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赋的概念及特点
辞赋(一)
辞赋(一)展开全文第一讲辞赋的基本概念一、辞赋简介1、辞赋的概念什么是辞赋?辞与赋,严格来说,是两种文体。
辞,就是楚辞。
赋,指的是赋文。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如果按照文学体裁的四分法,一般分成诗歌、散文、小说、戏曲。
赋只能划归散文类,而赋这种特殊的韵文体则为中国独有。
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
而在西汉初,辞与赋是两个概念,提出这种观点的是司马迁。
他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而把以后如宋玉等人的作品称为“赋”。
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把“赋”名冠于自己的作品。
赋的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即铺陈事义,挥洒文采,描状事物,抒写情志。
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
在南北朝时期,抒情小赋发展起来,赋的内容与形式都有了变化。
而后赋在汉唐时与诗往往并举连称,逐渐成为科举考试中使用的文体之一。
2、赋的起源刘勰说“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赋既与诗分体,则义兼比兴,用长箴(zhen)颂矣。
(1)来自《诗经》之说班固言:“赋者,古诗之流也”是说它的源头是来自《诗经》。
(2)来自汉散文之说《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
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
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刘向典校的古籍主要包括经传、诸子和诗赋。
《战国策》中所记载的游说之辞,往往在人物对话中进行铺陈渲染,带有辩丽横肆的特点,叫“短赋”。
(3)来自楚辞之说它的来源是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继承《楚辞》形式上的一些特点,讲究文采、韵律和节奏,又吸收了战国纵横家铺张的手法,内容上着力“体物”,同时也注意到“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
汉代辞赋
汉代辞赋概说
汉代立国之后,社会由战乱转为安定,农 业获得稳定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 随的,是文化事业和文学艺术再度繁荣。 汉代君臣多为楚地人,他们在将自己的喜 怒哀乐之情和审美感受付诸文学时,便自觉 不自觉地采用了《楚辞》所代表的文学样式, 从而创造出汉代文坛独具风貌的赋。中国文 学发展中一段辉煌的历史便由此展开了。
二、汉赋的概念及形式 赋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 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 赋颂传统,近仿《楚辞》的基础上,兼收战 国纵横之文的铺张恣肆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 的相关因素,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 它既有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整饬的特点, 又有散文句型自由,无严格格律限制的特点。 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它包括骚体 赋、汉大赋和小赋(抒情小赋),但典型的 汉赋是大赋。
二、枚乘和“七体” 汉初为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刘氏集团先 后消灭了具有实力的异姓诸侯,而广建同姓 诸侯。这些刘氏宗亲不具备秦以前诸侯那样 独立王国的地位,却也具有相当强大的势力。 大国诸侯多礼贤下士,延揽人材。当时诸侯 国的宾客除在政治、邦交方面发挥一定的作 用之外,更多的人则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学方 面。 给予汉初文学发展以巨大推动力的人首 推梁孝王刘武。孝王广筑苑囿,招延四方豪 杰、文士。一时俊逸之士如枚乘、公孙诡、 邹阳、严忌、羊胜等从孝王游于梁园,形成 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 梁客皆善于创作史155)
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乎哀哉,逢时 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 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随 夷为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 为銛。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 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 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 生,独离此咎兮。
楚辞文学常识总结
楚辞文学常识总结楚辞文学常识总结「篇一」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
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
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
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
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6世纪有《越人歌》和《楚人歌》。
《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
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
