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1-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第Ⅱ卷和答题卡。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2.某学生为了记忆方便,称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个著名思想家为:思想上“矛盾”,政治上“无为”。
这个思想家应该是A.孔子 B.孟子 C.韩非 D.老子3.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
”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
”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
”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法,丙——道B.甲——儒,乙——道,丙——墨C.甲——墨,乙——法,丙——道D.甲——道,乙——墨,丙——儒4.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宋儒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A.诚敬存之 B.发明本心 C.端坐澄心 D.读圣贤书6.《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
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7.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提倡男女平等②实际否定“三纲五常”③当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④有利于思想解放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8.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最大差别是前者A.认为道掌握在儒家而非皇帝手里B.抨击君主专制 C.提倡法治和众治D.批判帝王为无道之君9.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陕西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陕西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C.“制天命而用之”D.“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C.建立以礼人法,以法护法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3.“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体系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4.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
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D.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5.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长,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开始设置中书省和门下省,强化专制集权统治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6.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2018-2019学年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命题人: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王畿周围散布着许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首领被赐予侯、伯等封号,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控制。
从历史发展看,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A.形成了对天下的有效控制B.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C.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2、春秋战国时期,无视“礼法”的各诸侯国比以往更加重视筑城,有学者认为当时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筑城运动”。
这一时期城邑数量之多,现于《春秋》《左传》《国语》者即达1016个,其中有“国”名为城邑之名者百余。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各诸侯国的统治者拥有空前集中的财富B.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3、“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
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
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B.中央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削弱地方、强化中央集权C.挑选精兵强将,充实禁军D.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4、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
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B.加强专制制度,巩固统治基础C.扩大入仕途径,加强统治基础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5、明初制度,京官三品以上乘轿。
其它官员骑马;到了明代中期,士大夫“始骑马”,不久“皆乘轿”;而到明代后期,一般的读书人都可以乘轿出行。
这反映了明朝( )A.科举制推动知识分子地位的提升B.士大夫率先奢靡的行为影响深远C.经济繁荣促进了交通工具的改善D.礼法观念松驰带动社会习俗变化6、“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 含解析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分值: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了 (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有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2.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发展”体现为(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3. 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所说的“发明”是指 ( )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 D.装订书籍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5、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6.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7.下面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图”。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21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2.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3.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以上史实说明了()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 D.③④4.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
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5.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最正确的评价是:A、有利于封建统治B、阻碍历史进步C、都是片面的思想D、都是进步的思想6.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5. 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里“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对 ( )
A. 儒家传统道德B. 儒家思想文化C. 孔子思想学说D. 封建专制制度
【答案】D
【解析】
“实质”是指某一对象或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孔教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4. 下图a、b、c、d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四个阶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秦朝时儒学陷入低潮
B. b:西汉“独尊儒术”,其他学派消亡
C. c: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儒学受冲击
D. d:明末清初时儒学正统思想受到冲击
【答案】B
【解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特点
5.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陷入低潮,故A正确,排除。西汉“独尊儒术”,其他学派被糅合到儒学,故B错误,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儒学受到佛、道冲击,故C正确,排除。明末清初时黄宗羲等思想家使儒学正统思想受到冲击,故D正确,排除。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ຫໍສະໝຸດ 【答案】B【解析】
