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R技术白皮书
5G无人机应用白皮书
5G无人机应用白皮书目录引言P1无人机应用场景和通信需求P24G网络能力P125G网络能力P17网联无人机终端通信能力P245G应用案例P26无人机安全飞行P36标准进展P39趋势,总结和展望P45贡献单位P47·引言无人驾驶航空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 以下简称UAV)简称为无人机,其全球市场在过去十年中大幅增长,现在已经成为商业、政府和消费应用的重要工具。
无人机能够支持诸多领域的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石油、天然气、能源、公用事业和农业等领域。
当前,无人机技术正在朝军民融合的方向高速发展,无人机产业已经是国际航空航天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成了各国经济增长的亮点。
无线通信在过去20 年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以话音为主的2G 时代,发展到以数据为主的3G 和4G 时代,目前正在步入万物互联的5G 时代。
移动网络在继续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的同时,也向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能力,提高各行业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5G 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10Gbps 以上的带宽、毫秒级时延、超高密度连接,实现网络性能新的跃升。
ITU 定义了5G 三大场景:增强移动带宽(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以下简称e 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以下简称uRLLC )、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T ype Communications,以下简称mMTC)。
无人机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无人机通信链路提出了新需求,呈现出与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形成“网联无人机”。
业界预测,无人机与移动通信的结合,将给产业界带来10倍的商业机会。
移动运营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覆盖了全球70%的陆地及90%的人口。
以往无线信号主要覆盖地面的人和物,没有专门为无人机设计空中覆盖,低空数字化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宝藏。
机器人技术白皮书
机器人技术白皮书摘要:本白皮书旨在探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现状、应用领域和未来趋势。
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制造业、医疗保健、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将从机器人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技术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1. 介绍机器人技术是指通过模拟和复制人类的智能和行为,使机器能够独立地执行特定任务的技术。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机器人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技术不断发展,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
2. 发展历程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机械机器人时代,机器人主要以机械结构为基础,执行简单的重复任务。
第二阶段是电子机器人时代,机器人开始具备一定的感知和决策能力。
第三阶段是智能机器人时代,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更高级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3. 应用领域机器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制造业中,机器人可以完成重复、危险和高精度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医疗保健领域,机器人可以辅助手术、提供康复治疗和照料老年人等。
在农业领域,机器人可以自动化完成农作物的种植、收割和病虫害监测等任务。
在服务业中,机器人可以提供导航、清洁和接待等服务。
4. 技术挑战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面临一些技术挑战。
首先是感知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使机器人能够更好地理解环境和与人类进行交互。
其次是运动控制和灵活性的改进,使机器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此外,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5. 未来发展趋势未来,机器人技术将继续向智能化、协作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将使机器人具备更高级的感知、认知和决策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和任务。
协作化将使机器人能够与人类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个性化将使机器人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结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自动化技术白皮书
自动化技术白皮书摘要本白皮书旨在探讨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商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我们将介绍自动化技术的定义、历史背景以及其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自动化技术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自动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机器人和其他先进设备来替代人力完成各种任务的技术。
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工业生产到服务行业,从农业到交通运输,无一不受到其影响。
