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38-39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三、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4、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画角和直角。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5、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教学难点: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

教具准备: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助学师:(挂图)同学们,课间十分钟到了,校园里热闹起来了。

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看一看。

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里真热闹啊!仔细看看,图中还有我们学过的图形,你们看见了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等)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角。

(教师出示三角板的实物,具体指出其中一个就是“角”),图中球门上有一个角。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1、找图中的角师:操场上还有很多角,快来找找看。

(老师拿的三角板、老爷爷修剪花木用的剪刀、小朋友做操时伸的直直的双臂…)2、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啊!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么多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角,请大家观察我们周围,都有哪些角?(黑板上、桌子上、数学书上、窗户上……)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角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广泛了,还有我们例1中的剪刀、吸管还有水管,这些都是角。

奉新县第二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四有趣的图形第2课时动手做(一)教案北师大版

奉新县第二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四有趣的图形第2课时动手做(一)教案北师大版

第2课时动手做(一)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2.通过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难点: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合理的分解和组合。

课件、简笔画、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三角形纸、圆形纸、剪刀。

出示教师画的简笔画,如下:师:同学们请看,这是老师画的画,画得好吗?你能说说每幅图像什么呢?每幅图是由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学生看图争先恐后地抢答。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图形变化的游戏,你会发现图形之间的许多奥秘。

1.折一折。

(1)把正方形纸折成两部分。

师:请大家拿出你准备的正方形纸,你能把它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试一试。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一般会有两种折法:一是上下或左右对折,二是斜着对折。

师:用剪刀沿折痕剪一剪,比一比,看你折出来的两部分是不是一样的?学生操作后汇报,教师给予肯定。

师:还能想到其他折叠方法吗?(引导学生明确:只要通过正方形中心,就都可以把正方形分为一样的两部分,如图:。

)(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纸折成两部分。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你准备的长方形纸、三角形纸和圆形纸,像折、剪正方形纸一样,把这些图形都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再剪一剪,比一比。

学生独立操作,小组交流,再上台演示,汇报。

师: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能折成同样大小的两部分吗?(不是。

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其中两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才能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师小结:把长方形横着对折、竖着对折、斜着对折,只要沿通过长方形中心的任意一条线对折,都可以把长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

有两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沿三角形不一样的那条边的中心和相对的顶点的连线对折,可以把三角形折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沿通过圆的中心任意一条线对折,都可以把圆折成两个一样的半圆。

2.拼一拼。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中间和下面拼图。

师:这些图都是几个小朋友折出来的纸拼起来的,你能照样子拼一拼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起来的吗?学生操作,交流汇报。

四第三单元教案

四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双向细目表
学习水平分A、B、C、D四级水平(A:识记;B:理解;C:再现性的情景应用;D:生成性的情景应用)。
1、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学习水平
学习内容
识记
(A)
理解(B)
简单情境中的应用(C)
复杂情境中的应用(D)
1、线段 直线 射线



2、角和角的度量



3、角的分类



4、角的画法
3.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建立1度角及一些常见度数角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总结概括量角的基本步骤,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
难点
1.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
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活动角、教师用量角器。


2、评价目标双向细目表:
评价学
填空
判断
选择
计算
操作
问题解决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C
C
C
D
1线段 直线 射线









2、角和角的度量










3、角的分类









4、角的画法

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比较数的大小教案【篇一:《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学设计】《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学设计宝玉直小学陈婕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38页到第39页。

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比实物图、数的顺序、数的组成,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比实物图、数的顺序、数的组成,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具准备:ppt、百数图的贴图、计数器的贴图、游戏用的卡片教学过程:一、数的顺序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带来了百数图,帮助我们学更多的100以内的数的知识。

