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小专题大智慧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教学案

合集下载

[K12学习]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过关检测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鲁教

[K12学习]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过关检测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鲁教

单元过关检测(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北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据此回答1~2题。

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2.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解析:1.A 2.B 第1题,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

第2题,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差异较为明显,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区位特征,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但各个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相互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右图表示某区域地理事物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这里不可能接近( )A.内外流区的分界线B.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C.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4.明长城比秦长城的位置偏南,原因可能是( )A.河流迁徙B.寒潮影响C.生产方式变化 D.环境意识提高解析:3.D 4.C 图中地理事物为古长城,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古长城是我国农业区与游牧区的界线,明长城比秦长城位置偏南,只可能是随着人们生产方式变化的结果。

读下表,完成5~7题。

我国东、中、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及变化表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一直在下降的是( )A.种植业和林业 B.林业和牧业C.渔业和牧业 D.种植业和渔业7.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解析:5.D 6.A 7.C 第5题,由表中各部门比重可知,渔业和种植业差异较大。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本章整合1课件中图版必修320180112286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本章整合1课件中图版必修320180112286

4.河流界线 (1)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 (2)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3)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4)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5.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 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降水量和干湿地区的界线。 ①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青藏高原东 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大兴安岭 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③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阴山—贺 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热量和温度带界线。 ①1月0 ℃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青藏 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②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 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 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 然条件差异 农业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 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 工业 交通、政策等差异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 人口 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 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 城市 通等差异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 交通 口等差异 具体表现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 产量等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 率等差异 工业类型、 规模等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 速度等差异 城市形态、 数量、 规模、 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方式、 通达度等差 异

【配套K12】[学习]2018秋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课时分层作业4 人类活动对

【配套K12】[学习]2018秋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课时分层作业4 人类活动对

课时分层作业(四)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由于发展先后的差异,我国东西部发展具有巨大的互补性,东部沿海“腾笼换鸟”与中西部“筑巢引凤”两出大戏的帷幕几乎同时拉开。

据此完成1~2题。

【导学号:57522024】1.“良禽择木而栖”,河南能够吸引浙江产业转入的因素是( )①劳动力成本②土地价格③科技力量④资源条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腾笼换鸟”对中西部省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B2.C[第1题,中西部地区依靠相对丰富的土地、能源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筑巢引凤”,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第2题,中西部省区承接产业转移,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本地的产业升级,但迁入企业会占用土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并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A.Ⅰ、Ⅱ B.Ⅰ、ⅢC.Ⅱ、Ⅳ D.Ⅲ、Ⅳ4.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B.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C.改善其航运条件D.减小洪水危害3.B4.D[第3题,跨流域调水的原因在于调入区水资源短缺,调出区水资源相对富余。

图中①河为辽河,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且辽河中下游地区人口稠密,重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致使水资源短缺。

第4题,松花江流域水资源调出一部分,可以减轻该流域的洪水危害。

]2017年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森林日”主题是“森林与能源”。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整合与评价课件 湘教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整合与评价课件 湘教版必修3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 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的人文要素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不同 的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不相同。
人类活动方式 人口 科技
交通、通信 政策 城市
农业
工业
内容分析 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及人口变化等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交通、通信的通达度及速度 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 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发展、影
[典例巩固] 海南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为我国的边疆省区。前者位于 沿海地区,岛内常规能源相对缺乏,目前正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 设。后者位于内陆地区,冬春季节经常暴发沙尘暴天气。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填下表比较海南、新疆两区域的相关内容。
相同点 不同点
交通运 输方式 新能源
特色农业
河流主要 补给来源 主要气 象灾害
【答案】 3.B 4.D
川气东送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 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新方案中的线路另设有宜昌至濮阳支线, 还有几条支线分别到达南京、重庆和四川的其他城市。2010 年该 工程年输送天然气 120 亿立方米,是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读 川气东送管道示意图,回答 5~6 题。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 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科技文化水平。
【解析】 第(1)题,生态屏障即植树造林,一般分布在山区。 第(2)题,从如何减轻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第(3)题,产业转入主 要影响产业结构、相应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城市化等方面。
【答案】 (1)位置:北部和西部山地。效益:防风固沙、净 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灾减灾(保护农田)、美化环境、 调节气候(调节大气温度和湿度)。

配套K122018秋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认识区域学案鲁教版必修3

配套K122018秋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认识区域学案鲁教版必修3

第一节 认识区域课程标准 了解区域的含义。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基础知识梳理]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 区位特征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划分(1)指标⎩⎪⎨⎪⎧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或人文要素特征(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思考1】 区域之间的界线都是明确的吗?试举例说明。