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见《宋文鉴》卷九十二)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楚辞文学常识总结「篇二」新课标与教材对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尤其是在中外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了解教材涉及的文学流派及中外著名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了解教材涉及的作品中著名的文学典型;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化常识等。
文学常识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教材中涉及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及掌握情况,名著范围是每册书课后的名著导读内容。
该题型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知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古代文学》秦汉文学 常识整理
《古代文学》常识整理◆秦代文学一、秦代文学仅有三种样式:散文、刻石之文、诏书奏议1、完成于公元前239年,由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有一定的时代意义2、秦代文学唯一的作家是李斯,其代表作为《谏逐客书》3、现在传世的秦代刻石之文共有8篇,其中6篇在《史记*始皇本记》中总的来说,秦代文学没有什么成就。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秦氏不文”。
二、1、《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写成。
此书内容驳杂,兼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其文章常常以语言故事为譬喻,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色。
2、《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
每纪都是5篇,共60篇。
《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八览,现在63篇,显然脱去一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
六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
三、秦石刻文是我国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碑志文有很深影响;内容为歌颂秦王功德,形式则是模仿雅颂,都是四言韵文,但多以三句为一韵。
四、秦时民间有歌谣流传。
《汉书*贾捐之传》有“长城之歌,至今未绝”的话。
今之所传,仅有一首,见于晋杨泉《物理论》。
◆汉代文学汉代文学的样式主要有:赋、散文、诗歌和楚辞。
其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汉高祖——汉景帝,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多种问题主要沿袭战国文学的余风,同时又有新的因素萌芽:辞赋,政论。
这时期主要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和辞赋发展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诗三百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4、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简称齐鲁韩毛四家。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做笺,学习毛诗的人渐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赋比兴1、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意思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婉转,而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时也起比喻的作用。
3、周代民歌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人的境界和形象。
比兴手法在我国诗歌中一直继承发展,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面。
周易《盘庚》1、是《尚书》中《商书》里的一篇。
2、尚书是记言的古史,《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讲话,古奥难懂。
3、《盘庚》中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的譬喻都鲜明生动,如因臣民反对迁徙,盘庚对其进行说服,将旧都比作“颠木”,新都比作颠木新生的“由蘖”。
金文1、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
一般称为铜器铭文或金文。
2、殷商已有简单铭文,周代日益发展。
3、这些铭文多关于贵族的事功、讼断和赏赐。
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长。
如《散氏盘铭》等。
4、铭文一般为散文,也有韵文。
如《季子白盘铭》。
《春秋》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
它极其简括的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凡240年。
3、孔子为维护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命定分,巩固王朝最高奴隶统治政权,恢复大一统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书法,表现出来。
但《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类似于后世的新闻标题,只是片断记录。
两汉辞赋
《归田赋》的艺术特征
2、语言清新明丽,工致典雅。写景状物细腻 形象,铺叙议论意蕴深厚。 3、篇制短小,全用四、六句式,且颇多骈偶 成分,形式整齐,韵律和谐。
在形式上体现了“骈四俪六”的骈体文特征,是 汉代最早出现的比较成熟的骈体赋。同时也是中 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
汉赋有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之分 1骚体赋(西汉初期是骚体赋的时代)
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内容侧重抒情,篇幅 短小,多用“兮”字语句。
