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作业-八大山人的花鸟画
浅析八大山人花鸟艺术
浅析八大山人花鸟艺术摘要:但凡提起中国画,绝对绕不开八大山人这一话题。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生于明朝末期,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代表性、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尤其是其风格独特的花鸟画更是具有享誉世界的艺术水平,一直以来都供后人学习赏析。
八大山人最擅长的花鸟画,常选择水墨形式,写意为主,不求精准,虽笔下寥寥几划,甚至奇特浮夸,但仔细一看,栩栩如生的鸟儿已经立在枝头,形象生动。
八大山人出色的绘画功力与绘画风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与其生平经历息息相关,其坎坷转折的生活经历造就他最终的独特画风,后人评价为狂放不羁、雄奇大胆。
为系统分析八大山人花鸟绘画艺术,本文特进行以下论述,供给参考。
关键词:八大山人;花鸟画;艺术风格八大山人擅长水墨书画,尤其是擅长描绘花鸟,常写意为主,不求精准,虽寥寥几笔,栩栩如生的鸟儿已经立在枝头,或振翅欲飞,或歪头眦目,奇特浮夸却又形象生动。
作为中国绘画史一大名人,但凡提起中国画,绝对绕不开八大山人这一话题。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生于明朝末期,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代表性、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尤其是其风格独特的花鸟画更是具有享誉世界的艺术水平,一直以来都供后人学习赏析。
八大山人出色的绘画功力与绘画风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与其生平经历息息相关,其坎坷转折的生活经历造就他最终的独特画风,后人评价为狂放不羁、雄奇大胆。
为系统分析八大山人花鸟绘画艺术,本文通过对八大山人的生平结合历史背景进行简单介绍,对其花鸟绘画在构图、意境等方面的独特艺术风格及轮廓特点进行赏析论述,供给分析参考。
1八大山人生平八大山人,又名朱耷、朱雪个、朱统鉴,生于公元1626年,即明末清初年间,是明朝王侯子孙,自幼接触绘画较多,受其父辈的文化熏陶。
相传,八大山人8岁作诗,11岁绘山画水,少年时期就能将小楷体写的工整流畅。
公元1644年,明朝的衰亡同时也预示着八大山人家族的衰败灭亡,时年23岁的他不满清朝政府的统治,一气之下剃发出家,成了奉新县耕香庵的一名僧人。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字量叔,号八大山人。
他是中国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也是文学家和艺术评论家。
八大山人是中国艺术史上著名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家,其作品风格独特,对后人影响深远。
在他的花鸟画作品中,构图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构图的特色也是八大山人画作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将探析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
一、虚实结合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构图中最为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虚实结合。
他善于利用虚实关系,运用淡墨和破墨的技法,将花鸟的形态和神态以虚实相间的手法表现出来,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整个画面中,实物的描绘细节非常丰富,呈现出逼真的效果,而虚化的部分则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和神秘感。
这种虚实结合的构图特色,使得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以画意统领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中,构图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以画意统领。
他善于捕捉花鸟的神韵和精神,通过构图表现出画家的情感和意境。
在画面的安排上,他善于运用对比、变化和对称等构图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韵味。
而在花鸟的描绘上,则更加注重画意的表达,不拘泥于细节的描绘,而是以画家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来表现花鸟的形态和神态。
这种以画意统领的构图特色,使得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形神兼备四、留白求新五、情景交融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中的构图特色是非常突出的,主要表现在虚实结合、以画意统领、形神兼备、留白求新和情景交融等方面。
这些构图特色不仅使得他的花鸟画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和美的享受。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构图特色并不是僵化的模式,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这也是他的花鸟画作品能够流传千古的重要原因之一。
希望通过对八大山人花鸟画构图特色的探析,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他的艺术成就,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的花鸟画传统。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
