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章末整合(湘教版必修2)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湘教版必修2)课件 第1单元 人口与环境 2-1-3
经济发展水平低
政治因素 政治迫害、______
推力(排斥力) 社会文 化因素
拉力(吸引力)
________ 、种族和 良好的__________,家 民族矛盾 庭婚姻
自主核对 1.定居地 定居 2定居 2.1永久性移民 3发达国家 就业 外籍工人流动 国际难民 4.
发展中国家 成功 战争
1.甲、乙、丙、丁四类国家中,粮食安全、就业压力 等社会问题最严峻的是 A.甲 C.丙 ( ) B.乙 D.丁
2.“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 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图中“空巢家庭”现 象最为明显的一类国家是 A.甲 C.丙 B.乙 D.丁 ( )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丙类国家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自然增长率阶段,粮食安全、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最严峻。 第2题,甲类国家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阶段,老龄化问题严重。
易错点提醒 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内,人口迁移情况不相同,有时是 迁入区,有时是迁出区,这是因为一个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 与排斥力是随时变化的。在一定时期内,该地区对人口的吸 引力较大,可能成为人口的迁入地,另一地区排斥力大于吸 引力,人口以迁出为主。当本地或外地条件发生变化时,人 口的迁入或迁出会发生很大变化。
(2013·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学期期末)读“某城市2012年人 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城市2012年的人口容量为( A.351万 C.97.3万 B.105.6万 D.85.4万
)
4.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 A.土地资源 C.教育 B.市政 D.劳动就业
)
答案:3.C
)
答案:(1)B (2)C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讲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湘教版
2.(2014·全国卷Ⅰ)右图显示某国移 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 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国家
日本 美国 中国 刚果民主共和国
平均年龄中位数 44.9 37.2 34.8
17
(1)四个国家中 A.日本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 B.刚果民主共和国男性年轻人最多 C.日本比中国老龄人口多 D.美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7.2岁 (2)有关年龄中位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变化只反映人口数量的变化 B.向上移动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C.年龄中位数随时间而减小 D.美国年龄中位数增加速度比中国快
(2)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 )
A.2010 年~2020 年
B.2020 年~2030 年
C.2030 年~2040 年
D.2040 年~2050 年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 岁以上老
年人数量/65 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①曲
线符合。第(2)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①曲线反映的人口
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 比。如图示意 1980~2030 年我国 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
趋势。读图回答(1)~(2)题。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 ( )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总结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知识要点:1.3人口容量
7.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思维导图:人口与地理环境
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还在减少甚至枯竭 9月29日,经省政府正式批复,杭州所辖的淳安县设立特别生态功能区。 2019年1月5日发行了己亥年猪年邮票(如图)引发了人们的遐想与议论。 ②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和自然灾害 (3)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 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①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劳动力需求减少 疫情蔓延之初,防疫物资短缺、防疫设施更新滞后等问题是我国各城市均面临的问题,不是温州独有的问题,而浙江温州远离中国疫情爆发地湖北,之所以曾经一度排名城市确诊 病例人数TOP10,主要是由于在鄂温州商人返温导致病例输入,D错。 A.杭州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 (1)含义: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 C.浙西盆地 D.沿海岛屿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 (3)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 8.读下面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从国外大量吸引移民,会对我国环境带来一定压力,C错。 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 (3)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 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8.读下面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对淡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 (3)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 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C.在鄂温州商人返温,输入病例,在“熟人社会”中传播 对淡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水体污染越来越严重 4.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 C.城市取消落户限制 8.读下面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解析】我国新生儿数量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①错。 【解析】沿海地区围海造地,有利于人们获得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从而可能有助于提高人口容量,但会破坏海洋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A不符合题意; C.上海等核心城市的“挤出”效应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章末整合湘教版必修2
章末整合教材P2~3活动试探1.人口自然增加率:埃及%,美国%。
2.计算结果表明埃及人口增加速度快,美国人口增加速度慢。
3.2010年,埃及自然增加的人口约是147万,美国自然增加的人口约是186万,美国自然增加的人口更多一些。
