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教案

合集下载

说明文阅读复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客观性、清晰性、条理性。

2. 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体、说明、结论。

3.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定义、分类、比较、举例、引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说明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动手写作说明文,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客观性、清晰性、条理性。

3. 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体、说明、结论。

4. 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定义、分类、比较、举例、引用。

5. 分析典型说明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说明文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说明文的写作题目,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手机、电视等,写一篇说明文,介绍该物品的功能、特点及使用方法。

2. 分享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说明文,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从内容、结构、写作技巧等方面给予意见和建议。

七、教学活动1. 课堂练习:布置一篇说明文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写一篇关于校园设施的说明文。

2.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练习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改进建议。

八、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分析一篇优秀的说明文作品,讨论其成功之处,如内容安排、写作技巧等。

2.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说明文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自我改进能力。

九、教学活动1. 总结与回顾: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说明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说明文阅读教案

说明文阅读教案

说明文阅读教案第一篇:说明文阅读教案阅读以下文章,完成文后问题.①我接触了许多“沙尘暴”的作品,有书,有报告文学,有新闻报道等。

总的感觉是,传媒对沙尘暴有一种“妖魔化”的倾向。

概括起来,媒体对“沙尘暴”的描述是这样的:一是“沙尘暴”是人类破坏环境所遭受的处罚;二是“沙尘暴”近些年来越演越烈;三“沙尘暴”极具侵略性和进攻性,正在一步步地通过制造荒漠来吞噬人类的家园。

②其实对于沙尘暴的描述,至少应该建立在这样几个知识背景上,一个是关于自然区划,一个是沙尘暴的历史。

③首先是区划的概念,地球表面是由不同尺度的自然带控制的,大尺度的是全球气候带,气候带决定一个地区最基本的状态: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小尺度的是按地貌、植被、气温、降水等划分的自然区划,比如按不同的降水量我国可以分成湿润区,干旱区,半干旱区等。

④一个地区是否成为干旱区和沙漠,最根本的是由这一区域的降水量决定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如果大的气候条件不变,沙尘暴或者沙漠,是不具有侵略性的,因为自然已经为其划定了界限,用不着担心沙漠会逼近北京城。

我们从许多研究著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沙尘暴是古已有之,是有周期性的。

而且今天的沙尘暴并不比过去更猛烈。

⑤沙尘暴之所以古已有之,是因为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就已隆起,它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造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要素,而这些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⑥人类的活动如果正逢气候变干的周期确定可以加剧沙尘暴的强度,因为人类的活动将覆盖植被的地方变成了裸露的土地,有一个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就是中国“农牧交错带”的北移西进,从黑龙江大兴安岭南端到青海湟水谷地,长逾2000公里、宽200—300公里、年均降水400毫米以下的一条狭长地带,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

这一地带是有森林的草原向典型的草原的过渡带,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加剧,使这一狭长的农牧交错带北移了大约400—500公里,西进了大约1000公里。

小学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

小学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

小学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和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中的关键信息和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引言、主体和结论3. 说明文中的关键信息和概念4. 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5. 练习阅读和理解说明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和结构。

2. 示范法:教师展示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阅读和理解说明文,巩固所学内容。

4.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展示说明文的概念、特点、结构和阅读方法。

2. 说明文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说明文供学生练习阅读。

3. 练习册:提供阅读理解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和阅读方法。

3. 示范:教师展示阅读一篇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阅读选定的说明文,并完成练习册中的阅读理解题。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心得和理解,分享解题经验。

6.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要点和技巧。

7. 作业:布置课后阅读说明文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在阅读说明文后的理解程度,通过练习册中的题目来检测。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阅读心得和理解的能力。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课后阅读说明文作业的质量,包括对关键信息和概念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家: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说明文的主题。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增强对说明文的理解。

3. 学生展示:鼓励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说明文的编写和展示,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说明文教案万能模板

说明文教案万能模板

说明文教案万能模板第1篇:说明文公开课教案一、说明文基本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二.阅读技巧(一)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招:善于找准说明对象。

第二招: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第三招:善于分析说明顺序。

第四招:善于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它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第五招:善于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第六招:善于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第七招:善于完成开放性问题。

中考说明文阅读,根据“新课标”中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程、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说明文阅读一般涉及11种题型:1、考查说明对象: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