八大山人作品赏析《河上花图》在天津博物馆的精品厅中,一幅笔色苍莽、笔触奔放的泼墨大写意格外地引人瞩目,这就是“清初四僧”之首——朱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河上花图》。
此幅画卷全长1292.5厘米,纵47厘米,纸本,墨笔。
全卷以荷花为主,坂坡小草,溪水潺潺,寥寥几笔便将兰竹点缀其间。
卷尾自题诗《河上花歌》37行,文才卓绝,书法颇具风范。
后记:“蕙嵒先生属画此卷。
自丁丑五月以至六、七、八月荷叶荷花落成。
戏作河上花歌仅二百余字呈正。
”款署:“八大山人。
”丁丑即1697年,可知此图为八大山人古稀之年所作。
八大山人是何许人也?八大山人,原名朱耷(公元1624-1705年),江西南昌人,明宁献王朱权后裔,与原济、弘仁、髡残并称为“清初四僧”。
在南昌南郊十五华里处的梅湖定山桥畔青云谱,有一座纪念馆,它是我国第一座古代画家纪念馆。
那就是八大山人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39亩,四面环水,形似"八大"笔下游鱼,与西南面梅湖浑然一体,水陆相生,宛若"太极"天成,馆内布局一院一楼一中心,品形而立,风格迥异,。
南面为"青云谱"道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自然脱俗,内部陈列以八大山人生平及艺术介绍为主。
北面为真迹陈列馆,建筑风格现在抽象,含蓄简约,主要展示八大山人书画真迹,又名"真赏楼"。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朱耷从王孙公子沦落为流民逃犯。
国破家亡的打击,让他一时难以承受,落发为僧,后又入青云谱为道。
他的满腔悲愤无处宣泄,只有寄情于书画,经常以泪和墨。
直到59岁,他从赵孟頫所书的《八大人觉经》中获得启迪,才逐渐解脱烦恼,并决定以“八大山人”为号,一直用到80岁去世。
从60岁到80岁这20年间,他的心态由早年的失控变得异常平静,人生观也从泪眼看世界,升华到笑对人生,而这种心态的变化也形象地表现在他的落款上,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59岁到69岁时的落款特征是把“八”字写成“折角形”,“八大山人”四个字笔画相连就像“哭之”;而从70岁到80岁,“八”字写作“两点”,其笔画相连又像“笑之”。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花鸟画以雄浑自然、赋有生气、用笔遒劲、气势磅礴而著称于世。
其中,他的构图特色更是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韵味。
首先,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构图突出重点,以生动的形象及配合的背景,传达出画家情
感倾向。
比如说,八大山人的一幅《赛鸟图》中,虽然画了五只鸟,但是通过梧桐、石碾、瓢虫的配合,更突出了画家对胜败的关注,突出了画面的主题。
其次,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构图采用分层叠置的手法,以形成画面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在他的《台阁鸟花图》中,将前景的花卉与后面的鸟类巧妙地交错放置,使画面深具立体
感和空间感。
另外,八大山人的画中元素之间,尽管没有导向线的出现,但其构图布局精妙,线条
分明,在画面中也显得流畅自然,有游走之感。
他的《春稻园图》中,几只鸟和几朵花构
成的图案,看起来虽然十分杂乱,但是在形式点线的处理上却非常和谐,并不显得拥挤。
总的来说,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构图独具匠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通过他深切的感触、精细的描绘和随意的布局带着自然的姿态,诠释了他的绘画思想,传达了其独特的艺术观念。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八大山人是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的花鸟画备受称赞,每幅画都传递着清新自然的风格。
在花鸟画中,八大山人偏爱小鸟和小花,他用细腻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了这些生物的灵性,令人为之惊叹。
在构图上,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也有独特的特点,本文将对此进行探析。
首先,八大山人的花鸟画常常采用单物写实的构图方式。
所谓单物写实,指的是画面中只有一种主体物,其他背景都被简化或省略,这种构图方式很好地表现了主体物的特点,让人的视线更加集中在主体物上。
例如他的《红花朵朵图》中,只有一个耐看的红花,画面非常简洁明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花的美丽和生命力。
在这幅画中,八大山人的构图非常简洁,没有任何多余的线条和色彩,这种少即是多的效果正是单物写实的构图方式所能达到的。
其次,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中不乏采用倾斜和对角线的构图方式。
倾斜和对角线在构图中是用来增强画面的动感和活力的,它们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画面看起来更加有趣。
在八大山人的《鸟雀图》中,鸟儿的倾斜和对角线给人以一种灵动、自由的感觉,好像随时可以飞走一样。
这种构图方式表现了鸟的自由和活泼,令人顿生亲近之感,这也是八大山人的画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之一。
再次,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中不乏采用单线条的构图方式。
单线条是指仅仅使用一条线条来表现画面的物体,这种构图方式能够凸显出主体物的特点,使画面更加简洁自然。
例如八大山人的《雏鹤图》中,画家只用一笔就勾勒出鹤的轮廓,在没有任何细节的情况下,这只鹤立即跃然纸上,仿佛长着灵魂一样。
这种构图方式不仅可以凸显出主体物的特点,还能够让画面更加简洁明了,不会让人感到繁琐和复杂。
最后,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中常常采用贴边构图的方式。
所谓贴边构图,就是将主体物贴在画面的一侧,并让其他元素退到画面的边缘,这种构图方式能够让视线更加集中在主体物上,并且还能够营造出一种异于常人的效果。
例如八大山人的《桂花图》中,桂花被贴在画面的右侧,让人不由自主地往右看,这种效果非常神奇,也让人惊叹不已。