师:老师之前布置大家先观察百数图有什么规律,再填写。

现在让我们先观察第一行,图上给了什么数?(师手指课件)我们要填什么数?第二行呢?生1:我发现了第一行已经给了我们双数,所以要我们填单数。

(课件红色出示:1、3、5、7、9)生2:我发现第二行给了我们的都是单数,要我们填双数。

(课件红色出示:12、14、16、18、20)师:大家按照从1到10的顺序读一读第一行。

生齐读师:这行是从1到10。

第二行是从几到几?(从11到20)那第三行呢?引导生说出从21到30。

(课件红色出示一整列)刚才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填写的。

(课件逐行出示数字)师:让我们按照顺序从91读到100。

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按照从1到100的顺序填写了这个表。

你的书上也是这样填的吗?师:我们还要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该怎样涂呢?请一生讲(强调一下30)师引导:这一行除了最后一个数以外,十位都是3。

再看看另一行,除了最后一个数以外,十位都是几啊?师:给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该怎样涂呢?请一生讲(强调一下3)师引导看多一行。

师: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

该怎样涂呢?贴百数图师:大家已经发现一些秘密了,你发现百数图里还有哪些有趣的排列呢?看看这一行。

(课件突出显示从右往左斜行)生汇报:生1:十位一个比一个多1,个位一个比一个少1。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案

(2)直线的特征。 师:谁来说说直线有什么特征?(学生交流直线的特征,自由回答,教师补充) 师小结: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量出长度。 (3)直线的表示。 师:直线除了可以用“直线 AB”来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 l。(教师边讲 解边板书) 3.射线。
(1)认识射线。 师: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我们都可以近似 地看成是射线。(教师用手电筒演示) 师:把线段一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射线。(教师板演射线的画法)
师:你们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射线的例子吗?(学生自由发言) (2)射线的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结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3)射线的表示。 师: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点来表示,如射线 AB。(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4.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教材第 38~39 页)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3.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 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难点: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建立角的正确概念。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PPT、手电筒、线、直尺或三角尺。 学生准备:直尺或三角尺。

网络搜索教案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网络搜索教案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例1、“练一练”第1~4题。

二、教学课时:1课时三、教材分析:以往教材是把圆柱体与圆锥体分开教学的,而新教材是编排到一起,我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可以有效的对比区分,本身圆柱体圆锥体,就有很明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安排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识。

圆柱体与圆锥体学生并不陌生,可以说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感性了解。

运用电脑展现生活中圆柱体圆锥体的优美画面并配以音乐,同时准备大量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听、看、动多种感官参与下完成对圆柱体圆锥体特征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构建起圆柱体,圆锥体的特征这一本课的重点知识。

同时新教材还安排了旋转中形成圆,圆柱体,圆锥体这也是非常独具匠心的。

让学生认识到动态中形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这是前所未有的。

学生分析:在学习圆柱体圆锥体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几何形体,对几何形体的一些基本学习方法已经掌握。

所以只要教师调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好充分的物质准备。

学生自主构建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知识就会水到渠成。

同时,学生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主动迁移建构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难点,在这里教师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可选择的学具,还有鲜明清楚的教具,以及多媒体课件,立体的全方位的为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提供了条件。

四、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索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认识立体图形。

五、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制作圆柱圆锥形学具(p125、p127);四人小组准备好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的小旗;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实物、直尺;学生课前查阅有关圆柱和圆锥的图片资料的资料。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案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案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并能利用方格纸按指定的比将一个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在此基础上,理解比例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相关平面图形的知识。

学生具有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的感性认识,认为图形由小到大视作放大,由大变小视为缩小,但与数学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求每条对应边按相等的比来变化有很大的差距。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在前几天拍摄了一张照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提问:(蛋糕缩小图)看得出拍的是什么吗?(太小看不清)怎么办?(鼠标拖动放大)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长方形画的长变长了,宽也变长了;整个画面比原来大了;虽然长与宽都变了,但形状没变等等。

教师:同学们眼力不错。

像刚才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没有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将长方形画按比例放大的过程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画各部分按比例放大的现象。

]二、教学例11.认识图形的放大(出示课件)出示两幅画长和宽的数据:第一幅长方形画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第二幅长方形画的长是16厘米,宽是10厘米。

提问: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有想法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辩认角。

