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2.后颅凹脑膜瘤临床路径概要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9.09.04•【文号】卫办医政发[2009]140号•【施行日期】2009.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1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颅前窝底脑膜瘤、颅后窝脑膜瘤、垂体腺瘤、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三叉神经痛、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等神经外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当地医疗工作实际情况,组织临床路径的试点工作,在我部印发的临床路径基础上,制定各试点医院具体实施的临床路径。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反馈我部医政司。
附件: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二○○九年九月四日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 D32.013/D42.002)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
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目录(优选.)
精品word.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目录
1 / 2
精品word.
1颅骨凹陷性骨折
2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3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4颅骨良性肿瘤
5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6颈内动脉动脉瘤
7高血压脑出血
8大脑半球胶质瘤
9大脑凸面脑膜瘤
10三叉神经良性肿瘤
11椎管内神经纤维瘤
12颅前窝底脑膜瘤
13颅后窝脑膜瘤
14垂体腺瘤
15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16三叉神经痛
17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 / 2。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1.垂体瘤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1.垂体瘤临床路径垂体瘤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垂体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垂体瘤(ICD10:D35.2)行经蝶或经颅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二)诊断依据:根据《垂体腺瘤临床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规范(草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和神经外科学分会制定)及《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草案)》1. 症状和体征:头痛,视力减退,闭经,肢端肥大颈痛等;2. 辅助检查:头颅MRI,CT提示;3. 实验室检查:内分泌学检查异常;4. 术中病理证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垂体腺瘤临床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规范(草案)》及《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草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和神经外科学分会)1. 手术:经蝶入路手术/额外侧/其他入路垂体瘤切除术(ICD9-CM3 07.62/07.61);2. 术后伽马刀治疗残余肿瘤(酌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符合ICD 10:D35.2垂体瘤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化验检查(血尿常规,ABO及RH血型,生化全项,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2. 内分泌检查:性激素六项(血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二醇、血清孕酮、血清睾酮),生长激素,IGF-1(肢端肥大症),甲功五项(T3、T4、TSH、fT3、fT4),血清皮质醇(8am、5pm、12pm),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17-羟;3. 检查视力、视野;4. 三个月内的头颅核磁T1,T2平扫加强化(含垂体区放大扫);5. 肺功能,超声心动(老年人及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脑肿瘤临床路径简介
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 D32.013/D42.002)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病者),要向患者或家属仔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以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者,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必要时予以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70.002/ D32.013 /D42.002颅前窝底脑膜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血型;(3)凝血功能;(4)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6)胸部X光片,心电图;(7)头部MRI;(8)颅底CT扫描;(9)视力、视野检查。
2019年版临床路径目录
2019年版临床路径目录XXX发布了2019年版的224个病种临床路径目录,其中第一篇是耳鼻喉科临床路径。
该篇目录包括以下疾病: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鼻中隔偏曲、分泌性中耳炎、甲状腺肿瘤、慢性鼻-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腺样体肥大。
第二篇是妇产科临床路径,其中包括过期妊娠、计划性剖宫产、完全性前置胎盘、医疗性引产、产钳助产、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子宫腺肌病(全子宫切除术)、自然临产分娩、足月胎膜早破行分娩等疾病。
第三篇是骨科临床路径,其中包括髌骨骨折、尺骨鹰嘴骨折、尺桡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踝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踝骨折、股骨头坏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下端骨肉瘤人工假体置换、踝关节骨折、颈椎病、胫腓骨干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膝内翻、胸椎管狭窄症、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等疾病。
第四篇是呼吸病临床路径,其中包括肺脓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核性胸膜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特发性肺纤维化、胸膜间皮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自发性气胸等疾病。
第五篇是口腔医学临床路径,其中包括单纯性疱疹、非游离端单个乳磨牙早失、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口腔念珠菌病、乳牙慢性牙髓炎、乳牙中龋、腮腺多形性腺瘤、舌癌、下颌骨骨折、下颌前突畸形等疾病。
第六篇泌尿外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1、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路径。
2、针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路径。
3、针对膀胱肿瘤的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的临床路径。