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轴》赏析
八大山人《荷花翠鸟图轴》赏析八大山人,名朱耷,是江西南昌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
作为皇亲国戚,八大在明灭亡后,心情悲愤,落发为僧。
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
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这个落款也是八大心情的写照,真实的表达出了在国破家亡后,寄居在清朝的心态——无奈与迫不得已。
清朱耷荷花翠鸟图轴朱耷擅长花鸟、山水,他的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绘画的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对所画的花鸟、鱼虫等事物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黑眼珠小白眼珠大,并且永远的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从八大的生活背景中我们了解到他的思国情怀,那么我们就首先从画家的生活背景入手对他的《荷花翠鸟图轴》进行分析:浓郁的荷叶、似开非开的荷花、细长的花茎、险峻的石峰外加两只对视的翠鸟,构成了整幅画面。
此画的中心点在于那两只对视的翠鸟,均以单脚落于石上,那只回首的翠鸟,仿佛是画家的化身,对于新潮的不满,对于故国的思念,对于生活的失望都使他不愿在这片非自己家园的土地上多作停留,所以不愿双脚落地,经典之处应该是那回眸一望,上端的翠鸟与他对视的那一瞬间,所展现的情节有如天崩地裂,电火石明:或是遇到同道中人的喜悦;或是表现对于故国的眷恋;亦或是倾听与自己同是明朝遗民,却侍奉新主的悲哀,体现高处不胜寒的凄凉与无耐。
石头的形状不可以常理推之,浑浑圆圆,上大下小,头重脚轻,他想搁哪就在哪里,也不管它是不是稳当,立不立的住。
虽然这样,却毫无突兀之感。
这种略带畸形的怪石,也充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扭曲以及对现世的不满。
皴染结合的画法,让人感到茫然中的坚定——虽然在清朝的土地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但却绝不侍奉新主的决心。
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画家之八大山人简介及作品赏析
中国古代著名十大画家之八大山人简介及作品赏析八大山人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位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其独树一帜、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启迪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
有西方艺术评论家谓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感,是传统与现代意味的完美整合,正合乎所谓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物我两忘的境界。
八大山人的作品可分为书法、山水、花鸟三大类,存世大约有两千多件。
一个书画家一辈子能有如此多数量的作品,而且又如此完美精湛、神全气整、情趣无限,令人感佩不已。
八大山人,名朱耷,谱名统*(*为上林下金),江西南昌人,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大高僧”之一。
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
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又入青云谱为道。
通常称他为朱耷,但这个名字用的时间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
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他的山水画初师董其昌,后又上窥黄公望、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
亦长于书法,擅行、草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秀健。
桃实千秋图水墨纸本立轴 1699年作按风格和署款不同,八大山人的绘画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659--1684年为僧号期,1684--1694为八大前期,1695--1705为八大后期,不同时期有明显可辨别的署款。
美术鉴赏作业-八大山人的花鸟画
中国美术史及名画欣赏八大山人花鸟画欣赏-荷石水禽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1626-1705),名朱耷,明末清初书画家,清初“四僧”之一。
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朱耷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代表作品有《眠鸭图》、《鹭石图》、《莲花鱼乐图》和《荷石水禽图》等。
本文以《荷石水禽图》来鉴赏其艺术特色和影响。
此幅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
两只水鸭或昂首仰望。
或缩颈望立。
意境空灵,余味无穷。
荷叶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富有层次。
八大山人曾自云:“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
”可见其画荷是观察入微,静观悟对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妙趣自成。
款署:“八大山人写”,押“八大山人”白文印。
朱耷的艺术比常人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其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均借助笔墨而抒发出来,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
