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探究题
现代文阅读探究题2
• 3.拓展启示类
• 例(08年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 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 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 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 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 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 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 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 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 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 法
• 考点解读:
• 对探究性试题的初步认识 • 就阅读而言,探究是一种阅读方式,
它是学习性阅读与研究性阅读的初步结合, 是客观性阅读和主观性阅读的结合。
• 就高考而言,探究性试题是具有一定 开放性和独立思考性的试题,要求说出 “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而在文中找 不到现成答案的试题。它不一定都标出 “探究”的字样。
• 四.梳理探究题的三大关系
• 1、拓展探究和文本的关系
• 例如(07年山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 灯火的温情 ( 叶延滨)
• 作者说人在孤绝的环境中,往往容易采取 酗酒、乞助和寻求怜悯等方式来解脱自己。 你怎样看等这种人生态度?假若你处在这 样的环境又会如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 看法。
高考语文创新命题热点训练7:“文体特征类”主观题——探究散文文本特征
高考语文创新命题热点训练7 “文体特征类”主观题——探究散文文本特征[训练要语]散文的文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构思独特、意蕴丰富、手法多样(如虚实、抑扬、点面等),以及散文的小说化、诗化、戏剧化,散文的审美性、真实性、地域性等等。
二轮备考过程中要精做练习、深入体会。
考向一以小见大,形散神聚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雪芹小道风景谈史宁①四大名著中“红楼”的妙处,在我看来委实需要文火慢炖、岁月淘洗之后才有所感悟。
曹雪芹背负的人生苦难和传奇经历就像一本巨著,其点滴过往值得红楼爱好者窥察一番,好在京城留下不少雪芹足迹,尤以西郊香山一带为多。
②香山脚下乃曹公晚年寓居地,其晚景只能从友人诗文中窥探一二,加上代代相传的行迹传说,仅勾勒出粗线条的生活图景,其中包括雪芹小道。
③雪芹小道起点位于国家植物园北园内的曹雪芹纪念馆。
进入黄叶村茅草门,先入眼的是一方巨石,卧于小径中央,启功先生题写的馆名镌刻其上。
曹雪芹西山传说里提到他家屋前曾有“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溪水野芹麻”之景。
如今门前确有三株古槐,其东一株虬枝斜卧,歪脖之状明显。
树龄目测皆在百岁之上,据“先安宅后植槐”传统,这所老宅的年岁起码有两三百年了。
而唯独下半句“小桥溪水野芹麻”之景已杳然无踪,故存疑。
④出纪念馆小门,道旁两侧精心竖立若干红楼文化研究者的方碑,从戚蓼生、洪秋蕃,到王国维、胡适,再到俞平伯、周汝昌和张爱玲等等,好似给游客温柔地提醒:不要对《红楼梦》或曹雪芹妄加揣度,在你面前已有诸多名流皓首穷经投身其中。
⑤离开起点百米外有一口古井..,井口井架历经剥蚀而完好,据说是三口古井中仅存的一口,也是距离纪念馆院子最近的一口井。
方圆百里空余这孤独一宅,古井看起来俨然是它的专属。
走近井旁,俯身可见井水甚深,几名顽童投石井中,久久方闻石子落水之音。
⑥向前过了澄明湖石桥,才算进入雪芹小道。
因其不在游园主干道上,故人迹罕至,别有一番清幽滋味。
散文作品意蕴类探究题的解答指导
三种题型
作品意蕴类探究题 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图类探究题 个性化解读类探究题
散文作品意蕴类探究题
常见设问形式: (1)结合文意,联系实际,谈谈你对“……” (词、句、段)内涵的理解。 (2)本文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 你的看法?
2012年浙江卷
《母亲的中药铺》
1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 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
散文作品意蕴类探究题 的解答指导
武义第三中学
汪曙
考纲研读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探究能力主要考查: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 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阐释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 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散文所变现出来的意蕴, 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 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可以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 的发掘。 (2)分析文本创作主客观因素。 作为试题的现代文,都具有强烈的主流价值取向,无论是名 家还是普通人,文章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创作背景和意图,命 题者必然会抓住其中的关键点设题,考查考生对创作背景和 意图的认知和领悟能力。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 的见解。
21
探 究 角 度
文本形式
结构作用、表达技巧
由浅到深 思想内容 个人、家庭、社会
人生哲理、时代精神
探 究 原 则
散文作品意蕴类探究题
文本形式
探究角度
2020高考“散文阅读”讲练:探究主旨意蕴(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阅读”讲练:探究主旨意蕴(附答案解析)探究主旨意蕴一.阅读要求探究题所对应的阅读应是整体阅读与局部阅读相结合,重点是整体阅读、延伸阅读,有时需要延展到文本外,借助于外部语境。
这时的整体阅读,不同于初读的整体阅读,而是根据题干要求从主旨、情感、艺术手法、写作意图等方面进行阅读。
这时的局部阅读,是对文本中重点材料的细读,也有对非重点材料的捕捉与思考。
无论哪种阅读,均要求对文本有一个更深更宽的把握,它不是蜻蜓点水式阅读、一知半解式阅读,而是一种鸟瞰式阅读,是一种“读进去、读出来”的阅读。
二.探究方法(1)因形悟神法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根据这一特点去探究就是看全文写了哪些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哪些思想感情。
如上文《樱桃》第3题的探究,主要使用此法。
该散文主要描述了桐庐的街的变化、桐君祠的修复及下山时吃到的樱桃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表现了作者不同的“见材料)可以看出“神”(思想感情)。
识与魄力”,据此“形”((2)见微知著法此法是在“因形悟神”法基础上的延伸,主要是从文本中那些细微的材料中去挖掘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3)内引外联法此法类似于读书中的出入法,既要读进去,深入文本,读出自己正确而准确的理解;又要能准确联系生活、社会、积累的生活知识或阅读体验,有所拓展,有所联系,有所发现,即“跳”出来,读出自我,读出个性化感悟。
有“入”有“出”,有“内”有“联”,文本才是活的,读者才能与作品、作者充分沟通和对话。
(4)对立统一法要善于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去探究文本深意。
如文章论古,探究就要想到它的对立面——今;文章写的是对某类现象的忧思,探究则要想到它的对立面——呼唤或追求。
三、题型归纳典题一启示感悟式探究启示感悟式探究,前提是由文本而发,无论是感慨还是体验,都必须是立足自我,见解独到。
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1.总览全文,整体把握谈对一篇散文的感悟或者受到的启示,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面对一篇陌生的散文,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托物言志散文主旨探究
作者:房子车子票子,盈余就好,不求太多(10段) 我们追求简单的生活,不去追求过多的物质 在生活的大命题中将自己慢慢熬煮着, 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让灵魂散发香气(12段) 做人只有沉稳、和缓,才能让灵魂美好
托物言志类散文主旨探究题
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高三(9)班
沈霞芳
考试说明: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高考大现四题设置特点: 两题从局部设置为主: 两题从整体设置为主:筛选概括、 结构思路、 主旨(意蕴、情感态度、启示等)
由实到虚 从不同角度挖掘主旨
请结合文本探究“煮一锅清粥”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6 分) 实:煮粥的过程(1-8)
事:平凡、漫长,却也幸福(3段) 平凡漫长看似枯燥的过程,也能受到幸福 人:忙乱,却有序,琐碎也掺和着静好(4段) 忙乱琐碎中,只要心静,就能感受美好 物: 你用心煮,它也会报答你(6段) 认真对待生活,生活必将善待你 虚:生活、人生的角度 简单、平凡(9-12)
绕不开文章的行文思路
《一素到底南瓜头》 《灯笼草:大地上的静物》 《清粥》
中心词:散文所写的对象 修饰炒南瓜头 (不能与肉炒)
不同流合污、有气节的隐者
野性十足 自然生长
朴素恬淡的生活状态
实(浅)
虚(深)
请探究本文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取向?
