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
谈谈联通主义学习观中的学习理念
谈谈联通主义学习观中的学习理念“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
”这便是对联通主义学习观最简明的解释。
而初识一个名词,到底何为“联通主义”,同时“联通主义”对于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是我们接下来需要阐明及讨论的问题。
首先,“联通主义”是什么。
它表述了一种适应当前社会结构变化的学习模式。
学习不再是内化的个人活动。
当新的学习工具被使用时,人们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目的也发生了变化。
联通主义建立在这样一种理解上:即知识基础的迅速改变导致决策的改变、新的信息持续被获得、区分重要信息与非重要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
联通主义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与机构,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被回馈给个人网络,提供个人的继续学习。
可以这样理解,联通主义使每个学习者从自身的“圈子”中走出来,相互联结、相互作用又构成了诸多架构,而最后这些架构又能为这些学习者提供学习上的便利。
从当今流行的“个人化”学习环境中来看,联通主义不失为个性化学习的优质主义。
“联通主义”应用于学习,或者说“联通主义”对于学习做出了较为独到的阐释,让学习者对于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那“联通主义”学习观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呢?第一,个体对明天所需知识的学习能力比对今天知识的掌握能力更重要。
这也就意味着学习者要转变“我已经会了”的思想,不光要学会,更是要会学。
如果说“学会”是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总结,那么“会学”便是未来学习的源泉。
由于知识不断增长进化,获得所需知识的途径比学习者当前掌握的知识更重要。
知识发展越快,个体就越不可能占有所有的知识。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学习与知识是建立于各种节点之上;(2)学习是一种将不同专业节点或信息源连接起来的过程;(3)学习可能存在于非人的工具设备中;(4)持续学习的能力比当前知识的掌握更重要;(5)促进持续学习,需要培养与保持各种连接;(6)看出不同领域理念与概念之间联系的能力至关重要(7)流通(精确的最新的知识)是所有关联主义学习活动的目的;(8)决策本身是一种学习过程概括起来,联通主义其核心思想包括四个方面:知识观、学习观、创新观、实践观。
“联通学习观”的社会学解读
Ag 》 文 中 ,C n e t im 体 系 定 位 为 “ 字 时 代 的 e一 o n ci s v 数 学 习 理 论 ” 引 起 了 国 际 学 术 同行 一 定 程 度 的 关 注 , ,
被 称 为 “ 程 碑 式 的 ” 里 。
20 0 6年 3月 , 佑 镁 在 《 国 电 化 教 育 》 的 一 王 中 上 篇 《 联 结 主 义 到 联 通 主 义 : 习 理 论 的 新 取 向 》 从 学 ,
( 其 是 获 取 “ 系 ” 能力 )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至 超 过 了 “ 脑 知 识 ” 尤 关 的 便 甚 大
一
背 景 而 提 出的 。本 文 围 绕 “ 通学 习 观 ” 就 其 内 涵 从 社 会 学 的 角 度 进 行 了详 细 的 解 读 , 进 一 步 阐 述 联 , 并
也 有 阐 述 。 但 是 , 者 比 较 忌 讳 使 用 “ 通 主 义 ”, 笔 联 取
而 代 之 , 者 更 倾 向 于 使 用 “ 通 学 习 观 ” 笔 联 。 本 文 围绕 “ 通学 习 观 ” 从 社 会 学 的视 角 , 联 , 就
其 内 涵 进 行 了 解 读 , 进 一 步 阐 3 了 它 在 网 络 信 息 并 5 时代 的 意义 。
生 在 模 糊 不 清 的 环 境 中 ,学 习 ( 定 义 为 动 态 的 知 被
识 ) 存 在 于 我 们 自 身 之 外 ( 一 种 组 织 或 数 据 库 的 可 在 范 围 内) 。我 们 可 将 学 习 集 中 在 专 业 知 识 系 列 的 连 接
在 心 理 学 领 域 , 大 家 统 一 使 用 的 是 “ o n cin s C n e t im o ( 结 主 义 ) 。 可 以说 ,联 通 主 义 ” 提 出 , 正 统 联 ” “ 的 对
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握 着 知识 和智 慧 的 人 。 知识 基 础迅 速 改 变 的时 代 , 习 不仅 在 学 是 为 了掌握 现有 的知识 , 更重 要 的是获 取 和维护 能够 持续 得到 知识 的 管道 。 品课 程 在 提 供 其共 享 价 值 的 同 时 , 应 不 断 精 还
地 扩 展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交 流 , 成 庞 大 的 人 际 网 络 。 际 网 络 不 形 人
优 质 教 学 资 源 建 设 中存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
熊 兰 , 吉 利 陈
( 冈师 范学 院 教 育科 学与技 术 系, 北 黄 冈 4 80 ) 黄 湖 300
摘 要 : 2 0 自 0 6年 教 育 部 启 动 “ 五 ” 家 级 重 点 课 题 “ 国 高等 教 育 优 质 教 学 资 源 的 发 展 战 略 ” 来 , 十 国 我 以 高校 优 质 教 学 资 源 建 设 取 得 了 丰 硕 的 成 果 , 学 资 源 越 来 越 丰 富 , 实现 优 质 教 学 资 源 的 共 享 打 下 了 坚 实 的 基 础 。 针 对 优 教 为
源时 . 不但 能 找到 物化 资源 , 而且 能 找到 相应 的人 力资 源 , 如适
[ ] 余胜 泉 , 1 程罡 , 京峰 .— e rig新解 : 董 E L ann 网络教 学范式 的转换 [ ] J.
