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古代文论选段》
学案40《上枢密韩太尉书》《古代文论选段》一、基础梳理1.古今异义词答案①用语言表现出来②不知不觉③寄托④放声高歌2.多义实词答案(1)①背②背负,引申为覆盖③失败④辜负⑤承担(2)①有的人②有时③或许(3)①表现②情形③形体④形迹⑤形象,形状3.词类活用答案①名词作状语,在朝内②名词作状语,出征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宽广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壮⑤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志/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⑥形容词作动词,表现亲密⑦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根/苗/花/实4.特殊句式答案①宾语前置句,标志词:未(否定词)之(宾语)②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③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④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乎⑤判断句,标志词:非⑥被动句,标志词:为……所5.文化常识(1)《上枢密..韩太尉书》枢密:枢密院是唐、五代、宋、辽、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长官称枢密使,唐代枢密使主要掌管________,类似秦汉时的太尉,故称韩琦为太尉。
(2)太尉执事..执事:侍从(随侍君王左右,随从侍奉的人)。
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________对方,可译为“您”。
(3)《毛诗序》,是一篇____________专论文章。
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所作,一说为东汉卫宏为《诗经》所作的序,分为大序和小序。
大序为《关雎》题解之后作者所作的全部《诗经》的总的序言,小序是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每一篇的序言。
一般而言的《毛诗序》是指大序。
(4)《典论·论文》,三国魏文帝____________所撰,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诗品》,是南朝梁国____________所著的评诗专著,是现存最早的诗论专著,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发展到新阶段,被视为历代诗话之祖。
(6)《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____________著作。
它已初具理论体系,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阅读诗经的心得体会 诗经体会感悟(三篇)
阅读诗经的心得体会诗经体会感悟(三篇) 阅读诗经的心得体会诗经体会感悟篇一《诗经》第一首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以《关雎》为始篇,列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毛诗。
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
《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爱情的酸酸甜甜: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
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
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
野有死》,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
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
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
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空余恨的《周南。
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
蒹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
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
将仲子》,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
大车》。
从以上的这些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在阅读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
在爱情诗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也许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吧。
如《郑风。
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读后给人一种民生纯朴的感觉,《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
如《邶风。
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1)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节选)【原文】《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1],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2],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3]。
