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稀植稻瘟病发生的特点与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常见的一种主要病害,它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和破坏性,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了解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水稻稻瘟病的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病原特点: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菌引起的,这种病菌属于真菌,主要通过孢子的形式在水稻植株上传播。

病菌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繁殖迅速,形成病斑,并通过气流或雨水的作用向周围的植株传播,引起病害的扩散。

2.发病环境:水稻稻瘟病主要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发生,特别是在梅雨季节或者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生。

土壤肥力不足、栽培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也会增加水稻稻瘟病的发生风险。

3.病害特点:水稻稻瘟病主要侵害水稻的叶片,病斑初期呈现为黄褐色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扩大,叶片干枯、弯曲,严重者可导致叶片凋萎脱落。

水稻稻瘟病还会影响水稻的茎、穗和种子,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病害发生情况,选择抗病品种进行栽培是降低水稻稻瘟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抗病品种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稻稻瘟病的侵害程度。

2.合理种植密度:适当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是预防水稻稻瘟病的关键措施。

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提高水稻植株之间的通风性和日照性,减少病菌在植株之间的传播。

3.合理施肥管理: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保证水稻充分的养分供应,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尤其应注重钾肥的施用,钾元素可以增强水稻对于病害的抵抗力,降低水稻稻瘟病发生的概率。

4.间作轮作:在水稻田间适当种植其他植物,如豆类、麦类等,可以减少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因为这些植物中含有一些能够抑制病菌生长的物质,从而起到一定的防病作用。

5.病害监测与预警:定期检查田间水稻植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并加以防治。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的变化、病斑的颜色和形状等来判断病害的发展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其中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害。

稻瘟病在水稻生长期间会对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非常重要。

一、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 病原特点稻瘟病的病原体是稻瘟病菌,属于真菌门、半知菌纲、稻瘟病菌科。

稻瘟病菌是一种寄生菌,主要侵染水稻植株的叶片和穗部,造成水稻叶片和穗部的病症。

2. 发病环境条件稻瘟病主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发生和传播。

气温在20-30摄氏度之间,湿度在80-90%时稻瘟病发病最为严重。

在这种环境条件下,稻瘟病菌生长速度快,侵染力强,有利于病害迅速扩散和发展。

稻瘟病主要侵染水稻的叶片和穗部,叶片上出现大片褐色或黄褐色的病斑,穗部出现病粒。

严重感染时,病叶枯黄、枯干,稔实率和产量大大降低。

二、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抗病水稻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首要措施。

目前,我国已经培育出一些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如云南珠翠、江阴浑白等,具有较强的抗稻瘟病能力,可通过选种这些抗病品种来预防稻瘟病。

2. 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对于预防稻瘟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其次要及时灭除水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减少病害的传播源。

另外要适当增加秧龄,使水稻在病害发生的高峰期避开。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稻瘟病的方法,主要通过引入一些天敌或者施用一些微生物制剂来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利用溶链霉素、木霉素等微生物来对抗稻瘟病菌的生长。

4. 农药防治农药防治是目前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稻瘟病防治农药有新草灵、福美双、琥甲锰锌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定向喷洒方法来进行防治。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规定来使用,以避免对环境和农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是当前世界水稻种植中重要的病害之一。

本文将针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病原因素、栽培因素等。

1. 环境因素: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是稻瘟菌的适生环境,一般在气温28-30℃、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稻瘟病菌生长最为猖獗,很容易发生病害。

同时,风力较弱也容易形成病害。

2. 病原因素:稻瘟病菌是一种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很容易随风传播到其他水稻田间,且具有较强的侵染能力。

在土壤中,稻瘟病菌能存活多年,为下一年的病害发生埋下了伏笔。

3. 栽培因素:水稻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稻瘟病的发生具有不同的影响。

在整个水稻生长期中,生育期适中,管理得当才能有效防控稻瘟病。

同时,选择优质抗病性良好的品种,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等也是防治稻瘟病的重要手段。

二、综合防治措施针对以上发生特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1. 选择优质品种:选用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首要措施。

如在华北地区可选用中大粳18,中优117等品种,这些品种在田间的稻瘟病抗性较强。

2. 种植期控制:推迟水稻种植期,减小病菌在田间的种植量,降低病害的发生。

同时可以尝试间作大豆等作物,让病土休闲一年。

3. 田间管理:优化水田管理措施,保持适宜的水分,避免连作、多遍灌水和煤渣等污染因素的影响。

加强通风和及时排水,减少湿度和温度,从而有效控制病菌的扩散。

4. 生物防治:通过种植生物控制水稻稻瘟病也是重要的综合防治手段。

如选择一些能与稻瘟菌竞争的群体,促进有利微生物的增殖。

同时可以通过种植病害生态系统多样性植物来抑制病菌的生长。

5. 化学防治:水稻田中少数病株可以选用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的基本原则是减少或避免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防止化学品对环境造成污染,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不同的发生因素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措施来综合防治水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是一种致病菌性病害,在水稻中非常常见。

其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
个方面:
1. 病害发生时间早:稻瘟病一般在水稻拔节期或灌浆期发生,特别是在高温潮湿的
气候条件下容易发生。

