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及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三篇)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由于其易感人群广泛,特别是儿童,因此预防手足口病非常重要。
下面是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十个问题,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问题一: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什么?答: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A16 virus)。
这两种病毒属于肠道病毒科,通过呼吸道和飞沫传播。
问题二: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答: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疱疹和全身不适。
口腔疱疹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口腔痛、口腔炎症。
手足疱疹表现为手掌、足底和指甲周围的红斑、疱疹、痛和痒。
问题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答: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将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给周围的人。
接触传播则是指患者的体液(如唾液、粪便、尿液等)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其他人的口腔、皮肤等。
问题四: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多久?答: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可达10天。
在潜伏期内,患者已经感染了病毒,但尚未出现明显的症状。
问题五: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答: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夏季(3月至9月),尤其是5-7月。
这与手足口病病毒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存活有关。
问题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答: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等;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食品安全,避免食用未煮熟食物或生食;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等。
问题七:手足口病有疫苗可以接种吗?答:目前已经存在手足口病的疫苗,但目前尚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如果希望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以咨询医生或相关机构,了解具体的接种情况。
问题八: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答:对于手足口病,目前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方式。
例如,可以给患者口腔溃疡贴敷药物,以减轻疼痛;口腔含漱清洗,保持口腔卫生;局部外用消炎药等。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病毒引起,主要感染儿童。
为了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和措施:1. 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食物或水源的污染以及空气飞沫传播。
2.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频繁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在接触儿童、餐前餐后、上厕所后等时刻。
此外,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3.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已经感染手足口病的人或物品,尤其是病人的唾液、尿液、粪便等分泌物。
避免与病人共用餐具、毛巾、玩具等个人物品。
4. 加强个人防护: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如果必须外出,应戴口罩,尤其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
避免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
5. 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对抗病毒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膳食,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鱼类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6. 增强身体免疫力:定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
7.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遵循医生的嘱咐,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总结起来,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意识,避免接触感染源,加强个人防护,合理膳食,增强身体免疫力,并及时就医。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请大家牢记这些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该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尤其在夏秋季节高发。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知识: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腔、鼻腔分泌物、粪便或接触患者后。
- 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尽量避免接触患者的口水、鼻涕和粪便。
- 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用肘部遮住口鼻,以防止病毒传播。
2. 维持清洁的环境:- 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清洁和消毒儿童常接触的表面,如玩具、桌子、椅子等。
- 保持通风良好: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
3. 饮食卫生:- 食用熟食:确保食物完全煮熟,尤其是肉类和蛋类。
- 喝热水:饮用热水可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
4. 避免人群拥挤:-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
-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尽量避免与已经感染手足口病的人密切接触。
5. 健康教育和宣传:- 加强儿童和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和家长对手足口病预防的认识,教导他们正确的预防措施。
- 宣传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通过媒体、学校和社区宣传,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识。