贾谊的《吊屈原赋》 《鵩鸟赋》
司马相如《长门赋》
2散体大赋(西汉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散体赋 勃兴、发展而逐渐衰落的时代。 )
又称为新体赋。它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善于用铺陈、 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 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 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在结构上, 大赋多采用主客问答式。
“曲终奏雅” “劝百讽一”
奠基之作是枚乘的《七发》,最高成就是司马 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七发》
解题:
“说七事以启发太子”(《文选· 李善注》), “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 (《文心雕龙· 杂 文》)。
思想内容:
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问询,用7件事来启发 楚太子,实际是用7种方案给楚太子治病。指导思想 在于讽谏上层统治阶级的穷侈极欲。
张衡(78~139),字 平子,南阳西鄂人。
归田赋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 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 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 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仓庚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 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 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 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14《楚辞》的含义与体例特点
《xx》(xx)《xx》的含义与体例特点《xx》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诗歌的文学体制,即指战国后期以楚国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吸取楚地方言声韵和民歌形式而制作的一种富有楚国地方特色的新体诗。
一是指书,即指将战国时期楚人诗作和汉代人用楚辞体写的辞赋整理而成的总集。
文学史上所称的“楚辞”,主要是指屈原、宋玉的作品,后人的摹拟之作,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楚辞,但可称为楚辞体作品。
《楚辞》的定名较晚,班固《汉书·艺文志》称其为“赋”,其实辞和赋不能混为一谈。
“楚辞”是一种真正的诗,主要起抒情作用。
“汉赋”是一种“半文半诗”的作品,采用叙事形式进行咏物说理,严格地说应当是一种“有韵的散文”,无论是文法形式,组织结构,还是押韵规律,两者都是不相同的。
将这种新体诗称为“楚辞”者是两汉末文学家刘向。
楚辞体新诗是由屈造的,但这与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地的民间文化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这些文化的影响启迪,屈原也不可能创造出如此成熟的楚辞体新诗来的。
富有地方色彩是“楚辞”的一个最大特点。
宋代黄伯思对这一特点作了很好的注解,他说:“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东观余论·翼骚序》)古代楚地范围较广,也是一个动态概念。
楚人自称是高阳帝颛顼之后代,火神祝融之子孙。
从传说中的住地看,祝融之前的祖先都住在我国的南部,其后裔则住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一带。
祝融后裔有六族八姓,在商代后期,只剩芊楚一族流动于南方。
至周代,楚曾为周之属国,在周衰败时,楚始壮大,并不断扩张而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楚庄王时曾为各国霸主。
其版图最大之时,东起于海,西起四川,北起河南,南至湖南。
为战国时其它六国版图之总和。
屈原的生平与时代屈原,名平,字原。
祖籍湖北省秭归县,战国时属楚地。
约生于公元前340~前278年,享年62岁。
屈原与楚怀王同一宗室,至鬻熊以后便以熊为氏。
楚武王熊通之子瑕受封于屈,遂以屈为氏。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辞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辞赋一、秦汉辞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赵壹《刺世嫉邪赋》,张衡《归田赋》。
二、李斯《谏逐客书》、司马迁《史记项羽本记》、《报任安书》二、汉乐府民歌《战城南》、《有所思》、《上邪》、《饮马长城窟行》三、汉诗《李陵送苏武诗》,《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
以上篇目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有微调课前测试一、解释下面的句子1今之从政者殆而。
2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4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并谈谈你的理解。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第四讲秦汉辞赋一、辞赋的起源与概念二、汉赋发展的几个阶段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三、贾谊《鵩鸟赋》四、枚乘《七发》五、司马相如《子虚》与《上林》六、赵壹《刺世嫉邪赋》与张衡《归田赋》古人论赋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
(《汉书艺文志》)赋者,古诗之流。
(班固《两都赋序》)赋者铺也。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歌诗辞赋简释歌,有乐有辞谓之歌诗,雅化之歌谓之诗辞,歌失其乐谓之辞(散文化的诗)赋,不歌而诵谓之赋(诗化的散文)二、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最早是骚体赋,是从楚辞向赋的过渡,骚体赋保留着抒情的内容,文中常有“兮”字;汉大赋又叫散体大赋,它往往运用对话体,规模宏大,辞藻绚烂。
