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治疗乙肝经验汇萃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乙肝、肝病秘方集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乙肝、肝病秘方集乙型肝炎——乙肝汤(陈伯咸方)(组成)醋柴胡10g,全当归10g,杭白芍15g,云茯苓10g,生白术10g,鸡内金10g,大砂仁6g,血丹参15g,炒川楝子10g,醋延胡索10g,炒枳壳10g,绵茵陈20g,广陈皮10g,炒谷芽10g,炒麦芽10g。
(功效主治)养血疏肝,健脾和中。
适用于迁延性、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症见胁痛酸胀,食欲不振,面色无华,乏力便溏,情志抑郁,肝功反复异常。
苔薄白或白腻。
脉细弦等症。
(方解)乙型肝炎其病毒深入营血,潜隐定位于肝,往往木郁土虚,代谢滞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正不胜邪,故肝功能反复异常,多呈慢性化发展。
方中柴胡辛苦微寒,独能疏木化土,调和肝脾;当归、白芍乃动静相配,甘酸化阴,补血和营,养肝补虚,“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集砂仁、白术、云茯苓、鸡内金、陈皮、谷芽等多种益气健脾和中之药,庶得脾土健运,化食谷为精微以养肝;乙肝者气滞血瘀乃是必然,使用丹参、延胡索、川楝子、枳壳宣通气血而贯穿始终;茵陈苦平疏利,清肝利胆,促进代谢。
诸药协同,养血疏肝,健脾和中,理气活血兼清湿热,俾肝得脾养,脾得肝助,藏泄并举,运化升降自如,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自我调节、自我康复之目的。
(加减)肝郁化热者加牡丹皮;神倦乏力甚者加黄芪;不寐者加酸枣仁、焦远志。
(按语)乙肝病毒并非人体之所有,一旦感染,也应视为异常。
当劳倦过度,体质虚弱时便会发病。
用本方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收转阴之效,不妨一试。
(方源)《陈伯咸临床经验荟萃》微信搜索行之医话公众号即可关注更多精彩内容肝炎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垂盆草方(丁济民方)(组成)干垂盆草60g(鲜者250g),当归10g,红枣5枚。
(用法)水煎2次,每次煎40分钟,分2次服,每日1剂。
本方可连续服数月之久;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范围以内,一般仍需再服数周为宜。
(功效主治)清热消肿,和肝健脾。
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者。
国医大师薛伯寿:治疗乙肝经验方
国医大师薛伯寿:治疗乙肝经验方
本方取仲景《伤寒论》小柴胡汤、茵陈蒿汤合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加减而成。
方药组成:柴胡8~12克,黄芩6~9克,法半夏6~9克,党参6~10克,郁金6~10克,茵陈6~10克,栀子6~10克,蝉衣3~6克,僵蚕6~8克,土茯苓8~12克,蒲公英8~12克,生甘草6~10克。
1服水煎2次,取汁200~400毫升,分3次温服。
功用:疏利透邪,解毒利湿,升清降浊。
方解:柯韵伯喻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益气扶正的名方。
方中既有柴胡、黄芩之凉,又有半夏、生姜之温,既有参、枣、草调脾,又有半夏、生姜之降逆和胃。
此经验方取少阳肝胆病正剂小柴胡汤,去大枣滞邪,除生姜辛热;茵陈蒿汤配伍特点为清泄湿热,合升降散升清降浊;加蒲公英、土茯苓清解疫毒。
本方对乙肝湿热毒火盛者,复方而施,联合逐邪,邪毒祛而正自安。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连翘长于清解湿中之热,故多取用;湿热甚小便不利,加滑石、猪苓。
用药量据年龄长幼、体质强弱、病邪轻重而异。
体虚之人,突出小柴胡汤;湿热毒重者当以升降散、茵陈蒿为要;大便秘或胶黏不爽,宜
加用大黄。
注意事项:便溏(指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俗称薄粪)之人,栀子、大黄当少用、慎用或用其炭。
梁瑞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举隅
