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地壳物质、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2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2
3. 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课时安排:1.5课时教学目的:熟悉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表基本面貌的形成。
熟悉常见的两种地质构造及其在地貌上的表现形式,理解掌握地质构造规律的实践意义。
熟悉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在地貌上的表现。
教学重点:各种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在地貌上的表现形态及及其实践意义教学难点:板块的划分、地质构造规律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有关版图、自制图表、多媒体教室等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分析法、列表比较法、观察法教学过程:一、地壳的变动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如: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泥石流等地质作用进行得很迅速,很激烈,使地面瞬间产生剧变,往往造成自然灾害;有些地质作用进行得很缓慢,如青藏高原几千万年前是海洋。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一)地壳运动(二)板块构造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图3.11)。
生长边界有海岭、断层;消亡边界有海沟、造山带。
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一板块?哪一板块几乎全位于大洋里?2、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活跃,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于这一带。
3、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碰撞:两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
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三、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变形变位,常常保留在岩层中。
岩层有的倾斜弯曲、有的断裂错开,这些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
形成的地貌叫构造地貌。
(一)褶皱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便会发生弯曲变形,这叫褶皱。
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常常形成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等。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2
2、断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概念: 概念: 概念
(2)形成的地貌: 形成的地貌: 形成的地貌 断层上升一侧的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 断层上升一侧的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 断层下降一侧的岩块:谷地或低地; 断层下降一侧的岩块:谷地或低地; 断层的构造地带:常发育成沟谷、 断层的构造地带: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华山断层
圣安德列斯大断层
3.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背斜——储油构造 储油构造 背斜
向斜——储水构造 储水构造 向斜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 — 岩层年龄由老到新 岩层年龄由老到新)。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10岩层年龄由老到新)。 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 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 分析。 分析。 这里的地壳运动和外力的状况。 ⑴这里的地壳运动和外力的状况。 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 ⑵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应该选 择甲地还是乙地? 择甲地还是乙地?
2、风力作用: 风力作用:
侵蚀地貌: 风蚀沟谷、洼地、风蚀城堡等 侵蚀地貌: 风蚀沟谷、洼地、 搬运地貌: 戈壁、 搬运地貌: 戈壁、裸岩荒漠 沉积地貌: 沙丘、沙垄、 沉积地貌: 沙丘、沙垄、黄土堆积(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雅丹地貌
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红山有了新发现
海洋生物狼鳍鱼化石
一、地壳的变动 1、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 、地质作用:
的作用。 的作用。
内力作用 2、分类 、 外力作用
分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能
二、地壳运动
地壳 运动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垂直运动: 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地壳物质组成与地球表面形态知识整合
地壳物质组成与地球表面形态知识整合一、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2.岩石分类及代表性岩石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一种是侵入岩如花岗岩;另一种是喷出岩如流纹岩、玄武岩。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作用而形成。
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两个突出特征: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由于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有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3.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从岩浆到 形成各种岩石,又到 新岩浆产生的变化过 程,构成了地壳物质 循环。
如右图所示:二、地球表面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①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分割为六大板块 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③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比较剧烈,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此 ④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如下表:集聚3.火山和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①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地貌②地震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地震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震级大小: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烈度大小(破坏程度):与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有关。
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等的影响下,如花岗岩球状风化等2.侵蚀作用①流水侵蚀地貌——如山间峡谷、瀑布、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多见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②风力侵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雅丹地貌(多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③冰川侵蚀地貌——如挪威、新西兰峡湾海岸、阿尔卑斯山峰的角蜂、U形谷;五大湖3.搬运作用——如河流携带泥沙、风力搬走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4.沉积作用①流水沉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②风力沉积地貌——新月形沙丘、黄土高原③冰川沉积地貌——波德平原的波状起伏、天山天池5.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利大于弊:缓坡梯田、修建水库、封山育林、填海造陆等。
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二)
(1)坡面水流使地表崎岖不平 (2)流水下切使沟谷加宽加深,形成“V”形河谷。 (3)流水冲刷形成喀斯特地貌。
2.堆积地貌
(1)冲积扇 (2)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流水作用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较为普遍
风力作用
1.侵蚀地貌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风蚀柱、 戈壁和裸岩荒漠
2.堆积地貌 沙丘、沙垄、黄土地貌
三、综合题 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__,B__,C__。 (2)图中1 和 2 或 3 和 4 中距离在缩短的是___,原因是 ___。 (3)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____。
