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水”的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的过程。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差异往往会产生一些影响,而概念隐喻则是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它可以反映出不同文化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概念隐喻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一、概念隐喻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隐喻是指人们通过一个概念去理解另一个概念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思维表达和语言交际。
它是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概念隐喻具有普遍性、隐蔽性和潜在性的特点,即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可能通过不同的隐喻来理解同一概念,而这些隐喻通常是潜在而隐蔽的,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来揭示。
二、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 时间的隐喻
在英语中,时间常被隐喻为“金钱”,比如“花时间”、“浪费时间”等表达方式,反映了英语国家人们对时间的重视和节约。
而在汉语中,时间常被隐喻为“空间”,比如“时光”、“时光荏苒”等表达方式,反映了中国人对时间的流逝和变化的感慨。
三、跨文化交际中概念隐喻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对同一概念的隐喻差异可能会导致理解和表达上的误解和偏差,从而影响交流和沟通的效果。
了解和理解对方文化中的概念隐喻,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至关重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通过学习和了解对方文化中的概念隐喻来正确理解对方的言辞和行为,避免因概念隐喻的误解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英汉隐喻的异同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英汉隐喻的异同传统理论多从修辞层面对隐喻进行研究。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在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的共性与差异。
标签:隐喻认知共性差异英语汉语传统上,隐喻被视为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普通语言修辞手段,是非正常的语言使用。
因此,长期以来,对隐喻的研究多以修辞为取向。
直到1980年美国认知语言学家莱可夫(koff)和约翰逊(Mark.Johnson)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对隐喻理论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指出隐喻不仅仅是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文化反映和思维方式,它直接参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之一。
莱可夫和约翰逊通过大量语言实例来证明,隐喻概念是构成语言的基础。
据统计,人一生大约使用470万个新颖的隐喻,2140万个定型化的隐喻[1]。
隐喻涵盖了社会生活、语言文化、政治宗教、科学经济等各个领域[2]。
因此说隐喻几乎浓缩了整个语言的规律,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代表性。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探讨英、汉隐喻的共性与差异问题。
一、隐喻的认知隐喻是指将两种完全不同概念的事物通过含蓄、映射或婉转的表达方式达到形象比喻的言语行为,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3]。
根据莱可夫等人的观点,被说明的领域称为目标领域,说明的领域为源领域,映射由源领域向目标领域进行,从而达到重新认识目标领域特征的目的。
试以“argument”这一抽象概念为例来说明隐喻的认知。
莱可夫和约翰逊通过对一些语言实例的分析,发现说英语的人对“argument”这一概念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组隐喻,其中一个重要的隐喻就是:Argument is war(争论是战争)。
这里源域中的“war”和目标域中的“argument”属于两个不同的语义范畴,但在这一隐喻理解过程中,war的部分特征被映射到目标域argument上。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隐喻是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现象,尤其是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背景的隐喻概念会对言语沟通造成障碍。
中文和英语、汉语和英语之间的隐喻概念有很多的异同之处。
本文将从隐喻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
1. 隐喻的定义与特点隐喻是语言学上内涵的表示方式,指将一个概念通过另一个概念的借用来表达,隐藏一定的意义。
隐喻具有隐晦、象征、代替、诗意等特点,在传递信息时要依靠语言表达,也涉及到文化价值观等领域。
2. 隐喻的分类在形式上,隐喻分为直接隐喻和间接隐喻。
直接隐喻是指所借代表元素和所表示目标元素之间的认知近似。
如“他是个猪头”中“猪头”即指人蠢或粗鲁之意。
间接隐喻则是所借代表元素和所指目标元素之间的认知不近似、造成了不自然美感,通过比喻、类比、构思等方式掩藏自己的真实含义,让读者通过联想完成自己的思维过程。
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中的“初见”即比喻为美好的开始。
此外,隐喻还可分为结构和语义隐喻。
结构隐喻是在形式上具有隐喻功能的语言结构,如词汇隐喻、句子隐喻等。