6. 及时就医和隔离:- 如果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 隔离患者:将患者隔离,避免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手足口病的预防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
通过遵循上述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
同时,健康教育和宣传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减少病例的发生和传播。
记住,预防胜于治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基础。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总结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总结1. 引言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但同时也是许多传染病传播的高发地点之一。
其中,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病原体多种多样,易于在幼儿园环境中传播。
为了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本文将介绍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
2. 手足口病的定义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幼儿和儿童。
其特点是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尤其是在幼儿园等密集场所易于传播。
3. 手足口病的症状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通常持续3~5天,体温可达39℃以上。
•口腔疱疹:多见于口腔黏膜,表现为红斑、水疱、溃疡等症状。
•手足皮疹:通常出现在手心、脚底和手指、脚趾周围。
起初是小红点或水疱,后变成疱疹并逐渐结痂。
•其他症状:如咽痛、食欲不振、腹泻等。
4. 病毒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飞沫传播: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或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直接接触传播:与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玩具、床上用品等物品,或接触患者排泄物等,会导致病毒传播。
5.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防治方法5.1 健康教育宣传•幼儿园应加强手足口病的宣传,包括病因、症状、传播途径等知识,提高家长和教师的认识程度,增强防控意识。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咬手指、不舔手、不乱吃食物等。
5.2 个体防护•幼儿应避免与感染手足口病的儿童密切接触,不与其共用物品。
•室内外保持通风环境,避免空气污浊。
•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咳嗽、打喷嚏时注意个人卫生。
5.3 室内环境卫生•幼儿园应定期消毒场所,特别是常接触的物品、桌椅、开关等公共区域。
•定期更换、清洗玩具、床上用品等,保持干净卫生。
5.4 食品安全•幼儿园食堂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避免交叉污染,定期进行食品消毒。
•食物要煮熟煮透,生食尽量避免。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知识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5至7月为高发期..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二、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是什么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病毒者都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传播: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二是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三是误饮或误食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者传播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三、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通常是2至10天;最短12至24小时;平均3至5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四、患手足口病痊愈后还会再得这种病吗多种人肠道病毒可以引起手足口病..人感染后只获得某种型别肠道病毒的免疫力;而对其他型别肠道病毒的感染仍然没有免疫力;所以患一次手足口病痊愈后还可能再次患手足口病..五、手足口病能治好吗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至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但只有及时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病情可以明显好转..六、如何预防儿童手足口病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1看护人家长、保姆等接触儿童前要洗手、保持干净卫生;2儿童接触任何食物前均要洗手、保持干净卫生;3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5流行期可每天早晨起床时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手足口病知识和预防控制培训
2.及时清洗.消毒.爆晒尿布 3.及时消毒.煮烫奶具.餐具 4.不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5.家庭要经常通风换气,晾晒衣物 6.流行季节不带婴幼儿去人群聚集.通气差的地方,无病不去
医院,不去看望居家治疗的手足口患儿 7.婴幼儿发热.出疹,要立即去医院
对于手足口病居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应在社区(村)医生 的指导下,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 触,尤其管理好患儿粪便。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 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居住的场所.使用的物品和排泄物,要督 促落实随时消毒措施,包括使用含氯消毒剂及其他消毒措施。 对于停课的托幼机构和小学,要使用含氯消毒剂终末消毒。 管理时限为患儿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周。
三.预防控制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难度大,原因有: 1.发病率高,轻症多,重症难预测,小年龄死亡 2.隐性感染者多,具有传染性 3.排毒期长,潜伏期排毒(肠排8W,口排2W,疱排随时) 4.已经在各地生根发芽 5.人传人,人传环境,环境再传人 6.病毒在外界耐受力强 7.幼儿行为卫生差,皮肤粘膜娇嫩,免疫不健全,易感染 8.对幼儿健康教育难,对传染源控制效率低 9.尚无疫苗可预防 10.无EV71快诊试剂早期预测,重症.死亡机制不明
一旦有病毒污染,可持续传播病毒 生活环境卫生差患手足口病的风险增加3倍 与患者密切接触患手足口病的风险增加2.3倍 早产.体弱儿童患手足口病的风险增加2.5倍
4.临床表现(临床讲)
临床一般病例: 发热和手.足.口 等部位出现皮疹 (四不象)或疱疹 临床重症病例: ①少数病例(尤其3岁以下)进展迅速,1-5日出现脑炎.脑膜炎.
