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之‘形’类题”配套练

合集下载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课件: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诗歌鉴赏之“形”类考点-物理小金刚系列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课件: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诗歌鉴赏之“形”类考点-物理小金刚系列

[参 考 答 案 ]
“飘”“挂”用 得 好 。 “飘”把 游 子 思 乡 之 泪 随
塞外飞花漫天飞舞的情景描绘了出来,融情入景,景中含情 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 “挂”把 。 游子的乡愁缀满
边塞垂柳的情景描绘了出来,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 动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
却 翻 波 作 浪 、曲 折 回 旋 地 抒 写 了 词 人 十 分 矛 盾 复 杂 的 心绪。 (析效果 )
一、 诗歌之“言”
二、诗歌之“技”
专题过关训练
诗歌鉴赏之“形”类考点


常考 题型
(三)记通法——答题模式照此办
语言风格题答题 3 步骤 ①明 特 色 : 用 一 两 个 词 准 确 概 括 语 言 特 色 。
一、 诗歌之“言”
二、诗歌之“技”
专题过关训练
诗歌鉴赏之“形”类考点


常考 题型
[ 题目]
(二)析典例——满分答案悟一番
(2017 山 ·东 高 考 )“江 回 两 崖 斗 , 日 隐 群 峰
攒”中的“斗”“攒”两 字 , 生 动 传 神 , 所 写 景 物 特 征 鲜 明 , 请 作 简 要 分 析(4 。分)
诗歌鉴赏之“形”类考点


第 2 课时 诗歌鉴赏之“ 形”类考点
一、 诗歌 之“言 ”
常考 题型 (一)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
1.常见设问 (1)诗中的某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字
(3)诗中的“诗眼”是哪一个?为什么? 2.审题定向 (1)题干中有明确的“××”字 (词)字样; (2)题干中有“诗眼”或“关键”字样。
一、 诗歌之“言”

2018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2018级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

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xx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白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白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解析】BE 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解析】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xxxx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酉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含答案)(全国)(四)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含答案)(全国)(四)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复习任务】1.明确诗歌语言之“风格”的内涵。

2.掌握一些有名诗人的风格、不同“题材”的诗歌的语言特点及语言风格常用的一些术语。

3.掌握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试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技巧。

【备考策略】一、知识储备1.“风格”的内涵:“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2.鉴赏语言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也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体会其内蕴。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3.诗人与风格豪放:苏轼、辛弃疾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隽永:李煜、刘禹锡自然:谢朓、谢灵运清新飘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雄浑悲壮:屈原淡远闲静:陶渊明恬淡优美:王维雄壮豪迈:王昌龄豪放磅礴:曹操旷达俊爽:杜牧4.题材与特点宫廷诗:缠绵婉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怀古诗:幽深绵长。

送别诗:意蕴深远。

5.语言风格常用术语①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②含蓄隽永、含蓄委婉: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含有深意,藏而不露。

③清新明丽、清新雅致: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④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⑤绚丽飘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诗歌鉴赏专题(含详细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诗歌鉴赏专题(含详细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诗歌鉴赏专题(含详细答案)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诗歌鉴赏专题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1.(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含答案)(全国)(六)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含答案)(全国)(六)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复习任务】1.把握诗歌的修辞手法的内涵。

2.熟记古诗常见的修辞手法。

3.把握诗歌的修辞手法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备考策略】一、知识储备⑴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比、设问、借代、对偶、排比、反问、双关、反复、互文、叠字等。

⑵分析修辞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1.比喻: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使描绘的事物形象生动、化实为虚、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如李煜《虞美人》最后两句写“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里先用设问,后用比喻,两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以江水写愁,形象地写出作者绵长久远的愁思。

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2.比拟: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拟人和拟物。

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生动有趣、具体化,启发联想,丰富思想感情。

比拟与比喻不同:(1)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比喻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2)比喻中喻体(作比的事物)一般要出现,比拟中(模拟的事物)是不出现的。

