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13 immune regulation免疫调节

医学免疫学:13 immune regulation免疫调节

免 疫 偏 离(immune deviation)
免疫偏离(immune deviation):Th1或Th2细胞的优 先活化而导致不同类型免疫应答及其效应呈优势的现
(三)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1)正调节: • 抗原提呈 • 分泌细胞因子活化T细胞,促进B细胞发育 • 分泌抗体: 调理作用,ADCC,激活补体
调节性T细胞(regulatroy T cell,Treg)
➢完成分化的T细胞可分成效应T细胞(effector T cell,Te)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roy T cell, Treg,Tr)。
➢现在认为,某些高表达IL-2受体的α链(CD25), 胞质中表达Foxp3转录因子的CD4+T细胞,即
免疫应答逐渐减弱
五、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
1.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 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可抑制免疫应答; • 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可增强免疫应答。
2.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免疫细胞分泌的IL-2抑制乙酰胆碱(Ach)释 放;TNF-a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表达脑啡肽;
cytokinesantibodyisotypeswitch激活性受体正调节胞内段含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免疫细胞活化抑制性受体负调节胞内段含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免疫细胞抑制免疫细胞激活性受体抑制性受体b细胞bcrigabfcgrbt细胞tcrcd3ctla4nk细胞karkir肥大细胞fcerfcgrbt细胞激活性与抑制性受体b细胞激活性与抑制性受体regulationcellularlevel抑制性巨噬细胞和抑制性dc通过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免疫应答不能有效表达共刺激分子的apc诱导t细胞耐受t细胞外周耐受机制之一apct细胞可发挥正负调节

第八章+免疫调节+4.23

第八章+免疫调节+4.23
(一)T细胞的免疫调节
(3)TC(CTL)细胞的调节作用
T细胞抑制免疫应答也可通TC的作用,因为TC可针 对T或B细胞表面TCR或BCR可变区的独特型决定基而 起特异杀伤作用。由于TC细胞杀伤T或B细胞而引起 免疫抑制作用。
三、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
(二)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1、高效抗原递呈作用 2、抑制作用:存在抑制性B细胞(FcγR+B亚 群), 分泌抑制性B细胞因子抑制FcγR+B细胞或前B细胞。 3、分泌多种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的淋巴因子。
免疫调节机制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关键,如果免 疫调节功能异常,对自身成分产生强烈的免疫攻击,造 成细胞破坏,功能丧失,就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如果 对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不能产生适度的反应(反应过低 可造严重感染,反应过强则发生过敏反应),也可造成 对机体的有害作用。
因此,免疫调节机制不仅决定了免疫应答的发生,而 且也决定了反应的强弱。这一调节作用是精细的、复杂 的。调节功能是作用于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多个环节。
一、抗原的调节作用
免疫应答的发生是由抗原刺激免疫系统的细胞开 始的。抗原的存在是应答发生的前提,但是抗原在 体内可被分解代谢,而浓度逐渐降低,抗体产生也 不断下降。 已有实验证明,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由于注射 大量抗体,清除了抗原,导致抗体分泌细胞数量 减少,抗体合成也明显下降。
一、抗原的调节作用
第八章 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是指在抗原驱动的 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之间、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 之间以及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免疫 应答维持在适宜的强度和时限,以保证机体免疫功能 的稳定。其本质是在遗传基因控制下由多因素参与的 调节过程。
免疫应答作为一种生理功能,无论是对自身成分的耐 受现象,还是对“非已”抗原的排斥都是机体的免疫调 节机制的控制下进行的。

