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陶宗仪《辍耕录》
陶宗仪及其《南村辍耕录》研究成果分析
陶宗仪及其《南村辍耕录》研究成果分析作者:赵明玉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以所能收集到的汉文(或翻译成汉文)资料为基础,简要概述国内学者对陶宗仪和他的著作之一《南村辍耕录》的相关研究成果。
关键词: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88-01宗仪(1312?-1403?),元末明初人,字九成,号南村(南邨),今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清阳陶人。
他出生于官宦之家,是台州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
年少时曾参加科举考试,未中后即放弃科考转向潜心学术研究。
陶宗仪一生编著有《南村辍耕录》、《南村诗集》、《沧浪棹歌》、《书史会要》、《古刻丛钞》、《说郛》等宝贵著作。
有关陶宗仪与《南村辍耕录》前人已有不少研究成果。
近现代时期,最早对陶宗仪作专题研究的学者是法国人伯希和,但他关注的对象不是陶宗仪的专著《南村辍耕录》,而是其编纂的《说郛》。
将《南村辍耕录》纳入人们研究视野的是张习孔,他于1961年在《人民日报》中以《陶宗仪著辍耕录》为题,提醒学者重视对陶宗仪与《南村辍耕录》的研究。
一年之后,叶藻又在《天津晚报》中提出这个问题。
接下来,笔者以所能收集到的汉文(或翻译成汉文)资料为基础,简要概述国内学者对陶宗仪和他的著作之一《南村辍耕录》的相关研究成果。
一、有关陶宗仪的研究(一)生平1.生卒年有关陶宗仪的生年历来存在争议,国外学者如法国伯希和、日本渡边幸三分别提出陶宗仪生于1320年前后、1335年前后。
台湾学者昌彼得考证认为陶宗仪生于1316年。
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上海市松江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松江县志》中认为陶宗仪生于1329年;陆林认为陶宗仪生于1312年,晏选军赞同这种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论据,管彦达认为陶宗仪生于1322年,卒于1410年以后。
陈文林《陶宗仪生年和早年求学新考》一文,根据《元钱伯全札》、《南村草堂记》、《南村辍耕录后叙》等文献资料推测陶宗仪生于1320年。
缠足时代的金莲想像—从中国妇女缠足看女性身体与文化伦理的关系
缠足时代的金莲想像—从中国妇女缠足看女性身体与文化伦理的关系论文导读::提及缠足。
这种矛盾的文化符号大大的遮蔽了女性的身体。
这种潜在的伦理规范逐步将缠足的肉身性自动屏蔽。
文化与伦理始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正文】要讨论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对缠足的起源,兴盛以及没落的年代做一个粗要的界定,妇女缠足风俗从北宋开始,迅速发展蔓延,愈演愈烈,至明代而大盛,至清代而鼎盛,缠足习俗由北方渐渐遍及到南方,由局部而普遍,缠成的女足由大而小,越来越纤小,并且由直而弓弯。
【[3]】随着清末国势衰微,列强入侵,女子之缠足在近代西方眼光的关照下,逐步失去了其文化上的光环,被认为是东方文化野蛮、怪诞的象征,从满清末年到民国,官方的和民间发动的天足会风起云涌,反缠足作为社会运动,记录浩繁,斑斑可考。
我们权且划定,从宋到清末(十九世纪之前)为缠足的时代,把十九世纪之后的近代看作是反缠足的时代。
我将视线专注于缠足时代的文化背景之中,试图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解释缠足辉煌百年的原因。
什么是缠足,现代人对这个问题已经可以轻易的从近代以来的史料照片中找到答案,我们直觉晓得它的作用,也明了它的样子。
对于我们来说,最难以理解的就是,那一双残缺的小脚,究竟美在哪里?这里也许需要被提出的是,现代人看到的更多的是解除层层缠裹的真实的小脚变形、扭曲的肉体,而缠足时代的人们,看到的是精美的足服包裹后的金莲。
解除缠裹,露出肉体,显然是当时言说与观看的禁忌人文历史论文,在很大的程度上,这种潜在的伦理规范逐步将缠足的肉身性自动屏蔽,缠足被包装成一种既虚无有实际存在的文化符号,而其中被遗忘的只有女人身体的痛楚与残缺的实质。
在缠足兴盛的时代,缠足意味着富裕、闲暇、美丽、脆弱、依赖、高尚、以及官能享受。
是什么造就就了缠足在文化上的尊崇地位?古代文献是我们进入这个时代的时光机,虽然我们会有遭遇文字所承载的意义对我们的迷惑的风险,但这将是解释这一疑问的最佳途径。
我们将会发现,金莲崇拜是怎样被建立的。
5. 学海无涯 -- 校园生活 形容人与写作有关
学海无涯—校园生活形容人与写作有关生花妙笔下笔成章惜墨如金行云流水挥翰成风文从字顺点石成金笔下生辉朴实无华文思如泉笔扫千军字字珠玑一针见血短小精悍无懈可击文笔犀利笔力抗鼎鞭辟入里博采众长鸿篇巨制索然无味别开生面离题万里别出心裁独出心裁别具匠心别具一格生花妙笔释义:同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造句:他的生花妙笔与政治分析相得益彰,使他的文章脍炙人口。
近义词:坚贞不屈坚忍不拔百折不饶一往直前坚定不移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反义词:一蹶不振下笔成章释义: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
形容写文思敏捷。
出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造句:这学生天资聪颖,文思敏捷,~,将来未可限量。
近义词:出口成章反义词:江郎才尽惜墨如金释义:惜:爱惜。
指写字、绘画、做文章下笔非常慎重,力求精练。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八:“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宋·费枢《钓矶立谈》:“李营丘(成)惜墨如金。
