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中地理课件人教版必修二.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课件:1.1人口数量的变化(共29张PPT)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2011年10月31日凌 晨,成为象征性的 全球第70亿名成员 之一的婴儿在菲律 宾降生。。联合国 将这一天定为“世 界70亿人口日”
你知道吗?
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为什么会世界瞩目?
因为6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 数量。况且,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 长。至2011年,世界总人口已达70亿。

人口的自

然增长





人口增长
模式及其
转变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 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 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 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 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 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
3.203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C )
A.出生率下降
B.自然增长率下降
C.死亡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
4.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 )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知识详解课件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知识详解课件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③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措施
◎加强管理,封山育林,退耕 还林;
◎砌墙固坡,整修梯田; ◎打坝淤地保持水土; ◎植树种草; ◎改良土壤; ◎推广省柴灶,营造薪炭林。
沙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气候持续干旱 土质疏松 大风天数多且集中
人为原因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图5-1-2
(2)资源不合理利用 图5-1-3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图5-1-4
[方法技巧] 有关环境问题的解题思路
(1)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也是环境 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 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人为原因:
1、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与管理不善――水浪费严重
2、水体污染严重
3、人口激增和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
危害 ① 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影响粮食的产量②影响生态环境 ③损害人体健康 ④引起国际冲突
解决措施
1、 开发水源:修水库蓄水,跨流域调水、开渠引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 淡化,人工增雨等 2、 节流: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①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如喷灌、滴灌; ②工业:推行清洁生产,调节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 ③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改变日常消费方式,节约生活用水。
生态破坏问题产生的机制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捕猎等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和湿地破坏等
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机制
排放废弃物的数量
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具体原因分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PPT-优质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PPT-优质版

2、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 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 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法国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
威尼斯依赖当地发达的商贸海运 业兴起,市区建在118 个小岛上, 桥梁将各岛连为一体,以舟代车, 有“水上城市”之称。
3、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 统建筑,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 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或保持水土); 港口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船,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 村寨位于山腰,水充足洁净;且山腰 冬暖夏凉,适宜居住;靠近梯田上方, 便于管理。
案例2 江西婺源月亮湾
思考:上面为江西婺源月亮湾景观视频及规划示意图,右图中绿色为山体,黄色为住 宅用地,浅绿色为农林用地,请思考民居和农田分布特点。 民居多分布在山麓台地或高地上,农田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平坦区域这种“宅高田低”的 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
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村落景观、房屋建筑景观、土地利用景观等方面。
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村落景观、房屋建筑景观、土地利用景观等方面。 形成于宋元,成熟于清,并延续至今。
以皇城居中,中轴线对称,
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
功能分区明确,道路规划为棋盘 ②在表达地域文化时,注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用现代的美学观念和技术手法表现地域文化内涵。
且山腰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2017年2月,《航拍中国》 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
该地区海拔高,山区降水丰富,山顶 图9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发展教学课件

自学窗: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从诞生起就一直与环境休戚与共。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同环境相互 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地关系的思想逐渐形成并发生演变。
采集渔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较强,人类对环境既 崇拜又依赖。
沼渣和沼液肥田
生态农业
走课向堂人练地习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9年2月1日,太湖开始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读太湖流域及附近地区 示意图,回答1~2题。
1.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B)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走课向堂人练地习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9年2月1日,太湖开始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读太湖流域及附近地区 示意图,回答1~2题。
工业社会,人们对人地关系的探索越来越深入,人地关系思想出现交锋。例如,一些人强调环境对人 的制约作用,形成“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另一些人却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飞速 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空前提高,使人类可以征服环境,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然而,当人们陶醉在征服自然界的胜利之中时,自然界开始向人类实施报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 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协调人地关系的“和谐论”成为当下主流的人地关系思想。人 们基于人地协调的思想,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
的需求,而
又不危及
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表现
2019人教版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生态持续发展——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 1.1.1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 1.1.1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共30张PPT)