语义隐喻则是在语义上实现的隐喻,如本体隐喻、道德隐喻等。
中英汉文化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在概念隐喻上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虎是勇猛的象征,而在英国文化中,狮子代表着勇气和权力。
在隐喻的使用中,这些文化背景的影响很明显。
此外,不同的语言也具有不同的隐喻习惯。
比如,“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这句话的英语释义是“一鸟在手胜过十鸟在空”。
而在汉语中,“吃一堑长一智”意为通过一个错误,得到一个经验,但在英语中则更多地用“once bitten, twice shy”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总之,隐喻是语言中重要的现象。
在跨文化交际中,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隐喻概念是有效进行沟通的必要条件。
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隐喻习惯,并注意隐喻可能存在的误解问题,以降低跨文化交际的难度。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隐喻是指用一种文化的概念或词汇来描述另一种文化的概念或词汇。
隐喻可以帮助跨文化交际了解和相互接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这种基于文化差异的理
解也有助于获取解释多元文化的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的概念隐喻中,中文和英文的隐喻有一些不同之处。
例如,在中文中,
隐喻以地理空间概念为主,例如“下山”,意味着“出现”,它在表达上有一种深刻的发
展概念。
而英文中,隐喻以季节、动物、花园和森林为主,因此隐喻表达具有更广泛的含义。
此外,在中文中,抽象概念以“梦”“想”“及”“匙”“决定”为主旨,表达抽象
的概念。
而英文中,抽象概念以法律、运动、战争等为主,可以有效地表达抽象的概念。
此外,中文和英文的隐喻可以用来表达道德概念。
在中文中,如“赶日”,意味着
“努力”,反映了社会尊重勤奋的道德原则,而英文中,“如狼似虎”可以表达“忠诚”
的道德概念。
总之,跨文化交际的概念隐喻可以有效地表达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帮助相互了解
和接受,而英文和中文的概念隐喻各有不同,可以用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道德概念。
因此,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研究有助于拓展我们的文化理解,增强我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开发一种能够应用到具体情况中的新理解方法。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教学应用论文
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及教学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对英语和汉语隐喻的生成机制及体现形式加以探讨,探索培养隐喻意识与英语词汇扩展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的教学方法。
本研究旨在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出可供参考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英语词汇教学质量。
关键词:隐喻隐喻能力词汇教学一、引言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其中,lakoff和johnson所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具有开拓性,他们提出了“概念隐喻”这个概念,使隐喻正式纳入认知科学的领域。
近几十年来,隐喻以及它的结构、运作机制、功能和认知特点已经成为语言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热门话题。
其中隐喻的认知功能研究异军突起,受到普遍认可。
认知语言学家提出,应结合人们的基本认知能力来系统地研究语言,强调人的认知对概念形成的作用。
taylor 在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语言的范畴化:语言学理论中的类典型》)一书中对一些常用的英语词汇语义范畴进行精辟分析,他赞成wittgenstein提出的“家族相似形性原理”,并将这一原理通过隐喻等方式使原型子范畴发生联系,形成了意义链而建构起来家族相似性范畴(family resemblance category)。
认知语义学强调人的认知对概念形成的作用,认为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如隐喻、换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想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
隐喻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构成了人们的概念系统,决定着人们语言的应用。
正如sweetser所归纳的那样,“大多数多义词是由于隐喻使用的结果”。
可以看出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隐喻在思维和语言中的重要性,通过隐喻的研究可以透视语言文化的本质,探求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水”隐喻及其英译研究——以《红楼梦》和鲁迅小说为语料
1902022年01期总第597期ENGLISH ON CAMPUS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水”隐喻及其英译研究摘 要:概念隐喻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在文学作品中也以创新的方式呈现。
