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代克(E.L.Thorndike, 1874~1949)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教授。他的学习理论在美国的影响延续整整半个世纪,尽管有许多人对他的理论提出这样那样的反应,但是人们还是公认他在心理学上作出的伟大贡献。他是美国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又是第一个系统地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他所开创的工作不仅在学习理论方面,也在教育实际领域、言语行为、比较心理学、智力测验、先天--后天问题、训练的迁移以及把数量化的测量应用于社会心理学问题上。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巴甫洛夫的研究启发了美国的研究者们,桑代克就是其中的一个。桑代克和许多早期的行为主义学家们一样,把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早期的学习理论家们提出某些反射如膝跳反射,不用大脑加工就能发生,他们假定其他行为也同样决定于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射,而不是通过有意或无意的思考。在桑代克的早期工作中,他也把大多数行为看作是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桑代克超越巴甫洛夫之处在于他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

桑代克最初研究学习问题是从各种动物实验开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饿猫打开迷箱的实验。箱内有某种开门的设施:一圈金属绳、一个把柄或一个旋纽。猫碰巧抓到这种开门设施,门便启开,猫得以逃出并能吃到箱子附近放置的鱼。他在博士论文——《动物的智慧》中对其多年的动物研究进行了总结。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2.练习律(Law of exercise):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3.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1931)指导了大量的教育实践。效果律指导人们用一些具体奖励如金星、口头表扬等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练。他对教师的总的劝告是“集中并练习那些应结合的联结,并且奖励所想要的联结。”桑代克举了数学中的一个刺激—反应的联结。不停地重复乘法表,并且老是提供奖励,形成了刺激(7×7=?)和反应(49)的联结。在阅读中,让学生在不同的年级上学习高频词汇也正是强调了重复。一个人S-R联结越多,他就被认为越聪明,因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拥有更多的联结.

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

王佑镁1祝智庭2

1温州大学教育技术系浙江温州325000

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200062

[摘要]联结成为探究和解释个体学习现象的一个视角,从行为主义学习观、认知主义学习观到新近的联通主义各个学习流派都曾把联结看成学习发生的基础。而随着信息时代个体学习

的社会化和学习情景的复杂化,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正面临新的挑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认识

框架和联结主义体系来重新建构学习,这将成为指导知识时代学习设计的新基础。

[关键词]学习理论;联结主义;联通主义;发展取向

一、引言

2005年上半年,加拿大学者西门思(George Siemens)在《教学技术与远程学习》国际学刊等学术媒介上发表了“Connectivism”系列研究成果,在《Connectivism:A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Age》一文中,Connectivism体系定位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引起了国际学术同行一定程度的关注,被称为“里程碑式的”[1]。从相关研究中我们看到该“学习理论”试图从“联结”的角度把学习定位为一种“网络联结和网络创造物”。国内有将Connectivism 译为“关联主义”。笔者认为译为“联通主义”更为贴切,取联而通之之意。

“联结”并不是第一次成为学习理论建构和探究学习发生原理的关键词。所谓联结,即指某情景能够唤起某种反应的倾向[2]。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3],开始了学习理论的系统研究,并第一次从联结的视角对学习现象和行为进行了探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行为看作一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知主义认为信息是整个交互作用的神经节的激活模式,知识信息并不存在于特定的地点,“改变网络的联结关系就可以改变网络的功能”[4]。而联通主义理论则把学习情景视野放在了网络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中,认为学习是在知识网络结构中一种关系和节点的重构和建立,“学习是一个联结的过程”[5]。经过近百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习理论的联结主义传统和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联结理论不断分化和整合,引发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变革。本文企图沿着行为主义的联结主义、认知主义的新联结、数字时代的联通主义的发展脉络来探讨学习理论的发展取向,以为知识时代学习新框架的构建提供一种思路和参考。

二、联结主义: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

西方学习理论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学习的联结主义理论与学习的认知主义理论。联结主义一度成为行为主义的代名词,甚至比行为主义更准确些[6]。学习的联结主义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首创,一般称其为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后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赫尔、斯金纳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完整的联结理论。

联结主义学习的提出,显然受到联想主义的影响。安德森和鲍尔1973年曾指出,可以在亚里士多德有关联想主义的论述中找到联结主义的最早思想根源,昆兰也认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联结主义可以还原为联想主义”[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一直把自己标榜为联结主义者,他融联想主义与动物研究于一体,正式提出联结论。他认为心理是人的联结系统,学习就是联结。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与联想主义的联想有区别,他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通过实验研究,桑代克认为,不论哪种基本形式的学习,其实质都是使某种情景与某一特定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并使其联结的力量得以加强。刺激与反应是借助于神经连接而联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