汉大赋的写作常有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它的特点是:铺张扬厉,劝百讽一。
汉大赋的讽谏功能常常不能实现,故东汉文人又开始写作抒情小赋,以抒发对时代的忧愤或逃避。
孟子问答知恬斋隐机而坐,仰天而嘘,乐忘之执卷而问之:“老子之道,吾曾闻之也。
孔孟之学,未闻其详。
敢问老、孔之学何以异?”知恬斋曰:“老子,古之博大真人也。
以天地为栋宇,以人生为逆旅。
辞赋的概念及特点
➢ 小赋:小赋在形式上篇幅短小,多用韵文,句式多样。 ( 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 《述行赋》)
赋的来源
赋源于古诗,奠基于楚辞,形成和兴盛于两汉。 吸收综合了多种文学因素,形成了独特的诗歌和 散文结合的文学形式。 “赋者,古诗之流也。”
➢ “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 言淫乐,而显侈靡,窃为足下不取也。”
➢ “且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 徒事争于游戏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 荒淫相越,此不可以扬名发誉,而适足以贬君自 损也。”
➢ “于是乎乃解酒罢猎,而命有司曰:‘地可垦辟, 悉为农郊,以赡萌隶,隤墙填堑,使山泽之人得 至焉。实陂池而勿禁,虚宫馆而勿仞,发仓廪以 救贫穷,补不足,恤鳏寡,存孤独,出德号,省 刑罚,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与天下为更 始。’”
汉赋
辞赋的概念及特点
➢ 辞赋通指楚辞和秦汉时追仿楚辞风格的、具有抒情诗特征 的作品以及汉代新兴的以体物为主、性质介于诗文之间的 作品。
➢ 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是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的 文体,是诗歌的散文化和散文的诗歌化。它包括骚体赋、 汉大赋和小赋(抒情小赋)
➢ 骚体赋:骚体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品而写 成的一种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 相如的《长门赋》)
(b)《鵩鸟赋》 “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 自广。”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子之赋,贾生得其质。” ——刘熙载《艺概·赋概》
枚乘
➢ 枚乘,字叔,淮阴人。有赋九篇。现存三篇: 《七发》、《柳赋》、《梁王菟园赋》。一般认 为只有《七发》可靠。
“辞”与“赋”的辨析
中图 分 类 号 :I0 26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7 — 5 1 (0 2 4 0 1— 2 6 1 6 3 2 1 )0 — 0 8 0
雄 《 法言 ・ j》 日 : “ 人之赋 丽 以则 ,辞人之 赋丽 以淫 。 文人除了给 “ 吾 , - 诗 ” 赋”下定义以外 ,还说明赋 与 “ 古诗 ”关 系密切 , “ 问:君子 尚辞乎? 日:君子事之 为尚。事胜辞则伉 ,辞胜事 而这里 的 “ 或 古诗” ,根据理解主要是指 《 诗经》。 “ 赋”从 动词 演 则赋 ,事辞称则经 ,足言足容 ,德之藻矣。 ”司马迁 《 史记 ・ 屈原 变为 名词 ,作为一 种文学体裁概念 出现在 《 诗大序》 中 : “ 故
“ ”与 “ ”作 为两 种文 学体裁 ,都是在战国时代的楚国 指诗 、诵诗 ,两者都与诗歌有关 ,这说明 “ ”最早是与诗歌有 辞 赋 赋
最先出现 的。辞 ,即楚辞 ,汉代人用以称呼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 关的 。班固的 《 都赋序 “ i 两 : 赋者 ,古诗之流也。 ”杨修 《 答临
“ 辞 谓一 人独 言也 ,两 辞谓 两 人竟 理也 ” 单 ;以上五 者都 表 示 间宗 教 歌 舞基 础 上 创作 的 祭祀 乐 章 ,据 《 楚辞 补 注》 记 载 :
“ 辞”是语言 、言语 ,是表达交流 的一种 方式 ,用辞表达 自己的 “ 湘 君》 《 《 、 湘夫
‘ 是祭 祀湘水神 的乐辞 ’ ,
往来奄忽 ,入不言语 ,出不诀辞 ,其 志难知。辞 ,一作词 。 ”这 “ 好
赋 里的 “ 辞”可能是与言语相对 的另一种表达 己志的形式 。由以上 可见 “ ”并 不是来 自于 民歌。但是关 于赋 的来 源历来 说法不
古代文体
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 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 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 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 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維否,我于此视。 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 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12、辞賦类
辞賦类——基本有韵,近于长诗。可以 抒情,可以咏物。 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 也。” 扬雄《解嘲》、杜牡《阿房宫赋》、韩 愈《进学解》、欧阳修《秋声赋》、苏 轼《前赤壁赋》之类。
13、哀祭类
哀祭类——哀吊死者的文章,包括哀辞 (祭拜於灵前而烧之)和祭文(祭拜并 宣读之)。这类文内容伤惋,言辞凄切, 感情沉重,用语真朴凝聚。如韩愈《祭 十二郎文》。 另有间于二者之间的“诔”,《文心雕 龙•诔碑》::“大夫之材,临丧能诔。 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 如颜延年《陶徵士诔》。
9、杂记类
杂记类——除传状、碑志以外的一切记 叙文。 如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永 州八记》、苏辙《快哉亭记》、范仲淹 《岳阳楼记》。 唐宋古文家的杂记往往叙中夹论。
10、箴铭类
箴铭类——用于规戒的文章,大多用来 戒勉自己。 如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 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 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子 曰:何陋之有?”
