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论文:当前高中生中“弱势群体”的教育策略

合集下载

学生弱势群体的帮扶计划

学生弱势群体的帮扶计划

学生弱势群体的帮扶计划弱势学生群体的特征弱势学生群体指的是那些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通常包括:•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资源。

•流动儿童,他们常常因为家庭原因无法在一个地方稳定生活,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包括身体残疾、智力发育迟缓等需要特殊关照的学生。

•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他们通常缺乏先进的学习资源和教育环境。

这些群体的学生,常常缺乏学习资源和家庭支持,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容易出现学习成绩差、心理问题等问题。

学生弱势群体的帮扶计划针对学生弱势群体,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教育帮扶计划,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学业和生活目标。

帮扶计划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提供经济资助弱势学生群体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缺乏生活和学习所需的基本条件。

因此,可以通过提供经济资助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基础问题,减轻负担,让学生们更专注于学业。

提供经济资助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政府和学校的助学金、学费减免等方式,还可以是社会团体、市民个人的捐款助学活动。

提供学习资源和辅导弱势学生群体的学生缺乏学习资源和家庭的学习支持,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辅导是非常关键的。

学校可以通过推动教师专业化、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和知识平台、组织针对性的辅导等方面,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充分的学习支持。

同时,需要借助志愿者、社会团体等资源,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建立家教辅导、在线学习等形式,为弱势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途径。

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弱势学生群体的学生通常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所有鼓励和关怀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将班主任等教师资源充分调动起来,以关爱之心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与鼓励,解决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产生的自卑、焦虑等情况。

同时,我们可以将社会资源调整起来,借助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建立心理咨询热线等机制,让学生在需要时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关爱。

结语学生弱势群体的帮扶计划是我们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学校得到充分的成长和发展,我们需要关注弱势学生群体,制定适合他们的帮扶计划,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应对农村中学生中新出现的“弱势群体”的教育策略

应对农村中学生中新出现的“弱势群体”的教育策略

[ 张积 文. 1 】 关于提 高高校办公室信息工作水平的思考[] J. 当
代 教 育论 坛 ,0 8 ( 0 :45 . 2 0 ,1 )5 .5
【】 2尹雪梅. 加强高校 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 J. 福建教育 学院学报 ,08 ( O :53 . 2 0 。1 )3 -7
( 责任编辑
占全 校总 人数 的 1_ 42 在 非 留守 学生 中看 过 此类 书 刊 的 %,
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也是教育工
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由于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我 们成立了一个课题小组并 申报课题,学校“ 《 新新一族” ——
占 3 %, 7 而在留守学生中竟然高达 7 . 7 %。联系到学校的 5 实际情况 , 一个让人忧心的事实由模糊变的清晰。留守学 生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要么沉默寡言, 要么怪癖暴躁, 甚至有 的学生歇斯底里的症状 。 半数以上的留守学生是道德品质
工作 。

成绩、 违规违纪、 奖惩、 辍学等记录, 以便进行及时总结和表
彰。

建立 广 泛 的 留守 学生 教 育统 一 战 线
的人 生经 历 。 中 极力 宣扬 了主 人 翁如 何青 云 直上 坏人 终 书
教育工作者还没有意识到这个 “ 弱势群体”特殊教育的需
要, 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这个群体的存在 。 但是 , 客观的存在 不 以人的主观而转移 , 如何教育他们业 已成为当前农村中
学 教育 的 软肋 。
有好报的完美结局 。内容极具诱惑力和煽动性。 这类书对 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初步形成的初中生来说其危害之大足
殊性规律 , 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体现新时期农村中 学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中的价值。

关爱弱势群体的议论文

关爱弱势群体的议论文

关爱弱势群体的议论文引言关爱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责任和道德问题,弱势群体包括老人、残疾人、孤儿、贫困家庭等,在社会发展中往往面临各种困境和不平等待遇。

本文将探讨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弱势群体的挑战社会偏见和歧视弱势群体经常面临社会偏见和歧视,在就业、教育和社交领域中遭受不公平待遇。

比如,残疾人往往被视为无能或无用的,老人可能被忽视和孤立。

这种歧视导致弱势群体无法融入社会,缺乏自信和机会。

经济困境弱势群体往往经济条件不佳,缺乏经济来源和基本生活保障。

贫困家庭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孤儿无家可归,很多老人也面临经济拮据。

保健和医疗服务不足弱势群体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保健和医疗服务。

老人和残疾人需要专门的医疗照顾和康复服务,而贫困家庭往往无法支付医疗费用。

这导致弱势群体在健康方面容易受到忽视和剥夺。

关爱弱势群体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加强法律保障和反歧视教育社会和政府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并推广反歧视教育。

制定和执行涉及弱势群体权益的法律法规,并扩大对歧视行为的打击力度。

提供公正和平等的就业和教育机会,促使社会更加包容和体贴。

提供经济援助和扶持政府和慈善机构应提供适当的经济援助和扶持,帮助弱势群体改善生活质量。

为贫困家庭提供经济资助和生活补贴,为孤儿提供家庭和教育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和就业机会,为老人提供养老金和养老服务。

