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学习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板书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文。

二、自读文、自读文。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找出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

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

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

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

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文,交流感受、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事中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同步阅读【板书设计】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无意发现产生奇想寻找证据引起震动。

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教案

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提到的关于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过程。

-学生能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认识各大洲和主要海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地图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2. 教学内容具体内容:-魏格纳生病时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意外发现南美洲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的形状可以吻合。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设,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最终形成了大陆漂移说。

重点:-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的过程。

-理解大陆漂移说的基本内容。

难点:-如何通过简单的观察提出科学假设,并进行初步验证。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大陆漂移说的基本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魏格纳的发现过程,以及他们自己对科学探索的看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的案例,学习科学发现的基本步骤。

-多媒体教学法:使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和大陆漂移的动画,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4. 教学资源-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多媒体资源:世界地图、大陆漂移动画5. 教学过程6. 课堂管理-小组讨论:分组时考虑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能力,确保每组都有积极发言的学生。

-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及时提醒和引导。

-激励策略:设立“最佳发现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7. 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课后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关于大陆漂移说的拓展阅读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相关题目,评估学生的长期学习效果。

-反馈机制:鼓励学生课后提出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8. 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记录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有关世界地图的信息。

(3)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地球资源的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善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 世界地图及相关图片3. 生字词卡片4. 工具书和网络资源5. 小组讨论记录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世界地图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讨论课文中的疑问。

5.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搜集有关世界地图的信息。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抄写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写两遍。

(3)观察世界地图,总结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2. 拓展作业:(1)利用工具书或网络资源,了解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

(2)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世界地图,并加以装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态度。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导学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导学案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学习重、难点重点:本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学法指导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学习准备相关资料学习时间一课时课前学案自学第一课时使用:(一)初读课文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会“谧、振、冤、浩、资、召、源”并一字组两个词,写在书上的蓝线内。

3、自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4、再读课文,思考: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5、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5自然段,思考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大陆漂移”是什么意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魏格纳的这一假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得出来的。

3.读第7自然段,思考魏格纳发现了一个什么重要的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三)迁移升华1.学习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和启示。

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2.可以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

(四)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课中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地球分为五大洲四大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回答)可是,五大洲是怎么形成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二、小组合作(一)初读课文1、组内检查读课文情况2、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3、说说课文的大意。

交流不懂的问题。

4、交流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5、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课文,并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公开课一等奖《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学案限时检测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集体备课公开课一等奖《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学案限时检测题

四年级上册第8 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校:XX县第一小学XX 教师姓名:XXX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一、日积月累(教学重点)(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谧振枉浩资召源2.趣味识字(字理识字):(一)重点字词。

比一比:①枉(枉费心机)——往(以往)(偏旁可辨声难辨,与“往”对比识记)②诲(教诲)——悔(后悔)③枉与汪、往、旺的区分:有日为旺(日);有水成汪(三点水);有人过往(往)3.易读错字:静谧 jìng mì意思:形容静寂无声或形容忧愁的样子,亦是诗歌中升华心境的一种“静”的境界。

出自:1.安宁平静。

2.平定,使安定。

《陈书·宣帝纪论》:“克淮南之地,开拓土宇,静谧封疆。

”4.多音字:召部首:口部笔画:5笔(一)[zhào]①(动)呼唤;召唤;叫人来。

②[zhāo]傣族姓。

号~|感~|征~(二)[shào]古通“邵”,古邑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岐山县西南。

(三)姓氏。

5.应会写字:无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静谧端详叩开海湾漂移轻易假说不可思议枉费心机浩如烟海(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老师说的话。

二、理解运用:(一)共性目标:1.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内容:本文叙述了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海岸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的地球上大陆是在一起的巨大板块,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而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找到了许多证据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2)概括方法:要素串联法(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体会重点段的表达顺序(1)重点段及表达顺序:第1自然段、第8自然段(2)体会方法:打乱句序,让学生重新排列。

3.体会重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难点)(1)重点词句:①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及反思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一:《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设计》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定位于学生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点。

文章内容生动,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很适合学生自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紧扣文前链接语中的问题展开教学,通过讲故事、看课件、质疑、交流、合作探讨、观察实践等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给学生略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教师予以适当点拨,使学生乐享阅读和发现的过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查找有关大陆漂移学说和魏格纳的相关资料。

(2)准备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读准生字词。

(2)查找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引导质疑谈话导入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观察壶盖跳动改良了蒸汽机这些都是从生活中细心发现得到的科学知识。

今天我们要和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一起去世界地图中寻找新的发现。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启发质疑看到课文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问题。

) 设计意图开篇以真实生动的故事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学习中来,产生学习的兴趣。

启发学生根据课文题目质疑,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读课文,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阅读“链接语”,明确任务默读课前的链接语,用笔画一画,看看这些内容为自学做了哪些提示。