2、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六大板块中
(D)
A、南极洲板块
B、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 响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 形成高山和盆地
削高填低,使地表 趋于平坦
内外力作用的关 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
系
主导作用。
岩浆活动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地
地
壳 变
质 作 用
化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成岩
褶皱
地质构造
断层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2.侵蚀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外 力对地表进行的破坏作用。例如
3.搬运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的搬运 作用而离开原来的位置。 4.沉积作用:搬运的物质由于风速减小、流速减慢、 冰川融化等在地表沉积下来。
5.固结成岩作用
裸露的岩石
风
化
风化壳
搬
侵蚀物
侵蚀
运
固结成岩
高一地理《地壳物质的组成和循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课件)讲解
亚欧板块
E
B
D
C
F
请说出下列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E
非洲
D
板块
C
F
请说出下列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E非洲D源自板块印度洋板块F
请说出下列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非洲 板块
E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 板块
F
请说出下列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美
洲
非洲 板块
太平洋板块 板
印度洋
块
板块
F
请说出下列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 美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一、地质作用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
生变化的作用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
生变化的作用
按能量来源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一、地质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一、地质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二、地壳运动
按性质和方向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二、地壳运动
分类
岩层运动 方向
水平 运动
表现
垂直 运动
结果
二、地壳运动
分类
岩层运动 方向
水平 平行于 运动 地表
表现
垂直 垂直于 运动 地表
结果
二、地壳运动
分类
岩层运动 方向
表现
水平 平行于 弯曲变形 运动 地表 水平位移
垂直 垂直于 隆起或 运动 地表 凹陷
三、板块构造学说 1. 主要内容
三、板块构造学说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体系构成(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二节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本节知识结构:一、地壳变动的概念二、调变动的动力—地质作用三、内力作用及地壳运动四、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一、地壳变动(一)概念:地壳内部及其表面的一切变化被称为地壳变动二地质作用:(地壳变动是由于受到力的作用)(一)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之为地质作用。
(二)类型:按其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播放外力作用视频内容(三)作用特点:有时迅速激烈,有时缓慢。
注:地壳变动包括内力作用下的各种变动和外力作用下的各种变动,其中,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下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地壳运动播放关于地壳运动形式的flash 动画,并利用书本演示地壳的水平碰撞和拉张运动。
在演示基础上对比分析两种运动形式的异同。
可列举生活中拉面的做法说明拉张运动的现象。
(二)地壳运动的理论基础——板块构造学说1.首先分析大陆、大洲、地壳、岩石圈等基本概念。
说明六块大陆、七大洲的区别与联系,在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基础上,说明岩石圈的构成——由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岩石物质构成。
包括大陆和大洋的底部。
2.分析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点主要内容(1)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造ft带和断层等)分割成六大板块。
大板块内部又分若干小板块。
在此基础上说明六大板块的构成,进一步说明大陆、大洲、板块的区别与联系。
具体说明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的板块所属。
同时说明太平洋是一个完全的大洋板块。
说明板块的边界有两种类型。
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2)板块处于不断低运动之中。
形成两类边界类型:碰撞——消亡边界,拉张—生长边界(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可以利用火车或汽车交通事故中,车的四周比较危险,中间比较安全。
3.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解释板块相对移动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1)板块发生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根据两种边界类型进一步解释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红海、东非大裂谷在海洋史上的年龄阶段分别处于老年期、壮年期、青年期、幼年期、胚胎期。
(完整版)3.2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
3.2地壳改动和地表形态教课目标:识记:地质作用,褶皱与褶皱山脉,地质结构与人类生产活动,外力作用形式:风化、侵害、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流水作用及地貌种类,风力作用及地貌种类。
理解: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背斜和向斜,断层及地貌种类。
教课要点、难点: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
2.地质结构种类与地貌。
教课时数: 2 课时教课过程:一、地壳的改动:1.地表形态的变化:用“沧海桑田”解说实例:在珠穆朗玛峰顶部发现珊瑚化石,在台湾海峡底部发现陆生植物化石。
2.地质作用:①观点:惹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停发生变化的作用②分类 ( 依据其能量根源 ) :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 ( 放射地球外面 , 主假如太阳辐射根源性元素衰变 )能, 其次是重力能表现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风化、侵害、搬运、堆积、固形式变质作用、地震等结成岩作用等内力作用形成高峰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对地表作用使地表变得平展;地表形态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态的形成的。
任何地域地貌的形成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影响果,在不一样时间以某一种作用为主导,总的来说,内力作用起主导。
地质作用有些进行的很快速,很激烈,如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泥石流等,但常常造成自然灾祸;有的进行得十分迟缓,但年长日久,缺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更加明显的变化,如华北平原的形成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等。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结构:1.地壳运动:①区分依照: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②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壳运动运动方向表现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水平运动与地表平行地壳物质岩层曲折隆起,形成褶皱山系水平位移岩层断裂张开,形成裂谷或大海垂直运动与地表垂直地壳的抬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升和下沉水平运动和起落运动相伴发生,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区有主次之分。
但就全世界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板块结构学说:①板块: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结构带切割成很多单元,叫板块。
2.3.1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实例分析:
总结—1、板块内部 2、板块边界:板块名称+边界类型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思考: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各属于什么板块?