这将帮助弱势群体逐渐脱离困境,走向自力更生。

加强保健和医疗服务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应投资更多资源来改善医疗设施和服务,提供优质的保健和医疗服务。

建立专门的医疗机构和照顾中心,为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定制化的医疗照顾和康复服务。

此外,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健康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结论关爱弱势群体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应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法律保障、经济援助和提供优质的保健和医疗服务,可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机会。

当代青年应如何对待弱势群体作文800字

当代青年应如何对待弱势群体作文800字

当代青年应如何对待弱势群体作文800字In today's society, it is crucial for the youngergeneration to understand and address the needs ofvulnerable groups. This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a more inclusive and compassionate community but also allows individuals to develop empathy and a sense ofresponsibility towards those less fortunate. In this essay, we will explore three key approaches that contemporaryyouth can adopt when dealing with vulnerable populations.在现今社会中,年轻一代如何理解和关注弱势群体的需要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包容和富有同情心的社区,还能让个人培养起对那些不幸的人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本文将探讨当代青年在处理弱势群体时可以采取的三种主要方法。

Firstly, education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shaping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young people towardsmarginalized communities. Schools should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programs that promote inclusivity and teach students about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vulnerable groups such as the elderly, disabled individuals, or refugees. Bycreating a curriculum that includes topics on diversity, equality, and social justice, students ar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develop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教育在塑造青年人对边缘化群体态度和行为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及应对策略word资料4页

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及应对策略word资料4页

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及应对策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更是动态、变化、开放的过程。

因此,教师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既重视优秀学生的教育培养,又特别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健康成长,成为我们广大教师不可回避、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

这是近几年来“两会”代表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

那么,哪些学生可以算作弱势群体呢?应该如何关注他们呢?经过调查和访谈,我认为有以下几类学生属于学校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分别是:经济弱势群体、道德弱势群体、成绩弱势群体和心理弱势群体。

一、经济弱势群体这部分学生的父母,实际就是社会上的薄弱群体,他们或下岗,或生病,或飞来横祸(车祸),或家庭变故(父母离婚),导致家庭经济困难。

这些学生常常在吃穿上很节约,有时候甚至付不起学习的费用。

因此,我认为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解决。

首先,要在学生中倡导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宣传身边的优秀贫困生,让他们自强自立。

因为别人的帮助是有限度的,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自立才是硬道理!例如,我的班级中有个贫困生,他牢记“人穷志不穷”的古训,生活上只求吃饱穿暖,为了节约,学校放假,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总是步行几公里回家,而且学习上兢兢业业,成绩非常优秀。

同时不肯接受别人的捐助,坚决做到自己的困难自己解决。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专门的教育基金,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困难,让这部分学生通过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这样做可能比单纯提供一些补助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道德弱势群体这部分学生,由于思想比较幼稚,认识比较肤浅,行为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不好,在教师头脑中他们是绝对的“差生”。

因而,他们在学校中感受到的,不是师爱的阳光、师爱的温暖、师爱的雨露,而是秋天的风霜、冬天的冰冷、同学们的冷眼与歧视。

其实,这部分学生的产生就是教师本身教育过程中的副产品。

学校改变弱势群体学生现状政策论文

学校改变弱势群体学生现状政策论文

学校改变弱势群体学生现状的政策研究弱势群体学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在学校受教育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的学生人群。

我国的弱势群体学生主要是由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四大因素造成的心理残障型、学习消极型、品德不良型、父母教育方式失当型、家庭经济困难型、留守子女型、流动人口子女型、单亲家庭子女型、学校教育教学中被忽略型、学校环境适应能力低下型、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失当型、市场经济价值观念影响型、沉迷网络型、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型等十四种不同类型组成。

本文主要探讨对义务教育阶段各种类型弱势群体学生教育的政策研究问题。

一、弱势群体教育概况我国一直很重视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问题。

从建国之初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在指令性计划体制的主导作用下,残疾人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由经济领域广泛引用到社会各个领域,于是大量人员逐步落入主流社会的弱势群体行列。

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农村留守学生、城市农民工子女学生、贫困家庭学生、不良学生等教育又成为了弱势群体学生教育问题。

弱势群体学生教育既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学术界的关注。

有学者提出弱势群体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的解决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但从社会公共管理来看,该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一种政府行为,因而政府必须伸出那一只“看得见的手”,建立起完善的政策支持系统[2]。

还有学者提出,从根本上遏制转轨中弱势群体扩大、边缘化的趋势,首先要让弱势群体获得他们目前所缺少的各种权利。

其中,教育公平权乃弱势群体学生应该拥有的重要权利之一[3]。

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但仍有346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美国总人口的12.2%。