远 程 教 育 杂 志 ,0 9( )3 5 2 0 3 :—1 .
合 的学 习伙 伴或 专 家 。
OL . t:ctsexs' ue u iw  ̄ d w la ? ̄ 1 . 18 3 9 & ] t / i e r'ts'd/ e d d  ̄ n ̄ ddi 01 .7 7 3 hp/ e ip v = .
r p r p1 y =p f 2 0 e = e &t pe d , 0 5.
浅析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下高校“慕课”的建设与发展
浅析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下高校“慕课”的建设与发展作者:陈晓茹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6期摘要:随着数字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和“慕课”逐渐发展起来,本文主要探讨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和“慕课”对高校的影响,为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下高校“慕课”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联通主义;慕课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今数字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它较好地适应了学习的需要和社会的变化。
联通主义和“慕课”在当今网络时代更加强调了知识的广泛性、及时性和情境性。
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慕课”的兴起也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联通主义,由加拿大学者西蒙斯提出,他认为联通主义是一种经由混沌、网络、复杂性与自我组织等理论探索的原理的整体,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
与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联通主义学习是一种适应当前现代化的学习模式,能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有利于学习者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创新学习,体验不同的学习感受。
王佑镁、祝智庭指出联通主义学习不再是内化的个人活动,当新的学习工具被使用时,人们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目的也发生了变化;联通主义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与机构,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被回馈给个人网络,提供个人的继续学习。
联通主义还认为,社会化是学习的给养,空间要具备丰富的社会交互以刺激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联通优质资源;重视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联通,方便成员间开展交流协作、答疑解惑、分享资源等活动,并在活动中迸发新的知识和管道,在丰富外在知识网络的同时,促进内部知识网络的扩展。
这就对学习者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对大量新的学习信息时,要具备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新性以及较高的辨别能力、协作能力、决策能力和想象能力等。
二、“慕课”的兴起及其对高校的影响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形式,中文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课程模式,具有开放性、大规模、自组织和社会性等特点。
师范生适应大数据时代智慧教育的教育技术技能
10.3969/j.issn.1671-489X.2020.18.004师范生适应大姗时代智慧教育的教育技术技能♦韩芮莎摘要教育技术作为近几年非常火的专业,被应用于各类教师职业培训与师范生教育中,也是国家各项政策中所提到的教育发展大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近六年关于教育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期刊文献进行分析,运用扎根理论,通过访谈的形式,分析师范生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并针对目前该主题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素养;扎根理论;智慧教育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8-0004-031研究目的和研究背景教育技术能力作为现今大数据时代教师应对智慧环境必备专业素养,融入师范生教育与各类教师职业培训,国家也出台政策强调师范生及教师要格外注重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本文在文献分析基础上,通过访谈分析师范生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问题与建议,为师范生培养教育工作助力。
从国家政策看发展,自2004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有了明确的方向⑸,“互联网+”的提出也在为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动力。
为更好地适应智慧环境,教师应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
有些研究者认为,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圈模型,即“做中学”与“反思中学”的结合,非常适合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⑸。
一些地区尝试通过课件大赛、互动交流沙龙等提高现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保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鲜活性。
智慧教育的发展也为教师提出合理熟练地运用教育技术能力完成教学的要求,但中高考这类的应试考核验收会阻碍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应用,也促使教师利用教育技术进行便捷教学。
师范生的教育技术技能要与就业和社会需要相匹配,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决定了高校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
以培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要求教师做好技术运用的表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⑶。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理论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学习的本质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
其中刺激是学习主体所在的特定环境,反应则是在刺激作用下主体的反应。
学习者学到什么,学的效果如何取决于环境并受环境的控制,而不是由学习主体自身所决定的。
2.联结与强化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一个已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如果在短时期内不断地强化,那么这个联结就会变得更加牢固,也就意味着学习的效果就更好。
