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

合集下载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是中国古代一座宏伟壮丽的皇家园林,十九世纪时曾是清朝皇室和宾客的游览胜地。

然而,这座美丽的园林在1860年遭到了毁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痛楚和人类文明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清朝政府对来犯的英法联军采取了软弱无能的态度,导致了中国的国家尊严受到了严重侵犯。

英法联军在进攻北京的过程中,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和烧毁,这是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极大侮辱。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仅是一座园林的消失,更是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遭受的沉重打击。

圆明园不仅拥有精美的建筑和园林景观,还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和文物,这些文物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烧毁,使得这些珍贵的文物永远失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遭受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也是对人类文明的损失。

圆明园作为一座具有独特价值的园林,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

它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创作对世界各国的园林设计和建筑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英法联军的破坏行为使得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永远消失,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不
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也让人们对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感到永远的愤慨。

然而,圆明园的毁灭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努力保护好现有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成为我们传承的宝贵财富,同时也要加强文化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民族的文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明,让圆明园的毁灭成为历史上的痛楚,而不是重演的悲剧。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的课文,也是北京教育课改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课文。

这样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简介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简介引言圆明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古代皇家园林之一。

然而,1840年到1900年间,圆明园经历了一系列的灾难,最终被彻底毁灭。

本文将简单介绍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和相关资料。

圆明园简介圆明园建造于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总占地面积约350公顷。

园内的建筑、景观和艺术品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园林和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皇家园林区、大型宫殿区和西洋建筑区。

圆明园的毁灭过程第一次被洗劫(1840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军队趁乱进攻圆明园。

英军烧毁了大量建筑和文物,带走了许多宝贵的艺术品,导致圆明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第二次被洗劫(1860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法英联军攻占北京,再次洗劫了圆明园。

他们烧毁了几乎所有的建筑,带走了无数文物和宝贵的艺术品。

圆明园遭受了巨大的破坏,成为废墟。

最终毁灭(1900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生,圆明园成为义和团的目标之一。

他们烧毁了圆明园的大部分建筑,包括最后幸存的一些文物和艺术品。

在这次毁灭中,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几乎一无所有。

相关资料由于圆明园的毁灭,大部分的建筑和文物都无法完全保存下来。

然而,一些文献记录、照片和插图仍然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了解。

以下是一些关于圆明园毁灭的相关资料:1.《圆明园纪实》:该书是圆明园现存资料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部分,记录了圆明园毁灭前的建筑、景观和文物。

2.圆明园残存照片:一些摄影师在圆明园毁灭前拍摄了一些照片,这些照片成为了今天了解圆明园的重要资料之一。

3.《圆明园考古图录》:该书是对圆明园进行考古调查和记录的综合性图录,其中有一些珍贵的插图和文献材料。

4.《圆明园考古发现与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圆明园考古发现和研究的学术论文集,其中包括了一些考古发现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结论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大损失,它曾经是中国古代文明和艺术的典范。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 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 估量的损失”。
拓展空间
歌颂祖国,礼赞人民的诗歌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砂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思维导图
方法总结
写作方法——首尾呼应
课文回放
开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结尾: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技巧点拨
这里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使文章前后内 容联系紧密,主题突出,把作者的痛惜、愤恨之情 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激发了读者的爱国之情。
人们是什么时候发明秤来称量 (liáng)物体重量(liàng)的呢 ?

hái 还有 我从图书馆借的书还(hái)有两天就 huá 归还 到期了,我得抓紧时间归还(huán)
n。ຫໍສະໝຸດ 近字郊(郊外) 效(效率)
煌(辉煌) 惶(惶恐)
拱(拱手) 供(提供)
侵(侵略) 浸(浸湿)
辉(光辉) 晖(余晖)
销(报销) 消(消失)
圆明园的毁灭
课文导入
几千年来,勤劳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过辉煌 的成就,建筑就是文化的见证之一。圆明园,曾被誉 为“万园之园”。但因为英法联军入侵,园林被毁,现 在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圆明园 的毁灭》,一起来回忆这段历史吧。

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圆明园毁灭的过程1.火劫众所周知圆明园的首次大规模的`破坏是1860年,为英法联军所烧。

但焚烧以后,许多建筑还算完整。

1870年有一位德国人拍下了西洋楼景区12幅照片显示“虽惨遭破坏,依然楚楚动人”,1895年康有为游圆明园时,看到“虽草断,荒凉满目,而福山寿海,尚有无数亭殿,有白头官监守之,竟日仅能游其一角。