整理学习提示。

(1)课文中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2)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么产生的?(3)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是怎么做的?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前面的链接语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做了简要的提示,因此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链接语,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标题: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地图的重要性和作用;2. 学习地图上的基本要素;3. 了解地图的发展历史和不同类型的地图。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 先给学生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并问他们如果没有地图,我们会有什么困难。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路线。

阅读与讨论(10分钟)1. 分配材料《世界地图的基本要素》给学生阅读,并让学生归纳地图的基本要素。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列举出他们认为的地图的基本要素。

探究与讨论(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历史发展。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图类型(如世界地图、政治地图、气候地图等),研究它的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并向全班分享。

2. 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类型的地图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帮助。

巩固与拓展(20分钟)1. 学生阅读材料《世界地图的发现》,了解世界地图的发现历史。

2. 学生小组展开讨论,讨论世界地图的发现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历史进程。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回顾并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包括地图的基本要素、不同类型的地图以及世界地图的发现历史。

2. 学生通过问答方式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评价。

作业任务(5分钟)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地图类型,撰写一个短文,介绍该地图的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并写出自己对该地图的看法。

教学延伸:1. 邀请地理专家或旅行者来学校为学生做一场关于地图的讲座,深入了解地图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应用地图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正确的路线。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世界地图的基本要素以及地图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到地图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和阅读材料,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图的应用领域和不同类型的地图。

同时通过作业任务,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地图知识,并提高写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整个教案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阅读与理解。

2. 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介绍。

3. 观察世界地图,进行思考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了解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

2. 教学难点:(1)对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墙上的世界地图。

(2)提问学生对世界地图的了解和认识。

2. 阅读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3.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

(2)学生听讲并记录重点内容。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和世界地图的历史和发展。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观察分析:(1)学生观察世界地图,进行思考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找出一张世界地图,观察并分析地图上的内容,写下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2. 学生回家后,阅读一篇关于地图的文章,了解地图的重要性和应用,明天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学习重点】了解魏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学习难点】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认真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读正确。

特别是“谧、振、浩、资”等字的字音。

(要求:读生字时,语音要标准,吐字要清晰。

3.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提示:读长句时,要学会停顿。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并提出的故事。

四、细读课文,感受魏执着精神。

1.我知道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我能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拓展延伸。

(一)请你观察世界地图,你又有什么发现?再说给家人听。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

太阳花太阳花是一种草本植物花。

它的茎是淡红色的,很粗,就靠它吸收地下的养分供花生长。

它的叶子很小很小,弯弯的,就像一个没有熟的小香蕉。

它的花也很小,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白色的。

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太阳花的生命力很强。

听爸爸说,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

我起初不相信,拔起一株太阳花剪掉它的根,插进花盆里做实验。

过了几天,我拔起那株花,它的底部已经长出了三四根胡须似的小根。

太阳花还耐旱。

有一次,一连好几天我忘了给月季花和太阳花浇水。

月季花已失去了昔日的娇艳,太阳花却仍旧精神抖擞,并向月季花微微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

太阳花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

一捧泥土,一束阳光,它就能开花,就能吐香,就能给天地增添生机。

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能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了解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和历史背景。

1.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对世界地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3.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1.2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和历史背景的了解。

1.3对世界地图的简单分析和解读。

2.教学难点:2.1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和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

2.2对世界地图的复杂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出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地图的特点。

1.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世界地图的特点。

2.课文朗读与理解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3.课文内容分析与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出课文讲述的故事。

3.2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了解到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和历史背景。

4.世界地图的简单分析与解读4.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分析地图中的信息。

4.2学生分享自己从世界地图中获取的信息。

4.3教师引导学生对世界地图进行简单的解读。

5.拓展活动5.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5.2各组学生分享自己的绘制方法,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

2.搜集世界地图的相关资料,了解世界地图的发展历史。

五、教学反思1.对于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和历史背景,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避免停留在表面。

2.在分析世界地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的心胸。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世界地图的认知和理解。

(3)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历程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课文内容和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本《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哪些国家?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本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边读边思考。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人类是如何发现地球是圆的?”“世界地图是如何演变而来的?”(2)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知识拓展(1)教师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演变过程。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doc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doc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会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会用自己的话说出“静谧不可思议枉费心机浩如烟海”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收集资料,能准确回答阅读提示的问题,交流感受。

4、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评价任务1、认会七个生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出“不可思议枉费心机浩如烟海”等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耍内容,会运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回答课文所提的问题,交流感受。

3、读后的感受能和同学交流,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知识链接魏格纳(1880——1930)德国箸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家。

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学习过程:% m > I,课刖学案自学:一、自学生字。

同学们,法布尔长期坚持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可见从小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那么今天课文中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阅读课文,探究答案吧。