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就热闹起来了,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课件出示“校园的早晨”图片)同桌互相说说,你都看到些什么?(学生唧唧喳喳说地说个不停)师:谁愿意来说说。

生1:我找到了足球。

生2:我看到了有很多小朋友在踢足球。

生3:还有很多小朋友在做运动。

生4:有个老爷爷正在修剪树叶。

(在学生找到实物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钟面上的指针会形成怎样的图形(电脑出示红色的闪动的角)生:是角。

师:你们认识它吗?生:认识。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1、找生活中的角。

教师指出: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

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小组同学听,待会我们请每组的小朋友来汇报。

2、汇报。

师:谁愿意来发表一下你的发现?生1:看,墙角那有角,(边说还边用手指着墙角)黑板上有角。

生2:桌角上也有角。

生3:墙上那个三角形上有很多角,而且每个还都不一样。

生4:衣服的领子上有角。

生5:这个三角板上还有3个角呢!师:看,这里也有角,出示图片。

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生1:角的前面尖尖的,旁边直直的。

生2:它是由两条直线组成。

师:嗯,观察得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么?生:一个小圆点。

二年级《锐角和钝角》数学教案

二年级《锐角和钝角》数学教案

二年级《锐角和钝角》数学教案二年级《锐角和钝角》数学教案怎么写?以下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内容】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第37~39页。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现实场景认识锐角和钝角,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会区分并在实物中找到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相关工具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学生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光盘。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小棒、剪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老师,大家想见见她吗?2.新老师带我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看看。

00:33播放光盘(游乐场),00:50暂停。

让学生先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秘密。

然后点名让学生说说。

3.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把这些角请出来02:00播放光盘,02:20暂停,你认识哪些角?学生回答。

他说得对吗?你有什么方法验证?请学生用三角板验证。

4.生活中还有很多角。

我们再到桥上去找找。

05:25播放光盘,06:10暂停,你从中找出了些什么角?指名回答。

电视机里的小朋友还找到哪些角?08:27播放光盘。

5.这些角在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你能给这些角分类吗?09:35播放光盘,10:25暂停。

小组合作,先分清每个人干什么。

分类时可以请三角板来帮助。

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6.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电视机里的同学是怎么分的?播放光盘10:53,展示机内学生分类情况。

7.小结分类情况。

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二、探究新知,动手操作1.我们刚才把这些角分成三类,直角已经有了名称,你能给这些角取个名字吗?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我们来听听电视机里的同学取了什么样的名字。

14:08播放光盘。

小朋友说得真形象!数学上我们就把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教学设计 名师教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教学设计 名师教学教案

《线段、射线、直线》敎學设计敎學内容:人敎版小學数學四年级上册第38到39页。

敎學目标:1、认识射线和直线,会用字母正确表示直线和射线,并会用直尺画直线和射线;2、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通过观察、想象等活动,初步感知“无限延长”的含义,发展學生的空间观念。

敎學重点:认识射线和直线,并构建直线、射线的表象敎學难点:认识射线、直线的无限性。

敎學过程:一、情景引入:(多媒体)出示木棒的图片师:这个木棒可以用我们数學中的什么图形来表示?(请说说你的理由)2、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板书: 直的两个端点可以度量)3、师:看一看这根木棒是不是符合线段的所有特点呢?所以这根木棒我们可以用---线段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运用线段的有关知识来學习新的内容。

二、引导探究,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1、初步感知“无限延长”,建立直线的概念(1)师:同學们,让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木棒沿着一端方向不断地延长延长……(无限延长)(2)师:其实,在数學學习中我们也可以这样来想象。

媒体( 出示线段AB)问:如果以A为端点,向B点方向无限延伸,它会是什么样的图形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师:能把你们想象的图形在纸上画出来吗?师:同學们非常肯动脑筋,想出很多方法来表示这个图形,、像这样将一条线段,向它的一端无限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在数學中把它称作—射线(出示射线的定义)师:射线很麻烦。