2、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成因: 板块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
足迹: 地质构造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概念
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是倾斜弯曲的, 有的是断裂错开的,它们造成了岩石的永久 变形,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 地质构造。 褶皱构造 地质构造 断裂构造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山脉、丘陵、高原、盆地、平原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岩浆活动与地表形态
2、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3、变质作用
1、岩浆活动和地表形态
形成火山或者岩浆岩
2、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岩层弯曲隆起 :岩层断裂张开 :地壳抬升 :地壳下沉
(1)水平 运动 (2) 垂直 运动
高山、高原 裂谷、海洋
海浪侵蚀
海浪沉积
大家露两手看看~
•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 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你能判断图中是哪些主导 外力作用类型将三者连接起来的吗?
风力侵蚀 蒙古高原 流水搬运 流水沉积 风力搬运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风力沉积 黄土高原 流水侵蚀 黄土沟谷 河口三角洲 冲积平原 冲积扇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10岩层年龄由老到新)。
背斜 向斜 (1)甲是_____,乙是______
判断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断层面 断层线
断 层 ↓
高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点
高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点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2)地壳物质的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3)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5)外力作用与地貌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1)海水的温度(3)海水的盐度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
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③影响因素四;海水的运动(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3)水循环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六:生物(1)生物的分布和环境(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七:土壤(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4)土壤的形成形成过程:岩石风化过程→低等植物着生过程→高等植物着生过程→土壤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2)地域差异。
3.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2
CONTACT ME:qlzhu2003@
BACK
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一、地壳的变动 1、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
2、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1)地质作用的概念: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 生变化的作用。
(2)地质作用的分类
NEXT
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分布带
BACK
BACK
课堂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地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C A.火山活动 B.变质作用 C.风化作用 A D.地壳运动
2.关于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引起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B.是地球内能释放的表现 C.一般进行的都很迅速、很激烈 D.对地表形态具有破坏作用 3.全球六大板块中,属于大洋板块的是 B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4.世界上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是地质作用的 而形成的。 D A.外力作用的沉积作用 B.内力作用的变质作用 C.内力作用的火山喷发 D.内力作用的地壳隆起 B
5.由地壳升降运动引起的现象是 A.岩层水平位移 C.岩层弯曲变形 二、简答题
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地表起点 2、理论应用 MORE
板块张裂运动
海上---海洋、海岭 陆上---裂谷、断层
板 块 运 动
(生长边界)
板块碰撞运动 (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与 大陆板块---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高大山脉
B.地势的高低起伏 D.火山活动
1.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日本、台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运用上述理论分析阿尔卑斯山脉和安第斯山脉的 成 因?