A.人口分布比较均衡
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C.人口密度很大
D.人口密度区域差异小
3.天津市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加剧了市区的交通拥堵
②增加了天津市能源的消耗总量
③加快市区房价的增长速度
④加剧了市区的污染程度
⑤减少了市区的基础设施投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口分布的特点
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带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2018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城 镇人口83137万人,乡村人口56401万人。
3 析原因
胡焕庸线:中国 地理学家胡焕庸 (1901-1998)在 1935年提出的划 分我国人口密度 的对比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与开普敦相比,约翰内斯堡人口核心区的形成原
因最有可能是( )
A.气候凉爽
B.矿产丰富
C.海运便利
D.开发历史早
罗伦斯曲线也叫频率累积曲线,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伦斯提出的一种关于研究工业集中化的 统计方法。可以将它用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中,用来分析人口分布的格局。
2.图中可以反映天津市人口分布特点的是( )
深圳是中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经 济总量长期位列中国大陆城市第四 位,是中国大陆经济效益最好的城 市之一。英国《经济学人》2012年 “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城市”榜单 上,深圳位居第二。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分布状况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政治
资料:1956年库比契克总统决定迁都内地。1957年,建都工程启动。1960年,在 历时三年零七个月时间后,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亚(Brasilia)在巴西内地 建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课件【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课件【完整版】

2.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 5%至
10%的税率。其初衷是( )
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答案】A
知识点2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如何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先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
策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人口的出生率由较高的水平慢慢 下降。如图 1-1-3。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 增长
特点 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增长很快
原因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 障、生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等
影响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 足,青壮年负担重
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和 经济等的压力,影响经济发 展,也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
农业革命之后,人口增长速度⑤_加__快___;工业革命之后,人口 ⑥迅__速__增__加__;20 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⑦_快__速__时期。
(2)地区差异: a.发达国家:目前,欧洲、大洋洲和北美地区的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不少国家 采取了⑧____鼓__励__生__育____的政策。
图 1-1-7
5.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及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1)构成:图 1-1-1 中 a.⑫__死__亡__率___、b.⑬__出__生__率___
和 c.⑭____自__然__增__长____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2)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类型
出生率
基本特征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A.⑮___原__始__型_____ 高 B.⑰___传__统__型_____ 高 C.⑳___现__代__型_____ 低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PPT课件-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PPT课件-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探究生态问题的形成 阅读教材P98,图 5.4 过度垦荒引起的恶性循环,探究以下问题。 (1)图中扩大耕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提高粮食总量。 (2)图中垦荒方式有哪些?分别对环境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提示:围湖造田、开垦草场、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导致湿地减少、水利破坏;开 垦草场导致草场破坏、风沙侵蚀;毁林开荒导致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等。
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是
()
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全品再球生变速度暖
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
③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
臭氧层破坏
海平面上升 南极臭氧空洞
下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自身_____能力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3.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是 ( ) A.大气污染 B.全球变暖 C.水土流失 D.矿产资源的减少 【解析】选B。环境问题的种类有很多,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问题,水土流失是 生态破坏问题,矿产资源的减少是资源的枯竭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是由环境污染 演化而来。
4.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
旅游城市,但去年旅游季节却出现了防晒霜价格暴涨,街上行人稀少的现象,工人
白天上班的时间也缩短了两个小时。据此回答(1)(2)题。
(1)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酸雨危害
D.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2)该环境问题给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是 ( ) ①全球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 ④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图中耕地面积虽然扩大了,反而越垦越穷,这是为什么? 提示:耕地面积虽然扩大,但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灾害频发,土地生产 力下降,粮食的产量很低,结果越垦越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共28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共28张PPT[可修改版ppt]

D. 水源
5、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
。影响因素主要是
A.政策 C.交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是 平原 气候类型是 温带季。风
该区域以旱地为主,是 小麦;棉、花
等农作
物的主要产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交通运输
园艺、乳畜业等要 求有方便快捷的交 通运输条件。
探究八
资料七:天然橡胶是一种典型的热带经济作物,过 去只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有少量种植。但近年来, 我国培育的良种天然橡胶已经可以生长在北纬32度 的浙江省北部地区,难道北纬32度的浙江也变成热 带了吗?肯定不是,那么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什 么原因呢?
水产养殖
E
经济林和毛竹
探究活三动二 材料土二壤:是我作国物杭生州长的的“物明质前基龙础井,”不茶同闻的名土世壤界 ,类日型本适茶宜道生研长究不者同曾的经作把物茶;种土带壤到肥日力本的栽高培低, 但对效农果业始有终着不很好大,的请影问响原。因是什么?
东南丘陵茶园
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
土壤
探究四
材料三: 我国新疆的绿 洲农业,河西 走廊的粮、棉 生产,其制约 条件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 修二31影响农业的 区位因素共28张PPT
农业知多少
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完成以下问题。
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农业生产方式? 2.说出两种我们乐东主要种植的农作物。
知识点一
农业生产活动
1.农业生产活动含义: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 饲养动物。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__业____、 _畜__牧__业_、渔业、副业五大部门,狭义的农业 仅指种植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 你选择住在哪里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 你选择住在哪里 课件(共21张PPT)

