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目录(优选.)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1.垂体瘤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1.垂体瘤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1.垂体瘤临床路径垂体瘤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垂体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垂体瘤(ICD10:D35.2)行经蝶或经颅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二)诊断依据:根据《垂体腺瘤临床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规范(草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和神经外科学分会制定)及《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草案)》1. 症状和体征:头痛,视力减退,闭经,肢端肥大颈痛等;2. 辅助检查:头颅MRI,CT提示;3. 实验室检查:内分泌学检查异常;4. 术中病理证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垂体腺瘤临床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中国肢端肥大症诊治规范(草案)》及《高泌乳素血症诊疗共识(草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和神经外科学分会)1. 手术:经蝶入路手术/额外侧/其他入路垂体瘤切除术(ICD9-CM3 07.62/07.61);2. 术后伽马刀治疗残余肿瘤(酌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符合ICD 10:D35.2垂体瘤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化验检查(血尿常规,ABO及RH血型,生化全项,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2. 内分泌检查:性激素六项(血清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二醇、血清孕酮、血清睾酮),生长激素,IGF-1(肢端肥大症),甲功五项(T3、T4、TSH、fT3、fT4),血清皮质醇(8am、5pm、12pm),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17-羟;3. 检查视力、视野;4. 三个月内的头颅核磁T1,T2平扫加强化(含垂体区放大扫);5. 肺功能,超声心动(老年人及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神经外科重点病种临床路径医保管理

神经外科重点病种临床路径医保管理

三叉神经痛
生化全套、内毒素、
颈动脉多普勒、甲
671701

功三项、心脏B超、

肌钙三联、β-钠尿
神 经


手术耗材是否可控
三叉神经痛
一级护理、泮托拉唑 三 叉 神 经 痛
671701
三叉神经痛
建议: 慢诊病人部分检查前置到入院前 减少预防性用药(泮托拉唑) 降低常规用药级别(甘油果糖) 降低一次性耗材费用(生物膜、补片)
神经外科 重点病种临床路径医保管理
临床路径重点病种医保管理
高血压脑出血 三叉神经痛 脑膜瘤
脑出血
脑出血
内毒素、甲 兰索拉唑、胞 急诊颅脑CT
675223
功、肌钙三 二磷胆碱(活
基 底 节
联、β-钠尿 动性出血慎 肽、脑苷肌 用)、胸部CT

肽(二线)、

兰索拉唑、
溴己新
脑出血
血常规、肝功、
术后第5天、第
生化常规
8天二次复查是
675223

否可参照路径

整合为术后第7
节 出
天复查

脑出血
肺部湿性罗音
胸部CT能否用
675223

胸片替换




脑出血
建议: 减少常规复查CT频次 尽量避免胸部CT常规复查 减少与疾病无关检查 减少辅助用药使用(医保目录中二线用药) 减少预防性用药
脑膜瘤
脑膜瘤
内毒素、甲功三项、 血浆皮质醇、肌钙 三联、β-钠尿肽 脑 膜 瘤
670926
脑膜瘤
奥拉西坦、丙戊酸 钠、甘油果糖 脑 膜 瘤
670926

神经外科单病种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单病种临床路径

慢性硬膜下血肿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临床表现】1、病史多不明确,可以有轻微外伤史。

2、慢性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常于受伤后1-3个月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食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

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

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度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颅骨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影,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有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无明显中线移位,但有双侧侧脑室受压。

2、头颅MRI扫描:头颅CT不能明确者,选用头颅MRI。

治疗方案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1、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术,需要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与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科疾病〕需要向家属交代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该履行签字手续,给予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果出现颅压增高征象应急诊手术。

标准住院日为9天-进入临床路径。

术前准备2天术前评估一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检查。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4、感染性疾病的筛查〔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5、心电图、胸部x线片。

6、头颅CT检查。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I。

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镇痛;患者无法配合者,可以酌情考虑全麻。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2.后颅凹脑膜瘤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2.后颅凹脑膜瘤临床路径.