“风”,风也,教也。
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4]。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注释】[1] 风:这里指《国风》,《诗经》里的《国风》是指各地的民歌民谣。
[2] 风:这里的“风”即现在的“讽”,动词,是委婉地劝告的意思。
“风”有两种用法,读音也不一样,注意区分作为名词的“风”与作为动词的“风”的区别,凡是诵本教材上“风”旁注“讽”字的,即读作“fěng”,劝告的意思。
[3] 乡人:乡间百姓,与“邦国”相对。
邦国的本义是指都城,大者为邦,小者为国,后指都城所统领的封地和疆域等。
[4] 志:心意,情感。
之:到达,所致。
【译文】《关雎》这首诗,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
风,就是“讽”,就是“教”。
“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
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
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
【参考赏析】《毛诗故训传》在《诗经》每篇的原文前都有一些序言性质的文字,世称“诗序”。
而《关雎》原文前的这篇序言属篇幅最长,历史上称《关雎》前的序为“诗大序”,其他为“诗小序”。
《关雎》前的“诗大序”看起来也是一篇总序,所以历史上又称《毛诗序》。
这篇序的第一段,主要强调人的情感是“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子下》),强调喜怒哀乐必然通过“言→嗟叹→咏歌→舞蹈”等感情逐渐浓烈的行为表现出来,此正应了《尚书•舜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和《礼记•乐记》“诗言志,歌咏声,舞动容,三者本乎人心”的基本道理。
知书达理
孔子曰:“君子有久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敏、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
”译:“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谁清楚没有;听的时候要想想明白没有;对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要发怒时要想想后果;有利可得时想想是否应得。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专注的,也没有一定反对的。
只要事情合乎道义便可。
”孟子曰:“人不知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国定也。
”译:孟子说:“那些在位的小人,不值得去指责,他们的政策不值得去非议,只有大仁大德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想上的错误。
君主仁,没有谁不仁,君主义,没有谁不义,君主正,没有谁不正。
一旦国君端正,国家也就安定了。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是也;理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者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译: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在两方面都不失礼节、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面方面的事,快乐就产生了;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译:“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孟子认为,说话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守信,行为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有始有终,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的大义所在来引领自己的言行。
大义所在,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shu)民去之,君子从之。
舜明于庶务,察于人伦,有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译: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的地方其实很少,普通人把这种差别丢弃了,君子把它保留了。
手势语的运用
手势语的运用手势语也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体态语。
它常用来补有声语言之不足。
关于这一点,春秋时代的孔子就有论述:“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两千多年前,古罗马的政治家西塞罗更明确地指出:“一切心理活动都伴有指手画脚等动作,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够理解。
”可见,手势语作为一种伴随语言,已早为人们所认识。
在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中,手势语的运用范围很广,频率也高。
人们常以招手表呼唤,摇手表反对,举手表赞成,搓手表为难,叉手表自信,摊手表坦诚,拱手表礼节,两手举起轻轻一拍,表示喜悦、惊讶、惋惜和困惑,两手一摊表示莫名其妙、惊讶和没有办法等等。
一般地说,明显的、有意图的手势语传递的信息量较大,例如向远方挥手、双手比划长度、竖起大拇指称赞某人等,既是感情的流露,也是个人特征的外观。
手势语种类繁丰,这里仅举几种主要的略作分析。
1.手指语手指语是通过手指的各种动作传递信息的体态语。
这种体态语在公关交际中经常运用,无论是交谈、谈判或演讲,公关人员都会有意无意地使用手指的各种动作来辅助或代替有声语言传情达意。
手指语又可细分为陈述、指示、抒情、象征、模拟等小类。