(1)对素炒南瓜头的极端热爱。(物) (2)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有气节的隐者的赞美。(人) (3)对朴素恬淡的生活状态的满足。(事)
高考散文阅读--主旨探究题解题指导
总结
共通共鸣
人
景物
写人 抒怀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主旨
探究主旨
1、探究散文中主要形象所蕴含的精神品质。 2、探究作者对文中主要形象的情感态度。 3、探究文中主要形象引发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社 会、时代、世界怎样的思考。 4、探究散文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文化心理和人文精 神。
课外巩固
17年天津卷《挺拔之姿》
关于“形”
分析散文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特征和精神品质。 分析散文中重要景物形象(或意象)的特点及 内蕴。 分析散文中人与景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于考纲 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
4.探究 F 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持之以恒,积土 赞美了黑妮为促使湘西
成山,水滴石穿 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
,永不言败
如针挑土般持之以恒的
精神。
卷别
13年全 国卷
14年全 国卷
17年全 国卷2
联系高考
文题
“形” 特征
“旨”
《林肯中心的鼓声》鼓声
由徐而疾,疾更 打击乐的原始魅 疾,忽沉忽昂, 力让“我”体会 渐渐消失,突然 到重回自然的自 又起翻腾,恣意 由和幸福,表达 癫狂,石破天惊 了“我”寻求精 ,戛然而止。 神动力的愿望。
以形探旨原真神
——高考散文阅读主旨探究题解题指导
以形探旨法
“形”即文中的形象,包括人、景、物;“旨” 即主旨,包括情、理、志。
以形探旨法指通过分析散文中主要形象的特点 来探究文章的主旨的方法。
关于考纲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
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一位屡约不爽的常客。
高考考纲中要求考生:第一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第二探讨作者的创作目的;第三对作品进行个性化、有创意的阅读。
因此,作品意蕴类探究题、作者创作背景和意图类探究题、个性化解读类探究题成为探究题的常考题型。
下面笔者谈谈散文阅读中常见的意蕴类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一、句、段内涵题首先是题干复位,不管是句子还是段落,都必须放到整篇文章中去理解,所谓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
其次是抓住句、段中的关键字词,由浅入深,反复揣摩关键字词的内涵。
接着深入挖掘出句与段中隐含的主旨义,这个主旨义主要涉及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传统生活方式、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等。
最后要适当考虑句、段的结构技巧和表达特色。
以2021年江苏省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何容何许人也?为例,最后一道题目便是探究段落内涵题。
根据以上探究句、段内涵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这道题可做如下思考:首先要将这个句段放到全文中考虑,文章共六段,前五段主要照应和解释了题目,何容究竟是何许人也,何容是一位具有矛盾性格的人物,这种矛盾主要表达在他的交往、生活、心理等方面。
最后一段是在前五段内容根底上的升华和总结,进一步指出了何容的为人。
其次要抓住此句段中的关键字词,“最大的原因〞、“说得来朋友〞。
“最大的原因〞说明何容对社会的失望,他留下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朋友;“说得来〞说明何容和朋友之间的默契、投合,何容理解朋友,朋友也是何容最强大的精神支柱。
接着在理解此句段时,还得适当地结合文本的主旨义,因为此句段在文章的最后,而文章的结尾往往具有卒章显志的作用。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表达对何容的赞许之情,何容生活在那样的年代,那是何容的不幸,但那样的时代有何容这样的人,又是那个时代的幸运。
最后,在结构技巧和表达特色等方面,如果有涉及那么有必要考虑,如果没有那么不必生搬硬套。
二轮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探究类考题破解考点突破复
二轮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探究类考题破解考点突破复教学园地09-01 2302:二轮语文考点突破复习2.4散文阅读探究类考题破解一、(2010•北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海棠花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
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
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
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
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
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
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
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
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
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
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药,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玉兰。
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朋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许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
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
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