后颅凹脑膜瘤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后颅凹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后颅凹脑膜瘤(ICD10:D32)行后颅凹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 01.5103或01.51002)(二)诊断依据:根据《颅脑肿瘤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微创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和《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技出版社1. 症状和体征:头痛,颈痛,颅高压症状,肢体力弱,感觉障碍,颅神经受累,小脑体征,锥体束症等;2. 辅助检查:头颅MRI,CT,DSA提示病变;3. 术中病理证实。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微创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技出版社)和《显微神经外科学》(中国科技出版社,凌锋译)1. 手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远外侧/其他入路后颅凹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 01.5103或01.51002);2. 术前栓塞(酌情);3. 术后伽马刀治疗残余肿瘤(酌情)。

(四)标准住院日为12-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D32.012后颅凹脑膜瘤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血型;2. 凝血功能;3. 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4.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 头颅MRI平扫加强化(冠、矢、轴位),病变区域颅底骨质薄层CT扫描(冠、轴位);6. 邻近神经功能临床检查(视力,视野,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7. 肺功能,超声心动(老年人及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 抗生素: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类,术前30分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Microsoft Word 文档

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Microsoft Word 文档

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 D32.013/D42.002)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病者),要向患者或家属仔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以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者,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必要时予以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70.002/ D32.013 /D42.002颅前窝底脑膜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血型;(3)凝血功能;(4)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6)胸部X光片,心电图;(7)头部MRI;(8)颅底CT扫描;(9)视力、视野检查。

神经外科临床途径

神经外科临床途径

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四)标准住院日14-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A86/G05.1病毒性脑炎疾病编码。 2.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
床路径流程。
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
病毒性脑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脑炎(ICD-10:A86/G0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在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史。 2.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癫痫发作、精神改变、意识障碍和/或神经系统定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七)选择用药。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2.抗凝药物:排除抗凝治疗禁忌症后可选择:低分子肝素、肝素、华法
令,也可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 3.调脂药物:可选择他汀类药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八)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
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二)诊断依据。 根据美国心脏/卒中学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和评估》(Stroke,
2009;40:2276-2293)及《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二级预防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制订) 1.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十至数十分钟,但可反复发作; 3.除外其它非血管源性因素; 4.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1大全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1大全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3个)2010-01-29 09:10:28 来源:卫生部作者:浏览:955次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 D32.013/D42.002)适用对象: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病者),要向患者或家属仔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以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者,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必要时予以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70.002/ D32.013 /D42.002颅前窝底脑膜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血型;(3)凝血功能;(4)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5)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6)胸部X光片,心电图;(7)头部MRI;(8)颅底CT扫描;(9)视力、视野检查。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18个

神经外科临床路径18个

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颅前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ICD-10:C70.002/ D32.013/D42.002)。

行冠切经额开颅颅前窝底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临床表现: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增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颅前窝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等。

1.拟诊断为颅前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是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开颅肿瘤切除术。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病者),要向患者或家属仔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以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者,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必要时予以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70.002/ D32.013 /D42.002颅前窝底脑膜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头部MRI;(5)颅底CT扫描;(6)视力、视野检查。

神经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

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骨凹陷性骨折(ICD-10:S02.902)行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术或颅骨钛板、硅胶板、有机玻璃修补术(ICD-9-CM-3:02.02-02.0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病史:多有头部外伤病史;(2)头皮血肿:在受力点有头皮血肿或挫伤;(3)局部下陷:急性期可检查出局部骨质下陷;(4)局灶性症状:当骨折片下陷较深时,可刺破硬脑膜,损伤及压迫脑组织导致偏瘫、失语和/或局灶性癫痫等相应症状。

2.辅助检查:(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骨折部位切线位平片,后者可显示骨折片陷入颅内深度;(2)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凹陷骨折征象,平扫可除外有无继发颅内异常;(3) 血常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明确,骨折凹陷深度>1cm,临床出现局灶性症状或颅内压增高症状者,需行凹陷骨折整复术:较固定的凹陷骨折,采用凹陷四周钻孔、铣(或锯)下骨瓣,将其整复成形再复位固定;粉碎性凹陷骨折,手术摘除游离骨片,保留带有骨膜的骨片,缩小日后需修补的面积,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大静脉或静脉窦处的凹陷性骨折,如无明显临床症状,即使下陷较深仍可观察,待充分准备后择期手术;重要功能区的凹陷骨折,当骨折片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癫痫等,应行骨片复位或清除术。

神经外科单病种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单病种临床路径

慢性硬膜下血肿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临床表现】1、病史多不明确,可以有轻微外伤史。

2、慢性颅压增高症状和神经症状:常于受伤后1-3个月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食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

3、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等。

4、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度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颅骨板下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影,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有中线移位,侧脑室受压;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无明显中线移位,但有双侧侧脑室受压。

2、头颅MRI扫描:头颅CT不能明确者,选用头颅MRI。

治疗方案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1、慢性硬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术,需要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科疾病)需要向家属交代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该履行签字手续,给予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果出现颅压增高征象应急诊手术。