”需记住,参与抢劫的有不少中国人,而且带领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并出主意怂恿额尔金烧园之人,即为龚自珍的孙子龚孝拱。

后来移居上海,用从园中取来的财物嫖妓,得梅毒而死。

2.土劫后来,洋人退出,管园的太监和兵丁与窃贼展开了持续40年,没完没了的“游击战”,值钱物品被偷光后,人们又将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土中的细碎宝物上,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但这些除西洋楼的铜管被偷外,基本上未伤及建筑,并且尚留林泉山石之貌。

园内珍贵花木仍在,假山园林仍在,山形水系仍在,园墙仍在。

仍为皇家禁园。

3.木劫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清政府对圆明园失去控制,趁火打劫的人们把园内建筑、木桥的柱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滥伐殆尽。

大料做为木材,小料烧成木炭。

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园内碳厂林立。

经过此劫的圆明园,满园古木杂树荡然无存,但仍有山石湖泉,大水法、远赢观、西洋楼等也还在。

4.石劫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圆明园带来好运,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圆明园中凡能做建筑材料的东西全部被搜罗净尽,每天几百车往外拉,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1929年,张学良为其父建陵园,所用的石料不少就出自圆明园。

经过此劫,大水法、远赢观、西洋楼等残存建筑全成过眼烟云。

5.最后的毁灭1940年,日本占领时期,北京粮食紧张,于是鼓励开荒。

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的湖山之胜遂荡然无存。

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清政府对圆明园失去控制,趁火打劫的人们把园内建筑、木桥的柱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滥伐殆尽。

《圆明园的毁灭》赏析

《圆明园的毁灭》赏析

《圆明园的毁灭》赏析《圆明园的毁灭》赏析《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下面是《圆明园的毁灭》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一、惋惜之情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人民为之惋惜。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人民也应感到惋惜。

朗读课文第一段应用惋惜之情,尤其读到“不可估量的损失”,该痛惜。

二、赞叹之情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举世闻名”让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赞叹。

圆明园建筑宏伟壮观,充满诗情画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两处“最”,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用赞叹之情朗读第二部分要声色和谐,气势贯通,富有节奏。

尤其第三节最后一组分句,要舒缓深沉,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第四节则要读得洪亮,尽显自豪。

三、仇恨之情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对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蹋人类文化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用仇恨之情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语速要稍快,“凡是”“统统”“任意”用重音读出愤慨之情。

最后两句语速要稍慢,读得凝重、沉痛,以表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拓展阅读:圆明园的毁灭教材全解重点生字估:gū揣测,大致地推算:估计。

估价。

估一估。

古同“贾”,商人。

估gù 〔估衣〕出售的旧衣服或原料较次、加工较粗的新衣服。

笔画数:7;部首:亻造句:他的估计没有错,果然是这样。

损:(損)sǔn减少:损失。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赏析《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的不断扩建和修缮,历时150多年,最终成为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收藏丰富的世界级园林艺术瑰宝。

圆明园不仅有宏伟的宫殿、精致的楼阁,还有碧波荡漾的湖泊、曲径通幽的小路、形态各异的假山。

园中的建筑融合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和西方建筑风格,既有东方的典雅与含蓄,又有西方的华丽与壮观。

然而,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野蛮地洗劫了圆明园,无数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被掠夺一空。

更为可恶的是,他们为了掩盖罪行,竟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化为一片废墟。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巨大悲剧,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损失。

它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发展,保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课文赏析:《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详细描绘了圆明园的辉煌历史和惨痛遭遇。

文章首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组成和建设历程,展现了其作为皇家园林的尊贵地位和独特魅力。

接着,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圆明园的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美轮美奂的世界中。

然后,文章笔锋一转,讲述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洗劫和焚烧的悲惨历史,表达了对侵略者暴行的强烈谴责和对文化遗产损失的深深惋惜。

最后,作者以圆明园的毁灭为鉴,提醒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珍爱和平,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