免疫学导论 第九章 免疫调节

免疫学导论 第九章 免疫调节
Ts细胞能抑制辅助性T细胞(TH)活性,从而间接抑制B细胞的 分化和TC杀伤功能。
第二节 免疫细胞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 免疫应答是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 用的结果。共同参与调节 。 • 一、T细胞的免疫调节 • 二、活化细胞表面受体的调节 • 三、其他细胞的免疫调节
一、T细胞的免疫调节
• 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决定免疫应答的类型, 协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之间的关系。 • 1. 辅助T细胞(Th,CD4+) (Th1和Th2): p/MHC-II与pre-Th的TCR结合,Th0细胞分化 为Th1、Th2、Th3等亚类; • 1)Th1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 2)Th2细胞介导Td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 • 3)Th1和Th2通过细胞因子相互抑制,调节 免疫应答的类型。
• 2. 个体簇、独特簇、独特位(idiotope): • 抗体分子上V区内存在的抗原表位的总称。An
idiotope is the unique set of antigenic determinants (epitopes) of the variable portion of an antibody.
• 抑制性Ts细胞:为 CD8+T细胞(未分离到) • 对B、Tc、Th细胞有抑制作用。
二、活化细胞表面受体的调节
• 1.受体对抗原表位选择呈递与调节 • 抑制性抗原表位活化Ts : • 辅助性表位活化Th细胞: • 2.协同刺激信号的“正 \负”调节
• 协同刺激分子:B7(B7.1、B7.2)APC上 •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T细胞上: CD28、 CTLA-4; • CD28:与B7结合,共刺激信号,正调控;
• 调节性T细胞:是不同于Th1和Th2的具有调节功能的CD4+T 细胞亚群(5%--10%),具有免疫抑制功能,在多种免疫性疾 病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 1)表面标记:为CD4+、CD25+(IL-2R的α链)、 PD1(programmed death 1)程序性死亡受体1、CTLA-4(与 B7结合)。Foxp3(叉头转录因子) • 2)功能:是免疫抑制(细胞增殖分化)。 • 两种作用方式: • 直接接触:CTLA-4与B7结合。CD25竞争IL-2 • 分泌细胞因子:产生TGF-β(转化生长因子)和IL-10, • 3)种类:Tr、Tr1、Th3。 • 4)与疾病关系:维持T细胞稳态,自身免疫、移植免疫、肿瘤 免疫

医学免疫学:第16章 免疫调节

医学免疫学:第16章 免疫调节
reaction in lung
SARS patient
healthy subject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1、炎症因子分泌的反馈调节 2、SOCS蛋白调控细胞因子的分泌 3、补体效应的调节
效应期 特点:维持适当的反应强度
耐受期 特点:无反应性
PI-3K

抑制信号*
胞 应
抑制信号

强 度
刺激信号
第四节 调节性 T 细胞
1、自然调节 T 细胞 2、适应性调节 T 细胞 3、其它调节性 T 细胞
常见的两类调节性 T 细胞
特点 诱导部位 对CD28-B7的依赖性 CD25表达 转录因子Foxp3 抗原特异性 发挥效应作用的机制 功能
举例
自然调节T细胞
胸腺 +
+++ +++ 自身抗原(胸腺中) 细胞接触,不依赖细胞因子, 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 的局部应答
C1r, CIs 与靶目标结合使其与C1q解离
C4b
取代C2b与C4b结合协助I因子裂介C4b
C4b,C3b 丝氨酸蛋白酶,裂介C3b和C4b
C3b
取代Bb与C3b结合促进I因子对C4b降解
C4b, C3b 协助I因子,使靶分子降解
C3b,C4b 促进I因子对C3b和C4b的降解
C4b2b
取代C2b与C4b结合,取代Bb与C3b结合
表12-2
一些主要的补体调节因子
调节因子
1
CI抑制物(C1INH)
分布 血浆蛋白
C4结合蛋白(C4BP) 血浆蛋白
I 因子
血浆蛋白
H因子
血浆蛋白
1型补体受体 (CR1) Bl,FDC
膜辅蛋白 (MCP)
Wc,Ep,En

第9章 免疫调节

第9章 免疫调节

Th1/Th2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免疫偏离 当Th1细胞占优势,抑制Th0向Th2细胞分化; Th2细胞占优势,抑制Th0向Th1细胞分化。Th1或 Th2细胞的优先活化而导致不同类型免疫应答及其效 应呈优势的现象称为免疫偏离。
2.调节性T细胞(Tr)
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效应的 T细胞亚群。CD4+ CD25+ Tr发挥负向免疫调 节作用,主要具有维持机体免疫耐受以及控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作用。
抗原进入途径 – 皮下可激发较强的免疫应答 – 口服或雾化吸入有可能引起免疫耐受 抗原的剂量 – 剂量与免疫应答强度成正相关 – 剂量过小或过大可引起免疫耐受
抗原中有增强免疫应答和抑制免疫应答的 决定簇,前者称为辅助表位,后者称为抑制表 位。 APC将辅助表位通过MHC递呈给Th细胞, 启动应答反应。同时将抑制表位通过MHC递 呈给具有负调节作用的Ts细胞。
第三节 细胞介素与免疫调节 细胞介素(细胞因子,cytokine)
按功能分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 interleukin,IL interferon,IFN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集落刺激因子
趋化因子 生长因子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1.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
Th1可产生IL-2、IFN-γ和TNF,主要介导 细胞免疫,抗病毒和胞内微生物感染,介导迟 发性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Th1及其细胞因子 可抑制Th2的功能。 Th2与B细胞增殖、抗体产生及过敏反应 (IgE)有关,Th2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对Th1有 抑制作用。
* Th1和Th2互为抑制 细胞,从而调节机体 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疫应答;

