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苓汤专治手足烦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苓汤专治手足烦热
熟悉《金匮要略》的人,都知道妇人产后病脉症治篇有一首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
但是要谈运得好用得活的人,估计不多。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经常读书看医学杂志的同志,会发现介绍运用这个方子的文章很少。
其实这个方子如果掌握的正确的话很好使。
尤其是治疗手脚心发热的症侯,可以说是一个特效专方,效果显著。
手脚心发热,我在临床上可以说三天两头都会遇到,尤其是妇女。
《金匮要略》上说,此症乃产后血虚所致,后世的医书,包括现行的教材都认为是阴虚发热,虚阳外透。
在治疗上基本上都是六味地黄汤,桂技龙牡汤,青蒿鳖甲汤之类,滋阴潜阳,咸寒峻补,结果疗效一般,甚止是无效。
我早年也是这样认识和治疗的,结果很不理想,不知其他同道是否有同感。
对此曾很是郁闷,一个小小的手脚发热都摆不平,中医的疗效哪里去了。
西医治不了,也不稀罕去治,人家找到了中医,结果也是无可奈何。
此症,我看到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产后特有的症状,也许是我孤陋寡闻,看到的大都是无其它值得辨证的症侯,来诊的就一个突出的症状,手脚发热,大冬天别人冷得要命,她还要睡觉时把一双脚露在外边。
治不好,弄不懂,怎么办?继续读书,求证古人。
一日在温习《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篇的三物黄芩汤时,思之良久,
似有醒悟。
书曰:《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
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方黄芩一两(《千金》作“二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虫。
我的理解头痛者乃外感,用小柴胡汤;不痛烦者乃内伤,烦通甚热义,用三物黄芩汤。
根据我以往用经方的体验,一方不应受本条限制,只要对证可以通用。
四肢烦热,就是手脚发热,不可局限于产后。
再看其他人运用此方的医案,我觉得应该在治疗手脚发热一症上试一试。
结果大获全胜,基本上拿下了这个不起眼的顽证。
其用法是以此方为基本方加减。
现举一例示之。
贾某女45岁陕西宝鸡市,2007年3月间来诊,主述:两颧发热十五六年了,手脚夏季出汗,其它几季发热发烫,冬天不怕冷,晚上睡觉只盖一层薄被子,双脚还要发热,只好露在外头。
常年服用知柏地黄丸,曾在多处请中医治疗,吃中药无数,均无效验。
听朋友介绍你看的好,特此从宝鸡赶来一治。
刻诊:人中等个,面白嫩,两颧微发红,略畔,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沉滑略数,左尺部沉弱。
饮食一般,二便正常,眠差,记忆力略减,人敏感,啰嗦,无结核病,月经无异常。
要求专治手脚和脸发烫。
一诊辨为:阴虚发热,虚阳外露。
处方:二仙汤合知柏地黄汤加生龙骨生牡蛎,七付,水煎服。
一周后,二诊述之:除睡觉好些,其发烫发热症仍旧一样。
看来常法常方不管用,那就用专病专方吧。
处方:黄芩30g苦参12g生地60g地骨皮60g白薇10g紫草
30g生龙牡各30g,七付,水煎服。
三诊,告之发热已减,效不更方,继续又服15剂,诸恙平息,发热发烫治愈。
此案是我治疗手脚发热众多验案中的一例。
对于此类病症,大家辨证起来并不难,基本上不出阴虚火旺,虚阳外透的范围,治疗起来也就那么几个方子,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是我的认识,也许还有高明者治疗此症,用此类方子,手到病除,希望有人写出,不吝赐教。
尽管此方在治疗手脚发热方面屡屡见效,思考多年,我觉得阴虚发热病机不准确。
反而是瘀血发热的病机更合适。
上述一案,如果是阴虚发热,那么一诊的方子就应该见效,结果是无效。
况且此病十几年了,治之不愈,应考虑久病怪病从瘀而治。
事实上上述二诊处方已是从凉血散瘀方面考虑的。