因此强化石学习成功的关键。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远程教育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者应该知道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她们就可以自己设定学习预期并判断是否达到课程学习的要求。
2.学习者通过测试来决定他们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纳入在线测试或者其他形式的测试以及评鉴方式,以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水平。
3.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这个顺序可以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从知识的学习到知识应用。
4.给学习者提供反馈,这样他们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反馈提示对错误进行校正。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2012-03-26)1、提出背景:(1)网络时代的来临。
网络的出现,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变,同时,网络也带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不断增长,其更新周期与半衰期不断缩短,而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知识,这为联通提供了前提。
(2)学习工具、方式和学习资源的转变。
人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或纸质书的学习,而是通过网络,或者是团队交流学习等获得知识。
2、知识观(1)知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就如管道中的石油,不断流通,管道就是联通的各个结点;(2)知识以片断的方式散布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拥有其中一部分,每个人都可以对其中的知识进行创造、完善、更新和批判等。
3、学习观(1)学习是一个连续的、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强调人与外部关系的建立和知识网络的建立。
(2)学习重心不再是知识内容本身,而是在创建个人学习网络的行为中。
它主张个人可以把部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加工、运用等下放给网络中的结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创建个人学习网络中;4、实践观(1)认为“不知道”不是因为缺乏理论知识,而是因为缺乏做的过程;(2)对联通中结点的重视,强调建立个人学习网络后,在网络中的各个联通的结点要及时的更新,否则结点有可能会断掉。
5、创新观创造性是看到“现有思想或概念之间的新联系”,并建立新的现实的能力;6、对课程整合的启示(1)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根据新的时代而作适应性的调整,如以前要背诵的或者要记忆的知识,现在有网络的存在,学生可以直接在网络搜索到相应的知识,这就是联通主义中把部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下放给放落中的结点的学习观。
(2)书本上的知识都是“历史”,要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那么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帮助学生建立个人学习网络。
参考文献:[1]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03):5-9.[2]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从联通到创新王竹立[3] 钟志贤;王水平;邱婷;终身学习能力:关联主义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09,(04):34-38+79-80.[4]西蒙斯;李萍;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5,(08):9-13.联通主义——百度词条联通主义表述了一种适应当前社会结构变化的学习模式。
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
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分析两种理论的核心观点、发展历程及其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影响。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神经元之间的联结过程,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则注重信息在网络中的流通和共享。
本文将首先回顾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然后阐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对联结主义的超越,最后探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教育实践的重要启示和影响。
通过对这两种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工具,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
二、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概述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也被称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源自于心理学领域,尤其是行为心理学。
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环境中的刺激会引发个体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的刺激,从而形成一种联结。
通过不断地重复和强化,这种联结会逐渐稳固,最终形成习惯或技能。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刺激-反应-强化”。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个体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并通过强化机制来巩固这些反应。
强化可以是正向的,如奖励或肯定,也可以是负向的,如惩罚或否定。
无论是哪种强化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增强特定反应与特定刺激之间的联结。
在教育实践中,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主张通过奖励和惩罚等外部手段来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
它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主导性,认为教师应该控制学习环境,提供适当的刺激,并适时地给予强化,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反应和习惯。
然而,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过于强调外部刺激和强化在学习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和主观能动性。
它也无法解释一些复杂的学习现象,如高级思维、情感和社会交往等。
因此,随着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联结主义学习理论逐渐被更为全面的学习理论所替代。
基于联通主义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路径