(二)古赋: 又叫辞赋、汉赋、汉 大赋,主要指汉人写 的长篇大赋。篇幅一 般较长,形式多为问 答,韵文、散文相交 杂。如扬雄的《解 嘲》、司马相如的 《上林赋》,班固的 《两都赋》。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24、散体大赋:以状物为主,铺排摹绘,夸饰文采,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这类作品是一般所说的“大赋”或“汉赋”的典型。
25骚体赋: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严忌《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26" 乐府”:西汉乐官分为太乐令、乐府令两个官职;太乐令掌管雅乐,乐府令掌管民间俗乐。东汉掌管音乐的机构,也分为两个衙署,一是太子乐署,二是黄门鼓吹署;前者相当于西汉的太乐机关,后者相当于西汉的乐府衙署。魏晋之后,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6采诗说:班固《汉书﹒食货志》:"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
7献诗说《国语﹒周语上》:"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成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8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始于衽席,„„(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和韶、武、雅、颂之音。" 后世被许多人继承
【精品】辞赋的概念及特点
【精品】辞赋的概念及特点
辞赋是一种写景抒情的文体,常常被用来赞美国家、人民、风景、历史等。
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一、辞赋的概念
二、辞赋的特点
1. 描述具体细致
辞赋作品通常以具体的事物、景色、人物为切入点,通过细致的描写和运用良好的美学效果,展示出美景和美好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于事物的深刻感受和理解。
2. 叙事抒情并重
辞赋不仅要展现丰富的情感,还要寄托诗人的思想和追求,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因此,在叙述情事的同时,也要表达出自己的抒情思绪,使作品更具有思想性。
3. 语言多样灵活
辞赋作品中,语言应该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押韵、比喻、夸张等,以丰富的幻想和明快的语言表现手法来呈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运用修辞手法
辞赋作品是一种充满美学感染力的修辞诗歌,贯穿始终的是各种修辞手法。
辞赋作者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从而使作品更为生动有趣。
5. 重视文化内涵
辞赋还重视文化内涵。
在作品中加入一些符号和象征,例如古代文化、历史典故、神话、寓言,以及地方特色等,以体现出作者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辞赋是一种反映诗人情感的修辞诗歌,它富有情感向往和思想表达,秉持丰富的文化内涵,以精细的描写、多样的语言形式和激动人心的内容,展现出诗人艺术上的天赋和创造力。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典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辞赋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辞赋名词解释古代文学辞赋名词解释:辞赋名词解释(一)1、辞赋的概念辞赋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属于抒情文学。
它用丰富多彩的笔调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所以,辞赋最早称为“赋”或“赋体”。
后来又叫“辞赋”,沿用至今。
“辞”是“辞章”的简称。
“赋”是“铺采摛文”的省称。
“辞”主要是指的文学作品的形式;“赋”主要是指文学作品内容。
“辞赋”合称“辞赋”。
2、辞赋的分类辞赋按照写作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别赋”和“骈赋”两大类。
(二)辞赋的体制和格式1、辞赋的体制辞赋是在诗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源于诗,又与诗有别。
辞赋在形式上表现出特殊性:它的篇幅长短不一,篇幅较长的叫做“赋”,篇幅较短的叫做“辞”;有的把“赋”和“辞”统称为“辞赋”;也有人认为辞赋就是赋体,而且有所谓“三都赋”,即《东都赋》、《西都赋》、《南都赋》。
(1)体例(二)辞赋的体制和格式三、辞赋的特征1、雅言韵语,繁文缛节;2、言约旨远;3、注重细节描写,刻画性格;4、多用排偶句式;5、抒情议论交融。
四、辞赋的作家1、赋的鼻祖屈原,开创了赋体,并将辞赋从哲理性转变成艺术性;2、“三都赋”的作者扬雄,将赋的文体转向叙事性;3、汉代大赋家司马相如,开创了汉赋体制;4、班固的《两都赋》开创了“汉大赋”的先河。
五、辞赋与骈文辞赋这种文体和其他文体最大的不同是没有严格的格式限制,无严格的体制约束。
因此可以说,辞赋和骈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辞赋和骈文,常常是交错在一起的,比如像辞赋中引用的古代散文,便可称为“古赋骈文”。