2. 自动化技术的历史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机械化生产为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随着电气和电子技术的进步,自动化技术得以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服务领域。
20世纪后半叶,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演进,使得自动化系统能够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3.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3.1 工业自动化工业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最早和最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
通过引入自动化系统,工厂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精确和可持续。
自动化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生产线自动化、机器人技术、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等。
3.2 商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是指利用自动化技术提高商业运营效率和创造更好客户体验的过程。
例如,自动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成本。
自动化的客户服务系统可以提供更快速和更准确的响应,提升客户满意度。
3.3 日常生活中的自动化自动化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自动控制和管理,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自动驾驶技术正在改变交通运输方式,为我们带来更安全和高效的出行体验。
4. 自动化技术的挑战尽管自动化技术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技术的复杂性和成本。
自动化技术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投资和专业知识,这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是一个障碍。
此外,自动化技术还可能导致部分人力失业,需要我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
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摘要:边缘计算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将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从云端转移到离用户更近的边缘设备上,可以提供更高效的计算和响应能力,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本文对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包括边缘计算的定义、架构、关键技术、应用案例等方面。
通过详细介绍和分析,展现了中国移动在边缘计算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成果。
第一部分:引言1.1背景介绍1.2边缘计算的定义1.3白皮书的目标和意义第二部分:边缘计算架构2.1传统的云计算架构2.2边缘计算的基本架构2.3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关系第三部分:边缘计算关键技术3.1边缘设备3.1.1边缘设备概述3.1.2边缘设备的性能要求3.2网络通信3.2.1边缘计算的网络需求3.2.25G和边缘计算的结合3.3数据处理与分析3.3.1边缘计算的数据处理需求3.3.2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关键技术3.4安全性与隐私保护3.4.1边缘计算的安全性需求3.4.2边缘计算的隐私保护技术第四部分:边缘计算应用案例4.1工业生产4.2智能交通4.3智能家居4.4医疗健康4.5金融服务4.6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第五部分:边缘计算的发展前景与挑战5.1边缘计算的发展前景5.2边缘计算面临的挑战5.3中国移动在边缘计算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成果结论:本文对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介绍,展现了边缘计算技术在各应用场景中的优势和潜力。
中国移动在边缘计算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成果,为推动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1] 中国移动边缘计算白皮书,xxx年。
[2] xxx,xxx。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关系研究》。
xxx年。
[3] xxx,xxx。
《边缘计算安全性与隐私保护技术综述》。
xxx年。
注:以上内容仅为模拟生成,不代表白皮书实际内容和长度。
实际白皮书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写和调整。
中 国移动通信公司技术白皮书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技术白皮书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作为行业的领军者,一直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和高效的通信服务。
本白皮书将详细介绍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核心技术及其应用,以及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一)1G 时代20 世纪 80 年代,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诞生,采用模拟信号传输,主要提供语音通话服务。
然而,由于技术的局限性,通话质量不稳定,且只能进行简单的语音通信。
(二)2G 时代20 世纪 90 年代,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出现,采用数字信号传输,不仅提高了通话质量,还支持短信等简单的数据业务。
(三)3G 时代进入 21 世纪,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实现了更高速的数据传输,使得移动互联网应用得以普及,如手机上网、在线视频等。
