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答案版 初一下古诗词鉴赏材料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课后古诗词(赏析加练习加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后古诗词(赏析加练习加答案)

七年级,下册,课后,古诗词,赏析,加,练习,答案,[山中杂诗]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

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

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

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此诗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

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

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

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这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

“烟”是由“山际”所见,“落日”是由竹中所见,“鸟”在檐上,“云”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义。

[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篁,竹林也;啸,撮口作声也。

诗人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但琴声似乎不足以宣泄郁抑之情,所以长啸一声。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

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

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不也像诗人一样吗?所以王维引以为知心的“朋友”。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鉴赏练习题(附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古诗中的名句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下列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句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衍生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句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衍生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衍生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句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衍生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登幽州台歌》,完成以下问题。

1.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一年下古诗词鉴赏练习答案(上)

初一年下古诗词鉴赏练习答案(上)

初一年(下)古诗词鉴赏练习答案(上)《登幽州台歌》二、选择题:1、赏析《登幽州台歌》,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B.颔联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

C.颈联“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

”D.尾联“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

2、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

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解析】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天地如此之大,抱负却无从施展,强烈的希望与强烈的失望,形成了无法排解的巨大忧愤、郁闷。

3、下列对《登幽州台歌》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孤独寂寞之情。

B.“前木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在这里指古代的贤君,“来者”则指当今的英主。

C.诗的第三句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空间的宽阔与诗人的孤独进行对比,写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孤独。

D.诗的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面对辽阔的山河,诗人的这种情绪尤为浓烈,分外动人。

【解析】C,反衬的表现手法,以空间的广阔反衬诗人的孤独。

三、赏析简答题:1、“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各是什么人?“古人”“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4、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木兰花[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1)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请说出元好问写作《同儿辈赋未开海棠》的意图。

【答案】(1)“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2)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暗示、告诫自己的晚辈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芳心。

【解析】【分析】(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闹春风:在春天里争妍斗艳。

由作者有这句诗来看,写海棠,观赏海棠花时,它的身旁可能有桃树、梨树或李树。

和熙的春风中,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

海棠花却不同了,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

因此“且教桃李闹春风”的“闹”描写了桃花、李花在春天争相开放,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李花这种争先在春风中吐艳的做法不满和鄙视,从侧面赞扬海棠的矜持、高洁、不趋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洁品格。

《木兰花》‘闹’打通人的视听感觉,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

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举出可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不仅形容红杏众多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赞美,对春光的珍惜之情。

七年级下部编本古诗词鉴赏八首习题附解答

七年级下部编本古诗词鉴赏八首习题附解答

七年级下部编本古诗词鉴赏八首习题附解答一、填空题1. 题目:《将进酒》-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内容: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2. 题目:《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代- 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题目:《静夜思》-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题目:《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内容: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 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内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 题目:《登高》-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内容: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 题目:《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内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 题目:《江雪》-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代- 内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简答题1. 题目:《静夜思》-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

明月照在床前的光景使他想起了故乡的夜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2. 题目:《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代- 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解答: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鹳雀楼上,远眺山河壮丽景色的情景。

通过欣赏自然美景,作者表达了进取的精神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

3. 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内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解答: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好友分别时的情景。

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

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赏析习题(全册带答案分析)说明:一线教师,自己给学生编辑整理使用,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七年级下诗词目录:一、木兰诗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竹里馆/王维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四、逢入京使/岑参五、晚春/韩愈20.古代诗歌五首六、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七、望岳/杜甫八、登飞来峰/王安石九、游山西村/陆游十、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泊秦淮/杜牧十二、贾生/李商隐十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十四、约客/赵师秀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赏析选择题(带答案分析)班级:姓名:一、《木兰诗》【原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惟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未选择的路》是________(填作家国籍)诗人________(人名)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

(2)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请说说你对题目中“路”的理解。

(4)古今中外有许多诗人作家曾经对“路”有过精彩的描述,请举出一例让我们共勉。

(诗词曲文皆可)【答案】(1)美国;弗罗斯特(2)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示例:表面指大自然中的路,实则喻指人生之路。

“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

(4)示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解析】【分析】(1)《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诗歌,这首深邃的哲理诗展现了现实生话中人们处在十字路口时难以抉择的心情。

(2)诗的前三节似乎仅在平直地描写林中的那两条路的不同,但其中却蕴含着极大的比喻意义,第四节诗人笔锋一转,从林中之路跃到描写人生之路,“而我选择了足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结句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

它告诉人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谨慎;同时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判断。

完整版)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

完整版)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

完整版)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题大全(含答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题荟萃一、竹里馆XXX的诗被XXX评为“诗中有画”。