”造句:张先生写文章向来态度严谨,~。
近义词:惜墨如金字斟句酌一字千金言简意赅惜字如金反义词:连篇累牍拖泥带水洋洋洒洒行云流水释义: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
出处: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造句:苏轼的《赤壁赋》真写的如~,挥洒自如。
近义词:挥洒自如无拘无束笔走龙蛇反义词:矫揉造作挥翰成风释义:翰:鸟毛,借指毛笔。
握笔写字,腕下生风。
形容写字作画极快速和熟练。
出处:清·李渔《意中缘·名逋》:“终日价挥翰成风,泼墨如雨,给不尽好事之求。
” 词性:褒义近义:一挥而就反义:江郎才尽例句:他苦练书法数十年,现已~,泼墨如雨。
陶宗仪苦写《辍耕录》
龙源期刊网
陶宗仪苦写《辍耕录》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2018年第11期
《辍耕录》是一部记录元朝史事的笔记,由元末明初的陶宗仪所著。
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学识渊博,明洪武中曾任教官。
陶宗仪喜欢读书和写作,从小就坚持刻苦读书。
即使在田地干活休息的时候,他也不忘记看书。
田里没有纸,每当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或者从哪里收集到了史料、文献,以及社会传闻、读书心得等,他就会在树叶上记下来,再将树叶贮存在瓦罐中,等存满后就将其埋在树下。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中他竟积攒了10多罐树叶。
有人问陶宗仪这样做的原因,他说:“学习就应该持之以恒。
”
后来,他把瓦罐一个个打开,将平时积攒的树叶拿出来,重新进行整理、修改,最后写成长达30卷的《辍耕录》。
《辍耕录》记录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成为后人研究宋元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而陶宗仪的精神更是值得后人学习。
【拓展延伸】
陶宗仪刻苦读书,最终写成《辍耕录》的故事告诉大家: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
对于青少年来说,要珍惜当前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来积累知识,这样知识就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个人的综合素质才会提高。
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高了,其认识水平、理解能力就会相应提高,看问题的视野才会开阔。
南宋官窑——因祭祀而生的宋代名窑
南宋官窑——因祭祀而生的宋代名窑信息来源:程彦林南宋官窑青瓷双耳香鼎现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今天我介绍的是宋代名窑之一、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个真正由朝廷建立的官窑——南宋官窑。
官窑迷局为什么说南宋官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朝廷操办的官窑?这要从官窑迷局说起。
长期以来,我国陶瓷界对官窑的定义、有多少官窑、如何区分争议不断,至今都没有一个准确的、令人信服的说法。
我在《中国陶瓷文化略谈(附一)御窑、官窑、贡窑和民窑》中进行过简单的讲述,但是讲得不够深入和透彻,所以在讲述南宋官窑之前,有必要对“官窑”进行一个梳理。
广义上的“窑”,应该包括各类陶窑与瓷窑,而陶窑涵盖器皿陶(如盆、缸)、殡葬陶(如陶俑、三彩)、建筑陶(如砖、瓦)等。
我在《中国陶瓷文化略谈(二~六)》中讲到,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到青铜时代的近万年历史长河中,陶器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根据远古历史传说,还处在原始社会的中华民族祖先——黄帝,他的管理机构里,就设有一个官衔——“陶正”。
《吕氏春秋》卷十七“郡守”中记载:“奚仲作車,蒼頡作書,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
昆吾,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人物,黄帝时期的陶正,相传其为陶器的发明者,专门负责制作陶器。
《吕氏春秋》卷十七中记载“昆吾作陶”三皇五帝中的舜,生于姚墟,辛勤耕稼于历山(今山东鄄城),渔猎于雷泽(今山东菏泽),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在寿丘(今山东曲阜)制作日用杂品,在顿丘(今河南浚县)、负夏(今山东兖州)一带经商做生意。
因品德高尚,在民间威望大,尧帝把帝位禅让给舜。
舜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源自《吕氏春秋》卷十四中的记载。
《吕氏春秋》卷十四记载:“舜耕於歷山,陶於河濱,釣於雷澤,天下說之,秀士從之”进入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依然保留“陶正”这一官衔。
《春秋左传》卷三十六中记载:“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
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
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 陶宗仪
议论文的开头和结尾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八云:“作今乐府法乔孟符(吉),博学多能,以乐府称。