其中大多数药具有凉血散瘀的作用,诸如生地、紫草,地骨皮等,结果取效显著,反证瘀热的病机是正确的。
从此也使我想到血府逐瘀汤,治疗灯笼热,胸不任物等证不也是此理么?《医林改错》的王清任不也是从血瘀入手治疗此类证的么?下列几则日人的验案似乎也能证
明我的看法,但他违背了大家的传统认识,对乎!错乎!任人评说吧。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不限于蓐劳(亦包含产后之肺结核、产褥热经久不愈者),治妇人血证头痛尚有奇效。
又干血劳(陈旧性瘀血所致之肺结核),女子17-18岁时多患之,必用方。
一老医传云,手掌烦热,有赤纹者有此候而无其它证候者,为此方所治。
只备一征。
凡妇人血热不解,诸药不应者,此方治之”。
《类聚方广义》:“治骨蒸劳热(肺结核)久咳,男女诸血证,肢体烦热颇甚,口舌干涸,心气郁塞者。
治夏手掌足心烦热难忍,夜间尤甚而不得眠者。
治诸失血之后,身体烦热倦怠严重,手掌足心热更甚,唇舌干燥者”。
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33岁妇女。
4年前生产,此后一直不眠,经久不愈。
苦于手足灼热,发烧不眠。
别无痛苦。
用三物黄芩汤1周,能眠6-7小时,手足烦热亦奏效”。
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22岁妇女。
主诉双手足于数年前生汗疱,表皮干燥,遍处肤裂,瘙痒疼痛,口渴。
用麻杏薏甘汤、十味败毒汤等无效,用三物黄芩汤好转”。
吉益南涯《成绩录》:“20岁余男子,胸中烦闷,按腹如空洞无物,精神抑郁,喜悲无常。
手足烦热,汗出如油。
口舌干燥,
大便秘结,晨起小便混浊。
入夜诸证即缓。
以三物黄芩汤为主方兼用黄连解毒汤而愈”。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治血室(子宫)之热遍及全身,四肢热甚,痛苦难忍者。
本方主要用于产褥热;亦应用于肺结核、神经官能症、不眠症、植物神经失调症、口腔炎、分娩出血、吐血、下血、产褥热之感冒四肢苦烦热者、冻疮、烧伤、荨麻诊、汗疱、顽癣、干癣(有热痒感,干燥呈红色者)、妇女血脉症、更年期障碍、头痛、夏日手足烦热夜不得眠者、夏月脚气等。
以四肢苦烦热;即所谓手足苦于发烧为目标。
以有口渴,或伴随口干者。
虽然类似小柴胡汤证,但腹部一般软弱不仁(麻木感)。
亦有用于头痛者。
亦可用于夏月手指、足趾热而难忍,尤以入夜热甚而不得眠者为佳。
舌无苔,表面呈现红色而少津,腹部比较软弱,用于产后特有之软弱,或有麻木感”。
【方药分析】黄芩清实热、湿热、血热为主药,一药三用,唯黄芩能当此任。
《本经》论黄芩,首言“主诸热”,一语道尽机宜。
《本经证疏》谓:“仲景用黄芩有三耦焉,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耦(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耦(桂枝柴胡汤、黄芩汤、大柴胡汤、黄连阿胶汤、鳖甲煎丸、大黄麈虫丸、奔豚汤、王不留行散、当归散;湿热阻中者,与黄连为耦(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而本
方以苦参助黄芩清湿热,干地黄助黄芩清血热,共奏清热泻火,燥湿凉血又功。
对于产后湿热并见之四肢烦热,药虽三味,却面面俱到。
浅论手足心热从脾胃辨治
廖文明
四川省万源市官渡中心卫生院(636363)
摘要:主要从李东垣脾胃内伤的理论出发,探讨了手足心热从脾胃论治的病理机制和具体治疗方法。
最后以验案佐证其实用性。
关键词:手足心热;脾胃内伤;中医治疗
中医对手足心热的治疗中,多从阴阳失和、肝郁发热、湿热熏蒸、脾气虚弱、食积阻滞等方面论治。
笔者在研读东垣脾胃学说时发现,对因脾胃内伤所致的手足心热,遵东垣法论治,在临床实践中,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探讨如下。
1脾胃内伤可出现手足心热
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将内伤与外感作出区别。
其在“辨手心手背”中指出,外感之病,寒热齐作,伴见手背热,手心不热,为邪在表的一个见证。
内伤之病,寒热间作,每见手心热,
手背不热,为热伤元气的一个见证。
由此可见,脾胃内伤可以出现手足心热的症状。
