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教学生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道理。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思考。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端午粽》的内容和意义。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意境和道理。

2.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端午粽》课本及教案准备。

2.学生课桌椅、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准备。

3.准备涂鸦板、图片、生活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入课文《端午粽》。

2.带领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朗读课文《端午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

第三步:课文理解(20分钟)1.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中的道理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感悟。

第四步:语言表达(15分钟)1.分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小短文或对话表达。

2.鼓励学生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发表创作成果。

第五步:复习与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简要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端午粽》。

2.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端午节的看法。

3.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端午粽》的浓厚兴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得以深入领会。

但在朗读和语言表达方面仍有一些学生需要加强,未来教学中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在课文理解方面,可以增加更多的课外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意蕴。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端午节包粽子教案篇一活动名称:我们一起包粽子活动前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记得小时候的时候,端午节的头天,奶奶就开始忙了,泡江米,买蜜枣,洗粽子叶,到了端午节的那天,肯定能吃上香喷喷的粽子,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是如何迎接端午节吧,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及来历,加深孩子们对端午节的印象!一、活动目标: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环境创设1、科学区: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三、家长工作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粽子、香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四、活动安排:活动一: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

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

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粽子香袋目标: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幼:“我们的。

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

《端午粽》说课稿3篇

《端午粽》说课稿3篇

《端午粽》说课稿3篇《端午粽》说课稿1我执教的是第10课《端午粽》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端午粽》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和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使学生在体会浓浓亲情的同时,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二、说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和教学实施建议为指导,重在教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而本单元教学同时又要落实“读好长句子”和“积累语言”两个教学重点。

为此,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单元教学要点,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其中,识字写字,即认识13个生字、两个新偏旁,会写4个生字和积累文中的叠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不高,朗读方法欠缺,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进而体会端午粽色、香、味的特点,便成为了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里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图画进行阅读。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为识字、学词和朗读好课文做好铺垫。

一年级语文下《端午粽》公开课优秀教案与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端午粽》公开课优秀教案与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端午粽》公开课优秀教案与反思第一篇:一年级语文下《端午粽》公开课优秀教案与反思一年级语文下《端午粽》公开课优秀教案与反思(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①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

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

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

通过“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2.“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二篇:2017年新版一年级下《端午粽》教案10端午粽教学目的: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过端午节时举行端午诗会、赛龙舟、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和理解。

2.学习《端午粽》这篇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端午粽》故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端午粽》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2.学习节日文化知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故事书等。

3.材料准备:端午节的相关资料、粽子制作的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出《端午粽》这个故事。

2.学习:让学生认真阅读《端午粽》,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讨论:和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和寓意。

4.练习:布置阅读《端午粽》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粽子的制作过程和意义。

3.制作: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节日文化。

4.总结:让学生分享制作粽子的过程,体会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5.课堂表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端午粽》故事,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

3.课后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感悟。

七、拓展延伸1.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粽子制作活动,增进家庭亲子互动。

2.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端午节庆祝活动,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开展这堂教学活动。

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端午粽教案10《端午粽》教学设计10 《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4、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过程一、出示实物—粽子,谈话导入1、师出示一个粽子,问学生:这是什么?我们一般什么时候吃它?2、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导入:看来同学们对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以及端午节的美食粽子很了解,我们就让他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粽子的课文—《端午粽》。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明确这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是一句话,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分别有三句话。

(2)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端午节、总会、粽子,指名学生认读并相机正音,强调:“端”是三拼音节,“总”和“粽”都是后鼻音,并指导学生用“一到总会”练习说话。

(3)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糯米、中间、粽叶、真是,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中间”的“间”要读一声,不能读成了四声,“真”是前鼻音,“是”是翘舌音。

(4)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十分、红豆、鲜肉、带回,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十”是翘舌音,“鲜”的读音是“xiān”,而不是“xuān”。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8篇《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1、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

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2、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

学情分析: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

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

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过程设计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