(四)4G 时代近年来,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带来了更快的网速和更丰富的应用,如高清视频通话、移动支付、在线游戏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核心技术(一)5G 技术1、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assive MIMO)技术通过在基站端配置大量天线,显著提高了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为用户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2、超密集组网(UDN)技术通过增加基站密度,缩小基站覆盖范围,提高频谱复用效率,从而提升系统容量和用户体验。
3、网络切片技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将网络划分为多个逻辑切片,每个切片具有独立的网络资源和服务质量保障,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二)物联网技术1、窄带物联网(NBIoT)具有低功耗、广覆盖、大容量等特点,适用于智能水表、智能电表、智能停车等物联网应用场景。
2、增强机器类型通信(eMTC)支持中低速率、移动性较强的物联网设备,如物流追踪、智能穿戴设备等。
(三)云计算技术通过构建云化的网络架构,实现资源的灵活分配和高效利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业务部署的敏捷性。
认证技术白皮书
认证技术白皮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目录1前言 (2)2为什么使用认证 (3)3认证相关技术 (3)3.1PPP O E接入认证原理 (4)3.2WEB接入认证原理 (8)3.3802.1X接入认证原理 (14)3.4绑定认证原理 (18)3.5各种认证方式比较 (19)4华为认证方案特点 (20)4.1华为公司认证解决方案特点 (20)5华为认证技术解决方案 (22)5.1PPP O E接入认证典型组网方式 (23)5.2WEB接入认证典型组网方式 (24)5.3802.1X接入认证典型组网方式 (27)5.4绑定认证典型组网方式 (29)5.5多种认证自由组合 (29)2003-06-30 内部资料,请勿扩散第1页, 共31页1 前言在数据网络中,包括企业网、INTERNET网络等等,追求的是网络简单、开放,所有人可以自由接入和使用。
而在电信数据网络中,运营商(比如网络服务提供商NSP、业务提供商ISP等)关心的是网络可运营和可管理,要管理每个用户的接入、业务使用、费用等等。
在可运营、可管理网络中,引入了针对用户管理的AAA技术,包括认证(Authentication)、授权(Authorization)、计费(Accounting)三个技术:认证..,是在用户开始使用系统时对其身份进行的确认动作。
授权,是在网络安全中,授权某用户以特定的方式与某网络系统通信。
计费,是记录并提供关于经济活动的确切清单或数据。
认证是识别用户身份的过程,而授权是根据认证识别后的用户情况授予对应的网络使用权限(QoS、带宽限制、访问权限、用户策略),而计费也是根据认证后的用户身份采用对应的计费策略并记录、提供计费信息(时长、流量、位置等等),三个技术紧密联系但又相互独立的。
认证..技术是用户管理最基本的技术。
目前网络中,有许多设备不支持认证,有许多设备只支持某一种认证,同时认证技术种类繁多、认证要求各不相同,造成网络中认证方案的混淆和混乱。
零信任技术白皮书
零信任技术白皮书零信任技术白皮书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攻击的频繁发生,传统的安全体系已经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零信任技术应运而生,它是一种基于“不信任,但验证”的安全模型,其核心思想是“never trust,always verify”(永远不要相信,始终验证)。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零信任技术的基本概念、核心要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基本概念零信任技术起源于Forrester Research公司,在2010年提出的。
当时,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内外部安全问题,传统的网络安全防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
而零信任技术是一种更加安全的解决方案,它的基本思想是“永远不要信任用户或设备,始终验证其身份和行为”。
因此,零信任技术的主旨是通过多层次的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保护企业的敏感信息和资源不受侵犯。
二、核心要素1. 认证与鉴别认证与鉴别是零信任技术的第一关键要素。
它要求对用户/设备/应用程序等实体进行强制审核,以验证用户的身份。
这其中包括使用多种验证方法,如双因素认证,智能卡,生物度量等,以确保用户是经过授权的。
2.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零信任技术的第二个关键要素,它通过限制访问系统和敏感资源来确保系统的安全。
零信任模型使用细粒度访问控制来限制、监视和记录用户对系统的访问,并可根据不同的访问场景和情况调整权限。
这可以有效减少渗透攻击的威胁,并确保系统得以完好无损地运行。
3. 监测与分析实时监测与分析是零信任技术的第三个关键要素,对系统的完整性进行监控、分析和归档,不断地评估和调整安全政策和方法,以提高系统对安全威胁的抵御能力。
三、未来发展随着应用场景和客户需求日益增多,零信任技术将在未来更加流行。
同时,它必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如如何处理大数据、如何为新业务场景提供最佳性能和增强防范措施等,这些将成为零信任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还需要注意到,在零信任技术中,需要进行人机合作,以弥补技术自身的缺点。
统一的以太无损网络测试技术白皮书v2.0-2020.11.19
统一的以太无损网络 测试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白皮书
(2020 年)
1
目录
1 技术背景 ................................................................ 1 2 中国移动对以太无损网络的需求 ............................................ 3 3 以太无损网络关键技术与测试 .............................................. 6
中国移动边缘计算术白皮书
6.1. 中国移动边缘计算开放实验室的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6.2. 实验室产品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6.3. 实验室资源与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6.4. 应用与试验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2. 中国移动对边缘计算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2.1. 边缘计算的部署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2. 面向全连接的算力平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3. 边缘计算技术体系视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4. 安全是边缘计算的关键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 边缘计算 PaaS 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数据中心机柜系统技术白皮书