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3.夸张: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合理的夸张看似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2018语文高考精编习题之诗歌鉴赏练习[1]

2018语文高考精编习题之诗歌鉴赏练习[1]

2018语文高考精编习题之诗歌鉴赏练习(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语文高考精编习题之诗歌鉴赏练习(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语文高考精编习题之诗歌鉴赏练习(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语文高考精编习题之诗歌鉴赏(一)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千秋岁·水边沙外①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

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幕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②。

携手处,今谁在?日边③清梦断,镜里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①本词作于诗人因元祐党社祸被贬期间。

②指作者当时在京师供职秘书省,与僚友西池宴集赋诗唱和,鹓鹭,谓朝官之行列。

③日边,典出《世说新语》,喻京都帝王身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开头四句描写了一派热闹的城郊早春风光,以乐景衬哀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B.“忆昔西池会”现两句,追忆当年与同僚飞车赴会的盛况,抚今追昔,词人发出“今谁在"的凄怆悲呼。

C.“日边清梦断”指诗人白日梦断,词人越是忆念昔年帝京携手共游旧事,越意识到往日不可回,愁苦无限。

D.“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广之深。

E.全词语言清丽俊逸,情韵天成,画面凄美,无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词表,感人至深。

2.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愁?请结合全诗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11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2018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题.doc

2018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题.doc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析之。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喈黄鹏。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1052-1125),字方回,北宋词人。

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作者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

词的下片写了哪些生活细节?蕴涵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张在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

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回答。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渡黄河谢榛①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注:①谢榛,明代诗人,终身未能入仕。

“空外棹歌声”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週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7. (2014安徽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答:(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答:8\.(山西省忻州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长治二中四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试题汇编11题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试题汇编11题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试题汇编11题(含答案)【前言】1.近两年高考卷一直考诗,没有考词、曲,所以各地模拟题也是选择诗,但词曲在备考时也要适当涉及,正所谓:有备无患。

2.客观题一般考对诗歌的基本理解和鉴赏,主观题一般考思想感情。

3.这里的最后一首诗歌考的很有意思,结合了课内来考,2015年全国I卷也考过,所以,值得关注这一点。

4.古诗鉴赏其实也是“非连续性文本”,注释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文本,请关注注释内容。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 题。

送江水曹还远馆谢朓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注】水曹:官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开头两句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高馆孤峙,清流映带,长路迢递,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B.“清川带长陌”的“带”字使用尤为传神,潺湲的清流仿佛将眼前的道路带向了遥远的地方,在离人的心上更增添了一层渺远迷茫的情思。

C.三、四句用“望归”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反更增羁旅情怀。

D.五、六句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风光令人陶醉,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诗人心情也因之而倍加愉悦。

E.这首诗叙述了好友江水曹在馆舍送别诗人的情景,末尾一句直抒胸臆,主客双方在“何由尽离席”的感慨之中分别,情感表达充分而强烈。

15.诗歌流露出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刘长卿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面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必考古代诗歌阅读(一)(11分) (人教版高三)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必考古代诗歌阅读(一)(11分) (人教版高三)

2018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教案:必考古代诗歌阅读(一)(11分) (人教版高三)专题七必考古诗歌阅读(11分)——选择题5分不能少,主观题拿满6分堪称高“变题型”“降难度”“扩广度”是2017年全国卷古诗歌阅读命题的新变化,变题型——采用“1客观(5选2,选不正确两项)+1主观”的形式;降难度——加入选择题,使得诗歌的提示信息更丰富;扩广度——5选2客观选择题的设置,使得考点覆盖面更广。

对于变化了的古诗歌阅读,我们在得分方面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如果说以前采用2道主观题考查时能得8分算是中高分,那么如今得8分算是及格分。

因为“5选2”的题目只要好好读诗,仔细比对分析,5分题目不丢分是正常,而6分的主观题得一半的分数算是中档,拿满分则是优等生超人一步的关键。

第1讲古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技法指导]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2步骤第一步,大体读懂读懂诗歌,疏通诗意,把握、理解诗歌中的“景”和“情”,是做诗歌鉴赏选择题的前提。