49免疫调节医学免疫学

49免疫调节医学免疫学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
• 概念: 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间、免疫细胞与免疫分 子间以及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相互作用,构成 一个相互协调和制约的网络,感知机体免疫应答 并实施调控,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 目的: 1. 提高机体免疫力,清除外来抗原; 2. 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 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 antibody,Ab2 or AId): 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不同Ig分子V区及TCR和BCR的V区 所具有特异性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抗独特型 抗体。
(二)炎症因子分泌的反馈调节
PAMP+TLR
NF-ΚB、MAPK
PI3K
效应期:维持适当的反应强度 耐受期:无反应性
14
AICD的失效引发临床疾病
Fas和FasL基因突变后,不能通过AICD进行免疫
调节,可使自身反应性细胞克隆增殖失控,引起 SLE样的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症 (ALPS)。
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通过神经纤维、神经递质和激素调节免疫 系统功能;免疫系统则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反馈信息,调节
(二)Th1和Th2的免疫调节作用
三、其他形式的免疫调节
(一)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对效应功能的反 馈调节
(二)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调节 (三)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一)AICD对效应功能的反馈调节
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是指免疫细胞活化并发 挥免疫效应后,诱导的一种自发的细胞凋亡。
双时相反馈机制
(三)补体调节蛋白对补体效应的调节
名称
C1 INH C4bp CR1 I因子 H因子 MCP DAF HRF(C8bp)
CD59

13免疫调节

13免疫调节
Tc细胞为CD8+T细胞。Tc细胞具有杀伤靶细胞和抑制免疫应答的双重作用,分
为Tc1和Tc2细胞。 Tc1:IL-2,IFN-γ→(+)Th1,(-) Th2; Tc2:IL-4,IL-10 →(+)Th2,(-) Th1.
(四)γδT细胞
1.分泌IFN-γ、IL-2和IFN-α增强细胞免疫应答,以对抗胞内寄生的病原体。 2.分泌IL-4、5和6增强体液免疫应答,以对抗胞外寄生的病原体。 3.亦可分泌IL-3和GM-CSF增强骨髓的造血能力等。
(2)抗独特型
抗原内影像, 刺激B细胞产
生抗体
B3β
Ab3β
B2β
Ab2β
B1
ARC
Ag
Ab1
B2α
阻止抗原与 BCR结合,抑 制抗体产生
Ab2α
B3α
Ab3α
六、 凋亡对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
Fas—FasL介导的凋亡,又称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第三节、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 1.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可抑制免疫应答; 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可增强免疫应答。
(五)NKT细胞
NKT细胞为TCR-CD3T细胞,被激活后分泌穿孔素杀伤靶细胞;分泌 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主要分泌IFN-γ、IL-12、IL-4。
二. B细胞的调节
1.当抗原浓度低时,B细胞则由高亲合力的mlg(BCR)直接识别处 理抗原,供Th细胞识别,可补偿其他APC对低浓度抗原递呈无能 的不足。
3.Mφ可产生PGE2抑制免疫细胞增殖,下调免疫应答。 4.活化的单核-Mφ表达协同刺激分子B7-2(CD86), 对介导初期
免疫应答产生作用。IL-10能抑制Mφ表达协同刺激分子。 5.当Mφ表面的非特异性受体CD14、CD11b/18和CD11c/18与LPS结