教材P3活动试探1.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高,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劳动者必需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术,并同意系统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因此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会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致使诞生率下降;经济发达,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托程度低,诞生率低;受教育程度高,受传统生育观阻碍小。
进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低,手工劳动者不需要同意较高的教育,因此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小,劳动力培训费用低廉,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小,因此诞生率高;经济欠发达,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低,对子女的依托程度高,诞生率高;受教育程度低,受传统生育观的阻碍大,不易同意新的生育观。
2.略。
教材P4~5活动探讨1.唐朝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岁。
2.我国今世妇女初婚年龄不得早于20周岁”,唐朝妇女初婚年龄岁)比现行法定初婚年龄小。
3.初婚年龄小,意味着第一次生育时刻提早,生育期长,就容易造成诞生率升高。
4.晚婚晚育使世代距离的时刻延长,人口增加减缓,能够有效地操纵人口数量。
教材P6~7活动实践艾滋病,通俗地讲,确实是人体免疫系统被一种叫做HIV的病毒所破坏,因此躯体丧失了抗击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组成要挟的病菌战斗,从而令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致使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峻的传染病。
典型的艾滋病期,有的学者称其为致死性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时期。
此期具有三个大体特点:①严峻的细胞免疫缺点;②发生各类致命性感染;③发生各类恶性肿瘤。
艾滋病的终期,免疫功能全面崩溃,病人显现各类严峻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教材P9活动探讨1.读表可知,我国历史上人口数量变更的特点是:起伏不定,时多时少,时快时慢。
高中地理必修二1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知识归纳(湘教)
2.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量就少吗? 提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量未必就少。人口增长数 量受人口自然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例如,我国目前 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呈下降趋势,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 大,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依然非常庞大(800万—1 000万)。
3.试分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口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 提示:在人类社会之初,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生存 环境得以改善,死亡率大大降低,人口增长变得迅速,在这一时 期,生产力的发展的确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但进入工业化社会后, 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费用越高,生活质量指标越 高,人们的生育观念转变,使出生率明显下降,同时该时期死亡率 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越低。当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于发展中国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6.如何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出现老龄化? 提示:在人口年龄结构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 量的比重大于等于10%(或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 比重大于等于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出现了人口老龄化,所占 比重越大,人口老龄化程度就越高。
课堂互动探究
抓要点
知识详解 知识点一 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的历程。
2.人口自然增长率。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 总人口 数×100%=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关。在死亡率相 对稳定的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数量增长就快,反 之则慢。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1)生物学规律; (2)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具体表现: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 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 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素材 湘教版必修2
人口数量与环境一、本课主要讲述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首先,教材简单分析了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在不考虑迁移的情况下,人口数量变化的唯一来源就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其次,教材简略分析了环境如何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变动,主要分析的是自然环境对死亡率的作用。
最后,教材分析了人口数量变动对环境的影响,这是本课的重点。
二、在讲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时,出现了生育率的概念,教材中对其进行了简单的解释。
出生率和生育率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联系在于生育率是出生率的基础,一般情况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区别在于生育率表现的是新出生人口与育龄妇女的关系(育龄妇女一般指年龄在15~49岁的妇女),而出生率表现的是新出生人口与全体人口的关系。
至于生育率的具体计算,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教学中应注意不要让学生将生育率和出生率两个概念相混淆。
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环境的影响方面。
任何地区生育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程度以及婚姻制度、生育意愿、生育政策、避孕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
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可以认为是微乎其微的。
这些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至于为什么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很小,在教学中没有必要再深入,但教师可对此应有些了解。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直接的证据说明不同地区的人口,因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了生育率的差异。
有资料表明,现代女性由于营养条件的改善和一些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平均初潮年龄相对提前,使女性人口有生育能力的时间得以延长,也就是说使女性潜在的生育力得以提高。
然而潜在的生育力并不是实际的生育力,女性初潮年龄的提前也并不表明她们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的提前。