其中,18岁以下贫困儿童比例为16.7%。

从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以立法、制定政策、颁行计划等方法,引导各地扭转弱势群体教育的不利局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975年美国颁布《教育所有残疾儿童法》,并实行“校车接送学童”、“适合的学校课程”、“美国2000:教育战略”、“教育券计划”、“国家学费储蓄计划”、“为美国的未来做准备”、“特殊教育方案”、“补偿教育方案”、“先期干预计划(trio)”、“补习计划”等政策和计划,体现了政府的主导责任,为解决弱势群体学生教育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校园“弱势群体”分析及教育对策

校园“弱势群体”分析及教育对策

校园“弱势群体”分析及教育对策[关键词] 校园“弱势群体”;心理辅导;家校合作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又是纷繁复杂的。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除了要关注经济发展、物质文明、GDP增长等,还应该特别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因为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没有真正的和谐社会。

社会上存在着“弱势群体”,在学校里,也同样存在着校园“弱势群体”。

校园“弱势群体” 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在学业、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长期处于困难或不良状况的那部分学生。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急剧转型,校园里的“弱势群体”正越来越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可回避、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在强调公平教育、大众教育、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不解决好校园“弱势群体”问题,就不会有真正的公平教育、大众教育、素质教育!就不会有真正的和谐校园!因此,分析校园“弱势群体”,解决校园“弱势群体”问题,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一、校园“弱势群体”构成及其成因来自城乡贫困家庭的学生当前,我国社会中“弱势群体”主要就是社会的贫困阶层。

这一部分人由于自身原因,如自身素质低下或突发疾病;或自然的原因,如突发自然灾害;或社会的原因,如企业改制导致下岗、失业,走向贫困,最终沦为社会的“弱势群体”。

而来自这一阶层家庭的学生,自然也成为了校园里的“弱势群体”。

从数量上看,这一部分学生绝不是少数,数量惊人。

笔者所带的一个高中班级里,57名学生中,家庭贫困的就有36人,特别贫困有15人。

这些学生在城里的学校读书,巨大的经济开支使他们的家庭负担十分沉重。

为了完成学业,他们往往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在充满攀比风气的校园里,他们自然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

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差生、学困生。

他们或者因为无心向学而成绩欠佳;或者由于学习不得法而无法取得好成绩;或者是原来基础没打好而制约了后续的学习……总之,学习对于他们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高中教师存在的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存在的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存在的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及整改措施1. 引言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高中教师对于学生弱势群体的关注与支持程度存在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教师存在的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并提出一些整改措施,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分析2.1 经济弱势学生问题一些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较差,面临着困境和压力。

这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心理健康问题。

2.2 学习能力较弱学生问题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学习成绩较差,无法达到正常水平。

这些学生可能因为学习方法不正确、基础知识不扎实等原因,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2.3 心理问题学生问题一些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比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给教师带来了教育上的困扰。

高中教师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支持程度有待提高。

3. 整改措施3.1 加强经济援助学校应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免除部分学杂费等形式的经济援助,以降低经济弱势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负担,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3.2 个性化学习辅导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同时,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帮助和学习。

3.3 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团队建设,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以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心理认知和调适能力。

3.4 师资培训与专业指导学校应加强高中教师的师资培训,提高其对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通过举办专题培训、邀请专家指导等方式,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问题。

4. 结论高中教师存在的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对策

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对策

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对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多元化思潮的撞击,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高速发生变化,社会上的各种类型的特殊家庭随之出现。

加上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以及学校教育偏差等原因,在学校里就出现了外来民工子女、贫困家庭学生、破碎家庭学生、三类残疾少儿及学习困难学生等组成的这样一个弱势群体。

这些学生与其他多数学生在某方面存在不同差异,或学业跟不上,能力低下,或纪律涣散,心理脆弱,在班上势单力薄,常在评优评先或各类活动中受到漠视。

在课改如火如荼、提倡人文教育的今天,如何给这些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空间,让这些学生不远离同伴、远离学校,使他们在心理、行为等方面健康成长,已经引起关注,成为教育教学工作值得研究的话题。

我们有必要研究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使弱势群体学生能享受与其他孩子一样的教育机会和权利,为他们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空。

▲一、学生弱势群体现状分析据观察调查,学生弱势群体根据形成因素可以分为:经济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学习弱势群体、行为弱势群体几类。

经济弱势群体是指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生活困难的学生群体,包括特困生、困难生和一般困难学生。

这部分学生或父母双双下岗,或父母为外来民工,或父母缺失随祖辈生活,多为家庭经济拮据,并因此影响不能参加部分课外活动,衣着寒酸,或买不起书本,制约了学习的发展,甚至导致自卑心理的形成。

心理弱势群体是指因为家庭经济、性格发展偏差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学生。

他们表现为心理脆弱、耐挫折能力、自主自立能力欠缺,偏狭固执,消极应付,或嫉妒心强、自暴自弃等。

若是问题严重,甚至会患自闭症,或做出一些伤害性的行为,不容忽视。

学习弱势群体是指在学习中遇到相当的困难,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

学习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个人先天原因,有的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有的是由于自身不够努力,有的是由于学习上的偏科、基础差等导致的。