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吹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
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
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专题复习:“散文探究类题”专项练(含解析)
“散文探究类题”专项练(时间:45分钟满分: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桃园杂记李广田我的故乡在黄河与清河两流之间。
县名齐东,济南府属。
土质为白沙壤,宜种五谷与棉及落花生等。
无山,多树,凡道旁田畔间均广植榆柳。
县西境方圆数十里一带,则盛产桃。
间有杏,不过于桃树行里添插些隙空而已。
世之人只知有“肥桃”而不知尚有“齐东桃”,这应当说是见闻不广的过失。
我这样说话,意在使自家人多卖些铜钱过日子,实在是因为年头不好,连家乡的桃树也遭了末运,现在是一年年地逐渐减少了。
故乡的桃李,是有着很好的景色的。
计算时间,从三月花开时起,至八月拔园时止,差不多占去了半年日子。
所谓拔园,就是把最后的桃子也都摘掉。
最多也只剩着一种既不美观也少甘美的秋桃,这时候园里的篱笆也已除去,表示已不必再昼夜看守了。
最好的时候大概还是春天吧,遍野红花,又恰好有绿柳相衬,早晚烟霞中,罩一片锦绣画图,一些用低矮土屋所组成的小村庄,这时候是恰如其分地显得好看了。
到了夏天,有的桃实已届成熟,走在桃园路边,也许于茂密的秀长桃叶间,看见有刚刚点了一滴红唇的桃子,桃的香气,是无论走在什么地方都可以闻到的,尤其当早夜,或雨后。
说起雨后,这使我想起布谷,这时候种谷的日子已过:是锄谷的时候了,布谷改声,鸣如“荒谷早锄”,我的故乡人却呼作“光光多锄”。
这种鸟以午夜至清晨之间叫得最勤,再就是雨霁天晴的时候了。
叫的时候又仿佛另有一个作吱吱鸣声在远方呼应,说这是雌雄唱和,也许是真实的事情。
这种鸟也好像并无一定的宿处,只常见它们往来于桃树柳树间,忽地飞起,又且飞且鸣罢了。
我永不能忘记的,是这时候的雨后天气,天空也许半阴半晴,有片片灰云在头上移动,禾田上冒着轻轻水汽,桃树柳树上还带着如烟的湿雾,停了工作的农人又继续着,看守桃园的也不再躲在园屋里。
——这时候的每个桃园都已建起了一座临时的小屋,有的用土作为墙壁而以树枝之类作为顶篷,有的则只用芦席做成。
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作业答案
1.简述朱自清散文题材的四种类型。
答:朱自清的散文,就题材而言,大体可分为四类:(一)写景抒情:有以写景物为主的游记和写景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松堂游记》等;有以写地方史迹为主的地方志,如《南京》、《说扬州》等。
(二)写人抒情:涉及父亲、妻子、儿女、友人、佣人,如《背影》、《给亡妇》、《儿女》、《一封信》、《阿河》等。
(三)描述生活情趣:如《看花》、《谈抽烟》、《择偶记》等,从中可以“感到朱先生的风趣”(李广田语)。
(四)表现社会题材: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执政府大屠杀记》等。
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散文是前两类,其中《荷塘月色》、《背影》等篇可谓脍炙人口。
2.简述丰子恺随笔散文的四个类型。
答:丰子恺的随笔散文,依据题材特色和思想倾向,约略可分为四类:一类是探究人生和自然的底蕴的,受佛教悟彻人生、世事无常思想的影响,带有悲观、虚无的玄思色彩,以早期的《渐》、《秋》、《两个“?”》等篇为代表;一类是描写儿童的挚爱和一颗赤子之心,这是丰子恺20世纪20年代后期创作的中心题材,脍炙人口的篇章有《给我的孩子们》、《华瞻的日记》、《儿女》等;一类是回忆自己生活经历和创作过程的,如《忆儿时》、《学画回忆》等;最后一类是取材于日常生活见闻,反映世态人情的,集中体现了他对现实和人生所采取的矛盾态度,这是丰子恺随笔的主要内容,最能代表他创作的基本特色。
3.简述张洁散文的开创性意义。
答:张洁散文开创性的意义有二:一是把“伤痕文学”的视线从“文革十年”的近景中拉开,而返归更为遥远的童年时代,这自然更易造就一种与审美对象拉开一段观照距离的审美态度,实际上蕴含了走出“伤痕” 的最初信息。
二是第一次在散文中显露了性别的色彩,透露出女性特有的声音。
张洁以优美纯情、娴熟动人的笔致,塑造了天真单纯、童心无欺的童年少女的“我” 。
张洁的“我”联系着“女性世界”,带有女性的情感经验。
考前指导散文阅读“矛盾类”探究题解答分析(1)
散文阅读“矛盾类”探究题解答分析(1)散文阅读中“矛盾类”探究题,是指命题者利用散文本身的“分歧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文本中的人物思想感情、文本延伸到社会生活中的“分歧点”来设置试题,考查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其侧重于考查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文本的主题思想、人物的情感态度、作品体现的情感价值、选材与结构等认同与否。
类型一:对文本本身的分歧点进行设问探究作者以及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等的变化而改变的,因此,表现在文体中也就出现某些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及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的分歧点或矛盾点。
利用这些分歧点或矛盾点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文本深层发掘丰富意蕴的探究能力。
【解题方法】1、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领会文章的整体意蕴,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涵;2、找出问题所在区间,仔细阅读思考。
3、找出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在文中指代的内容或其含义,这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
4、理清其相同点或不同点,分析其矛盾或不矛盾的原因,阐述其理由,证明其观点。
5、答案要在本文内容的基础上作答,必须包含其所指代的内容或含义,不可妄加评论。
【典例分析】1、对文本中某些关键词语的分歧点设问例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散文探究
P149《箩筐》丰富意蕴:1、箩筐是农民日常劳作的用具。 • 2、是农民辛勤耕作丰盈收获的载体。 • 3、是农民遇到天灾人祸时无助形象的化身,也是农民悲 苦命运的象征。
思考1:探究题的答案有什解出来。 探究的原则
1、多角度、多层次探究。 2、立足文本,充分尊重作者的本意。 而不是:随意的自我发挥
散文标题意蕴探究
学习目标
温故知新, 掌握标题意蕴探究题的原则和方法。
P318《透明》丰富意蕴:1、指老年人身体的衰老单薄。 2、指老年人生活的平淡乏味。 3、更指老年人被亲人忽略、漠视而缺少关爱的生存状态。 P146《紫藤》深层含义:紫藤象征了身处逆境时迁就屈从, 身处顺境时努力昂扬的生命精神。从而揭示了做人也要像 紫藤那样具有坚强坦诚而又宽厚豁达的人生宽。
标题的丰富意蕴包括
• 自身义 • 文中义:引申义、象征义、 • 比喻义、主旨义
浅 深
怎样抓住众多角度呢?
• 《透明》老年人、亲人们 • 《紫藤》紫藤 • 《箩筐》箩筐、农民们 人 、 物 、 事
具 体 形 象 即 角 度 实 ”
—“
怎样做到多层面探究呢?