16免疫调节

16免疫调节

Ig的独特型结构可在异种、同种异体及自身 体内诱导产生相应的抗体,称为抗独特型 抗体(anti-idiotype antibody,AId 或 Ab2)。
独特型抗原可用抗独特型抗体直接特异性检 出。抗独特型抗体有两型,一为直接与抗 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决定簇反应,从而 能阻断抗原结合,成为抗原内影像;另一 针对抗原结合部位以外的V区其他决定簇。
T细胞分化为效应细胞后 1)通过其表面高密度表达的Fas与自身表达的 FasL或其脱落的FasL结合诱导自杀 2)与其他活化的T细胞表达的FasL (或其脱 落的FasL )结合诱导自杀。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进行增殖、活化和分 化-浆细胞,Fas表达亦增加,当发挥免疫效 应后,可与活化的T细胞所表达的FasL结合, 诱导AICD。
一、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的调控 二、各种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
馈调节
一、免疫细胞激活信号转导的调控
二、各种免疫细胞的抑制性受体及其反 馈调节
协同刺激分子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B7(B7.1、B7.2) CD28 、 CTLA -4
协同刺激分子受体比较
——————————————————————
分天然Treg(nTreg)和适应性Treg (iTreg) 专职性抑制性T细胞,抑制其它T细胞的功 能
CD4+CD25+Foxp3 +
* Th1和Th2互为抑制 细胞,从而调节机体 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 疫应答;
Th1/Th2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第五节 抗独特型淋巴细胞克隆对特 异性免疫应答的调节
意义:避免了在产生免疫应答后,T和B细 胞的蓄积以及由其蓄积所引起的自身免疫 性损伤,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二 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的调节

第四章免疫调节与免疫病理幻灯片

第四章免疫调节与免疫病理幻灯片

1. 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1)B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 当抗原浓度低时,B细胞则由高亲合力的SmIg
(BCR)直接识别处理抗原,供Th细胞识别,可 补偿其他APC对低浓度抗原递呈无能的不足。
(2)B细胞作为抗体产生细胞: ➢ 抗体分子数量达到一定水平,能诱发产生抗抗体
Ab2 (即抗独特型抗体),识别并结合BCR,提供 抑制性信号。
抗体亲和力成熟: 是指机体正常存在的一种免疫功能状态。
在体液免疫中,再次应答所产生抗体的平均 亲和力高于初次免疫应答。这种现象称为抗 体亲和力成熟(antibody affinity maturation)。
(3)免疫复合物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Ab + Ag IC (1) 正调:IgM可以促进免疫应答,其机制: ➢ 促进调理作用
➢ NK细胞分泌其它因子的作用
CR1:C3bR
APC表达CR1,上调免疫应答
CR2:C3dR、C3dgR
CR2即CD21,C3d-CD21-CD19-CD81是启动 B细胞活化的辅助性途径
5. 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二、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1. 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2. 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3. 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4. 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5. 细胞凋亡与免疫调节
(2) 负调:IgG可以抑制免疫应答,其机制: ➢ 抗体封闭作用 ➢ BCR与抑制性受体交联
免疫复合物的调节作用机制
BCR与抑制性受体交联
3. 抗体独特型免疫调节网络
(1)独特型(idiotype,Id)
抗体分子(Ab1)以及B细胞表面BCR的V区 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因分子不同而不同,称为 独特型(idiotype,Id);每一个V区具有5〜6 个抗原表位(独特型表位,idiotype),可诱导 机体产生相应的抗独特型抗体(Ab2)。

免疫调节简介

免疫调节简介
2、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遗传基因对免疫应答的调控
基因是全部免疫功能活动的根源
参与调控免疫活动的基因: MHC基因群 Ig基因超家族 TCR基因 粘附分子基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家族基因
补体及其受体家族基因
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基因
• MHC复合体是调控免疫应答的最主要的基因 ——调控所有涉及T细胞对抗原识别的免疫应答过程: 1、编码抗原递呈及相关分子 : MHC-ζⅠ/Ⅱ ,TPA ,LMP ,HSP 2、控制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 MHC限制性/遗传限制性 3、 控制机体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和免疫应答类型 免疫应答基因(immune response gene ,Ir基因) :
4、在CD8+T细胞缺乏时,可诱导 CD4+T细胞 发育为CD8+CTL
5、诱导T细胞耐受,调节自身免疫病、超敏反 应 和防治移植排斥反应
(六)独特型网络及其调节作用
• 相同遗传背景的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 BCR/mIg)及其所产生的抗体分子的可变区(V区)上的 决定簇称为“独特型”(Id ) 。
但当抗原量多,抗体量少时形成的复合物可与抗原呈递细胞 (APC)表面的Fc受体结合,则可增强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进 而增强B细胞产生抗体的反应。所以免疫复合物的调节作用在反 应初期由于抗原量大,多表现为增强反应,而到后期由于抗体量 增多可中和抗原而起抑制作用。此外,抗体类别不同,作用也不 同,在反应初期,当IgM产生多时,形成的复合物有增强作用,而 后期IgG多时,则起抑制作用。
免疫偏离 当Th1细胞占优势,抑制Th0向Th2细胞分化;
Th2细胞占优势,抑制Th0向Th1细胞分化。Th1或 Th2细胞的优先活化而导致不同类型免疫应答及 其效应呈优势的现象。