数据中心机柜系统技术白皮书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数据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
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通过各种信息与通信系统的建设,而拥有了大量的电子信息设施与大规模的信息网络架构。
如何对它们进行更好地运用,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满足业务的不断增长,成为了众多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因此建立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数据中心,将是针对这类问题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正在发展成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核心,设备、服务和应用的集成使得企业网络真正成熟和高效地运行起来。
近年来,国际数据中心市场发展迅猛,数据存储、交换、互通的过程需求及支撑的设备,数据网络等方面的重大变化已改变了人们对通信枢纽、数据中心和计算机机房等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许多设计理念与思路。
企业及运营商的主机设备及其外围支持设备已逐步被高性能的服务器所替代。
基于主机的服务将转变为由分布式服务器完成,这些都为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和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些新的挑战给数据中心的基础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预制化,集成化和产品化的机柜系统则是这种要求下的必然产品演变。
机柜系统是数据中心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从机房的功能角度看,它承担了数据中心中的设备的物理承载,决定了设备堆放密度在物理上的可能性,结合布线系统,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安防监控系统为设备的供电,互联互通提供了结构通道和维护上的便利性。
随着数据中心的集约化和大型化,它又同时为机房的可管理性提供基础接口,通过机房气流的再分配,为机房节能减排提供方案。
从机房的外观角度看,机柜系统又是机房外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机柜系统的整体性,美观性直接影响机房的整体外观。
从机房的建设角度看,机柜系统自身的完整性,全面性和产品化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机房的建设速度和施工质量。
1.1研究的范围本白皮书针对设计人员、安装人员和使用者的需要,详细论述了数据中心机柜系统的构成、产品选择、系统配置、质量构成等方面内容,提出了数据中心机柜系统的发展趋势、规划思路、设计方法和实施指南。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白皮书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白皮书1. 引言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承载着企业的关键应用、业务数据和信息系统。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可用性和安全性,从而保障企业的业务运营和数据安全。
本白皮书旨在介绍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的相关概念、原则和实践,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2.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概述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各种管理工具和技术手段,对数据中心资源进行有效监控、管理和维护的一系列操作。
其核心目标是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基础设施管理技术基础设施管理技术是指对数据中心的物理设备进行管理的技术,包括机房环境监控、设备巡检、机柜管理、电力管理等。
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2.2 服务器管理技术服务器管理技术是指对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进行管理的技术,包括服务器监控、性能管理、配置管理、容量规划等。
通过对服务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和性能。
2.3 网络管理技术网络管理技术是指对数据中心的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的技术,包括网络拓扑管理、流量监控、带宽管理、安全管理等。
通过对网络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网络带宽利用率和安全性。
2.4 存储管理技术存储管理技术是指对数据中心的存储设备进行管理的技术,包括存储管理、备份恢复、存储性能管理等。
通过对存储设备的有效管理,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能力。
3.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的原则在应用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3.1 自动化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应该借助自动化工具或脚本来实现对数据中心资源的自动化监控和管理。
这样可以减少人工干预和错误,提高运维效率和可靠性。
3.2 统一管理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技术应该采用统一的管理平台或工具来管理数据中心的各类资源,包括物理设备、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技术白皮书
融合办公平台技术白皮书奥码融合办公平台的核心技术为“统一协议交换组件” 奥码融合办公平台就是在这一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的第一款产品。
该产品建软拥有全部的自主知识产权。
传统的OA在与其他系统进行交互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需要面对各种个样的协议,同样这也是其他系统之间互相交互时遇到的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经常遇到的协议有TCP/IP,HTTP,H.232,SIP等等,这些协议中又会遇到很多的子协议如:G729,G711,H.264,T38……同时还会遇到各种个样的数据库如:ORACAL,MYSQL,DB2,SQLSEVER……在这些数据库之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库结构,表结构等等。