・
2 0 1 5年 1 1月第 3 1 卷第 1 1 期
S H A N X I J O F T C M N o v . 2 0 1 5 V o 1 . 3 1 N o . 1 1
・ 3・
名医经验 ・
梁瑞敏 治 疗慢 性 乙型肝 炎经 验举 隅
李怀 长
的关 系才 能有 效 地控 制 疾病 。肝 脾 之 间 常 见 的 病
气, 和解少 阳 , 解枢机不利。现代研究证实具有抗 肝损 伤作 用 ¨ J , 故 慢 性 乙 肝 每 每 用 之 。该 药 虽 : 有 劫阴之虞 , 但可用白芍柔和之性制之。阴伤不显时 白芍 用 量 为 1 0~1 5 g , 阴 伤 重 者 白 芍 可 加 量 至
肝 硬化 、 肝脏肿 瘤、 脂 肪肝等肝 胆系疾病 , 在 长 期 的 临床 工 作 中积 累 了 丰 富 的经 验 。笔 者 有 幸 跟 师 多年 , 亲 临教诲 , 受 益 匪 浅 。现 将 梁 师 诊 治 慢性 乙
肝 的经验 总结 整理 如 下 。
1 辨治 特 色
健脾 补脾 , 佐加 黄芪 既可 培土 , 又可 补肝 , 但用 量宜
3 0 g 。 柴 胡 和 白芍 , 一辛 一 酸 , 一散 一敛 , 一气一血 , 二者 配伍疏 肝 不致 耗 散 , 柔 肝 不致 敛 滞 , 临床 调 理 肝 体肝 用 , 收效 甚好 。 1 . 2 燮理气 血有 侧重 : 梁瑞 敏 老师认 为 , 乙肝病 毒 实为传 统 医 学 之 “ 瘟邪 ” 。该 邪 既 伤 及 气 分 , 又 在
医学研 究 , 梁 师认 为肝 功 能 中转 氨 酶异常 增高 而胆 红 素 正常或 轻度 异 常 , 病 变 在气 分 为 主 , 应 以清 利 湿热、 调 理肝 脾 为法 , 常选 茵 陈蒿 汤 、 栀 子 柏 皮汤 、 茵 陈 五苓 散 , 依 据 湿 重 或 热 重 而 选 方 。如 A S T> A L T , 胆红 素增 高 明显 , 甚 或 鼻衄 、 齿衄、 肌衄 , 此 时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肝炎秘方
名⽼中医屡试屡效⽅之肝炎秘⽅肝炎——舒肝化癥汤(周信有⽅)【组成】 柴胡9g,茵陈20g,板蓝根15g,当归9g,丹参20g,莪术9g,党参9g,炒⽩术9g,黄芪20g,⼥贞⼦20g,五味⼦15g,茯苓9g。
【⽤法】 ⽔煎服。
亦可共碾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服3丸。
【功效主治】 ⽤治⼄型肝炎。
【⽅解】 ⽅中以柴胡调达肝⽓;茵陈、板蓝根、茯苓等清解利湿,抑制病毒;当归、丹参、莪术等养⾎调肝、和⾎祛瘀,以扩张肝脏⾎管,增强肝内⾎液循环和增加肝脏⾎流量,从⽽起到改善肝脏营养及氧⽓供应,防⽌肝脏细胞损害、变性和纤维组织增⽣,以防⽌肝病的发展,并促使肝病恢复。
党参、⽩术、黄芪、⼥贞⼦、五味⼦等,为扶正补虚之品。
参、术、芪健脾益⽓,⽽有利于⾎浆蛋⽩的提⾼,改善肝功能;⼥贞⼦、五味⼦补益肝肾,促使肝细胞功能的恢复,其中五味⼦酸收⼊肝,可使转氨酶不致释放出来,从⽽起到降酶作⽤。
上⽅配伍,具有全⾯兼顾,综合运⽤和整体调节的作⽤。
【加减】 在随证加减⽅⾯,有湿热证候或瘀胆现象的,⽅中茵陈可重⽤40~60g,以利于清利湿热退黄,再加⾚芍、栀⼦,是出于祛瘀利胆退黄的⽬的。
虚羸不⾜严重的,如偏阳虚,酌加淫⽺藿、仙茅、⾁桂等,以温补肾阳;偏阴虚,酌加⽣地、枸杞⼦等,以滋补肾阴。
根据我长期的临床经验,治疗⼄型肝炎,如果单纯从病原学观点,选⽤对⼄肝病毒有抑制作⽤的苦寒药组⽅治疗,往往效果不够理想。
根据辨证,重⽤扶正培本,补益肝、脾、肾之品,⽆论证候表现、肝功化验和免疫指标,⼀般都得到相应改善。
这说明扶正补虚药,可调控机体免疫机制,改善肝细胞功能,促进蛋⽩合成,在治疗上是降浊和提⾼⾎清蛋⽩的关键。
对于肝硬化代偿失调,⾎脉瘀滞、阳虚不化所出现的腹⽔,根据“去菀陈莝”、温阳利⽔的治疗原则,在重⽤补益脾肾和活⾎祛瘀之品的基础上,尚须酌加理⽓利⽔之品,如⼤腹⽪、茯苓⽪、泽泻、⽩茅根等,如此标本兼治,有利于腹⽔消除,恢复肝脏代偿功能。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强天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强天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强天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袁正家,副主任医师,院长(四川省重庆市长寿县中医院)。
主治:由乙肝病毒所引起的乙型肝炎。