2. 发病程度严重:稻瘟病病株叶片、茎秆都可能感染,其发病程度非常严重,一旦
发生大规模感染,可能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3. 症状明显:稻瘟病的症状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灰褐色斑点,斑点大小、形态、数量不一,病害发展到后期,叶片、叶鞘、茎秆上出现泛白的霉层。

1. 种植抗病品种:在种植水稻时优先选择抗病优良的水稻品种,如超优杂交稻等。

2. 机械防治:及时清理水稻田间的病叶和病株,防止菌株的传播。

3. 化学防治:可选用有效的化学药剂,如三氯氧磷、硫酸锌等,进行病害的预防与
控制。

4. 病害防治措施结合:与基于微生物的生物技术防治相结合,采取多种方法对水稻
稻瘟病进行综合防控,更好地推动水稻产业的健康发展。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又称为纹枯病,是一种由稻瘟病菌引起的病害。

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的生长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稻瘟病对水稻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及早了解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措施,对于提高稻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气候条件:稻瘟病在潮湿、多雨的条件下易于发生,尤其是气温在20-30摄氏度之间,这样的环境条件更加有利于稻瘟病菌的繁殖和扩散。

2.土壤条件:土壤富含有机质和氮肥、磷肥等养分,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

特别是积水和排水不畅的田块,更容易发生稻瘟病。

3.病菌传播: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这种病菌可以通过种子、土壤、水体和风力等途径进行传播,从而导致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以上这些特点使得稻瘟病在水稻生长期间容易发生和蔓延,严重危害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综合防治措施1.良种选育:选育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耐瘟病、抗病性好,是预防稻瘟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2.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氮肥、磷肥等养分,避免土壤养分过于丰富,从而降低稻瘟病的发生机率。

3.间作栽培:适时进行间作栽培,增加水稻田间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减少稻瘟病菌的繁殖和扩散。

4.化学防治:在病害初期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以保护水稻植株免受稻瘟病的危害。

5.生物防治:利用一些对稻瘟病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如拮抗菌、放线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6.农业防治:适时进行轮作休耕,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减少稻瘟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7.合理灌溉:合理控制田间水位,避免积水,减少稻瘟病的发生。

8.病害监测:定期进行田间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稻瘟病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率和扩散速度,从而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主要在于气候、土壤和病菌的传播,而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良种选育、合理施肥、间作栽培、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合理灌溉和病害监测等。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它的发生特点和传染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水稻稻瘟病一般在水稻生长的稻花期、拔节期以及抽穗期出现。

大雨连绵、高温多湿的气候是稻瘟病传播的理想环境,这时候需要加强对水稻田的管理和防治。

当前,为了控制稻瘟病的传播,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施肥、优化田间管理、选用抗性品种、化学防治等方面。

首先,合理施肥和优化田间管理是控制稻瘟病的关键。

这其中,充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松散、透气、保持田面干燥也有利于防治稻瘟病。

同时,还可以采取间作法种植豆类、玉米等农作物,来减轻连作难题,控制病害的传播。

其次,鉴别水稻品种的抗性,并选用合适的抗性品种是很重要的。

水稻品种的抗性是指在一定病菌压力下免疫或减轻其病害危害的能力。

对于病菌易感品种,可以在田间实行科学的灌溉管理和化学防治。

此外,经济效益和稳定性也是优秀品种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

化学防治也是防止稻瘟病传播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发病初期和严重时期,化学防治可以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比如可以选用有效的杀菌剂,如硫酸吗啉醇、三唑酮等,喷洒在叶面上,快速控制病害扩散。

不过,在使用化学农药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禁止超量施药。

最后,注重病情监测也非常重要,可以采用生态田间管理和病害监测、病害灾情预警等方法,监测天气和灾害发生的数据,及时发现和控制病害的爆发。

在综合防治上,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防治方法的综合使用,增强防治的效果。

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提高水稻的抗性,保证水稻的稳定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为水稻生产做出积极的贡献。

浅析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析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析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作者:吴民胜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21期水稻是我国最为主要的粮食产物,也是我国人口的主要口粮。

稻瘟病也被称为稻热病,是由稻瘟病菌仪器的疏导真菌病害,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这种水稻疾病危害范围广,对水稻的损害非常大。

我国每年都会因为稻瘟病的蔓延导致水稻减产,严重时可能会直接导致地区性绝产,给我国经济造成损失。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和有制定效的防治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稻瘟病发病的症状分析由于稻瘟病菌侵蚀感染水稻的部位和时间不同,水稻稻瘟病可以划分为苗瘟病、叶瘟病、节瘟病、穗瘟病和谷瘟病。

有研究结果表明,叶瘟病不会对水稻产量产生影响,但却会给后期穗瘟病提供大龄的病原菌。

在水稻受到稻瘟病侵染后,由于侵染的不稳不同,所呈现的病状也有区别。

叶瘟病的表现为,叶片呈现针眼装褐色斑点,并且会很快在叶片的正反两面出现灰色病斑,当病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坐蔸、矮缩甚至出现全田化苗。