事实上,在那些女性初潮年龄提前较为明显的发达国家,妇女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却日趋增大。
有学者认为,环境对生育率的影响与环境对死亡率的作用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环境素材湘教版必修2
人口与环境表征人口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人类所处的环境并非“原始”的自然界,而是变化了的“人工化”的自然界。
人口与环境是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两者都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一个包括地表、水、大气及各种动植物等要素构成的总体。
生活在环境总体中的人口,从各种不同环境中取得生存所必需的各项资源,不时与环境中的不利因素相抗衡又相适应,并通过劳动作用着、改变着环境。
环境既是人口赖以生存的条件,又是人口劳动创造的产物,是变化了的“人工化的自然界”。
人类无法脱离自然界而独立生存,但人口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自然界的赐予,而必须适应和改造自然。
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所能维持的人口,为数极为有限,估计不超过2000万人。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从生产力方面而言,是人类适应、改造自然的历史。
在一定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发展中,包含着利用、开发自然的新方法和新型的人口生态行为。
人们不可能超越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任意地改变环境,否则,改变的能量越大,所受的惩罚也越大。
长期以来,人们对人口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在改造环境上,往往为了局部的、眼前的利益而损害整体的和长远的利益,导致生态危机。
例如,盲目地开垦林地草原、围耕湖塘水域,虽然在一定时间内产出增多,但从长远看造成土地和草原的沙化、盐碱化以及水土流失,耕地面积缩小和肥力递减。
又如滥伐林木、掠夺性的捕捉野生和海洋生物,破坏了生态平衡,远不是短期内所能恢复的。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某些地区为了扩大耕地,把森林砍伐殆尽,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终于使这些地方成为不毛之地。
在人口与环境的矛盾上,人口膨胀是核心问题。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仅表现在人口数量的增加上,还由于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
如果人口增加和人均消费提高两者结合,对环境的冲击则更为强烈。
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总是在平衡到不平衡的过程之中。
人类无时无刻不对自然施加影响,或大或小地打破着原有的生态平衡,要求环境提供新的发展条件,以建立新的生态平衡。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复习提纲素材 湘教版必修2
复习提纲(一)第一讲人口与城市一、人口与地理环境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数/人口总数)×100%;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数/人口总数)×100%;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单位:人/km2)。
(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其他原因包括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洲是非洲,最慢的洲是欧洲;一年内人口增加最多的洲是亚洲,人口增加最少的洲是大洋洲。
(3)世界人口增长特点:18世纪工业革命前,增长缓慢;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增长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长迅速。
(4)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和地区分布: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传统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原始社会,现热带原始森林中的土著部落;②“高-低-高”模式(传统型或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多数发展中国家;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从“高低高”(传统型)向“低低低”(现代型)转变。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变更定居地的行为。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前,从旧大陆到新大陆(欧亚非→美洲大洋洲)。
二战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亚非拉美→欧北美大洋洲);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北非埃及→西亚)。
(4)人口迁移的原因①自然环境因素:如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造成的环境恶化,旱涝、地震等自然灾害。
②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如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城市化,大型工程建设等;交通运输业的改善促进了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人口素质与环境素材 湘教版必修2
人口素质与环境一、本课讲人口素质与环境。
教材首先分析了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和环境污染。
其次,介绍了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讨论了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所可能产生的不同环境后果。
人口素质的概念,对于学生们来说应该不陌生。
在以前的地理和思想品德等教材中,这一概念已出现过。
人口素质主要反映了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这里的客观世界,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具体来看,人口素质应包括三方面内容: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人口素质的这三方面内容既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和相互制约,各自反映了人口素质的不同侧面,共同构成人口素质的整体。
本课主要讨论人口素质与环境的关系。
二、关于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
首先,正如教材中已经讲明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宗教伦理等,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
如果说早期人类的身体素质还较多地依赖于自然环境的话,那么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人口的身体素质就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
这也正是为什么自然条件差不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人口素质却会有较大差别的真正原因。
其次,我们在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当代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时,还应注意自然环境因素对身体素质的作用。
决不能因为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身体素质的主要影响,而忽视自然环境的作用。
教材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自然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作用。
对这一内容的讨论,又分别从原生环境(主要指地形、气温、降水、土壤等自然因素)和次生环境(主要指受人类影响的环境)两方面展开。
教材力图主要通过例子来说明问题,但由于课时的限制,不可能举很多例子,教师可再收集一些资料,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或让学生课下阅读,以加深他们对自然环境因素与身体素质关系的理解。