本文选取中国文学代表作《红楼梦》以及鲁迅小说,采用汉英平行语料库筛选出的语料, 对汉语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水”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国文学作品;水;概念隐喻;英译作者简介:信达,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一、引言隐喻在传统意义上是一种修辞手段,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1980年,Lakoff 和Johnson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隐喻是人类语言和思维中的普遍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语言中,而是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我们的思维中。
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观认为 :人类的范畴、概念和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的 ,其最基本形式主要依赖于对身体部位、空间关系等的感知而逐步形成 ,归根结底 ,认知、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的。
实际上,隐喻不仅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还频繁地用在文学作品当中,文学隐喻是日常隐喻的延伸。
日常隐喻的特点是包含上千上万个跨域映射的巨大系统,这个系统同样也被用于文学隐喻。
水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而且是人类的精神寄托,水既满足了人类共同的认知体验基础,又在不同文化中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含义。
以汉语中的“水”隐喻为例,“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等,这和英语中的“水”隐喻具有共同的根基。
因此,当汉语文学作品的“水”隐喻被译成英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文试图考察以下几个问题:1.中国文学作品中, 作者用“水”隐喻哪些事物?2.汉语中的“水”的隐喻在英译本中是否有对应的概念隐喻?3.当汉语中的“水”隐喻和英语中“水”隐喻源域不同时,英译本怎样翻译更有助于读者理解?本文的语料来自绍兴文理学院的《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和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
二、“水”隐喻的研究现状关于“水”的隐喻,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英汉语“水”的认知语义分析
第30卷 第5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V ol.30 No.52010年10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ct. 2010收稿日期:2010-03-10第一作者:陈淮,女,1977年生,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英语教学论。
英汉语“水”的认知语义分析陈 淮1,廖锦超2(1. 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外国语言与教学研究所,广东 湛江 524088;2. 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外语系,广西 玉林 537000)摘 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隐喻和转喻为手段,运用英汉语料,对英汉语“水”的语义认知进行分析和比较,可将投射的范围大致归纳为3个方面:1)自然/环境域,2)情感/态度域,3)社会/事物关系域。
通过隐喻或转喻,“水”的概念向外实现了语义扩展。
“水”语词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差异,一方面表明人类最初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基本相同,另一方面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的透视角度使“水”的认知产生不同语义,带有鲜明的民族性,从而揭示其语义投射不仅应从认知角度,还应从社会文化角度着手进行研究。
关键词:水;认知;语义分析;隐喻;转喻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159(2010)05-0067-05A Cognitive Semantic Analysis of WATER in English and ChineseCHEN Huai 1,LIAO Jin-chao 2( 1.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 & Teaching,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 China ;2.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Yulin Normal University,Yulin , 537000,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perspective, the paper takes as example the basic word “water”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to make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cognitive features of metaphoric or metonymic expressions. Thus, the concept of WATER is projected to three conceptual domains: 1) the nature/surrounding domain, 2) the emotion/attitude domain, and 3) the society/relationship domain. By exploring their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in the cognitive semantic structuring and mechanism, it is shown that human being have