当稻穗受到侵染时,主要症状表现为出现褐色小点,然后稻穗变成黑褐色,严重时可能发生段穗或者白穗。

(2)稻瘟病的发病条件分析首先,由于田间管理不当可能会发生稻瘟病。

田间管理如果出现操作不当容易给水稻稻瘟病提供传播途径。

例如在施肥过程中使用的肥料没有进行充分腐熟,使用氮肥不够及时,这两种情况都会直接导致植株生长过慢,造成抵抗力下降,所以容易引发稻瘟病。

另外,如果水稻种植者在进行田间管理工作时没有做到及时烤田,或者操作不到位导致烤田效果不好,稻田长期被深水浸泡,天地排水不畅等,都会造成这个区域内地田块中种植的水稻容易感染稻瘟病。

栽培过程中的一些不良操作也会导致稻瘟病蔓延,例如植株栽培过密,导致田间通风性差,植株光照不足,或者有严重的病虫害,也会造成这个区域内的植株过嫩,抗病能力下降。

其次,气候原因也会导致稻瘟病形成,如果天气持续降雨,导致田地大量灌水,并被雨水长期浸泡,这种情况下容易引发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主要表现为病原侵染范围广、易扩散蔓延以及传播途径多。

针对水稻稻瘟病的特点,综合防治措施包括耐病品种选育、科学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稻瘟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以下将对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以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 病原侵染范围广: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病菌引起的病害,该病菌寄生在水稻植株的叶片上,并通过梭孢子在潮湿的条件下进行传播。

稻瘟病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易于发生和传播,因此在气候湿热的季节,稻瘟病往往容易大面积爆发,导致严重病害。

2. 易扩散蔓延:稻瘟病的病原菌可以通过梭孢子在水稻田间进行远距离的扩散传播,一旦发生病害,就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蔓延到整个水稻田间。

尤其是在雨水充沛的季节,稻瘟病菌的传播速度更加迅猛,对水稻的危害也更加严重。

3. 传播途径多:稻瘟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风、雨水以及农田管理活动等多种途径。

这些传播途径使得稻瘟病的防治难度增大,同时也增加了病害的发生概率。

二、综合防治措施1. 耐病品种选育:为了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的抵抗力,可以通过选育耐病品种来减轻稻瘟病对水稻的危害。

目前,通过传统育种和基因编辑等手段,已经研发出了一些抗稻瘟病的新品种,这些品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

2. 科学田间管理:在日常的水稻田间管理中,要注意严格控制水稻的密植情况,保持田间通风良好,适当修剪水稻植株,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并且避免过度施肥和浇水,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

3. 化学防治:对于已经发生稻瘟病的水稻田间,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多菌灵、三唑酮等,这些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抑制稻瘟病菌的生长,减轻病害对水稻的损害。

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有益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阻止稻瘟病菌的传播和侵染。

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相对应的提高,并且在不断进步。

在传统的种植方面采取的一些农业种植方法已经逐渐被淘汰,一些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应用到了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水稻的种植模式也产生了相对应的变革,需要了解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影响到水稻产量的一些病虫害问题并对其解决。

一、稻瘟病的具体发生原因1、稻瘟病的发生和水稻品种本身的抗病性较差存在关联性由于水稻品种在种植的过程中,通常采取单一性种植的模式,使一些原本具有抗病性的水稻品种逐渐丧失了抗病性。

稻瘟病本身的结构变化也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产生变化,导致丧失抗变性之后的水稻极容易感染稻瘟病,严重影响到水稻的种植效果以及水稻的产量。

与此同时,一些带病的种子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也会为稻瘟病的出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2、稻瘟病的发生和具体的气候环境存在关联性一般来说,稻瘟病的发生会在25℃~29℃达到巅峰,同时也对气候的湿度要求比较高。

在水稻抽穗之后,如果遇上了阴雨天气,气温急剧下降,环境的湿度升高,同时又缺乏阳光照射,也很可能会导致出现稻瘟病。

这个时期,雨水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稻瘟病的实际情况以及水稻的产量。

3、稻瘟病的发生和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具体方式存在关联性在水稻的种植以及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实际的种植密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如果水稻种植的密度太大,就会导致在水稻的发育环节透气性以及透光性较差,容易使水稻的生长不良,进而引发稻瘟病。

与此同时,如果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不合理地使用氮肥,也很容易导致水稻本身的抗病性降低,使水稻感染稻瘟病的概率增加。

另外,如果在施肥的过程中过度地使用氮肥,也可能会将肥料集中于水稻的某一个区域,使水稻局部吸收了过多的氮元素,进而影响到水稻细胞内部的碳氮比例,使水稻的抗病能力受到影响。

4、稻瘟病的发生和疾病的防治时间不合理存在关联性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一些农民可能会缺乏专业性的认知,无法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没有能够及时地发现稻瘟病的实际病情发展,更加无法及时对稻瘟病进行相对应的防治。

如何防治水稻稻瘟病

如何防治水稻稻瘟病

如何防治水稻稻瘟病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中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

稻瘟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稻瘟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水稻稻瘟病的病原、发病特点、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稻瘟病的病原稻瘟病的病原主要是稻瘟菌,属于真菌门的半知菌。

稻瘟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寄生在稻株上,引起叶片变黄、枯死、断裂等症状。

稻瘟病一般在稻田里发病最为严重,并且在高湿高温的环境下发展迅速。

二、稻瘟病的发病特点稻瘟病的发病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季节性发病:稻瘟病一般在稻孺中后期发病最为严重,尤其是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稻子的生长速度较快,提供了良好的发病条件。