P149《箩筐》丰富意蕴:1、箩筐是农民日常劳 作的用具。 • 2、是农民辛勤耕作丰盈收获的载体。 • 3、是农民遇到天灾人祸时无助形象的化身, 也是农民悲苦命运的象征。
找到与标题相照应的句子和主旨句, 理清思路
组织答案
• 通过具体形象确定角度
• 通过照应句,理清思路,明确层面
• 结合主旨补充答案——“虚” 人、物、事——情、理
•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任务突破练12 散文阅读(探究类题)
任务突破练12 散文阅读(探究类题)(赋分30分用时40分钟)一、(江西萍乡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照见李庄沈念①李庄,人称“万里长江第一古镇”。
②到达李庄的当夜,我在大自然的声音中醒来。
房子临江,是三层小楼建成的民宿。
水流搬动着李庄的夜晚。
水流制造的声音里,掺杂着虫鸣、鸟语、风声,间或有几声青石板街面上的沓沓脚步和夜归人的嘤嘤私语,像是由着性情奏着李庄的小夜曲。
③蒙眬中有光。
漫天飞卷的光芒,时隐时现,为声音叩打着节拍。
它们也是李庄寂静深沉的组成。
④光是哪里来的?江面上有航标灯,曳曳微微地闪烁着,拖出一道道长影。
江对岸有丛林掩映的房屋,屋里亮着一浮一沉的白光。
偶有路过的货轮,船头有盏摇摆的灯,尾部发出低低的轰鸣,突突突地往斜里开去。
这条行驶的斜线,也被那幢三层高的八角楼阁檐边的彩光照亮。
⑤来李庄的人,无一例外,最先看到的就是这座全木结构的八角楼阁,牌匾上“奎星阁”三个大字浮凸夺目。
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奎星阁,立在小镇景区的东北顶角处。
因为高,它就成了我们判断方向与位置的标志性建筑。
可以升降的地面路障,也从它身旁将李庄划成了两个世界——过去与现在,俗世与理想。
盘楼而上,江面、小镇尽揽眼底。
江流蹉跎,人流熙攘,奎星阁是从宜宾到上海沿江保存最好的亭阁建筑。
这话最早出自建筑学家梁思成之口。
⑥凑巧,次日正好撞上梁思成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抗战时期,梁思成带着妻儿就住在李庄上坝村的张家大院。
他的年谱上如是记载:⑦1940年11月,营造学社迁往李庄;1941年开始集中精力研究宋代的《营造法式》;1942年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1943年英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李约瑟赴李庄访问,在《中国科学与文化》一书中称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宗师。
⑧在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里,这位宗师藏进了李庄的寂静之中。
李庄的寂静是天生的,长江在侧,逝者如斯夫,它的历史也有1400多年了,谁还有理由静不下来呢?梁思成定是深深喜欢李庄的,读过《中国建筑史》的人都会生发一种感觉,他的访古和研究,呈现和留存,有如江水远途跋涉、上升汇聚,有着与时间水乳交融的精神气息。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练(9)散文探究题(含答案)
散文探究题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14分)父爱之舟吴冠中【注】①是昨夜梦中经历吧,我刚刚梦醒!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小客栈,夜半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茶房说没办法,要么加点钱换个较好房间.父亲动心了,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我反正已被咬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不肯再加钱换房子……④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节日确是无比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戏文边走边唱,看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卖玩意儿也不少,彩色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也是最珍贵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图案花样,是我最早抽象美启迪者吧!⑤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陪嫁呢.⑥初小毕业时,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学生都争着来上鹅山.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哭,与在家里撒娇哭、发脾气哭、打架吵架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新滋味了.⑦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拿着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⑧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⑨父亲又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严重性,自然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诗画意境.⑩老天不负苦心人,他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橹,不过父亲不摇橹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背影挡住了我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背影》时,这个船舱里背影便也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只是破旧篷,远比不上绍兴乌篷船精致……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笔,把那只载着父爱小船画出来就好了!⑪师范毕业当个高小教员,这是父亲对我最高期望.但师范生等于稀饭生,同学们都这样自我嘲讽.我终于转入了极难考进浙江大学代办工业学校电机科,工业救国是大道,至少毕业后职业是有保障.幸乎?不幸乎?由于一些偶然客观原因,我接触到了杭州艺专,疯狂地爱上了美术.正值那感情似野马年龄,为了爱,不听父亲劝告,不考虑今后出路,毅然沉浮于茫无边际艺术苦海,去挣扎吧,去喝一口一口失业和穷困苦水吧!我不怕,只是不愿父亲和母亲看着儿子落魄潦倒.我羡慕过没有父母、没有人关怀孤儿、浪子,自己只属于自己,最自由,最勇敢.⑫……醒来,枕边一片湿.(有删改) 【注】作者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最恰当一项是()(4分)A.本文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意在强化作者对父母、亲人深切怀念之情B.父母深夜为蚕宝宝添桑叶,是“我”童年难忘记忆,这一情景既交代家庭生活背景,写出父母辛劳,也由此引出父亲对“我”疼爱. C.“我”出身贫寒,懂得体谅亲人不易,因此住旅店时不愿父亲花钱换好房间,读书时为缴不起学费使家人困窘而心酸哭泣.D.读小学时考到全班第一,“我”高兴而且兴奋;父亲却冷静地询问同学朱自道排名情况,可见父亲比“我”沉稳,想以此消消“我”傲气. 解析A项,“意在强化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之情”不准确,本文主要表现对父母追忆,既有怀念,也有感激、愧疚等复杂情绪.C项,“缴不起学费”错误,文中只能表明家里筹钱不易;D项,“想以此消消‘我’傲气”分析错误,文中父亲也是高兴,询问表现出父亲谨慎和对“我”学业关心.答案 B2.第⑩段作者忆及父亲缝补棉被背影,十分动容.这段文字好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赏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赏析文章语言,首先应考虑: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抒情等.