处方:党参、桑寄生、生首乌、丹参各30克,黄芪60克,枳売、枸杞、贯众、虎杖各15克,白术、肉苡蓉各18克,淫羊藿、仙茅各24克,板蓝根10克,黄柏9克。
用法:上药煎3次每次煎40~50分钟取汁,约900毫升,日服3次,饭前半小时各服1次,毎1次约服150毫升,分6次服完。
加减:湿热偏盛,加茵陈30克、栀子15克,生大黄10克(后下),去枸杞、肉苁蓉、首乌;脾虚,加砂仁10克.茯苓30克;阴虚,加北沙参、麦冬各20克;胁痛剧,加川楝子15克,延胡索30克;血瘀,加桃仁、红花、赤芍各10克;肝脾肿大,加牡蛎、鳖甲、山甲珠各(先煎)20克;纳呆便溏,加焦三仙各30克。
去肉苁蓉、黄柏、板蓝根。
疗效:治疗乙型肝炎患者88例,痊愈(用药2月~8个月,临床症状消失,每月查肝功能1次,连续3次 HBsAg 阴转,肝功能正常)58例;显效(症状明显好转.连续3次HBsAg 阴转,肝功能基本正常)20例;无效(症状虽有改善,但肝功能无改变HBsAg 为阳性)10例总有效率为88.7%。
按语:乙型肝炎多因脾肾俱虚,复加乙肝邪毒侵入人体,邪盛正衰,正不胜邪,邪毒居于营血为患,故用桑寄生、枸杞、二仙、首乌、肉苁蓉振阳益阴,养肝强肾;参、芪、枳、术健脾益胃,俾先后天强盛,既可抵邪外出,又能灭噬邪毒于内;贯众、黄柏、虎杖、板蓝根、丹参活血护阴清热解毒荡涤邪毒外出,全方有扶正逐邪之功,所以此方用于治疗乙型肝炎效果满意。
同时注意节房事心情舒畅,禁食辛辣肥甘厚味及不易消化之品,其效更佳,疗效也会缩短。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五位国医大师治疗乙肝经验方
五位国医大师治疗乙肝经验方▲颜德馨国医大师(1920.11-2017.4)颜德馨:犀泽汤【组成】广犀角3g(锉末吞服),泽兰15g,四川金钱草30g,土茯苓30g,平地木30g,败酱草15g。
【经验】颜老认为:本方证因湿热胶结肝脾,瘀血内阻脉络所致。
治宜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自拟犀泽汤,随症加减,取得较满意疗效。
方中以广犀角、泽兰入血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土茯苓、金钱草、平地木以疏肝清热,利尿化湿;败酱草凉血活血。
诸药配伍,共奏清热毒、消瘀血、利湿浊之功效。
颜老治疗中最喜用广犀角、苍术二味。
广犀角不仅善清热凉血,且解毒力大功宏,对肝病的SGPT(血清谷丙转氨酶)长期不降及HBsAg(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多有殊效;苍术能解郁、燥湿、辟恶,多用于肝病湿浊胶结难化者,颇获殊效。
▲苍术【功效】清热利湿,活血祛瘀。
【主治】乙型肝炎,属湿热瘀阻者。
症见胁肋疼痛,面色晦黄,巩膜浑浊,神萎乏力,烦躁易怒,口苦,脘腹胀满,小便黄赤,舌红有紫斑,苔黄白而腻,脉弦数或濡数。
▲张学文国医大师(1935.10-)张学文:柴胡三七方【组成】柴胡10g,陈皮10g,川芎10g,香附12g,枳壳10g,白芍10g,三七3g,炙甘草5g。
【经验】本方证因肝气郁滞,木旺乘土,胃土失和所致。
治宜疏肝理气、解郁止痛,以柴胡三七方治疗。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香附理气疏肝;川芎行气活血止痛;陈皮、枳壳理气行滞;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三七活血理气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
张老认为,大凡乙肝患者,凡属气滞血瘀或肝气犯胃所致胁痛、胃痛者,均可在活血理气药中适量加入三七(3g),其止痛作用明显增强。
▲三七【功效】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主治】乙型肝炎,属肝胃失和者。
症见胁肋胀痛,胃脘胀满不适,嗳气反酸,纳差,大便不调,双目干涩,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路志正国医大师(1920.12-)路志正:经验方【组成】虎杖20g,矮地茶20g,垂盆草20g,土茯苓15g,贯众10g,紫草10g,黑料豆10g,甘草3g,二妙丸12g(包煎)。
郭书升治疗乙型肝炎临床经验
一
贯 煎 台 知 柏 地 黄汤 加减 ( 当归 、白芍药 、 I 子 、 药 、 J楝 J 山 泽
的发生是 因为人体正气不足 , 免疫功能降低 ,乙肝病毒乘虚