尝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
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苟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
”元代文学家乔吉、陶宗仪讨论的虽是戏曲理论,但“凤头豹尾”之说在后人的创作中被奉为金科玉律,说明了开头和结尾在文章中的重要。
同样,好的开头和结尾,对于考试作文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考试作文,有特定的要求和评判标准,考生要在特定情境中完成,教师要在特定情境中评判。
考试作文在内容、表达及发展等级等方面有细致的量化标准作为划等赋分的依据。
好的开头和结尾可以彰显主旨,材料扣题,杜绝文不对题;可以严谨结构,层次清晰,防止思路混乱;可以吸引眼球,获得好感,避免审美疲劳,流于大众。
平时作文,尤其是作文备考,笔者在议论文(包括哲理散文)的开头和结尾训练方面,遵循“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的创作规律,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举例文为“完美和残缺”话题的学生习作)。
开头的方式一故事引题引用生动或有哲理意蕴的小故事,吸引读者的同时,或引出话题,或提炼观点。
例文1:渔夫得大珠于海,喜不自堪。
审谛之,有墨疵于大珠之上。
思之:去瑕留珠,岂非得天价之宝邪?遂除之。
累去累存,累存累去。
卒瑕去,珠亦尽矣。
故事中的渔夫想去除瑕疵,获得一颗完美无缺的珍珠。
可是,美却消失在追求过于完美之中。
(开头)……苛求完美只能造成残破,宽容残缺才会铸就美丽。
(结尾)二名句导入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
还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突兀、高远。
例文2: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振人心魄的壮美,在于残缺唤起的对完美的渴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也是这样。
(开头)三问题启思用设问或反问句开头,其目的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关注和思考,使文章曲径通幽,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
游人如织的意思是什么
游人如织的意思是什么
游人如织的意思是什么
导语:游人如织是一个汉语成语,指游人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成语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出处
1、明陶宗仪《辍耕录·浙西园苑》:“当爱山全盛时,春二三月间游人如织,及其卒,未及数月,花木一空,废弛之速,未有若此者。
”
2、《卖木雕的少年》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用法
作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近义词
人来人往、人山人海、过江之鲫
相反词
路断人稀、路绝人稀、荒无人烟、人迹罕至
押韵词
熟读深思、以权谋私、忧公忘私、笔墨官司、无名之师、冠履倒施、舞弊营私、恍然自失、磨而不磷,湼而不缁、树德务滋……
年代
现代
成语例句
虽然细雨霏霏,但游人如织,欢笑声在园中此起彼伏。
陶宗仪的语言研究——读《南村辍耕录》札记
2002年4月第24卷第2期台州学院学报J嘎lmal0fT日izh讲lu血versit3,v01.24,No.2Apr.2002陶宗仪的语言研究——读《南村辍耕录》札记胡正武(台州学院,浙江临海317000)摘要: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在语言文字方面有深刻的研究,保留在《辍耕录》一书中,其中涉及语言文字的条目为数甚多,主要有论述词语的意义、演变、来源等;方言与雅语的关系;元朝汉语与“国语”(蒙古语)和“番语(言)”的关系;文字形体的古今演变;名物考证等等。
论述精当,史料性强。
是当时一位有较高造诣的语言文字学家。
关键词:陶宗仪;辍耕录;语言;文字;研究;成就中图分类号:H10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7—1571(2002)02—0034一05陶宗仪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浙江台娴黄岩人,其生卒年月难以详考。
《明史·文苑·陶宗仪传>载其生平亦未明年月,仅记陶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诏征天下儒士;六年(公元1373年),命有司举人才,皆及宗仪,引疾不赴。
晚岁,有司聘为教官,非其志也。
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率诸生赴礼部试,读大诰,赐钞归。
久之,卒。
”则其明惠帝年间或者尚在世。
陶宗仪父在福建江西各地做官,陶氏从小得以漫游浙东浙西,从师张翥、李孝光和杜本等名人,“为诗文咸有程度,尤刻志字学,习舅氏赵雍篆法”,学有根柢。
因为其父亲娶湖州赵孟颊之女为妻,但家贫而长期避兵乱徙居于松江(今上海松江)教授生徒为生。
《民国台州府志>载:“家贫,抵松江教授弟子,遇人无险夷佞直,一接以诚。
”在松江隐居期间,每逢辍耕之暇,休息于树荫之下,若心有所得,便摘树叶作笔记,储于瓮盎之中,积以岁月,整理为一部笔记杂录,题日<南村辍耕录>(以下称<辍耕录>)。
<辍耕录>一书所涉及的内容,据其友人孙大雅的<序>称:“上兼六经百氏之旨,下极稗官小史之谈a昔之所未考,今之所未闻。
其采摭之博,侈于<自帖_>;研核之精,拟于洪笔……盖唐宋以来,专门史学之所未让。
积叶成书原文及翻译