其次,考虑运用这些有哪些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即可.答案①朴素文字中蕴含真情.父亲“弯腰低头缝补”这一背影,表现了如母爱般细腻深沉父爱,自然流露出“我”内心感动.②虚实结合.父亲背影与朱自清《背影》,一虚一实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我”对父爱深刻印象.③叙述与抒情相结合.抒情穿插在叙述中,强调了父爱分量,突出了“我”内心感动.(意思相近即可)★3.本文以“父爱之舟”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要求探究本文以“父爱之舟”为题作用.分析时,首先要明白“父爱之舟”含义.“父爱之舟”一语双关,既实指姑爹渔船,又虚指父爱小船.然后,分析其对文章结构、主题等作用.如“父爱之舟”贯串全文,起线索作用.答案①“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联结起来,形象地揭示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承载作用.②“父爱之舟”实指姑爹渔船,虚指父爱小船,以此为题,化抽象为具体.③“父爱之舟”是全文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④“父爱之舟”情感内涵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伟大,也见证了“我”成长.(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二、(2017·辽宁丹东五校协作体联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4分)再见槐花罗昭伦①故乡山上有很多松树和槐树,每当进入春暖花开季节,那洁白槐花如雪如银,一串串、一朵朵缀满枝头,满树摇曳,千种风姿,万般神韵.淡淡素雅槐花,弥漫着沁人心脾清香,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睛.甜甜槐香浓浓烈烈,弥漫了山乡沟沟坎坎,仿佛连空气也变得黏稠起来.②我童年就是在这忽浓忽淡槐香中浸染着度过.记得那时候,母亲总是挑着担子或扛着锄头走在最前面,而我就像一条尾巴一样,紧随在母亲后面.山里农事特别忙碌,也特别难做.家乡土地多是石骨子坡瘠地、死黄泥田,地层薄,缺水缺肥.所有肥料、种子和水,以及秋天所有收获,都要靠人工一担担、一批批地完成.由于家庭条件所迫,父亲只好去外面打工,以换取家庭开支所需钱.自然,家里农活就落在了母亲一人单薄肩上.那时母亲是高大,我总是仰了脸跟随在她身后,只见肩上担子在母亲很有节奏脚步声里上下颤动着.母亲那张像男人一样古铜色脸上,永远挂着一串串亮晶晶汗珠,头发湿湿粘在额前.和亮晶晶汗珠相辉映是她那永远抹不去满足笑,仿佛生活从未亏待过她.母亲就像阿拉伯神话中那位沙漠巨人,有着无穷无尽力量,永不疲惫.③那个年代,由于家里缺少粮食,又没钱买粮作补充,只好掺和着野菜度日.什么马齿苋、灰灰菜、鱼腥草、野油菜、野山椒、野豌豆、蕨菜等都吃过.但在我记忆里,槐花蒸饭是最好吃了.每到槐花开放季节,母亲便在竹竿头上绑上镰刀,拿着它外出采摘槐花.我和妹妹则跟在母亲后面,看着母亲站在树下,用竹竿钩住枝条往下拧,然后用另一只手抓住槐树枝条采摘槐花.为给母亲分忧,我也学着母亲样子,一手抓住槐树枝条,一手仔细采摘枝条上槐花.比我小三岁妹妹,则调皮地把从地上捡起来槐花挂在耳朵上当作耳坠玩.槐花花期不长,槐花盛开几天以后做出来槐花饭,吃起来味道就没有槐花刚开花时味道鲜美了.槐花采回来后,母亲便开始做槐花饭.她把装在篮子里新鲜槐花在井水里淘洗两三遍后,再放入一个大瓷盆里,均匀地洒上盐巴,再用玉米面或小麦面粉搅拌在一起,让面粉把一朵朵槐花包裹起来,最后放在甑子上蒸.我就是干些跑腿活儿,到菜园里拔蒜苗、韭菜.采摘回来后,母亲就把蒜苗、韭菜,还有从山上采摘回来野葱等一一切碎,拌上麻油、酱油、陈醋,撒拌在槐花饭里.拌好槐花饭,总是增加我食欲,但又不能多吃.每次吃饭前,母亲就给我和弟弟、妹妹打招呼,每顿一人只能吃一碗,得给在外挣钱父亲多留些.端着槐花饭,我只好边流泪边慢慢地品味,细细地咀嚼.至今回想起来,那槐花饭真香啊!④暮春时节,我又回到了故乡.其实老家已没什么亲人了,回去只是为了圆一个梦:再看一看那满山遍野槐花,让浓醇槐香把久居城里被现代文明污染了五脏六腑涤濯干净.置身于白茫茫一片花海之中,踏着当年随母亲走过山路,我仿佛走近了远逝童年……⑤这不是“龙门石”吗?清楚地记得,当年随母亲采摘槐花时,我曾登上过它.站在众山之巅,母亲遥指东方说,你看,山那边是城市,那片天蓝蓝,很大很大.那是我第一次遥望山外世界,也是心中种下第一颗幻想种子.⑥多年后一个早晨,我就是循着母亲手指方向走出山外,来到了现在居住这座城市.小城就偎在那片“很大很大蓝天”边.其实,母亲当时根本就没见过城市.对于城市全部经验,就是站在这十几公里外岩石上,所能望见那片蓝天一角.这之前以及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母亲从没走过这片障碍重重大山.母亲路在山上,犹如槐树根在山上一样.母亲是由我和妻子以及我两个女儿陪伴才走进那片蓝天.母亲进城那天,两个女儿一左一右扯着奶奶手,像小鸟一样飞东飞西.母亲仿佛也变成了孩子.⑦哦,这是“龙泉”么?泉水依然清冽如初.靠了它,山上庄稼才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不知母亲从这里担走了多少生命之水!只有龙泉知道,只有母亲那呈“S”形严重错位畸变脊椎知道.那张X光片就留在市人民医院医疗档案里,也年年铭记在我脑海里……⑧从家乡归来后,我把带回来一大束槐花,送给已经进城和我居住在一起母亲.母亲捧着它看了很久很久后,才把脸深深地埋在里面,像见了久别亲人.待母亲抬起头时,我看见她已是泪眼蒙蒙了.⑨我紧紧地依偎在母亲身旁,用手轻轻梳理着她那花白头发,眼前又弥漫起那满山遍野银白.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恰当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详细描写槐花洁白颜色和淡雅清香,奠定深情赞美感情基调,表达了作者对槐花、对故乡、对母亲浓烈爱.B.文章回忆母亲给“我们”做好吃槐花饭与开篇浓墨重彩地描写槐花盛开美景相呼应,并照应了题目,也与文章结尾形成呼应.C.文章第三自然段回忆往事,在这段往事中,“我”感情发展脉络是:回味期待—兴奋憧憬—失望无奈.D.文中“端着槐花饭,我只好边流泪边慢慢地品味”“待母亲抬起头时,我看见她已是泪眼蒙蒙了”,这里“我”与母亲泪均表现了“我们”母子对生活艰辛切身体会.E.本文中提到“槐花”“龙门石”“龙泉”,这三个具体物象勾连起了作者对昔日生活深情回忆,表现了作者对昔日生活留恋.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归纳文章内容能力.D项中“我”,是因生活艰辛、缺少吃而流泪,而母亲是因对槐花深厚感情而流泪.E项“槐花”是对昔日艰苦生活回忆,“龙门石”是当年作者走出大山动力象征,“龙泉”是母亲当年辛苦生活见证.答案DE5.文章第②自然段写道“那时母亲是高大”,请联系上下文分条概括母亲高大原因.(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形象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做此题首先要回归原文“截”(截取重要语段和语句),然后“删”(删掉不重要句子,使答案精练),最后“改”(将原文中话转化为自己话).母亲高大原因在文中都有依据,如①母亲独自承担了特别忙碌、特别难做农事;②母亲在繁重劳动面前却能满足、乐观,有着无穷无尽力量,由文中第②段可知;③母亲给我们做好吃槐花饭;④母亲教导我们照顾在外挣钱父亲,由文中第③段可知;⑤母亲在“我”幼小心中种下幻想种子,由第⑤段可知.答案①母亲独自承担了特别忙碌、特别难做农事.②母亲在繁重劳动面前依然满足、乐观,有着无穷无尽力量.③母亲给“我们”做好吃槐花饭.④母亲教导我们要照顾在外挣钱父亲.⑤母亲在“我”幼小心中种下幻想种子.(答出其中4点即可)★6.联系全文,探究“槐花”在文中意义.(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意象意义能力.本题考查标题和凸显标题内容词语在文章中作用能力.答题第一步是找出相关文句,再探究其作用.首先,从文章结构上看,“槐花”在文章标题、首段、中间段及结尾段都有出现,这在行文结构上贯穿了全文始终,起线索作用.其次,“槐花”是文中关键词,根据全文内容,要深层次理解“槐花”字面义和象征义.答案①槐花是全文线索,写槐花就是写母亲.②槐花象征了母亲平凡、朴实却高大形象.③槐花寄寓了作者对童年生活及对母亲深情回忆.。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探究文本意蕴题题组训练