在这首诗中,月光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在独坐其中的诗人身上和他的琴上。

诗人弹琴、长啸,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

这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二、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三、逢入京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四、晚春XXX在这首诗中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诗的三、四两句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XXX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五、登幽州台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诗人感慨万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在高高的飞来峰上,有一座高达千寻的塔,据说每天早晨听到鸡鸣,就能看到太阳升起。

3、请简要分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话的意义。

不怕困难、挫折,因为身处高处,可以超越浮云,看到更广阔的视野。

4、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勇往直前,不畏困难,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广阔的视野。

2、诗人运用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的哲理。

这首诗告诉我们,只有站在高处,放眼远方,才能不被挫折击倒,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3、诗句“飞来峰高耸入云”通过神话传说展现了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更加自然。

初一古诗鉴赏(答案版)

初一古诗鉴赏(答案版)

初一古诗鉴赏(答案版)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渔歌子》 - 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5.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 《登黄鹤楼》 -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 《登高》 - 杜牧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 《望月怀远》 -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 《登幽州台歌》 - 王之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上是初一古诗鉴赏的答案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初一下册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语文初一下册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语文初一下册诗歌鉴赏试题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诗歌第二句“芙蓉向脸两边开”用了衬托的手法,明写________,实则为了衬托出________之美。

(2)请赏析“乱”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①杨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②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释】①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②赚得:骗得。

(1)本诗除借助景物描写说明道理外, 还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一种简要分析。

(2)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深刻道理,请简要说出给你的启发。

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桑茶坑道中【南宋】杨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风日、________、花堤和________等景物。

(2)这首诗的后两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4.诗歌鉴赏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诗歌前两句中“送”、“动”字用得很巧妙,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

(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联系?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2)有人认为本诗主旨是劝人珍惜光阴,你同意吗?为什么?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苔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本诗中的“苔”有哪些特点?(2)“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糝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________。

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题参考答案(一至五首).doc

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题参考答案(一至五首).doc

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题参考答案(一至五首)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题参考答案一、《竹里馆》1、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3.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4.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5.示例一: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吹着口哨。

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只有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映照。

示例二: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6.本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营造出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出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二、《春夜洛城闻笛》1.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2.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3.示例1: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暗”字。

“暗”字,隐隐约约,断断续续的意思,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更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示例2:我认为最该重读的是“满”字。

一个“满”字,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4. 听到《折杨柳》笛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5.示例:同意“关键”之说。

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折杨柳词》为唐代赠别思乡名曲。

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6.C7.C8.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暗”字写出吹笛人吹笛似乎是不经意地吹,却让诗人静听遐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题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完成下面小题。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一个“_______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_______”字,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点明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所致。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1)足;疑(2)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表达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写出了山路曲折景色多变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以一个“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故答案为:⑴足;疑;⑵表达了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之情,对农家好客习俗及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⑵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七年级下古诗赏析题与答案

七年级下古诗赏析题与答案

七年级下古诗赏析题与答案七年级下古诗考点练习答案一、《山中杂诗》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诗句是:___山际见来烟___,___竹中窥落日___。

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诗句是:__鸟向檐上飞__,___云从窗里出___。

2、请结合具体景物描写谈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从“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中体现出诗人的孤独;“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体现了诗人只有鸟、云相伴。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能否改为“望”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行。

因为“窥”体现诗人隐居在山中和作者的孤独,而“望”不能体现这种感情。

二、《竹里馆》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深林人不知____,___明月来相照___。

表现作者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___独坐幽篁里___,____弹琴复长啸__。

表现了作者清心淡泊的情怀的句子是:__独坐幽篁里__,__弹琴复长啸__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

独坐、弹琴、长啸。

3、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答: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三、《峨眉山月歌》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答: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驿、长江三峡、渝州)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答: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四、《春夜洛城闻笛》1、“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2.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①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 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词鉴赏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诗词鉴赏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诗词赏析【考点阐释】考点集中在思想感情的把握、语言的品味、表现手法的理解方面。

【考向分析】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类型和抒发的情感有:【答题点拨】1、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有以下方法:①、看题目②、看注释(课外)③、明意象④、看诗眼诗词赏析试题1、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请你将第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②.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题。

(6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_____________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时的景物。

(2分)(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0—21题。

(4分)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2分)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2分)答: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5、阅读下面古诗.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可作为这首诗标题的一项是()(2分)A.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分)6、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初一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答案

初一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答案

初一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题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桑茶坑道中【南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风日、________、花堤和________等景物。

(2)这首诗的后两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九首(其六)刘禹锡日照澄洲①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②。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注释】①澄洲:这里指江河中的陆地。

②江隈:江岸弯曲处。

(1)诗歌第一句中的“”“”二字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转移;第二句中的“”字写出了淘金人数的多。