例如:闻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演讲中,怒火满腔,义愤填膺,当讲到“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话,你出来讲!”这几句话时,他横眉冷对,食指直伸,其余手指内屈。
似乎在直指混杂在人群中的特务。
《羊城晚报》-位记者向广州某大学全体教师介绍亚运会的成就时说:“……中国真了不起1183枚金牌的取得是第一个了不起,成功地主办了这次亚运会是第二个了不起!”说这些话时,他两次竖起了大拇指。
科拉松·阿基诺夫人,在菲律宾马尼拉胜利当选为菲律宾第七任总统之际,神采奕奕、风度翩翩地走上主席台,迅速敏捷地用两个手指打了一个“V”字形手势。
闻一多先生直伸的食指,似匕首、投枪,配合着有声语言直刺敌人,抒发了他的愤怒之情,致使那些理亏心虚的家伙溜出了会场,这是一种指示性手指语:两次竖起的大拇指抒发心中的赞美之情,这是一种抒情性手指语:“v”形手势象征胜利,配合着有声语言抒发其无比喜悦的激情,这是一种象征性手指语。
情动于中,形之于舞
情动于中,形之于舞作者:陈超来源:《教育》2017年第27期自古以来,在人们相互间的沟通与交流中,舞蹈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它在形式上不仅体现为一种特殊的有节奏的身体运动,更在深层次表现着人们丰富多变的心理活动。
彼此通过这种蕴含情感的运动来传情达意,能增进了解和感情。
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说:“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
”也就是说,舞蹈是释放内心情感以获得身心满足的极佳途径和行为方式。
中国古代艺术理论著作《毛诗序》指出:“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可见,情感与舞蹈艺术的共融性以及对舞蹈肢体语言的生发性,使得情感在舞蹈艺术形象构建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情感是赋予舞蹈艺术生命活力的源泉从特性上讲,舞蹈是一种擅于言情的艺术。
这个“情”伴同在艺术创作和实践过程当中,是表现对象的态度和体验,它有时是不可言传的,是与思想融合为一的情感。
在舞蹈的整个创作和实践活动中,离不开人体本身这个物质载体。
在情感的驱动下,运用舞蹈化的人体动作这个主要表现手段,来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
正如美国学者约翰·马丁所说:“我们生活在一股永远流淌的感情反应的溪流中,带着不同程度的赞许和厌恶来迎接每个事物、每种情景,通过相同的神经与肌肉的通路,来恢复对过去经验的记忆,并根据所有这些数据的源泉来产生或准备产生动作。
”因此,人体动作成为其中最活跃的表现和感知的媒介,在这个创造性的艺术表达中,处处离不开审美情感的影响,将深层的内心情感呈现出来,形成了人的内在情感冲动所引发出的人体动作的外化,以影响和作用于他人,所以说,情感表现对舞蹈艺术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种人体动作的外化起始于自发模拟,逐步地向自觉表现形态发展,形成了具有表现人们深层情感的能力。
舞蹈作为以人体姿态特别是整个身体动作过程为手段来展示心灵、表达情感的艺术,需要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可遏制的情感涌动。
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言语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有时候简短的话语无法完整地表达思想和意图,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言辞来补充和解释。
长篇的言辞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论证和例证,使人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
然而,长篇言之又不足,故嗟叹之。
有时候,长篇的辞章可能会让人感到繁琐和乏味,让人心生疲倦。
在一些情况下,简洁、明了的表达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兴趣。
而当我们认识到长篇言辞的不足之处时,我们可能会感到无奈和失望,从而产生一种嗟叹之情。
然而,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当我们的言辞无法完全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时,我们会借助肢体语言来增强沟通效果。
手的舞动和脚的蹁跹可以传达更多的情感和意图,使人们感受到更真实和生动的交流体验。
有时候,肢体语言甚至可以弥补言辞的不足,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综上所述,言辞的能力是有限的,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沟通需求。
我们需要长篇言辞来补充和解释,但长篇言辞又可能使人感到繁琐和乏味。
当我们意识到长篇言语的不足时,我们可能会使用肢体语言来增强沟通效果。
无论是言辞还是肢体语言,都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
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运用它们,以更好地表达自己。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则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则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感激动,能够体现在言辞之中,但言辞却往往难以完全表达出来,因此常常感到不足,而产生嗟叹之情。
当嗟叹之情也无法满足时,就会通过咏歌来发泄情感。
然而咏歌虽能表达出一部分情感,但仍然无法完全满足内心的激动,于是便有了“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情感表达方式。
这句话揭示了情感表达的局限性。
人们因为内心激动或情感迸发,会希望通过言语、歌唱、舞蹈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然而,言语往往不能完全表达内心的激动与感受,限制了情感的表达。