the same original cognition towards the objective world on the one hand, and different nations perceive the same thing from various outlooks on the other, which generate different concepts, with their own distinctive national character. Therefore, the study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both cognitive and socio-cultural factors as well.Key words: water; cognition; semantic analysis; metaphor; metonymy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源自人们的基本经验,是人类的认知现象,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英汉概念隐喻的深层文化对比研究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汉“水”隐喻的认知分析
来 ,周而复始 ,故而常常向后看 ,立足于过去 ,善于总 结前人 的经验教洲 ,从 过去了解 现在并推知未来 ,因而
偏 向于注重时间而非空间。因此 , 中国人不论 身处何地 ,
无 不 为 其 拥 有 “ 远 流 长 ” 的 五 千 年 灿 烂 文 化 而感 到骄 源 傲 。 以 , 国人 常 说 不 能 忘 本 , 得 忘 记 过 去 如 同 “ 所 中 懂 无 源 之 水 ,无 本 之 木 ” 的 道 理 。 人 们 往 往 按 照 过 去 的标 准
第 1卷 9
第 1 期 1
牡丹 江 大学 学报
J u n o M d n a g U v r t o r a f u a j n ni e s y 1 i i
V .1 o. o1 9N I1
N v. 20 0 o 1
2l 年 l 0 0 1月
文 章编 号 : 10 —7 7 ( 0 0 1-0 00 0 88 1 2 1 ) 06 -3 1
象的 原 因进 行 了分 析 和论 述 。
关键 词 : 水 隐喻 ;认 知 分 析 ;英 汉 中 图分 类 号 :H3 3 文献 标 识 码 :A ) 以下三个方面对英汉 “ ,从 水”隐喻的 个性进行分析和阐述 , 并对其文化差异作一对 }性研究。 匕 1 .时间观— — 后馈与超前 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 境使中国人的思维视野
象 的原 因进 行 了分析 和 论 述 。 二 、英 汉 “ ”隐语 认 知 的个 性 分 析 水 “ 化 的 核心 是 哲 学 ,特 定 的哲 学代 表 了特 定 文 化 文
因为相信今天的局面是过去长期积累的结果“ 冰封三尺 , 绝非一 日之寒” ,人们赞颂 的人生精神是 “ 水滴石穿 ” ;
比较语言学论文:中英日常文化交流中的隐喻对比
比较语言学论文:中英日常文化交流中的隐喻对比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方式。
隐喻深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经常使用隐喻。
本文在介绍隐喻的定义、类型等基础上,对比分析中英两种语言在科技、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隐喻现象,以期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中英文化中的隐喻及其内涵。
关键词:隐喻; 应用; 文化内涵;英国语言学家理查兹(I.A.Richards)曾说,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运用隐喻,不使用隐喻,我们就无法描绘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物,甚至无法连贯地说上三句话(詹蓓,2003)。
由此看来,隐喻之于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很多情况下人们在运用时都不自知。
隐喻是当下语言学研究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体现不同事物在不同语境下的象征意义。
作为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隐喻在文学创作中也经常被使用到。
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具有隐喻性(Lakoff,1980),隐喻概念是语言构成的基础,它在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上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隐喻只是被狭隘地视为修辞学这样的边缘学科的研究对象(伍静,2019),因此,有关隐喻的传统理论和研究也仅仅将隐喻看作一种修辞方法。
实际上,隐喻并非只是修辞那么简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语言学的转向和心灵哲学浪潮的出现,隐喻理论的研究很快引起了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的关注(陈凯莹,2019)。
隐喻学研究的热潮涉及到了多个学科,其代表人物就是乔治·莱考夫。
他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隐喻涉及到人类的概念系统以及对概念系统的认识,是人们思维、行为或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
总之,隐喻渗透在日常交流和语言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简单讨论中英日常文化交流中的隐喻。
1、隐喻的概念1.1 、隐喻的定义隐喻又被称为“暗喻”,是文学创作经常使用到的语言修辞手法(周莉,2018)。
顾名思义,隐喻可以理解为隐含的、不明显的比喻,即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在跨文化交际中,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它是通过将一个概念用另一个概念来表达的方式。
隐喻在不同的语言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出现概念隐喻的对比。
本文将对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其文化背景及交际效果。