其作品中拟人化的鱼鸟、险怪空灵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幽愤感情的笔墨,在内容与形式上已臻于高度统一。
他的画构图简约,水墨淋漓,运笔豪放中有温雅,不拘成法,自成一家,臻文人画最高典范,也因此对后世艺术家影响极大。
他的花鸟画成就特别突出,也最有个性。
其画大多缘物抒情,用象征手法表达寓意,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
如画鱼、鸟,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浅析八大山人花鸟画作品
浅析八大山人花鸟画作品作者:温思敏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30期引言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年—约1705年),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刃庵等,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
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为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
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
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本文以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三要素来具体分析其花鸟画作品,为研究八大山人及其作品提供新的视角,为以后的画面分析提供新方法。
1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三要素是指“社会矛盾分析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以及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所谓方法论,指的是“设计基本立场、假设及出发点,是人们处理与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可分为具体学科的方法论与哲学方法论”。
2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对其花鸟画作品的影响马克思提出的从实践出发处理问题的方法。
他认为任何物质,都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次上不断发展变化的。
自人类社会的产生,美术也应运而生,并伴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美术既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也是作者的情感寄托,同时也是作者抒发内心,反映现实状况的媒介,是特殊的艺术形式。
在八大山人的早期花鸟画中就有所体现。
其祖父、父亲都能诗善画,使其从小受熏陶。
据说其八岁能诗,十一岁能作画,善书法,工篆刻,尤善绘画。
他出生在皇家贵族家庭,因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不但有父辈的影响,更有良好的教育。
优越的生活使其可以从小观看大师的作品,并对大量的作品进行临摹,外加生活在宫廷在写生过程中,使其可以近距离去观察各种花、鸟、鱼、重等。
现存的最早的作品有《花果图卷》、《墨花图卷》、《花卉图卷》等,特别是花卉的造型上有陈淳、徐渭的影子,画面中几乎没有自己的特征。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八大山人(1626-1705)是中国明清时期著名的书画家,其擅长山水画、花鸟画,并在这两个领域中成就卓著。
他的花鸟画风格清新脱俗,诗意盎然,被誉为“八大山人花鸟画”的代表作品。
而《柯石双禽图》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不仅在艺术价值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也在文化传承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这幅画作进行评析。
《柯石双禽图》是八大山人所绘的一幅纸本绢裱的花鸟画,画幅为立轴,横幅形式。
整个画面刻画了两只禽鸟,分别是画面的左右两侧。
其中一只是站立于枯木之上的鹤,另一只则是栖息于石头之间的孔雀。
八大山人以枯木、石头作为背景,通过虚实、淡重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
画面中的鸟鹤栩栩如生,其栩栩如生的程度使得人们仿佛能够听到鸣禽的啼鸣,感受到清风拂过的声音,这是八大山人花鸟画的特色之一:意境深远,给人以闲适和安宁的感受。
八大山人擅长以寥寥数笔勾勒出生动的形态,以清彩淡墨勾勒出深远的意境。
在这幅作品中,八大山人通过灵动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将鹤和孔雀的形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鸟的羽毛柔软细腻,栩栩如生,八大山人在细节的处理上展现了非凡的技艺。
画面中的树木、石头也十分生动。
在中国绘画中,山水植物的处理一向是画家们所强调的,它不但是画面的装饰,更能够帮助画面表达画家的意境和情感。
在《柯石双禽图》中,八大山人以勾勒、点染等技法绘出了仿若真实的树木和石头。
这些物象不但在画面上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同时也是画家表达自己情感的手段。
枯木的凄凉、石头的深邃,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深远的意境。
画面的布局和配色都显示出八大山人的审美功力和艺术造诣。
画面的左右两侧分别是鸟的栖息地,左边的鹤和右边的孔雀相对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体现了画家对构图和整体结构的把控。