无奈之下,人们就会感到嗟叹,认为自己的表达不足以完全传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当嗟叹之情亦不足以满足内心的情感时,人们会选择用咏歌来表达。
咏歌是一种诗歌形式,具有抒发情感的特点。
通过咏歌,人们能够通过音乐的形式将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用美妙的旋律与优美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然而,即使是咏歌也不能完全满足内心的激动,仍然存在情感表达的不足之处。
当咏歌的表达亦无法满足内心的需求时,人们便会展开一系列的身体动作,如手舞脚蹈来表达情感。
这种方式可能是由于内心的激动已经超过了语言和音乐所能表达的范畴,于是需要通过身体的方式来释放情感。
手舞脚蹈可以是一种自由的、无拘束的动作,可以完全凭借着内心的情感来展现。
与言辞和咏歌相比,手舞脚蹈更能直接表达内心的激情,超越了语言和音乐的局限性。
这句话反映了情感表达的多样性和无穷性,无论是言辞、咏歌还是手舞脚蹈,都无法完全满足内心的激动和情感。
每一种表达方式都有其局限性,但它们又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方式。
无论是情感的激动还是嗟叹,抑或是咏歌和手舞脚蹈,都是人类情感表达的一种尝试和追求,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脆弱美丽。
形容兴奋的四字成语
形容兴奋的四字成语
1、手舞足蹈:
意思:双手舞动,两脚跳跃。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孟子•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
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意思是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方面的事,快乐就产生了;一产生就
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2、心花怒放:
意思:形容内心高兴极了。
出处:清代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
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
3、欣喜若狂:
意思:欣喜:快乐;若:好像;狂:失去控制。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意思是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4、百感交集:
意思: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
出处:
宋•陈亮《龙川集•祭喻夏卿文》:“泪涕横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
”意思是眼泪横流,不是为了那一场邂逅,百感交集,只因为那些过错在让
我愧疚。
5、慷慨激昂:
意思: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也说激昂慷慨。
出处:唐代柳宗元《柳先生集•卷三十六•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
”意思是皇帝看到百姓过的苦难生活,激发出怜悯之情而慷慨解囊相助,在不断的施舍救济中,老百姓对皇帝感恩之声此起彼伏,群情激扬。
描写手臂动作的成语及解释
描写手臂动作的成语及解释手舞足蹈蹈:顿足踏地。
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
’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匍匐前进身体贴近地面以手臂和腿的力量推动身体前进的运动方法。
通常有受敌火威胁,遮蔽物较低的场合采用。
蹑手蹑脚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
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于是大家蹑手蹑脚,潜踪进镜壁去一看。
”张牙舞爪张:张开;舞:挥舞。
形容猛兽凶恶可怕。
也比喻猖狂凶恶。
《敦煌变文集·孔子项托相问书》附录二《新编小儿难孔子》:“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三日张牙舞爪。
”抓耳挠腮挠:搔。
抓抓耳朵,搔搔肋帮子。
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手疾眼快疾:迅速。
动作迅速,眼光敏捷。
形容机灵敏捷。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赶在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指手划脚用手指,用脚划。
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指点批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划脚,剖说那事。
”摩拳擦掌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俺可也摩拳擦掌,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头气。
”。
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咏歌之不⾜,不如⼿之舞之⾜之蹈之也
《⼼之寻》说不出来有多喜欢,反正最后决定⽤它替换年会的另⼀⽀舞蹈。
今年公司把⼆楼的培训室腾出来给我们做排练场地,宽敞,明亮,空⽓新鲜,窗户对着很多绿绿葱葱的树⽊,鸟⼉喳喳地热闹着。
有⼏个下午的时间就在这个空间⾥⼀个⼈细细琢磨这⽀舞,感受编舞之⼈寓情于景,寓景于歌,歌舞交融浑然⼀体的感觉。
跳到浑⾝⼤汗湿透了,累了,听听歌,看看窗外的风景,⼯作的时光⾥这样名正⾔顺地忙⾥偷闲着,惬意着,⾝⼼愉悦。
古诗中有云:舞也者,咏歌不⾜,故⼿舞之,⾜蹈之,动其容,象其事,⽽谓之为乐。
我是越来越体会出这其中的⼀些个快乐了。
《诗·⼤序》有⽈: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为志,发⾔为诗,情动于中⽽形于⾔。