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教案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教案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能够识别和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2. 通过阅读说明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说明文的概念及特点教学重点:了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及常见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2. 第二课时: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教学重点: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说明文内容。

3. 第三课时:举例分析说明文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说明文中的逻辑关系和说明方法。

4. 第四课时:练习阅读说明文教学重点:学生独立阅读说明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馈教学重点:总结说明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及常见说明方法。

3.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对说明文的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实例分析:以具体说明文为例,分析其结构和特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阅读说明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6. 反馈与总结: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说明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2. 写一篇关于说明文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说明文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结构和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教案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教案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准确、全面地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评价说明文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逻辑严密、语言简明。

2. 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论、结论。

3. 说明文的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描写、说明。

4.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5.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通过阅读示例文章,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3. 分析示例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4. 进行说明文写作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阅读法:阅读示例文章,分析说明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3. 实践法:进行说明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说明文基本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的理解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在说明文写作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写作成果,提高鉴赏和评价能力。

4.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 说明文的阅读策略:抓住说明对象、理解说明内容、分析说明方法、概括说明要点。

3. 说明文的写作要点:明确说明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运用说明方法、注意说明文的语言表达。

4. 说明文的拓展阅读:推荐阅读经典的说明文作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七、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分类,分析不同类型说明文的特点。

2. 教授说明文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3. 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说明文的写作要点进行写作。

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阅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篇教案以人教版九年级必修的《现代文阅读》作为教学依据,其主要内容涉及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语言表达与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本篇教案重点教学内容为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是一种将某一事物或概念、现象等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文体,属于实用性较强的文体之一。

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某一事物或概念的本质和相关知识,还具有启发读者思考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能力的功能。

因此,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说明文主旨和结构,找出关键词,并根据段落结构进行分析和归纳。

2. 能够识别说明文中的例子、图表、数据等信息,并能够分析其作用和意义。

3. 能够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作出自己的分析和理解。

4. 能够建立起对说明文所涉及领域及相关概念和知识的基本了解和认识,提高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导入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你知道说明文是什么吗?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说明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2. 步骤一:整体理解教师通过先读一篇说明文,并向学生询问此篇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通过引导学生确定本篇说明文的主题、中心思想、段落结构以及核心词汇。

并帮助学生理解段落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起对说明文的整体理解。

3. 步骤二:重点分析教师指导学生重点分析说明文的各个方面,包括:①理解关键词帮助学生找到关键词,并解释其含义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重点内容。

②理解段落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找到每一段的主旨句和句子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③识别例子、图表、数据等信息帮助学生识别文章中的例子、图表、数据等信息,分析其作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如:平实、准确、简明等。

四、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

五、实践训练1.教师给出一篇说明文,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包括: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等。

2.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阅读说明文时的不足之处。

一、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旨在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通俗性。

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理解说明对象:明确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特征。

2.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总顺序等。

3.筛选关键信息:勾画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特征、原理、功能等。

4.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1.语言特点:平实、准确、简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读者容易理解。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

初一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教案

初一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教案

初一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教案初一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教案1一、教学前端分析(一)教学目标1、让同学明确说明文中举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了解本文的说明挨次。

2、透过指导阅读,使同学理解课文资料、语言的精确性和生动性特点。

3、在多角度的分析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同时,对同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举例说明中所举例子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教学方法:设问阅读法(四)教学预备1、制定课本的教学目标,抄在小黑板上。

2、预备赵州桥及该桥二十八道拱圈剖面图和卢沟桥的幻灯片。

3、老师自制一个简易的桥梁演示模型。

(五)教学时间:2课时二、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同学整体感知课文资料教学资料与步骤:(一)组织教学(略)(二)导入新授这天,我们学习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

(出示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简洁分析课文资料后,同学朗读课文,解决生词,理清课文结构层次。

A、查字典,给下边加粗字注音。

拱桥洨河和谐张鹜桥墩B、课文整体思路分析:第一局部(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其次局部(第3-9自然段),具体说明我国石拱桥的建筑特点以及在历的光线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缘由,赞颂我国劳动人民的才智和制造力。

第一层(第3—8自然段),先概括介绍我国石拱桥的光线成就,然后以赵州桥、卢沟桥这两座不一样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加以说明。