五、辞赋与骈文辞赋这种文体和其他文体最大的不同是没有严格的格式限制,无严格的体制约束。
因此可以说,辞赋和骈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辞赋和骈文,常常是交错在一起的,比如像辞赋中引用的古代散文,便可称为“古赋骈文”。
经典常谈辞赋知识点总结
经典常谈辞赋知识点总结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主要用于叙事、抒情等,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辞赋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辞赋的概念、历史、特点、创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分析。
一、辞赋的概念辞赋,又称赋,是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起源于先秦时期,盛行于汉代。
辞赋的内容主要是叙事、抒情和议论,形式上多采用韵文和对仗结构,辞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既有独立的辞赋体作品,也与其他体裁相结合。
二、辞赋的历史辞赋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诗歌创作,并在汉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在汉代,辞赋成为文人雅士们进行文学创作的主要形式,形成了盛行一时的“风度”,成为当时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
后来随着文学的发展,辞赋逐渐式微,但其影响依然深远,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辞赋的特点1. 抒情性强:辞赋主要是通过叙述故事或描述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感情,抒发情感,因此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有时也可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感叹和批评。
2. 韵文对仗:辞赋在形式上多采用韵文和对仗结构,这种形式的运用使得辞赋在音韵上更加优美,使读者更容易记住和体味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 叙事性强:辞赋以叙述为主,多采用故事情节,通过故事的叙述来表达主题,这种叙事性的特点使得辞赋在表达内容上更加丰富多样。
4. 议论性强:辞赋也常常用来议论时事,批评社会风气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较强的议论性特点。
四、辞赋的创作方法1. 主题选择:在创作辞赋时,要选择合适的主题,主题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并且要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 情感抒发:辞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情感的抒发,因此在创作时要注重情感的真挚和深刻,要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3. 表达技巧:在辞赋的创作中要注重表达的技巧,如运用修辞方法、排比、对仗等,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4. 语言运用:在辞赋的创作中要注重语言的运用,要注意诗歌韵律、音韵的协调和美感,在语言上要力求优美流畅。
辞赋的区别——精选推荐
辞赋的区别辞与赋,作为两种⽂学体裁,都是在战国时代的楚国最先出现的。
辞,即楚辞,汉代⼈⽤以称呼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作家的创作。
①赋,作为⽂体,初步形成于战国,⽽⼤盛于汉代,故有汉赋的专称。
⽽战国时代与赋有关系的两个作家,也是楚国⼈,⼀个是荀⼦,②⼀个是宋⽟。
到了汉代,许多作家,兼擅⼆体,因⽽出现了“辞赋”并称的情况,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称“景帝不好辞赋”,《史记》亦有个别情况以赋称辞的,如《屈贾列传》称屈原“乃作《怀沙》之赋”,但总的说来,西汉虽“辞赋”并称,但⼆者的区分是清楚的,辞是指楚辞,赋是指赋体作品。
刘向在编辑《楚辞》时,标准也是分明的,除收他认为是屈原的作品外,宋⽟只收《九辨》和《招魂》,⽽汉代⼈的作品,收的都是模拟楚辞的,如贾谊,不收《吊屈原赋》、《鹏鸟赋》,⽽收《惜誓》。
到了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多次以赋称辞,并在《汉书·艺⽂志》中,把辞与赋混编在⼀起,统称为赋。
他把先秦⾄西汉的辞赋分成四类,即所谓屈赋之属、陆赋之属、荀赋之属和杂赋。
为什么这样分类,班固没有说明,前⼈对此有过⼀些推论,如刘师培在《汉书艺⽂志书后》中提出:班《志》叙诗赋为五种,赋析四类。
区析之故,班⽆明⽂,校雠之家,亦鲜讨论。
今观“主客赋”⼗⼆家,皆为总集,萃众作为⼀编,故姓⽒未标。
余均别集。
其区为三类者,盖屈平以下⼆⼗家,均缘情托兴之作也,体兼⽐兴,情为⾥⽽物为表。
陆贾以下⼆⼗⼀家,均骋辞之作也,聚事征材,旨诡⽽词肆。
荀卿以下⼆⼗五家,均指物类情之作也,侔⾊揣声,品物毕图,舍⽂⽽从质。
此古赋区类之⼤略也。
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辨诗》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七略》次赋为四家:⼀⽇“屈原赋”,⼆⽇“陆贾赋”,三⽇“孙卿赋”,四⽇“杂赋”。