这里再提几点,供教学中参考。
第一,我们在前面讲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时,曾提到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
实际上,自然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与对死亡率的影响有许多一致的地方。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本章整合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本章整合
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01 知识网络·整合构建
①__自__然__地__理__条__件__ ②__国__内__人__口__迁__移__ ③__限__制__性__ ④__合__理__
02 专题归纳·思维深化
专题 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 治安、城镇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 下列关于我国国内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C )
A.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扩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思路导引 第(1)题,投夫(妻)者受__婚__姻__因素的影响,投父母者和投子女者是为 了__家__庭__团聚,投夫(妻)者、投父母者、投子女者所引起的人口迁移,都属于受家
庭婚姻因素影响的人口迁移。第(2)题,目前我国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经济原因,迁移的人口主要是__青__壮__年__劳__动__力__,主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 地区,有助于缓解人口迁入地人口老龄化状况,缩小地区间__经__济__差__异__,调节地区间 __人__才__余缺,但可能造成人口迁入地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压力增大。
人口迁移的影响具体总结如下图所示:
【典例】 如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 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受家庭婚姻因素 影响的有( C ) 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 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 A.①③⑦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人口与环境 第1讲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合理容量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第1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考纲展示考查方向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以某国家或某区域人口统计图、人口调查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的特点、某一特定(具有普遍性或特殊性)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2.运用与人口有关的文字或图表资料,对比不同国家(地区)或同一国家(地区)不同时期人口变化情况及相应的人口问题。
3.以区域图或人口普查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的合理容量等知识。
基础全面梳理一人口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中,表现为一条“□01J”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1)概念: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02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影响因素:□0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的是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而不是人口增长数量多少。
二人口增长模式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即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多(最少)。
三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爆炸”(1)含义: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01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反映近100多年来□02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2)人口的指数增长:开始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2.环境的限制性(1)原因①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03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04人均消耗量显著增加。
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资源的□③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2)主要表现①土地资源:人均拥有量□05下降,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缩小。
06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
②矿产资源:迅速□07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③淡水资源:□④森林资源:大面积□08毁坏。
3.人口的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09最①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高人口数量。
10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②人口合理容量:指在□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模块二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教师用书(含解析)湘教版-湘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人口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在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中,人口增长表现为一条“J”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1)概念: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影响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3.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差异(1)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
(2)发展中国家: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二、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原始人口增长传统人口增长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成因分析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形成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粮食增产等现代科学知识普及,医疗卫生技术进步,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升,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变化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多为“低—低—低”模式。
(2)多数发展中国家:多为“高—低—高”模式。