标准住院日为9天-进入临床路径。

术前准备2天术前评估一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

2、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检查。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4、感染性疾病的筛查(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5、心电图、胸部x线片。

6、头颅CT检查。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I。

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镇痛;患者无法配合者,可以酌情考虑全麻。

神经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实用文档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标准文案实用文档时间住院第5日(术后第4天)?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住院第6日(术后第5天)?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住院第7日(术后第6天)?临床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住院第8日(术后第7天)?根据切口情况予以拆线?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头部CT?完成病程记录主要?观察切口敷料情况,?观察切口敷料情况手术切口换药?完成病程记录诊疗工作?完成病程记录长期医嘱:?一级护理重点医嘱?根据病情更改饮食及增加肠道内营养?监测生命体征?脱水对症支持治疗长期医嘱:?一级护理?根据病情更改饮食及增加肠道内营养?监测生命体征?脱水对症支持治疗长期医嘱:?一级护理?根据病情更改饮食及增加肠道内营养?监测生命体征?脱水对症支持治疗长期医嘱:?一级或二级护理?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临时医嘱:?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头颅CT主要护理瞳工作?观察记录患者神志、?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孔、生命体征病情?无?有,原因:变异1.记录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无?有,原因:1.2.?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无?有,原因:1.2.?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观察记录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无?有,原因:1.2.标准文案实用文档时间住院第9日(术后第8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查看化验结果主要诊疗工作住院第10日(术后第9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切口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住院第11日(术后第10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住院第12日(术后第11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长期医嘱:重点医嘱?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长期医嘱:?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长期医嘱:?一级或二级护理?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长期医嘱:?一级或二级护理?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一级或二级护理?一级或二级护理主要?观察神经系统功护理能恢复情况工作?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病情?无?有,原因变异1.记录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标准文案观察患者一般状况?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实用文档时间住院第13日(术后第12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主要诊疗工作住院第14日(术后第13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住院第15日(术后第14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头颅CT住院第16日(术后第15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估头颅CT结果?复查实验室检查,?查看实验室检查结如血常规、血生化、果肝肾功能?完成病程记录?完成病程记录长期医嘱:重点医嘱?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长期医嘱:?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长期医嘱:?一级或二级护理?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短期医嘱:?头颅CT?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长期医嘱:?一级或二级护理?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一级或二级护理?一级或二级护理主要?观察神经系统功护理能恢复情况工作?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病情?无?有,原因变异1.记录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标准文案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实用文档时间住院第17日(术后第16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主要诊疗工作住院第18日(术后第17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住院第19日(术后第18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住院第20日(术后第19天)?临床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成病程记录住院第21日(术后第20天)?确定患者能否出院?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通知出院处?开出院诊断书?完成出院记录长期医嘱:重点医嘱?一级或二级护理?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长期医嘱:?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 1.2.长期医嘱:?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长期医嘱:?术后普食或继续肠道内营养?观察患者一般状况及切口情况?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无?有,原因1.2.?通知出院?一级或二级护理?一级或二级护理?一级或二级护理主要?观察神经系统功能护理恢复情况工作?如果病情允许患者可下床活动病情?无?有,原因变异1.记录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帮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无?有,原因1.2.标准文案。