由此可见,影响城市郊区化具有
如下主要因素:
这些是宏观
• 城市交通向郊区延伸 • 社会经济的发展
方面的因素, 除此之外, 个人意志也
• 政策因素的影响
对居住地选
• 人口的外迁
择起关键作 用
• 制造业与零售业的外移
普通大众即中等收入家庭会考虑设施 是否齐全住房是否方便
一般性需求住房
对于住房有特殊要求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162021/11/162021/11/162021/11/16
• 那么影响人们居住市中心OR郊 区的因素到底是什么?下面几 个例子将会告诉你答案~~
Eg:美国
• 19世纪,美国郊区“伴随着城市人口激增、不断外迁 而形成”。
• 进入20世纪20世纪,美国郊区快速发展,郊区人口增 长迅速,产生“郊区倾向”。20年代其人口增长率一 跃超过中心城市,郊区发展逐渐形成规模。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郊区化进程大大加快,进入 快速发展阶段。1.战后至5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其主 要特征表现为大规模的人口郊迁。2.20世纪60~70年 代是美国战后郊区化的第二阶段,即商业活动大规模 郊区化阶段。3.第三阶段是“边缘城市”阶段。
郊区VS市中心 孰优孰劣?
市中心的好处:交通、购物、入学、看病、就业方便,社会环境基本 良好,而且大型活动较多,可以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坏处:噪声污染,由于工业较发达,空气质量差(多含SO2、NO2、 CO等有毒气体),容易导致酸雨形成;容易导致热岛效应。容易引 起赤潮和水化,影响居民用水安全。导致臭氧层空洞,紫外线强烈, 容易导致皮肤疾病;人口、工厂众多,CO2排放也很严重,容易导致 温室效应。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2. 全册 教学课件 PPT (全册)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2.  全册 教学课件 PPT  (全册)

国际 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世界人口迁移(二战前)

东南亚

迁出地: 欧洲 、非洲、亚洲(旧大陆) 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
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
迁入地: 美洲、大洋洲(新大陆)
空间分布
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相关资料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为欧 洲向新大陆的人口迁移创造了条件。(1)欧洲人迁往美洲: 到达美洲的欧洲人,除了殖民主者外,还有以下几种人:一 种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在生计 无靠的情况下,飘洋过海,到美洲谋生;另一种是受政治和 宗教迫害,在欧洲无法立足的人。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 洲: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展开了残酷、野蛮的奴隶贸易。在400多 年的奴隶贸易中,估计从非洲运到美洲的黑人有1200万~3000 万(3)亚洲的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迁往东南亚、美洲。19 世纪末、20世纪初,有大批亚洲人在受帝国主义分子诱骗或为 了逃避本国统治者的压迫,来到东南亚、美洲的矿山和种植园 充当劳工,现在大量的华人、华侨就是这样来的。
地区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界
代表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欧洲和北美 亚非拉
现代型
由传统型向现代 型的转变阶段 由传统型向现代 型的转变阶段
3、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
力得目
而国前
放家我
宽是国
生否每
育应年
政该新
策因增
?为人
老口
龄仍
化高
、达
600

生 子 女 生 存 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1.2.1 人口迁移 课件(29张PPT)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 1.2.1 人口迁移 课件(29张PPT)