个案调查表于次月10日前送市级CDC。市级CDC检测汇 总后,于中旬报送省CDC。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手足皮疹等症状,病因主要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我们应该掌握以下防治知识。
首先,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防治手足口病的基本措施之一。
保持维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手是最为重要的一项。
每天保持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儿童、动物或者公共场所后,要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充分洗手。
此外,要注意保持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定期清洁和消毒,避免病原体滋生。
其次,避免接触病源和传播途径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鼻涕、口水、唾液等分泌物以及粪便、尿液等排泄物都有可能传播病毒。
因此,要尽量避免接触患者,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同时,也要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吸管、玩具等,避免交叉感染。
此外,加强室内通风和空气消毒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
手足口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尤其是粪便中含有较高的病毒。
因此,要及时清洁和消毒马桶、便盆和排泄物,减少病毒在居室中的传播。
同时,还要充分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最后,及时就医和遵医嘱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环节。
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症状,如发热、咽痛、皮疹等,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确诊。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和指导,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按医嘱进行用药和护理,避免病情延误和并发症发生。
总之,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严格执行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
希望大家都能关注儿童健康,共同为预防手足口病做出努力。
保护儿童免受病痛的折磨,让他们健康成长。
手足口防治知识讲座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讲座一、基本知识1、手足口病是什么?有哪些症状?手足口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这些病毒属于肠道病毒,最多见的为C0XA16和肠道病毒EV71型。
手足口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以皮疹和口腔溃疡为特征,部分患者伴有低热。
皮疹多分布在四支的远端,如手指、足趾和掌而。
另外还有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多伴有疼痛,患儿由于口腔疼痛,有时会拒绝进食,流口水。
有些患者可能只有皮疹和口腔溃疡。
在夏、秋季,如果儿童出现皮疹或口腔溃疡,家长就应警惕是否是手足口病了。
2.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染给孩子的?手足口病的潜伏期大凡为3—6天,平衡4天,手足口病患者、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上述人群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含有大量的病毒。
可以污染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FI 常接触可经口感染;接触污水或饮用被污染的水也可经口感染,;患者咽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可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造成经呼吸道传播。
儿童对各型病毒普遍易感,可以复发或者再感染。
3.手足口病后果危机吗?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不是一种危机的疾病,得了手足口病的患者多突然起病,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粘膜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多数手足口病病例,包括儿童病例病情均较轻微,甚至不需要治疗,7-10 天就可以自愈。
但极个别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还是很危险的,并发症包活脑膜炎、脑炎等。
出现并发症时,症状会加重,如出现高烧、激烈头痛、颈项强直、背痛等症状。
如出现上述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
二、预防措施:1.手足口病主要侵犯儿童,对于患儿家长而言,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整齐卫生。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后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4.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幼儿园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幼儿园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生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儿童集中场所。
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预防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
一、注意个人卫生
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有必要加强个人卫生的教育。
家长要教育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上厕所后、外出回家后等重要时刻要洗手。
另外,幼儿园也应该加强对儿童的个人卫生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保持室内卫生
幼儿园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场所,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保持幼儿园的室内卫生非常重要。
幼儿园应该定期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通风,防止交叉感染。
三、饮食卫生
幼儿园应该加强对食品的管理,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不要让孩子随便吃路边摊或者买不干净的食品。
四、避免接触病毒患者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病毒患者传播。
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对病毒感染的监测和管理,如果发现有病毒感染的儿童,应该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
同时,家长要避免孩子接触感染病毒的人或物品,尽量不要让孩子去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地
方。
五、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同时,家长也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总之,预防手足口病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室内卫生、提高饮食卫生、避免接触病毒患者和及时治疗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内容1.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听起来像是个外星病种,其实它可是咱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麻烦。
它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最常见的就是柯萨奇病毒。
得了这病的小朋友,通常会出现口腔内的小水泡,还有手、脚上也会长一些小疙瘩。
没错,这可不是一场小儿科的“盛宴”,看着孩子难受,作为家长,心里那真是一个五味杂陈。
