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 研 究
都市家教 14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它是一门反映漫漫历史长河中人与事的学科,因此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很浓的学科,其视点主要聚集在人的内心情感和精神世界中,需合理引导方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教师应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正确地、有创见地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俗话说:“与其给学生一车猎物,不如给学生一杆猎枪。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授知识,授之以法。
”既要管教,更要管学,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就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
能力,与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共同构成人的素质,成为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 。
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
了学习的独立性,就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而良好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对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
在学习《鸦片战争》
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没有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会爆发吗?在学习《戊戌
变法》时问,如果光绪帝真的有实权,戊戌变法一定能成功吗?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时,如果不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重要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可能会忽
略而过,或不理解,或理解不深刻。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使学生清楚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的进攻方向和清军的反击方向,通过指导学生观看地图,使学生明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形势及清军水师全军覆没的原因。
在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目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的《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图叫学生谈谈这个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危害。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相比较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历史学科的广泛兼容性。
它包含了文学、哲学、法学、美学、音乐、绘画及自然科学等许多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能够使人从各种层次、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多元分析。
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
746000
甘肃省陇
南
市
武都区
城关
中学 马
永
忠【摘 要】西部农村语文教学的现状是
不尽如人意的,尤其是农村小学,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重读写直接指挥着小学语文教学,重课内,图书匮乏以及学生视野狭窄、轻课外等现象在农村小学中还较突出,另外教研活动满足于形式,学校领导、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支持不够,起不到实效。
本文拟对农村语文教学、教改的现状作几点概略的分析,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士的注意。
【关键词】课堂教学;农村教育;教学现状
我国西部农村语文教学的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尤其是农村小学,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
近些年来,农村语文教学这片“原始的土地”上似乎热闹起来了。
各种教改实验“你方唱罢我登场”,介绍经验、报道成果的文章连篇累赎。
实事求是地讲,某些地区,某些学校的语文教学也确实成绩斐然,形势喜人;然而若放眼于整个农村地区,形势却不容乐观。
促进语文教改的深化、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广大语文教
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但良好的愿望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深化和突破必须建筑在
对语文教学现状清晰的认识
上,否则纵有教改的上佳方
案也只能是沙上之塔。
一、小学语文教学突出之“最”——重读写
纵观西部农村教育,尤其小学语文教学,当我们把目光移向语文课堂教学时,通览之后,才发现“听
说”的能力在这里被轻描淡写了。
而且每年高考的语文试题中又有多少是直接考查“听说”能力的呢?因此,“听说”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弱化,也就理所当然了。
叶圣陶先生说:“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
”听和读是对语言的理解,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对语言的运用,是输出信息。
二、重课内,轻课外现象在农村小学
中还较突出
在教学中,老师注重课内,轻视课外,
总认为课内教学是硬性教学任务,而课外活
动则是可以稀里哗啦的,更客观点的说形同
虚设。
因此,老师往往是加班加点,拼命灌
输,一门心思不“斜”视地扑在自己的“本
本儿”上,结果不仅严重的侵害了学生的身
心健康,更培养不出高素质,具有强烈创新
意识的人才。
三、重教授,轻学习
有一首儿歌其中有这样一句“小呀小二
郎,背着书包上学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那充满童稚的声音,那欢蹦乱跳的身影,恐怕是人见人爱吧。
“学堂”是学生的乐园,是学生的“天堂”。
眼下的中小学生恐怕是难得蹦跳起来的,背负繁重的课业和升学的重压。
如果老师只是尽其“传道、授业、解惑”之天职,恐怕还不能算是“善教者”。
四、图书匮乏,学生视野狭窄
城市学生语文成绩好于农村学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读书多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笔者所在的江苏省算是教育基础较好、文化较发达的省份,可是笔者所在的市又有几个初级小学(完全小学情况好一些)有像样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呢?照理说,城市人有城市人的生活体验,农村人有农村人的生活体验,
至多不过是在现代文化生活方面城市优于农村(但乡土民俗方面农村又优于城市),为什么农村学生的语文水平差得那么多呢?具
体而言,就是要尽快地在农村小学特别是初中(其实小学又何尝不需要)普遍地“建(图书)馆辟(阅览)室”,哪怕规模小一些,房子和桌凳等“设备”简陋些。
财力问题可以多条腿走路(例如阅览室报刊的订阅费可由学生分担,桌凳款由学校承担等。
)五、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教师的业务素质“居低不上先说学生,衡量学生的语文总体水平应“硬软结合”。
考试成绩是“硬”标准,“印
象衡估”是“软”标准。
再说教师。
衡量教师也有个软硬结合的问题。
“硬标准”是学历达标率。
这方面无疑农村大大低于城市,一般要低20~30个百分点。
只要师范生毕
业分配中的“趋城避乡”势头得不到应有的遏制,那么这一“硬差距”就无法缩小。
“软标准”是指同等学历的人在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上的实际差距。
六、教研活动满足于形式,缺少实效为了顺应教改形势,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开展得较频繁,然而给人的总印象是形式主义有余,讲求实效不足。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追求“花拳绣腿”已成为某些农村地区教研活动的流弊。
笔者曾参加过几次县市级教改研讨活动,对有些所谓具有“突破性”的研究课实在不敢恭维。
七、学校领导、教师使课堂教学改革起到实效在参加中英甘肃项目校长培训期间,本人有幸听讲了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瑾瑜教授的讲座《西部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使我认识了西部农村教育,同时也更加深层次的认识了存在于农村小学课
堂教学的若干问题的思考,即学校领导与教师。
学校落实教育改革,就肩负着整个学校
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学校领导的带头和支持,一所学校的发展,教师是关键,必然体现学生、体现教师的公平。
然而,农村教育的三根支柱:价值、情感、精神,对农村课堂教学,着重对农村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艰苦奋斗在教育第一战线的同仁们——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1]马晓真.《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陕西:陕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2]傅道春主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张民生.《课堂教学与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甘肃省定
西市岷县西寨
学区
刘星
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