因为它能够向一端无限延长,使得我们无法完整的画出来,可是,为了数學交流的需要,我们总要找到画射线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数學上是如何规定画射线的吗?师:从A点出发经过B点无限延长,还可以再延长吗?(边画边问)老师画的是不是射线的全部?不是,它仅仅是这条射线的一部分,数學上规定可以用射线的一部分来代表整条射线,其实这条射线可以沿着原来的方向无限延伸。

(4)师:(指着黑板上的射线图例,边说边问)我们已经知道了线段的特点,那么,射线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讨论并板书:射线直的有一个端点无法度量) (5)师:线段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同样射线也可以用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这两条射线可以怎样来表示呢?(學生试着说一说)2、建立直线的概念(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射线”,(手势)知道“一条线段,向它的一端无限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3.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3.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3.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三册第38--39页例1: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教学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1.故事导入。

谈话:今天有一位小伙伴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同学们看看她是谁?(出示小猪佩奇的图片)她接到一个任务,要求画一个含有角的图画,这可难倒她了,同学们能帮帮他么?她找到了三样东西,它们有角么?(出示课件请学生上来指出角)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探索新知(一)认识角出示剪刀、钟表、三角尺,问:这些物品上哪里能找到角呢?(请学生找出这些物品中的角。

)1.展示角: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那么在数学中我们学习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套,看看变成这什么样。

(多媒体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示课件)2.认识角。

师:象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大家看看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特征呢?①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什么?(生答:顶点)直直的两条先是他们的什么?(生答:边)②师: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板书:顶点、边、边)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围成一个角,这两条边所夹的这个部分就是角,我们通常用小弧线来表示。

③请同学们说出屏幕上三个角各部分的名称(点击课件)。

观察一下,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二)交流活动活动一:填空我最棒。

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思考: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活动二:活动要求:1.小组讨论,画角第一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2.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动手画一个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精选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精选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范文(精选5篇)【篇一】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角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入手,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

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做角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2、学生情况分析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平常生活中也常接触到,但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表象,他们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加上农村孩子由于接触事物少,知识面相对较窄。

所以在这个过程就有必须从直观的表象到抽象的概括来认识角。

3、教学目标的确定认真分析教材之后,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声的利用》优秀教案

《声的利用》优秀教案
9、实验表明: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s到达人耳,人才能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这时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至少要_________________m。(声速取340 m/s)
10、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纸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用橡皮筋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火焰会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C.超声波洁牙D.敲打西瓜鉴别生熟
4.下列利用超声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机械。
B.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人们利用超声波为载体传递图文信息。
D.人们利用超声波发出追求异性的信息来引诱、捕杀老鼠
5.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吼”出声音能将玻璃杯震碎,如图所示.“吼王”的声音能将玻璃杯震碎是因为他发出声音的( )
新知
运用
合作
探究
目标二:声与能量
阅读教材40页,独立完成下面题目。
1.将点燃蜡烛放在播音喇叭前会有什么现象?这是什么原因?
超声波的应用有哪些
1.利用声波传递能量可以清洗精引起激烈振动,把物体上的污垢敲打下去而不会损坏物体。
2.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的结石。
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结石会被击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被排出体外。
例题:闪电后2s听到雷声,问打雷处距你多远?
解:
你知道声呐是什么?声呐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
巩固
训练
知识
拓展
1.蝙蝠在飞行中发出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反射回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________,用来探测鱼群,探知海深。
班级姓名小组月日
课题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云和雾》教案-最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云和雾》教案-最新
学生说实验步骤
导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11. 师: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是否验证了我们的猜想?
12. 学生回答并小结:用温水的筒内很快出现雾,冷水的筒内现象不明显。
13. 为什么用温水的效果好?你能推测出雾的形成原因了吗?
14. 教师总结:PPT空气中水蒸气→小水珠
(三)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1.问:那么云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和雾之间有什么关系?
难点:做人造雾的实验
教具
学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量筒,温水,冷水,线香,冰袋
板书
设计
13云和雾
小水滴
云遇 凝
雾 冷 结
水蒸气
作业
设计
课后大家可以继续坚持观察天空中出现不同云时天气的特点及变化情况,看看你还有哪些新发现。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板书:云、雾,
提问:你能说出含有云和雾的四字词语吗?2.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有云和雾的词语,看来,云和雾之间一定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有谁能来试着说说看,云和雾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3.学生回答。
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雾和云的成因,还知道了,原来他们其实是同一种物质。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你知道他们可以分为哪几类吗?
不同种类的云,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天气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播放视频:云和天气的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学
反思
日常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基于好奇心的驱使和随意性的观察行为,但缺乏深度思考和有条理的表达。本课引导学生思考云和雾之间的区别,根据生活经验推测雾的形成原因,再通过做模拟雾的实验,思考总结出雾的形成原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描述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为以后研究露和霜,雨和雪,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打下基础。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