需要明确的是,隐喻是一种充满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
一个概念隐喻往往能够反映出该文化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方面的特点。
在英语中,有一个常见的隐喻是将时间看作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表达时间的紧迫感和珍贵性。
英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如"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就是这种隐喻的体现。
而在中文中,时间的隐喻则更多地与自然景物联系在一起,例如"光阴似箭"(时间如箭),"岁月如梭"(岁月如梭)等,这些隐喻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来表达时间流逝的概念。
两种语言中的时间隐喻反映出了英语文化和中文文化对时间的不同理解和重视程度。
要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沟通,双方必须积极学习和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提高对概念隐喻的敏感度。
在学习第二语言或第二文化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对方常用的概念隐喻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表达方式,避免因隐喻的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在交流过程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适应性,尽量使用对方熟悉和接受的表达方式,以提高交际效果。
中英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源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不同。
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隐喻的特点对于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双向学习和适应,才能实现真正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概念隐喻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使用隐喻来表达和理解某一特定概念。
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具有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概念隐喻的使用和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和障碍。
本文通过对比中英概念隐喻的使用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中英在概念隐喻的使用上存在差异。
中文隐喻的使用更加丰富和形象,常常通过使用具体的物质来隐喻抽象的概念。
在中文中我们常用“心灵手巧”来形容一个人技术高超的特点,将“心灵”用来隐喻人的能力和智慧;而英文中则更多地使用抽象的概念词来进行隐喻。
英文中常用“sharp mind”来形容一个人聪明,将“sharp”用来隐喻人的思维敏捷。
在概念隐喻的理解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文化注重整体性思维和以关系为基础的思维方式,而英文文化则更加注重逻辑性思维和以事实为基础的思维方式。
中文隐喻的理解更加依赖于上下文和语境,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而英文隐喻则更加依赖于语义和词义的理解,更加直接和直接。
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概念隐喻的使用和理解的差异。
对于中文母语者来说,需要注意在中英文之间的隐喻的转换和理解。
在进行中英翻译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隐喻词语,并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和翻译。
对于英文母语者来说,需要多学习和了解中文隐喻的使用和理解,以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误解和困惑。
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解决概念隐喻的问题。
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过于抽象和隐喻的词语。
可以加强上下文的解释和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对方理解隐喻的用意。
也可以通过询问和沟通来解决概念隐喻的理解问题,以确保交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跨文化交际中的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隐喻于不同文化中。
在实际交流中,我们应该注意概念隐喻的使用和理解的差异,避免产生误解和困惑。
通过加强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被广泛运用,然而隐喻在不同语言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英汉隐喻比较与分析,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两种语言之间的区别,并有助于更好地学习扩大词汇量。
一、英汉隐喻的相同之处首先,英汉隐喻都具有比喻性,即用一个形象或抽象的物体来指代另一个事物,表达出一种新的语义效果,从而使语句更有意义,更有意义,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英文中:The storm smashed the windows.中文中:狂风摧毁了窗户。
此外,英汉隐喻都能够增强表达的强度,让语言更具有美感。
例如:英文中:He was an immovable mountain.中文中:他是一座山般的坚定不移。