积叶成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宗仪客松江,躬亲稼穑。
作劳之暇,休于树阴。
有所得,摘叶书之,贮一破盎,去则埋之树根。
如是十年,积盎以十数。
一日令门人发而录之,得三十卷,名曰《辍耕录》。
翻译:
家住浙江黄岩的陶宗仪,亲自在田里耕种。
田间劳作休息时间,便坐在田埂边的树荫下看书。
如果有所感悟,就摘下树叶在上面写字,然后放在一个破烂的瓦罐中,埋到树的下面。
就这样过了十年,瓦罐积攒了数十个。
有一天他让学生们挖出那些瓦罐,指导他们把树叶记载的资料,分门别类,抄录整理,编写了一部三十卷的《南村辍耕录》。
典故
它是我国文坛上流传着的一个写作佳话,讲的是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
他在进士落榜后,回乡边劳动边教书,并扯下树叶,用备好的笔砚在叶子上记下阅读的心得体会和耳闻目睹的重要事情。
晚年时让学生们整理成书《南村辍耕录》。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隐逸》“吾乡吕徽之先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隐逸》“吾乡吕徽之先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乡吕徽之先生,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①其名,耕渔以自给。
一日,携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徐至庭前,闻东阁中众人作咏雪诗,一人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
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②之。
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
先生不得已,乃.吟诵诗句,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
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遗之谷。
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
刺船④而去,遣人遥尾其后。
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
雪晴⑤,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四壁。
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
因天寒,故坐其中。
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
”始知⑥真为先生矣。
【注释】①逃:逃避,躲避。
②诘:诘责。
责问。
③露顶:指光头。
④刺船:撑船。
⑤晴:停止。
⑥始知:才知道。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诣富家易.谷种易:交换,买B.值.大雪值:恰逢,遇到C.遗.之谷遗:丢失D.我岂.取不义之财岂:难道,怎么2.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乃.吟诵诗句A.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C.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D.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3.下列句子中,与“人弗之顾”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B.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C.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D.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同乡吕徽之先生,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问他问题,没有不知道的。
B.一天,正逢大雪之际,吕徽之出门去富人家买谷种,他一直默默地站在门口,是因为他很高傲,期望有人能够主动与他说话。
思与境偕名词解释
思与境偕名词解释“思与境偕”出自明代陶宗仪的《辍耕录》,意思是指做事时一定要同外在环境和自己的情感想通。
思与境偕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能够反观内心,反躬自省,那么就不会被形形色色的欲望所迷惑了。
俗话说,心静则明,其实是讲人们必须依靠自我约束来达到修身养性、提高素质的目的。
否则即使你心里再怎样平静,也只不过是一潭死水而已。
心静则明,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
而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往往是受感性支配,凭借冲动,缺乏冷静的头脑,结果做出令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心静是一种优良品德。
但这种认识的产生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理性认识。
倘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不去深入思考,不去认真反省,那么这种所谓的心静就可能成为麻痹思想的温床。
本来和谐的人生应该有美好的景物相伴。