⾔之不⾜,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不如⼿之舞之⾜之蹈之也。
有乐何之不为焉?。
歌咏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成语
歌咏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成语歌咏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成语的意义成语是中国语言中独特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简短的词组来传递深刻的意义。
这些成语通过精练的形式,展示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任务名称中,包含了歌咏、不足、手、舞、足、蹈这六个词,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来理解和探讨这些成语的意义。
•歌咏:表达自己的喜悦和激动之情,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称颂。
•不足:表示不够、不完全,引申为缺陷、短处。
•手:人体五官之一,是人们劳动的工具,也是经常用于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舞:通过身体的动作和姿态来表达情感和意义,是一种艺术形式。
•足:人的身体部位,是行走、奔跑和跳跃的基础,也可以表示满足和充实。
•蹈:表示跳跃、舞蹈,也可以引申为勇往直前、敢于冒险。
因此,这些成语可以被理解为:用歌咏的方式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同时也承认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手的动作和舞蹈来表达情感和意义,以满足和充实自己,勇往直前、敢于冒险。
不足之歌咏: 珍惜有限的美好1. 薄幸之歌•薄幸之歌表达了对幸福的追求,但由于种种原因而难以实现的苦涩心情。
•成语:“薄幸薄福”,表示人们对幸福的追求经常因为外界因素而受到限制。
2. 狭隘之歌•狭隘之歌反映了人们对于待人接物、看待世界的狭隘心态。
•成语:“狭隘之见”,用于形容人的思想狭窄,对事物只能从狭小的角度来看待。
3. 渺小之歌•渺小之歌描绘了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微不足道的存在感。
•成语:“渺若巨细”,表示某个事物在数量或程度上非常微小,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手之舞: 用手势传递情感和意义1. 合十之舞•合十之舞是双手合拢在胸前,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祝福。
•成语:“合十敬礼”,用于表达对他人的敬重和尊重。
2. 挥手之舞•挥手之舞是挥动手臂向他人打招呼或告别。
•成语:“挥手告别”,表示离别时通过挥动手臂来表达告别的意思。
3. 掌声之舞•掌声之舞是双手合掌,并通过拍打手掌来表达对表演或演讲的赞赏和鼓励。
•成语:“雷鸣般的掌声”,用于形容掌声如雷鸣般响亮,表示对演出的热烈赞赏。
手舞足蹈是否属于贬义词
手舞足蹈是否属于贬义词导语:手舞足蹈,汉语成语。
拼音:shǒu wǔ zú dǎo释义:蹈:顿足踏地。
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
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也指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拼音shǒu wǔ zú dǎo成语典故⑴《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⑵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大方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
”詹鍈义证:“高蹈是说快乐得举足顿地,犹之乎说手舞足蹈。
”⑶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三回:“酒酣之后,君臣复相嘲谑,手舞足蹈。
征舒厌恶其状,退入屏后,潜听其言。
”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当下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得手舞足蹈起来。
⑸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五章:“同学们手舞足蹈地几乎要互相拥抱了。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人得意,是一个褒义词手舞足蹈造句⑴她把儿子带到阳光下,看他手舞足蹈的样子她让儿子穿得像小王子,然后与他一起在草地上打滚。
⑵听了妈妈的喜讯。
我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起来。
⑶太阳变成一颗跳跃闪烁的金球,散发著钻石似的金色银色光辉,直像个兴奋的小孩,手舞足蹈地舞动不停。
⑷范进中举了,手舞足蹈地乱跑,大家都说他疯了。
⑸不过说到舞台表演,假如是我自己站在舞台上要这样手舞足蹈,而且还要扮演很多人物,我一定会紧张得两条腿直哆嗦。
⑹今天,妈妈给弟弟买了一个他梦寐以求的奥特曼,他快乐得手舞足蹈起来。
⑺当你看到一位手舞足蹈的健谈的人,就会浅笑着停下来看着他,这也是激发了另一个人的镜像反应。
⑻那时太姥爷还是个孩子,每天放学后就骑着马穿过农田回家,一边走一边手舞足蹈。
⑼今天我去看我五岁的弟弟。
他手舞足蹈笑逐颜开地迎接我。
⑽听到熟悉的音乐时,很多人都是手舞足蹈,或者至少身体的某些部位会动。
⑾玛丽给了他一把价值角分半的崭新的“巴露牌”小刀。
他欣喜若狂,手舞足蹈。
⑿在新的一年里,我只想对你说:我所需要的只是像你这样的一个人可以令我喜极而歌、手舞足蹈!1⑶当我明白我考了100分时,快乐得手舞足蹈。
手舞足蹈成语解析及谜语
手舞足蹈成语解析及谜语手舞足蹈,汉语成语,拼音是shǒu wǔ zú dǎo,作谓语、状语;指人得意。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手舞足蹈的谜语,供大家参考。
一、手舞足蹈成语谜语做广播体操…… 打一成语二、手舞足蹈成语解析蹈:顿足踏地。