其次层(第9自然段),分析取得如此光线成就的缘由。

第三局部(第10自然段),介绍解放后我国石拱桥建设技术的飞跃开展。

2、引导同学,找出课文列举了几个例子及为什么举这几个例子的问题。

我们争辩这篇说明文为什么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的问题。

大家生疏到,由于赵州桥和卢沟桥既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又具有它们自身的特点,也就是具有代表性。

既然它们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那么,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请结合课文来说。

(同学看书争辩、沟通)要点:(历史悠久,如:“石拱桥在中国桥梁消灭比拟早〞;形式美丽,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写作技巧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与要素3. 说明文的阅读策略4.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5. 说明文阅读练习与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说明文阅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策略。

4. 练习法:提供说明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说明文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的PPT。

2. 说明文阅读材料:准备一些说明文文章,用于讲解和练习。

3. 说明文阅读练习答案:准备练习题的答案和解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和要素,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3. 阅读策略讲解:介绍说明文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说明文阅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阅读和分析。

5. 练习:提供说明文阅读练习,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6. 答案解析:讲解练习题的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解题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说明文阅读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阅读练习评估:评估学生在阅读练习中的表现,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

3.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说明文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

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说明文的特征,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征2. 掌握说明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答题准确率三、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征解释说明文的含义分析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2. 说明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意细读关键段落,提取关键信息分析论据和论证方法关注图表和数据3. 阅读练习:实例分析提供一篇说明文,让学生独立阅读学生完成相关阅读理解题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答案4. 答题技巧分享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关键词教授如何定位和提取相关信息强调答题的准确性和条理性5. 总结和复习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教师提供补充讲解和指导四、教学活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定义和特征2. 阅读练习:学生独立阅读说明文,完成相关题目3. 讨论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答案,总结解题思路4. 答题技巧分享:教师分享答题技巧,学生进行实践练习5. 总结和复习:学生提问和解答疑问,教师提供补充讲解和指导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2. 阅读理解题目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阅读练习中的表现和答题准确率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六、教学活动(续)6. 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篇不同的说明文。

学生小组内讨论,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论据。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共同分析不同文章的说明文特征。

7. 答题技巧练习教师设计一系列说明文阅读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互相交换习题,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

八、教学评估(续)8.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9. 阅读练习答案: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评估其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准确、全面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概括、提炼、分析、评价说明文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与组织方式3.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与表达技巧4. 说明文的阅读策略与方法5. 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与评价标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说明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说明文阅读心得与方法。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说明文,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2. 第二课时:讲解说明文的结构与组织方式3. 第三课时: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与表达技巧4. 第四课时:讲解说明文的阅读策略与方法5. 第五课时:介绍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与评价标准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布置说明文阅读与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期中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说明文阅读与写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篇生动的说明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用实例进行分析。

3. 分析:分析说明文的结构与组织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说明文阅读心得与方法。

5. 练习:让学生动手写作说明文,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说明文的概念、特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难点:说明文阅读策略与方法的运用,以及说明文写作的评价标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说明文阅读与写作相关教材。

2. 案例:收集一批说明文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4. 作业:布置说明文阅读与写作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说明文阅读阅读教学设计

说明文阅读阅读教学设计

说明文阅读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说明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文体,通过说明文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扩展词汇量,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本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习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4. 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选择一篇适合学生阅读的说明文;2. 教具:黑板、多媒体投影仪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导入课题,引发学生对说明文的认识和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问:“你们平时看到过哪些说明文?说明文有什么特点?”步骤二: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 教师通过示范性阅读一段简单的说明文,引导学生发现说明文的特点,如使用第二人称、陈述事实、清晰的逻辑结构等。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对一篇说明文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特点和结构。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演示等方式进行。

步骤三:阅读理解练习1. 教师选择一篇适合阶段的说明文,提前准备好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2. 学生独立阅读,并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适时给予引导。

3. 学生讨论并互相检查答案,教师进行总结和答疑。

步骤四:词汇拓展1. 教师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通过词根、词缀等方法推测词义。

2. 学生分组进行词义推测活动,并分享自己的推测方法和答案。

步骤五:批判性思维拓展1. 教师提出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讨论。

2. 学生分组进行辩论或者写作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准备自己的意见和论据。

3. 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教学总结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说明文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量,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引导和反馈,以确保学习效果的提高。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说明文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