我们既不能强求顺境的滋养,也不能沉溺于恶境的困扰,而是要学会思考如何让自己心境宁静,神清气爽,胸怀坦荡,从容淡泊,泰然处之。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突发的、意料之外的变故,一旦陷入这种情况,应该懂得在矛盾和困难面前,首先稳定情绪,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盲目行动,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冷静的眼光分析事态的原委,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正确把握局势。
当我们遭遇挫折和打击的时候,有时会觉得世界黯淡无光,生活一片灰暗,前途一片渺茫。
此时,如果自己的精神世界坍塌了,最终将是非常可怕的。
因此,一定要在痛苦中奋起,重整旗鼓,振作精神,在苦难中努力拼搏,永不放弃。
只有这样,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老子说过:“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意思是,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要注重自身修养。
老子告诫人们,在混乱的世道下,需要坚守的是“清静寡欲”的原则,无论对什么都要保持清静的状态。
小学议论文作文:陶宗仪写《辍耕录》6
陶宗仪写《辍耕录》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是读了以上的文字了吧!它为我们讲述了元末明初的文学家陶宗仪在担任教育官员期间还抽
出时间到田间耕作。
陶宗仪在耕作之余还不忘写作:它不仅是想起什么,见到什么甚至是听到什么都会立刻用笔记在树叶上再存入罐子。
就这样年复一年,当过了十年就已存入了十多个罐子。
直到有一天,,陶宗仪就将罐子一个个的打开,拿出了积累已久的树叶,他将树叶重新加以修改和整理,些成了一本脍炙人口的《辍耕录》。
陶宗仪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勤学和乐于助人,他在工作之余去耕作,而在耕作之余还不忘学习。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我明白了只要不断地将自己所想所闻所听都记录下来就
将成为自己最大的知识财富。
陶宗仪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陶宗仪的下乡耕作的精神,去学习如何种植蔬菜和瓜果,也应去深刻体会农民下田干活的辛苦,使身在城市的我们也能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
希望大家能够学习陶宗仪,懂得如何学习,如何学习课本之外的知识。
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收录《绍陶录》
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收录《绍陶录》绍陶录1---《书陶栗⾥谱》陶渊明365(352?)-427元亮⾼风,发于宋晋去就之际。
君曾祖事晋,懋著勋劳。
⾃宋武帝芟元复马,逆揣其末流,即不出。
武帝将收贤⼠以系⼈⼼,见要亦不应。
陶谢皆世⾂,君世地⾊⾔俱僻,⽽灵运为武帝秉任。
最后乃欲诡忠义杂⼀江⼀海远师送君过虎溪,⽽却灵运不⼊莲社素⼼皆所鉴知,谱具左⽅。
兴宁三年⼄丑(晋哀帝)君⽣于浔陽柴桑,今德安县楚城市是。
⽗轶名,命⼦诗云:“于穆仁考,澹焉虚⽌。
寄迹风云,宜兹愠喜。
”陶⽒⾃侃以武功擅世,后裔稍袭故风,多流乱岐。
盖折翼之祥,发之旁派,传淡,传君⽗⼦,皆以隐德著称。
侃⼥适孟嘉,嘉⼥适君⽗,是⽣君。
其⽓所传,造化必有可⾔者。
⼤元元年丙⼦(晋武帝)君年⼗⼆,失母。
祭妹⽂云:“慈妣早世,我年⼆六。
”⼤元九年甲申君年⼆⼗。
失妾。
楚调诗云:“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
”妾翟⽒偕⽼,所谓夫耕于前,妻?于后,当是翟,汤家汤庄、矫、法、赐,四世以隐⾏知名。
(亦柴桑)⼤元⼗九年甲午君年三⼗。
有《归园⽥》诗云:“误落尘纲中,⼀去三⼗年。
”初为州祭酒,当在其前,不堪,乃解归。
故云:“久在樊笼⾥,复得返⾃然。
”寻亦却主簿。
隆安四年庚⼦(晋安帝)君年三⼗六。
五⽉,有《从都还阻风规林》诗。
当是参镇军,衔命⾃京都上⼀江⼀陵,故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后。
⽗在柴桑,故云⼀欣侍⼀温⼀颜,⼜云“久游恋所⽣”,⽗为⼈度不肯适都,当是已舍单⾏,见《还旧居》诗,军僚差疆郡吏,故云:“时来苟冥会,婉恋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疏。
”隆安五年⾟丑君年三⼗七。
正⽉,有《游斜川》诗云:“开岁倏五⼗。
”⽅三⼗七,作五⽇是。
当是故岁五⽉还浔⼀陽⼀,今岁七⽉适⼀江⼀陵。
有《赴假还⼀江⼀陵夜⾏途中》诗,留浔⼀陽⼀逾年,当是予告在乡。
⾄是,往赴,云“闲居三⼗载”。
⾃未参镇军以前,得三⼗六年,当是不堪劳役,遂起归意。
故云:“诗书敦宿好,园林⽆俗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南荆。
《辍耕录》所涉及的设计史料研究
《辍耕录》所涉及的设计史料研究摘要:《辍耕录》中的大量设计史料涉及很多方面,包括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专业,涉及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它不仅记录了有关元代社会的文献史料,重现了元代的政治及经济状况,成为继宋濂、王祎主编二十四史之一的《元史》之后研究元代社会的重要依据。
同时,还记录了大量宋代的社会情况,成为科研人员研究宋元文化的重要参考书目。
它的设计史料价值丰富,可以促进设计人员从中开掘智慧的设计灵感,创造更加有创意的作品。
关键词:辍耕录陶宗仪史料设计引言《辍耕录》是一部记录元代重要史事的小说笔记,其中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史料,包括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还阐述了小说、戏剧、书画和有关诗词等方面的看法。