要想解决各个系统的融合问题,首先要解决之间的通信。
而各个系统之间的通信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实时的,也有非实时的,既有数据流,也有控制流,如果有一个平台可以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统一的接收、转换、储存、发出的话,各个系统就能非常好的融合在一起。
因为如果有这个平台,各个系统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情况发出指令或数据,就可以控制其他的系统的资源并交换其他系统数据。
统一协议交换组件是一种类似数据库的系统,但其和数据库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还可以对实时的数据和控制信息进行处理,这是目前任何一个系统无法做到的。
如:统一协议交换平台不仅可以定义各种数据结构,各种表结构,还可以对G729,G711,T38,H.323,H.264等等通讯协议进行接收、保存、转换和转发,甚至可以对TCP/IP的各种报文进行接收、保存、转换和转发。
同时,统一协议交换组件还可以对各种接口进行自定义,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系统。
统一协议交换组件统一协议交换平台同时也考虑到了对上述各种信息进行处理时的吞吐速度和容量问题。
如,在一台P4 2.0G/512M的服务器上,在使用MYSQL数据库时,可以同时支持100http并发请求,100对G711转换G729,MYSQL的CPU占用也达到40%以上。
(最新整理)联通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
(完整)中国联通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中国联通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中国联通边缘计算技术白皮书的全部内容。
目录1概述 (1)1.1 白皮书愿景及目标 (1)1。
2 白皮书状态 (2)2MEC驱动力及挑战分析 (3)2.1 行业及市场发展需求 (3)2.1.1......................................... 业务及技术驱动 32。
1.2 ........................................ 商业及产业驱动 4 2。
2 电信运营商网络挑战分析. (6)2.2.1...................... 竖井式网络架构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62。
2.2 ............... ICT融合驱动运营商改变“哑管道运营”格局 6 3中国联通MEC平台能力和应用需求. (8)3。
1 MEC平台能力需求 (8)3。
1.1 ................................................ 业务域 83。
1。
2 ............................................... 管理域 93.2 MEC典型应用需求 (10)4中国联通LTE网络MEC部署策略 (14)4。
1 LTE网络MEC组网架构 (14)4。
2 中国联通LTE网络MEC部署方案 (14)4.2。
1 .............................................. 部署位置 144。
2023低碳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
2023低碳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当前,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数据中心作为各个行业信息系统运行的物理载体,已成为经济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快速发展,保持平均每年30%左右的增速,预计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与此同时,数据中心产业能源消耗、绿色和低碳发展进程正在不断引发社会关注。
一、全球低碳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现状(一)全球低碳数据中心政策1.全球主要国家碳中和政策全球主要国家都承诺最晚于本世纪中叶完成国家层面碳中和计划。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2018年10月8日发布特别报告提出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o C,需要在土地、能源、工业等方面加速转型,到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
2.全球数据中心绿色低碳政策当前,多国发布的数据中心相关政策仍以绿色发展为主题。
新加坡发布的绿色数据中心技术路线图,基于本国情况,指出需在不影响系统性能和安全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数据中心能源消耗,并提出提高冷却设备效率、IT设备温湿度耐受能力、数据中心的资源调度和负荷分配集成优化能力等建议。
欧盟率先提出ICT行业的降碳目标,计划在2030年提前达到气候中性。
塑造欧洲的数字未来中表示ICT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应确保在2030年之前达到气候中性(CIimate.neutra1),在2050年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气候中性的大陆。
(二)全球低碳数据中心发展现状3.全球低碳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情况数据中心虽总能耗高,但是单位实例能耗强度下降,总体能效不断优化提升。
此外,冷却系统、供配电、服务器单位功耗和资源池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和优化,推动PUE值持续降低,数据中心总体能效水平有所提高。
4.全球数据中心碳减排目标与路线图设立情况国际互联网科技巨头大都承诺在203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
国际互联网科技企业优化运营管理持续推进数据中心降碳。
新一代信息技术白皮书
新一代信息技术白皮书新一代信息技术白皮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正站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全新时代。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整个社会。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背景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为核心,将媒体、通信和计算技术有机结合,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服务。