4、针对前列腺癌的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路径。
5、针对肾结石的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临床路径。
6、针对肾上腺无功能腺瘤的腹腔镜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7、针对肾盂癌的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8、针对输尿管癌的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术的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1大全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3个)2010-01-29 09:10:28 来源:卫生部作者:浏览:955次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 D32.013/D42.002)适用对象: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病者),要向患者或家属仔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以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者,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必要时予以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70.002/ D32.013 /D42.002颅前窝底脑膜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血型;(3)凝血功能;(4)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6)胸部X光片,心电图;(7)头部MRI;(8)颅底CT扫描;(9)视力、视野检查。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管理病种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以病种为基础的全过程、多学科、协作性的管理模式,旨在提高神经外科疾病诊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和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以几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为例,介绍其临床路径管理。
脑卒中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之一。
脑卒中临床路径管理主要包括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处理。
在急性期,患者需立即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脑血管病因和病变部位。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溶栓治疗是关键,需评估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亚急性期,重点是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预防并发症。
恢复期,应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以促进功能恢复。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的另一重要领域。
在临床路径管理中,首先要评估外伤的严重程度,包括颅内损伤的程度和其他系统的伤害。
对于轻度外伤,可进行观察治疗;对于中度和重度外伤,需要及时手术干预,包括颅内血肿清除、颅骨开窗等。
术后,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包括神经功能状态、颅内压监测等。
康复期,要进行神经康复治疗,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脊髓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另一常见病。
在临床路径管理中,重要的是早期评估损伤的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可进行保守治疗,包括生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对于完全性脊髓损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脊髓松解术、植入电极等。
术后,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
康复期,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柱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另一重要领域。
在临床路径管理中,首先要进行肿瘤的定位和评估。
对于良性肿瘤,可选择手术切除;对于恶性肿瘤,需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术后,要进行术后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术后还需进行长期的随访和监测,及时处理复发和转移。
脑肿瘤是神经外科的另一常见病。
在临床路径管理中,首先要进行肿瘤的定位和评估。
对于良性肿瘤,可选择手术切除;对于恶性肿瘤,需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神经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实用文档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标准文案实用文档时间住院第5日(术后第4天)?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住院第6日(术后第5天)?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住院第7日(术后第6天)?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住院第8日(术后第7天)?根据切口情况予以拆线?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头部CT?完成病程记录主要?观察切口敷料情况,?观察切口敷料情况手术切口换药?完成病程记录诊疗工作?完成病程记录长期医嘱:?一级护理重点医嘱?根据病情更改饮食及增加肠道内营养?监测生命体征?脱水对症支持治疗长期医嘱:?一级护理?根据病情更改饮食及增加肠道内营养?监测生命体征?脱水对症支持治疗长期医嘱:?一级护理?根据病情更改饮食及增加肠道内营养?监测生命体征?脱水对症支持治疗长期医嘱:?一级或二级护理?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临时医嘱:?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头颅CT主要护理瞳工作?观察记录患者神志、?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孔、生命体征病情?无?有,原因:变异1.记录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无?有,原因:1.2.?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无?有,原因:1.2.?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无?有,原因:1.2.标准文案实用文档时间住院第9日(术后第8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查看化验结果主要诊疗工作住院第10日(术后第9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切口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住院第11日(术后第10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住院第12日(术后第11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长期医嘱:重点医嘱?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长期医嘱:?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长期医嘱:?一级或二级护理?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长期医嘱:?一级或二级护理?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一级或二级护理?一级或二级护理主要?观察神经系统功护理能恢复情况工作?