另外,本书对当时的建筑艺术、山水构架等也有详细的记录,对于艺术设计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参考。
一、《辍耕录》简介〔一〕《辍耕录》成书背景《南村辍耕录》简称《辍耕录》,是明代著名学者南村先生陶宗仪〔1321~1407〕所编著。
陶宗仪经历好考场失意就无意于功名,归隐山林,潜心读书。
经过不懈探索到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境界,成了一位学问丰富的大家,终老一生,并著书立说。
〔二〕《辍耕录》主要内容《南村辍耕录》是部笔记,共30卷,585条,20余万字。
笔记记载“凡六合之内,朝野之间,天理人事,有关于风化者,皆采而录之”。
这部书记录了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还阐述了小说、戏剧、书画和有关诗词等方面的看法。
这些史料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艺术,尤其在设计方面有很好的价值。
其中有关黄道婆这一人物的概述,以及她和松江棉纺织业的密切关系等方面,对于了解这一史料及具有價值。
笔记中的《松江谣》《不平诗》《奉使来谣》记载便是重要依据。
另外,书中记载大量的戏曲史料,到现在为止,是研究金代院本的唯一史料。
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和精神遗产。
二、《辍耕录》所涉及的设计史料分析〔一〕环境艺术设计史料1.山水构造《辍耕录》中很少记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古代山水史料,但唯有一篇记载着古代黄河的水体走势,对于环艺来说研究了解黄河从古至今的整体情况对黄河周边环境的治理也有一定的借鉴。
陶宗仪传——精选推荐
陶宗仪辍耕录辍耕录陶宗仪传陶宗仪,字九成,黄岩⼈。
⽗名陶煜,元代任福建、江西⾏枢密院都事。
宗仪年少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不中即罢,潜⼼钻研古学,在浙东拜张翥、李孝先、杜本等⼈为师。
其诗⽂均有造诣,尤其精于篆⽂书法,⼀⽣不肯为官。
洪武⼆⼗九年(1396)率领其学⽣赴南京参加礼部会试,宣读《⼤诰》。
归家不久即病逝。
著有《辍耕录》三⼗卷。
他对《说郛》、《书史会要》、《四书备遗》等书,进⾏修残补缺,使传于世。
陶宗仪(1329年~约1412年),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今清陶乡)⼈。
元末明初⽂学家、史学家。
⾃幼刻苦攻读,⼴览群书,因⽽学识渊博,⼯诗⽂,善书画,成语"积叶成书"讲述的便是他的故事。
元末兵起,陶宗仪避乱松江华亭,耕作之余,随⼿札记。
元⾄正末,由其门⽣加以整理,得其中精萃五百⼋⼗余条,分类汇编成《辍耕录》(或称《南村辍耕录》)30卷,该书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都很⾼。
作者对元代掌故、典章制度⼗分熟悉,尤其对元末东南地区农民起义状况,多为⽿闻⽬睹,因⽽所记内容较为真实。
著作除《南村辍耕录》外,还著有《南村诗集》(4卷)《国风尊经》(1卷)《沧浪棹歌》(1卷)《书史会要》(9卷)《四书备遗》(2卷)《印章考》(1卷)《淳化帖考》(1卷)《兰亭帖⽬》(1卷)等多种。
他还将前⼈的笔记、⼩说辑录为《说郛》(100卷)传于世。
陶宗仪(1329年~约1412年),⼊赘松江都漕运粮万户费雄家,与妻元珍客居泗泾南村,筑草堂以居,开馆授课。
从此弃科举,谢绝浙帅泰不华、南台御史丑闾、太尉张⼠诚荐举。
课余垦⽥躬耕,被誉为"⽴⾝之洁,始终弗渝,真天下节义之⼠。
"教学之暇,与弟⼦谈今论古,随有所得,即录树叶,贮于瓮,埋树下,10年积数⼗瓮,后让门⼈把它们挖掘出来进⾏整理抄录,得书三⼗卷,取名叫作《辍耕录》。
⾄正⼆⼗六年(1366),整理成《南村辍耕录》30卷,记载元代典章制度、艺⽂逸事、戏曲诗词、风俗民情、农民起义等史料。
《辍耕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辍耕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辍耕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因作者号南村,故又名《南村辍耕录》。
[南村辍耕录翻译]南村辍耕录
[南村辍耕录翻译]南村辍耕录第一篇南村辍耕录:发科打诨是不是褒义词典故出处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近义词插科打诨、发科打趣英文翻译make all manner of quips and jokes成语资料成语解释:以滑稽的动作和语言引人发笑。
常用程度:生僻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泛指开玩笑逗乐成语结构:联合式产生年代:古代解释:以滑稽的动作和语言引人发笑。
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第二篇南村辍耕录:幼儿成语故事大全文字版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引人人胜、寓意深远的故事,分享了文字版幼儿成语故事,欢迎阅读!惊弓之鸟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
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
”“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
更羸说道:“可以。
”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
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于是,好奇地问更羸不用箭是如何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