一、、我能借助拼音把划横线的字音读准。

静谧凹进精神大振叩开fL费心机造如烟海迢开起涯二、文中有很多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我能结合语境或查字典正确理解它们。

不可思议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三、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1、魏格纳在观察世界地图的过程中发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2、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又是怎样产生的?3、有了想法后,他又做了什么?4、为了这个发现,魏格纳做了许多考证工作,他的执著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把我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们听。

课中【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3)学会使用地图,并能简单地分析地图上的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2)通过观察、分析地图,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使用地图,并能简单地分析地图上的信息。

2. 教学难点:(1)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2)如何使用地图,并分析地图上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地图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

4. 教师讲解:(1)讲解地图的起源和发展。

(2)讲解如何使用地图,并分析地图上的信息。

5. 实践操作:(1)学生尝试使用地图,并分析地图上的信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成果。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尝试寻找家里或学校的地图,观察并分析地图上的信息。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究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了解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测验评价:设计有关地图的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地图绘制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小学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认识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世界地图的构成和特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情感。

(3)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知识,认识重要的地理概念。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世界地图的观察和理解。

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发现其中的奥秘。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3)学生跟读课文,巩固学习效果。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世界地图的发现。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世界地图,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

2. 拓展作业:(1)收集不同类型的地图,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2)以“我眼中的世界地图”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抄报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拓展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收集地图和创作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各种类型的地图,如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星空图等,让学生感受地图的魅力,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

四年级上册《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文档资料

四年级上册《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文档资料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

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

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

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

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1、同步阅读【板书设计】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无意发现产生奇想寻找证据引起震动。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和要素,如纬线、经线、国家和地区等。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世界地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2)利用地图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热爱地理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认识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和要素:纬线、经线、国家和地区等。

2. 地图的阅读和运用方法:如何查找地理位置、了解地理特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和要素,地图的阅读和运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地图的阅读和运用方法,如查找地理位置、了解地理特点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分析和思考世界地图。

2. 利用地图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地图的基本构成和要素。

2. 讲解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和要素:纬线、经线、国家和地区等。

3. 地图阅读方法指导:如何查找地理位置、了解地理特点等。

4.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地图查找地理位置、了解地理特点。

5.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地图阅读心得和发现。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个人感兴趣的地图,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及课后作业为主要评价依据。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和要素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地图阅读和运用方面的能力,如查找地理位置、了解地理特点等。

(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及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纸质世界地图:用于学生观察和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导学案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认识“谧、振、枉”等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我能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学习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知识链接
魏格纳(1880——1930)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家。

1915年,他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全面论证了大陆漂移学说。

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的假说,他先后4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并于第4次考察时不幸遇难。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法布尔长期坚持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可见从小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我们终生受益。

那么今天课文中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呢?让我们阅读课文,探究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字词学习
(小提示:自读课文时,大家可边读书边查阅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扫清字词障碍。


1、我能借助拼音把划横线的字音读准。

静谧凹进精神大振叩开
枉费心机浩如烟海召开起源
2、文中有很多积累价值的四字词语,我能结合语境或查字典正确理解它们。

并能用划横线的词语说话。

不可思议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
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
3、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小提示: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用串联段意的方法,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叙述的是( )年的一天,( )因为生病住院,在病房的世界地图上发现: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 )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因为不断( ),才分成了今天的各个大陆。

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工作。

后来,他作了题为“( )”的演讲,提出了关于( )的假说,引出了地质界的震动。

四、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小提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大家结合阅读提示明确这节课要思考的问题,认真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的重点句子品读,用心体会魏格纳的心情,感受魏格纳的品质)1、魏格纳在观察世界地图的过程中发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又是怎样产生的?
3、有了想法后,他又做了什么?
4、为了这个发现,魏格纳做了许多考证工作,他的执著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把我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们听。

五、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1、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不难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他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

2、面对艰辛与挫折,他没有退缩,这种_____________的执着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六、拓展延伸
课后上网或找一找相关文章读一读,可以是大陆漂移说,也可以是其他发明、发现的文章。

七、达标检测
1、我能给下面加线字选择正确读音。

静谧(mì yì) 兴奋(xìnɡ xīnɡ) 漂移(piào piāo)
召开(zhào zhāo)枉费(wànɡ wǎnɡ) 假说(jiā jiǎ)2、词语填空
不可()()大振奇思()
浩如()枉费()()不安
3、我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并能用所填的词语写句完整的话。

(1)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在本课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魏格纳的奇思妙想是通过___不断地在地图上画______的海岸线,对______比较后产生的。

(2)、有了奇想后,魏格纳首先____、然后进行____、最后寻找____。

(3)、读了课文后,我想对魏格纳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