生活必需电器,未婚人士每月可以领取 352欧元的补贴,适龄子女免费教育,并 且德国联邦移民和难民署2013年公布
叙利亚难民长途跋涉迁往德国的原因是什 么?请列举其影响因素。
战争 的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难民是因为亲
友关系而选择来德国避难的。
经济
政策
教育 文化
投亲 靠友
主要
主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拉
经济
个人 情感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8、深圳外来建设者排行榜TOP5
交通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宗教
9、1947年印巴分治,1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案例探究
请按下暂停键,仔细研读
大量难民涌入欧洲,德国成为叙利亚难民的“希望之地”。 有媒体指出,若无移民,每年德国人口将减少 20 万人以上。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2015年预计,可收容80万名难民,德国民众亦采取欢迎态度。这些难民在允许的范围
深圳人口流动实时图
一、概念——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①人的居住地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三大标准: ②居住地改变1年以上
③移动范围跨越行政区边界或国界
深圳常住人口: 1980年约30万 ~ 2020年1343万
(一个国家或地区)
人口 机械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率=
分类
Hale Waihona Puke 国际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内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 ——布洛赫《希望原理》
二、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人向“阳光地带”迁移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幻灯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PPT幻灯片
晚上时间短,气温低,呼吸作用弱, 白天产生的有机质很少被分解
考点二 农业区位因素
地形差异
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分布的原因?
夏草场
针叶林
冬草场
荒漠
考点二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
不同的地形适宜发展不同的农业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 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 伏大,适宜发展林业和 畜牧业
2、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3、横断山区、东南丘陵的立体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 塘农业
4、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 5、江南丘陵的茶树 6、以色列的无土栽培、冬小麦、水稻种植区界线北移
考点二 农业区位因素
3、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
6、以色列的无土栽培、冬小麦、水稻种植区界线北移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 4、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 考点二 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 从“谷贱伤农”到“增产涨价” 4、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 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 海南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能生长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晚上时间短,气温低,呼吸作用弱,白天产生的有机质很少被分解 农业的生产特点:季节性、周期性 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平原,地形平坦:种植业 考点二 农业区位因素 新西兰的奇异果高度集中分布在北岛普伦蒂湾沿岸地区,鲜果主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地,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2分)春播推迟7~10天,即农作物生长期缩短了7~10天; 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②紫外线:紫外线强或照射时间长,杀灭病虫害。 新疆生产的棉花纤维长: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 同的作物。东南丘陵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地理课件 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第二节 城镇化 课件(51张PPT)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地理课件 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第二节 城镇化 课件(51张PPT)
活力,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问题
表现
成因
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 、 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 污染物 超出一 垃圾污染、噪声污染 定的限度
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城市人口规模和 人口密度 不断增加, 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 规划 和管理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差异
2022
第二节 城镇化
第二章
地理
内容索引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城镇化的意义
课标定位
2.世界城镇化进程中的时空差异
3.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素养阐释 1.结合资料,综合分析不同区域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2.能够根据相关材料说明城镇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人地协 调观 3.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功能,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 用
结合材料探究: 城市交通问题主要有哪些? 提示: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相对滞后; 停车场紧张等。
[归纳提升]
城镇化的不利影响及表现形式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 量下降 城镇交 通问题 城镇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问 题 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相对滞 后;停车场紧张等
[归纳提升]
城镇化的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项目 意义
原因
经济 发展
促进区域经 济增长
①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②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会 拉动内需
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 天然气等设施集中,提高了土地、水等资源的利 用效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共5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共52张PPT)

招商 引资
北票工业园区
四、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一)要有便捷的交通
原因:1、工业生产本身需要多种设 备和原材料,运费在生产成本中占 很大比重,就近沿公器、铁路、河 流等交通便捷的地方可降低成本。2、 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也要有方便的 联系。
(二)合理安排工业用地,减少 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原则:
1、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 密集型行业如小型食品、轻纺、 服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 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 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的需求往往是 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 城市空间上的集聚.把一些同类活 动集中在一个区域可以扩大影响、 提高知名度、获得规模效益 .
2、功能区
概念:城市中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 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 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
特点:没有明显界限、以某种功能 为主的多个实体,兼有其它 功能 。它是相对的而不是绝 对的.
提问:城市中一般常见 的功能区有那些?
住宅区、商业区、工 业区、行政区和文化 区等
1)住宅区 城市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
用方式,占40%-60%。
从住宅区的建筑质量上和位置上,分析 住宅区的分化特点?
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 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之分。高 级住宅区好一些,空间分布 合理一些、大一些,配套设 施完善一些。 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 级住宅区出现背向发展的状
(二)模式:
模式
同心圆 扇形
多核心
特点
成因
举例
城市形态集中紧 凑,功能区围绕市 中心呈同心圆状
功能区呈扇形或 楔形向外扩展
平原地形,经过不断 的侵入与迁移,呈同 心圆自核心向外扩展 而成。
交通,各功能区沿 交通线延伸。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地理课件 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课件(44张PPT)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地理课件 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课件(44张PPT)