更羸对魏王解释说:“其实也没什么,我猜测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
更羸继续对魏王说:“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
”魏王还是一脸茫然。
更羸接着讲:“飞得慢是因为它身上的箭伤在作痛,叫得悲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已很久了。
伤口在作痛,还没有好,它心里又害怕。
当听到弓弦声响后,害怕再次被箭射中,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
一使劲,本来未愈的伤口又裂开了,疼痛难忍,再也飞不动了,就从空中掉了下来。
”成语“惊弓之鸟”便由此而来。
《南村辍耕录》存《经世大典》
《南村辍耕录》存《经世大典》佚文王军元文宗时期修纂的《经世大典》是记录元代典章制度的大型政书,惜已亡佚。
近经学者费尽心力从各种古籍中辑录佚文,整理出版兩卷本《经世大典辑校》(中华书局二0二0年版),嘉惠学林,令人感佩。
捧读之后,发现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从《经世大典》中抄录的《宫阙制度》还可补入。
关于这条《经世大典》佚文,朱启钤、阚铎在一九三0年发表的《元大都宫苑图考》(《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一九三0年第一卷第二册)中指出:“吾人今日,得于元大都之宫苑,从事实体之研究者,赖有元陶宗仪《辍耕录》二十一之《宫阙制度》(下称《陶录》)及明萧洵之《故宫遗录》(下称《萧录》)两书。
《陶录》不过四千四百余言,据后幅所载,史官虞集跋语,知本于《经世大典》将作所疏《宫阙制度》之文。
而《大典·工典》第一曰《宫苑》,次二曰《官府》,与《陶录》合。
特以《经世大典》久佚,顾炎武《历代宅京记》所引,即据《辍耕录》。
然《陶录》出自《大典》,尺度井然,远出于《萧录》之上。
”据其论述,《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一之《宫阙制度》载有《经世大典》主修者虞集的跋语,将其所记与今存《经世大典序录》参核,可确认《宫阙制度》抄自《经世大典·工典》之《宫苑》;《南村辍耕录》同卷收录之《公宇》,排在《宫阙制度》之后,与《经世大典·工典》之《官府》排在《宫苑》之后相合,很有可能抄自《经世大典·工典》之《官府》。
傅熹年在一九九三年发表的《元大都大内宫殿的复原研究》(《考古学报》一九九三年第一期)中指出:“(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一《宫阙制度》条详记了元大都大内、兴圣宫、隆福宫和御苑的情况,包括布局、相互关系和各重要建筑物的面阔、进深、高度的尺寸以及间数、层数。
在这条末尾,录有一段虞集的跋记,略言‘史官虞集曰:尝观纪籍所载,秦汉隋唐之宫阙,其宏丽可怖也。
集佐修《经世大典》,将作所疏宫阙制度为详,于是知大有径庭于古也。
三姑是哪三姑
三姑是哪三姑
尼姑、道姑、卦姑。
三姑一词来源于成语“三姑六婆”,出自明·陶宗仪《辍耕录·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
”尼姑是指庙里的女性,道姑是道观里的女性,卦姑是专门给人占卜算卦的女性。
牙婆,旧时中国民间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而从中牟利的妇女。
媒婆,专门为男女说亲事撮合双方的妇女;师婆,又叫巫婆,以装神弄鬼、画符念咒的巫术作为生活来源的妇女;虔婆,指开设秦楼楚院、媒介交易的妇人;药婆:“药婆”是蛊药婆的简称,利用药物给人治病或加害他人;稳婆:是旧时民间以替产妇接生为业的人。
现代汉语中解释“三姑六婆”为社会上各种市井女性,在古代,女子在封建的历史背景下所能从事的职业很少,“三姑六婆”说的就是在古代民间的女子所能从事的几种职业。
在中国旧小说及生活方式中,“三姑六婆”代表着相当恶劣的形象。
这个形象包括七嘴八舌、不务正业、串门子、搬弄是非、媒介淫恶、唯利是图、推销迷信、诱人入彀、愚昧无知、贼头贼脑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 ・ 陶京仪 《 辍耕帚 》
兰 州文 理 学 院古 籍 整 理研 究所 张 秀峰
本馆所藏 《 辍 耕 录 》三 十 卷 ,二 函十 六 册 ,元 末 明初 陶 宗仪 撰 ,明成 化 年 问 ( 1 4 6 5— 1 4 8 7) 广文堂刻本 。
要》 《 元 氏掖庭记 》等 ,其 中以 《 辍耕 录 》最 为知名 。现存主要有 《 辍耕录 》三十卷 、 《 南村诗
集 》四卷 、 《 书史会要 》、 《 说郛 》一百卷等。
陶宗仪 自幼刻苦攻读 ,广览群书 ,因而学识 渊博 ,工诗文 ,善书画 ,成语 “ 积叶 成书”讲述 的便是他 的故 事 。他早 年 随其父 宦游浙东 西, 参加 了府史选拔 考试 ,做 过松江 胥吏 ,壮年又屡 经 世变 ,晚年 则隐居泅溪南村 。其 家庭贫苦 ,平生主要从 事著述和编撰并教授生徒 ,兼务耕 作 ,淡
陶宗仪 ( 1 3 2 0 一约1 4 1 2),字九成 , 号南村 ( 南 邮 ),祖 籍福 建长溪 , 先世徙居浙 江永嘉 , 再 徙 台州黄 岩( 今浙江 省 台州市路桥 区) , 为元末 明初著名学者 、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一生 著述甚 丰 ,
有 《 南村辍 耕录 》又 名 《 辍耕 录 》 《 说郛》 《 南村诗 集 》 《 古刻 丛钞 》 《 游 志续编 》 《 书史 会
等瑕疵 , 但其价值 和地 位是毋庸 置疑 的。 《 辍耕录 》反映 了陶宗仪有 求真务实 、博学好 问和 资源
共 享 的 严 谨 治 学 态 度 ,同 时 从 编 纂 来 看 ,还 具 有 以 民 为本 、 崇 尚科 技 、提 倡 德 治 教 化 、 弘扬 传 统
文化等 思想倾 向,书 中也表现 出作者是一位具 有同情弱势群体 , 富有正义感的儒士。
明 ・ 陶京仪 《 辍 耕帚 》
}
I奎 父 . 蔽 八 ' r -_ 桕 『.