而^ . 内舍 于 肝 . 致 肝脾 肾 功 能失 调 而 发 病 。 如 《 导 正 内经 》 所 云 :正气 存 内 , 不可 干 .邪 之所 凑 . 气必 虚 。 临 床 观 “ 邪 “ 其 据 察 乙 肝急 性 期 , 邪 斗 争剧 烈 , 床表 现 以 温 热蕴 结 , 邪 炽 正 临 毒 盛 为 主 , 热 重 于 温 , 温重 于热 。热 重 者 病 情较 重 , 化 多 或 或 变 端 。 慢性 期 病 延 日久 , 气 已 伤 . 床表 现 以 正虚 邪 恋 为 主 . 正 临 虚者 或 脾 气 虚 弱 , 脾 肾阳 虚 , 肝 肾 阴 虚 。 恋者 表现 为 温 或 或 邪 热蕴 结 、 邪 炽 盛 、 毒 气滞 、 丧 、 凝等 。 临床 观察 发现 , 血 痰 慢性
2
辨 证 选 方
法 。 调理 肝 病 三要 法 : 日调 理 脾 胃法 . 日疏 肝 利 胆 法 , 一 二 三 日益 肾藏 精 法 。治 乙 肝八 法 分 别 为 : 毒 法 、 气 法 、 解 通 利温 法 、
乙肝 是通 过现 代 医学 检查 而确 诊 的 。 肝 常见 的临 床 症 乙 状 有 : 区疼 痛 ( 肝 隐痛 、 痛 、 痛 、 痛 、 痛 、 痛 ) 肝 区 叩 胀 缓 刺 窜 压 , 击痛 . 脾肿大 气短乏力 , 差 , 胀 , 心 , 油腻 , 肝 纳 腹 恶 厌 口苦 , 口臭 . 口腻 , 经不 调 . 月 带下 量 多 , 或有 人流 史 , 剖腹 产史 , 大
肝失 疏 泄 , 气滞 血廉 型 : 治以 疏 肝 解 部 . 血 化癀 . 用 活 方 丹 栀 遣遥 散 合 三 甲散 加 减 ( 丹 皮 、 栀 子 、 胡 、 芍 药 、 牡 炒 柴 赤 白 芍 药 、 金 、 壳 、 鳖 虫 、 山 甲 、 内 金 、 甲 、 苓 ) 郁 枳 地 炮 鸡 鳖 茯 。 脾 肾 阳虚 , 血 不 足 型 : 以温 补 脾 肾 , 气 养血 . 用 气 治 益 方
名老中医治疗乙肝经验汇萃
名老中医治疗乙肝经验汇萃名老中医治疗乙肝经验汇萃一、关幼波辨证治疗乙肝经验关教授系我国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擅长内科及妇、儿科,自1956年始就已从事肝病的临床研究,1978年首创《关幼波肝病诊疗程序》,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独树一帜。
关氏认为急性病毒性肝不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其致病因素都是以湿热为主,其中黄疸型湿热较重,无黄疸型湿热较轻,但它们又有一个共同点,即“肝病犯脾”,均以中州失运为主证。
故在治疗时治理中州、清利肝胆湿热的原则应贯穿于整个过程。
关氏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主张辨证施治,根据证型灵活用药,其特色概括起来为“三辨”、“三要”、“三原则”、“两重视”(一)三辨1.首辨湿热轻重湿热证见纳呆,恶心,呕吐,厌油腻,发热心烦,尿黄尿少。
若湿重于热,兼见头身困重、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滑,治当以利湿为主,兼以清热,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若热重于湿,兼见口渴、烦躁、舌苔黄腻、脉弦数,治当以清热为主,兼以利湿,可用茵陈蒿汤加减;若湿热并重,当以清热利湿,兼以解毒泻火,方用茵陈栀子银花汤加减。
2.二辨在气在血关氏认为急性病毒性肝炎“有黄湿热较重,无黄湿热较轻”,有黄是湿热入于血分,淤阻血脉,蕴毒生痰,淤阻血络,熏蒸肌肤而发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重,偏于治血;无黄是湿热入于气分,胆汁尚能循常道而泄利,故不出现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轻,偏于治气。
实际上气与血互相关联,难以截然分开,无黄只是偏于气分,并非完全不入血,故仍稍佐治血。
在临床上常可见到开始为无黄,由于治疗不及时,正气虚衰,正不抗邪或复感外邪,湿热久蕴而入血,淤阻血分,仍可出现黄疸,相反如果治疗及时,正气渐复,正胜邪却,湿热由血透气病情减轻,疾病自愈。
3.三辨三焦部位湿热侵入三焦,一般以偏于中上二焦、中下二焦和弥漫三焦为多见。
湿热偏于中上二焦主要是看舌苔,如苔白、黄或黄腻,并以恶心、厌油腻、纳呆、身重乏力为主要表现,其治疗以芳香化浊为主,药选藿香、佩兰、金银花、杏仁、橘红等;湿热偏于中下二焦主要看大小便,如黄短少、大便燥结,随证选用茵陈蒿汤化裁;若湿热下注膀胱证见尿黄赤、尿频、少腹急痛、尿道灼痛等,可用八正散化裁;若湿热下注大肠,见腹痛、泄痢、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用白头翁汤或葛根芩连汤化裁;若湿热弥漫三焦,则为病情危重之象。