此外,由于经济弱势而导致相应的学习弱势的学生数量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高中教师存在的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存在的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及整改措施

高中教师存在的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在高中阶段,学校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高中教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对弱势群体学生的关注不足。

本文将就高中教师存在的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学生弱势群体问题1. 经济弱势学生缺乏资源在高中阶段,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无法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

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无法购买教辅材料、参加培训班或者报名参加一些拓展性的活动,便错失了一些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机会。

2. 农村学生缺乏城市生活经验农村学生通常缺乏城市生活经验,对于城市学校和社会环境缺乏了解。

他们可能面临适应城市生活的困难,比如不适应城市的交通方式、陌生的社交环境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3. 少数民族学生面临文化差异在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在高中阶段,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可能面临文化差异的挑战。

他们可能使用的是自己的民族语言,与汉语之间存在一定障碍;同时,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对于传统的汉族文化了解较少,这也给他们的学习和适应带来了一些困难。

4. 引进生缺乏适应期引进生是指外地学生来到新的城市就读的学生,他们往往面临适应期的挑战。

新的环境和陌生的同学使得他们可能感到孤独和不适应,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

整改措施1. 提供经济支援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资助计划等方式,为经济弱势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购买学习所需的教材和资源。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公益活动,集资支持贫困学生,减轻他们家庭经济的压力。

2. 加强农村学生城市生活辅导学校可以开设一些课程或者特别辅导,帮助农村学生适应城市生活。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城市生活常识的介绍,交通方式的指导,以及社交技巧的培养等。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城市生活体验活动,让农村学生亲身感受城市的各种环境和资源。

3. 多元文化教育与交流为了缓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问题,学校可以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开设相关课程。

校园弱势群体分析及教育对策论文

校园弱势群体分析及教育对策论文

校园弱势群体分析及教育对策摘要:目前,校园弱势群体是我们教育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校园弱势群体进行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园弱势群体往往自卑孤僻、敏感恐惧、对他人充满嫉妒甚至仇恨,用爱心感化、正确引导、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是解决校园弱势群体问题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校园弱势群体构成原因心理特征策略方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生理、心理等方面长期处于困难或不良状况,这些学生就是我们所说的校园“弱势群体”。

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弱势”的境地,让他们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校园“弱势群体”构成及其成因1.家庭方面的原因。

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家庭,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有的属于留守儿童,还有的父母负罪于社会,这些孩子往往因为自己家庭贫困或父母的犯罪行为在同学们面前感觉低人一等,或者因为长期缺乏父母某一方的关爱而情绪低落,他们怕被别人看不起,于是有意无意疏远同学,将自己封闭起来,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脆弱,从而变成了“弱势群体”。

2.学习能力方面的原因。

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或者因为无心向学而成绩欠佳,或者由于学习不得法而无法取得好成绩,或者是存在智障问题,总之,学习对于他们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尽管要求学校、老师评价学生的标准多元、客观,但是事实上,在很多时候,成绩的优劣依然是评价学生优劣的重要标准。

因此,学习困难、成绩欠佳的学生,他们其它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展现或重视,经常遭到同学的冷眼相待,自己也常常觉得低人一等,在校园里自然是不得势的一群。

3.性格品质方面的原因。

校园里有一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不敢表现自我,远离群体,自我封闭,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被大家所遗忘、所忽略,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也有部分学生因出现过违纪甚至违法现象,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缺陷,周围的人群对他们存在鄙视、戒备心理,他们被拒之于正常人群之外,造成了他们自卑、自弃、破罐破摔的不良心理,最终都沦为了“弱势群体”。

关注弱势群体的当代教育现状改进建议

关注弱势群体的当代教育现状改进建议

关注弱势群体的当代教育现状改进建议在当今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教育公平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对那些经济、文化、身体残障等方面处于弱势的群体来说,他们在获取教育资源、接受教育服务等方面,往往遇到重重困难。

这种不平等现象不仅制约了弱势群体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针对当前弱势群体的教育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显得尤为必要。

现状分析在探索弱势群体教育现状时,需要关注多个方面。

首先,资金支持不足。

在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导致学校设施、师资力量不足。

这使得弱势群体的儿童难以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社会关注度不够。

弱势群体往往处于社会的边缘,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持与关怀。

许多社会资源并没有有效地分配到这些群体身上,使他们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独自面对重重困难。

再者,教育政策缺乏针对性。

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支持弱势群体教育,但部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

对此,许多家庭并不知道相关政策的信息,无法利用政策提供的帮助。

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与服务。

资金投入方面,应增加对弱势群体教育的财政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投资,提高学校硬件设施水平,并补充更多的教职人员,保证提供足够的优质教育。

此外,应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例如民间慈善组织和企业通过捐款或提供奖学金,来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

在社会关注度方面,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舆论传播和社区参与,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例如,可以在社区层面开展“关爱弱势学生”的活动,鼓励居民亲自参与到对学生的辅导中来。