全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也是一篇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读物。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能培养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
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 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 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 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 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 北京圆明园图片[摄影图,JPG] 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 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 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 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 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
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 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 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 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 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 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 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 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 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 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 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 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 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 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 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 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 一面诱以“讲和”。而又屡屡节外生 枝,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却委曲乞和,迟迟 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 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 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 承德避暑山庄而去。名为“北巡”, 实则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逃性命。从 而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 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 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 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 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 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 监、宫女、工匠等共300圆明园于咸丰 十年,即1860年 的10月,遭到英 法联军的野蛮洗 劫的焚毁,成为 我国近代史上的 一页屈辱史。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名称由来: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三字匾牌,就悬挂在圆
明园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 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 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 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 贤相的理想标准。 另外,“圆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雍正皇帝崇 信佛教,号“圆明居士”,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选语录》 19卷和《御制拣魔辨异录》。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 禅门宗匠自居,并以“天下主”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努力提倡 “三教合一”和“禅净合一”,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 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后为雍正皇帝)时,亲题园名为“圆明园” 正是取意于雍正的佛号“圆明”。
艺术特色: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还是一座当时世界 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许 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里面藏有名人 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 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 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 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 她称为“万园之王”。 此外,圆明园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 过最多的地方。
宏:宏大,恢宏 宋:宋朝,大宋 侵:侵犯,侵略 统:统一,统筹 销:销售,传销 瑰:玫瑰,瑰丽 烬:灰烬,燃烬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无法估量。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景物和收藏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述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为。 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重点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 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五年级上册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讲解

五年级上册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讲解

五年级上册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讲解
圆明园的毁灭是指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期间,英国军队以火攻的方式将圆明园完全摧毁的事件。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建造的一座宫殿园林,位于北京西郊,占地面积极大,建筑风格独特,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

当时,英法联军与清政府发生了战争,圆明园成为英军的攻击目标。

英国将军埃尔金率领部队将圆明园用火攻的方式完全摧毁,烧毁了许多珍贵的文物、艺术品和建筑。

整个园区烟雾弥漫,火焰蔓延,景色美丽的园林建筑被彻底夷为平地。

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毁灭行为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反抗。

圆明园的毁灭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灾难之一。

这起事件不仅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宝藏造成了巨大破坏,也对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产生了沉重的打击。

圆明园的毁灭成为中国民族心中的创伤,也引发了对外侵略的强烈反抗情绪。

今天,圆明园的废墟被保留下来,作为一种对历史惨剧的纪念和警示。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反对任何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侵犯。

只有对历史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

五年级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笔记
《圆明园的毁灭》是五年级上册的第14课课文,主要讲述了圆明园遭受外国侵略军队的洗劫和毁灭的历史事件。

以下是该课文的笔记:
1. 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清朝皇家园林之一,规模宏大,建筑精美,被誉为"万园之园"。

2. 外国侵略:19世纪中叶,外国列强入侵中国,其中英法联军是最具代表性的侵略势力之一。

3. 火焰腾空: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焚烧了圆明园,并将园内珍贵的文物、艺术品掠夺一空。

4. 园中宝藏:圆明园内收藏着大量的文物、艺术品,包括古代书画、瓷器、珠宝等,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5. 文化遗产: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众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永远失去了。

6. 民族自尊: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损失,更是对
中国人民尊严和民族自尊心的侮辱。

7. 爱国情怀:圆明园的毁灭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引起了对外侵略的反思和抵抗。

8. 纪念意义:圆明园的毁灭引起了人们对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视,也成为了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象征之一。

通过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祖国的文化遗产,努力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也要坚定爱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圆明园的毁灭 课文原文

圆明园的毁灭 课文原文

三一文库()〔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历史背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的园林艺术成就被普遍认为既体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灿烂文化,也暴露了封建帝王的挥霍无度。

圆明园的毁灭主要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主要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主要内容圆明园,又称圆明园遗址,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

它曾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宏大的建筑、精美的园林和珍贵的文物而闻名于世。

然而,这座美丽的园林在历史上却遭受了极其悲惨的毁灭,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段痛苦记忆。

圆明园的毁灭主要发生在1860年,当时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长达数日的破坏。

他们不仅洗劫了园中的宝贝,还纵火焚毁了园内的建筑和植物,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这场毁灭行为不仅给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伤痛。

圆明园的毁灭是对中国封建文化的一次极大冲击。

园内的建筑和文物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它们的毁灭使得中国失去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

这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也让世人感叹着这段历史的悲剧。

圆明园的毁灭也是对中国民族尊严的一次践踏。

当时的英法联军以列强的姿态入侵中国,他们不仅肆意破坏圆明园,还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和掠夺。

这种侵略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让中国在世界上失去了尊严和地位。

圆明园的毁灭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文明需要保护,历史需要珍惜。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而付出生命的人们。

我们要倍加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文明和力量。

总的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段悲剧,它给中国文化和民族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

然而,正是这段悲惨的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更加坚定地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