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三、手舞足蹈成语造句1.离开赛场,迎面而来的是同学们喜出望外的笑容,是手舞足蹈的欢呼。
我心里也乐开了花。
树叶儿在风中摇摆,好像在为我快乐舞蹈;鸟儿在空中欢叫,好像在为我歌唱……2.他听到高考榜上有名,欢喜得手舞足蹈。
3.每当他找到一道难题的突破口时,就禁不住地手舞足蹈起来。
4.听说明天去春游,同学们立即手舞足蹈。
5.在联欢会上,他们引吭高歌,手舞足蹈。
6.小明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时,高兴得手舞足蹈。
7.听到将去看明星演唱会的消息,她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8.当你看到一位手舞足蹈的健谈的人,就会微笑着停下来看着他,这也是激发了另一个人的镜像反应。
9.听说可以去旅游,我手舞足蹈的跳起来。
10.不过说到舞台表演,如果是我自己站在舞台上要这样手舞足蹈,而且还要扮演很多人物,我一定会紧张得两条腿直哆嗦。
11.柯林斯简直手舞足蹈地欢迎自己的朋友,伊丽莎白受到这么亲切的欢迎,就越发满意于这次的作客了。
12.看到广场上阿姨们载歌载舞,我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
13.今天我去看我五岁的弟弟。
他手舞足蹈笑逐颜开地迎接我。
14.范进中举了,手舞足蹈地乱跑,大家都说他疯了。
15.在家里我编了一首英语诗歌,妈妈表扬了我,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自鸣得意起来。
16.他装疯卖傻,胡言乱语,手舞足蹈,他声嘶力竭,又喊又叫,或号啕大哭,或咆哮怒吼,简直搅得天翻地覆。
17.怎样八面威风,手舞足蹈?18.一见李小姐爽快地点头应约,小王顿时大喜过望,不觉手舞足蹈起来。
“乐”“舞”相融
“ 乐”“ 舞”相融远古及周初,诗歌、舞蹈、音乐三者结合在一起,一般称乐,亦称乐舞。
《诗》序曰: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
此舞之所由起也。
《乐记・乐象篇》中也称:“诗,言其志也。
歌,咏其声也。
舞,动其容也。
可见,音乐与舞蹈关系密切。
一、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音乐与舞蹈作为相互合作的艺术语言形式,在时空方面有着诸多的共同点,使它们互相协调,达到和谐一致的融洽关系。
1.共同的节奏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是节奏,这是它们结合的自然基础。
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更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
原始舞蹈之所以一开始就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于节奏。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地要求音乐来配合,因此历代各种有节奏的集体劳动都有劳动号子。
舞蹈作为一种感情冲动的自由的有节奏的动作表现,自然更加需要音乐的配合。
当然,能够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
音乐本来便同其他艺术相结合,例如同戏剧、电影、诗歌,等等。
但是最容易而且必须结合在一起的还是舞蹈,原因也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
2.抽象与具体的抒情诗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是抒情性。
音响和人类情感、精神生活有着特别密切的联系,具有纯粹感觉的冲击力。
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和曲调会渗透到灵魂里去,所以,有人将音乐定义为“感情的速记术”、“情绪的语言”。
舞蹈艺术,同样是抒情性艺术。
所不同的是音乐是通过声音的节奏与旋律来抒情,舞蹈则是通过人体的所呈现的动作力度、间歇、旋转、张弛、快慢、强弱、刚柔以形成的节奏与旋律来抒情。
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与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
而舞蹈的表现是具体性的,它对旋律节奏表现的更加具体。
这样音乐就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二、舞蹈与音乐的对应关系古人说:“有乐而无舞,似聋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
乐舞合节,谓之中和”。
这是多么形象地论述了舞蹈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
毛诗序(节选)——高中语文背诵
毛诗序(节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作品简介现存《诗经》就是《毛诗》。
汉代讲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后来鲁、齐、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只有《毛诗》流传至今。
《毛诗序》是《毛诗》首篇《关雎》前的序。
作者历来众说纷纭,近人多认为是东汉卫宏作,但多有异议。
解读《毛诗序》的这几句话首先论述了诗歌生成及诗与志、情、言的关系,认为诗是诗人情志的语言表达,诗人内心的情志用语言进行表达,诗歌才能生成。
若无语言表达,情志存在于诗人的内心,就谈不上诗。
这表明,诗人情志是诗歌之本,语言也是诗歌不可缺少的因素。
其次,这几句话又表明,表达情志的语言具有不同的形式:“形于言”的“言”是最一般的表达语言,对于情志的表达效果有限。
当情志复杂时,“形于言”的“言”“不足”以表达复杂的情志,就需要“嗟叹之”。
“嗟叹”是感情浓郁的感叹性的诗歌语言,“嗟叹”之声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对于情志的表达具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嗟叹”还不足以表达内心复杂的感情,就需要“永歌之”,即长声歌唱,也就是用音乐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志,所形成的艺术样式便是音乐。