此外,通过各种媒介宣传相关教育事迹,提高公众对弱势群体教育权利的认知,从而提升整个社会对该问题的关注程度。

对于教育政策,政府应开放更为广泛的信息渠道,确保弱势家庭及时获取政策信息。

当前高中生中“弱势群体”的教育策略

当前高中生中“弱势群体”的教育策略

当前高中生中“弱势群体”的教育策略摘要关注高中生中的弱势群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品德、情感、未来,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快乐地生活学习,健康地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避免他们未来沦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对于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改变弱势群体家庭的命运具有极大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弱势群体教育策略“弱势群体”是我国近几年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官方首次公开使用“弱势群体”一词,是2002年朱镕基总理在全国人大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自此,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受到上自党和各级政府,下自社会各种力量的广泛关注。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

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散落人的概称。

高中生中的“差等生”、贫困生、单亲生、性格孤僻生等有增多趋势。

这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比较起来,面临的困难多,承受的压力大,笔者称之为高中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果这部分学生得不到有效地教育和帮助,会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

为此,关注高中生中弱势群体,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对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高中生中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一)家庭经济贫困近年来,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低收入、疾病、下岗等因素困扰一些家庭和学生。

高中生中的不少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下岗工人家庭,还有个别学生是因为家庭发生变故,导致学费交不起,生活拮据。

有的学生因而辍学,有的学生因而走上不归路。

贫困生往往在穿衣、饮食、费用等开支上选择较低标准,相对家庭较富有的学生而言,他们希望得到帮助,但是他们爱面子,不愿意让别人过多地知道自己的困境,怕别人嘲笑,于是就会拒绝接受他人捐助,不能专心学习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十分渺茫。

因此,这种经济上的弱势使得他们产生心理落差,造成心理上的弱势。

(二)家庭的不完整家庭的不完整是指父母离异、父母感情破裂、父母一方死亡、父母一方或双方染上恶习、父母有精神等情况的家庭。

爱心与关怀高中生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与援助

爱心与关怀高中生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与援助

爱心与关怀高中生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与援助爱心与关怀:高中生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与援助在这个多元化和快节奏的社会中,弱势群体正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然而,幸运的是,越来越多的关心和爱心被送到了被忽视的角落。

特别是高中生们,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对弱势群体表达了无私的关怀和实质的援助。

本文将总结高中生对弱势群体所展现出的爱心与关怀,以及他们采取的具体行动。

第一部分:社区服务与志愿者活动高中生多数具备丰富的时间资源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将这些优势用于关怀弱势群体是一种普遍的选择。

在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中,高中生的爱心得以最直接而深入地表达。

他们参加食品银行、敬老院、福利院等机构的志愿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实质的帮助。

同时,高中生们也利用自己的能力开展各类教育辅导、技能培训和文化交流活动,将自己的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第二部分:筹款和物资捐赠除了参与志愿者活动,高中生们还积极筹款和捐赠物资来援助弱势群体。

例如,他们组织义卖、慈善演出以及其他募捐活动,将所筹集到的资金用于支付医疗费用、改善学习条件等。

此外,高中生们还会积极收集物资,如衣物、书籍、玩具等,然后捐赠给有需要的弱势群体。

这种直接而实际的援助方式,为他们提供了更大范围和更长期的帮助。

第三部分:意识宣传与倡导活动爱心与关怀也需要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高中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意识宣传和倡导活动,增强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唤起了更多人的爱心和关怀。

他们组织讲座、展览、电影放映等活动,向公众宣传弱势群体的现状和需求,使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关怀与援助的行动中。

第四部分:友爱互助与陪伴关系除了经济物质的援助,高中生们还通过与弱势群体建立友爱互助和陪伴关系,用心倾听和关心他们的内心需求。

例如,在支教活动中,高中生们与贫困地区的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为他们提供心灵上的滋养和支持。

此外,高中生们也会通过定期探访、陪伴老人和孤儿,用自己的时间和关心给他们带来温暖与快乐。

结语:高中生们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对弱势群体所展现出的爱心与关怀,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平的重要力量。

培养学生关心弱势群体的意识

培养学生关心弱势群体的意识

培养学生关心弱势群体的意识在当今社会中,弱势群体常常面临巨大的困境和挑战。

然而,很多人对他们的处境漠不关心,缺乏对他们的基本尊重和关怀。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心意识,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对于社会的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起这种责任。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关心弱势群体的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培养学生关心弱势群体的意识对于创建一个公正和包容的社会至关重要。

一个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社会是人人都希望生活的社会。

当学生们能够真正关心弱势群体,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他们将会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和权益,并积极参与到改善和帮助弱势群体的行动中去。

这不仅能够改善弱势群体自身的生存境况,也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关心弱势群体的意识呢?首先,我们需要在教育中注入关心弱势群体的核心价值观。

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和品格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传递弱势群体的相关知识和价值观。

例如,在历史课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社会阶层的处境,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对于社会中不同群体的理解。

在语文课上,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朗读关于弱势群体的作品,让他们感受到弱势群体的生活体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怀能力。