免疫调节- 没有幻灯片标题

免疫调节- 没有幻灯片标题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控制免疫应答的基因主要有两类:
编码直接识别抗原分子的基因 如:免疫球蛋白基因、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
编码调控免疫应答分子的基因 即:免疫应答基因(immune response gene,
Ir gene) 人类:HLA-Ⅱ类基因区
第二节 抗原抗体的免疫调节
一、抗原的调节作用
抗原是免疫应答的始动因素,在一定范围内, 增加抗原浓度可增强免疫应答; 随着抗原在体 内不断分解、清除而浓度降低,可使免疫应 答逐渐减弱。
低/高剂量抗原在一定条件下可诱导机 体的免疫耐受状态。
两种抗原先后进入同一机体时,先进 入的抗原可抑制机体对后进入抗原的 免疫应答。
抗原的调节作用 ——是调节免疫应答的最关键因素
五、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作用
正调节:如IL-1等; 负调节:如TGF-β等。
第五节 免疫调节学说
独特型(idiotype,Id)
Id乃每一特定BCR、TCR或Ig分子V区所含 与(自体、异体或异种个体)其他抗体不 同的决定簇,其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抗 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 Ab)。
活化T细胞表达CTLA-4,限制T细胞过度激活
FcγRⅡ-B:抑制性受体,胞内段带有ITIM。
KIR与CD94/NKG2A:
自然杀伤细胞的抑制性受体
第四节 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
一、T细胞的免疫调节
(一) CD4+T和CD8+T细胞相互作用 CD4+T细胞可协调B细胞分化和产生抗体 CD8+T细胞具有杀伤和抑制作用
* 抗原的性质 * 人工合成肽段可发 挥免疫调节作用。
二、抗体的反馈调节
(antibody feedback inhibition) 可能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概念:所谓免疫调节就是指机体通过多方面、多系统、多层次的正负反馈机制控制免疫细胞的活化或抑制,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之间协同或拮抗,以及免疫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人相互协调作用,使免疫应答维持在适宜的强度和时限,以保证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和稳定。

作用: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排除外来抗原,减少对自身组织的损伤,终止免疫应答等作用分子水平的调节一、抗原的调节1.抗原性质影响免疫应答类型和强度2.抗原给予途径与免疫应答强度,经皮下或皮内接种可激发较强的免疫应答。

3.抗原剂量也影响免疫应答强度与类型,通常适量的抗原可刺激免疫细胞增值分化,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4.抗原的抑制表位是指抑制免疫应答的决定簇,而辅助表位是指增强抗原应答的决定簇。

两种表位可分开呈递。

抗原呈递细胞将辅助表位通过MHC限制性呈递给Th细胞,启动应答反应;同时将抑制表位通过MHC限制性呈递给具有负调节作用的Ts细胞。

二、抗体的调节1.Ab与Ag结合,封闭Ag表位,阻断Ag与B细胞BCR结合, 并加速清除Ag。

2.Ab-Ag复合物同时与B细胞表面的BCR和FcR结合,使二者交联,产生抑制信号3.Ab亲和力的调节BCR具有较高亲和力的B细胞与Ag结合能力更强,则该B细胞被Ag诱导活化,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4.Ab-Ag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对APC的正调节作用APC通过其表面的FcR或CR1捕获Ab-Ag或C3b-Ab-Ag中的抗原,进而提呈Ag。

5..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调节独特型即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Ig分子的V区是不同的,都具有免疫原性,由抗体和TCR上V区上一系列独特位组成,位于抗原结合槽的独特位又称为互补位。