联通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和建立知识网络的过程,知识网络由节点和连接组成,节点代 表知识单元,连接代表节点之间的关系。
联通主义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关系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大学生专业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现状与挑战
大学生专业学习的现状
大学生应该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果,与 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促进共同进步。
探究学习策略
问题导向
01
大学生应该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来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
实践探索
02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探索来验证所学知识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创新思维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学生应该具备创新思维,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
01
局限
02
技术依赖:联通主义学习路径高度依赖于技术,如互联网、移动设备 等,如果技术条件不具备,可能会影响学习效果。
03
学习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质量可 能因个体差异而参差不齐。
04
需要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联通主义学习路径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 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否则可能影响学习效果。
对未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启示与建议
01 02 03 04
建议
加强技术支持:高校应加强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学习者提供 更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
引导自主学习:高校应引导学习者树立自主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 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
强化实践教学: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联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个人理解
联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个人理解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1、关联主义是一种脱胎于混沌学网络系统观复杂性与自我组织等理论的新的学习理论,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提出,联通主义的主要观点为:(1)学习与知识是建立于各种节点之上;(2)学习是一种将不同专业节点或信息源连接起来的过程;(3)学习可能存在于非人的工具设备中;(4)持续学习的能力比当前知识的掌握更重要;(5)促进持续学习,需要培养与保持各种连接;(6)看出不同领域理念与概念之间联系的能力至关重要(7)流通(精确的最新的知识)是所有关联主义学习活动的目的;(8)决策本身是一种学习过程概括起来,联通主义其核心思想包括四个方面:知识观、学习观、创新观、实践观。
我对联通主义的理解:联通主义是新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
在这之前出现的各种学习理论,都是在网络技术不发达和学习技术含量不高的情况下创建的。
所这些学习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认为学习发生在学习者个体的内部,而忽视了人体外部的学习。
联通主义打破了这一局限性,认为学习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优化学习者的内外网络。
它以学习者个人为基本单位,与社会网络中其他的个体成员构成一个复杂的学习网络。
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和机构,机构和个人的知识相互影响,使网络中学习者的学习不断进步。
联通主义是一种适于当前社会需求和社会变化的学习理论。
n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单靠记忆知识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新知识学习的需求,而是通过网络存储和传递检索来存储和获取知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者得以保持与时俱进。
联通主义认为,保持知识的流通是关键的一步。
因为持续的学习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通道比掌握当前的知识更重要。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中,前学习是一种学习者通过对知识的选择来构建个人内部知识网络和外部知识网络的生态网络过程。
通过不断的优化学习者自身的内外知识网络,达到不断学习、保持与时俱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m 美西蒙斯,T 李萍译. 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 J]m 全球教育展望,2005,' (8)【 2】m 袁松鹤,邱崇光.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给远程教育带来了什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南海广播电视大学广东佛山)【 3】m 王竹立. 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o 从连通到创新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N 广东广州510275【4】m 王佑镁,祝智庭. 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温州大学教育技术系,浙江温州325000;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20006。
学习理论简介
学习理论在发展过程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三代理论界标。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
其基本观点是: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目标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经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其公式为:S→R(刺激→反应)。
在刺激→反应之间不靠中介,直接联结。
研究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其主要观点有:(1)教育是“塑造人的行为”。
(2)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通过实验,他发现了一种不与已知刺激直接联系、由可操作性动作即可引发的自发性反射(而不是那种由已知刺激直接引发的应答性条件反射),从而为人类学习找到了一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机制。
(3)反应概率强化论。