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病情?无?有,原因变异1.记录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标准文案观察患者一般状况?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实用文档时间住院第13日(术后第12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主要诊疗工作住院第14日(术后第13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住院第15日(术后第14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头颅CT住院第16日(术后第15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头颅CT结果?复查实验室检查,?查看实验室检查结如血常规、血生化、果肝肾功能?完成病程记录?完成病程记录长期医嘱:重点医嘱?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长期医嘱:?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长期医嘱:?一级或二级护理?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短期医嘱:?头颅CT?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长期医嘱:?一级或二级护理?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一级或二级护理?一级或二级护理主要?观察神经系统功护理能恢复情况工作?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病情?无?有,原因变异1.记录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标准文案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实用文档时间住院第17日(术后第16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主要诊疗工作住院第18日(术后第17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住院第19日(术后第18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住院第20日(术后第19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住院第21日(术后第20天)?确定患者能否出院?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通知出院处?开出院诊断书?完成出院记录长期医嘱:重点医嘱?一级或二级护理?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长期医嘱:?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 1.2.长期医嘱:?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长期医嘱:?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通知出院?一级或二级护理?一级或二级护理?一级或二级护理主要?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护理恢复情况工作?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病情?无?有,原因变异1.记录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无?有,原因1.2.标准文案。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3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 : 162.002)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 病史: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或已无法回忆;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于受伤2-3个月后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2.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状态;(2)凝血象及血小板检查:了解凝血因素是否正常;3. 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一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中线移位,脑室受压;第一诊断符合ICD : I62.002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疾病编码;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2. 凝血功能;3. 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4.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2)头颅MRI 扫描:对本症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及《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 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1.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
2. 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 严密观察。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18个)
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 D32.013/D42.002)。
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病者),要向患者或家属仔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以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者,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必要时予以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70.002/ D32.013 /D42.002颅前窝底脑膜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头部MRI;(5)颅底CT扫描;(6)视力、视野检查。
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版
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颅后窝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后窝脑膜瘤(ICD-10:D32.012 /D42.003 /C70.003)行颅后窝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 01.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颈痛,颅内压升高症状,肢体力弱,感觉障碍,脑神经受累,小脑损害体征,锥体束症等。
2.辅助检查:头颅MRI,CT,DSA提示病变。
3.术中病理证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手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远外侧/其他入路颅后窝脑膜瘤切除术。
2.术前栓塞(酌情)。
3.残余肿瘤术后放射治疗(酌情)。