提示 区域之间的界线有些是明确的,例如行政区(广东省)的界线是明确的,有一些区域的界线是不明确的,例如干湿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二、区域的类型 1.类型2.区域空间尺度的特点(1)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越宏观。

(2)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思考2】按照自然要素特征划分的区域都是均质区吗?试举例说明。

提示不都是。

如长江流域是指长江的集水区域,是以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自然区域,但长江流域并不是均质区,而应该属于功能区。

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

3.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

【思考3】下列古诗句反映了区域的什么特征?并说明原因。

①“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②“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提示①整体性。

四川盆地气候潮湿,云多且厚,夜间大气逆辐射强,低层空气容易升温,加之盆地四周气流沿山坡下沉,造成盆地底部夜间上升气流较旺,形成夜雨,反映区域内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配套K12】[学习]2018秋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课时分层作业1 区域和区域

【配套K12】[学习]2018秋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课时分层作业1 区域和区域

课时分层作业(一) 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据此完成1~3题。

【导学号:57522004】1.这种划分是按 ( )A.单一指标划分的B.自然指标划分的C.综合指标划分的D.地理位置划分的2.下列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3.下列区域中,属于禁止开发区域的是( )A.黄淮海平原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C.长江三角洲D.云贵高原1.C2.A3.B[第1题,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国土划分的依据是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因此为综合指标。

第2题,划分出的区域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间差异明显,不一定有明确的界线。

第3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了保护湿地,现已禁止开发。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完成4~6题。

【导学号:57522006】4.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5.下列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⑤区土壤盐碱化普遍6.深秋时节一旅游者从图示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

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

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A.从①到② 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D.从⑤到⑥4.D5.B6.B[第4题,①地大致为黄土高原区,主要粮食作物不是水稻;②地仍是黄土高原区,该区没有草原;③地大致为华北平原区,不是竹子分布区;④地为四川盆地,其丘陵地区多适宜种植茶树。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1 鲁教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1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鲁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区域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区域进行区域差异的分析。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1.搜集区域的①相关资料(1)②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2)③人文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沿革等。

2.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文字整理归类、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等。

3.区域④差异分析比较(1)区域发展条件、⑤优势和⑥劣势(2)区域⑦经济分析(3)区域⑧发展阶段评价4.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思维活动1.在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一般从哪两个方面入手?答案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分析某个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2)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业、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1.资料搜集的方法(1)直接搜集法:通过对区域的⑨实地考察和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

(2)⑩间接搜集法:通过会议、座谈、⑪上网或查阅报纸、杂质、书籍等搜集资料。

2.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1)定性的方法:指对区域内的⑫地理事象进行定性的描述和说明,包括⑬文字叙述、图像展示和⑭列表归纳等。

(2)定量的方法:指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于⑮数学手段对地理事象进行量化研究。

(3)综合的方法:指对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⑯综合分析。

思维活动2.区域差异分析的三种方法是独立的、互不联系的吗?答案不是。

三种方法不可截然分开。

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定性的方法侧重于定性说明,定量的方法侧重于量化分析,综合的方法侧重于综合分析,而综合的方法中也会用到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三种方法研究的思路、手段和程序都有很大的不同。

【配套K12】2018秋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2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配套K12】2018秋高中地理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2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

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规律。

2.理解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3.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区域地理环境(1)概念:是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总和。

(2)与人类的关系①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而生存。

②地理环境对人类自身发展进程有着深远影响。

2.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采集和狩猎阶段①影响因素:气候、地形、动植物的分布。

②农业活动分布: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

(2)农业社会阶段①影响因素: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农业活动分布: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往往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

(3)工业社会阶段①影响因素:煤炭、石油、水力等能源资源,铁矿、铜矿等金属资源,道路、航道、港口等交通状况是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

②工业区分布: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利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及地理位置优越、海运发达的地区。

a.资源型工业基地:b.临海型工业基地:工业基地往往分布在港口附近(4)后工业化阶段①影响因素:新技术兴起,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影响整体下降,环境质量的影响上升。

②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

(1)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航海技术落后时期:大海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是文化传播的界限,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大。

②航海技术发展时期:大洋成为交往频繁的通道,人口和城市开始向沿海地带集中;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内陆原有的经济中心。

③科技进步的现代: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拓宽和加深;领海成为各国政府关心的焦点之一。

(2)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工业化开始前: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大陆低。

②工业化开始后:海洋逐渐成为运输通道,海洋运输量大、运费低,使工业区和城市分布趋向沿海地带,岛屿的作用明显增强。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整合1课件鲁教版必修3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整合1课件鲁教版必修3