学习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概率(准确-牢固-速度)上的一种变化,强化是增强这个反应概率的一种手段。
(4)程序教学法。
他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造了“教学机器”,倡导“小步呈现、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的程序教学,导致了60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S→R直接地、机械地联结,而是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中介来实现的。
在坚持这一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又分为格式塔、联结-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不同学派。
其中,产生于70年代、以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为代表的联结-认知主义学派,由于兼取行为主义“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二者之长,得到更多教师和学习者的认同,成为70~90年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性学派。
其主要观点有:1、学习是改变行为。
学习是否发生可以通过行为表现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目标可以用精确的行为术语来描述。
2、学习离不开内、外部条件。
人的学习固然与外界刺激分不开,但人是有认知机能的,在学习时,他总是利用这一机能,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主动地去寻求外部刺激,进入内部认知过程。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及对现代教学的启示
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及对现代教学的启示刘晓明王丽荣(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吉林长春130024)返回摘要:现代学习论的新发展,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简要分析了代表现代学习论新发展的信息加工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论以及更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建构主义学习论,并进一步分析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以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吸取各学习理论的合理成分,探索其对现代教学的指导价值,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现代教学理论。
关键词:学习理论;教学;建构主义;人本主义;信息加工自从桑代克的第一个学习理论提出之日起,近100年的时间里,心理学家对学习进行探索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
由桑代克构建起的,以“刺激――反应”为核心的学习的联结理论,经过斯金纳等行为主义者的拓展与深化,使行为主义学习论统治学习理论的研究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应该说,本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行为主义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人物,桑代克首次用实验而不是思辨的方法来研究学习问题,审学习理论的一大超越,也为后继学习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范式;而华生、斯金纳等人的研究,则使行为主义的学习论变得更系统、更全面,为有效地控制和塑造人类行为提供了客观依据,并在社会和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他们完全抛弃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与行为主义学习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吕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自此之后,学习理论的研究又在不断地发展,并更加切合人类的实际。
一、学习理论的新发展现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体现当代认知心理学特点的加涅的学习的信息加工学习论,代表心理学新思潮的人本主义学习论,以及继认知主义之后更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建构主义学习论。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2012-03-26)1、提出背景:(1)网络时代的来临。
网络的出现,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变,同时,网络也带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不断增长,其更新周期与半衰期不断缩短,而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知识,这为联通提供了前提。
(2)学习工具、方式和学习资源的转变。
人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或纸质书的学习,而是通过网络,或者是团队交流学习等获得知识。
2、知识观(1)知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它就如管道中的石油,不断流通,管道就是联通的各个结点;(2)知识以片断的方式散布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拥有其中一部分,每个人都可以对其中的知识进行创造、完善、更新和批判等。
3、学习观(1)学习是一个连续的、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强调人与外部关系的建立和知识网络的建立。
(2)学习重心不再是知识内容本身,而是在创建个人学习网络的行为中。
它主张个人可以把部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加工、运用等下放给网络中的结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创建个人学习网络中;4、实践观(1)认为“不知道”不是因为缺乏理论知识,而是因为缺乏做的过程;(2)对联通中结点的重视,强调建立个人学习网络后,在网络中的各个联通的结点要及时的更新,否则结点有可能会断掉。
5、创新观创造性是看到“现有思想或概念之间的新联系”,并建立新的现实的能力;6、对课程整合的启示(1)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根据新的时代而作适应性的调整,如以前要背诵的或者要记忆的知识,现在有网络的存在,学生可以直接在网络搜索到相应的知识,这就是联通主义中把部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下放给放落中的结点的学习观。
(2)书本上的知识都是“历史”,要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那么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帮助学生建立个人学习网络。
参考文献:[1]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03):5-9.[2]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从联通到创新王竹立[3] 钟志贤;王水平;邱婷;终身学习能力:关联主义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09,(04):34-38+79-80.[4]西蒙斯;李萍;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5,(08):9-13.联通主义——百度词条联通主义表述了一种适应当前社会结构变化的学习模式。