在配色上,八大山人以淡灰、淡绿以及淡蓝等色彩为主,通过对冷暖明暗的处理,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清雅幽深。
这幅画作也是八大山人晚年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因此在文化价值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1. 引言1.1 八大山人简介八大山人,原名张大千,字少卿,号八大山人。
他是清朝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史学家。
八大山人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近现代山水花卉画之宗与神”。
八大山人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荣昌县,自幼喜爱绘画,师法王时敏、八大金刚,潜心于画艺的练习与研究。
他擅长山水花鸟画,尤以花鸟画见长。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被誉为“花鸟名家”。
八大山人画风独特,擅长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生动的花鸟形象,其作品具有浓重的传统文人气质,又融入了新的艺术元素,强调轻灵秀雅,墨色淋漓,意境深远。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广受欢迎,为后人所推崇。
八大山人不仅在绘画领域有出色表现,还涉足书法、诗词等领域。
他以博大精深的学识和才华闻名于世,被誉为文史翰林、艺坛泰斗。
八大山人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传世大师。
1.2 花鸟画的背景八大山人是中国清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他擅长绘制花鸟画,被誉为“花鸟画宗师”。
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画的传统门类之一。
花鸟画起源于古代宫廷绘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门类。
八大山人在花鸟画领域的成就不仅在于其精湛的技艺,更在于他独特的构图手法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画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它以描绘花卉、鸟兽为主要内容,注重形神兼备、写实并具有审美价值。
在中国文人画中,花鸟画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文人雅好之一,也是中国绘画大家们争相涉猎的领域。
八大山人在花鸟画中的创作,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独特见解,更展现了他对艺术的高超造诣。
在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中,观者可以感受到他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通过深入研究八大山人花鸟画的构图特色,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魅力。
2. 正文2.1 构图特点一:布局简洁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以其独特的构图特色闻名于世。
八大山人的作品在布局上都能体现出简洁的风格。
清八大山人传世花鸟作品赏析(4)
清八大山人传世花鸟作品赏析(4)清八大山人孤禽图成交价6272万元《孤禽图》是八大绘画艺术的经典诠释。
整幅画面孤禽一只,一足站立,无着无落,空灵寂寥。
朱耷花鸟画,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
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鸟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孤鸟“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
八大是禅宗曹洞宗传人,曹洞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于良价禅师在江西宜丰洞山创宗,其弟子本寂在吉水(今江西宜黄县)的曹山传禅,故后世称为曹洞宗。
曹洞宗云其门风“其位玄玄”,意即道不在外,而在心悟。
“鸟道而学”,强调是则是空观,如鸟之行空,去留无迹,孤鸿灭没,无影无形。
置身佛门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即使晚年离开佛门,思想仍在禅道之间。
行鸟道,作为曹洞宗的立宗理论,对八大深有影响。
八大花鸟画的独特表现形式,其造型特点、境界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洞宗“行鸟道”思想的影响。
行鸟道,不逢一人,是说没有影迹。
足下无丝,是说无所羁绊。
本幅款识“癸昭阳涉事”,似纪年之署,实则伏有隐笔。
据《尔雅·释天》:“(太岁)在癸曰昭阳。
”昭阳,古时十干中“癸”的别称,用于纪年。
此款识只有天干,没有地支。
略考八大款识与绘画风格,可以把创作年代,缩小至康熙癸亥年(1683年)或康熙癸酉年(1693年)。
画史专家考证,有“涉事”款识的八大绘画,目前存世的作品,集中在70岁之前的五年左右。
70岁以后的作品中没有发现。
进一步可以确定为1693年作。
“涉事”二字,可能并非一种常规化的署款,如八山笔下的孤禽一样,深隐地表达一种态度,一种暗喻。
八大的杰出与不凡,是之无可增删的简当构图中,兼有已达至境的艺术完美与丰富而晦密的世情隐喻。
它是八大作品独具的面目,中国绘画史上没有此例。
他将绘画称为“涉事”,突出的就是无心思想。
八大在写给友人方士管的信中,也曾说过“涉事一日即作画一日之意”。
清八大山人传世花鸟作品赏析(2)
清八大山人传世花鸟作品赏析(2)清八大山人葡萄鸟石图纸本水墨保利2013秋拍成交价253万元本幅花鸟立轴,水墨纸本,纵160厘米、横47厘米。
画中题字:“维之如此细,方之何处期,无端内河里,一字添致兹。
”图中钤印均为八大印款,“十得”朱文方印,“八大山人”白文方印,“何园”朱文方印,左下角钤“浪得名耳”白文方印。
八大山人即朱耷,清初画家,一生有诸多印款,印繁而画简。
据考,“何园”、“十得”双印为八大晚期所钤用,故此画应作于他晚年时期。