二、英汉隐喻的不同之处然而,英汉隐喻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英文的隐喻更多的是指代自然现象,例如:“The heart is a pump.”而汉语更多的是指代人文现象,例如“那场比赛就像攀岩一样困难”。
其次,英文隐喻更多拓展性,一个隐喻可以表达多种含义,如“He was a lion in the fight”,可以表达勇敢、凶猛等形容。
而汉语的隐喻更具有具体意义,一个隐喻一般表达一种概念,如“这项工作就像冰山一角”,表达的具体意义就是难度巨大。
再次,英文隐喻多以同义比喻形式出现,如“It was a desert”,表达的是无聊无趣。
而汉语隐喻则更多以反义比喻形式出现,如“他是一座孤山”,表达的是孤独无助。
三、结论从上面的比较与分析来看,英汉隐喻有着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但总的来说,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新的意义,使语言更加丰富,更有吸引力。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提升英语水平。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概念隐喻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同一概念用不同形式的隐喻来进行表达。
概念隐喻与文化密切相关,不同文化中的隐喻存在着差异,这导致人们可能会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中英汉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三种语言之一,其概念隐喻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将对中英汉语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
一、食物概念隐喻中文文化中,食物被视为生命的源泉,其隐喻往往具有生命的意义。
例如,“米饭是人民的重要粮食”,在中文文化中,米饭被视为最为基本的食物,而非作为外部馅饼。
同样,“糟糠之妻不下堂”,意为只有饥饿到极点的人才会找到穷苦的妻子,因为穷人只能吃粗糙的食物,这在中文文化中被视为非常丑陋和可鄙的行为。
在英文文化中,食物概念隐喻往往更注重荤腥食品,如“my goose is cooked”,意为局面已经无法挽回,而goose是一种适宜烤制的肉类食品,“he is toast”指某人已经完蛋了,而toast是一种干烤面包,因此英文的食物隐喻更侧重于冷酷和荤腥。
在汉语和英语中,料理食物的行为可以是隐喻的对象,其所传达含义有所不同。
例如,汉语中“削足适履”意为强行适应环境,是一种指舍本逐末的表现,而英语中,“cutting off one’s nose to spite one’s face”意为故意伤害自己来报复他人,不同角度下的概念隐喻差异非常明显。
中文文化中,时间被视为有限的资源之一,时间被人们长久以来的追求所影响。
例如,“一寸光阴一寸金”是一种隐喻,表示一寸光阴等同于一寸黄金,而黄金被视为非常珍贵的财富。
而“时间是一个贼,悄悄地,不留痕迹偷走了东西”则表达了时间的随意而无情性。
在英语中,时间的隐喻通常借用物品或自然界中的东西来表达,例如,时间就像水,不可逆流,或者时间是一个疯狂的厨师,它总是在不断地搅拌。
英文时间隐喻中往往有一个明显的比喻对象,常常是生活中某个经验或物品。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隐喻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来暗示另一句话的意思。
隐喻在汉语及其他语言中都普遍使用,在英语中也有广泛使用。
英汉隐喻拥有相同的功能,但有着不同的形式。
因此,比较英汉隐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它们。
一、英汉隐喻的形式1、英语中的隐喻在英语中,隐喻通常包含三种表达形式,即形容词比喻、定语比喻和动词比喻。
形容词比喻表示在进一步细化描述时,对某物体的特征进行喻指,例如“Her eyes sparkled like diamonds(她的眼睛闪烁得像钻石一样);定语比喻指的是正式地把一种东西当作另一种东西来描述,例如“the wind arms”(风的手臂);动词比喻指的是用某种动作来描述另一个概念或抽象概念,例如“The waves were dancing”(海浪在跳舞)。
2、汉语中的隐喻汉语中的隐喻更加丰富,主要有三类,即含蓄比喻、喻义比喻和双关比喻。
含蓄比喻是指用不明显比喻的方式来暗指一个事物,例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指同一事物出现了两次);喻义比喻是指表面上比喻事物,但实质上是比喻其他事物,例如“百年好合”(指相处很久和睦);双关比喻指利用语言上的双关性和联想性,从一个角度说明另一个角度的事物,例如“稳扎稳打”(指定下目标,坚持一个方向)。
二、英汉隐喻的比较1、隐喻的功能英汉隐喻都有提高语言表达效率的作用,帮助人们用少的话来表达多的意思,并加深对其思想的印象。
2、隐喻的形式英汉隐喻的形式有所不同,英语中更多的是以形容词、定语和动词形式来表达,汉语中则更多地借助含蓄比喻、喻义比喻和双关比喻等形式来表达。
3、交流效率英汉隐喻的形式相同,但对于所表达的意思可能会有某些区别,从而影响交流效率。
因此,在进行英汉沟通时,要多加留意其中的差异,以便把握好语言的正确语义。
三、总结英汉隐喻都是一种语言表达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然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文化上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英汉隐喻在形式和意义上有所不同。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中,概念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可能会被表达为不同的隐喻。
本文将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研究,以便更好地帮助跨文化交际中的人们理解双方的语言表达。
一、人的面部表情的隐喻在英语中,人的面部表情通常被隐喻为“面具”,比如说,当一个人保持着一种冷静或者不露表情的面部表情时,我们会说他戴上了“面具”,即表现出了一种不真实的或掩盖真实情感的面貌。
在汉语中,人的面部表情则经常被隐喻为“脸色”,比如说,当一个人的脸色发红或者发青时,我们可以用“脸色尴尬”、“脸色难看”等隐喻来描述这种情况。
二、时间的隐喻在英语中,时间通常被隐喻为一种有形的资源,比如说“时间是金钱”,“时间在流逝”等等。
这些隐喻强调了时间的珍贵价值以及必须有效管理和利用时间。