2.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这病可真是“粘人”,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鼻涕、疱疹液等传播。
想想看,孩子们爱分享玩具,爱亲亲抱抱,这可就给病毒提供了大好机会。
你要是看到小朋友们一边玩耍一边用嘴巴撕开零食包装,那真是要警惕了。
这些病毒可像小偷一样,悄无声息地潜伏着,随时准备“出击”。
不过,家长们也别过于紧张,毕竟保持卫生、勤洗手,就能有效降低传播风险。
2.1 防治措施那么,我们要怎么防治呢?首先,勤洗手是关键!记得孩子们吃饭前、上厕所后都要洗手,洗得干干净净。
再说,尽量让孩子们少去人多的地方,特别是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别让他们“闹场”。
而且,如果家里的小朋友不幸感染了,尽量让他们在家休息,减少与其他小伙伴的接触。
别忘了,保持家里的环境清洁也很重要,定期消毒玩具和生活用品,这可是小细节,做得好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的机会。
2.2 注意症状如果孩子真的不幸得了手足口病,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观察症状。
起初可能只是发热,接着嘴巴里会长水泡,可能还会出现食欲不振、烦躁等表现。
这时候,给孩子多喝水,保持水分补充,能减轻症状。
同时,饮食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稀饭、面条等。
尽量避免让他们吃辛辣或酸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
孩子们的脾气就像小火焰,得了病会更加烦躁,家长们可要耐心陪伴哦。
3. 预防知识最后,家长们要记得给孩子讲讲防病知识。
孩子们虽然年纪小,但他们也能理解“洗手”的重要性。
你可以把洗手变成游戏,比如用洗手歌吸引他们的注意,让他们在快乐中养成好习惯。
此外,教他们不要用手去摸脸,这个习惯可得从小抓起,毕竟手上的细菌可不想成为他们的小伙伴。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其传染性较强且易发生暴发。
为了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知和防控能力,以下是一些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和建议: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充分洗手,尤其在接触到儿童、食物或污物之后。
- 妥善处理垃圾:将垃圾正确分类并及时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 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2. 保持清洁的生活环境- 定期清洁家居环境:勤刷洗家具、玩具和床上用品等,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
- 通风透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的机会。
- 定期消毒:对常接触的物品和家居表面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儿童使用的玩具和器具。
3. 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食用安全的食品:选购新鲜、卫生的食材,做到分开储存生熟食品,并注意饭前便后洗手。
- 煮熟食物:确保食品彻底煮熟,尤其是肉类和蛋类,避免生食。
4. 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注意保持手指短剪并保持指甲清洁:减少手指进口的机会,避免将病毒带入口腔。
- 注意避免密切接触: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人密切接触,特别是接触其体液、唾液或分泌物。
- 带口罩:在人员密集、易感染的场所佩戴口罩,减少病毒传播。
5. 加强儿童日常防护- 室内活动:尽量减少儿童在公共场所活动,特别是疫情高发时期。
- 避免共用物品:减少儿童共用器具、玩具等,避免病毒交叉传播。
- 保持监测:及时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并隔离。
通过以上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和建议,我们可以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保护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预防手足口病需要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将宣传知识传播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预防手足口病,守护孩子的健康!。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等)及 被 污 染的 手 、毛 巾 、手 绢 、 牙杯 、玩 具 、餐 手 液洗 手 ;不喝生 水 ,不吃 生冷 的食物 ;居 室要 经常 具 、奶 瓶 、床 上 用 品等 而感 染 手 足 口病 目前 没 有 通 风 ;要 勤 晒 衣 被 。 流 行 期 间 不 带 孩 子 到 人 群 密 集 、 疫 苗 .但 只 要 早 发 现 、 早 治 疗 ,是 完全 可 防 可 治 的 , 空 气 流 通 差 的公 共 场 所 .要 避 免 接 触 患 病 儿 童 , 1 . 果 家 里 有 孩 子 感 染 要 特 别 注 意 什 么 2如 5哪 些 人 容 易 患 手 足 口 病 . 要 注 意 不 让 生 病 的 孩 子 接 触 其 他 儿 童 : 孩 子 的 婴 幼 儿 和 儿 童普 遍 多 发 .3岁及 3岁 以 下婴 幼 儿 更 容 易得 病 . 于 成 人 的 免 疫 系统 较 完 善 . 成 人 唾 液 、痰 液 等 分 泌 物要 用 卫 生 纸 包好 丢 到 垃圾 箱 . .由 旦 感 染 一 般 不 发 病 .也 无 任 何 症 状 但 感 染 后 会 孩 子 的 粪便 要 收 集好 、 消毒 后 丢 入 厕 所 .不 要 随 意 传 播 病毒 , 因此成 人 也 需要做 好 防护 ,避 免 传染给 丢 弃 ,同 时要 消 毒便 盆 ;看 护人 接 触孩 子前 、替 换 尿 布 后 或 处 理 孩 子 粪 便 后 都 要 洗 手 : 生 病 孩 子 的 衣 孩子。 服 、玩 具 、餐 具 、枕 头被 褥 等要 保持 卫 生 ,孩 子 的 6 如 何 诊 断 手 足 口病 . .如 本病主要诊 断依据 :① 易发于夏秋季节。② 以 日常 用 具要 消 毒 :要 勤开 窗 通 风 果 上 幼 儿 园的 小 朋友 得 病 ,还 应 及 早 告 诉 老 师 ,并 不 要 着 急 让孩 儿 童 为主要 发病 对 象 ,常在 婴 幼儿 集聚 的场 所 发 生 . 呈流 行趋 势 ③ 临床 主 要 表 现 为初 起 发 热 . 白细胞 子 去 幼 儿 园 ,要 在 全 部 症 状 消 失 一 周 后 再 去 . 防 止
手足口病公众预防要点
手足口病公众预防要点
1. 注意个人卫生:这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要勤洗手,尤其是在吃饭前、上厕所后以及护理儿童前。
避免接触患者的疱疹和分泌物,以降低感染风险。
2.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参加集体活动的频率。
如果发现孩子患有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应主动居家隔离,避免到公共场所。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同时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物品。
4. 保持家庭卫生:家庭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家里的被子、衣服等物品应勤晒,玩具、家具等物品表面也应注意消毒。
5. 接种疫苗: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及时为孩子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6. 早期隔离治疗:如果发现孩子患有手足口病,应及时隔离并寻求医疗帮助。
同时,应告知幼儿园或学校管理人员孩子的情况,以便对其他孩子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
7. 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了解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如何预防感染,以及感染后的症状和处理方式。
8. 加强监测和报告:关注当地卫生部门的通知和指导,了解疫情动态,如有疑似病例,应及时报告。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和传播。
请注意,这些措施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家庭和社区。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
2024手足口病防控
手足口病监测(一)
聚集性病例定义 一周内,
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 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班级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手足口病监测(二)
手足口病原学监测 常规监测:以县为单位,发病高峰期每月最少