要想做对诗歌鉴赏选择题,必须静下心来,反复咀嚼,品析每句诗,能够将古诗歌翻译成现代汉语,做到大体理解诗歌的内容。

第二步,分析比对古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下面通过列表的形式介绍以下考查点、命题方式以及应对策略,明确比对的注意点。

考查点命题方式应对策略语句含意命题人把诗句意思或诗句中某个词语的意思予以解说,要求考生判断正误。

把诗句作为平常的文言语句进行翻译,同时进行相关联想,在头脑中复活诗句所说景物或事件,由此确定句意到底是什么,进而推断选项中对词语的解释或对句意的理解正确与否。

表现手法命题人从表现手法角度对诗句或词语进行赏析,要求考生判断赏析是否正确。

见到试题中对手法的分析以后,要把其分析分成不同的语意单位,一一与诗句对应着比较,看哪部分的分析正确,哪部分的分析错误。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含答案)(全国)(九)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含答案)(全国)(九)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鉴赏古代诗歌形象1.“形象”的内涵: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三种。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

2.高考命题形式:对古代诗歌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概括形象的特点、赏析诗歌中的形象、概括诗歌中的画面、赏析诗歌中的意境等。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题,一般为主观表述题,难度稍大。

考点一: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复习任务】1.明确诗歌形象、人物形象的意义。

2.掌握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试题的答题技巧。

【备考策略】一、知识储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1.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

诗人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

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

鉴赏此类诗歌只有抓住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特点,从背景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性格,进而把握诗歌的主旨。

2.鉴赏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

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或剪影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

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诗词鉴赏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含答案)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比较鉴赏题专练知识回顾:一、形象异同比较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主要集中在意象内涵的分析比较方面,兼及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比较。

如何把握住意象的内涵特点呢?①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高洁。

②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的前提是把握住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这是最主要的。

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诗歌中的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由具体诗歌决定。

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形象作用异同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

二、语言比较鉴赏题语言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语言赏析题一样,看语言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三、词语比较鉴赏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2021年整理)

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2021年整理)

(完整)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7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练习教学目标:总序第个教案1.审清诗歌鉴赏题目类型2.审清题干要求3。

灵活运用鉴赏手法教学重点鉴赏诗歌,巧用手法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各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教学时间六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学案引语表达技巧赏析与情感把握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的两大重点。

对于表达技巧,我们在一轮复习中重在构建其知识体系.而在做题实践中,技巧判断不准、效果表述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绝不能轻易退缩,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原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的动态运用,在“判断"与“效果"两大环节上多下功夫,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和鉴赏水平.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201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为景物描写,“落”“下”分别形容“日”“鸟”,为动态描写;“秋原人闲”意指秋野空阔,是静景,动静结合.诗人景中寓情,以这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己闲适的心境。

2018年高考语文三维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形’类题”专项练 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三维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形’类题”专项练 含解析

“诗歌鉴赏之‘形’类题”专项练(时间:60分钟满分:110分)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11分)秋发庾岭①汤显祖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②。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注]①万历十九年,汤显祖触怒权贵,被贬为徐闻(今属广东省)典史,本诗作于赴任途中。

②霏微:迷蒙。

(1)请简要分析首联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答:参考答案:通过描写黄昏时分的枫叶、夕阳中沉默的秋蝉等秋天的景物,寓情于景,(2分)点明了时令,(1分)烘托出萧瑟凄清的氛围,(1分)为全诗奠定了悲怆的感情基调。

(1分) ★(2)本诗的颈联中“随”“满”两个字最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6分)答:参考答案:“随”字写出两岸山色随小舟行进,不断变换色彩的状态;(2分)“满”字写出了水面的粼粼波光与夕阳辉映,洒满了游子的衣襟。