2脾胃内伤手足心热的病机
脾胃内伤的病机为脾胃之气受伤,中气不足,出现两种变化:一种是清气下陷,不能上升,即水谷精微之气,不能输脾归肺,上行阳道,心肺之气无所禀受,荣卫之气亦就不足,皮肤腠理无阳气以滋养,不能卫护其外,即东坦所谓“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生长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营卫,不任风寒,乃生寒热”(见《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
另一种是“阴火”上冲,即中气下陷,水谷不化精微,变生湿浊,流于肾间,以致下焦之气不化,郁而生热,成为“阴火”炽盛,必然逆而上冲。
下焦阴火上冲,中焦脾胃又首当其冲,形成阴火乘其脾胃之变,即东垣所谓“脾胃之气不足,而反下行,极则冲脉之火逆而上,是无形质之元气受病也”(见《内外伤辨惑论·辨阴证阳证》)。
也就是说,内伤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一方面清气下陷,而另一方面有阴火上冲,形成阴阳清浊升降反常的局面。
而四肢、手足心为脾胃所主,脾胃阳气充足,手足四肢温暖,脾胃阳气虚弱,手足四肢寒冷。
脾胃内伤,中气不足时,由于阴火上冲,本为阳气充实之处,变为阴火充斥之地,故出现手足心热的症状,是病在于里,热伤元气的见证。
当然患者除手足心热外,
还有恶寒怕冷、怠惰嗜卧、四肢沉困不收、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脉虚弱等中气不足之症。
3脾胃内伤手足心热的治疗
手足心热的病机为热伤元气,其治疗即遵东垣“甘温除热”法,以升阳散火汤(见《内外伤辨惑论》)为主方散郁火。
组成为:升麻、葛根、独活、羌活、白芍药、人参、炙甘草、柴胡、防风、生甘草。
此方用人参、炙甘草之甘温益气;并用升麻、柴胡升脾胃中清气,上行阳道,亦能引甘温之气味上行,使元气充实皮毛,阳气得以卫外而为固,这是治其本者。
同时配伍羌活、独活、防风等诸风药,东垣认为:“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末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大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脾胃论·脾胃胜衰论》)。
丁光迪认为,“升阳与益气两者配合,发越脾土之郁遏,亦发越郁于肌表之躁热,使郁者伸而阴火散……”,这一部分是本方的重点用药。
佐以生甘草,泻火而缓急迫;更加白芍药,合人参能补脾肺,合甘药能化阴敛阴,参于升阳散火药中,寓收于散,有制约调节意义。
全方合用能使营卫调和,阳道充实,浮热亦自解。
4验案
例1:李某,女性,35岁。
因双手心发热、瘙痒、起皮疹2年就诊。
患者2年来反复出现双手心发热,随即手掌起红斑、瘙痒。
曾经某医院诊断为“手部湿疹”,应用西药治疗,病情反复不愈,遂投中医治疗。
症见双手掌皮肤粗糙、发热,伴见怠惰,舌质淡、苔薄腻。
辨为脾胃中气不足,阴火夹湿郁于脾土。
以东垣升阴散火汤和升阳益胃汤合方加减。
药用:升麻6g,葛根6g,独活6g,羌活6g,白芍药12g,党参12g,黄芪15g,甘草(炙)9g,柴胡9g,防风6g,甘草(生)6g,陈皮9g,半夏9g,茯苓12g,泽泻9g,白术12g。
水煎服。
服10剂后,症状明显好转。
后改为散剂服用以巩固疗效。
例2:王某,女性,45岁。
因手足心发热1年就诊。
患者1年来反复出现手足心发热,曾服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效不佳。
症见双手足发热,伴见烘热汗出,心烦寐差,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脉细弱,舌质淡,苔薄腻。
辨为脾胃中气不足,阴火乘脾。
以东垣升阳散火汤加减。
药用:升麻6g,葛根6g,独活6g,羌活6g,白芍药12g,党参12g,甘草(炙)9g,柴胡9g,防风6g,甘草(生)6g,苡仁15g,茯神12g,泽泻9g,白术12g,,当归9g。
水煎服。
服10剂后,症状明显好转。
后改为散剂服用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