消毒液一次性杯子半杯,形成500mg/L浓 度;消毒方法:将体温表浸泡15分钟后再 用毛巾擦干; 4、手消毒方法:用0.5%碘伏搽拭5 分钟。
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停课标准
一、托幼机构/小学以班或宿舍为单位,一周内发 现2例手足口病例,或出现一例重症病人或死 亡病例,该班和同一宿舍停课10天,并及时 向区县疾控中心报告,托幼机构/小学的保健 医生对其他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发现 异常及时就医;
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 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不要让居家治疗的 患儿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 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需住院,可 居家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பைடு நூலகம்
手足口病的防控(五)
医疗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加强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发 热、出疹的病例。增加候诊及就诊等区域的清洁消毒频次, 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 双手消毒,或更换使用一次性手套;
3. 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 体温计及其他物品等要及时消毒;
二、托幼机构/小学一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 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 评估后,全园停课10天,完成终末消毒,并 通过消毒效果评估达到合格要求可申请复课;
2024年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3篇)
2024年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十问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
它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手足口病,以下是2024年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十个常见问题及解答。
问题一: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什么?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A、B和C。
其中,肠道病毒A感染最常见,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问题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唾液和粪便等含有病毒的分泌物是传播源。
问题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手足口疱疹、腹泻等。
患者常感到口腔疼痛,食欲下降,甚至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
问题四:手足口病的并发症有哪些?手足口病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如脑脊髓炎、脑炎、肺炎等。
严重的并发症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特别是对于儿童。
问题五: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与患者接触、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此外,还可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问题六:如何诊断手足口病?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来诊断手足口病。
常见的检查包括咽拭子采样、便样检查和血液检验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进行初步判断。
问题七: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目前,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对于轻型病例,可休息、多喝水,适当缓解症状。
对于重型病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其他相关治疗。
问题八:手足口病的治愈率如何?手足口病的治愈率通常较高,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能恢复健康。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重症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并发症的患者,治愈率可能较低。
问题九:如何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为了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建议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预防意识。
此外,要加强对儿童集体机构的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减少传播机会。
手足口病预防及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及健康教育宣传知识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中。
手足口病以高发热、口腔颌面部疱疹和手足皮疹为特征,症状轻重不一,但一般在1-2周内可以痊愈。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一、个人卫生习惯:1.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带有病毒的物体或经过公共场所后。
2.保持手指和指甲的清洁:幼儿指甲内可能藏有病毒,因此应常剪指甲,并坚持勤洗手。
3.避免接触有眼部分泌物或鼻涕的人:手足口病的病毒可以通过眼睛和鼻腔黏膜感染。
二、环境卫生:1.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家庭和托儿所环境的清洁,并用消毒剂擦拭常常接触的表面,如玩具、门把手等。
2.防止交叉感染:家庭中有人患手足口病时,应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接触,避免一起使用毛巾、餐具等。
三、饮食卫生:1.护理婴幼儿的饮食:避免喂食不安全的食物,特别是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
2.饮食多样化:提供各类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C和E、锌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3.喝干净的水:给婴幼儿饮用煮沸的水或瓶装水,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
四、健康教育宣传知识:1.宣传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提高家长和师生的认识,如高温、结疱、发疹等症状,以及通过接触病人排泄物感染的方式。
2.加强家长和师生的防护意识:通过宣传海报、传单等形式,教育大家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并提醒注意个人卫生。
3.广泛宣传清洁和消毒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和托儿所的清洁消毒措施,并指导正确的消毒方法和频率。
手足口病防治培训
➢ 5、继续高度关注聚集性疫情,特别是托幼 机构及小学,发现聚集性疫情及时报告区 疾控中心,以便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早治疗,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疾病概述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
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 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 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
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 尚不能明确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
疾病概述 --流行病学
►易感性