(四)标准住院日为12-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D32.012/D42.003/C70.003颅后窝脑膜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2)凝血功能;(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头颅MRI平扫加强化(冠、矢、轴位);(6)病变区域颅底骨质薄层CT扫描(冠、轴位);(7)脑神经功能检查(视力,视野,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心、肺功能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个一、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肺血栓栓塞症2.社区获得性肺炎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支气管扩张症5.支气管哮喘6.自发性气胸7.肺脓肿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结核性胸膜炎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1.慢性支气管炎12.特发性肺纤维化13.胸膜间皮瘤14.原发性支气管肿瘤15.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1.肝硬化腹水2.轻症急性胰腺炎3.胆总管结石4.胃十二指肠溃疡5.大肠息肉6.反流食管炎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12.上消化道出血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脑出血3.吉兰—巴雷综合征4.多发性硬化5.癫痫6.重症肌无力7.病毒性脑炎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9.肌萎缩侧索硬化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11.颈动脉狭窄12.颅内静脉窦血栓13.视神经脊髓炎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15.脑梗塞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8.房性心动过速9.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10.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12.主动脉夹层内科13.肾血管性高血压14.心房颤动介入治疗1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五、血液内科临床路径病种9个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初治APL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5.慢性髓细胞白血病6.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8.血友病A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六、肾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0个1.终末期肾脏病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3.急性肾功能损伤肾病行肾穿刺活检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7.急性肾盂肾炎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0.慢性肾脏病贫血七、内分泌临床路径病种10个型糖尿病型糖尿病3.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4.库欣综合征病6.垂体催乳素瘤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8.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9.尿崩症10.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八、普外科临床路径病种36个1.胃十二指肠溃疡2.急性胰腺炎3.直肠息肉4.门静脉高压症5.腹股沟疝6.下肢静脉曲张7.血栓性外痔8.急性单纯性阑尾炎9.结节性甲状腺肿10.乳腺癌11.结节性甲状腺肿12.甲状腺良性肿瘤13.急性乳腺炎14.慢性胆囊炎15.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16.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17.肛裂18.脾破裂19.结肠癌根治切除手术20.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21.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2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3.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24.胃癌根治手术25.胃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26.乳腺良性肿瘤27.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8.原发性肝细胞癌29.肝门胆管癌30.细菌性肝脓肿31.胰腺癌32.胰腺假性囊肿33.肠梗阻34.小肠间质瘤35.克罗恩病36.肠外瘘36.肛周脓肿九、神经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8个1.颅前窝底脑膜瘤2.颅后窝脑膜瘤3.垂体腺瘤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5.三叉神经痛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7.颅骨凹陷性骨折8.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9.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10.颅骨良性肿瘤11.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2.颈内动脉动脉瘤13.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14.大脑半球胶质瘤15.大脑凸面脑膜瘤16.三叉神经良性肿瘤17.椎管内神经纤维瘤18.脑挫裂伤十、骨科临床路径病种26个1.腰椎间盘突出症2.颈椎病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4.股骨颈骨折5.胫骨平台骨折6.踝关节骨折7.股骨干骨折8.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9.锁骨骨折10.肱骨干骨折11.肱骨髁骨折12.尺骨鹰嘴骨折13.股骨髁骨折14.髌骨骨折15.尺桡骨干骨折16.髌骨骨折17.胫腓骨干骨折18.股骨下端骨肉瘤19.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20.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21.胸椎管狭窄症22.股骨头坏死23.髋关节发育不良24.髋关节骨关节炎25.膝内翻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2个1.肾癌2.膀胱肿瘤3.良性前列腺增生4.肾结石5.输尿管结石6.睾丸鞘膜积液7.精索静脉曲张8.精索鞘膜积液9.前列腺癌10.肾上腺无功能腺瘤11.肾盂癌12.输尿管癌十二、胸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贲门失迟缓症2.自发性气胸3.食管癌4.支气管肺癌5.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6.漏斗胸7.非侵袭性胸腺瘤8.肺良性肿瘤9.纵膈良性肿瘤10.食管裂孔疝11.支气管扩张症外科治疗12.气管恶性肿瘤13.食管平滑肌瘤14.纵膈恶性畸胎瘤15.食管癌手术治疗16.原发性肺癌手术十三、心血管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3个1.房间隔缺损2.室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4.冠状动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6.法洛四联症7.主动脉病变8.升主动脉瘤9.肺动脉瓣狭窄10.二尖瓣病变11.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12.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13.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十四、妇科临床路径病种5个1.子宫腺肌病2.卵巢良性肿瘤3.宫颈癌4.输卵管妊娠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病种10个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3.计划性剖宫产4.完全性前置胎盘5.过期妊娠6.医疗性引产7.阴道产钳助产8.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9.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10.产褥感染十六、儿科内科临床路径病种29个1.轮状病毒肠炎2.支原体肺炎3.麻疹合并肺炎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5.