屈原⾔情,孙卿效物,陆贾赋不可见,其属有朱建、严助、朱买⾂诸家,盖纵横之变也。
(扬雄赋本拟相如,与屈原同次,班⽣以扬雄赋⾪陆贾下,盖误也。
)刘、章⼆⽒所论,着重阐述各类赋代表作家的基本风格,应该说是有道理的,但似乎不能包括各类赋的全部,特别是把司马相如、扬雄分属两类,以现存的赋作来看,是不妥当的。
登泰山记 赤壁赋 语言特点
《登泰山记》和《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作品,它们的语言特点如下:
1. 《登泰山记》:
《登泰山记》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
-“泰山之巅,云海茫茫,如临仙境。
”
-“登高而望远,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
-“人生苦短,何必为琐事所扰,何不放下一切,去追寻心中的那份宁静和自由。
”
2. 《赤壁赋》:
《赤壁赋》则采用了华丽、雄浑的语言风格,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感慨和思考。
例如:
-“赤壁之战,千古留名,英姿飒爽,气吞万里如虎。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总体来说,《登泰山记》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富有诗意;《赤壁赋》的语言风格华丽雄浑,富有历史感。
这两篇作品的语言特点都非常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汉代文学概述
2、《七发》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以铺陈写 物为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
3、《七发》所铺陈的内容,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的题 材,这些题材在后来的赋作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4、《七发》已经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出 现“劝百讽一”的现象,这也成为后来汉赋的基本 特征
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 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 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 陈皇后复得亲幸。”
2020/3/4
10
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 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 檐蛛纲,尽日惹风絮。
2020/3/4
4
司马相如和汉赋的鼎盛
大赋又叫体物大赋,或散体大赋。它篇幅较 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 。
最基本的特点,是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 富丽的辞藻,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 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 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 驰逐等生活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2020/3/4
13
汉代政论文
一、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时期洛阳人。由于当过长沙王太傅,故 世称贾太傅,贾生,贾长沙。
代表作:《过秦论》、《论积贮疏》、《治 安策》
李商隐《贾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 问鬼神”
2020/3/4
14
二、晁错(BC200-BC154) 颖川(今河南禹县)人 ,汉初杰出的
政治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加强边防、 重农抑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七发》的艺术特色:极尽铺张。铺写 过繁,刻划有余而生动不足。
▪ (c)《七发》的地位:《七发》是标志新体 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多方面奠定了汉赋 的基础。
▪ (1)司马相如:约前179- 前118。初名犬子,因慕蔺 相如而改名。字长卿。蜀郡 成都人。
▪ (2)作品:《汉书·艺文志》 著录有他的赋二十九篇,今 存六篇。其赋作以《子虚 赋》、《上林赋》最著名, 是汉代新体赋的典范作品。 《大人赋》、《哀二世赋》、 《长门赋》、《美人赋》
▪ 冯衍,东汉初期的辞赋家。字敬通。《显志赋》中多用典故,骈偶 对仗,用前代名人的遭际,抒发自己失官的感慨和愤懑。
▪ 张衡(78~139),字平子。 安帝、顺帝时,两任太 史令。因宦官谗,出为 河间王相。他精通天文 律历,创制浑天仪、地 动仪。与司马相如、扬 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 家。
▪ 赋思(想》a,艺)题术《材上西体也京制显赋均示》模出、拟某《班些东固特京色《赋。两》都。赋这》两,篇但赋结合构称更为为《宏二阔京,