而在汉语中,时间则通常被隐喻为一种有形的流体,比如说“时间如水”,“一刻千金”等等。
这些隐喻强调了时间的流动性以及必须珍视时间和不可挽回的先后顺序。
三、爱情的隐喻在英语中,爱情通常被隐喻为一种曲折的道路,比如说“爱情之路”、“爱情的坎坷之路”等等。
这些隐喻强调了爱情的困难和不易,以及必须经过坎坷和曲折的道路才能到达真正的幸福。
而在汉语中,爱情则通常被隐喻为一种甜美的食品,比如说“甜蜜的爱情”、“爱情是甜蜜的果实”等等。
这些隐喻强调了爱情的甜美和愉悦,以及需要不断温馨、呵护和关爱才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
四、成功的隐喻总结来看,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概念隐喻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和语言对于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诠释和表达方式,需要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互相理解和相互学习。
只有深入了解对方的语言和文化,才能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进一步发展。
英汉新闻中的概念隐喻所体现的认知策略对比
隐喻 研究是 现代 语 言学及 认知 科学 研究 的热 点问题 ; 闻语 言 的研 究 是 目前 文 体学 研 究 的热 新
示 [] 1 21 : 2
展 的最新 动 态 、 言 的最 新 发 展 。我 们 每 天 所 接 语 触 到的各 种新 闻 中充 满 了大 量 的隐 喻性 语 言 , 一 些新 的隐 喻概 念 也是 通 过 新 闻报 道 得 以 传播 , 并
确立 下来 , 逐渐 失去 其新 鲜性 , 为死 喻 。本 文摘 成
收稿 日期 :2 0 —1 0 9 2—1 5
旦 这一 映射 关 系 建 立起 来 , 就会 反 过 来 将 自 它
身 的结 构强 加 于 实 际生 活 , 而 被 实 现 。经 验基 从 础 与隐喻 实现 之 间的虚 线表示 二 者之 间并无 清 晰
作 者 简 介 :董 革 非 ( 94一) 女 , 宁 沈 阳人 , 北 大 学 讲 师 , 海 外 国 语 大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 17 , 辽 东 上 主要 从 事对 比语 言 学 、 知 语 言 学 研 究 。 认
英汉 新 闻 中的概 念 隐 喻 所 体 现 的认 知 策 略对 比
董 革 非
( 北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辽 宁 沈 阳 10 1 ) 东 18 9
摘
要 :在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的 新 闻报 道 中 都 有 大 量 的 隐 喻 性 语 言 , 有 失 去 新 鲜 性 的死 喻 , 既 也
用 的隐 喻概念 进 行 对 比, 示 英汉 两 种 语 言 的使 揭 用者 在认 知策 略上 的异 同 。
英汉“水”概念隐喻共性研究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2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1] Lakoff ,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 田丹蕾.汉英“水”隐喻的共性研究[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7(04). [3] 张丹.地理环境认知体验性决定“水”与“土”英汉语义价值对比及教学 中的思辨培养[ 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 [4] 张靖宇.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文学中“水”意象的认知解读[J].扬州教育学 院学报,2014(01). 作者简介 :向文静(1995—),女,重庆市人,研究方向 :英语语言文学。
基于相同的认知体验,抽象的“环境”常常被隐喻为实体“水”。这里 的环境指的是事物存在的一个抽象时空,水是指一片水域。环境域和水域之 间存在着众多相似之处,身处水域的物体被水紧紧包围着,就好比人们时时 刻刻被抽象时空所包围一样。汉语中“一潭死水”指的是没有活力的生活环境。 死水不会流动,毫无波澜,就好平淡无味的生存环境,没有喜悦欢笑也没有 困难挫折。中英文表达中“混水摸鱼”和“murky waters”都泛指动荡混乱 的环境,局势。 2.4 水喻冰冷的态度
英汉空间隐喻的对比研究——比较“deepshallow”和“深/浅”
[作者简介]杨琳琳,女,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二语习得。
英汉空间隐喻的对比研究 ———比较“deep /shallow ”和“深/浅”○杨琳琳(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摘 要] 空间隐喻作为隐喻的一种重要形式,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
以英语“deep /shallow ”和汉语“深/浅”两组方位词为例,对英汉空间隐喻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 空间隐喻; 对比研究; 深/浅[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1-0070-03一、隐喻与空间隐喻Lakoff &Johnson(1980)指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
(metaphor is pervasive in everyday life,not just in lan⁃guage but in thought and action.)”隐喻是用一个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个事物,将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提炼出来,然后再加以类比。
这种将已知事物的核心属性映射到新事物上的认知过程是隐喻式的,而人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认知世界的。
因此,从语言的角度来看,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一种思维方式。
隐喻既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结果。