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儿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7.儿童房间隔缺损8.儿童室间隔缺损9.儿童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10.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狭窄11.矮小症12.病毒性心肌炎13.川崎病1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5.癫痫型糖尿病17.急性肾小球肾炎18.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9.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1.过敏性紫癜22.毛细支气管炎23.热性惊厥24.胃食管反流25.消化性溃疡2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7.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2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9.支气管肺炎十七、小儿外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先天性巨结肠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3.尿道下裂4.急性肠套叠5.先天性肠旋转不良6.甲状舌管囊肿或腮源性囊肿7.先天性胆管扩张症8.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10.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1.梅克尔憩室12.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13.肾母细胞瘤Ⅰ—Ⅱ期14.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15.先天性肌性斜颈16.隐睾睾丸可触及十八、眼科临床路径病种13个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共同性斜视4.上睑下垂5.老年性白内障6.角膜裂伤7.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8.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9.急性虹膜睫状体炎10.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1.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12.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13.翼状胬肉切除手术十九、耳鼻喉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声带息肉3.慢性鼻—鼻窦炎4.喉癌5.慢性扁桃体炎6.突发性耳聋7.鼻出血8.鼻中隔偏曲9.鼻腔鼻窦恶性肿瘤10.分泌性中耳炎11.甲状腺肿瘤12.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13.下咽癌14.腺样体肥大1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二十、口腔科临床路径病种16个1.舌癌2.唇裂3.腭裂4.下颌骨骨折5.下颌前突畸形6.腮腺多形性腺瘤7.牙列缺损8.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9.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10.复发性口腔溃疡11.口腔扁平苔藓12.口腔念珠菌病13.单纯疱疹14.乳牙中龋15.乳牙慢性牙髓炎16.个别乳磨牙早失二十一、皮肤性病科临床路径病种11个1.带状疱疹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3.寻常性天疱疮4.重症多行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5.白癜风6.淋病7.慢性光化性皮炎8.荨麻疹9.系统性硬化症10.寻常痤疮11.寻常型银屑病二十二、肿瘤科临床路径病种15个1.甲状腺癌2.结肠癌3.胃癌4.直肠癌化疗5.直肠癌放射治疗6.结肠癌化疗7.食管癌化疗8.食管癌放射治疗9.原发性肺癌放射治疗10.乳腺癌化疗11.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12.胃癌姑息化疗13.胃癌术前化疗14.胃癌辅助化疗15.胃癌放射治疗二十三、精神科临床路径病种5个1.双相情感障碍2.精神分裂症3.持久的妄想性障碍4.分裂情感性障碍5.抑郁症。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6.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规范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ICD 10:Q07.001)拟行后正中入路枕下减压术(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临床表现:(1)病情多进展缓慢,多呈进行性加重,临床症状可与畸形程度不一致;(2)颈神经根症状:枕项部疼痛,上肢麻木,肌萎缩,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3)上颈髓及延髓症状:如四肢乏力或瘫痪,感觉障碍,椎体束征阳性等;(4)小脑症状:常见为眼球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5)颅内压增高症状。
2.辅助检查:头颅及颅颈交界区磁共振、CT及X线片检查(1)磁共振检查显示小脑扁桃体下降至枕大孔水平以下;(2)头颅CT或磁共振显示合并脑积水;(3)颈部、胸部磁共振显示合并脊髓空洞;(4)颅颈交界区x线片、CT和磁共振片测量枢椎齿状突的位置作为诊断依据:腭-枕线,又称Chamberlain线,聪硬腭后缘至枕骨大孔后上缘连线,正常枢椎齿状突应低于此线,高出3mm则为颅底陷入。
基底线,又称McGregor线,颅骨侧位片上,从硬腭后缘至枕骨最低点的连线。
如枢椎齿状突超出此线7mm则为颅底陷入。
二腹肌线,又称fischgold线。
颅骨正位片上,两侧二腹肌沟间的连线,由齿状突尖至此线的距离正常为10mm,小于此数为颅底陷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及《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1.明确诊断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病情进展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枕下减压术。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颅凹脑膜瘤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后颅凹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后颅凹脑膜瘤(ICD10:D32)行后颅凹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 01.5103或01.51002)(二)诊断依据:根据《颅脑肿瘤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微创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和《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技出版社1. 症状和体征:头痛,颈痛,颅高压症状,肢体力弱,感觉障碍,颅神经受累,小脑体征,锥体束症等;2. 辅助检查:头颅MRI,CT,DSA提示病变;3. 术中病理证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微创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技出版社)和《显微神经外科学》(中国科技出版社,凌锋译)1. 手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远外侧/其他入路后颅凹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 01.5103或01.51002);2. 术前栓塞(酌情);3. 术后伽马刀治疗残余肿瘤(酌情)。