2. 初发点扩大:稻瘟病首先在稻田中的某些局部发病,然后迅速蔓延至整个田间。

一旦某一块地发病,就会通过空气传播到其它地块,所以如何阻止病原的扩散非常重要。

3. 病斑排列整齐:稻瘟病的病斑一般排列整齐,这是因为稻瘟菌在传播时需要充足的空气环流,而排列整齐有助于空气对病原的传播。

三、稻瘟病的防治方法为了有效防治稻瘟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优良品种选择:合理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基础。

一些耐病品种具有较好的抗病性,能通过抵抗稻瘟菌的侵袭,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2. 病害监测与预警:定期对稻田进行巡视,观察水稻叶片是否出现异常症状,如出现病斑、黄化等,要及时进行病害监测与预警工作,及早发现病害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可以将种子用草铵膏、农抗菌剂等进行浸种处理,能有效减少病原菌在种子表面的存活,减少病害的发生。

4. 环境调控:通过合理管理水稻田的灌溉、排水、施肥等因素,调节稻田的湿度和气候,创造不利于稻瘟病菌生长和传播的环境。

5. 追肥追田: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适时追肥追田,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合理施肥有利于水稻增强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反防治措施

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反防治措施

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反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的病害之一,稻瘟病传染性、毁灭性极强,对水稻的危害严重,为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现将该病的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浅析如下:一、症状特点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是水稻的主要病害。

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

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

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

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

即急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褐点型病斑。

节瘟,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

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

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

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

发病晚的造成秕谷。

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

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二、发生原因1、田间管理不当过份集中地追施氮素或施得过迟,造成水稻徒长、嫩绿、叶片软弱、抗病力降低,是发病严重的重要因素。

施用氮肥过多,特别是施用过迟,会诱发穗颈瘟严重发生。

长期水淹或冷水串灌、漫灌,妨碍稻株根系生长,降低稻株的抗病力。

据调查,凡是稻瘟病发生严重的田块,大部分农产每亩施用25~40kg碳铵做基肥、15~25kg尿素做追巴,化学氮肥施用量偏高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稻株长势过旺,稻株体内游离氮含量高,从而诱发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

此外栽培不当如栽插偏迟猛施追肥,因缺水或放水困难便长期灌深水,都会使稻瘟病发生严重,抽穗期田中缺水,会加重颈瘟的危害。

苗瘟和叶瘟不及时防治或虽经防治,而不作颈瘟的预防,都会导致颈瘟的严重发生。

2、预防和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方法不当由于特殊气候的影响,使水稻生育期明显延后,水稻长的瘦小,稻农轻视了稻瘟病的预防工作。

一是农产对病害的防治意识不强。

二是选用农药不对路。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的一种严重病害,会给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带来很大的危害。

病原菌是稻瘟病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和气溶孢的方式传播,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而要防治水稻稻瘟病,就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原因和综合防治策略。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阐述一下这些内容。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1. 气候因素气温适宜、湿度高是稻瘟病发病的重要条件。

水稻稻瘟病病原菌在高湿环境下易于繁殖,而在高温下其孢子悬浮于空气中的时间较长,易于传播。

气候因素是稻瘟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土壤因素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密度、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稻瘟病的发病。

过高的土壤湿度和温度是稻瘟病发病的关键条件之一。

3. 水稻品种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病力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相对较少受到稻瘟病的侵害,而抗病性较弱的水稻品种则更容易受到侵害。

4. 人为因素不良的耕作习惯和不合理的施肥、灌溉等措施都会增加水稻稻瘟病的发病风险。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水稻品种和人为因素。

只有深入了解这些发病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防治策略来进行防治。

二、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策略2. 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稻瘟病的发生。

通过科学施肥和改良土壤,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3. 控制病原菌传播对土壤中的病原菌进行控制可以减少稻瘟病的传播。

可以采取轮作种植、合理排水、浸种、覆膜等措施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传播。

4. 病害防治药剂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尤其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下,及时喷洒杀菌剂对防治稻瘟病有一定的效果。

5.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定期清除病害部位、病残体等,可以有效减少稻瘟病的传播,减轻病害程度。

6. 科学施药合理使用农药和杀菌剂,严格按照施药剂量和施药时间,不仅能减少稻瘟病的发病,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特征和综合防控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特征和综合防控措施

EJI YU CHUANGXIN /科技与创新K|四川农业与农机/2015年1期|水稻是全球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温带及高湿气候地区的重要栽培作物,但高温高湿气候又有利于各种病害发生,因此导致的减产损失极其严重。

近些年,由于耕作栽培方式的改变,抗性品种研发推广,以及生物农药的合理使用使水稻病害有所好转,但稻瘟病的危害仍然比较严重。

1稻瘟病的种类和发病特征稻瘟病是由稻梨孢真菌引起的一种水稻病害,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

由于危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等。

1.1苗瘟苗瘟一般在三叶期以前发生,多发生在幼苗二至三叶期,多由稻种带菌引起,主要症状为秧苗变黄枯死,基部变黑褐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

1.2叶瘟叶瘟主要发生在秧苗和成株的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病斑因水稻抗病性和气候条件的差异而不同,主要是慢性型和急性型两种。