(全国通用)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探究文本意蕴题题组训练一、对点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自己就是一种祝福[美]威尔.鲍温在葡萄园里,当一棵葡萄树开始成熟,便会散发出一种其他葡萄树也能接收到的振动频率、酵素、香气或能量场。
这棵葡萄树在向其他葡萄树示意:该是改变、该是成熟的时候了。
当你在言语及思想上,都颂扬着自己和他人最崇高、最美好的一面,你只要表露原本的自我,就能向周遭所有人示意,该是改变的时候了。
你甚至连试也不必试,就会唤起人们的意识。
我常常想人类为什么喜欢彼此拥抱。
当我们拥抱时,即使只是短暂的刹那,我们的心也会互相曳引,我们会提醒自己:地球上只有一个生命,一个我们共享的生命。
如果我们不刻意去选择自己要过什么样的人生,就会跟着其他人的脚步混沌度日。
我们常跟着其他人随波逐流,却没有发现自己在依样画葫芦。
我父亲年轻时经营我祖父的一家汽车旅馆,那家旅馆的对面是一家二手车行,而我父亲设法和车行老板达成了一项协议。
汽车旅馆晚上的生意若很冷清,我父亲就会去车行,把十几辆车移到旅馆的停车场。
不用多久,汽车旅馆就会充满付费的旅客。
经过汽车旅馆的人会推论,如果停车场空荡荡的,这家旅馆一定不太好;但要是停车场停满了车辆,经过的人就会觉得这是适合住宿的好地方。
我们都会跟着别人走。
而现在,你已经成为一个在领导世界走向和平、体谅和富足的人了。
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我们牧场上嚎叫的那群土狼叫醒。
刚开始的嚎叫声起自一只小狼,然后才扩散至整群土狼。
很快地,我们的两只狗吉布森和玛奇克也加入了嚎叫的行列。
不久,我们邻居的狗也开始嚎叫,最后嚎叫声从四面八方涌来,传遍山谷,附近的狗都加入了。
那些土狼制造了正在扩散的涟漪。
没一会儿,我又听见嚎叫声从几里外的各处传来,而这一切皆始于一只小土狼。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将在你的世界里造成影响力。
以往,你的影响力可能都是负面的,因为你可能有抱怨的倾向。
如今,你则在为所有人设立乐观的典范、打造更美好的世界。
中考现代文阅读散文考点十一:探究、拓展延伸 附参考答案解析
考点十一:探究、拓展延伸散文考点十一:探究、拓展延伸常见问法:①探究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你得出什么结论。
②阅读文章后,认识到了(或:懂得了、感悟到了……技巧点拔:对于①,可以比较选文与所给材料的共同点,提取共有的信息;比较选文与所给材料的不同点,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取不同信息。
对于②,紧扣文本,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意图,使用第一人称,从文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回答,做到观点鲜明,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考点十一:探究、拓展延伸【28】爸爸的白发不是老(江苏南通,22分)李娟①父亲病了。
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
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
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
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
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
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
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
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
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
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
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
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
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
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
散文阅读 考点针对练六
考点针对练(六) 探究题
1
2
赤裸裸,可以表示天真朴素。不过,如把天真朴素做了窗帘 的质料,做了窗帘的颜色,一个洁白素净的帘子,堆叠着透明的 软纱,在风里飘曳。这种朴素,只怕比五颜六色更富有魅力。认 真要赤裸裸不加遮饰,除非有希腊神像那样完美的身体,有天使 般纯洁的灵魂。培根(Bacon)说过:“赤裸裸是不体面的;不论是 赤露的身体,或赤露的心。”人从乐园里驱逐出来的时候,已经 体味到这句话了。 所以赤裸裸的真实总需要些掩饰。白昼的阳光,无情地照彻 了人间万物,不能留下些幽暗让人迷惑,让人梦想,让人希望。 如果没有轻云薄雾把日光筛漏出五色霞彩来,天空该多么单调枯 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念。(答出两点即可)
考点针对练(六) 探究题
1
2
(2)作者描写沙糖果,联想沙棘果,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 要分析并加以概括。
①作者对沙糖果和沙棘果充满赞美之情, 它们虽然朴实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却给了我们很多乐趣和想象,还代表硕果累累的金秋,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敬仰。②有些生命往往被我们忽视,到头来恰恰是这些被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了的东西闪出了光亮,温暖了我们的生活。③要改变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学会识宝,要学会求木之长,求水之远。(或“对待任何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我们都要找一个新的方式或角度去看它,发掘它,能使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解题思路与技巧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是要求考生对一篇散文作品的主题、情感、意
义等进行分析和探讨的题目。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准确理解文章
的内容和意义,并能够准确、深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以下是解题
思路和技巧的具体指导。
一、认真阅读和理解文章
二、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三、归纳总结文章的意蕴
四、提供充分的论据和例证
在解答题目时,要提供充分的论据和例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可以引用文章中的具体语句、描写细节、对话对白等,来展示自己对文章
的深入理解。
同时,可以借助其他作品、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等,提供更
多的论证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论据和例证要具体、有力,能够达到说
服读者的目的。
五、善用修辞手法和文学常识
六、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
在解答题目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语言要简洁明了,句子结构要清晰连贯,不含有模糊、歧义的表达。
同时,要注意逻辑推理