说明文阅读教案

说明文阅读教案

说明文阅读教案说明文阅读教案导语:说明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它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传递特定的信息或指导特定的操作。

阅读说明文是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有效的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背景介绍说明文是一种以客观、准确、简洁的语言来解释、阐述某种事物、现象、规律或操作步骤的文体。

它通常包含标题、导语、主体内容和结论等部分。

阅读说明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常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阅读方法1. 预览:在阅读说明文前,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注意标题和导语,它们通常能给出文章的主要信息。

2. 关键词标记:在第二次阅读时,用铅笔或荧光笔标记出关键词。

关键词通常是文章中的名词、动词或数字等,它们能帮助理解文章的要点。

3. 理清逻辑关系: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清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比较关系、转折关系等。

这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4. 分段阅读:根据文章的段落划分,逐段阅读。

每段的第一句通常是主题句,它能帮助理解该段的中心思想。

5. 反复阅读:如果对某个句子或段落有疑问,可以反复阅读,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测。

同时,可以查阅词典或其他资料来解决疑惑。

三、阅读策略1. 注意关键信息:在阅读说明文时,特别要注意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数量、方法等。

这些信息对于理解文章的要点至关重要。

2. 推理推断:根据已有的信息和常识进行推理推断,帮助理解文章中的隐含意思。

同时,也要注意排除干扰信息,避免产生错误的推断。

3. 理解图表:说明文中常常包含图表、表格或图片等辅助材料。

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并分析这些辅助材料,它们能更直观地帮助理解文章的内容。

4. 多角度思考:在阅读说明文时,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尤其是对于涉及操作步骤或解决问题的文章。

这样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和目的。

四、练习与评估1. 练习:选择一篇说明文进行阅读,按照上述方法和策略进行阅读理解。

可以多做练习,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写作技巧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与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与要素3.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4. 说明文阅读策略5. 说明文练习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说明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 互动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写作经验。

4. 练习法: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结合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写作经验。

4. 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文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5. 评价: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给予反馈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练习作品: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写作技巧运用情况和理解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六、说明文阅读策略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基本策略。

培养学生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理解和评价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2. 教学内容说明文阅读的步骤与技巧关键词和信息的快速捕捉判断信息真实性和重要性的方法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阅读说明文的步骤和技巧。

实践法:学生运用所学技巧阅读实例,教师指导。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心得和遇到的问题。

4. 教学步骤阅读示范:教师展示如何阅读说明文,强调关键步骤。

学生实践:学生独立阅读指定说明文,尝试捕捉关键词。

讨论交流:学生分享阅读体验,讨论如何判断信息价值。

5. 教学评价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 使学生学会运用答题技巧准确回答说明文阅读题目。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定义、特征、作用。

2. 说明文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

3. 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找关键词、抓主旨、分析推理、判断正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说明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答题技巧。

2. 教学难点:运用答题技巧准确回答阅读题目。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答题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实例练习答题技巧。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答题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定义、特征。

3. 讲解说明文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

4. 讲解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找关键词、抓主旨、分析推理、判断正误。

5. 实例分析:提供若干篇说明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和答题。

6.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答题心得,讨论提高答题技巧的方法。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和答题。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分享答题心得,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氛围、教学内容和方法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效果。

八、拓展活动:1. 举办说明文阅读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答题准确性。

2. 邀请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来校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说明文及其应用。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教案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 教案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说明文。

(3)提高学生查找和整理相关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分析和解读说明文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说明文的逻辑关系。

(2)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提高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3)课堂讲解:教师对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进行讲解。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说明文的典型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的说明文阅读材料。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和结构(1课时)(1)介绍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

(2)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如引言、本论、结论等。

2. 第二课时:分析和解读说明文的方法(1课时)(1)介绍说明文分析的方法,如关注、摘要、关键词等。

(2)讲解如何把握说明文的逻辑关系。

3. 第三课时: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1课时)(1)介绍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如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注重实证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

4. 第四课时:阅读实践(1课时)(1)学生自主选择一篇说明文进行阅读。

(2)结合所学方法,分析和解读所阅读的说明文。

5. 第五课时:课堂交流与总结(1课时)(1)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说明文,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分析和解读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写一篇说明文,注意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

说明文阅读教案

说明文阅读教案

说明文阅读教案教案:说明文阅读教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2. 学生能够有效运用阅读策略来理解说明文;3. 学生能够获取并整理说明文中的重要信息。