(3)我国:基本实现了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的转变。
三、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的限制性产生的原因①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②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显著增加;③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资源问题的表现土地资源①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②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显著减少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趋于枯竭水资源需求量增大;不合理利用及水体污染,导致淡水资源短缺森林资源大面积毁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加快,大气污染加重,气候反常事件增多限制性要求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2.人口容量(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人口 单元概述素材 湘教版必修2
人口单元概述人口、资源与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而人口问题是首要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特别是随着地球上人口过多、过快地增长,环境的承载力在逐渐加大,人口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处理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不仅是地理学面临的一大主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共同面临的一大课题。
高二选修教材为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本单元的“人口与环境”,是在初中教材、高一必修教材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来编排关于“人口与环境”的知识,教材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由基础到专题,使学生及早就对人口、资源、环境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且懂得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性,逐步地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让学生从思想认识转变成实际行动,自觉地保护环境,积极参加有益于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各项公益活动。
本单元6课内容可分为三部分:1~3课讲“人口数量与环境”,第4课是“人口素质与环境”,5~6课为“人口迁移与环境”,这三方面内容都反映了人口与环境的内在关系。
教材第1课首先安排了“人口再生产”,主要研究人口再生产的概念、类型、特点、转变及分布,反映人口发展规律,也是研究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基础知识。
第2课安排讲“人口数量与环境”内容,主要是分析社会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综合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
第3课讲“环境人口容量”。
提出了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分析全球的环境人口数量,会对世界的人口问题有实质性的认识,对控制人口数量问题有进一步的理解。
第4课为“人口素质与环境”,一方面说明人口的身体素质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如地方病的发生和环境污染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分析了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高低对环境的特殊作用。
本课的重点在后一部分,通过对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环境关系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第5课“人口迁移与环境”,着重说明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起主要作用,政治因素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 经济 因素
交通 通信
文化 教育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 界的态度, 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婚姻家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 成年人、老年人迁移起重要作用 庭 成年人、
政策 政治 变革 战争
政策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有重要影响, 政策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有重要影响,如 新中国成立到80 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引起人口迁移,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引起人口迁移,历史 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替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 口迁移,如一战、二战、 口迁移,如一战、二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 起的人口迁移
三 角 形 统 计 图
有三个坐 标轴, 标轴,组 成一个正 三角形, 三角形, 内作若干 三条边的 平行线, 平行线, 并标注出 三个坐标 所代表的 变量。 变量。通 常用来表 示三个变 量的地理 事物的百 分比结构
③读 判读时应首先明确三 数据 边就是三个方向的坐 标轴。 (大 标轴。每一点所读出 小及 的三个数据之和应为 100%。 变化 100%。判读时可用 趋势) 逆右顺左” 趋势)“逆右顺左”四字口 诀来进行,具体如下: 诀来进行,具体如下: 三角坐标图数据沿逆 时针方向递增的, 时针方向递增的,过 点做平行于各底边(3 点做平行于各底边( ④分 条)向右的平行线, 向右的平行线, 析数 再读出数据。数据沿 再读出数据。数据沿 据 顺时针方向递增的, 顺时针方向递增的, 过点做平行于各底边 向左的平行线, 向左的平行线,再读 出数据
2.人口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 人口的自然增长,它取决于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它取决于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 二是人口的机械增长。 二是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人口迁 移引起的,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口迁移对世界人口 移引起的,从全球范围来看, 数量的变化并不产生影响。 数量的变化并不产生影响。 (1)列表比较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断减小,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断减小,社会经 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曲线 图 (或 折线 图)
表示地 理事物 在时间 上或空 间上的 分配规 律,能 直观反 映同一 种地理 事物的 变化趋 势
判读时, 判读时,主要 根据线状统计 符号的大体走 向来分析统计 对象的量值随 ②读 时间或空间的 坐标 连续变化的规 (或 律,要特别注 图例) 图例) 意曲线统计图 中的高峰或低 谷以及折线图 中的明显的转 折点
专题二 常见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其判读 常见人口统计图的类型、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 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由于各统计图的形式不 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 同,其特点也不尽相同,现总结如下: 其特点也不尽相同,现总结如下:
判读方法 类型 特点 例图 通用 方法 说明地理事 物的绝对数 量,适用于 坐 标 类 图 表示相互独 柱 立的地理事 状 物的静态对 图 比,用柱状 的长短或高 低表示不同 地理事物的 差异 一般 可依 如下 程序 去判 读: ①读 图名 对应坐标轴 分别判读每 一短柱对应 的数值, 的数值,然 后进行不同 短柱之间的 数值对比, 数值对比, 分析其存在 的差异 具体判读方 法
经济 因素
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 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 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 入和生活水平; 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改变也造成大量人 口迁移 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如近几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因 素 气候 自 然 环 境 因 素 淡水 土壤 矿产 资源 自然 灾害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 年人向“阳光地带” 37 37° 以南 以南)迁移 年人向“阳光地带”(37°N以南 迁移 其分布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 其分布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 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 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 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 口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随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发生人口迁移和流动, 随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发生人口迁移和流动,如 伯明翰、大庆、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口迁移
专题训练 3.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 3.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 其发展趋势。据此回答( 其发展趋势。据此回答(1)~(3)题。
(1)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D.人口出生率较高 (2)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 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 A.平均寿命延长,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平均寿命延长 B.平均寿命延长,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平均寿命延长 C.平均寿命缩短,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平均寿命缩短 D.平均寿命缩短,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平均寿命缩短
政治 因素
(2)人口迁移的效应 ①人口移动的环境效应 人口移动的环境效应是指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以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并对合理利用剩余劳动 力、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作 提高经济收入、 用;对于迁入地来说,大量人口迁入必然会对自然 对于迁入地来说, 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社会经济效应 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 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 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 加坡等,明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加坡等,明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大多数发展中国 家。人口出生率 自然增长快, 高,自然增长快, 分布及人口问题 人口压力大, 人口压力大,带 来一系列资源和 环境问题
解决措施
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 降低人口增长率
鼓励生育或接纳 移民Fra bibliotek少年儿童是指0 14岁年龄阶段人口 老年人是指65 岁年龄阶段人口; 65岁及 注:1.少年儿童是指0~14岁年龄阶段人口;老年人是指65岁及 少年儿童是指 其以上人口。 其以上人口。 2.“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一般是“ .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一般是“ 年轻型” 现代型” 年轻型”;“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一 般是“老年型” 般是“老年型”。
扇 形 图 结 构 类 图 饼 状 图
反映某些地理 事物局部与全 部的比例关系, 部的比例关系, 适用于表示某 地理事物的内 部结构 由扇形统计图 派生出来的三 维图形。 维图形。除了 反映某些地理 事物之间的比 例关系外, 例关系外,还 反映总体的绝 对量
⑤用文 判读时, 字概括 判读时,主 联系或 要是通过比 较图中各组 规律 成要素的百 分比来分析 地理事物的 ⑥进行 特点,判断 特点, 其性质。 图表转 其性质。判 读时, 换(或 读时,也可 比较各扇形 图图转 的圆心角的 换) 大小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落后的北美洲经过世界各地移 民的长期开发,成为经济发达地区; 民的长期开发,成为经济发达地区;西欧战后经济 繁荣、 繁荣、中东石油生产国经济的崛起与外籍劳工迁入 关系很大。 关系很大。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随着国际人口移 动,各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 各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人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国际人口移动促进了人种 基因的交流。 基因的交流。
(1)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 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 是(双选) 双选)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2)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行政区 有(双选) 双选) A.山西 C.新疆 B.江苏 D.黑龙江 ( ) ( )
)
)
(3)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 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 是 A.中国 A.中国 解析 B.日本 B.日本 ( C.印度 C.印度 ) D.泰国 D.泰国
人口年龄 结构类型 人口金 字塔图 少年儿 童比重 老年人 口比重
年轻型 如图A 如图A 40%以上 40%以上 4%以下 4%以下
成年型 如图B 如图B 30%~ 30%~ 40% 4%~ 4%~7%
老年型 如图C 如图C 30%以下 30 以下 7%以上 7%以上 大多数发达国家。 大多数发达国家。 老年人口比重过 劳动力不足, 大,劳动力不足, 社会负担重, 社会负担重,老 年人自身问题突 出
章末整合
网络构建
专题讲座
专题一 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迁移 1.人口年龄结构及其产生的人口问题 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一种表 现,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有不同的特点,受其影 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有不同的特点, 响,也会产生不同的人口问题。结合下图具体分析 也会产生不同的人口问题。 如下: 如下:
2.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 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回答( 回答(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