的严密性和连贯性,确保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是有逻辑关系的,能够使读者
理解和接受。
最后,解答散文阅读意蕴类探究题需要考生在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两
方面都具备一定的能力。
平时要多进行文章的读解训练,提高阅读理解能
力;同时要勤于积累和运用文学常识,提高写作表达的水平。
只有在理解和表达两方面都具备扎实的基础,才能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做到深入思考、准确表达。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探究尾段是否可删
散文专题训练----探究尾段是否可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风与市风》序冯雪峰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相煦以湿……——庄子①我编好去年所写的杂文成一个小集子的时候,这一句话又被我记了起来,这或可证明它为我所爱,但主要还是因为和一个死了的朋友有关系。
②这已经是前年的事了,每日睡在异乡的床上,病也厉害起来。
但住在邻近且每日过来谈天的一个朋友——金瑞本先生,却在收复不久的丽水,几乎以一人之力恢复一个报纸。
而且他患着多年的肺结核,报馆无钱,人手更不多;报出版后,他就非一个人兼做四五个人的事不可。
病自然厉害起来,而他的矛盾也就分明地显露出来,谈话的时候,一边咳嗽、红着颊、喘着气,流露着种种深积的牢骚,一边却计划着即刻恢复副刊,训练编辑人才,在论陷区建立通信网等等,想使他的报成为能够反映东南沦陷区和非沦陷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动向的报纸。
一边明明知道言论之路怎样的狭窄,而对一往直下的时势、言论之效又是怎样的微小,一边却偏与当时当地的披靡的风气奋斗,与走私、投机、囤积等奋斗,与公然的贪污腐化奋斗,与做旧戏抽赌捐至数月之久的现象奋斗,与对下属逼奸不成即假以罪名将她置于监狱或送上峰礼物至于十多担的县长们奋斗,而同时是欲将社会的真相、人民的疾苦和民众的真实的战斗宣布出来。
③但这些却是最煞风景的事,不但听到了各方面来的威胁的风声,而且同仁中也有以为这样认真是犯不着的论调。
他于是一方面将威胁的风声看作他的工作有了效果而得意着,一方面又沉重地感到黑暗势力的雄厚及和他同样认真的帮手的缺乏。
这后一种感情对他非常有害,他常常表露颓丧,甚至分明意识到自己病愈发沉重了。
那时由他自己兼编的副刊,要我代看一些来稿,并每天凑写一篇短评,即以谈话时我曾引用过的庄子的这一句话为理由,还说这是能够使两人的病都会很快好起来的。
④就是这一点事情,我记了起来的,且在此记下这一段事,我想借此回忆一下这个死于自己工作里的朋友。
我去年三月间离开丽水,在一个月中就接到了他三四封信,依然是一边壮勇,一边凄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观点鲜明,分析有理有据
既是探究,就应明正误、优劣、支持
或反对态度,切不可模棱两可、东拉西
扯、词不达意,或者简单武断、空洞偏
激。既要阐明观点,又要作有理有据的
分析。 “理”与“据”应从文本中来,应从
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积累中来。
(1)前两次回望,雁门关给作者的是许多未尽之意和因 战争印迹带来的强烈的悲悯与反思;第三次回望,作者终 于认识到了雁门关正确的历史发展定位,交流沟通替代了 战争,开放替代了封锁,民族融合和南北通衢终于称为了 民族发展的主旋律,作者心里的沉重终于释然。(4分) (2)前两次在雁门关,寒冷寂寥的环境和了解的战争惨 烈无法让作者心情平静,而第三次雁门关的平静、祥和给 作者的平静心理提供了外部环境基础。(2分)
一、探究文本的丰富意蕴
(一)探究文本关键字词、句子和标题的丰富意蕴 仁山智水 1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章以“仁山智水”为 题的深刻寓意。(6分)
①自然山水给人以不同的启迪; ②不同的人对山水有不同的游览方式,对事物有不同 的认识态度; ③不满于男人们对自然匆忙浮躁,赞赏女人们对自然 的用心感受; ④希望人们能够真正融入自然; ⑤启示人们从容面对现代生活。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考点解读:
《考试说明》中关于“探究”的要求有三 点: 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②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 图,(文本的人文背景) ③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 见解。(特有解读)
,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文本)
探究题命题原则及特点
1.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 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
考 点 探 究
2.探讨作者的创 作背景和创作意 图
3.对作品进行个 性化的阅读和有 创意的解读
4.阅读感悟或启 示
(2010· 陕西)《保护人》 第(4)题: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 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 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2010· 浙江)《静 流》 16、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
2.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文本探讨研究, 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3.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 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直接答案。 4.答案有限制:不会像读后感那样可以百 花齐放,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 案。
第一种类型:文本探究类
09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
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考点剖析
(1) 角度和层面
概括地说,角度和层面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为表达此内容而选用的艺术手法,即“内容”和 “形式”两大方面。 所谓“角度”,是指读者看事情、问题的立足 点或出发点。具体地说,散文有具体材料、结构 和情感角度等。 所谓“层面”,是指某一层次和某一方面。它 与“角度”有交叉、包含关系。例如,时代背景 层面(角度)、细节描写层面(角度),语言表达层面 (角度)等。
①涉及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宽广,角度 更开放,并且与文本内容的联系程度更 高。
②表达自己对艺术特色的独到认识, 或者对艺术特色作出个性化的解读。
稻草人
本文写了与稻草人有关的故事,请探究 其中的深刻意蕴。
①父亲倚重稻草人:反映了上辈人对土地、粮食 感情深厚,而这种情感却得不到后辈的理解。 ②侄子焚毁稻草人:体现新生代具有众生平等 的观念和率真善良、敢想敢做的品格。 ③稻草人存废问题:表现三代人在思想认识、 生存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④“我”的“惶惑”:显示一贯依赖土地生存 的农村人在社会转型时期,一时找不到生活方向 的复杂心理。
探究的原则:
(1)立足文本,尊重作者
探究题不论要求从何种角度探究,归根结底 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万不可脱离文本凭空 发表意见。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 断章取义。探究题具有开放性,但这种开放并不 是完全的开放。其实无论题干如何开放,都必须 扣紧文本的提示,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切不可 天马行空,任意而为。必须依据文本所提供的有 关信息,有所发现。必须尊重文本、尊重作者、 尊重作者的观点。