[归纳提升]
1.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两个方
面。
一般来说,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离城 镇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
地区 城镇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 从城镇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 公路的两边和公路的交会处 远离公路的地区
交通便捷程度 最高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城镇的概念: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 非农业 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功能区的含义:城镇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功能
区。 3.功能区的形成:大部分城镇都有居住区、商业区 、工业区,一些大城市
还有行政区、文化区、旅游休闲区 、生态区等。
4.功能区的特征。
功能区 特征
地租 最高
对应地 租直线
很陡
中等 较平缓
最低 最平缓
区位选 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商 既利于工人上下班,又
择原因 业付租能力最高
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 地租成本比例高,该区域 内工业付租能力最高
[典型例题]
下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城镇中心距离的关系图。读 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5.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有( ) ①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河湖等,可以 改善环境状况 ②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可以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③通过规划,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 筑物、街区或村落,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 ④通过增加城镇商业、工 业用地,可以促进城镇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合理规划城乡空间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为生活提供便 利、文化传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必修(2)
讲解人:杨爱玲 人民教育出版社 编辑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
选择依据:内容标准以内容要求的形式给出了教材必须
涵盖的知识点 ,它们是选择教材内容的主要依据。
选择方法:逐条梳理内容标准所包含的知识点,
确定教材的章、节、目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 确定的与之对应的目 对应的节 人口的 数量变化 人口的 空间变化
区位内容设计 图示,读图思考 图示,读图思考
特点内容设计 描述 给案例,自主分析
从案例(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中自主归纳 以“活动”为主,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然后给“西欧的乳畜业”材料,加以实 证。
第一节知识结构及重点
农 业 地 域 的 形 成 与 发 展 定义 区位因素 因素的种类
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删除:工业生产活动
提示:强调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科学技术进步
对工业区位因素变化的重大影响。 工业区需掌握的关键点是区位和发展。
第一节知识结构及重点
工 业 区 位 因 素 与 区 位 选 择 主要区位因素 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五类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要素
科技技术进步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变化的主导因素 环境保护因素 政策的变化 企业决策者的理念与心理
三、各章节知识结构、删减内容及重点
第一章知识结构及删减内容
人口的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口增长:数量变化 人口增长 过程 人口增长 的地区差异
人口迁移: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 过程 人口迁移的 影响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删除:人口素质与环境
提示: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标准
中的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揉到了第一章中,以案例2和 案例3说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国家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不同。 人口增长模式的三分法与人口再生产的四分法 不同。
第五章知识结构及删减内容
运输方式 种类
交 通 布 局 及 其 影 响
优缺点比较
发展趋势
运输网的层次与形式
布局变化 影响布局的因素 影响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删除: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城市交通运输
电子通信、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国际贸易和金融
提示:只用交通运输表述“地域联系”。交通运输方式
区位条件:高温多雨、地势低平、劳动力多、需求
商品谷物 农业
特点: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科技水平高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好、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机械化科技水平高
第三节知识结构及重点(分析方法)
产品:牛、羊 大牧场 放牧业
分布区:美、澳、新、阿根廷等干、半干区
畜 牧 业 地 域 类 型
特点: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分布区:美、新、澳、中西欧 产品:牛奶及制品等
为讲交通运输布局作铺垫,不是重点内容,与初中地理 有重叠的部分,可把重心放在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上。 第二节两部分内容是案例,用于说明地域联系 方式与布局变化对其他地理事物布局的影响。该部分重 点是方法。
第一节知识结构及重点
交 通 运 输 方 式 及 布 局 运输方式 种类 不同种类的优缺点 发展趋势
乳畜业(以西欧为例)
删除:农业生产活动
提示:后两节共有四个案例,其中,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
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为种植业案例;潘帕斯大牧场放 牧业与西欧乳畜业为畜牧业案例。从设计的角度看,教材 对内容的描述和分析由细到粗,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由 小到大。目的是培养学生迁移分析解决相似地理问题的能力。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畜牧业 乳畜业