根据始源域的不同,Lakoff &Johnson (1980)把隐喻分为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和本体隐喻三类。
其中,当我们用空间关系来理解非空间概念时,也就是把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时间等的抽象变化看作是某具体实物在空间中位移变化,这就形成了空间隐喻。
换言之,空间隐喻就是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souce domain),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target do⁃main)进行映射从而获得某一概念的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英汉语 水概 念隐 喻的对 比分 析
() 4 标准、 水平是水 当水处于一种停滞状态时, 水便处于一定的高度,
( ) 一 水概念隐喻的共性分析
艺术 水准 。( 现代 汉语语 料库 )
An s f r B r a a He v y;s e w s a b r ft e d a o ab r re h a o e o h
水是一种液体。人们在命名一些液体类的事物时 往往将其通称为水 , 以水喻液体 。但这种 隐喻本身是 中 的一种。例如汉语 中的香水 、 汽水 ( 苏打水 ) 泪水、 、 药
民族 个性 差异 。
关键词 : ; 水 概念 隐喻 ; 投射 范围 ; 汉对 比 英 中图分类号 : 33 H1 H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34 2 1 90 3 -3 17 -4 X(00)-0 20
作者简介: 蒙倩静 ( 94一) 女 , 18 , 广西贵港人 , 士研究生 , 究方 向为认知语言 学。 硕 研
水是 生命 之 源 。 “ ” 一 概 念 早 已进 入 并 深深 水 这
Hi s e c wa n tig u mi a d s p eh s ohn b t l k n wae. tr
扎根之于人类的认知、 思维和概念系统中, 体现在语言
表达上 , 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国内, 关于水的隐喻 研究寥寥无几 , 并且都只是研究 了该领域的其 中一个 侧 面 , 缺乏 系统全 面 的对 比和 分 析 。本 文 主要 从认 还 知语言学的角度 , 系统探讨英汉语中水的概念隐喻 , 具 体考察水在英汉语中的投射范围、 共性、 个性以及背后 的理据 。本文试 图回答如下几个 问题 : 1 英汉语 中 () 是否存在相同或相似 的水概念隐喻?( ) 2 英汉语 中水 概念隐喻的投射范围孰宽孰窄?( ) 3 水概念隐喻投射
回过头来评价这些活动 , 不能泼冷水, 事物发展的 过程 中, 总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现代汉语语料库)
He s r d t o r c l t r o e t t o p u od wae v r me,i a t t a e n p r o
() 2 平淡 是水
蒙倩静
(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 学院, 广西 桂林 5 10 ) 404
摘 要 :k A 认知的角度 来看 , 汉语 中的水 的 隐喻在 表 示液体、 英 平淡、 思想/ 通 交:/时 间/ 钱、 准、 金 标 态度、 虚假、 问 困
难/ 险等方 面是共 同的 , 危 而汉语 中还 用水 隐喻 纯净、 白、 明 力量 、 条件 、 情感、 心境、 性 , 人 英语 中则没 有这种 隐喻 。而英 语则用水隐喻严 密、 求真。英汉语 中水概念隐喻投射这种 同异共存 , 同中带异 的特 点源 自于两个 民族 传统哲 学、 文化和
水是无味的, 当人们在体验某种平淡无味 的东西 时 自然容易将其理解为水 , 因此便有 了“ 平淡是水” 的 隐喻。例如汉语中的白开水 、 清汤寡水 , 英语 中的 m l i k
a tr nd wae .
s u c eb o , npr t rv eme ( N t nht l d i at o ei . B C) a h o v
() 6 虚假是水 水具有稀释作用 , 使得被稀释物不存 , 所以可用于
收 稿 日期 :0 0—0 21 7—1 0
小学课业负担重的话题 , 在翻来覆去地说过 多年 之后 , 已经成了一杯白开水。( 现代汉语语料库)
・
32 ・
指某一情况中夹杂不真实的成分 , 如汉语 中的水分、 水 货。此外、 一些含 “ ” 水 的动词词组也可 喻指 虚假 , 如 汉语中的注水、 掺水, 英语中的 w t on ar w 。 ed () 7 问 困 危 险是水 水是万物的本原 , 当水量过大则可能造成问题 、 但 困难 , 甚至危险等 , 于是便产生 了“ 问题/ 困难/ 危险是 水 ” 隐喻 , 的 如汉语 中的拖人 下水 、 水深 火 热等 。
2 1 9月 00年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 u a fHu e i e s y o u a in o m lo b iUnv ri f t Ed c t o
S p. 01 e 2 0
第2 7卷第 9期
V0. 7 No 9 12 .
英 汉“ ” 水 的概 念 隐 喻 的 比较 研 究
水、 口水 、 水 等 , 墨 以及 英 语 中 的 rs oe—w t ,sd a r oa— e
wat r e.
i t ae B C fsw t .( N ) r r
() 5 态度不好是冷水 人们依靠 自己的触觉感官可以体验到冷水冰凉不
温的感觉 , 因而可借冷水 比喻人们对人、 对事不够热情 的态度 。英汉语 中都存在 “ 泼冷水” 这一用法 。
背后 的理据是什 么 ?
一
( A D) OL
() 3 思想/ 通/ 交 时间/ 金钱是 水
现实世界或心理世界 中人们能体验到的思想的波
动、 交通 的流动、 时间的流逝、 金钱的不断消耗等, 这些 意象都 给人 以水 流 的感 觉 , 因而便产生 了“ 思想/ 交
i/ 匿 时间/ 金钱是水” 的隐喻。以思想 的流动性为例 : 现在我们应该来谈一谈这件事在英国社会上所引 起 的思想 波动 。 ( 现代 汉语 语 料库 ) ’
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认为 , 心智、 意义和人类思 维都是基于身体经验的。东西方人虽然生活的地理环 境不同, 也各具独特 的风俗 习惯 , 由于相 同的体验 , 但
英汉语中存在着颇多相 同或相似的概念隐喻投射 。 () 1液体是水
人们将此喻指标准、 水平 , 即在生产、 思想、 业务等方面 所达到的高度 , 例如汉语 中的生活水平、 文化水平、 业 务水准等。 同时展 出的墓 志铭拓 片 , 也具 有很 高的 书法、 刻 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