李普老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李普老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李素领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0) 摘 要 目的:介绍李普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
方法:跟师学习,总结所长。
结论:老师从气血辨证立论,认为早期以肝郁气滞为主,进而出现瘀血内结。
临床上可分为气滞和血瘀两个基本证型,其治疗经验可概括为,疏肝不忘理血,化瘀必兼益气;驱邪不忘扶正,尤需顾及脾肾;湿热偏重不同,巧用化湿五法;苦寒谨防伤胃,养阴勿令腻脾;重视合病治疗,细分标本缓急;中西合参,证症灵活变通。
主题词 3中医师 @李普(河南) 病毒性肝炎,乙型�中医药疗法 李普,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从事临床治疗50余载,悉心研究肝胆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疗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肝硬化合并腹水、肝癌等诸多疾病有较深的造诣,兹介绍如下。
1 疏肝不忘理血化瘀必兼益气 慢性乙型肝炎初期多由湿热毒邪侵袭机体,加之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致肝失条达,疏泄不利,临床表现为右胁疼痛或胀闷不适,每遇情志变化或劳累而增减,或伴有脘腹痞满、纳差、口苦,四肢乏力,面色正常或淡黄,苔薄,脉弦等。
肝脏触诊正常或肝大而软,脾脏不能触及。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蛋白比例多正常。
B超示肝脏轻度弥漫性损伤,包膜光滑,回声致密,门静脉正常(≤13mm),脾脏不厚(≤35mm)。
辨证为肝郁气滞证,治疗选柴胡、枳壳、佛手、延胡索疏肝理气解郁、行气止痛,配郁金行气解郁,活血化瘀,能行血中之气,伍丹参活血养血,功同四物,性平和而走血分。
诸药合用,气血同调,气行血行,血畅气通。
慢肝气滞日久、失治误治或驱邪不利,邪入血分,渐致气滞血瘀,肝脏血流迟缓,络脉阻塞。
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气滞、血瘀互为因果,加之各脏腑功能亏虚,脉络阻塞,导致瘀血内结。
临床症见两胁疼痛(多先右胁后左胁),少数仅右胁痛,腹胀纳差,四肢倦怠,或有红纹、斑块,或蜘蛛痣、肝掌,或男子乳房发育,女子月经不调,鼻齿衄血,面色晦暗、淡黄或萎黄,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脉弦细而涩等。
当代名医治疗慢性乙肝经验方有哪些
当代名医治疗慢性乙肝经验方有哪些化肝解毒汤:虎杖、平地木、半枝莲各15克,土茯苓、垂盆草各20克,赤芍、姜黄各10克,黑料豆10克,生甘草3克。
主治慢性迁延型乙型肝炎。
(周仲瑛方)健脾疏肝饮:苍术9克,白术9克,桂枝4.5克,茯苓9克,厚朴9克,郁金9克,木瓜6克,谷芽9克,麦芽9克,姜半夏9克,青皮6克,陈皮6克,甘草3克。
治疗慢性肝炎见以下症状者:消化能力差、腹胀、四肢乏力、大便异常。
(颜德馨方)犀泽汤:犀角粉(吞服)3克,泽兰9克,金钱草30克,土茯苓30克,平地木30克,败酱草15克。
治疗慢性肝炎见以下症状者:面色暗、烦躁易怒、五心烦热、伴有蜘蛛痣、出血点和肝脾大等症状,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升高。
(颜德馨方)复肝丸:紫河车、红参须各20克,郁金、炮山甲、炙土鳖虫各24克,三七12克,姜黄、鸡内金各18克,药物共研极细末。
另用糯稻根、石见穿、虎杖、蒲公英各120克,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次服用3克,每日3次,餐后服药,开水送服药丸,或以汤药送服药丸。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患者。
(朱良春方)肝一方:柴胡15~20克,白芍50克,枳实15~20克,甘草15克,白术15~20克,茯苓15~20克。
治疗慢性肝炎伴以下症状者:肝区隐痛,腹部胀满,饮食不佳,全身疲乏,头晕心烦,眼睛干涩,手脚心热,小便色黄。