愿历史不再重演,愿文明永存。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很难想象以前是有多美,直至今日园林遗址还在,也有很多
人认为应该吧圆明园重修,但是大家认为重修也回不到以前的样 子,还不如保留现在的样子,让中国人牢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 圆明园是我国的皇家园林,象征的是中国的历史文化,浓缩了中 国有代表性的名胜,这项伟大的工程是耗尽了很多人的血汗完成
的,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凝聚成的,就是因为这座名胜古迹的毁灭
• 1860年10月6日入侵者侵入北京,这座美丽的圆明园就变成了一 片废墟了,他们将园中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肆意毁灭,
甚至不惜放火烧园,在圆明园没被烧之前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这个经过几个朝代的任命付出就这么毁于一旦,人们的汗水付诸
东流,这么伟大的建筑,就在三天中化为废墟,实在让人痛心, 真的是痛心不已。
•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 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
界里,这句话是圆明园的毁灭里的描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圆
明园是多么的美丽,之前有亭台楼阁,著名建筑,还有珍贵的历
史文物,比如青铜礼器,又或者是奇珍异宝,都在那一刻的毁灭
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也一直都是中国人的遗憾,如此壮观的
所以导致了现在的圆明园残缺不全,圆明园的毁灭是一帮可恶的
强盗那就是英法联军一把大火毁了圆明园,圆明园是我国历史悠
久的象征,这么一座有魅力的伟大建筑就这么被毁灭了真的是非
常的不幸,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
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下来我们一起起“圆明”两个字在字义上意味 着完美和至善,而雍正是是叫自己为“圆明居士”,所以,康熙
选择这个富有佛学意义的名词作为园林的名字,一点也不让人意
外,并且圆明园都是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古典园林,从表面看,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当年清政府的无能,最显著的例子就是鸦 片战争后英国人为了侵略中国,聚集众多军舰 在广东沿海,炫耀兵力,相当于现在多国部队 的联合军演,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太监大臣们 建议把香港让给英国人,让英国人收兵,这样 英国军队就不会攻打到北京城,慈禧太后当时 不知道香港的地方究竟有多大,就让太监大臣 们描叙一下香港的大小,无用的大臣们就把中 国比喻是一个鸡蛋,香港就相当于鸡蛋上面一 块苍蝇屎,用手轻轻一插,麻烦就没有了,慈 禧太后一听,心想我大清国这么大的一个鸡蛋, 还在乎一块苍蝇屎,说完就轻而易举地把香港 给葬送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 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 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 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 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 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 放火,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 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 烬。
赵 雅 娟
玲珑剔透 蓬莱瑶台
guī
lóng

lái yáoபைடு நூலகம்
瑰宝
玲珑剔透 蓬莱瑶台
瑰宝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 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 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 不可估量的损失!
赵 雅 娟
清政府腐败无能事例:
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 战争中大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 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被迫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赵 雅 娟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 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 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 的损失!
赵 雅 娟
赵 雅 娟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 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 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 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 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 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 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历史背景
•始作俑者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毁于英法联军
•被毁时间 •1860年10月6日~1860年10月19日
历史背景
• 据有关材料记载,1860年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 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 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帝再次逃亡。在混乱中,圆明园 又遭到附近驻军溃兵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园内残存建筑除新宫门 (绮春园宫门)有庄户保护外,全被兵匪推倒拆毁,拆卖砖瓦木料。 园内的古树名木、木质桥梁以及建筑地基中的木桩,全部被劫运 往附近的清河镇出售。经过这次洗劫,历经同治、光绪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修葺 部分也荡然无存了。
•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 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像者"。放火的主使 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 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 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 可以从事抢劫了……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 一个叫英吉利"。
圆明园的简介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 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 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如果今天还和 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 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和1900年八国联军两次洗劫圆 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 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人凭吊。
影 片 中 的 圆 明 园 原 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湖北省荆州公安县南平小学刘小玲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八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道德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阅读、想象、感悟相结合,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圣境。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图片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设计特点:激情飞扬──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因此,这节课从情入手,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逐渐加深、升华。

力使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怀念,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

读中感悟──本文与现实存在着时空差距,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设计中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读:范读,引读,齐读,默读,指名读等,更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流动板书──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先后在黑板上板书圆明园的景点:有……也有……,有……也有……等,随着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老师又相应地把这些“有”全部擦掉,配合当时的教学情境,在学生心中形成强烈的反差,激起无比的悲愤,痛恨。

五、教学预设:一、直面毁灭──激发情感1.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断。

2.同学们知道片中被火烧掉的是什么地方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

3.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

师小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

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前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查阅资料,收集资料,了解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经历的时间及圆明园大大小小景点的数量。