教学重点:1. 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2. 阅读策略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或黑板;2. 说明文阅读材料;3. 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说明文吗?-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 教师简要介绍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

2. 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0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展示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例如,简洁明了、逻辑性强、使用客观事实和数据等。

- 教师以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结构,如问题-解答、定义-解释等。

3. 阅读策略的介绍(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题目、略读、精读、概括等。

-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详细解释每个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4. 阅读实践(20分钟)- 教师分发说明文阅读材料给学生,并提供一些练习题。

-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逐步阅读和理解说明文。

- 学生完成练习题,并与同学讨论答案。

5. 总结和反思(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问题。

教学拓展:1. 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其他说明文,并尝试使用阅读策略进行理解。

2. 学生可以模仿说明文的结构,编写自己的说明文。

3. 学生可以在小组或班级内分享他们阅读到的有趣的说明文,进行交流和讨论。

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

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

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说明文,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写这类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探究说明文阅读的规律,总结阅读说明文的技巧;2、把握说明文的句子关系,掌握析总分的图示方法;3、能够运用析总分法解决说明文阅读的相关问题;4、提高说明文阅读的解题应考能力;5、培养探究文章奥秘的欲望与能力,培养对祖国语文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数:30分钟。

课型设想:1、复习课型,总结前一学段说明文学习成果并提高之;2、教学资源以综合运用教材资源为主,以换新角度,异向思维,开拓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多向思维、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3、“引—导—练”一条龙,“探究—领悟—练习”一条龙;4、本课重点解决析总分法及其应用。

5、本课难点为图示法;6、本课为小型课,30分钟,注意把握时间。

教学过程:一、导语小结近期说明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说明文阅读规律的欲望;引出怎样分析说明文、怎样解答说明文阅读题等一系列问题。

从句子开始——二、析总分1、探究练习一:《中国石拱桥》首段。

(最简单的)(以教师为主,使学生明白:说明文句子关系:总分与并列;句子关系的层级性;句子关系的图示。

板书)2、探究练习二:《大自然的语言》第8段。

(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注意:2、3句的关系;结合说明方法分析;板书渗透析总分运用于解阅读题。

)3、探究练习三:《大自然的语言》第9段。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板书)三、总结解题规律1、析总分的应用:(板书)1)、说明方法的分析;2)、说明要点的.概括;3)、说明角度与方面;4)、段意与对象特征。

2、规律总结:(板书)总分与并列,层级要分清;总是分的总,分是总的分。

析分须知总,析总须知分;中心在于总,方法在于分。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说明文的基本概念1.1 说明文的定义解释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目的的文体,通过解释、阐述、描述等方式向读者传递知识和信息。

强调说明文的主要特点是客观、清晰、逻辑性强。

1.2 说明文的特点描述说明文的特点,包括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简明等。

强调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洁、易懂。

1.3 说明文的结构介绍说明文的常见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

解释每个部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章:说明文的阅读技巧2.1 理解说明文的主题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开头部分来确定说明文的主题。

强调理解主题对于整体理解说明文的重要性。

2.2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指导学生识别说明文的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

解释如何通过分析结构来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2.3 关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注意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简洁性和易懂性。

强调通过关注语言特点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3.1 确定说明文的主题和目的解释如何确定说明文的主题和目的,以使写作更有针对性。

强调明确主题和目的是写作说明文的重要一步。

3.2 组织说明文的结构介绍如何组织说明文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

3.3 使用恰当的语言和例子指导学生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观点。

强调使用恰当的例子来支持和解释观点的重要性。

第四章:说明文的修改和润色4.1 检查说明文的逻辑性指导学生检查说明文的逻辑性,确保观点和论述的一致性。

强调逻辑性对于提高说明文质量的重要性。

4.2 修改说明文的语言错误指导学生识别和修改说明文中的语言错误,如拼写、语法错误等。

强调修改语言错误以提高说明文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4.3 润色说明文的表达指导学生使用恰当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来润色说明文。

强调润色表达以提高说明文的吸引力和专业性。

第五章:说明文的评价和反馈5.1 评价说明文的质量指导学生根据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准确等方面来评价说明文的质量。