这些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推动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加速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点1. 大数据:大数据技术能够从庞大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推动科学研究和商业创新。
2.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和仿真人类智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任务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云计算:云计算技术将计算和存储资源集中管理和提供,为用户提供按需付费的弹性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和效益最大化。
4. 物联网: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网络和云计算相结合,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为人们提供智能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5. 区块链: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性,解决信任问题,推动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1. 金融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改善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体验,提高了风险管理和反欺诈能力。
2. 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升了生产效率、质量控制和供应链管理,促进了智能制造的发展。
3. 医疗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医疗健康产业具有深远的影响,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和智慧化,提高了诊疗效果和患者体验。
4. 教育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更多的个性化和高效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学习资源和机会。
5. 城市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提供了智慧化的管理和服务,提高了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的水平。
智能机器人发展白皮书
智能机器人发展白皮书摘要本白皮书旨在探讨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通过对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智能机器人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重要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
本白皮书将从技术、应用、市场和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智能机器人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智能机器人是指能够模拟人类智能、具备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的机器人。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机器人正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不仅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还对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2. 技术发展2.1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机器人的核心驱动力。
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智能机器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环境和任务。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将为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2 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是智能机器人实现感知和交互的基础。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机器人能够准确感知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并根据其判断和决策。
例如,视觉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识别物体和场景,激光雷达可以实现环境的三维建模。
2.3 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学习技术是智能机器人实现自主学习和决策的关键。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分析,机器可以逐渐提高自身的性能和智能水平。
深度强化学习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智能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准确的决策和行动。
3. 应用领域3.1 制造业智能机器人在制造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完成重复性、危险性高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智能机器人还可以与人类工人协同工作,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和灵活化。
3.2 医疗保健智能机器人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提供康复训练等服务,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智能机器人还可以用于老年人护理、病房巡视等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EBR技术白皮书
EBR技术白皮书目录第1章 EBR介绍 (1)1.1 EBR概述 (1)1.2 EBR特点 (1)第2章 EBR技术 (1)2.1 EBR技术概述 (2)2.2 EBR技术详解 (2)第3章 EBR案例 (4)3.1 案例拓扑环境 (4)3.2 EBR转发说明 (5)EBR技术白皮书关键词:EBR摘要:本文介绍了AC扩展网桥转发技术。