如果“永歌”还不足以表达内心的复杂情志,就会用“手舞足蹈”的方式进行表达。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舞蹈语言,所形成的艺术样式是舞蹈。
这表明,诗歌、音乐、舞蹈都是内心情志表达的结果,内心的情志是诗、乐、舞的本体所在,内在情志是诗、乐、舞等古代艺术的共同本体。
“嗟叹”、“永歌”、“手之舞,足之蹈”是不同的艺术语言,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志,就会形成不同的艺术样式。
描写街舞很酷的词语
1.描写街舞酷炫的成语有哪些1、手舞足蹈【shǒu wǔzúdǎo】蹈:跳动。
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孟子·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
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2、翩翩起舞【piān piān qǐwǔ】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
唐·李白《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3、婀娜多姿【ēnuóduōzī】,汉语成语。
婀娜:柔软而美好。
形容女性姿态各异,轻盈柔美。
联合式;作补语、定语;含褒义,形容女子柔美。
出自: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4、形神兼备【xíng shén jiān bèi】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态且有神韵。
上品艺术作品也。
5、舞姿柔美【wǔzīróu měi】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张力的表达。
形容舞蹈跳的柔美。
例句1、你看他刚开始学习街舞时,手舞足蹈的样子真是一个不堪回首的过往。
例句2、美丽的舞蹈和她搭配起来,翩翩起舞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例句3、我忘不了她那婀娜多姿的舞蹈。
例句4、他与歌曲的神形完美结合的样子,被我们誉之为神形兼备。
例句5、他是我们人所有眼中的舞王,他的舞姿柔美、婀娜多姿所以被我们称为“舞王”。
2.描写小朋友跳街舞的句子.1、他用稚嫩的舞步踩着急促的拍子,一旋转、一跳跃,在众人面前毫不羞怯,衣襟上的点点汗珠不正是见证最真挚的心灵的成长的印记吗?2、他跳起街舞来摇摇摆摆的,还不是很灵活,但是他却很认真地在完成每一个基础动作,并且把它们串联起来。
小小的身躯正在舞动他小小的梦想。
3、那踏节的盘和鼓已经摆好,舞人从容而舞,形舒意广。
她的心遨游在无垠的太空,自由地远思长想。
开始的动作,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来、又像是往。
是那样的雍容不迫,又是那么不已的惆怅,实难用语言来形象。
扩展资料中国青少年最早接触街舞,始自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电影《霹雳舞》,当时的霹雳舞就是Breaking的前身。
态势语言在演讲中的作用
态势语言在演讲中的作用态势语言在演讲中的作用态势语言在演讲中的作用一:加强语言信息可信度有些演讲者由于心理素养的缘由,在面对听众时心情会焦灼,而心情焦灼所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改变,反过来又会对演讲产生消极作用,如无法掌握语言速度,语音走调,遗忘内容等等,从而削弱了演讲的劝服力和可信度。
相反,假如演讲者表情轻松,神态自然,动作优雅,就可以稳定听众心情,增加语言信息的可信度。
由于听众不只是在'察言",也在'观色"。
形体、手势、表情具有自然流露的性质,具有更多的真实性,听众在倾听演讲的接收活动中,将从演讲者的体态、手势等动作中获得语言信息的印证。
西方语言学家20世纪70时代的讨论结果证明:人们交谈时,只有35%的信息是单纯通过语言表达的,其余的65%的信息则是通过态势语言表达的。
这个讨论结论令人惊讶,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留意。
古希腊大演讲家德摩斯第尼就把自己演讲胜利的奥秘归结为恰当自如地应用态势语言,看来是有道理的。
态势语言在演讲中的作用二:弥补有声语言之不足态势语言的作用还在于帮助有声语言更精确、更形象、更有效地表情达意,弥补有声语言表达上的不足。
'言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 这就是说,态势语言可以把有声语言不便说、说不出的意思表达出来,或者援助表达未尽之意,它具有取代和补充功能。
着名的马克思主义宣扬家雅罗斯拉夫斯基说过: '演讲者的态势是用来补充说明演讲者的思想、情感与感受的。
态势语言本身就像文字一样富有表现力,特别是在言辞少于思想,两三句话中隐藏着通篇哲理的时候尤其是这样。
态势语言在演讲中的作用三:塑造演讲者自身形象,展示风采的作用风采即风度,是人们美妙的仪表、举止、姿态,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演讲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演讲者还未开口,就已经通过态势语言的表达,深刻地印在听众的脑子里。
一位演讲者上讲台时,是心惊肉跳,可怕得连头都不敢抬起来,还是迈着稳健有力的步子,边走边向听众微笑示意,它们给听众的印象是大不一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著名作曲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是的,音乐的魅力全在于一个“动”字。
幼儿年龄小,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教师就应利用他们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通过视听、律动、绘画、情景表演、音乐剧、节奏乐敲击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从而开发幼儿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手脚并用地表现音乐美。
一、巧妙运用律动,感知音乐情趣
