2.公园大门的门柱是长方体,公园里的石凳、石桌有长方体,有圆柱,还有棱柱。
3.足球是球体。
4.人民大会堂中间的建筑是长方体,两边的是正方体。
5.人民大会堂的柱子是圆柱。
人民大会堂前面的旗杆是圆柱,路灯的电杆也是圆柱,灯罩是球形。
Ⅲ.做一做
P4 随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
2.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感受图形的丰富多彩的过程,并学会了与同伴合作交流。
Ⅴ.课后作业
(一)课本P4习题1。
1
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2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提高认识空间图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大量的实例中认真主动的思考,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的关系。
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难点:
1.认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事实。
2.认识“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的事实。
〖教学方法:〗发现法
〖教具准备:〗常见的几何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常见的几何体,并且可以从大量的实物中抽象出这些图形。
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是由一些基本元素构成的,那么构成这些图形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呢?
Ⅱ.讲授新课
1.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2.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点评:
线和线相交可以得到点,面和面相交可以得到线。
回答课本中的几个问题。
(1)正方体是由六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三个面围成的。
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平的,而圆柱上下底面是平的,侧面是曲面。
(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两条线,它们都是曲的。
(3)正方体有八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三边。
例: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3.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打开书第六页,我们来完成想一想,同学们先经过自己的观察,联想,能发现什么呢?谁先来给大家描述一下这三幅图片。
点评:
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_____动成体。
Ⅲ.课堂练习
1.几何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构成,面有_____面和_____面之分。
2.点动成_____、线动成_____、面动成_____。
3.长方体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柱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圆锥是由_____个面围成的。
其中围成圆锥的面有_____面,也有_____面。
Ⅳ.课时小结
1.通过丰富的例子,知道了点、线、面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2.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常见几何体的特征。
3.认识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Ⅴ.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