抗独特型抗体是指独特型表位在异种间、同种异体间及同一个体内不同免疫细胞克隆间诱导免疫应答,产生的相应抗体。

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与抗体的抗原结合槽内的互补位独特型抗体结合这类独特型抗体具有与抗原很相似的结合位结构,是模拟抗原的内象。

另一类独特型抗体可以与抗体的抗原结合槽外的决定簇结合,一个外槽可能有多个这种独特型。

Ab2α:抗Ab1V 区骨架区,可封闭相应BCR或Ig分子的抗原结合位点,抑制相应B、T细胞克隆的活化、增值、分化。

Ab2β:抗Ab1V区CDR,具有类似相应抗原的分子构象,可模拟抗原与相应B细胞BCR结合并使之活化、增值、分化,故称为抗原的内影像,用抗原的内影像代替抗原制成疫苗:独特型疫苗。

独特型抗独特型的免疫网络调节是免疫应答中极其重要的调节机制,它既有正调节作用也有负调节作用,是免疫保持稳定平衡的重要机制。

三、补体的调节补体活化片段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补体活化片段介导调理作用加强免疫应答。

二是补体活化片段介导炎症反应,进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其结果是清除抗原异物,通过降低体内抗原水平而下调免疫应答;促进APC吞噬抗原,促进抗原提呈,从而上调免疫应答。

1、APC通过CR1捕获、吞噬、处理和转运抗原2、B细胞通过CR1、CR2和BCR与C3b-Ab-Ag或Ag结合,促进B细胞活化和增殖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一、T细胞的调节: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可发挥正、负两方面的调节作用,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

(一)、Treg细胞的调节1.Th3是口服耐受诱导产生的与黏膜免疫抑制有关的亚群,可分泌TGF- ,产生免疫抑制。

2.Tr1是外周耐受中形成的与调控自身免疫,移植免疫抑制有关的调节T细胞,可分泌IL-10.3.CD4+CD25+Foxp3+Treg(二)、Th细胞的调节Th1/Th2Th1和Th2互为抑制细胞,从而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Th1细胞占优势,抑制Th0向Th2细胞分化,Th2细胞占优势,抑制Th0向Th1细胞分化,Th1或Th2细胞的优先活化而导致不同类型免疫应答及其效应呈优势的现象称为免疫偏离(三)、Tc细胞的调节——————————————————————Tc细胞的调节Tc1细胞Tc2细胞——————————————————————杀伤活性强弱分泌因子IFN-γIL-4,5,10 TGF-β对Th1作用+-对Th2作用-+其它MHC-I限制抑制CD4(TCRγδ)T细胞——————————————————————(四)、活化T细胞表面受体的调节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B7)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28 、CTLA -4 ——————————————————————受体亲合性分布作用——————————————————————CD28 低静止或活化T细胞促进T活化CTLA -4 高活化T细胞抑制T活化——————————————————————二、B细胞调节1、当抗原浓度低时,B细胞高亲合力BCR识别结合抗原,并将抗原内吞、加工处理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供Th细胞识别,可补偿其他APC对低浓度抗原提呈无能的不足2、活化B细胞表达的CD80与T细胞CD28结合,可能对放大后期免疫应答起作用3、活化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三、NK细胞的调节1、分泌细胞因子:如IFN-γ,促进Th0向Th1分化,增强Mφ功能2、NK细胞和CTL细胞杀伤靶细胞在时限和识别标志上存在互补作用3、杀伤抑制受体和杀伤活化受体四、巨噬细胞的调节1、通过将抗原优先提呈给Th1还是Th2调节免疫应答类型2、分泌细胞因子:如IL-12,促进NK细胞和CTL细胞的成熟3、产生PGE2,抑制免疫细胞增殖,下调免疫应答4、表达协同刺激分子和非特异性受体,调节免疫应答细胞因子与免疫调节一、细胞因子(cytokine,CK)的概念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受刺激后,合成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多种可溶性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的统称,介导免疫细胞间的信息交换与相互调节,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过程二、细胞因子的分类已发现200余种CK,明确了多种CK的基因定位与结构,克隆了多种CK的cDNA。