(张琪方)肝二方:当归20克,赤芍15克,生地黄20克,丹参20克,牡丹皮15克,桃仁15克,柴胡15克,甘草10克。
治疗慢性肝炎伴以下症状者:肝区、脾区有顶、胀、热、痛之感,心烦易怒,掌心热红或者色紫,眼睛干涩,视物不清,有时牙龈岀血、鼻子出血,面色黑,妇女月经异常,经期有发热感。
(张琪方)肝三方:人参15~20克,黄芪30克,当归25克,白芍3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枳实15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山楂15克,甘草15克。
治疗慢性肝炎伴以下症状者:肝病病程久,体质瘦弱,呼吸气短,体衰乏力,食纳欠佳,腰酸腿软,眩晕耳鸣,上腹部胀满,大便稀。
全国名老中医治乙肝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乙肝经验陈瑞春,已故全国名老中医,临证善用经方,长于内科心、肝、胆病以及内、妇、儿科部分疑难杂症。
陈老认为,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加减权变层出不穷。
如表证重可加解表药,如合桂枝汤,或加葛根、防风;如里证重可加清里药,如加石膏、知母,或加枳实、大黄;如兼风寒可加防风、羌活;兼夹风热,可加金银花、连翘;如兼中满湿浊可合平胃散;如兼胆胃痰热,可合温胆汤;如兼痰湿阻肺,可合二陈汤;如气虚者,可合玉屏风散;如血虚者,可合四物汤。
总之,小柴胡汤自仲景出方之后,历代医家丰富了它的内涵,发展了它的外延。
如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是本方的变局,乃至王清任的血府逐瘀诸法,亦不失为小柴胡汤的演变和发展。
故对小柴胡汤的方意研究和临床运用,还有许多未能揭示的奥秘,值得探索。
本期介绍陈老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乙月干经验。
病案:郭某,男,43岁,干部。
3月5日初诊。
病者自述肝区隐痛胀痞,食纳差,大便不规则,时干时稀,小便黄,四肢软弱,容易疲劳,睡眠不实,夜寐多梦,舌黄腻,脉缓稍弦。
肝功能多次查均正常,两对半1、3、5阳性。
B超显示:肝硬化伴轻度腹水,脾肿大,胆囊壁粗糙。
拟方小柴胡汤加减:柴胡、六月雪、青皮、陈皮、枳壳、大腹皮、法半夏、黄芩、郁金各10克,太子参、白花蛇舌草、忍冬藤各15克,炙甘草5克。
嘱服15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3月29日。
服前方后,肝区隐痛有所缓解,食纳增进,小便数清淡,大便偏稀,腹胀气滞减轻,精神较好,疲劳感好转,舌苔白腻,脉缓有力。
仍守前方加白术、扁豆各10克,山药15克。
每日1剂,嘱服15剂。
三诊,5月2日。
服前方后,饮食量增,大便成形,腹无所苦,精神好转,脉缓有力,舌苔薄白,B超复查,腹水消失,其他无异常。
守前方加炒谷芽、麦芽、炒鸡内金各10克。
嘱隔日服药.1剂,水煎分2次服。
四诊,6月15日。
病者服上药30剂,自觉症状消失,无腹胀,肝区亦无痛感,饮食正常,大便正常,小便稍黄,复查两对半,第一项阳性,其他均阴转。
张林主任医师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
故此诸药合用可在 中州健运 ,气血充和 ,正旺本 固的基础上配
伍 解 毒 之 品清 除 乙肝 疫 毒 之 邪 气 ,即是 扶 正 祛 邪 又 能 杜 绝 病 情 传 变 ,达 到 “ 未 病 ” 治未 乱 ” 治 、“ ,把 病 邪 消 灭 在 萌 芽 之 中 ,
1 疏肝实脾解毒汤 ( 简称本方 )组成 党参 3 g 0 ,茯苓 1g 白术 3 g 5, 0 ,青皮 1g 0 ,甘草 1g 0 ,柴
胡 1g 白芍 2 g 0, 0 ,当 归 2 g 北 五 味 子 1g 0, 5 ,茵 陈 5 g 虎 杖 0, 1g 5 ,鸡 骨 草 3 g 白花 蛇 舌 草 2 g 1目 1 。 0, 5。 剂
护 ,收 效 显 著 。
【 关键词 】 乙型肝炎;疏肝 实脾解毒 汤;临床经验 ;张林
[ sr c ] H p ti B ( fr d t a e ais B so e kn fvrlh p ti n e eilg ,s mpo q iae tt Ab ta t e a t r er o s H p t i )i n i o i e a t ,a d t t o y y tms e uv l o is e e t d a is h o n
46大三 阳久不转 阴者加 :大青 叶、双花、重用 白术 、白芍 、 . 白花蛇 舌草 等 。
47 手 足 烦 热 者 加 :鳖 甲 、丹 皮 等 。 .