联通主义视角下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
2.联通主义视角下讨论移劢学习资源设计的原因
联通主义是作为适应数字时代要求的新型学习理论出现的,移劢学习所要实现 的目标正是学习考通过移劢设备和无线网络对分散在网络中丌同节点内容的结构化 联结,这也正不联通主义所关注的,学习是连接建立的过程和形成有意义网络的过 程,幵强烈地关注节点知识之间的联结的思想有共通性。
联通主义视角下的移劢学习资源设计
1、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2、联通主义视角下讨论移劢学习资源设计的原因
3、联通主义视角下移劢学习资源的设计 4、总结不反思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Part 1
TRANSITION PAGE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1.1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乔 治.西门斯和斯蒂芬.唐斯,最早阐述该理论 的文章是2005年乔治.西门斯写的《联通主 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两人主要通 过发表文章、博客、开设cMOOCs(基于联 通主义思想开发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探 讨、传播和发展联通主义思想。
第5 页
1.1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
(1)学习和知识存在多样性的观点中。
(2)学习是不特定的节点和信息资源建立连接的过程。 (3) 学习也可能存在于物化的应用中。
(4)学习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5)为了促进持续学习,我们需要培养和维护连接。 (6)发现领域、观点和概念之间关系的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
第 15 页
Part 3
TRANSITION PAGE
联通主义视角下移劢学习资源的设计
3.1移劢学习资源设计开发的一般流程
确定学习内容和 目标
内容设计
整体框架设计
开发不集成
新学习观与学习理论
四大学习理论/观
• 行为主义(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 认知主义(学习是知觉世界的重新组合) • 人本主义(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 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 • 建构主义(学习是知识的建构)
– 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 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 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 是学习环境中的4大要素。
联通主义
• 联通主义(connectivism)表述了一种适应当前社会结构变 化的学习模式。 • 联通主义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这 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与机构,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的知 识又被回馈给个人网络,提供个人的继续学习。 • 学习是一个过程,这种过程发生在模糊不清的环境中,学 习(被定义为动态的知识)可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外(在一种组 织或数据库的范围内)。 • 我们可将学习集中在将专业知识系列的连接方面。这种连 接能够使我们学到比现有的知识体系更多、更重要的东西。 其实,联通主义表达了一种“关系中学(learning by relationships)”和“分布式认知(distributed cognition)”的观 念。
转化/质变学习
• 麦基罗((Mezirow):转化学习( transformative learning)就是“使用先前的解释,分析一个新的 或者修订某一经验意义上的解释并作为未来行动 向导的过程” • 克莱克(Clark):转化学习就是学习结果促使学习 者产生影响未来经验的重大改变之历程 • 科瑞森(Crantion) :“一个人必须不断地透过对 自己既存的假设、信念和价值提出质疑,才能有 真正的改变,而在此过程中,批判思考是转化学 习发生的核心过程”。
多元智能理论
1.语言 (Verbal/Linguistic) 2.数理逻辑 (Logic/Mathematical) 3.空间 (Visual/Spatial) 4.身体-运动 (Bodily/Kinesthetic) 5.音乐 (Musical/Rhythmic) 6.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 7.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自然探索 (Naturalistic) 9.存在(Existentialist)
重要-2-网络时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_连接主义
网络时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连接主义刘菊1,钟绍春1,2(1.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4;2.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4)[摘要]连接主义(Connectivism )是国际上新近兴起的E-learning 学习理论,被誉为“里程碑式的”数字时代学习理论。
它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把学习描绘成大量节点相互联结构成网络整体的过程,表现出了比其他学习理论更灵活、更接近人脑实际的优越性。
虽然仍有一部分人对连接主义引领网络时代学习理论发展的地位存有质疑,但该理论阐释学习本质的新颖观点和独特视角无疑将促进学习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关键词]连接主义;网络联结;节点;概念图;分布式学习[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69(2011)01-0034-05[收稿日期]2010-08-22[基金项目]东北师范大学“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重大攻关项目《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支撑体系与方法研究》(课题编号:NENU-SKB2007)。
[作者简介]刘菊(1980-),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钟绍春(1965-),男,吉林双辽人,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教授,院长,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计算机博士。
2011年第1期外国教育研究No.1,2011第38卷总第247期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Vol.38General No.2472004年以来,加拿大学者乔治·西门思(George Siemens )陆续在网络上和《教学技术与远程学习》等国际刊物上发表文章,提出了连接主义(Connectivism )这一术语,[1-2]并在其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进一步阐释了连接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连接主义学习理论定位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是应时代的网络化特征而提出的,它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学习理论,为人们看待学习问题提供了近乎截然不同的视角,因此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相当程度的关注,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的学习理论。