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

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5)词语填空读课文。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端午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等3个字,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经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明,培养民族认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课前预备:1.制造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

(先生)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传统节日?2.课件出示:节日名称。

一同读一读这些节日名称。

3.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甚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苦涩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诘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风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滋味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必然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甚么滋味的。

板贴:粽子,板书课题,识记:“端、粽”。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先生从实践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本人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践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先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味,引发先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在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迟滞、读流利。

(2)先生按照要求自在朗读,教师巡查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先生认读生字。

(1)用本人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彼此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精确的字音,并说说本人是怎样记忆这些生字的。

《端午粽》教案范文(精选5篇)

《端午粽》教案范文(精选5篇)

《端午粽》教案范文(精选5篇)《端午粽》教案1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了解端午节包粽子的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幼儿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包粽子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点: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本次活动的难点: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二、活动准备1、有湿度的碎泥2、粽叶若干、橡皮筋3、范例、课件三、活动过程1、教师情境导入,引入今天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包粽子的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2)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

我们吃过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还有四角粽以及团盘粽等。

2、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点。

(2)教师拿出示范作品,小朋友请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3)以前,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4)你们知道粽子叶里面是什么吗?它是什么做成的呢?(5)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

你吃过什么馅儿的粽子呢?3、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对包粽子的活动感兴趣。

(1)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2)教师讲解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

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a、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

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b、在锥筒中填入糯米。

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c、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d、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四、活动总结活动前,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

《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端午粽》教案【优秀10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六、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粽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

《端午粽》教学设计(优秀4篇)《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一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识生字卡片。

2、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知道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那么除了味道好,外婆的粽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4)指名回答并板书:花样多。

(5)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

(6)总结:外婆包的粽子除了好吃,花样多,还叫我们带回去给邻居吃,看来,外婆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善良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启发谈话: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为了什么呢?(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三、课文拓展,指导书写1、总结交流。

(1)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2)课件出示屈原资料,了解其生平,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拓展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家乡端午节习俗资料,并和课文内容相对照,看看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3、指导生字“真、分、豆”书写。

(1)课件演示“真、分、豆”笔顺。

(2)认读3个生字。

(3)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布置作业。

把在本课中收集到的词语放在你的词语库里。

课外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五、板书设计材料:青青的箬竹,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10、端午粽味道:清香,又黏又甜花样:多意义:纪念屈原《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二一、童谣导入,说“已知”1、师生板书“节”字。

复习已学过的三首传统节日童谣:《春节童谣》《元宵童谣》《清明童谣》。

2、学习“端午”。

清明之后的传统节日便是“端午”(教师板书)了。

你能给“端”字组词吗?教师相机引导:“端正、端坐”表示“身正,不歪”;“端碗、端茶”表示“用手很平正地拿着”;引申义“笔端、开端”,指“东西的一头”。

《端午粽》教学设计6篇

《端午粽》教学设计6篇

《端午粽》教学设计《端午粽》教学设计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粽》教学设计1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1、认识“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端午粽 教学设计

端午粽 教学设计

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午、节”等 7 个字。

3、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其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 7 个字。

2、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粽子实物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粽子实物,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粽子)2、引导:你们在什么时候会吃粽子呢?(端午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端午粽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指认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三)识字教学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

例如,展示“端”字的甲骨文,让学生观察字形,理解“端”有“正、直”的意思,进而理解“端午”就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

出示“粽”字的图片,让学生明白“粽”是用糯米等包裹在粽叶里做成的食品。

3、学习立字旁和米字旁。

出示“立”字和“立字旁”,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立字旁的写法变化。

同样的方法学习米字旁。

4、采用多种形式巩固识字,如开火车读、小组读、游戏识字等。

(四)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2)引导学生理解“一到”的意思,并用“一到……就……”造句。

(3)指导朗读,读出对端午节的期待之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端午粽》优秀教案设计_《端午粽》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端午节包粽子教案篇一1、知道粽子的来历和几种特有包法、名称。