(2)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容,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e):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的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桂源铺(宋)杨万里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①溪水出前村。

【注】①堂堂:形容阵容或力量壮大。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一,二句诗。

(2)朱光潜《诗论》说:“诗有说理的,但是它的‘理’融化在炽热的情感和灿烂的意象之中。

”这首哲理诗的第三,四句中能够表现“理”的意象是什么?从中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诗歌鉴赏古诗赏析即事①宋·徐侨②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

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6学年初一下古诗鉴赏复习材料
出题人:陈惠审核人:初一语文组
本册十首古诗的主要情感类型:
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铸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

古诗词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
或寄情山水、抒发淡泊之志:如《山中杂诗》《竹里馆》《滁州西涧》《送灵澈上人》
或记事抒情、抒发独特情感:如《峨眉山月歌》《逢入京使》《约客》
或伤风悲秋、触发幽思:如《春夜洛城闻笛》
或心忧天下:如《江南逢李龟年》
或讽喻时政:如《论诗》
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呤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

总的来说,人们欣赏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

重点赏析诗篇
一、《滁州西涧》
1.创作背景:
韦应物,唐朝诗人。

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

但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从此告别奢靡生活,返璞归真。

2.全文大概意思:
我只怜爱生长在欢快的山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茂密的枝叶间欢快而清脆地鸣叫。

(走出山涧)傍晚时分,春潮夹着雨急急地涌来,
看那野外的渡口却空无一人,只有一只无人的小船横于水面,随波飘荡。

层次:
诗的前两句写滁州西涧的美好春景,有声有色;
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

3.赏析情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独怜”是“偏爱”的意思。

在春天的繁茂的景物中,诗人偏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而对深树上鸣声动听的黄莺儿却毫不在意。

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安贫守节、不艳羡富贵生活的恬淡胸襟。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安史之乱令唐朝迅速呈现衰败之势,诗人为
国家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却又无能为力,想要归隐也不可得,只好如大潮
之中的孤舟一般,用“扁舟自横”表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只能独守内心的孤寂,悠然
而无所作为,这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和忧伤的心情。

4.诗歌主题:
托物言志,所写景色全为心情写照,全诗表露了悠闲恬淡的胸怀和无可作为的忧伤情思。

检验一下吧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表达诗人恬淡胸襟的两句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蕴含诗人因无所作为的忧伤情怀的两句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解释下列词语:
独怜:深树:鸣:自横:
独爱树阴深处发出清脆动听的叫声自由自在地飘浮。

3.判断下面对这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滁州西涧》是一首一著名的山水诗,写的是安徽滁州西涧的景色。

(√)
B.《滁州西涧》在看似平常、平静的写景中,不动声色地蕴藉自己的心迹,这是本诗的高妙之处。

(√)
C.幽草:幽深地方的草丛。

(√)
D.野渡:野外的渡口。

(√)
4.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情感:喜爱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5.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
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意象:春潮、雨、野渡、舟、横。

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无所作为,恬淡闲适的情思。

6.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莺,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

而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7.作者用哪句诗句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志向?
答: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8.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答: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9.最后一句中哪个动词用得极妙,又妙在哪里?
答:“横”这个字用的妙,“舟自横”写出了当时船只的随意停泊,也写出了当时作者的心情是进退两难的:当时想要辞官隐退,却又被逼无奈又无法辞官,写出了诗人陷入
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10.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悠闲恬淡的胸怀和无可作为的忧伤情思。

二、《江南逢李龟年》
1.创作背景:
作者王湾,洛阳人,中了进士后,往来于吴、楚间,常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2全诗大概意思:
当年,在岐王的王府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皇帝的宠臣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湖南潭州,正是落花时节,能遇上你这位老相熟。

层次:
写前时之盛:“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盛世”的深情怀念。

写后世之衰:“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安史之乱后,杜甫举家逃亡西南,李龟年也辗转流落至潭州,自此,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
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

3.诗歌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
零的深切感伤,透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检验一下吧
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解释下列词语:
寻常:闻:正是:好风景:
经常、听过、现在正值、明媚美好的春日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5.“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不只是写景。

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6.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7、“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寻常,平常;几度,多次。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8、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

“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
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

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

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向着青山深处去了。

2、中国古诗往往以“寄托遥深”显示无穷的艺术魅力,这首是短短二十字,却含义丰富:
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但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

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待客的悠然和因友人未到而产生的淡淡的孤寂。

2、诗歌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

隐约写出了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文学创作主张?
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含义是什?祖国历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各自在文坛上领起一个时代的文学新流派;现在人们常赋予它新意,即各个时代都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他们能够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创造新的业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