(2分)两字化静为动,以乐景衬哀情。

(2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乱后逢村叟杜荀鹤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因供寨木无桑柘,为点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今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1)首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答:参考答案:首联上句中,“经乱”“衰翁”“破村”点明了村叟的处境、身体状况和所处环境的凄凉,下句运用反问的手法写村中事事“伤魂”,表达了诗人面对乱后村叟悲惨生活的无比凄恻、沉痛之情。

(5分)★(2)请简析尾联中“独”字的妙处。

(6分)答:参考答案:“独”是孤独之意,形象地刻画了村叟独倚空门孤苦无依的形象,展现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

诗人用一“独”字,不仅是对穷苦百姓的深切同情,更是对黑暗现实的无情抨击。

(6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2020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之‘形’类题”配套练

2020年春人教A版高考二轮复习语文专题训练:“诗歌鉴赏之‘形’类题”配套练

“诗歌鉴赏之‘形’类题”配套练(时间:60分钟满分:143分)[题组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次,此处犹言“几年”。

②翻:反而。

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写举杯劝饮,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

“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表现出珍惜彼此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解析:选BE 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

E项,“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的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

★(2)颈联中的“寒”“暗”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技巧,需从“寒”“暗”二字在诗中的含义、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

“寒”“暗”二字出现在颈联,诗的颈联和尾联写深夜在馆中与友人叙谈的情景。

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

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

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十分凄凉。

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

其中的“寒”“暗”二字,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练习: 8诗歌鉴赏形象(含解析)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练习: 8诗歌鉴赏形象(含解析)

8诗歌鉴赏形象【基础练习】读下面的词,完成1—2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简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点强化】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人教版高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尾犯·寒夜蒋捷①夜倚读书床,敲碎唾壶②,灯晕明灭。

多事西风,把斋铃频掣。

人共语、温温芋火,雁孤飞、萧萧桧雪。

遍阑干外,万顷鱼天,未了予愁绝。

鸡边长剑舞,念不到、此样豪杰。

瘦骨棱棱,但凄其衾铁。

是非梦、无痕堪忆,似双瞳、缤纷翠缬。

浩然心在,我逢着、梅花便说。

【注释】①蒋捷:南宋词人。

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②王敦酒后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深受感动,用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

(1)词的下阕,首句化用了________(人名)的典故,结句的“梅花”是词人________的象征。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本词在抒情方面的特点。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蝶恋花·散花楼送客纳兰性德城上清笳城下杵,秋尽离人,此际心偏苦。

刀尺又催天又暮,一声吹冷蒹葭浦。

把酒留君君不住。

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

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1)这两首诗歌从题材上看都属于________诗,第一首诗歌所写的景物季节是________。

(2)“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和“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两句共同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形’类题”配套练(时间:60分钟满分:143分)[题组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次,此处犹言“几年”。

②翻:反而。

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写举杯劝饮,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

“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表现出珍惜彼此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解析:选BE 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该是“欣喜、惊奇的神态”。

E项,“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的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

★(2)颈联中的“寒”“暗”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炼字技巧,需从“寒”“暗”二字在诗中的含义、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

“寒”“暗”二字出现在颈联,诗的颈联和尾联写深夜在馆中与友人叙谈的情景。

相逢已难,又要离别,其间千言万语,不是片时所能说完的,所以诗人避实就虚,只以景象渲染映衬,以景寓情。

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

孤灯、寒雨、浮烟、湿竹,景象十分凄凉。

诗人写此景正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

其中的“寒”“暗”二字,不仅渲染映衬出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参考答案:①“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二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每点2分)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11分)雪夜感旧①陆游江月亭前桦烛香②,龙门阁上驮声长③。

乱山古驿经三折④,小市孤城宿两当⑤。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山阴。

②江月亭:在今四川省广元市。

桦烛:用桦树皮做成的蜡烛。

③龙门阁: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

④三折:即三折铺,在今重庆市奉节县至四川道中。

⑤两当:今甘肃省两当县。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D.尾联写到绿沉枪和锁子甲,意在比喻诗人的从军生涯,如今只能委身尘埃,诗人借此表达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