(b)《鵩鸟赋》 “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 自广。”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子之赋,贾生得其质。” ——刘熙载《艺概·赋概》
▪ 枚乘,字叔,淮阴人。有赋九篇。现存三篇: 《七发》、《柳赋》、《梁王菟园赋》。一般 认为只有《七发》可靠。
▪
(a)“七发”的意思:“七发”是“说七事 以启发太子”。
“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后汉书·张衡传》 “下笔绣辞,扬手文飞”
——弥衡 ▪ (上从抒思发b忧想 辞) 愤《内 官不思容 归满玄到 田的赋形 ,心式 隐》情体 逸和。制山《《均林归归有志田田独向赋赋创的》》。名。是它赋《一是。思篇中玄抒国赋情文》小学主赋史要,上抒《第写归一政田部治赋》
辞赋的概念及特点
▪ 辞作赋品通以指及楚汉辞代和新秦兴汉的时以追体仿物楚为辞主风、格性的质、介具于有诗抒文情之诗间特的征作的品。
▪
汉赋是汉代赋体文学的总称,是汉代的一种新兴的独特的文 体赋和,小是赋诗(歌抒的情散小文赋化)和散文的诗歌化。它包括骚体赋、汉大
▪
骚体赋:骚体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品而写成 的的一《长种门赋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
▪ “淫今乐足,下而不显称侈楚靡王,之窃德为厚足,下而不盛取推也云。梦”以为高,奢言 ▪ “且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徒
事争于游戏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 相越,此不可以扬名发誉,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 ▪ “于是乎乃解酒罢猎,而命有司曰:‘地可垦辟, 悉为农郊,以赡萌隶,隤墙填堑,使山泽之人得至 焉。实陂池而勿禁,虚宫馆而勿仞,发仓廪以救贫 穷,补不足,恤鳏寡,存孤独,出德号,省刑罚, 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与天下为更始。’”
——班固《两都赋序》 “大有儒恻孙隐卿古及诗楚之臣意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讽,咸
——班固《汉书·艺文志》 “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 在虚拟的框架中以问答体的架构方式来展开内容。
▪ 赋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序”,是开头,交代赋中人 物问对的缘由,以引出正文;中间是正文,主客之间, 或彼此夸耀宫苑、京都的壮丽,或极力描绘帝王贵族畋 猎歌舞的欢乐;结尾,往往以一方向另一方诚服作结, 从中显露出作者的思想倾向。
▪ 夸张铺陈,气势宏伟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 以大量的连词、对偶、俳句层层渲染,极尽铺陈之能事。
▪ 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 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 畋猎驰逐的壮观场面。其主旨则既美且刺,一方面大力 宣扬大汉帝国的声威与气魄,歌颂帝王功德;一方面又 对帝王政治上的缺失和生活的奢淫进行讽谏。
汉赋兴起的原因
▪政治稳定,经济实力雄厚,国威大振。 ▪统治者的提倡。
▪ 贾谊(前200~前168年), 洛阳人。西汉初著名政 治家。有赋七篇,今存 有《吊屈原赋》、《鵩 鸟赋》和《旱云赋》三 篇。
▪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a)《吊屈原赋》 “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 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
▪ 西汉学者、辞赋家。字子云。 他的《甘泉》、《河东》、 《长杨》、《羽猎》诸赋, 就是模拟司马相如《子虚》、 《上林》而写的,后世有 “扬马”之称。
▪ "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 赋丽以淫"
▪ 传本分为《西都赋》和《东都赋》两篇,实分为上下章。该赋在体 例手法上模仿司马相如,但有明显差别:描写范围扩大,描写整个 城市的形势、布局、气象,开创了大赋中的京都题材。
▪ 汉发大》,赋司(马新相体如赋的):《大子赋虚是赋汉》赋和的《典上型林形赋式》。)(枚乘的《七
▪ 小衡赋赋的》《):归小田赋赋在》形式、上赵篇壹幅的短《小刺,世多疾用邪韵赋文》,、句蔡式邕多的样《。述行( 张
赋的来源 赋源于古诗,奠基于楚辞,形成和兴盛于两汉。吸
收综合了多种文学因素,形成了独特的诗歌和散文 结合的文学形式。 “赋者,古诗之流也。”
▪ (手a法)。司马相如的赋在艺术构思上,采用了虚构的
▪ (渲b染)的在手艺段术来表叙现 事手 写法 物上 。,主要以铺排夸张、描摹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
——司马相如 (较c强)的在节语奏言感形和式 韵上 律, 感大 。量运用排比、对偶,形成
翼情“,。于仓”是庚仲哀春鸣令;月交,颈时颉和颃气,清关;关原嘤隰嘤郁。茂于,焉百逍草遥滋,荣聊。以王娱雎鼓
▪ 赵壹,字元叔。《刺世疾邪赋》是政治抒情赋。议论纵横,词锋犀 利是本赋的显著特点。
▪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 “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