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泽厚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_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000字word版本 (8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_美的历程读书笔记3000
字
《美的历程》是一本大师之作,语言尤其流畅优美,下面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李泽厚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李泽厚美的历程读书笔记一】
知道李泽厚先生是在一场主题为“建筑的未来”的研讨会上,印象十分深刻。
一位聚落研究的学者在谈到“对待新旧事物的态度”这个问题时曾说,“新的文明应当在朴素的基础上生成,是一种对内心的期待,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文化传承。
我们应当从视觉上抛弃过去,从基因上唤起过去,并用现代的方式去重构。
”
之后他就提到了李泽厚先生和他的《美的历程》。
的确,这本书中所写的和老师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东西一脉相承。
一代美学大师用他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展现了从洪荒时代直至清末中华民族美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图腾、礼器逐渐发展到文字、绘画直至后来的文学领域,一种美的意识与形态贯穿始终。
读罢此书,感慨良多,书中的每个句子都想抄下来,强烈地感到身上的某种基因正在被亲切的唤醒。
在我看过的所有书中,自认为可以推荐给身边所有人阅读的并不多,但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绝对是其中一本。
我们需要的一种关乎我们民族的内在的美的召唤与精神从未止息过,即使是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
那么美到底是什么?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在这本书里李泽厚先生给读者展示了其中一种——对于中国古典文艺的匆匆巡礼。
尽管在整个人类文明浩浩荡荡的发展历程中,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从中我们或许可以去寻找一种共同性或普遍性的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们可以肯定,只要人类是发展的,物质文明是发展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最终(而不是直接)决定于经济生活的前进,那么这其中总有一种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在通过层层曲折渠道起作用。
”就好比如此久远、早成陈迹的古典文艺,为什么直到今天仍然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呢?原因就在于积淀在这些作品中的情理结构与今天中国人的心理结构有相呼应的关系,艺术作品的永恒性蕴藏着人类心理共同结构的秘密,也就是所谓的“人性”。
这里摘录一段我非常喜欢的原文,“人性不应该是先验主宰的神性,也不能是官能满
足的兽,它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也可
以说,它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积淀了想象、理解的感情和知觉,也就是积淀
了内容的形式,它在审美心理上是某种待发现的数学结构方程,它的对象化成
果是“有意味的形式”,也就是积淀的自由形式,美的形式。
”如此,美的发
展历程也可以看作是人性积淀的过程。
至此,这本书的线索十分清晰了,作者
意在通过中国古典文艺这样“有意味的形式”分析为我们得到一种美的客观规律。
以时间为序,这本书一共有十章。
从蛮荒岁月中的“龙飞凤舞”,历经殷
商“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进而发展到“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和北魏时期的“佛陀世容”,直至“盛唐之音”与“韵外之志”,再到后
来的“宋元山水意境”与“明清文艺思潮”。
内容包罗万象,彩陶盆、青铜器、雕塑、书法、山水画、诗词、小说……虽然薄薄的一本小书,但信息量着实不少,每一章都可以再展开成一部长篇巨著。
篇幅原因,在这里挑四个我认为最
重要的时间节点,作为“起、承、转、合”来谈谈我的看法吧。
一、“起”——史前时期
此一阶段分为远古氏族时代和殷商时代,虽然久远,却是华夏民族美的起源,对于整个美的发展历程也有其特定的贡献。
【氏族社会】
最遥远的数不清岁月的的日子也正是最初的美诞生的时刻,从出土的一些
彩陶等等文物尤其是劳动工具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有从“合规律性的形
式要求和主体感受”(物质生产产物)过渡到“装饰”的需求(精神生产产物)。
分不清他们是否有意为之,只是在一种模模糊糊混沌的状态中,宛如雏鸟破壳
般敲击,一点点地迸溅出火花。
此后,他们发明了原始歌舞和图腾,并为此如
痴如醉,这种观念和心理,也许也是一种寄托吧。
也正是这些小小的寄托,成
为“有意义的形式”的起点。
【殷商时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由氏族发展为奴隶制,占卜盛行,并且更多的为统治
阶级而服务。
炫耀暴力和武功成为一种光辉和荣耀,因此出现了大批体现所谓
神秘与狞厉之美的青铜器,它们虽是想象出来的东西,但以超世间的神秘威吓
着人们。
“他们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而在于这些怪
诞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
始的、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得到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了那沉
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进入文明时代所必须经历的那个
血与火的时代。
”
到了后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走向衰亡。
随之
而来的是思想上对现世生活的肯定、对传统宗教束缚的挣脱,是观念、情感、
想象的解放。
(从结果上看,似乎和欧洲的文艺复兴很像,都是解放思想、强调人的价值,大概世界上任何一种伟大文明的发展都要经过这个过程吧。
)
二、“承”——先秦与楚汉时期
作为“承”的阶段,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难得思想开放的时代,每个时期的时代精神都十分明显,各种学术观点涌现。
儒家学说正是此刻创立并一直统治国人的思想,长达几千年。
【春秋战国时期】
也许是最好的时代,也许是最差的时代。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时期先秦理性精神奠定了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方向。
羡慕那个“朝闻道,夕可死矣。
”的时代,百家争鸣,处处可见思想迸溅的火花。
尽管历史最终选择了“儒道互补”的世界观,这也成为影响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
西方人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可谁曾想到过,自孔子起,我们就走上了与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
在这里“孔子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相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之中,使情感不导向异化了的神学大厦和偶像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伦理的社会人生中。
”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种植根于我们民族灵魂深处的价值观念也看作是一种宗教呢?相较于西方对于神的崇拜,中国人更重视的是情理结合、以理节情。
至于后来出现的“礼辨异,乐统同”,则指明了艺术审美不同于理知制度的内在情感属性。
如果说儒家提出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实用功利,道家则主张人与外界对象超功力的无为关系,这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的、实质的美,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家对美学的贡献更大一些。
【楚汉时期浪漫主义与魏晋风度】
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那种理性与理想的结合,传达出来那种一往无前的气势、运动和力量。
包括后来魏晋时期涌现出的“人的解放”与“文的自觉”(人们并不一定要学那种放浪形骸,饮酒享乐,而是被那种内在的才情、性貌、风神、品格吸引着、感召着。
主要以内在的思辨风格精神状态受到尊敬和顶礼。
是人和人格本身而不是外在的事物,日益成为这一历史时期哲学和文艺的中心。
)都为后来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做好了铺垫。
三、“转”——唐代时期
【从盛唐到中唐】
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与恢宏的时代,以至于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依旧思念它。
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书法、音乐、舞蹈等方方面面。
因为政治经济的发达与繁荣,加之国内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与丝绸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