此图用泼墨写意之法绘藤、花叶与果、石与鸟。
布局亦险侧取势,左侧几只花藤蜿蜒向上伸展,藤或粗或细的长线条一气呵成,极见书法筋骨内含的功力。
细线在画面的洋洋洒洒,不由得连接着画面的各个部分。
图中四簇团叶,各具姿态,各就其位,布局平稳,疏密有致,呼应对照,浑然一体。
以墨色晕染墨笔勾勒,用浓淡墨色来区分阴阳向背,颇见其写生功力。
右下一块圆浑的岩石,有不稳定的动势。
岩石的勾廓极其简括,寥寥几笔圆转的皴法,在表现体面质感的同时,并见笔墨的混融灵和。
石面上伫立一小鸟呈附身状,瞠目圆嘴,其低头弓背的形态,流溢着一种神气,颇耐人寻味。
全图形体简约而寓意深晦,笔致柔和,勾线凝练洒脱;点染混用,点叶勾花纷披随意,透出清逸潇洒的情趣。
图上的花藤与岩石左右对峙,布局在奇险中求得平衡,为八大山人晚年图式结构的特点。
整个画面构图简、形简、笔简,但不失神态,仍有逸气横生、洒脱自然、淋漓尽快之感。
简约,是笔墨的,也是气息的;虽是来自于视觉的感受,但它又是出自心里的体验。
八大山人的绘画既不是简约的使人看不出形象的抽象概念,也不是未经加工的表象翻版,而是一种半抽象的艺术形象,继承前人,又不落俗套。
八大的线条浓淡干湿变化莫测,墨彩飘逸明净,“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用笔圆中带方,正锋兼侧,柔中含刚,拙中藏巧,干湿兼具。
行笔疾而徐,按而提,走而留,顺而逆,重而轻”。
墨之极淡处见其深厚和韵致,墨之极浓处见其浓情和灵动,自古被寄寓以人格修养的笔墨,在八大山人这里达到了出其不意的精妙至微,并与他离奇的身世和怪诞的画面交相辉映。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探析八大山人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年的著名画家,以花鸟画而闻名于世。
他的花鸟画作品以构图独特而著称,下面将对八大山人花鸟画中的构图特色进行探析。
八大山人花鸟画的构图突破了传统,更加注重画面整体布局的美感。
他善于利用画面的对称与平衡,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平衡的美感。
八大山人在构图中往往采用对角线和三分法的布局,使画面的构图线条流畅而有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二,他在构图中注重画面的主次分明。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作品中,常常将主体物放在画面的正中央或焦点位置,使主体物成为画面的重点。
他通过精心的构图设计,使主题清晰明确,给人一种突出感和冲击力。
八大山人花鸟画的构图中注重运用对比手法。
他善于利用颜色、形状和质感的对比,营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通过色彩的鲜明对比和形状的丰富变化,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观众的目光。
第四,他在构图中注重运用空间的处理。
八大山人善于处理画面的虚实关系,注重画面中的空间布局和层次感。
他常常将画面分成前景、中景和背景三个部分,通过对不同部分的处理,使画面更富有立体感和深度感。
第五,八大山人花鸟画的构图中注重运用对比的表现力。
他在构图中常常利用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和纹理对比等手法,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张力。
通过对比的运用,他能够凸显画面中的重点和主题,使画面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八大山人花鸟画在构图上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突破传统、注重整体布局美感、主次分明、对比运用和空间处理等方面。
他的构图独特、形式多样,并且注重画面的美感和表现力,使他的花鸟画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
清八大山人传世花鸟作品赏析(3)
清八大山人传世花鸟作品赏析(3)清八大山人莲房小鸟图上海博物馆藏八大晚年在品味孤独中,透露出他对人生命价值的认识,即:只有孤独的,才是真实的。
表达的是对禅门“孤独乃真实相”观点的依归。
在八大山人看来,归于“自性”、归于自由,才是真实的展示,才是生命意义的实现。
孤独是一条通往自由的路。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存无住之心。
无住,就是无所沾滞,一念不生,只有在无心的境界中才能真正无住。
八大《题梅花》云:“泉壑无人,水碓舂空山。
米熟碓不知,溪流日潺潺。
”云来鸟不知,水来草不知,风来石不知,因为我无心,世界也无心,在无心的世界中,溪流潺潺,群花自落。
曹洞始祖洞山良价有法偈云:“青山白云父,白云青山儿。
白云终日倚,青山总不知。
”八大上诗中传达的是和他的师祖一样的思想。
山人有诗道:“春山无远近,远意一为林,未少云飞处,何来人世心。
”(《题山水册》)“无心随去鸟,相送野塘秋。
更约芦华白,斜阳共钓舟。
”(《无题》)“侧闻双翠鸟,归飞翼已长,日日云无心,那得莲花上。
”(《题莲花翠鸟》)这几首小诗反复出现在山人的作品中,第一首说在无念心境中,群山已无远近,远近是人的空间感,在无念的境界中,人心退去,天心涌起,山林禽鸟都是我的心。
第二、三首描绘的也是与“人世心”决绝的境界,在这里斜阳依依,轻风习习,心随飞鸟去,意共山林长,白云卷舒自如,莲花自开自合,一切自由自在。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莲房小鸟》图轴,将这一思想表现得很清晰。
款:“壬申之七月既望涉事,八大山人。
”又题有“天心鸥兹”四字花押,作于1692年。
这幅画画一枝欲放未放的莲花,无根的莲枝,从左侧斜斜地伸出,荷塘、荷叶,都被删去,莲枝作独立无依之状。
一只从远方飞来的小鸟,似落而未落,欲立而未稳,闪烁着欲动欲止的翅,睁着迷离恍惚的眼,一只小脚似立非立于莲蕊之上。
前人说,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如寒塘雁迹,太虚片云,这幅画真可当之。
八大的艺术似乎总在虚无缥缈中,如云起云收,如飞絮飘旋,如烂漫的落花随水而流,缥缈无定,去留无痕。
清八大山人传世花鸟作品赏析(5)
清八大山人传世花鸟作品赏析(5)清八大山人荷花芦雁图纸本水墨中鼎国际2013秋拍成交价552万元朱耷为清初四僧之首,此幅《荷花芦雁图》,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卓尔的表现力,巨大的尺幅,撼人心魄,格外抢夺人们的眼球。