慢性型病斑在田间较常见,呈梭形,中间大两头尖,病班的外层黄绿、内层褐色,中间灰白而狭长。

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叶瘟在秧田后期可严重发生,导致毁秧。

1.3节瘟节瘟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1~2节,节上初生黑褐色小点,后期病节变成黑褐色或黑色,有时病斑可上下伸展延长到节间,病斑在节上成环状蔓延。

早期可造成白穗,后期病节干缩凹陷,变黑坏死,使稻秆易折倒伏,影响产量。

1.4穗颈瘟穗颈瘟多发生于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呈水渍状浅褐色小点,之后病斑向上下扩展,最后使穗颈节坏死,造成瘪粒甚至白穗。

一般多在出穗后受侵染,亦有包在叶鞘中稻穗尚未完全外露时即受侵染的。

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甚至绝收。

穗颈瘟具有可防不可治的特性,一旦出现穗颈瘟,再打任何药剂都于事无补。

1.5谷粒瘟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发病早的病斑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之后整个谷粒变成暗灰色的秕谷,发病晚的产生褐色椭圆形不规则斑点,严重受害的可使稻谷变黑。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水稻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其发生对水稻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1. 发生特点水稻稻瘟病是由水稻稻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害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均可发生,但以拔节至抽穗期为害最严重。

水稻稻瘟病在潮湿、多雨的环境条件下更容易发生。

水稻密植、通风不良、土壤肥力不足等因素也会增加水稻稻瘟病的发生风险。

2. 症状特点水稻稻瘟病的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不规则形状的黄色斑点,后期逐渐扩大并融合成灰白色斑点,最终导致叶片组织坏死。

稻谷表面也会出现黑色霉层,附着有病原菌,造成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严重损失。

二、水稻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品种科学合理地选用抗病优良品种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首要措施。

通过品种改良和选育,培育出具有一定抗瘟病能力的优质水稻品种,可以大大降低水稻稻瘟病的发生风险。

2. 合理田间管理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合理的田间管理也是减少水稻稻瘟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保持通风良好,适当密植,保持土壤肥力充足,可以有效减少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预防水稻稻瘟病发生的重要环节。

应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4. 生物防治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喷施生物农药,如枯草杆菌、链格孢黴素等,来控制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生物农药对水稻植株和环境影响较小,能够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5. 农药防治在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拔节期至抽穗期,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选用有效、安全的杀菌剂,喷施到植株上部和叶面,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6. 合理灌溉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合理的灌溉也是预防水稻稻瘟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适量且均匀的灌溉可以保持水分平衡,防止水稻因为缺水而营养紊乱,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综合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病害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一种由稻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上,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发生特点:1. 孢子传播途径广泛:稻瘟菌在水稻茎秆、叶片和土壤中都可以存在。

疫病初期,大量孢子随着风雨传播,易感品种遭受感染。

2.发病有规律:稻瘟病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主要在水稻拔节至抽秆前期发病最为严重。

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发病更加迅速。

3.病害严重程度:发病期间,稻瘟病可造成稻粒颗粒数减少,灌浆不饱满,甚至导致秆折。

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首要措施,可以通过品种培育和选择育种的方法,培育出抗稻瘟病的品种,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提高水稻的免疫力。

适量施用氮肥、磷肥等营养元素,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提高水稻的抵抗力。

3.土壤消毒:稻瘟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时间存活,进行土壤消毒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可以通过热水灌溉、石灰消毒等方法进行土壤消毒。

4.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田间管理可以减少稻瘟病的发生。

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防止病原菌的扩散。

定期疏苗和返青,控制水分管理,避免过湿和缺水的情况。

5.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控制稻瘟病的发展。

常用的药剂包括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等。

但是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剂,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6.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制剂来防治稻瘟病也是一种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可以利用一些寄生性真菌、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来控制病原菌的生长。

7.轮作休闲:合理的轮作休闲可以减少稻瘟病的发生。

将水稻和其他作物轮作,可以破坏病源传播的连续性,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病情和田间管理实际,采取综合手段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浅谈水稻稻瘟病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浅谈水稻稻瘟病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发展期
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连接,形成大的病斑。这 些病斑中央呈灰白色,边缘呈褐色,叶片枯黄,严重时导致水稻 死亡。
蔓延期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病菌迅速繁殖和传播,病斑从叶片扩展到茎 秆、穗部等部位,导致水稻整体枯黄,甚至绝收。
稻瘟病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症状观察
通过对水稻叶片、茎秆、 穗部等部位的症状观察, 判断是否患有稻瘟病。
新型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开发与应用
总结词
细描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生物农药 和化学农药的开发与应用将为稻瘟病的防 治提供更多选择。在关注防治效果的同时 ,也需要关注其对环境的影响,推动环境 友好型农药的研发和应用。
稻瘟病防治的生态农业和综合防治策略的推广
丛梗孢科。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稻 草、病稻谷上越冬,第二年通过 风雨、昆虫等媒介传播到水稻上 ,从气孔、表皮或伤口侵入。
在适宜的条件下,病菌迅速繁殖 并扩展,引起叶瘟、穗颈瘟等病
害。
02
稻瘟病的发病规律
稻瘟病的发病因素
气候条件
稻瘟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 相关。适宜的温度、湿度、光 照等条件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 传播,从而增加稻瘟病的发病
总结词
重要性凸显,需加强推广和应用。
详细描述
生态农业和综合防治策略的推广对于稻瘟 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生态农 业的宣传和推广,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降低稻瘟病的发病率。同时,综合防治 策略的推广和应用也将为稻瘟病的防治提 供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化学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
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控制病 情的进一步发展。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简述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简述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简述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一种由稻梨孢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又称火烧瘟、叩头瘟、稻热病,分布范围极广,在我国各水稻种植区均可发生,重病区减产10%~20%,最重可达40%~50%,局部田块颗粒无收,与水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并称水稻三大病害,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水稻种植。