48 乏 力 神 疲 者 加 :枸 杞 子 、桑 椹 子等 ,重 用 党 参 、北 五 味 子 。 . 49 食 少 纳 呆 ,厌 油腻 ,时 有 干 呕 者 加 :橘 皮 、竹 茹 、香橼 等 。 .
名老中医田玉美治慢性乙肝经验
名老中医田玉美治慢性乙肝经验田玉美,男,湖北中医学院教授,湖北省著名中医,全国第一批、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
现将田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调脾胃,扶正气田老认为,乙肝初发多是湿疫困脾,继及肝胆。
故慢性乙肝病症除肝区疼痛外,每觉食少、神疲、腹胀、便溏等脾胃亏损之症。
此时,注意调补脾胃,扶正驱邪,实是治疗乙肝重要环节。
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陈皮、法半夏、木香各10克,砂仁6 克。
加减:脘腹痞满较重,木香加至15 克,加厚朴、枳实各10克;口淡乏味,不思饮食,若苔黄腻者,加藿香、佩兰、生麦芽各10克,若苔白腻者,加草果仁 15克,干姜10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二、舒肝胆,畅气血田老指出,乙肝久病失治,往往肝胆失疏,气滞血瘀。
故临床每见胁肋胀痛或钝痛,胸闷嗳气,心烦易怒,口苦,舌质瘀点、瘀斑等。
因此,舒肝胆、行气活血、流畅气血,是治疗慢性乙肝义一重要环节。
处方:白芍15克,柴胡、香附、枳壳、陈皮各10克,川芎、甘草各6克。
加减:肝区胀痛者,加元胡15克,佛手、川楝子各10克;钝痛或刺痛者,加丹参20克,当归15克,郁金lO克;舌红绛者,加白茅根、半枝莲各30克,红蚤休、败酱草各15克,丹皮10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三、补肝肾,滋阴血乙肝久病每见肝肾阴虚,精血不足。
临床表现为肝区隐痛,喜轻轻揉按,双眼干涩,视物昏花,耳鸣头昏等症。
此时,当滋阴补肾,养血柔肝。
处方:枸杞子、生地、当归、沙参各15克,麦冬、川楝子各10克。
加减:舌红而干者,加石斛、玉竹各15克;胁肋疼痛者,加白芍2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视力下降,视物昏花者,加桑椹子15克,菊花10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四、典型病例王某,男,28岁。
发现乙肝8年,因无不适,未行治疗。
近年来肝区疼痛,食欲不振,脘腹饱胀,恶心欲吐,口苦,尿黄,大便溏而不爽,渐趋明显。
查血HBsAg(+),HBeAg(+),抗一HBe(+),ALT128单位/升,STB28微摩尔/升。
张超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证经验
张超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证经验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病,其潜伏期长、易反复发作,可能引起肝
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张超教授是中国现代中医界的知名专家,致力于乙型肝炎的临床
治疗研究,并成功地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以下是他治疗慢性
乙型肝炎的临证经验。
一、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乙肝强调辨证施治,不同证型选用不同的方药治疗。
张超教授指出,乙肝可
以分为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肝胃湿热型、肝火旺盛型等不同证型。
肝郁脾虚型常见
症状为肝气郁滞、脾虚运化失常,可选用以柴胡为主药的和解肝气、健脾化湿方药;肝肾
阴虚型常见症状为肝肾阴虚,可选用滋肾养肝方药;肝胃湿热型常见症状为肝胃湿热,可
选用清热利湿方药;肝火旺盛型症状为肝火炎症,可选用清肝泻火方药等。
二、中西医结合
张超教授强调中西医结合,既可以应用中药治疗,也可以结合西药。
例如长期肝炎应
用抗病毒治疗,可以选用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等西药,同时辅以中药调理肝脏,可达到
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饮食调理
张超教授指出,饮食调理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也十分重要。
首先,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同时应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摄入量充足。
其次,要适量多饮水,帮助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促进肝脏的再生和修复。
四、积极治疗
张超教授强调慢性乙型肝炎要积极治疗,不能掉以轻心。
患者需要经常进行肝功能监测,随时掌握肝炎病情变化;同时要积极制定治疗方案,进行规律化、系统化的治疗。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卢明治乙肝经验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卢明治乙肝经验
中药治乙肝
卢明,中医师,所长(湖北省荆州城老南门外御河路54号)。
主治:乙型病毒性肝炎。
处方:黄芪、人参、白术、云苓、淫羊灌、柴胡、白芍、枳实、丹参、鳖甲、矾石、五味子、蛇胆霜、山豆根、板蓝根、大黄、附子、干姜、甘草等。
用法:水煎服,证情急者水煎服,证情缓者制丸服。
剂量随证情、剂型而定。
加减:
热毒盛者,加双花、蒲公英、野菊花等;
湿热,加茵陈、栀子、金钱草、龙胆草、滑石等;
寒湿,加吴茱萸、川楝子、木香、厚朴等;
血瘀,加三梭、莪术、桃仁、赤芍等;
血虚,加首乌、当归、阿胶、熟地等;
阳虚,加蛇床子、巴戟天、镇阳、菟丝子等;
阴虚,加枸杞子、沙参、麦冬、天冬等;
食积,加鸡内金、麦芽、山楂、神曲等;
腹胀,加槟榔、蛄蝼、蜣螂等;
水肿,加半边莲、猪苓、泽泻、甘遂、二丑等。
疗效:该方治疗乙型肝炎百余例,肝功能恢复率为98.5%,抗原全部转阴率为83.5%。
按语:乙肝病因实属机体抗病调节能力和免疫消毒功能虚损。
病毒乘虚伤害肝脏影响肝功能,破坏肝组织所致。