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1921年中共建立后,①项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③项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这一信息中可见②④是正确的。
陕西省榆林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陕西省榆林二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B.唐前期的三省分权C.明朝后期的内阁制D.清朝中期的军机处6.“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
”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7.地名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发展烙印,通过对地名起源研究,可以了解某个地方的历史发展演变。
福建地名的演变史是“福建节度使——福建宣慰使司——福建布政使司”这一变化出现的朝代顺序是( )A.秦朝——唐朝——明朝B.宋朝——明朝——清朝C.唐朝——元朝——清朝D.唐朝——元朝——明朝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述古代某一制度时说“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B.该制度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该制度下选官重视品行D.该制度促进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的转变9.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出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B.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C.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10.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
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 )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11.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林公(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有血性,有才气,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
”伯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A.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B.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C.林则徐断绝与英商贸易D.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12.下图漫画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国内时局图,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13.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二月考试卷
陕西省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二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7题;共54分)1. (2分) (2018高二上·思南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都是“人”被发现和重视的时代。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 . 都处于转型时期,体现了新兴阶级的要求B . 都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C . 都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的必然结果D . 都是教会神学长期统治的结果2. (2分) (2017高二上·济南期中) 关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和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是()A . 都是从本质上否定君主专制B . 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C . 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D . 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3. (2分) (2017高二上·东海月考)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喜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李贽()A .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 . 揭露正统理学家的虚伪和欺诈C . 要求破除对于孔子思想的迷信D .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4. (2分) (2018高二上·白城月考)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在百度搜索框里,用以下几个关键词来搜索信息:“明末清初”“武装抗清”“孤秦陋宋”“唯物主义”,那么他最有可能找到的人物是()A . 李贽B . 王夫之C . 顾炎武D . 黄宗羲5. (2分) (2018高一下·嘉兴期末) 东汉时,蔡伦独创新意,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成新的书写材料——纸(“蔡侯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 “蔡侯纸”是最早出现的纸B . 东汉时纸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C . 中国的造纸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D . 蔡伦改进造纸材料有利于信息记录6. (2分) (2017高二下·东台月考)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历史史实,以下对联和“诗圣”有关的是()A .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陕西省榆林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时间:90分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2分/题,共50分)1.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2.“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
”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3.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称赞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4.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矣”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5.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翻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卻依然停滯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6.“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榆林市第二中学 2022-- 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年级政治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某县的橙子 2022年大获丰收,但成熟时间较往年推迟,错过了春节前上市的最正确时机,造成滞销。
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橙子滞销问题得到了解决,实现了“惊险一跃〞。
经济学之所以把上述过程称为“惊险一跃〞,是因为A.商品价值的实现存在不确定性 B.货币流通手段的作用不易发挥C.商品使用价值很容易被损耗 D.商品价值难以用货币表现2.老北京卖布头的商贩曾通过顺口溜唱道:“经铺又经盖,经洗又经晒,经拉又经拽,经蹬又经踹,您说皮实不?(皮实是老北京方言,指耐用、经得起折腾的意思)〞商贩高声颂唱该顺口溜的主要目的是A.比拟顺利地实现商品的价值 B.充分展示商品的使用价值C.通过勤奋努力获得竞争优势 D.说明该商品的不可替代性3. 2022年6月,高中生小王特意在新华书店用68元人民币买了一本?史蒂夫·乔布斯传?。
以下选项中货币所执行的职能与此相同的是A.小张要买的iPhone6 标价5 288元B.iPad平板电脑的价格是3 550元C.小赵向某零售商支付了1 500元买了一个iPad MP4D.小孙为了买一本Macbook Air轻薄笔记本电脑,用半年时间储存了6 650元4.在我国商品市场上,人们都是用人民币购置商品,这说明A.人民币的本质是货币,能执行流通手段职能B.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C.人民币是商品,有价值D.人民币在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5.通货膨胀是经济开展中常见的经济现象。
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A.货币供给量是否过多,物价是否持续下跌B.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与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C.物价是否上涨与经济是否快速增长D.货币供给量是否过多,物价是否持续攀升6.Q币,是一种可以在腾讯网站统一支付的“虚拟货币〞,可以用它买到游戏装备、支付会员效劳费,甚至还可以用来为杀毒软件付款等。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确立了财产等级制,按财产的多少来划分社会等级,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奖励功,从而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推行县制,实际上取消了分封制,限制了旧贵族特权,以任命制取代世袭制,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B项正确;均田制是租调制实施的基础,而不是租调制是均田制的基础,故C项错误;市易法由政府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政府肯定要承担购买货物和运输货物的开支,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史料之间要相互印证。