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知识点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和重力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
把一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三、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按照运动的方向,可以把地壳运动分为两类,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当一个地区隆起时,相邻地区就会凹陷。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常常交替进行。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有主次之分。但从全球范围来看,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类型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特征
①岩层上拱②岩层中心老两翼新③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①岩层下弯②岩层中心新两翼老③向斜常形成自流盆地
两断层间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
两断层间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
地貌
①一般成山岭②常被侵蚀倒置成谷
①一般成谷地②常被侵蚀倒置成山
常形成断块,如庐山、泰山
常形成很长的凹地
地质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因素。地表形态影响着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进而影响着人类活动。本节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用列表归纳法有利于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有效整合。
一、地壳的变化地壳自形成以来,本身的物质和能量不断地发生循环和转化,地壳结构及其表面形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1.地壳运动的类型
2.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分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
板块向同一方向运动的为消亡型,向相反方向运动的为生长型。板块张裂地区往往形成裂谷或海洋(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板块挤压处(消亡边界)地区又分为两种情况:一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的形成);二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和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和海沟。
高中地理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梳理一、地壳的变动地质作用: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1.地壳运动:指由于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
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因而地壳运动又称为构造运动。
2.板块构造(1)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非洲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活跃,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于这一地带。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者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张裂处形成了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两大陆板块交界处相撞形成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样板块相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三、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
2.构造地貌: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
3.地质构造规律的实际应用应用规律原因找水向斜:良好的储水构造,常有自流井分布向斜构造底部低凹,两翼的水容易向中间渗流汇集,形成地下水,故可在向斜槽部打井。
向斜构造汇集的地下水,要承受静水压力,因此常形成自流井断层:多泉水、湖泊分布断层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岩隙水多沿着断层线出露断层:常发育沟谷、河谷断层岩石破碎,容易被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谷,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找矿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背斜顶部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气分布于顶部,水分布于底部,油在中间向斜:良好的钻矿位置岩层中的煤、铁矿等矿产多保留在向斜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其岩层中的矿产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断层:良好的钻矿位置断层地带有利于矿体的形成工程建设大型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背斜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容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积水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背斜山坡上的大型工程建设易产生滑坡地下隧道:选背斜,避开向斜背斜岩层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地形一般为盆地,成为雨水汇集区,在此处开隧道,隧道可能变成水道采石场:应选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裂隙发育,岩石破碎,为采石场提供原料四、外力作用与地貌侵蚀地貌搬运与沉积沉积地貌流水作用①冲刷坡面,形成沟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②瀑布、峡谷是最强烈的表现①搬运侵蚀后的产物;②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①山前形成冲积扇;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①搬走地表沙尘、碎屑;②风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1.外力作用的形式以及关系2.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地区以风力侵蚀为主;湿润地区以流水侵蚀为主;高山地区以冰川侵蚀为主;沿海地区以海浪侵蚀为主。
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 共21页
C、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和背斜
D、地质构造主要类型有褶皱和断层 ( D )
2、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地质 作用是:
A、内力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 A)
3、由地壳水平运动引起的是
A、岩层的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B、地壳的抬升或下沉 C、海陆变迁 D、地势的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 产生影响。 蚀、搬运、 沉积、固 结成岩。
地壳运动分类
地壳运动 岩层变化 地表形态 两者关系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水平位移 弯曲变形
地壳的抬 升或下沉
褶皱山系、 相伴而生。
裂谷或海 但全球而
洋。
言,水平
高低起伏 和海陆变 迁
运动为主, 升降运动 为辅。
读课文图3。11六大板块示意图, 回答:
(1)全球岩石圈共可分为哪六大板块?南亚次大 陆属于哪个板块?基本上全部为海洋的是哪个板块? (2)试举例说明板块边界处地貌类型。 (3)试解释台湾、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试概括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 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 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叫做板块。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 形变位。 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 和断层
外力作用与地貌
看书65页外力作用与地貌填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流 1 、冲刷坡面,例 水 如黄土高原的 2、使谷底 加宽加深 泥沙逐渐—
—
1、山前形成冲 积扇。2、河流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
以下是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请考生及时练习。
1)地质作用: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内力和外力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外力:风化、侵蚀、运输、沉积、泥石流、滑坡、滑坡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导致表面粗糙度和海陆变化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个板块(教科书第63页图3.11)(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3)当板块与大西洋碰撞时,它们通常会形成裂缝、山脉或洋脊。
当板块与大西洋碰撞时,它们通常会形成大陆裂谷和海洋裂谷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的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位移(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岩层的形状无侵蚀的表面形状侵蚀后的表面形状与人类生产的关系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构造向斜通常是岩层向下弯曲进入山谷,许多向斜不容易被挤压侵蚀,成为储存地下水的山脉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5)外力与地形侵蚀搬运堆积地表被流水冲刷,如黄土高原数千条沟壑地貌。
流水使河谷变深变宽,并输送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减小,泥沙逐渐沉积,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
河中下游和河口三角洲的风蚀沟壑洼地形成戈壁滩,沙漠风沙堆积形成沙漠边缘的沙丘、沙脊黄土堆积物,如黄土高原。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考生持续关注地理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1 地壳物质、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2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陆地与海洋
提纲挈领
1.主要造岩矿物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2.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4.海水平均盐度、温度的变化规律。
5.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海洋资源的类型及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7.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8.主要的水资源环境问题及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
9.陆地水体的类型及相互关系。
10.生物、土壤在陆地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11.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和地位,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12.生物、土壤在陆地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1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14.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
15.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