编后语
常常可见到这样的同学,他们在下课前几分钟就开始看表、收拾课本文具,下课铃一响,就迫不及待地“逃离”教室。实际上,每节课刚下课时的几分 钟是我们对上课内容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善于学习的同学往往懂得抓好课后的“黄金两分钟”。那么,课后的“黄金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一、释疑难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时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2019/6/8
率等差异
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工业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 政策等差异
人口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 速度等差异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 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 会条件差异
人类 活动
具体表现
差异成因
城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
发展水平等差异
【典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新疆阿拉尔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阿拉尔在维吾 尔语里是“绿色岛屿”的意思。阿拉尔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经 过几代兵团人的努力,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细绒棉和最大的长绒棉 生产基地。
(1)说明图示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2)阿拉尔地区的农民在播种棉花后,会在原有土地上铺一层禾草, 这一做法使棉花的产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试说明禾草对棉花 自然生长条件的改善作用。 (3)有人提出要在阿拉尔地区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你认为是否合 理?试简述理由。 解析:第(1)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从补给水源、水位的季节变化、 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等方面分析。第(2)题,铺设禾草既能 遮阴保墒,又能提高土壤肥力。第(3)题,为开放性设问,要先说明观 点,然后结合观点进行理由阐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2 鲁教版必修3-文档资料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2 鲁教版必修3-文档资料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2 鲁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收集区域的①相关资料(包括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 资料的②分析与整理 区域差异③分析、比较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1.收集资料⎩⎪⎨⎪⎧ 直接收集法:通过对区域的④实地考察和调查, 得到第一手资料⑤间接收集法:通过会议、座谈、上网或查阅报纸、 杂志、书籍等收集资料1.收集资料:收集上游贵州省、中游湖北省、下游上海市区域发展的有关⑳资料和数据。

2.资料分析:根据所收集的资料,通过○21图表等直观形式对这三个省市○22区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

基础达标练知识点一 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1.某高中举办分组地理考察活动,以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需处理的工作项目包括:(甲)绘制地图、统计图表等展示资料;(乙)利用相机与GPS 或地图作记录;(丙)规划考察路线;(丁)收集、整理考查地区的文献和图片。

试问其工作项目的先后步骤是( )A .甲乙丙丁B .乙甲丁丙C .丙丁甲乙D .丁丙乙甲 答案 D解析 对于区域差异的研究步骤,首先制定计划,确定考察路线,搜集、整理图文材料,并通过分析、比较,获得研究成果,最后以图表等形式展示。

知识点二 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2.有关区域研究综合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研究也需要综合方法的原因是区域地理现象具有差异性B .大型建设项目对区域内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必须进行综合分析C.区域国土整治重点研究国土,可采用单一要素研究方法,不必采取综合的方法D.运用综合方法时也会用到另外两种方法,原因是思路、手段和程序是相同的答案 B解析任一区域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区域内部有整体性特征,区域国土整治应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区域差异分析的三种方法,各自有独特的手段和程序,并不完全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

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重要素间的联系。

一、区域差异的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应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比较为“入口”,以分析人文地
理要素差异比较为“出口”,具体比较要素见下表:
1.自然地理要素
2.人文地理要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差异。

②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的差异,分析区域间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西湖龙井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 km2。

下图为杭州西湖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西湖龙井”茶园的主要分布地( )
A.地形为平坝B.位于背阴坡
C.土壤为酸性 D.人口很稠密
2.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

这主要得益于( )
A.手工炒茶,经验丰富 B.历史悠久,文化优势
C.地理环境,独特形成 D.知名品牌,产品形象
3.关于西湖龙井的保护生产地域为168 km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B.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一致性
C.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优势和特色
D.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区有差异性
解析:1.C 2.C 3.A 第1题,从图中茶园分布地看,多位于向阳的低山坡,土壤为酸性。

第2题,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

第3题,自然分界线没有明确的界线,故“西湖龙井茶的生产有一定明确的界线”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吊脚楼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之一,一般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如图),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特色景观之一。

据此完成4~5题。

4.作为旅游资源的吊脚楼,它架空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
A.防寒保温 B.通风防潮
C.遮风挡雨 D.登高望远
5.以下气候类型图,能反映吊脚楼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
解析:4.B 5.B 第4题,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热,吊脚楼高悬地面既通风防潮,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因此成为适应环境的传统民居。

第5题,我国西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大于0 ℃,雨热同期。

A 、D 最冷月都小于0 ℃,C 雨热不同期,皆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