铩’ L是. : 丞正 删
I : 盘: 蜩
二 卷 . 迫 f j 屯 I 蓊 々 I 』 l I l 俸 ‘ 等 士 登 . 辩 一
十 ・
l i : 家 毒 巳 巷 冬 j : 电 器 ‘ H . ;
史 、元代 文化风俗 以及元末社会矛盾 的可靠资料 。 《 辍耕 录 》是一部 重要 的元 代笔记体 著作 , 具有丰 富的学术 价值和史料 价值 。陶 宗仪 治学严
谨, 见 闻很 广 ,有 求真 、务实 的学 术精神 ,同时具有传统 儒家正 统思想 以及关注 民生和科技 的思 想 。此外该书对农 民等 弱势群体 的遭遇寄 予同情 ,体 现 了人文关怀 。 《 辍耕 录 》保 存了大量的有
卷, 五百八十余 条, 二十余 万字 的 《 南村辍耕录 》。 因为这些材料 ,都是在工作休 息时记 下来的 ,
所 以书名题为 《 辍耕录 》。该书反映的 内容大致可分 :亲历之事 、所 闻、征 引他 书、学术札记和
诗文琐事 。书 中记载 了大量 有关元代政治 、经济 、文化教育与 习俗 、科技成就 ,上至天文地理 、
德 吐 t
.
:
i I 匿 嚏 l 二 列 £ 驯 鬯 十 订 拳 小 } ! 蒌 毽 ㈡
.
F 颦一: 王 ’潞 …题 ; ‘
:
;
嬲《
一 一 j
泊名利 , 对学 问一 丝不苟 , 写作勤苦 ,即使到 了晚年 ,仍 坚持不懈 。他 在耕作休息 时 ,见到什 么 , 听到什 么 ,就立即摘取身边 的树 叶记 下来 ,回到 家中 ,就把树叶投入瓦器里 。这样 年复一年 ,积
累 了十 几瓦盆 。后来 把瓦 盆打 开 ,分类 整理 ,先后 花费十 年 的功 夫, 积 少成 多, 编纂 成一 部三 十 ,成 为研究宋元 文化 的重要参 考书 目,开
辟 了多学科研 究领域 。语 言通俗 易懂, 为 明以后小说戏剧 提供素材 。该书 自刊行 以来, 受到世 人重 视, 其资料 多为后 世学者所 征引 ,学术界评价较高 。
《 辍耕 录 》中虽存在一 些封 建迷信及 因果报应 的记载 , 也 有史料 的讹误 以及不注 明征 引文献
国家兴 亡 、君 臣典故 , 下及 民俗 民风 、民生疾 苦 、市井 旧闻等 , 堪称 一部描绘 宋元社会生活状 况的
“ 小型百 科全书” 。此书 经历了准备资料 、汇编 资料 和成书刊行等较 为复杂 的编纂过 程 ,流传广 泛 ,元 末出现 了元刊本 、明刊本 、清刊本 、民国本 、台湾本 、日本刊本等 多种版本 ,是研究宋元
首有至正 丙午孙作叙 。封面题 “ 南村 陶宗仪订 ,辍耕录 ,广文堂藏版 ”。此版本正 文半叶十
行二十 一字 ,小 字双行 同 ,版框 1 9 . 8 X 1 3 . 5 c m,金镶玉 装 ,花 I Z l ,无鱼尾 ,左 右双边 ;书 I Z l 依
次题书名 、卷数及 页码 。钤 有朱印多枚。 《 四库全书 》将其列入子部 ・ 小说家。
关元代 社会 的 文献 资料 , 反映 了元 代社 会状 况 , 记 录 了宋 元时期 政治 、法令 、宫 闲及 士大夫逸 事 等 ,对于 元代社会 生活 史的研究 提供 了珍 贵 的资料, 在人 物传记 和史实记载 方面可 补 《 元 史 》之
缺 。 同 时 《辍 耕 录 》中 所 辑 录 的 资 料 不 拘 一 格 , 多 元 化 , 不仅包括 书籍资料 . 而且对于碑铭 石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