缩略语清单:第1章 EBR介绍1.1 EBR概述为了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保证AC在组网中的灵活性,实现AC在Tunner模式下的二层透传功能;这种功能的实现,一切归功于业内领先的专利技术——EBR(扩展网桥技术)。
在EBR技术中, AC支持来自不同Radio 三层虚接口之间的数据二层转发,支持Radio 三层虚接口与物理接口之间的数据二层转发,满足业务的各种需求。
1.2 EBR特点EBR(扩展网桥技术)基于Tunner模式下的二层透传方案。
正常情况下,AC支持多个接口,当接口配置为三层接口,数据只能通过三层转发,就无法实现AC的二层透传功能,那么通过EBR技术,将AC下连AP的Radio接口与物理接口添加到同一EBR中,通过EBR技术实现二层透传功能。
EBR具备如下特点:(1)同一台设备上可以创建多个EBR。
(2)EBR本身就是个三层接口,可充当普通三层接口使用。
(3)EBR中有且只能添加三层接口(包括radio接口)。
(4)EBR不能嵌套使用,一个三层接口只能属于一个EBR。
(5)EBR中的交换机接口一定开启高级路由模式。
第2章 EBR技术EBR建立在AC集中转发的模式上,本章描述EBR技术的原理及流程。
2.1 EBR 技术概述AC EBR 技术基于网桥协议。
将AC 上的Radio 三层虚接口与AC 某个物理三层接口绑定到EBR ,在EBR 内的所有接口将失去三层功能,用户数据通过Radio 虚接口二层透传到物理接口转发。
二层转发主要常用二种方式:实现不同Radio 三层虚接口之间的数据二层转发;实现Radio 接口与三层物理接口之间的数据二层转发。
特种机器人白皮书
特种机器人白皮书
特种机器人白皮书
特种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机器,在历史上已经有了很长的发展历程,其用途也越来越多。
它们更多的是可以帮助人类做出一些繁琐重复的工作,比如采集数据,粒度的处理,操作等。
特种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厨房机器人、科研机器人、军事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
对于特种机器人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在加大研究力度,推动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更大而有效的作用。
在技术和理论方面,主要发展了多操作体机器人、模糊控制机器人等,并开始推动特种机器人在更实用化的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
特种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应用也不断更新,目前主要有:动力学建模技术、智能巡航技术、自主组合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等。
动力学模型分为两大类: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和正交运动模型,主要用于机器人的灵活性、定位精度等。
智能巡航技术是使用并行设备,系统可以自行移动到目标位置,可以自动避开障碍物,并能自动调整行进路径。
自主组合技术是指使用多个机器人协同完成艰巨的任务,可以大大提高机器人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能力。
未来,特种机器人将朝着更高的智能水平发展,应用于不同的行业领域,具有良好的生态作用,从而能够更加精准有效的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
POWR白皮书
POWER LEDGER WHITE PAPER POWER LEDGER 白皮书
免责声明 Disclaimer 免责声明 ..................................................................................... 4 1.0 Business And Industry Overview 业务与行业纵览 .................................... 5 1. 1 THE POWER OF POWER 电的权利 .......................................................... 5 1.2 THE MARKET SIZE 市场规模 ................................................................. 6 1.2.1
1.3
STATIONARY ENERGY 静态能源 ..................................................... 6
1.2.2 NON-STATIONARY ENERGY 非静态能源 ....................................... 6 AN ENERGY REVOLUTION 能源革命 ..................................................... 7 1.4 A TRUSTLESS TRADING PLATFORM 无信任交易平台 ...................... 8 1.5 WHAT IS BLOCKCHAIN TECHNOLOGY 何为“区块链”技术 ...................... 9 1.5.1 SMART CONTRACTS 智能合约 ........................................................ 9 1.6 WHY SOCIETY NEEDS AN ENERGY TRADING PLATFORM 社会为何需要 能源交易平台 .................................................................................................. 9 1.7 HUMAN ENERGY 人性化能源 .............................................................. 10 1.8 THE POWER LEDGER PLATFORM POWER LEDGER 平台 ..................... 11 2.0 Platform Applications 平台应用程序 ..................................................... 12 2.1 P2P TRADING P2P 交易 ..................................................................... 12 2.2 NEO-RETAILER 新型零售商 .................................................... 12 2.3 MICROGRID/EMBEDDED NETWORK OPERATOR/STRATA 微网/嵌入式 网络操作器/分层 ........................................................................................... 12 2.4 WHOLESALE MARKET SETTLEMENT 批发市场结算 ............................ 12 2.5 AUTONOMOUS ASSET (AA) MANAGEMENT 自主资产(AA)管理 ....... 13 2.6 DISTRIBUTED MARKET MANAGEMENT 分布的市场管理 ..................... 