1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使秦国确立起封建制度;孝文帝执政时期,实行新制度,颁布了均田令,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主要废除井田制,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孝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北魏政权的封建化和汉化,两个都不仅仅是改变单一的生活方式,故A选项错误;C项说法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但不符合北魏孝文帝内容,应排除。D项内容符合孝文帝的内容,但不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应排除。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月月考试题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1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1.字)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读为怀,和柔的意思),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材料可以证明秦朝( )A.“以吏为师,以法为教”B.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C.官吏注重修身养性D .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2.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对象由西周时期的“神祖考妣”转变为“父”,表现形式由西周时期的祭祀变为相对简单的“养”、“敬”。
秦汉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孝的表现形式是日常生活中相对具体的“养”、“敬”、“顺”等。
这一变化反映出( )A.人们生活空间发生一定变化B.父系血缘权威开始得到重视C.宗法血缘关系日益走向崩溃D.儒家伦理道德成为正统观念3.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 )A.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4.唐初,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
贞观七年(633),唐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此后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
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等人完成了《五经义训》180卷,永徽四年(653)向全国颁布,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
材料表明唐朝( )A.准备推行科举取士制度B.采取行政手段统一学术思想C.研制各类学校统编教材D.顺应了儒、道、佛融合的文化发展潮流5.在元代,汉儒的地位低下,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4×2=48分)1、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儒家 B.道家 C.墨家D.法家2、1905年,同盟会出版的《民报》创刊号撇开孔孟老庄,把墨子奉为一代宗师,并刊登了臆想的墨子画像。
当时配发的文字介绍,最有可能的是称墨子为()A.中国古代反对民族压迫第一人 B.中国古代关注民生第一人C.世界第一和平主义大家D.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3、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
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
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A.儒家伦理已渗透到法律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D.司法程序已日渐完4、明清时期的某思想家评论当时的政局曰:“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臣日益疏,智日益蔽……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
”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应是()A.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实现尊君目的B.实行言论自由来和谐人际关系C.加强中央的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统一D.通过实行众治来取代君主专制5、元代学者郭居敬辑选了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的启蒙读物,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元曲伦理剧寓教于乐,《晋陶母剪发待宾》褒扬诚信道德、《赵氏孤儿大报仇》赞颂忠良仁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挞伐贪财嗜利。
这反映出元代()A.文学艺术以教化为主要追求 B.儒家伦理走向通俗化普及化C.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D.儒学地位依赖民间力量维护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2021-2022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
2021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命题:赵全富审核:孙建新一.单项选择题(3*20=60)1.梭伦改革的“解负令”反映了改革前 ( )A.君主制与民主制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君主与平民的矛盾2.梭伦经济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①债务问题②土地问题③就业问题④海外市场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了“解负令”B.确立了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六一汉”制度D.恢复了长老会议制度4.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5.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的是()A.庇西特拉图B.克利斯提尼C.梭伦D.伯利克里6.管仲改革中“相地而衰征”的实质是 ( )A.封建地租剥削 B.承认土地私有C.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D.确立封建制度7.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与奴隶主贵族的矛盾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确立封建制,摧毁奴隶制的需要C.阶级斗争尖锐D.要称雄天下的欲望9.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放到农业生产上B.奖励农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秦国兼并战争的需要10.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 C.秦朝 D.汉朝11.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12.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13.北宋中期,很多废弃的水利工程得以修复,大量的荒地辟成良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21-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为纪念在塞浦路斯举行的国际会议而发行的梭伦纪念邮票(下图)上面印有梭伦的名言“避免极端”。
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名言的是()A.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债务B.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人身自由C.鼓励发展工商业促进经济繁荣D.按财产等级赋予公民相应权力2.下列因果关系的叙述,判断正确的是前提: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结论:梭伦改革能从根本上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前提错误,结论正确C.前提、结论皆正确 D.前提、结论皆错误3.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截然相反的是()①农业政策②工商业政策③政治主张④历史作用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4.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的政权之外5.如表是春秋战国时期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中对出身所做的调查:时间总人数出身微贱的人所占比例春秋时期516 134 26%战国时期713 392 55%这说明()A.世卿世禄制度彻底消失 B.平民成为官员主要来源C.平民政治代替贵族政治 D.社会阶层流动日趋频繁6.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