临床路径最新版目录

临床路径最新版目录

卫生部临床路径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肺脓肿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结核性胸膜炎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5慢性支气管炎6特发性肺纤维化、7胸膜间皮瘤8原发性支气管肺癌9社区获得性肺炎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支气管扩张12支气管哮喘13自发性气胸14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贲门失缓和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2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3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4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5溃疡性结肠炎〔中度〕6上消化道出血7十二指肠溃疡出血8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9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10胆总管结石11胃十二指肠溃疡12反流性食管炎13大肠息肉14轻症急性胰腺炎15肝硬化腹水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病毒性脑炎2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3肌萎缩侧索硬化4急性横贯性脊髓炎5颈动脉狭窄6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7视神经脊髓炎8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9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脑出血11吉兰巴雷综合症12多发性硬化13癫痫14重症肌无力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房性心动过速2肥厚型心肌病3肺动脉高压4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5主动脉夹层6肾血管性高血压治疗7心房颤抖介入治疗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9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10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1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12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13急性左心功能衰竭1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6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2慢性髓细胞白血病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血友病A6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9初治APL10 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2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3急性肾盂肾炎4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5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6慢性肾脏病贫血7终末期肾脏病8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9急性肾损伤10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1垂体催乳素瘤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尿崩症5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6 1型糖尿病7 2型糖尿病8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9库欣综合征10 Graves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甲状腺癌2结肠癌3胃癌4胃十二指肠溃疡5急性乳腺炎6直肠息肉7门静脉高压症8. 腹股沟疝9下肢静脉曲张10血栓性外痔1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2结节性甲状腺肿13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颅骨凹陷性骨折2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4颅骨良性肿瘤5大脑中动脉动脉瘤6颈内动脉动脉瘤7高血压脑出血8大脑半球胶质瘤9大脑凸面脑膜瘤10三叉神经良性肿瘤11椎管内神经纤维瘤12颅前窝底脑膜瘤13颅后窝脑膜瘤14垂体腺瘤15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16三叉神经痛17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2肱骨髁骨折3尺骨鹰嘴骨折4尺桡骨干骨折5股骨髁骨折6髌骨骨折胫腓骨干骨折7股骨下端骨肉瘤8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9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11胸椎管狭窄症12股骨头坏死13髋关节发育不良14髋关节骨关节炎15膝内翻16膝关节骨关节炎17腰椎间盘突出症18颈椎病19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20股骨颈骨折21胫骨平台骨折22踝关节骨折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肾癌2肾盂癌3输尿管癌4前列腺癌5肾上腺无功能腺瘤6睾丸鞘膜积液7精索鞘膜积液8精索静脉曲张9肾癌10膀胱肿瘤11良性前列腺增生12肾结石13输尿管结石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2漏斗胸3非侵袭性胸腺瘤4肺良性肿瘤5纵膈良性肿瘤6食管裂孔疝7支气管扩张症8气管恶性肿瘤9食管平滑肌瘤和纵膈恶性畸胎瘤 10贲门失缓和症11自发性气胸12食管癌13支气管肺癌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法洛四联症2主动脉瓣病变3升主动脉瘤4房间隔缺损5 室间隔缺损6动脉导管未闭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8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子宫腺肌病2 卵巢良性肿瘤3宫颈癌4输卵管妊娠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完全性前置胎盘2过期妊娠3医疗性引产4阴道产钳助产5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6阴道分娩因胎盘因素导致产后出血7产褥感染8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9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0方案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矮小症2病毒性心肌炎3川崎病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癫痫61型糖尿病7急性肾小球肾炎8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9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1过敏性紫癜12毛细支气管炎13热性惊厥14胃食管反流病15消化性溃疡1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7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18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支气管肺炎 19轮状病毒肠炎20 支原体肺炎21麻疹合并肺炎22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甲状舌管囊肿或鳃源性囊肿3先天性胆管扩张症4急性化脓性阑尾炎5发育性髋脱位〔2岁以上〕6先天性马蹄内翻足7梅克尔憩室8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性肾积水9肾母细胞瘤〔Ⅰ-Ⅱ期〕10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中低位〕11先天性肌性斜颈和隐睾〔睾丸可触及〕 12先天性巨结肠13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4尿道下裂15急性肠套叠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2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3急性虹膜睫状体炎4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5角膜裂伤6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7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8翼状胬肉切除手术9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1共同性斜视12上睑下垂13老年性白内障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鼻出血2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鼻中隔偏曲4分泌性中耳炎5甲状腺肿瘤6慢性扁桃体炎7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8突发性耳聋9下咽癌10腺样体肥大1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3声带息肉14慢性鼻-鼻窦炎15喉癌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1牙列缺损2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3牙列缺失行种植体支持式可摘义齿修复4复发性口腔溃疡5口腔扁平苔藓6口腔念珠菌病7单纯疱疹8乳牙中龋9乳牙慢性牙髓炎10个别乳磨牙早失11舌癌12唇裂13腭裂14下颌骨骨折15下颌前突畸形16腮腺多形性腺瘤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1白癜风2淋病3慢性光化性皮炎4荨麻疹5系统性硬化症6寻常痤疮7寻常型银屑病8带状疱疹9皮肌炎/多发性肌炎10寻常型天疱疮11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3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3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ICD : 162.002)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 病史:病史多不明确,可有轻微外伤史,或已无法回忆;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于受伤2-3个月后逐渐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视物模糊、一侧肢体无力和肢体抽搐等;精神智力症状: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智力迟钝、精神失常;局灶性症状:由于血肿压迫导致轻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视乳头水肿等。