据功能分;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一)、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目前已发现35种,命名为IL1~IL352.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参与和调节固有/适应性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IL1、IL6、IL18)等作用(二)、干扰素家族干扰素(interferon,IFN)1.IFN分为二个型Ⅰ型IFN:FNα、IFNβ、IFNδ、IFNκ和IFNωIFNα有13个亚型,如IFNα1a 、IFNα2a 、IFNα2b等Ⅱ型IFN:IFNγ,免疫干扰素2.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效应(三)、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目前至少有19个成员1.TNFαTNFβ:淋巴毒素(LT)2.生物学效应: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不良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

诱发炎症反应:TNFα低剂量,局部;致热作用:TNFα中等剂量,入血循环;感染性休克:TNFα是罪魁祸首,高剂量,全身性中毒反应,引起休克→循环衰竭、DIC、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恶病质:癌症、结核病人。

(四)、集落刺激因子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种类有SCF、G-CSF、M-CSF、GM-CSF、EPO和TPO等(五)、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能刺激细胞生长,种类:TGF、NGF、FGF、EGF等(六)、趋化因子(chemokine)家族人类约有几十种趋化因子具有趋化作用三、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低分子量多肽或糖蛋白6.0×103~6.0×104。

多效性;短效性;局效性: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速效性;高效性:微量高效;难检性:10-15 ~10-9 mol/,正确选择待测标本、取样的时间和部位,防止污染和干扰都很关键;非特异性:CK的作用无抗原特异性;网络性:各种CK形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受体依赖性。

四、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介导和调节固有免疫应答,介导和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诱导细胞凋亡,促进创伤的修复,刺激造血。

遗传水平上的免疫调节一、MHC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1.对T细胞发育的调节前T细胞在胸腺中经历阴性选择(使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形成了天然的免疫耐受)和阳性选择(使T细胞获得了MHC限制性的识别能力,清除了不能识别和结合自身MHCI/II类分子的T 细胞)而分化发育为成熟的T细胞。

2.对T细胞识别抗原的调节TCR不能直接识别天然抗原蛋白,仅能识别APC表面和MHCI/II类分子结合的抗原肽,进而使MHC通过限制性实现对T细胞识别抗原的调节。

二、MHC对B细胞的调节作用B细胞对TD抗原应答时,B细胞的活化依赖于T细胞的辅助作用。

只有在T,B细胞均为同一MHC基因型时,才能相互识别,产生活化B细胞的第一信号。

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1. 神经内分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释放递质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2.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释放递质激素样物质,如irACTH群体水平上的免疫调节通过自然选择效应,构成选择压力,使对个体起保护作用的Ir基因(MHC的特定等位基因)得以保留遗传,从而也使不同的种群具有不同的应答能力,使整个人种有极大的应变能力.如B53与疟疾强相关,中非黑人高表达,而黄种人白种人低表达.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概念: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一抗原后,针对该抗原形成的特异性免疫低应答或特异性无应答状态特点:1.特异性。

2.可诱导性。

3.可转移性。

4.非遗传性。

一、耐受原(tolerogen):诱导免疫耐受的抗原。

1.自身抗原2.外来抗原:如细菌、病毒、毒素、同种异体、异种个体等二、免疫耐受的种类1.中枢耐受(central tolerance):在中枢免疫器官内,不成熟的T/B细胞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2.外周耐受(peripheral tolerance):在外周免疫器官内,成熟的T/B细胞遇自身抗原或非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三、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一)、抗原因素1.抗原性质:①分子量小的抗原免疫原性差, 致耐受能力强②耐受原常为可溶性和不易吞噬的单体抗原③抗原表位密度高,致耐受强结构简单、小分子可溶性抗原◊易诱发免疫耐受。

如血清蛋白、多糖和脂多糖。

2.抗原表位特点耐受原表位:能诱导Treg细胞活化的抗原表位。

如天然鸡卵溶菌酶的N端表位。

3.抗原的剂量小剂量TD-Ag ◊ T细胞耐受;大剂量TD-Ag和TI-Ag ◊ T细胞和B细胞耐受;大剂量TI-Ag ◊ B细胞耐受4.抗原免疫途径鼻内、口服、静脉>腹腔>皮下及肌内口服和静脉注射易致全身耐受耐受分离:口服抗原可在肠粘膜产生SIgA,发挥局部粘膜免疫效应,但却致全身的免疫耐受5.抗原在体内的持续时间:抗原持续刺激◊免疫耐受;抗原消失◊免疫耐受逐渐消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