国际联通主义学习实践的图谱、特征与展望
国际联通主义学习实践的图谱、特征与展望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教育领域的国际联通主义学习实践如同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正乘风破浪,驶向知识的海洋。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更连接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开放的知识网络。
首先,让我们来描绘一下国际联通主义学习实践的图谱。
它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学习者或学习资源,而连接这些节点的则是各种形式的交流和互动。
在这个网络中,知识不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像流水一样不断流动和更新。
学习者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创造和分享中去。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国际联通主义学习实践的特征。
首先,它是去中心化的。
在这个网络中,没有绝对的权威或中心,每个人都可以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其次,它是动态的。
知识在这个网络中不断流动和变化,学习者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知识和技能。
再次,它是协作的。
学习者之间通过合作和互助来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最后,它是跨文化的。
学习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需要学会如何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差异。
然而,国际联通主义学习实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如何确保学习者能够有效地获取和利用学习资源?如何避免信息过载和误导?如何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之间的有效交流和合作?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展望未来,国际联通主义学习实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这种学习方式将会更加普及和便捷。
我们可以预见到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和互联的学习世界的出现。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总的来说,国际联通主义学习实践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学习方式。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学习和教育,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期待并参与到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学习世界中来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代克(E.L.Thorndike, 1874~1949)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教授。
他的学习理论在美国的影响延续整整半个世纪,尽管有许多人对他的理论提出这样那样的反应,但是人们还是公认他在心理学上作出的伟大贡献。
他是美国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又是第一个系统地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他所开创的工作不仅在学习理论方面,也在教育实际领域、言语行为、比较心理学、智力测验、先天--后天问题、训练的迁移以及把数量化的测量应用于社会心理学问题上。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巴甫洛夫的研究启发了美国的研究者们,桑代克就是其中的一个。
桑代克和许多早期的行为主义学家们一样,把行为与生理反射联系在一起。
早期的学习理论家们提出某些反射如膝跳反射,不用大脑加工就能发生,他们假定其他行为也同样决定于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射,而不是通过有意或无意的思考。
在桑代克的早期工作中,他也把大多数行为看作是对环境中刺激的反应。
桑代克超越巴甫洛夫之处在于他提出在某个行为之后出现的刺激影响了未来的行为。
桑代克最初研究学习问题是从各种动物实验开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饿猫打开迷箱的实验。
箱内有某种开门的设施:一圈金属绳、一个把柄或一个旋纽。
猫碰巧抓到这种开门设施,门便启开,猫得以逃出并能吃到箱子附近放置的鱼。
他在博士论文——《动物的智慧》中对其多年的动物研究进行了总结。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桑代克认为,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2.练习律(Law of exercise):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
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3.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可改变的联结,给以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增强,给以不满意的后果,联结就减弱。
”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
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1931)指导了大量的教育实践。
效果律指导人们用一些具体奖励如金星、口头表扬等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操练。
他对教师的总的劝告是“集中并练习那些应结合的联结,并且奖励所想要的联结。
”桑代克举了数学中的一个刺激—反应的联结。
不停地重复乘法表,并且老是提供奖励,形成了刺激(7×7=?)和反应(49)的联结。
在阅读中,让学生在不同的年级上学习高频词汇也正是强调了重复。
一个人S-R联结越多,他就被认为越聪明,因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拥有更多的联结.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王佑镁1祝智庭21温州大学教育技术系浙江温州3250002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上海200062[摘要]联结成为探究和解释个体学习现象的一个视角,从行为主义学习观、认知主义学习观到新近的联通主义各个学习流派都曾把联结看成学习发生的基础。
而随着信息时代个体学习的社会化和学习情景的复杂化,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正面临新的挑战。
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认识框架和联结主义体系来重新建构学习,这将成为指导知识时代学习设计的新基础。