一、水稻稻瘟病的为害症状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以及各个部位均可造成病害发生,根据病原菌侵染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瘟和粒瘟,其中各稻区以叶瘟、穗颈瘟最常见,为害也最为严重。

1.苗瘟: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发芽后不久就可发生,一般发生在水稻三叶期以前,芽和芽鞘出现水浸状斑点,病苗接近土壤部分变黑,而上部呈淡红褐色卷缩枯死,潮湿情况下病部出现灰霉层,多由播种时种子未处理或处理不当引起。

旱地育秧和半旱地秧田,尤其用塑料薄膜育秧时,由于温度适宜,苗瘟发生较多。

2.叶瘟:主要发生在三叶期至抽穗期,在分蘖旺盛时发病最为严重。

受气候、品种抗性等影响,叶片会形成不同病斑,根据病斑形状、色泽、大小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白点型四种类型。

①慢性型:病斑呈梭形或菱形,两尖端有沿叶脉伸展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白色,边缘呈黄色晕圈,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可见灰色霉层,症状典型,在田间最为常见。

②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水浸状,多数近椭圆形或不规则型,病部正反面可产生灰色霉层。

这种病斑多发生在流行盛期,天气阴雨高湿,氮肥偏多,植株抗性弱或高感品种的情况下出现。

因此,急性病斑的大量出现,并且天气持续有利于稻瘟病菌的生长,则预示着稻瘟病将大发生,要及时进行预防。

当天气转晴或经药剂防治后可转变为慢性叶瘟。

③褐点型:病斑多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呈褐色小点或稍大褐点,局限在叶脉之间,传播性很小。

遇不良天气时会转变成慢性型叶瘟。

④白点型:当病菌侵入嫩叶后,遇干燥天气或土壤缺水时发生。

初期病斑呈白色或灰白色小点儿,如遇阴雨天或潮湿环境,易转变为急性型叶瘟。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进入新世纪以后,高质量农业绿化在农田社区中的普及越来越广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近些年来农田林水稻稻瘟病遭受病虫害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极大的降低了农业水稻的观赏性和生态效应,对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适当的加强对农业水稻稻瘟病病虫害的监测和研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农田林水稻稻瘟病虫害介绍其一,棉蚜。

棉蚜是一种群集于水稻稻瘟病枝梢、花蕾、花朵以及叶片的害虫,会大量吸取水稻稻瘟病的汁液,导致水稻稻瘟病叶片出现皱缩,进而对水稻稻瘟病开花造成影响。

其二,桃蚜。

桃蚜会对水稻稻瘟病的叶片造成危害,导致叶片向后横卷,最后干枯脱落。

其三,铜绿丽金龟。

铜绿丽金龟这种虫子喜好啃食水稻稻瘟病的叶片,造成叶片孔洞、秃枝等现象,其幼虫对水稻稻瘟病的根茎和球茎的危害性更高。

其四,小绿叶蝉。

小绿叶蝉的成虫和若虫普遍栖息在水稻稻瘟病的叶片背面,以叶片的汁液为食,会导致叶片出现白色小斑点,严重的则会导致叶片脱落。

其五,草履蚧。

草履蚧属于寄生虫的一种,常常栖息在水稻稻瘟病叶片背面的主脉两侧,吸取叶片的汁液维持生存,会对水稻稻瘟病的生长造成严重危害,同时还会诱发多种疾病。

其六,光肩星天牛。

光肩星天牛的成虫会啃食水稻稻瘟病的嫩枝和叶脉,幼虫则会啃蛀食水稻稻瘟病的边材和韧皮部,导致水稻稻瘟病内部养分和水分的运输受到阻碍,影响到水稻稻瘟病的正常生长。

严重的会导致树体出现的畸形或是整株死亡的现象。

其七,大叶黄杨斑蛾。

这种昆虫会啃咬水稻的嫩叶,并在叶片上排泄,幼虫聚集较多的情况下,会吃光叶片。

其八,大袋蛾。

大袋蛾的幼虫能够负袋而行,主要啃食水稻稻瘟病的叶片、嫩枝和幼果,若是不加控制,几天内就会将幼苗的叶片啃食殆尽,对水稻生产的危害性极强,严重的会导致开花结果受阻,甚至整株死亡。

其九,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在我国属于入侵物种,食物来源班杂、繁殖能力极强,且传播途径丰富,主要啃食水稻的叶片,危害水稻正常生长。

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

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

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2期孟韫秀近几年来,由于稻瘟病的发生危害,成为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笔者对稻瘟病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1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1.1发病早,来势猛近几年来,稻瘟病发生均以穗颈瘟为主,叶瘟的危害损失较轻,且穗颈瘟的发生直接造成粮食减产,损失十分严重。