13 2.7 ELECTRIC VEHICLES 电动汽车 ............................................................ 13 2.8 POWER PORT 电力端口 ...................................................................... 13 2.9 CARBON TRADING 碳交易 ............................................................. 13 2.............................................. 13 3.0 Power Ledger’s Achievments Power Ledger 的成就 ............................... 14 3.1 INTRODUCTION 简介 .......................................................................... 14 3.2. THE BOARD OF DIRECTORS 董事会成员 ....................................... 16 3.3 THE TEAM 团队成员 ........................................................................... 19 3.3 ACHIEVEMENTS 成就 ......................................................................... 20 3.4 PROJECTS IN DEVELOPMENT 进行中项目 .......................................... 21 ..................................................................................................................... 21 3.5 PARTNERS 合作伙伴 .......................................................................... 21 4.0 Technical Overview 技术纵览 ................................................................ 24 4.1 INTRODUCTION 简介 .......................................................................... 24 4.2 POWR TOKEN POWR 代币 .................................................................. 27 4.3 DUAL TOKEN ECOSYSTEM 双代币生态系统 ........................................ 27 4.4 POWR TOKENS ARE ACCESS PERMISSION TOKENS ........................... 28 Power Ledger Pty Ltd Copyright © 2017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BR技术白皮书
目录
第1章 EBR介绍 (1)
1.1 EBR概述 (1)
1.2 EBR特点 (1)
第2章 EBR技术 (1)
2.1 EBR技术概述 (2)
2.2 EBR技术详解 (2)
第3章 EBR案例 (4)
3.1 案例拓扑环境 (4)
3.2 EBR转发说明 (5)
EBR技术白皮书
关键词:EBR
摘要:本文介绍了AC扩展网桥转发技术。
缩略语清单:
第1章 EBR介绍
1.1 EBR概述
为了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保证AC在组网中的灵活性,实现AC在Tunner模式下的二层透传功能;这种功能的实现,一切归功于业内领先的专利技术——EBR(扩展网桥技术)。
在EBR技术中, AC支持来自不同Radio 三层虚接口之间的数据二层转发,支持Radio 三层虚接口与物理接口之间的数据二层转发,满足业务的各种需求。
1.2 EBR特点
EBR(扩展网桥技术)基于Tunner模式下的二层透传方案。
正常情况下,AC支持多个接口,当接口配置为三层接口,数据只能通过三层转发,就无法实现AC的二层透传功能,那么通过EBR技术,将AC下连AP的Radio接口与物理接口添加到同一
EBR中,通过EBR技术实现二层透传功能。
EBR具备如下特点:
(1)同一台设备上可以创建多个EBR。
(2)EBR本身就是个三层接口,可充当普通三层接口使用。
(3)EBR中有且只能添加三层接口(包括radio接口)。
(4)EBR不能嵌套使用,一个三层接口只能属于一个EBR。
(5)EBR中的交换机接口一定开启高级路由模式。
第2章 EBR技术
EBR建立在AC集中转发的模式上,本章描述EBR技术的原理及流程。
2.1 EBR 技术概述
AC EBR 技术基于网桥协议。
将AC 上的Radio 三层虚接口与AC 某个物理三层接口绑定到EBR ,在EBR 内的所有接口将失去三层功能,用户数据通过Radio 虚接口二层透传到物理接口转发。
二层转发主要常用二种方式:
实现不同Radio 三层虚接口之间的数据二层转发;
实现Radio 接口与三层物理接口之间的数据二层转发。
2.2 EBR 技术详解
在网络规划时,AC 串联在网络中,实现对数据的集中转发,同时将数据透传到BRAS 服务器,如下图所示:
AP
AC7605
接入交换机
eth0-2.200
如上图所示:AC7605串联在网络中,上联核心交换机,通过Eth0-2.200接口进行连接,并启用三层功能,以路由方式与核心交换机互通;下联接入交换机,通过Eth0-1.100接口进行连接,并启用三层功能,作为AP 管理地址的网关。
1. 在AC上启用Ebr三层接口,将多个Radio接口绑定到EBR中,数据通过
Radio接口的封装,到达AC后可实现与其它在同一个EBR中的Radio接口之间的二层转发;
2. 在AC上启用Ebr三层接口,将Radio接口与物理接口(Eth0-2.200)绑定到
EBR中,数据通过Radio接口的封装,到达AC后可实现与物理接口
(Eth0-2.200)之间的二层转发;
第3章 EBR案例
3.1 案例拓扑环境
案例拓扑图如下所示:
基本配置如“Alpha local组网”,添加如下配置
// 创建radio接口,例如radio1-0.2, 1代表wtpid,0代表wifi0,2代表wlanid
Interface radio1-0.1
create ebr 1 t1
config ebr 1
set ebr add interface radio1-0.1
set ebr add interface eth0-2.200
set bridge_m disable
set bridge_i disable
exit
3.2 EBR转发说明
AC7605串联在网络中,上联核心交换机,通过Eth0-2.200接口进行连接,并启用三层功能,以路由方式与核心交换机互通;下联接入交换机,通过Eth0-1.100接口进行连接,并启用三层功能,作为AP管理地址的网关。
在AC上启用Ebr1,启用
三层接口,并配置IP地址网段,将Radio接口与Eth0-2.200绑定到Ebr1中,从而实现用户数据通过Radio三层虚接口到达AC后,直接由AC透传到Eth0-2.200,再由VLAN 200透传到BRAS服务器,实现BRAS服务器对用户进行接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