其次,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关心弱势群体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的活动中,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弱势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和需要。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老年福利院进行志愿服务,陪伴老人度过他们的晚年。

这种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关心意识,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问题,进而促使他们去行动起来,为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做出努力。

此外,教师和家长也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关心弱势群体。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

家长也应该关注并鼓励孩子参与关心弱势群体的行动,并帮助他们理解弱势群体的处境。

浅谈弱势群体班级教育的对策

浅谈弱势群体班级教育的对策

浅谈弱势群体班级教育的对策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 “弱势群体”无论哪一种,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对症下药,方能事半功倍。

学校及老师应有意对他们进行心理暗示,使他们感觉受到尊重,受到重视,受到关爱。

这样才能逐步建立信心、增强勇气,进而成为可塑造的优秀人才。

就此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如优先提问、优先检查作业、优先让其参加各种有益活动、优先表扬和鼓励等等,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变成驱动力,从而很好的学习。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自身对弱势群体孩子的调查研究,我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总结了一些好的教育工作方法:一、以平常心对待这群孩子,关爱这群孩子。

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是集体的一员,相互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在学生心目中,也会希望他在老师的眼中没有什么特殊。

老师在和学生们交流时,应尽量避免说到这群孩子的伤心处,以免无心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一个老师为了表示他对这位学生的关心,总是在其他同学面前说起这位学生有如何的不幸,我想这位学生不见得会感激你;相反,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他们,像关心其他小朋友一样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呵护他们健康成长,他们反而会快乐一些。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班上有个叫李坤的小朋友由于没有母爱,家庭条件也不好。

父亲又忙于工作,很少关爱孩子,每天能吃上三餐已经不错了。

一年级时我就知道了他的情况,送了一双运动鞋和一套衣服给他。

前些时候,天气转凉,我又给了他一双鞋和一套衣服,虽然不是全新的,但他还是很开心。

我想:孩子对我的这份感激之情会用好好学习来报答。

二、加强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学校教育的长期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

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教师必须把指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作为责无旁贷的责任。

三、欣赏注意,促其树立自信。

我发现这些孩子平时学习活动中呆在一边,问原因,回答常常是:“我不会。

”显然,他们对自己缺乏自信心。

关注弱势群体,实现教育公平

关注弱势群体,实现教育公平

关注弱势群体,实现教育公平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则包括一些身体残疾的孩子,生病的孩子,家庭贫困的孩子,外来民工的子女以及单亲家庭的孩子等。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实践陶行知爱满天下的理念,关注这些弱势群体,争取实现教育公平。

1.加强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学校教育的长期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

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取得预期成效。

因此,加强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教师必须指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作为责无旁贷的责任。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沟通,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自觉帮助孩子调节受家庭多方面困扰的不良心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灰色困境。

给孩子适当的关爱。

当他们遭受困扰时及时帮助他们解除,使他们恢复自信,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教育要切合实际,避免过分批评,以免使他们产生羞耻感和自卑感。

2.给予关爱和情感补偿,培养健康心理俗话说:“师者父母心”。

面对弱势群体,教师应在生活的诸多方面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尽力补偿他们失去的亲情,使他们不受歧视和冷落,随处感受到来自外界的温暖。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加强同学之间的互助,消除自卑、孤僻感。

注意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并创设机会,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培养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

例如:适当利用班会课,让全体同学为班中“问题生”举办“班级同学生日主题班会”。

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感受来自师生的温情呵护,转化了抑郁情绪,与同学之间拉进了距离。

细心发现他们的特长,加以积极引导,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

当有了兴趣爱好,他们便能产生良好的追求目标,定会谈化内心的消极情绪。

3.正视挫折,扶持自信,培养意志信心是一个人借以声寻的重要精神支柱。

“问题生”的生活受挫,因而自信心不足。

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比如:多给他们讲解名人故事,像面临挫折而勤奋钻研成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大文豪高尔基;笑迎挫折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周恩来,身残质坚的张海迪等名人。

2023年浅谈对“弱势群体”习作的指导作文

2023年浅谈对“弱势群体”习作的指导作文

例谈对“弱势群体〞习作的指导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刻,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部孩子的全面成长,已成为新世纪对教育的要求。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

在实际工作中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人群: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孩子或学习兴趣不浓,或学习策略不佳,或学习能力不高,以至于学习信心缺少,学习收获不大。

在学生群体中,他们处于一种特定的角色──学习有困难的“弱势群体〞。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效劳者,作为课程的具体落实者──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落实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活动中,努力地为这些孩子的全面开展效劳呢?笔者就对“弱势群体〞习作的指导这一话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查访究因──为效劳寻求依据“没有调查就没有致辞权〞,每逢新学期开学初,我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对新组建的班级的学生情况作一番调查,弄清新生〔特别是这些习作有困难的弱势群体〕的有关情况,做到心中有底。

调查中觉察,造成这些弱势群体的原因颇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有的孩子“无话可说〞──产生惧作心理。