2、初步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缠绕、捆绑的方式包粽子。

3、能互相帮助,体验合作的乐趣。

了解粽子的来历和特点,学习包粽子。

能将粽子包好并捆紧。

1、有湿度的碎泥、粽叶若干、橡皮筋2、范例、课件一、激趣导入。

1、师: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形状的粽子?2、出示课件,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形状的粽子(三角粽、四角粽、团盘粽等)。

二、学习包粽子的方法。

1、出示范例:你们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们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么做成的吗?(粽叶)。

在我们的太湖边也有一种粽叶叫芦苇叶,它也可以用来包粽子。

平时,我们粽子里面包的是糯米,还可以加各种馅。

2、师:你们包过粽子吗?今天我们就要用泥巴来学习包粽子。

3、介绍制作方法,教师边示范边介绍:重点讲解将粽叶卷成三角状,以及用橡皮筋将粽子裹紧的方法。

4、幼儿分组包粽子,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帮助,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及时进行指导。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评一评谁包的粽子最好,并请幼儿将粽子送到小吃街中开展角色游戏。

《端午粽》教学设计篇二1、认识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并对传统文化感兴趣。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查找屈原的资料和端午节的习俗。

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2、学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端午节起源和习俗,掌握"端午粽"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2、了解"端午粽"的基本知识。

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端午粽》。

2、教具:幻灯片、粽子、相关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端午节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谈一谈对端午节的了解和印象。

2、呈现新课(10分钟)教师播放视频或讲述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和风俗。

3、讲解课文(15分钟)教师讲解和解释课文《端午粽》,让学生明白文中的描述和意义。

4、学生阅读(15分钟)学生阅读课文《端午粽》,并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内容表述出来。

5、课文解析(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析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难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6、游戏体验(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体验包粽子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和特点。

7、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和学习收获,让学生反思和总结今天的学习。

五、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总结粽子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搜索和收集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资料,写一篇50字的小作文。

六、教学扩展1、教师带领学生制作粽子,了解传统文化的乐趣。

2、教师带领学生访问当地的制粽工厂,让学生了解粽子的生产过程和市场需求。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端午粽》是2017部编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家人”,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通过前一课前两课教学的铺垫,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上有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训练学生仿照例子积累词语,训练说话。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以后学习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优势: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活泼、求知欲强,平时注重朗读的练习,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劣势:由于一年级的孩子阅读量少积累的词语不多,口语习惯不够标准,一部分学生说完整话有困难。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归类积累和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归类积累和运用。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用“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归类积累和运用。

通过自由读、品读、观察图画,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能力目标:通过示范、讲解,学生会写“真”“豆”2个字。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学生知道端午节的由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

(预设时间2分钟)清明节刚刚过去,我们在节日期间缅怀先烈,听了许多英雄的故事。

眼看着端午节离我们越来越近,还记得端午节是哪一天吗?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端午节的习俗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端午粽》。

板书课题。

二、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预设时间4分钟)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1、摘苹果游戏,复习生字。

2、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

粽子糯米鲜肉红豆总是中间十分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端午节【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端、粽”等生字;掌握多音字“了”和米字旁和立字旁,会写“午、节”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相关重点词汇。

教学过程板块一猜图谈话,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传统节日活动或习俗,学生猜测节日,继而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最熟悉的节日和习俗,从而引入本课题。

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清明节:踏青、郊游、扫墓。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登高、敬老。

春节:贴窗花、贴春联、吃饺子。

元宵节:赏花灯、吃元宵。

2.播放短视频或者图片,师生共同欣赏、感受端午节的气氛。

3.引导学生说说端午节的时间、习俗、吃粽子的由来,说说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都会做什么。

教师补充并进行课题板书。

粽子的来历: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

屈原是爱国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殉国了。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纪念屈原,同时也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遗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

”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它们吃掉呢?”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

板块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自己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忙纠正读音。