E.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解析:选AD A项,首联描写的不是雪夜所见之景,而是陆游回忆当年路途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D项,“比喻”错,“绿沉”指绿沉枪,“金锁”指锁子甲,“绿沉金锁俱尘委”借兵器被尘埃埋没无用武之地,寄寓了诗人的无奈之情,属借物抒情法;“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一说较为片面。

★(2)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

(6分)解析:回答此题,首先将该词放入原句解释句意。

“那信”意思为“怎能相信”,年轻时不相信的“老耕桑”,如今成为事实,“那信”二字凸显了事与愿违。

因为年轻时不信自己会“老耕桑”,可见诗人年轻时的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也反衬如今的理想成空,执着一生却空余悲愤。

参考答案:“那信”表示怎能相信。

这句诗的意思是当时怎能相信有一天竟会在田园终老。

然而事与愿违,当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实。

(2分)更能凸显出诗人年轻时的意气与北伐必胜的信心,也反衬出今日的失望之情。

(2分)既表达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

(2分)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1分)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表现了词人被贬黄州后抑郁不得志而借酒浇愁的惆怅之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一声春晓”以动衬静写出空山春晨的寂静与空灵。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E.词人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表现了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

解析:选AB A项,感情分析不当,该句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B项,是比喻(借喻),不是借代。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很精妙,请简要赏析。

(6分)参考答案: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

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

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

“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

“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富于音韵之美。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省试①湘灵②鼓瑟钱起善鼓云和瑟③,常闻帝子④灵。

冯夷⑤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⑥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

②湘灵:传说中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舜死后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湘水女神。

③云和瑟:云和,古山名。

《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④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

”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

⑤冯(píng)夷:传说中的河神。

⑥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内,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

此代指舜帝之灵。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开头两句照应诗题,点出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她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哀伤的乐曲。

B.第三句诗人想象动人的瑟声引来水神冯夷,他理解湘水女神的哀怨,伴着音乐起舞。

C.第四句诗人想象那些被贬谪经过湘水的“楚客”,听不懂哀怨的乐曲。

D.五至八句从侧面渲染瑟声的感染力,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使白芷为之吐露芬芳。

E.九、十两句诗人想象瑟声顺着流水,化成悲风吹过洞庭,使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

解析:选BC B项,“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水女神的哀怨;C项,“不堪听”意为不忍心听,表明楚客能理解乐曲里的哀怨之情。

★(2)本诗结尾两句历来被赞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6分)答:参考答案:(1)以景结情,令人回味无穷:诗的前半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着力描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宕开一笔,描写曲终人散之后只有一川江水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

(2)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以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首尾圆合的有机整体。

(3)动静虚实突转,出人意料:乐曲在高潮中戛然而止,诗境从虚幻世界突然回到现实世界,出人意料。

(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概括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

(11分)雨余小步王夫之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①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②恰恰向人啼。

[注]①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②鹁鸠:即斑鸠。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C.颔联描写作者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一路所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D.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E.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解析:选CD C项,“竹箨冠轻容雪鬓”写的是竹笋的样子,并没有写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

D项,“直抒胸臆”不恰当,尾联写诗人听到斑鸠啼鸣催耕而想到要珍惜光阴,自强不息,表意含蓄。

★(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答: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清新”指清爽而新鲜,可从语言、形象、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语言方面,本诗遣词造句不事雕琢,符合“清新”的含义;形象方面,本诗选取的“莲”“柳”“竹笋”“砌草”等意象清新自然;思想内容方面,诗人写自己在雨后美景中散步时的所见所闻,情感轻松愉悦。

参考答案:①语言清爽。

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

②景物清新。

柳塘莲叶、彩虹饮水等描绘出雨后风景的清新自然。

③情感欢愉。

雨余散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

(每点2分)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