因此,我对这些孩子进行进一步的查访,了解对这些孩子的父母工作单位、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经济以及对孩子的教育要求〔期望值〕;了解这些孩子对语文学习、对习作的关注程度;了解这些孩子写作水平的具体情况……如此等等,逐一了解,掌握第—手资料。

把调查了解的情况进行整理,建立学生档案。

以便在日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据可寻,做到有的放矢。

二、心灵交汇──为效劳营造空间要想为学生效劳,首要是要能成为学生的“心中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连学生都不爱的人何堪为师!然而,仅仅爱生是很不够的,爱生是教育的前提和根底,只有开展到“生爱〞才是一种教育的境地。

人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婴幼儿时期,师承父母,在父母的关爱中习得生活的方法和技能,造成了千差万别的生存和开展的根底。

当他们来到新的班级,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新的面容,一切都是新的,新奇之中也伴随烦躁不安,急需温馨的慰籍〔尤其是弱势群体〕。

【议论文】关于弱势群体的议论文600字 面上的弱者

【议论文】关于弱势群体的议论文600字 面上的弱者

【议论文】关于弱势群体的议论文600字面上的弱者弱势群体一直是社会中的存在,无论是因为身体残障、贫困、种族、性别或其他原因,都会使他们处于社会的边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歧视。

针对弱势群体的处境,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得到平等的对待和机会。

弱势群体最需要的是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

身体残障的人,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无障碍设施和特殊教育资源,以便融入普通社会;贫困的人,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扶贫政策和就业机会,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受歧视的人,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平等机会和心理支持,以消除他们内心的伤痛。

只有社会给予足够的关怀和支持,弱势群体才能真正走出困境,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去。

弱势群体的存在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错,而是社会的失败。

社会的发展应当包容和关怀每一个弱者,而不是把他们遗忘在角落里。

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社会中不公平的体现,是社会中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们应该反思社会的现状,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所面临的问题,让社会更加公平、和谐。

弱势群体也应该有自己应有的权利与地位。

他们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应该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只有当弱势群体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他们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中,树立起自己的自尊和自信,成为社会中的有用之人。

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社会的一种现实,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应该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

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处境;社会也应该反思自身的不足,为弱势群体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最重要的是,弱势群体应该被视为社会中的一部分,享有与其他人一样的权利和尊严。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平等、公正,人人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论文:当前高中生中“弱势群体”的教育策略
摘要关注高中生中的弱势群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品德、情感、未来,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快乐地生活学习,健康地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避免他们未来沦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对于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改变弱势群体家庭的命运具有极大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弱势群体教育策略
“弱势群体”是我国近几年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官方首次公开使用“弱势群体”一词,是2002年朱镕基总理在全国人大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自此,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受到上自党和各级政府,下自社会各种力量的广泛关注。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

弱势群体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状况而非生理特征和体能状态来界定,它在形式上是一个虚拟群体,是社会中一些生活困难、能力不足或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散落人的概称。

高中生中的“差等生”、贫困生、单亲生、性格孤僻生等有增多趋势。

这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比较起来,面临的困难多,承受的压力大,笔者称之为高中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果这部分学生得不到有效地教育和帮助,会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

为此,关注高中生中弱势群体,营造良好的育人氛
围,对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高中生中弱势群体的主要类型
(一)家庭经济贫困
近年来,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低收入、疾病、下岗等因素困扰一些家庭和学生。

高中生中的不少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下岗工人家庭,还有个别学生是因为家庭发生变故,导致学费交不起,生活拮据。

有的学生因而辍学,有的学生因而走上不归路。

贫困生往往在穿衣、饮食、费用等开支上选择较低标准,相对家庭较富有的学生而言,他们希望得到帮助,但是他们爱面子,不愿意让别人过多地知道自己的困境,怕别人嘲笑,于是就会拒绝接受他人捐助,不能专心学习和生活,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十分渺茫。

因此,这种经济上的弱势使得他们产生心理落差,造成心理上的弱势。

(二)家庭的不完整
家庭的不完整是指父母离异、父母感情破裂、父母一方死亡、父母一方或双方染上恶习、父母有精神等情况的家庭。

在离异家庭里,受到伤害最大的是子女,完全失去父爱或母爱,往往悲观自卑,性情孤僻,遇事会往坏处想,产生一些心理上的疾病;在单亲家庭里,亲情是永远的阴影,心灵上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他们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里,缺乏完整的父母关爱,缺乏对人际关系的信任感,担心别人会向他
们投来异样的眼光;在染上偷、抢、赌等恶习的父母家庭里,子女深受其害。

生活在这些家庭的子女形成的“弱势群体”,是难以适应现实的生活环境、难以适应应试教育下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

(三)缺乏家庭教育
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的亲密性,自然,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为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有的学生家长游手好闲,豪无家庭教育的责任感,直接造成子女厌学、逃学、弃学心理。

有的家庭对子女娇宠无度,如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式的生活,造成子女懒散、骄横,缺乏拼搏精神。