区位条件:温和、草茂质优、地广、地租低、距海
乳畜业
特点:商品率高、机械化集约化水平高、大城周围
区位条件:温凉、潮湿、多汁牧草广布
第四章知识结构及删减内容
工业区位选择 工 业 区 位 因 素 工 业 地 域 的 形 成 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案 例 传统工业区
新工业区
以中国辽中南工业区为例 以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 工业区为例 平原聚落影响
不同等级 城市的 服务功能
城市化
世界城市化进程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删除:聚落的形成、城市的合理规划
扩充:城市形态
提示:1、没有把“中心地理论”放在标准中,就不要求学生
掌握理论本身。可以深入浅出涉及“中心地理论”,以培养 学生的地理理性思维。 2、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镇,也可以是城 镇内的商业中心。 3、“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标准 中的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揉到了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城市 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因素中。
内涵 原则 途径
第二节知识结构及重点(情感、态度)
我 国 的 基 本 国 情
人口众多 资源紧缺 生态恶化 环境污染
走 可 持 续 发 展 之 路
循 环 经 济
清洁工业生产
生态农业
适度消费
第三节知识结构及重点
什么是 城市化 定义
动力
意义 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 市 化
城市化进程
各国城市化进程差异
影响 对策
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第三章知识结构及删减内容
农 业 地 域 形 成 与 发 展 区位因素 季风水田农业(以亚洲为例)
农业地域 的形成
案 例
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大牧场放牧业 (以潘帕斯农场为例)
定义 农业地域的形成 特征:条件、结构、 经营发展方向相同
形成:因地制宜利用农业土地 类型:区位条件地域差异
第二节知识结构及重点(分析方法)
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作物;水稻 季风水田
种 植 业 地 域 类 型
特点: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低、水利量大 分布区:美、加、澳、阿根廷、俄、乌克 作物:小麦、水稻等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 城市形态 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城市的影响。 与变化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 城市的不同等级 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 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 启示 功能的差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 什么是城市化 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 世界城市化进程 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内部 空间结构 不同等级 城市的 服务功能
运输网的层次与形式
布局变化 影响布局的因素
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社会发展、资源开发、技术水平等
第二节知识结构及重点(方法)
运 输 布 局 变 化 的 影 响
对聚落空间 形态的影响
对商业网点 分布的影响
发展 变化 网点位置 网点密度 集镇商业的兴衰
第六章知识结构及删减内容
人地思想 的演变
发展历史
人 的类 协与 调地 发理 展环 境
人 口 的 合 理 容 量
影响因素(资源、科技、消费水平) 由来、定义
人口合理 容量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
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 (合理规模、公平秩序、因地制宜)
第二章知识结构及删减内容
城市形态 城 市 与 城 市 化 城市内部 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的不同等级 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 定义
土地利用方式 (内部看)
功 能 分 区
模式 影响因素 形成与变化
第二节知识结构及重点
城市的 不同等级
不 同 等 级 城 市 的 服 务 功 能
划分等级的 指标、等级
城市 服务范围
含义、界限
不同等级城市的 服务种类与范围 城市发展的 影响因素
不同等级城市 的空间分布规律
数目、距离不同 服务范围空间嵌套
传统 工业区 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等 特点:大型企业核心、工业高度集中 代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
代表地区:鲁尔、英中南、美东北、辽中南
工 业 区
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重
新工业区
代表地区:意东北中、德南、美硅谷等 形成条件:人才积聚、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特点:中小企业为主、呈分散状态 代表:高技术工业、传统轻工业
工业地域的 形成
传统工业区 与新工业区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结合实例,分析交 交通运输布局 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变化对聚落空间形 态和商业网点的影 响。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 和布局
交通布局变化 的影响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 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直面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 思想的演变 续发展 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 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 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 然性 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和责任。
提示:4、把握内容的深度,注意要求的变化。
例如: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只为“阅读”;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重点分析“经济因素”, 其他因素用图说的形式表达;
第一节知识结构及重点
城市形态与环境 (外部看) 定义 环境影响:地形、 河流、交通线 城 居民区 市 空 商业区 间 工业区 结 行政区等 构
城 市 内 部 空 间 结 构
矛盾激化
解决思路
中国可持 续发展实践
面临的问题
寻找出路 发展实践
提示: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价值
(注意用事实说话,不“贴标签”)。
第一节知识结构及重点
人地关系 的历史演变
原始社会:被动适应 农业文明:主动适应 工业革命:主宰 占有空间 生态破坏 获取资源 排放废物 资源短缺 尺度差异 地域差异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地理环境 决定论 人定胜 天论 可持续 发展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