人对人肠道病毒普遍易感 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上午1时31分25秒01: 31:2524.6.13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4年6月上 午1时31分24.6.1301: 31June 13, 2024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4年6月 13日星 期四1时31分25秒01: 31:2513 June 2024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 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 升高或下降。
疾病概述 --治疗原则
► 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 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有效的疫苗是 预防传染病的最重要措施。(由于多种肠道病原体均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4.6.1324.6.13Thursday, June 13, 2024
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
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
本文将介绍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一、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基础措施之一。
孩子应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在饭前、饭后、上厕所后等场合。
家长也应该及时为孩子剪指甲,以避免病毒藏匿其中。
2. 注重饮食卫生饮食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饭前应彻底清洗蔬菜、水果等食材,确保其不带有病毒。
熟食和干燥食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潮滋生病菌。
3. 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和粪口传播,因此家长要避免孩子与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接触。
在公共场所,如幼儿园、学校等,家长可以要求孩子佩戴口罩,减少感染的机会。
4.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如玩具、桌椅等,以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保持房间通风,维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二、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1. 对症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口疮、皮疹等。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体温情况给予相应的退热药物,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量增加孩子的饮水量。
对于口腔溃疡,可以使用儿童专用的口腔消炎药物,缓解不适。
2. 休息和饮食调理手足口病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同时,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流质饮食、稀饭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在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3. 注意并发症的防治手足口病患者容易并发一些疾病,如肠胃炎、脑炎等。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并发症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4. 隔离和防控手足口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与非患者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家长要做好患者的隔离工作,并注意家庭成员的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的管理,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在发生手足口病时,要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和休息饮食调理,并关注并发症的防治。
手足口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手足口防治知识培训内容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 介绍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发病特点;
- 解释手足口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 强调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易感人群以及传播的主要环境。
2.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 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如勤洗手、保持手指短、勿用污染物品等;
- 讲解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如用纸巾或肘部遮掩口鼻;
- 推广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清洁、消毒等。
3. 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处理:
- 介绍患者和疑似患者的识别方法,如典型症状、接触史等;
- 强调患者和疑似患者的隔离措施,如居家隔离、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等;
- 解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就医流程,如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等。
4. 公共场所的防控措施:
- 根据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讲解公共场所的消毒和卫生管理措施;
- 强调公共场所管理者的责任,如监测传染病信息、加强清洁消毒等;
- 推广公共场所人群密集时的预防措施,如佩戴口罩、勿分享个人用品等。
5. 家庭和社区的防控措施:
- 强调家庭成员的防护意识和措施,如避免接触疑似病例、保持室内通风等;
- 推广家庭的环境卫生管理方法,如儿童玩具的清洁、家庭物品的消毒等;
- 强调社区居民的互助与合作,如及时报告病例、共同维护公共卫生等。
培训内容可以通过讲座、宣传海报、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同时配合实际案例和图表以增加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1)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FMD)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
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
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
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
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
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手足口病严重吗?通常不严重。
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
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
并发症不常见。
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
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会。
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
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
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人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
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
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何时何地发生?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
如何诊断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