笔者分析,尽管高中生在生理发育上已逐渐成熟,但在心理上、思想上还很稚嫩。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冲动行事,追求也很盲目。

这些学生都是因为家长缺乏对子女的教育责任感或过分宠爱
造成的。

(四)文化基础薄弱
目前,一些高中教育基本上都是应试教育,偏重的是智力素质的提高,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提高,导致一些学生只会读书考试,看重分数,不懂为人交往,忽视自己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一些学生因为
学习信心不足,方法不当,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家长的期望又很大,使学生产生压力过大的心理问题,还有的一些学生把考试看得太重,学习压力极大,精神高度紧张,一旦成绩下滑,便会产生压抑情绪。

另一方面,多数学校、班级,都存在部分后进生,他们成绩处于倒数位置,长期的低分。

而老师则多数都是看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也很少提问,久而久之,加重了学习困难的自卑感,使他们对学习丧失了信心,这种不自觉的歧视使他们成为学习能力的弱势群体。

二、“弱势群体”的存在给学校教育及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目前,各地学校对“弱势群体”的学生教育、教学与管理没有针对性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案和措施。

很多地方“弱势群体”的学生对学校的学风、校风,乃至对一个地方的考风起到了破坏性的作用。

根据班主任资料统计,上课听不懂,即使想学的学生也非常苦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考临近,学生会产生很多心理疾病。

有些学生走上极端,要么闹课堂,要么逃学、弃学。

最后又受着社会环境及家长的压力,参加高考上大学,接下来只有高考这一“搏”了。

而上等学生的家长不顾花钱受累也要让子女落户京城挤进北大清华。

这一切都是因学风不好而导致的考风不正,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和升学质量。

“弱势群体”的学生即使文化成绩很差,无心念学,也并非无所事事。

“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想大有人在。

今天调皮,明天捣蛋,后天违规、犯纪,久而久之,思想放纵,最终导致有的极个别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当今社会里,学生在学校违纪违规,在社会上打架斗殴,甚至因违法受到处罚的现象日趋增多,而在此类现象中,“弱势群体”的学生所占比例居然高达98%以上。

这不仅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和很坏影响,也严重影响学校声誉,而且给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高中生中弱势群体的教育策略
(一)掌握必备心理知识,善于进行心理交流
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弱势群体学生进行心理交流,进行更深入的情感教育。

先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烦恼表示同情和关心,尽可能给予他们帮助,拉近师生双方的心灵距离。

然后,再向他们灌输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使他们能从悲观的情绪中走出来。

同时,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提供日常的心理咨询服务,时刻为他们答疑指导,为学生提供放松心情、调控情绪的方法来避免悲剧的发生。

曾有人这样给教育下定义:教育主要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
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念头带来自信。

如果教师能够深入这个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灵世界,那么,“马加爵事件”的悲剧或许就能避免。

(二)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
创设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合作的班级环境,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班级同学间的关系问题。

班级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同学间人际关系紧张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了“四个学会”,其中“学会合作”意味着班级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班级环境,使班集体构成一个团队。

班级里的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参与活动,并进行分工合作,从而体现班级的团队精神。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为弱势群体学生创造增加成就感的机会,减轻个体的压力,让他们消除不必要的心理障碍,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三)用积极的情感保持学生学习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要引导他们正确、勇敢地面对中考、高考。

要积极帮助中学生弱势群体了解学习与成才的联系,注意培养自己记忆、思维、分析、综合等心理品质,并注意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要帮助中学生弱势群体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会自学,会查阅工具书,学会进行分析对比、归纳判
断等逻辑思维。

中学生弱势群体如能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他将会获得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排遣许多学习上的苦恼情绪。

(四)平等地对待弱势学生,建立充满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
为了做好弱势学生工作,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起信任的桥梁。

教师对弱势学生的信任,应表现在对他们的积极期望上。

如果教师对弱势学生抱有较高期望,则与他们相处时的心理气氛也比较和谐,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就能从老师的信任和言谈鼓励中,努力抓住各种机会去学习有用的东西,并且在回答问题等方面会尽量展示自己。

同时,教师对弱势学生的注意、赞扬和批评的方式,也应表现出积极支持的倾向。

很显然,积极期望之所以导致好的教育效果,是因为它导致和形成了师生之间和谐的、融洽的相互关系。

总之,教师在教育这些弱势群体学生时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情入理方能入心,多方面关心,真诚地帮助他们,满腔热情地爱护他们,耐心细致地开导他们,使他们从实际体验中感到教师的善心和爱心,把教师当作自己的贴心人。

对这些弱势群体的学生,作为教师更应对他们充满希望、信任和期待,对他们的哪怕是一点点成功,进步都要鼓励,甚至可以有意地夸张,手把手地扶他成功,帮助他们扬起生
活的风帆,重新起航。

参考文献
[1]袁秀媚.如何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j].河南教育,2006,(7).
[2]种冠华,张春莲.应对农村中学生中新出现的“弱势群体”的教育策略[j].素质教育论坛,2009,(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