强调评价说明文的重要性,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能弄清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对全文有个整体上的感知;2.划分文章的结构、段落的层次,理清说明顺序,掌握文章谋篇布局的思路;3.分析文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课时计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说明文概述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

说明文一般有三个特点: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

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

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

第三,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

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从而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进一步理解说明内容。

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

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

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必须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仔细揣摩关键词句(中心句、过渡句、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2、常见的说明文有几种类型?如何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明事理。

说明文有两种类型:一是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一是事理说明文,如《人类的语言》。

A、事物(形状、构造,发展变化)B、事理3、阅读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几个方面?A、指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B、理清说明的顺序,C、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D、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说明文,要注意以下几点要点一:理清结构弄清说明的顺序。

阅读一篇说明文,要注意理清文章结构。

所谓“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组织和排列形式,主要指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

而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紧密相联,都是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因此,理清文章结构的同时,还须分析说明顺序。

《大纲》规定,初中生能“看出课文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上了解课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概说)——分(具体)——总(概说)”式、“分(具体)——总(概说)”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理清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领会内容要领。

说明顺序是多种多样的。

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

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如何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

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1.总分式。

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

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

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

这样写,脉络分明,结构严谨,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2.承接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

3.递进式。

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

除以上三种结构方式外,还有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等。

理解并掌握了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分析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就迎刃而解7(具体情况,结合语段再作分析)。

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是通过合理的顺序逐层表现出来的,所以,弄清文章说明的顺序,有助于对被说明事物(事理)的理解。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l )按时间顺序作说明。

即按事物变化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作说明。

(2 )按空间顺序作说明。

即按照具体事物的空间位置或由前到后,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从远到近等进行说明。

(3 )按逻辑顺序作说明。

即对事物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特点到用途,或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概括到具体等进行说明。

阅读说明文,应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入手,把握它的总体结构和布局,了解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进行说明,从中学习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

要点二:理解说明的方法。

运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所以,理解和分析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喻等。

(l )分类别。

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一加以说明。

(2 )下定义。

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下定义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同提问结合起来,先提出主要说明的问题,再用下定义的方式回答。

有的先下定义,再作具体说明,如“激光是一种最亮的光。

它比太阳光亮一百亿倍以上”。

有的先具体说明,然后概括成定义:“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碳酸气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同时放出氧,这叫做光合作用。

”(3 )举例子。

举些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去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

《苏州园林》一文在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时,就举出了“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著我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尺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三个例子,使说明真切、具体。

(4 )作比较。

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

(5 )列数字。

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

(6 )打比喻。

适当运用比喻,能够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中国石拱桥》开头就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这个比喻不但贴切,而且很美;既形象地说明桥洞的特征,也能吸引住读者。

要点四: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的特点。

准确、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往往体现在文中一些表时间、表数量、表程度、表范围的词上,因此,研究、体会这些词是如何准确地说明事物的形态、性质、成因、功能,将有助于我们对被说明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讲到说明文语言,还有一点要把握的是:说明文如果从写作上的特点分,可有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等之分。

平实说明文指的是一些非文艺性的科普说明文,它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内容,在语言表达上只对事物作科学的分析和准确的说明,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时语言简明平实。

这类说明文的特点是科学性和知识性都很强,第三,分析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清楚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第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

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

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有:1.能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2.能分析说明顺序,找出标明顺序的关键词句。

二、如何理清说明顺序?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必须有合理的顺序。

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通常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

那么,如何分析说明顺序呢?1.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

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

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主要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筑结构。

介绍事物各个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的主体部分,基本上是按春蚕幼虫的生长发育过程,即从破卵而,四次蜕皮,成熟到老熟,吐丝、结茧这一生长发育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的。

介绍抽象事物或事理,多数采用逻辑顺序,通常表现为在介绍事物、事理时采用总分、主次、层进等方式,从现象到本质、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概述到具体地揭示事物特征的过程。

例如《死海不死》:第一部分交代死海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说明死海的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第二部分说明死海的成因——自然界长期变化的结果。

两部分之间有一个由结果到原因的内在的逻辑顺序。

因此,认清说明对象,可帮助我们摸准说明思路,进一步理清说明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

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

例如,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

所以,把握这些语言“标志”,可顺利地理清说明顺序。

例如《人类的语言》第二段中:“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若干音素(当然是不自觉地),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

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一一配以语音,然后综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

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