(四)标准住院日为12-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D32.012后颅凹脑膜瘤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血型;2. 凝血功能;3. 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4.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 头颅MRI平扫加强化(冠、矢、轴位),病变区域颅底骨质薄层CT扫描(冠、轴位);6. 邻近神经功能临床检查(视力,视野,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7. 肺功能,超声心动(老年人及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 抗生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类,术前30分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1. 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 手术内固定物:人工硬脑膜,三维钛网,自攻螺钉。
3. 术中用药:抗生素;激素;甘露醇等脱水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
4. 输血:视术中情况。
5. 病理:冰冻加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7-10天1.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头颅MRI,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安排;2. 术后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类抗生素,用药时间为3-5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 伤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及脑脊液漏;2. 无发热,无脑脊液异常,无颅内感染迹象;3. 无需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合并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不耐受、不愿行DSA检查的患者,可行CTA/MRV等,亦可不行相关检查;2. 术中必要时使用内镜辅助,以减少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做到肿瘤镜下全切;3. 术中可使用CUSA,激光刀等,以减少出血,提高手术全切率;4. 术中行BAEP,面神经,三叉神经监测等,降低术中对脑神经的损伤几率,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术中发现肿瘤与脑组织,尤其与脑干粘连紧密,经努力分离难以分离者,则不强求全切肿瘤;二、后颅凹脑膜瘤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后颅凹脑膜瘤(ICD10:D32或ICD10:D32.012 )行后颅凹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 01.5103或01.510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2-14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5天(手术日)主要诊疗工□ 将“后颅凹脑膜瘤诊疗计划书”交患者□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讨论□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安排手术□ 术中监测:BAEP,面神经,三叉神经监测等□ 术者完成手作查□ 完成病历书写□ 开化验单□ 上级医师查房与术前评估□ 初步确定手术方式和日期□ 依据体检,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 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 预约术中电生理监测□ 完成术前小结,术前讨论记录□ 向患者和家属交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签署手术同意书,自费协议书,输血同意书,委托书术记录□ 完成术后病程□ 上级医师查房□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手术情况,嘱咐注意事项□ 观察术后病情变化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二级护理。
□ 饮食临时医嘱:□ 神经系统长期医嘱:□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在局麻/全麻下长期医嘱:□ 生命体征监测Q2H□ 多功能监护,吸氧QH□ 术后进流食□ 硬膜外引流专科查体(四肢肌力检查,小瞳孔眼底检查,步态检查等)□ 化验检查(血尿常规,ABO 及RH血型,生化全项,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 MRI平扫加强化(冠、矢、轴),病变区域颅底骨质薄层CT扫描(冠、轴)□ 邻近神经功能临床检查(视力和视野,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 肺功能,超声心动行全脑DSA造影(必要时栓塞)□ 造影术后拔出动脉鞘□ 术前医嘱:明日全麻下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远外侧/其他入路行后颅凹脑膜瘤切除术□ 术前禁食、水□ 抗生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类(术前0.5小时用)□ 一次性导尿包□ 激素(根据术前瘤周水肿情况定)□ 其他特(酌情)□ 尿管接袋计量□ 补液□ 甲强龙500mgQD冲击×3天□ 洛赛克40mgBid×2天(必要时)□ 抗生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类(静脉)□ 神经营养药(必要时)□ 控制血压和血糖等内科用药临时医嘱:□ 止血,镇痛,止吐□ 查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功能,血气等,酌情对症处理。
□ 头颅CT:除外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等(酌情)(视患者情况而定)。
殊医嘱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 观察有无吞咽障碍□ 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和生活护理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医师签名时间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住院第12-14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注意病情变化□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根据引流情况决定是否拔除硬膜外引流□ 注意体温,血象变化,必要时行腰穿,送脑脊液化验□ 注意有无意识障碍,呼吸障碍,偏瘫等(对症处理)□ 注意脑神经有无受损(有无面瘫、面部麻木感、听力受损、饮水呛咳)(对症处理)□ 复查头部CT,排除颅内出血和明确术后脑水肿的情况□ 上级医师查房,注意病情变化□ 注意是否有发热、脑脊液漏等。
必要时再次行腰穿采集脑脊液。
□ 完成病历书写□ 调整甲强龙用量,逐渐减量□ 注意患者的意识和精神状态变化,是否伴有脑神经功能障碍,必要时尽早行康复训练□ 切口换药,注意有无皮下积液,必要时加压包扎□ 复查头颅MRI,明确肿瘤是否切除完全□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伤口愈合评估,明确有无手术并发症,肿瘤是否切除完全,是否需要进一步放疗,能否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出院证明等□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地点、检查项目,紧急情况时的处理□ 将“后颅凹脑膜瘤随访表”交患者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流食□ 甲强龙500mgQD冲击长期医嘱:□ 调整甲强龙用量,逐渐减量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嘱咐药物减量方法□ 洛赛克40mgBid□ 抗生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类(静脉)□ 神经营养药(必要时)。
□ 控制血压和血糖临时医嘱:□ 镇痛□ 腰穿□ 补液(酌情)□ 拔除引流管□ 洛赛克40mgBid□ 抗生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类(静脉)□ 神经营养药(必要时)□ 控制血压和血糖临时医嘱:□ 换药□ 腰穿测压、放液(必要时)□ 康复治疗(酌情)□ 伽马刀治疗残余肿瘤(酌情)。
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观察有无吞咽障碍□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术后患者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白班小夜班大夜班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