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注意学生易读错的部分。

2.人人都是小老师。

鼓励学生认领一个自己最熟悉的生字,负责教会大家,并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3.教师根据以上情况查漏补缺,纠正学生自读读错的生字;补充学生们没有归纳到的识字方法;教读大家都不认识的生字词语,并利用联系生活实际、展示图片、动作表演、拆部分等方法加强学生记忆。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2.学习端午粽的制作方法;3.学习描写端午粽的词语;4.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端午粽》;2. 相关词语:粽叶、黄米、红枣、填馅等;3. 学习制作端午粽的方法;4. 经典诗句:悬崖峭壁无人径,何处飞来飞去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端午节”三个字,问学生们是否知道什么是端午节,能说出与端午节相关的习俗和传说吗?启发学生,并加以补充。

2. 学习课文《端午粽》(15分钟)1.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然后老师再读一遍,并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2.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学习其含义;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了解其主要内容;4.学生可以用童谣或游戏的形式加深记忆。

3. 结合实际,学习制作端午粽(30分钟)1.老师先向学生展示制作流程和步骤,并向学生说明每个步骤的关键点;2.让学生在班内互相配合,完成制作端午粽的过程;3.老师适时地提醒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比如:粽叶的用量、馅料的种类、包粽子的方法等;4.最后,学生可以尝一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端午粽。

4. 学习描写端午粽的词语(20分钟)1.让学生列出一些描写端午粽的形容词和动词;2.在词语表上增加一些生动形象的形容词,例如:“翠绿碧绿”、“浓香扑鼻”、“垂涎欲滴”等;3.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用这些词语进行口头描述;4.老师可以通过评分和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望。

5. 进行主题发散,拓展知识面(20分钟)1.向学生介绍更多与端午节相关的知识,比如:粽子的起源、传说和文化内涵等;2.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其他民俗习惯,如:草龙舟、吃五色饭等;3.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开始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例如:“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粽子里面放什么馅料?”等;4.通过讨论和解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同时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端午粽》

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端午粽》

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

2.学习认读生字词“端午粽”、“包裹”、“艾叶”、“线”。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意义,掌握生字词的认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幻灯片、粽子模型。

2.教材准备: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的内容:《小毛驴》。

2.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张粽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吗?”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端午粽》。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端午节吗?”步骤二:新课呈现(10分钟)1.通过幻灯片展示《端午粽》这首课文的标题,引导学生读标题。

2.通过幻灯片依次呈现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猜这个故事是关于什么的?”3.师生共同读课文,注意正确的语音、语调,并感受课文的节奏。

4.教师通过提问,导入生字词:“端午粽”、“包裹”、“艾叶”、“线”。

让学生观察这些字词的发音和图形,并引导认读。

步骤三:课文理解(15分钟)1.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学生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教师的导读,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一遍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演能力。

步骤四:语言点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分别讲解生字词:“包裹”、“艾叶”、“线”的意思和用法。

2.通过例句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词语的正确运用。

步骤五:练习活动(15分钟)1.教师以小组形式进行游戏活动:“找出课文中的文字。

”学生分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首先找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教师出示一段较长的文字,让学生依照描述内容制作出一个粽子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
教具
图片
教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端午节吗?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它是怎么由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这个传统节日吧!
二、新课
1、说一说
你家端午节是怎么过的?都吃什么?还有什么习俗呢?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2、读一读: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教材上的材料《端午节的起源》。说一说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说一说:
你知道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小组同学在组内交流一下,再在班级中分享。
4、试一试:
同学们都来讲一讲“印象深刻的端午节”吧!
4、做一做:
能把你怎么过端午节的画一画吗?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看。
三、小结
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许多的风俗习惯,这些习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继续继承传统文化,让习俗流端午节
赛龙舟包粽子带荷包插艾蒿
2017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端午粽》教学设计
课时进度
第周
课题
端午节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风俗习惯和相关知识。
2、通过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风俗习惯和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