2.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了解机体状态;(2)凝血象及血小板检查:了解凝血因素是否正常;3. 辅助检查:(1)头颅CT扫描:颅骨内板下可见一新月形或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中线移位,脑室受压;第一诊断符合ICD : I62.002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疾病编码;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2. 凝血功能;3. 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4.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2)头颅MRI 扫描:对本症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及《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 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1.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 现的并发症。

2. 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要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 严密观察。

神经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个病种临床路径

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骨凹陷性骨折(ICD-10:S02.902)行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术或颅骨钛板、硅胶板、有机玻璃修补术(ICD-9-CM-3:02.02-02.0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病史:多有头部外伤病史;(2)头皮血肿:在受力点有头皮血肿或挫伤;(3)局部下陷:急性期可检查出局部骨质下陷;(4)局灶性症状:当骨折片下陷较深时,可刺破硬脑膜,损伤及压迫脑组织导致偏瘫、失语和/或局灶性癫痫等相应症状。

2.辅助检查:(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骨折部位切线位平片,后者可显示骨折片陷入颅内深度;(2)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凹陷骨折征象,平扫可除外有无继发颅内异常;(3) 血常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明确,骨折凹陷深度>1cm,临床出现局灶性症状或颅内压增高症状者,需行凹陷骨折整复术:较固定的凹陷骨折,采用凹陷四周钻孔、铣(或锯)下骨瓣,将其整复成形再复位固定;粉碎性凹陷骨折,手术摘除游离骨片,保留带有骨膜的骨片,缩小日后需修补的面积,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大静脉或静脉窦处的凹陷性骨折,如无明显临床症状,即使下陷较深仍可观察,待充分准备后择期手术;重要功能区的凹陷骨折,当骨折片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癫痫等,应行骨片复位或清除术。

神经外科 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 临床路径

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2010年版)一、颅骨凹陷性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骨凹陷性骨折(ICD-10:S02.902)行颅骨凹陷性骨折整复术或颅骨钛板、硅胶板、有机玻璃修补术(ICD-9-CM-3:02.02-02.0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病史:多有头部外伤病史;(2)头皮血肿:在受力点有头皮血肿或挫伤;(3)局部下陷:急性期可检查出局部骨质下陷;(4)局灶性症状:当骨折片下陷较深时,可刺破硬脑膜,损伤及压迫脑组织导致偏瘫、失语和/或局灶性癫痫等相应症状。

2.辅助检查:(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骨折部位切线位平片,后者可显示骨折片陷入颅内深度;(2)头颅CT扫描(含骨窗像):凹陷骨折征象,平扫可除外有无继发颅内异常;(3) 血常规。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颅骨凹陷性骨折诊断明确,骨折凹陷深度>1cm,临床出现局灶性症状或颅内压增高症状者,需行凹陷骨折整复术:较固定的凹陷骨折,采用凹陷四周钻孔、铣(或锯)下骨瓣,将其整复成形再复位固定;粉碎性凹陷骨折,手术摘除游离骨片,保留带有骨膜的骨片,缩小日后需修补的面积,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大静脉或静脉窦处的凹陷性骨折,如无明显临床症状,即使下陷较深仍可观察,待充分准备后择期手术;重要功能区的凹陷骨折,当骨折片压迫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癫痫等,应行骨片复位或清除术。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4.前颅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

神经外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4.前颅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

前颅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前颅窝底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前颅窝底脑膜瘤(ICD10:Q32.013)拟行冠切右额开颅前颅窝底脑膜瘤切除术(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临床表现(1)肿瘤体积增大引起慢性颅压高表现,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等;(2)因额叶受损出现精神、智力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3)肿瘤造成嗅觉、视觉受损。

2.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基底位于前颅凹底,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额叶底面和鞍区结构受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及《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1.对于明确诊断为前颅窝底脑膜瘤者,有明确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的方法是冠状切口右额开颅肿瘤切除术;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的内科疾病者),要向患者或家属仔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以严密观察;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者,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必要时予以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32.013 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2.凝血功能;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5.胸片,心电图;6.头部MRI;7.颅底CT扫描;8.视力视野;9.必要时查肺功能、超声心动、血气分析。

(七)选择用药:抗生素:二代头孢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3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word.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目录
1 / 2
精品word.
1颅骨凹陷性骨折
2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3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4颅骨良性肿瘤
5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6颈内动脉动脉瘤
7高血压脑出血
8大脑半球胶质瘤
9大脑凸面脑膜瘤
10三叉神经良性肿瘤
11椎管内神经纤维瘤
12颅前窝底脑膜瘤
13颅后窝脑膜瘤
14垂体腺瘤
15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16三叉神经痛
17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2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