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
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如何治疗手足口病?它能预防吗?对手足口病无特效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以减轻发热、头痛和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
预防措施包括常洗手,尤其是换尿布后;消毒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清洗脏的衣物。
儿童发病头几天不要上幼儿园和学校或参加其他聚会。
以上措施可大大减少传播,但还不能完全阻断传播。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2)1、问:什么是肠道病毒71感染性疾病?答:肠道病毒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71感染疾病。
该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少数病情较重,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2、问:哪些人容易患这种疾病?答:该病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
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
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
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问:这种病什么季节最容易发生,怎么传播的?答: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
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②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③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4、问:这种病开始有哪些表现?答:患儿感染肠道病毒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
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
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5、问: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有皮疹等症状,家长该怎么办?答: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
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6、问:家庭如何预防这种病?答: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7、问:幼儿园、托儿所如何预防这种病?答: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
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
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
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8、问:小学如何预防这种病?专家答:小学校要做好每日晨间体检。
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
患病学生不应继续上学,要在家中休息。
学校老师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后,要立即对被褥、桌椅、体育器材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消毒处理。
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发现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的防治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目前还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
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口、臀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
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病原体: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以及其他型别的肠道病毒感染可导致该病。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流行特点: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
院内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传播。
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手足口病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欧美及亚洲等地没有严格的地区性,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
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合并症: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
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诊断:本病主要诊断依据①好发于夏秋季节。
②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聚集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③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④病程经过较短,约4~10天,多在一周内痊愈。
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治疗原则:患者一般可完全康复。
治疗原则主要对症处理为主。
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
因手足口病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故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就诊、复查进行检测。
预防原则:本病至今尚无特殊预防方法,疫情控制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一般不需对接触者采取医学措施。
本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做好晨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幼儿园、学校、家庭等如何有效防范手足口病?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如果发现孩子发烧、有皮疹等症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根据医生建议,决定是否留院观察或住院治疗。
患儿的家庭应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
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在托幼机构、小学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专家建议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
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
如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
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如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及时就诊。
开展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要求1、在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医护人员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自觉意识,重点进行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2、在全省各级幼教机构组织开展托幼机构员工的防治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训,使他们掌握和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在每一所幼教机构都设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