这样的设计,既遵循了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又勾通了课内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同时,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才能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4.了解毁灭经过。

(1)英法联军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段。

(2)指名读,提醒学生把心中的感情读出来。

(3)读了这段,你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一下侵略者吗?(残暴、野蛮、无耻等。

)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闯、搬、掠、毁”等词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4)英法联军简直不是人,你们恨他们吗?把你们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吧!齐读第5段。

(了解了圆明园的价值,再从课文中,在朗读中体会到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才会使学生心中的情感来得真实而不空洞,强烈而不肤浅。

)二、再现辉煌──深化情感1.理解“不可估量”(1)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2)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

在347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259200秒会烧掉些什么?(全体静默,放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无声录像半分钟。

)(3)259200秒啊!347公顷的圆明园同时燃烧,该会烧掉了多少奇珍异宝,宏伟建筑啊!你能估计一下圆明园的损失吗?(4)所以课文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指名读第1段。

课文用了几个“不可估量”?师引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生读: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生读: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阶梯式”的提问方法,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

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天三夜”时间之长,让学生想象:烈火熊熊的半分钟会烧掉什么?可以说,这全场静默的半分钟是情感流淌与撞击的半分钟,是想象的翅膀舒展与翱翔的半分钟,是内心愤怒与惋惜的半分钟……虽然全场静默却“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个教学环节所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生心中的情感也一浪高过一浪。

)2.感受昔日辉煌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看一看吧。

(1)默读2—4段,看一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2)谁能说一说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建筑宏伟,有无数珍贵文物)要求学生用“因为_____,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

”句式回答。

建筑宏伟:①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布局。

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这就叫?――“众星拱月”。

②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读一读第3自然段。

课文一共用了几个有?师引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然后学生再齐读。

假如要写尽圆明园所有的景观还要多少个有?引导学生从“……、民族建筑、西洋景观、饱览中外名胜等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

③在圆明园内漫步,会是什么感觉?指名读,读出自己陶醉、自豪的感受---④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部分景观图片,配以柔美的音乐,再指名读,齐读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被他们化为灰烬了。

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任何视觉上的触摸产生的效果都远胜于文字的表述,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将读者或观众带入情境之中,更容易令读者或观众产生共鸣。

课件中图景的直观再现更利于学生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毁灭中圆明园的惨烈、毁灭后圆明园的肃杀,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这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化语言。

而一次次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在爱与恨的跌宕中进一步升华。

)珍贵文物:①让我们再来看看圆明园内有哪些奇珍异宝吧。

指名读第4段。

②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内有多少文物吗?课件展示圆明园文物图片。

展示青铜猴首和牛首时,出示文字图片资料:2000年5月,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从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以1593余万港币,买回了被英法联军掠夺的圆明园文物──青铜猴头像和青铜牛头像。

据美国历史学家统计,仅从1861年到1866年,伦敦就进行了大约15次圆明园物品的拍卖。

据我们估计,散落在世界上47个国家200多个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文物,至少有100万件,大量的圆明园文物分散在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里,特别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还有很多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收藏者手中。

(附图)我们能想象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有多大吗?无法想象,不可估量!可是这些无数的价值连城的文物被英法联军抢走了,还有无数的价值连城的文物被英法联军烧毁了。

了解了这一切,你是什么心情?(出示文字图片资料,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

)三、练笔抒情──升华情感1.课件展示,展现圆明园的辉煌及今天的残垣断壁,最后定格在残垣断壁画面,同时师配合课件激情叙述雨果的《文明与野蛮》片断: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将它化为灰烬。

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生答),随着学生的回答,师相应擦掉黑板上“碧辉煌的殿堂”几个字。

同样擦掉黑板上其他板书,留下空白板书。

(明园被烧得什么都没有了,而黑板上也什么都没有了。

这样流动的板书设计,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更激起学生心中的愤恨,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磨灭的印痕。

回顾盛时盛况,抚今追昔,从“有……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一读再读,一悟再悟,对比效果于是产生──而这一过程,也和语言的感悟融在了一起,同时,学生的情感也在朗读感悟中激荡,为后面学生的练笔──情动辞发奠定了感情基础。

)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用笔写下来吧。

2.在悲壮的音乐中,学生奋笔疾书。

3.指名读出自己写的话。

师根据学生写的话相机引导,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我们不仅仅是愤恨,更要明白圆明园的毁灭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师相机板书: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写话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学生在写话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写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