这次变法使秦国()A.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 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 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7.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
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
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 B.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 D.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8.历史学者张金光指出:“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对家庭制度严厉推行分户析居的改革政策,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把家庭单位析到骨肉之间已无可再析的地步为止。
”秦国进行家庭制度变革的主要目的是()A.彻底否定宗法制度 B.确立土地私有制度C.改变家庭内部关系 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9.战国中后期的秦国士兵往往不戴头盔和不穿沉重的铠甲,甚至他们使用的剑也是比较落后的青铜短剑。
战场上,这些士兵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进攻力,割去对方的人头并以这些人头堆积成山是秦国人的本能,可以说秦朝是建立在一座座万人坑基础之上。
这反映了()A.秦国手工业生产技术相对其他国来说比较落后B.商鞅变法确立和发展了秦国上下尚武的传统C.奖励军功政策极大地改变了普通秦国人价值观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战争奠定了强大的军事基础10.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嘎仙洞的发现,为了解鲜卑族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有的学者结合北魏官修国史的记载,认为这是鲜卑民族起源的重要实物考古资料证明。
而有的学者认为,结合这一时期各游牧民族的关系史,嘎仙洞的文物只能证明,当时北魏统治者太武帝为配合官修国史的编撰并加强统治,从而制造了嘎仙洞的材料,并发明了鲜卑人的迁徙史。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研究者分析考古材料是从自己提出的问题出发的B.研究者认识考古材料应结合多种史料做谨慎辨析C.不同的史学家研究相同的考古材料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D.历史学的真实性因为研究者的主观认识不同而难有定论1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12.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 B.农耕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13.在历史学习中强调史论结合,但常常因为对概念理解有偏差,导致结论错误,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A B.B C.C D.D1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解除外部威胁 D.打击朝廷内的腐朽势力15.北宋中期,宋神宗曾对王安石说:“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粗致太平,以何道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宋朝实行均田限田的措施 B.宋朝“强干弱枝,分化事权”的措施C.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D.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16.范仲淹在《鉴于诏条部东十事》中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予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C.巩固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统治D.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17.沙皇政府第三厅的报告书记载:1862年一年内,共有400处领地上发生了最严重的农民反抗事件。
在193处领地上动用了军队,其中93处领地上的农民起来暴动,4处领地上的农民袭击了兵士,44处领地上的农民抵抗对罪犯的拘捕或用暴力释放被捕人员。
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A.农民痛恨农奴制度 B.农民境遇未真正改善C.改革措施未能落实 D.克里木战争伤亡巨大18.下表是1854—1861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价格变动情况(单位:卢布)由此可知()A.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制度变革促进了俄国农业迅速发展C.改革未给农民带来任何好处 D.农奴制改革有利于俄国的资本积累19.“1859—1879年,注册棉纺企业的机器织机数量增长了46倍,而手工织机减少了23%。
两种生产设备的比例为3.2∶1。
”这些数据表明()A.19世纪中期,俄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B.农奴制改革使得俄国手工纺织缺乏人员C.棉纺织业是农奴制改革后的新兴行业D.农奴制改革后,俄国机器生产得到推广20.亚历山大二世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但他的改革,史学界却认为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其主要依据是()A.改革代表了农民的利益 B.改革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利益C.改革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1.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当分遣舰队指挥官马修•培理的舰队……在江户湾停泊时……它(日本)似乎注定要灭亡。
但是,日本人却是唯一的以平等条件进入19世纪世界市场的民族。
”这里所说的“灭亡”和“唯一”是指()A.亡国的命运∥确立天皇统治实现独立 B.被殖民命运∥脱亚入欧实现政治民主C.亡国的命运∥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被殖民命运∥摆脱民族危机跻身列强22.“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民族,……1899年,它已经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
它彻底消除了亚洲是不可挽救的、无望地落后于欧洲的信念。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该民族外交方面长期奉行闭关锁国的封建落后政策B.“西方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C.19世纪以来亚洲各国的社会发展总体上落后于欧洲D.该民族崛起反映了亚洲国家不再受欧洲的奴役和压迫23.1901年~1906年间,中国翻译的西方的书籍,译著来自日本的占62.2%,而来自英国的减少到10.7%,美国的占6.7%.在573部译著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民众对日本文化认同感逐渐增强B.中国对西方的学习侧重于自然和科技C.日本迅速崛起及英美综合国力的衰退D.日本近代化的巨大成就对中国的刺激24.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 B.中下级武士已演化成资产阶级C.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日本武士阶层具有较大号召力25.日本学者指出:“1905年夏是中国的转折点。
事态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日本战胜了俄国,这件事正发生在中国政府及其革命的反对派都想探索未曾经历过的道路的时候。
对每一方来说,日本的经验指出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就清政府来说,它当时汲取的“日本的经验”是()A.推行军事改革 B.健全法律体系 C.建立立宪政体 D.废除君主体制26.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27.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B.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C.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D.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28.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早期启蒙”模式②“冲击——反应”模式③“侵略——革命”模式。
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明中后期 B.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29.光绪帝利用康有为、梁启超进行“百日维新”,希望借此挽救即将衰亡的大清王朝,也使自己避免成为亡国之君,但最终还是失败,其主要原因是()A.“百日维新”所实行的措施违背潮流 B.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和破坏C.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 D.袁世凯的暗中告密30. 19世纪末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深重的民族危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19世纪中期相比侵华的主要角色发生重大变化B.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C.19世纪末中国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D.参加侵华的国家空前增多二、非选择题(共两题,计4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
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司马光《家传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