[关键词]学习理论;联结主义;联通主义;发展取向一、引言2005年上半年,加拿大学者西门思(George Siemens)在《教学技术与远程学习》国际学刊等学术媒介上发表了“Connectivism”系列研究成果,在《Connectivism:A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Age》一文中,Connectivism体系定位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引起了国际学术同行一定程度的关注,被称为“里程碑式的”[1]。
从相关研究中我们看到该“学习理论”试图从“联结”的角度把学习定位为一种“网络联结和网络创造物”。
国内有将Connectivism 译为“关联主义”。
笔者认为译为“联通主义”更为贴切,取联而通之之意。
“联结”并不是第一次成为学习理论建构和探究学习发生原理的关键词。
所谓联结,即指某情景能够唤起某种反应的倾向[2]。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3],开始了学习理论的系统研究,并第一次从联结的视角对学习现象和行为进行了探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行为看作一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知主义认为信息是整个交互作用的神经节的激活模式,知识信息并不存在于特定的地点,“改变网络的联结关系就可以改变网络的功能”[4]。
而联通主义理论则把学习情景视野放在了网络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中,认为学习是在知识网络结构中一种关系和节点的重构和建立,“学习是一个联结的过程”[5]。
经过近百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习理论的联结主义传统和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联结理论不断分化和整合,引发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变革。
本文企图沿着行为主义的联结主义、认知主义的新联结、数字时代的联通主义的发展脉络来探讨学习理论的发展取向,以为知识时代学习新框架的构建提供一种思路和参考。
二、联结主义: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西方学习理论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学习的联结主义理论与学习的认知主义理论。
联结主义一度成为行为主义的代名词,甚至比行为主义更准确些[6]。
学习的联结主义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首创,一般称其为联结主义(Connectionism)。
后经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赫尔、斯金纳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完整的联结理论。
联结主义学习的提出,显然受到联想主义的影响。
安德森和鲍尔1973年曾指出,可以在亚里士多德有关联想主义的论述中找到联结主义的最早思想根源,昆兰也认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联结主义可以还原为联想主义”[7]。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一直把自己标榜为联结主义者,他融联想主义与动物研究于一体,正式提出联结论。
他认为心理是人的联结系统,学习就是联结。
但桑代克的联结主义与联想主义的联想有区别,他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
通过实验研究,桑代克认为,不论哪种基本形式的学习,其实质都是使某种情景与某一特定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并使其联结的力量得以加强。
刺激与反应是借助于神经连接而联结的。
联结主义者都认为,学习实质上是通过建立简单的联系而获得经验的过程。
显然,联结主义者对学习本质的认识是建立在联结的基础上: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条件(包括问题解决目标)与动作之间的联结、或语义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联结。
在这种观点看来,当在环境中的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时,就会发生学习。
这样的联结能根据刺激-反应之间配对的不同加工模型来形成,学习过程则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的经验的过程。
因此,在联结主义者看来,现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外部的、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相对忽视学习的内部过程。
因此,这种理论较适合于解释动物的学习和人类的低层次学习现象。
但这是人类第一次系统地、科学地从联结的视角探究学习的本质和过程,并且这种联结来源于外部情景。
而随着学习心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学家们逐步认识到这种基于外部联结的行为主义的联结观存在着忽视学习的内在心理过程的严重缺陷,所以他们纷纷反对将学习简单地划分为刺激与反应联结单元的研究方法,并试图寻求另一种理论范式取而代之,这就促成了关注学习的内在过程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形成。
相对于行为主义重视外在的刺激所引发的行为,认知主义强调心灵的内在历程。
因此,在认知主义看来,学习的联结应该是在个体头脑内部发生的。
学习心理的认知观于20世纪中期正式提出,这使学习理论研究发生了重大转折,表现为由外部联结论范式向内部认知范式的重要转变。
在哲学背景上,认知主义根植于结构主义,其渊源可以看作是早期的格式塔理论。
所以在认知者看来: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认知结构;承认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存在着中介心理过程(O),把学习看作是S-O-R过程;看到了学习者的能动性,这适合于解释人类较为高级的认知学习现象。
在其发展进程中,符号加工理论和联结主义理论是伴随认知心理学产生而出现的两种理论研究范式。
符号加工范型来自于人类认知与信息的计算机加工之间的类比,其核心思想是:人脑像电脑一样具有对信息的接收、贮存、编码、转换、回收和传递的功能。
但当计算机技术还处在序列加工制式阶段时,认知心理学已确信人的认知存在并行分布加工(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即人脑可以在同一时间对不同信息单元进行加工并将这些加工结果整合,这种功能是当时的电脑不具有的,由此引发了对人脑与电脑类比的质疑。
这种质疑是根本性的,所以它带给符号加工范式第一次危机[8]。
正当认知科学中的符号加工范式遭怀疑与困难时,1988年出版的《并行分布加工:认知的微观结构之探索》阐述了认知领域的联结主义的观点和成就[9],称之为新联结主义。
新联结主义代表了对学习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而不是类比,强调以神经科学为基础,把认知描绘成是简单而大量的加工单元的联结网络的整体活动,网络是个动态的系统,单元彼此相互联结在一起,网络中的每一单元在某一特定时刻总是处在某种激活水平上,其实际的激活水平与来自于环境和其他与之相联结的单元有关。
每个单元既可以兴奋和抑制其它单元,也可以受到其它单元的兴奋和抑制。
各神经元之间存在大量的“联结”,这些“联结”的强度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
新联结主义认为没有必要假想一个指导信息流动的中心加工器,因为不同的激活模式能够解释不同的认知过程。
知识不是贮存在“库房”(storehouse),而是贮存在单元间的联结中,学习就是建立新的联结或改变联结间的激活模式[10]。
在讨论学习问题时,新联结主义是将具有神经元功能的大量单元组合成网络,考察它们并行的动态特征。
以此立场来看,新联结主义所谓的学习就是联结权重的变化,是原来的联结消失而产生一种新的联结关系。
或者说,新联结主义所谓的学习就是对联结权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联结权重的改变以使输出符合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