此画本是国内著名老收藏家的旧藏,文革间,曾经被查抄为文物局所藏,现保存的文物局签条上印有当年的鉴定意见“佳”字印戳。
这幅《荷花芦雁图》,纸本水墨立轴,尺寸为164×88cm,约13平尺。
画面是数株傲立的荷杆,荷叶肆意张扬,怒放着两朵荷花点缀其间。
两只戏水的芦雁徜徉在画面的上方,看似雌雄相伴,却没有一丝世俗的夫妻情爱,而是表现出朱耷一贯的孤傲心态,抒发其晦涩的痛苦情绪:白眼向青天。
朱耷为僧名,“耷”乃“驴”字的俗写,至于八大山人号,乃是他弃僧还俗后所取,始自59岁,直至80岁去世,以前的字均弃而不用。
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
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
他有诗“无聊笑哭漫流传”之句,以表达故国沦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结合其生平事迹,再观察画家艺术表现技法的纯熟度,我们大致可推证出《荷花芦雁图》是朱耷中年之后的成熟期作品。
对照现藏上海博物馆的两幅朱耷名作《芙蓉芦雁图》、《芦雁图》,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在艺术表现芦雁的笔墨中,具有极为惊人的一致性,可判定为同一时期的作品。
而上海博物馆的《芙蓉芦雁图》、《芦雁图》,其尺寸分别约为14.8平尺和9.6平尺,此幅《荷花芦雁图》约为13平尺,间于两者之间。
朱耷的存世作品很多,为我们研究其作品提供了充足的资料,但绝大多数均已庋藏于世界各大公私博物馆中,而从民间收藏的角度看,此幅《荷花芦雁图》实在是罕见的艺术珍品矣。
清八大山人花鸟四屏水墨绫本成交价1320万元《花鸟四屏》除一幅为山水外,其余分别为松石、荷石双鸟、竹石双鸟。
画面上的石头造型简洁奇特,负势偃蹇,由于多为头重脚轻的倒三角形,画面因之呈现出强烈的不稳定状态:松石一幅,顽石从右下角冲进画面,将倾未倾之时,被左侧的乔松巧妙的托住,化险为夷。
孔雀牡丹图朱耷赏析题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
明亡后不肯臣服于新王朝,便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
他把悲愤情怀寄情于笔墨,《牡丹孔雀图》最能体现他的这种艺术倾向。
《牡丹孔雀图》
画面上方是一块残破的石壁,石壁的缝隙中长满了牡丹和竹叶,这些原本生长在地上的植物,从山崖缝隙间倒挂下来,给人一种乾坤颠倒
石壁下有一块石头,给人一种尖而不稳的感觉;石头上站着两只奇丑无比的孔雀,翻着标志性的白眼,其中一只尾巴上有三根参差不齐的翎毛。
画面上题诗一首:
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有人认为诗和画表达出朱耷在清朝统治下的一腔孤愤:所谓“三耳”,出自《孔丛子》中的“臧三耳”,臧是奴才,奴才有三只耳朵表示他的本性是逢迎拍马、唯命是从和告密他人。
清代官员中,顶戴“三眼花翎”者为高官,画中孔雀尾巴上的“三眼花翎”是用来影射那奉承溜须的高官。
“坐二更”,更是直截了当地讽刺这群清代的官员。
当时康熙下江南巡幸之时,这些奴才纷纷赶来接驾,本来皇上五更天才到,他们二更天便早早地候在那里了,所以叫“坐二更”。
整幅画的立意、构图、题诗和落款,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凄凉的心境,同时宣泄着他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在诗、书、画一体上,又有新的突破,达到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的空前水平。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
八大山人《柯石双禽图》评析八大山人是明朝中后期一位著名的花鸟画家,他的作品在花鸟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柯石双禽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表现了两只鸟在柯石上自然而然地栖息,形成一幅别样的自然场景。
该画作品构图复杂,笔触精细,寓意深刻,是八大山人绘画风格的典范之一。
该画作品的构图非常巧妙,画面整体以树木和柯石为主,结构分明,层次丰富。
整个画面的主体是两只鸟,它们自然地栖身于柯石上,巧妙地表现出鸟与自然的一种融合。
画面底部是喜鹊和乌鸦,它们躲在石缝中,也呼应了柯石上寂静的氛围。
整个画面构图简洁,装饰元素不多,但线条流畅微妙,洋溢出一股自然美。
八大山人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运用了栩栩如生的写实技巧来描绘自然界,特别是那些花鸟、植物和石头。
画面中的鸟显得非常真实而生动,它们的羽毛、眼睛、嘴巴以及脚爪都是细致入微地描绘的。
另外,画面中的柯石也别有一种风味,让人看得出精雕细琢的程度。
除此之外,《柯石双禽图》还具有较深的文化寓意。
这幅画表明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它所表现的栖息、关系、利益、氛围等方面,也都提出了人类在自然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这种寓意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方建立的生态文化所赞成和提倡的一种态势。
同时,它也预示了八大山人不仅致力于自然美的表现,而且在创作中确立了寓意重要性的一种创作思想,即:画中有文,意境清雅。
综上所述,《柯石双禽图》是八大山人极具代表性的花鸟画作品之一,它不仅具备复杂的构图和细腻的笔触、鲜明的色彩,同时也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生态价值。
这幅画作品让我们意识到,自然美和文化美可以通过艺术的手段相得益彰,共同为社会作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美术史及名画欣赏
八大山人花鸟画欣赏-xx水禽图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1626-1705),名朱耷,明末清初书画家,清初“四僧”之一。
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
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