根据植保站稻瘟病测报结果,2005年叶瘟始见期6月1~5日,病叶率1%,病情指数3.3%,高峰期6月15-20日,穗颈瘟始见期7月1O日,病叶率39.63%,病情指数26.3%,高峰期7月15—20日,病穗率47.2%一62%,病情指数24.6%一39%;2006年叶瘟始见期5月18日,病叶率6%,病情指数65%,穗瘟始见期7月15日,高峰期在7月22—25日,病穗率50%,病情指数29%;2007年叶瘟始见期5月25日,病叶率4%,高峰期6月15日,病叶率75%,病情指数32%,穗瘟始见期7月10日,高峰期7月30日,病穗率35%一55%.病情指数17%—30%;2008年叶瘟始见期5月5日,高峰期6月10日,病叶率65%,病情指数25%,穗颈瘟始见期6月5日,高峰期6月20日,病穗率31.5%.病情指数16%;2009年叶瘟始见期5月10日,病叶率59%,高峰期6月15日,病叶率80%,穗茎瘟始见期5月25日,病穗率25%,病情指数10%,高峰期6月25日,病穗率55%。

2 发生原因2.1气象条件温湿度和降水等气象因素对稻瘟病的初侵染和再侵染循环有密切的关系。

温度主要影响水稻和病菌的生长发育,湿度则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

当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在90%以上,分生孢子最易萌发侵入。

穗颈瘟的发生还决定于降雨的迟早和降雨量,在抽穗时,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则水稻抗病性降低,该病发生严重。

阴雨寡日照持续时间长,有利于稻瘟病菌的侵染和传播,为病害发生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试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试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试论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农民经济收益。

稻瘟病菌主要生存在土壤中,通过种子、风、雨水等途径传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1.环境条件稻瘟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稻瘟病菌的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较适宜的温度为25℃左右。

当温度达到35℃时,病菌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

同时,湿度也是影响稻瘟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稻瘟病的发生率会更高。

2.品种抗性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对稻瘟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抗性较强的品种在同样的环境下,受到稻瘟病的侵害会相对较少。

反之,则容易发生病情。

3.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否科学合理,也直接影响了稻瘟病的发生。

如不合理施肥、田间排水不畅等,会导致稻株生长不良、养分供应不足等问题,从而影响水稻的抗病性。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的首要方法。

国内外选择抗病优良品种进行培育,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现实生产中,仍需结合土壤条件、气象环境等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抗病品种。

加强田间管理也是预防稻瘟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施肥、及时排水、保持田间通风透光等措施,能够促进水稻生长,增强水稻的抗病性。

3.防治化学药剂目前,防治化学药剂是防治稻瘟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常用药剂有三唑酮、扑敌氟磷、菌灵等,可有效控制稻瘟病的发生。

但使用化学药剂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时机,避免因过量使用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防治稻瘟病的方法。

通过利用益生菌等生物制剂来阻断稻瘟病菌的生长繁殖,达到控制稻瘟病的目的。

生物制剂对环境无毒、无害,使用起来较为安全。

综上所述,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品种抗性、田间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适当使用防治化学药剂、推广生物防治等。

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地控制稻瘟病的发生,保障水稻生产的稳定和农民的经济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护 苗 促 根 壮 苗 的 目的 来 掌 握 防 止 高 温 烧 苗 和 高

秧 苗 因 旱 而 发 白卷 叶 时 可 适 当浇 一 点 水 三 是 防 治 立 枯 病 可 用 敌 克松 进 行防 治 兑水
,


温 徒 长及 低温 诱 发 立 枯 病 不 超过 3 5
Zo

一 般 一 叶 一 心 期前 最 高
.
自三 叶 后开 始 此 时种 子 内 胚乳 养 分消 耗 殆 尽 靠 很
. .
遍 最 重 的 苗 床 病 叶 株率 高 达

5 8
.
1
,
月 而水育 的秧
来 吸 收 水 分和 养 分 旱 育秧 由于 苗 床 水 分 较 少 肥 料
、 . .
苗 几 乎 未 发 现稻 瘟病
1
.
的 溶 解 渗 透 作 月较 强 很 不 易 吸 收 到 足 够 的 水 肥
. . .
3
晚稻 重 于 早 稻

四 年来旱育 稀植水 稻在早稻
, .
影 响 壮 苗 的形 成 抗 性 降 低 易 感 染 发 病 在 苗 床 瘦
. 。
秧 苗 上 几 乎 未 出 现 苗 叶瘟 早 稻 穗 颈 瘟 虽 也 有 发 生 但多零星为害

痔 的情况 下 发 病尤甚
. 、
因此 应 充 分 注 意 苗 床 的 培
水稻 旱 育 稀 植 自
、 、
19 93

.

.
年起 在我县试验 示 范
. .
6 1
.
6 7
.