二、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提供了儿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等实物图,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认识,能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再通过折角、做角、画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动,使角的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让学生了解角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角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如桌子上有角,三角板上有角,也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元角分里的“角”、“牛角”的角。

学生有初步的角的印象,但对于抽象出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变化规律仍有一定的困难。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们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

”因此,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摆一摆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四、教学目标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三册第38-39页例1,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长角形卡片,活动角,三角板、彩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位新朋友来,你们想认识吗?(想)它是谁?(蓝猫)听听它在说什么?(Hi!我是蓝猫,听说你们中心小学新建了篮球场,非常美丽,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小朋友们正在做什么?(跳沙池)[播放学生跳入沙坑后姿势定格如图:,]光标闪动伸展的手臂与身躯形成一个直角,弯曲的双腿处形成一个锐角;学校操场广千牌的面上有4个角。

2、师:我们校园不但漂亮,而且有很多角,这些角都是美丽的图形,你们想认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找角师:同学们,除了图中的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或者在我们的教室,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同桌听,好吗?(同桌交流)(2)汇报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角?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变成这样。

(多媒体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示例1图)(2)认识角:①谁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吗?先让学生拿出三角形,摸任意一个角,感受一下角是怎样的,再自由发言,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②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_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一、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思考,尽量让学生去说,去做,老师在关键处启发诱导,直观教具的使用,提高学生感官上的效果,激发兴趣,提高对数学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材分析1、授课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课本第38~39页。

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三角形有初步的表象,对生活中的角有一定的感受,对初步认识角有表象基础。

四、教法、学法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二年级数学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一等奖

二年级数学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一等奖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新授。

(一)联系实际,找角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小组活动:找角)[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教案序号38-39 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11.15 授课班级
课题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学目标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认识光合作用。

2、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3、认识光合作用。

4、绿色植物在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装置采集
气体,对气体成分进行简单探究,获得
结论。

学生根据课本叙述和教师的讲解学习
实验过程,获得结论。

教师提供实验装置,并指导学生
进行采集,引导学生对气体进行
探究。

讲解并引导学生学习实验规程,
组织学生讨论。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
为原料。

1、利斯特里实验
2、探究活动通过课本对普利斯特里的三个实验分
别进行分析,初步获得光合作用不但产
生氧,而且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结论。

利用教师提供装置制定探究计划,实施
探究计划。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养
成综合看问题的意识。

提示学生注意事项,鼓励学生自
己寻找材料用具,设计实验。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归纳出光合
作用的概念和总反应方程式,进而初步
认识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

然后
根据教师提供的数据,对教师提问进行
分组讨论,进一步认识光合作用在维持
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归纳光合作用的总方程
式和概念。

通过概念初步分析光
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而后
给学生提供数据,并设置思考题,
启发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光合作用
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重要作
用。

四、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
用观察教师出示的三种种植密度不同的
植株结的果实,进行讨论,分析原因,
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到田间进行观察或访问有经验的老农,
了解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果的情况,
分析原因,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
的应用。

出示三种不同的植株,引导学生
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方面进行
讨论,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
上的应用。

作业:练习册
教案尾页
板书设计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二.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四.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