律动是儿童跟着音乐的节拍,有节奏动作的一种活动,是儿童认识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
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幼儿用体态律动来感受和表现音乐情绪,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其他诸如句法、色彩等音乐感觉,“借助节奏来引起大脑与身体之间迅速而有规律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达到情感与思想,想象与理解之间的协调发展。
如《骑兵进行曲》,这首乐曲是反映了军队整装、集合、奔赴前线作战的过程,它节奏清晰,强弱分明,旋律雄壮有力,气势昂扬向上。
于是我先请他们欣赏音乐、感受音乐雄壮有力的性质,再请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创编各种小兵的动作。
瞧,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雄赳赳、气昂昂地做起了扛枪、打枪、敬礼等各种小兵的动作。
二、借助拍击节奏,活跃音乐氛围
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人类最本能的音乐,是人类本能性自然、直接、即兴的流露,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拍击节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节奏感和乐感,活跃气氛。
例如:在欣赏音乐时,我经常启发幼儿用拍手、跺脚、摇曳身体等动作为不同的乐曲伴奏,同时,我还与幼儿共同设计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的动作,如:摆钟、敲钉、刷牙、削水果等,伴随乐曲拍击不同的节奏,活跃音乐的氛围。
另外,合理的配合使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同样可以诱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因子,不断在美感教育熏染中学到有益的知识。
三、结合表演游戏,表现音乐内涵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表演”是培养幼儿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成为沟通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之间的桥梁。
在音乐欣赏中教师如能从幼儿好动的特征出发,将枯燥被动的欣赏变成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师生共创欢乐瞬间,能发展幼儿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幼儿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操的陶冶。
如乐曲《波斯集市》,曲中那跌宕起伏、活泼舒缓与气势宏大的叙事诗般的曲调风格,尤其是其中一段和歌曲《波斯猫》极其相似的乐曲,让我非常激动。
于是,我将欣赏活动设计成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性和故事性结合的活动形式,通过一个很古老又很经典的“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乐的
内容,表现音乐的内涵。
孩子们按照音乐发展的情节表演着,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此情此景,我和幼儿都已经深深地投入到音乐情节所设定的环境中,表演得特别真实。
四、大胆动手绘画,再现音乐意境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音乐用听觉的形式来传递它的起伏、跳跃、高潮,始终和聆听者一致,而绘画是直接形式,直接体现,它能扩大音乐视野,再现音乐意境,发展音乐思维。
艺术是相通的,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可以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好似身临其境地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
例如:在音乐欣赏《动物狂想曲》的最后,我让孩子们拿出油画棒,边听边在纸上画他所想象的动物世界。
在这里听着音乐自己画,能想象到很多想不到的事情。
通过听、画,让小朋友们明白自然界是那么的神奇、美妙,让孩子们运用形象思维去想象,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架起心灵与音乐的桥梁。
五、述说乐曲联想,诱发音乐美感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
”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应联系在一起的。
在音乐欣赏中让幼儿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活的意联觉,这就是联想法。
其关键是让幼儿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
例如在欣赏乐曲《维也纳森林故事》时,乐曲把我们带到了生
机盎然的美丽大自然中,闭上眼睛,细细聆听,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脑海中充分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很精彩:“我好像看到春天来了,小草在慢慢生长。
”“我觉得阳光温暖地照在我身上,真想伸个懒腰!”……孩子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
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者塑造的音乐形象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
让我们不妨对孩子们说:来,让我们“动”起来,让我们在“动”中欣赏音乐!
(作者单位苏州市沧浪区新康小学附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