74
。 .
N 5
.
比 低 N 的病 穗 率 高 出 6 6 泥 百 分 点 病

.
.
由于 具 有 省 种 省 肥
省工 省 水 增 产增 收 的特 点
. .
指高
2
.
差异 极 为 显 著
( I U }一 1 3
. 。
仍 会不 断 地 扩 大 但是 在我 县 随 着水 稻 旱 育 稀 植 面
. .
稻 瘟 病 但 不 是 一 个 不 能 解决 的 问题 只 要 采 取 相 应
. .
积 的 扩 大 稻 瘟 病 的 发生 呈 现 一 些 特 点 因 而 针 对 这
. .
的对 策 做 好 稻 瘟病 的 防 治 能 促 进 水 稻 旱 育 稀 植 技
DOI : 10. 16377 /j . cnki . i ssn1007 -7731. 1996. s1. 031 安 徽 农 学 通 报 1 9 9 7 水 稻增 刊 5 9
. .
:
水 稻旱 育 稀 植 稻 瘟 病 发 生 的 特 点 与 防 治 对 策
华 七生

矢光 于
2 4 1卜 力
芜湖县农业技犬 推广 中心
.
BG
0 一 9
等 易发 生 稻
植 面 积 发 展 较慢 稻 瘟 病 发 生 也 相 对 较 轻
1
.
瘟病 应予淘汰


2
旱 育秧重于 水育秧
.

19 95
年在三元 红 杨
2
.
2
培 肥苗 床 育 壮 苗
.
旱 育秧 稻 瘟 病 的 发 生 一 般
.
等 乡调 查 双 晚 秧 苗 期 病 情 旱 育 秧 发 生 苗 叶 瘟 较 普
9>
U o
.
1 0
-
受到 广 大 农 民 的 欢 迎
面 积达 到
1
.
四年 迈 了四 大 步

6 年推 广 9
58 )
3
万多公顷
随 着旱育稀植 技术的不断
.
2
旱 育稀 植 稻 瘟病 防 治 对 策
.
完 善 和 技 术 普 及 到 位率 的提 高 水稻 旱 育 稀 植 面 积
。 .
在 相 同 生 产条 件 下 旱 育 秧 虽 较 水 育 秧 易 发 生
83 2

岗丘田 重于好 田
.
水稻 旱育稀 值在 我县 已推
、 .
664

香粳
.
广 四年 以 南部丘 陵区推 广 速 度快 面 积大 稻 瘟病
.
V

64

汕优
64

协优
2
10



8 0

2
1 21
等 可大
首 先 表 现 为 岗丘 冲 田 发 生多 程 度 重 而 汗 区 旱 育 稀
, 。
;
; 面 积推 广种植 梗 系 2 1 一

`

.
.


.
.
一”
…~
.
`
.
~ ”: .
~ ”.卜
~
卜 “
… ”.
.
一.

. 。
或 碎石 覆 盖
3
.
育 秧 一 般 不 浇水 让 秧 苗 在 旱 地 条 件 下 发 育 根 系 形 要掌握 三 个关键 一 是 温 度 要 从
,
5

精细 管 理

:
.
.
.
.
成壮秧 雨天一 定要盖膜 防止雨水淋 湿苗 床 但当
.
而 单 双 晚在 旱 育 稀植 水稻 上 则 常 有
.
; 肥 冬 前 施 月有 机 肥 土 杂 肥 并 多 次耕 翻 春 后 至 播
. .
发生 一 般 是 苗 期 感 染 病 害 移栽 大 田 后 于 分 孽期 叶
. 。
种前半个 月 结合整地作畦 每平方米 施腐熟的人 畜 粪
3
瘟 发 展 以 致 后期 引 发 穗 颈 瘟 为 害
厚 肥 碎 活
. 、
K
养 分全面 的要求

在此 基础
分别为 9 1
.
5 %和 7

2 5
.
3 % 2
二“
~
病指 分 别 为
.
6 2
.

:.
~
上 做 好 苗 龄 播量 的 协 调 一 般 双 晚 旱 育秧 秧 本 田

. :
,
.
”一
二“ …


, 二,

”.
… .
… …的
… “二
一“
. :
:.
~
”.

1
.
一 s k g 或土 杂 厩 肥 I k Q g


尿素
3 09

过磷酸钙

4
.

N
的重于低
14
. .
N 1
.

据调查 和 n
.
同是中粕 的病 穗率
9 1
.
l 。。 g

氯 化钾
、 、 .
309 N


土 肥 充 分融 合 使 苗 床达 到 松
P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7
本 田 亩施纯 N
.
k 5
g
:
82k g
25
一般 按
2
.
59
尹m
Z
C

.
二 叶一 心 前 2 0 一
C
.
三叶一叶以
100。


倍喷 洒

如 果三 叶以 后发生 生理性 立枯
. .
C 为宜
低 于 或 高 于 要 求 温 度 可 采 用膜 外 加 覆 盖
、 。 .
病 除 用 敌 克 松 防 治外 可 及时 抢栽 于 大 田 改 变
. 。
物 揭 膜通 风 全 揭 膜等 方 法 调 节 二是 水 分 苗 床 旱

些 特 点 做 好 防治 工 作 是 水 稻 旱 育 稀 植 推 广 工 作 中

术 的推 广
2
.
必 须注 意 解 决 的 问题
1
1
.
1
.
.
选 用抗 病 品 种
.
据 田 间调查 不 同品 种之 间
.
旱 育 稀 植 水 稻 稻 瘟病 发 生 的 特 点
1
由 于抗 性 不 同 稻 瘟病 的发 病 率 存 在 明显 差 异 在 我 县 作 单 双 晚 稻 栽 培 抗 性 强 的 品种 有 秀 水
旱 地 环 境 也 是 实践 中摸 索 出来 的 一 个可 行 办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