----这是要求考生从思想内容方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 蕴和深刻内涵。
——————————————————
07江苏《麦天》 17.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 理解。 ----这也是要求从思想内容方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主题)。
第二种类型:个性解读类
09年高考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 2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 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 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 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 的启发。(6分) 发表看法。(答案基本是用原文的语句并结合自己
(二)探究文本的深刻意蕴和情感态度
山坡上的羊群
1.山坡上悠游自在的羊群与一生都处在牧歌中的爷爷,组成 充满诗意的形象。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深刻意蕴: ①爷爷牧羊虽苦,但为了追求理想与幸福,其中自有 乐趣; ②爷爷不仅是牧羊专家,而且是牧人高手 (教育“我”、 引导“我”); ③美好的真知与深刻的哲理往往来自于普通劳动者。 情感取向: ①赞美劳动及其过程与结果, ②颂扬劳动人民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 ③批评当下一些人不良的世俗心态。
(2009江苏)《上善若水》 1.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 的哪几层深意。 ① 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 善之作;
② 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 可谓上善之人; ③ 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 事要做上善之事。
回望雁门
14.文章结尾说“又一次告别雁门,我心里感到从未有 过的平静”,请结合全文探究为什么第三次回望雁门关 “我心里”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6分)
13.文章第⑤节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马头琴的? 请简要概括。(4分)
①外形的特征;②乐音的特点;⑧音乐的 内涵;④听者的感受。
14.本文题为“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 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埙却不是木制的,这样写 是否离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6分)
不离题。①埙历史悠久,正如大树一样有着无数的年 轮;②埙的乐音纯净单调、质朴无华,体现了树的本质特 征;③埙由陶土、兽骨制成,大树最终回归泥土,野兽生 活离不开树木,埙蕴含着树的精魂。
二、探究文本的艺术特色
(一)探究标题艺术 一方阳光
3.文章以“一方阳光”为标题有什 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①“一方阳光”象征着母爱的温暖和家庭生 活的惬意,形象地表达出文章的主旨。 ②“一方阳光”是全文的线索,串起母子 间的诸多温情。 ③“一方阳光”是为孩子走向远方铺设的 起点,具有哲理意味。
点拨:
(二)探究标题艺术构思、表达技巧 清荷
4.文章以“清荷”为题,但写夏日清荷的文字很少, 请结合全文,从多角度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①从文章思路看:写夏荷是为了引出对清荷繁华凋尽后的怀想与 思考,故略写夏荷,详写残荷。 ②从创作意图看:作者意在怀想残荷不离不弃、依然坚守的超 俗之美,故略写夏荷,详写残荷。
点拨:
① 深刻意蕴与情感不是一回事,意蕴重在思想性、 认识性,而情感是作者的倾向性,即他赞成什么, 反对什么。 ② 探究深刻意蕴就是看文本中选取了哪些不同材 料,这些材料背后有无深刻的东西,它一般指向 材料背后的时代、社会、文化、传统、观念以及 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和人文性等深刻的东西。 ③ 情感取向是指作者对文中不同的人、事的不同 的态度。这些态度或明或隐、或直或曲,都能从 文本中提取出来。作答时一般要用一些情感词语, 如赞美、批评、忧虑等。
(3) 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具体有: 勤俭持家的心理,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官本位心理, 道家文化影响下的消极遁世心理, 佛学文化影响下的舍己为人心理, 爱面子心理, 天人合一追求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心理, 恋家心理, 过年过节与家人团聚的心理, 父母希望儿女出去闯荡、有出息、能幸福生活又舍 不得离开自己的矛盾心理, 儿女不愿过多受到父母束缚又想尽孝不忍其伤心的 心理等。
缸中日月 14.本文写了与缸有关的人和事,请探究 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①缸无言无声,一如农人的品性:对朴实无华 品质的赞美; ②农人用缸储粮腌菜等:对农人辛勤智慧的赞颂; ③回忆母亲、农村生活场景:对亲情与乡情的珍 视; ④无尽遐思、缸植入我的血脉:对农村生活的热 爱。 (每点2分,写出3点得满分)
“人文精神”是指主张以人为 本,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 严和权利,关怀人的现实生活, 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的思 想和行为。人文精神有时又包含 文化、风俗、民情等。
• 《论语》· 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 仁者寿。”译义多种。有为:孔子说: “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 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 乐,有仁德者长寿。”
程之美,故略写夏荷,详写残荷。
④从表现手法看:作者借物抒情,表达精神美不因岁月而衰老的 主旨,故略写夏荷,详写残荷。 ⑤从表现手法看:作者托物言志,表达对像残荷一样人生的肯定 与赞美,故略写夏荷,详写残荷。
点拨:
探究标题艺术构思、表达技巧与做鉴 赏表达技巧题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又有 其突出之处:
——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
生活中的认识概括作答)
第三种类型:写作启发类
08高考山东卷《歌德之勺》: 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 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平时要积累一些写作技法,并有
一定的认识能力;要能准确判断文中使用
了何种突出的写作特色;要能联系平时作
文实践谈感受。
标题是文章的有机整体,可以探究标题的深刻 意蕴,也可以对其标题艺术进行探究。 探究标题艺术的角度主要有: ① 标题本身的表达技巧,如语言的超常组合, 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 ② 表达主旨或主旨象征。有的标题具有象征 艺术,较含蓄地表达主旨。 ③ 文章的结构。有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 有的标题则暗示了写作技巧。 ④ 读者效果。好的标题会令读者眼前一亮, 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