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
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朱耷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代表作品有《眠鸭图》、《鹭石图》、《莲花鱼乐图》和《荷石水禽图》等。
本文以《荷石水禽图》来鉴赏其艺术特色和影响。
此幅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
两只水鸭或昂首仰望。
或缩颈望立。
意境空灵,余味无穷。
荷叶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富有层次。
八大山人曾自云:
“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
”可见其画荷是观察入微,静观悟对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妙趣自成。
款署:
“八大山人写”,押“八大山人”xxxx。
朱耷的艺术比常人带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其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懑抑郁,均借助笔墨而抒发出来,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的风格,强烈地抒发了遗民之情。
其作品中拟人化的鱼鸟、险怪空灵的构图、简约含蓄而充满孤独幽愤感情的笔墨,在内容与形式上已臻于高度统一。
他的画构
图简约,水墨淋漓,运笔豪放中有温雅,不拘成法,自成一家,臻文人画最高典范,也因此对后世艺术家影响极大。
他的花鸟画成就特别突出,也最有个性。
其画大多缘物抒情,用象征手法表达寓意,将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
如画鱼、鸟,作“白眼向人”之状,抒发愤世嫉俗之情。
他画的鸟有些显得很倔强,即使落墨不多,却表现出鸟儿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触,触之即飞的感觉。
有些禽鸟拳足缩颈,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态,在构图、笔墨上也更加简略。
从这幅画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朱耷笔墨功力。
看似逸笔草草,但却达到了言简意赅、神气完足的境界。
朱耷的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
只画一朵花瓣,总共不过七、八笔便成一幅画。
在八大的画里,每一条鱼,一只鸟,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甚至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说少到不可再少的程度。
《荷石水禽图》中荷塘的景色是宁静的,但这种宁静是一种痛苦的宁静,是一种神经质的宁静,是一种摧心撕肺的痛哭失声之后的宁静。
从这种宁静中,我们可以隐隐地听到一种低沉的抽泣,而这正是朱耷此画的意境。
“白眼向人”。
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
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
这幅画,笔情恣纵,不构成法,苍劲圆秀,逸气横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
他的一花一鸟不是盘算多少、大小,而是着眼于布置上的地位与气势。
及是否用得适时,用得出奇,用得巧妙。
这就是他的三者取胜法,如在绘画布局上发现有不足之处,有时用款书云补其意,他的画,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这就是艺术上的巧妙。
笔墨。
就笔墨的个性特点来看,笔墨清脱纯净,含蓄蕴籍,淋漓痛苦,用笔苍劲多变,不拘成法。
在《荷石水禽图》中有荷叶数柄,从不同的角度向画面中伸出,有浓有淡,形态各异,参差不齐,错落有致,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苞从花叶丛中钻出,显示出盎然的生机。
在画面的下方横卧着一顽石,在它的上面蹲着二个水鸭,一前一后,一高一底,一个墨色浓一点一个墨色淡一点,一只伸出长脖子向上望着,一只相向而立,静静地站立着。
整个画面的构图互相
呼应,动感十足。
从这副画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八大山人的笔墨功力。
造型。
看过八大山人画的人,就会知道他所画的鱼和鸟,寥寥几笔,或拉长身子,或紧缩一团,倾是而非。
特别是那对眼睛,有时是个椭圆形,都不是我们生活中所看的鱼、鸟的眼睛,生活中鱼、鸟的眼睛都是圆圆的,眼珠子在中央也不会转动。
八大笔下的鱼、鸟的眼珠子都能转动,有时还会翻白眼瞪人哩。
八大山人笔下的鱼、鸟、花、草和山、树木,意境纯粹、意蕴丰富,那是一个奇崛清凉的世界,其中随处可见特立独行的人格和悲天悯人的情怀,足以让人反复咀嘱,回味无穷。
蕴含在八大的作品中的这种人格和情怀,体现了来自生命内容的极可宝贵的精神价值,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最内在的本质在古典画中的一种完美表现。
构图。
八大山人创造出简约含蓄、取势传情的花鸟画构图,把家国之痛、生活的热情寄予笔墨,取花鸟之势传达悲凉索寞的意境。
实现了画里有情、画外有意、画中有势、画外有象,开启了花鸟画构图不受画面本身边角的约束之先河,代表着较高的艺术成就。
并充分调动题跋、署款、印章在布局中的均衡、对称、疏密、虚实等的作用。
题款。
题款是中国花鸟画构图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题款对画面的气势能起到,引、堵、辅、破、拉、挂、抵、压等作用。
八大山人的许多题画诗,如天书一般难懂,它给人以理性以外的、言辞无法表达的特殊感受,朦胧而迷糊,有的简直不合正常的逻辑。
八大山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主要是由他的身世和险恶的环境决定的,表露了他对清王朝的不满和对故国的怀念。
总结一句,画家的作品与其作画时的身世遭遇和当时心情有很大的关系,这直接就影响到了画家作画的风格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