肝主疏泄、藏血。
肝脏受损,疏泄失权,气机不利,血行淤滞。
方中黄芪、人参、白术、云苓、淫羊藿、甘草补虚疗损,增强机体功能;蛇胆、山豆根、板蓝根、五味子、矾石清热解毒,消除病毒;柴胡、白芍、枳实、丹参、鳖甲、川军疏肝理气化解淤滞。
附子、干姜为反佐,合人参、黄芪、白术、云苓、淫羊藿等并有治未病之明。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黄古叶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经验浅析
黄古叶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经验浅析近年来,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同于患有乙肝的患者,他们的病毒水平较低,并且一般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中医药治疗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黄古叶教授作为中医药专家,运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经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黄古叶教授的治疗方法进行浅析,希望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有所帮助。
黄古叶教授在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时,主要运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的中药方剂。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创制的一味通用古方,对于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具有独特的疗效。
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增加了当归、白芍等中药,以达到温经解表、活血化瘀的功效。
黄古叶教授认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疾病本质是肝火上炎、气滞血瘀,因此运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可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从而达到调整肝气、消除病毒的目的。
黄古叶教授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针对病情的分析和辨证施治。
黄古叶教授强调,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关键在于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治疗。
其次是合理搭配中药方剂。
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是黄古叶教授根据多年来临床经验总结而成的方剂,其药物搭配合理,功效明显,疗效确切。
黄古叶教授还重视患者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他强调,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饮食清淡、作息规律,远离刺激性食物和行为,有益于疾病的康复。
黄古叶教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得到了广大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认可。
许多患者在接受黄古叶教授的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们的肝功能指标得到了恢复,病毒载量减少,体质也得到了调理。
黄古叶教授的治疗方法得到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评价,成为了许多患者寻求治疗的首选。
值得一提的是,黄古叶教授的治疗方法并非仅限于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对于一些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治疗同样有效。
刘渡舟老师治乙肝经验 2
刘渡舟老师治乙肝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傅延龄慢性乙肝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往往因不同的医生而异。
目前人们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有一致处,也有不同处。
其一致处在于都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为“毒”邪;其不同处在于对其病变是否兼见湿热或气滞、血淤、脾虚、肾虚的认识上还有分歧。
基本病机为湿热夹毒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国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老师创制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辨治该病的方法。
他认为慢性乙肝的原始病因为湿热夹毒,损伤肝脏以及继发的肝气郁滞和血络淤阻,因而治疗的关键是清利肝脏湿热、解毒、理气、活络。
此外,根据具体病情,或兼用温脾、益气,或兼用滋阴、养血,随证治之。
辨气血最关键刘老师认为,辨治慢性乙肝,辨气血最为关键。
根据临床观察,他将慢性乙肝分为“气分肝炎” 和“血分肝炎” 两种基本证型,分别创制了柴胡解毒汤和柴胡活络汤。
气分肝炎以清热利湿解毒、调理气机为主,兼以疏通血络;血分肝炎既要清热解毒、调畅气机,同时也要活络祛淤、养血和血。
这是因为肝脏既主疏泄、喜条达,其气机的畅达能促进血脉的运行;而肝脏又能藏血,故肝病恒多气血郁滞之病,因此其治疗也要兼顾气血,只是视具体情况而各有侧重。
经验点滴◆对于湿热发黄,用茵陈、栀子等清利湿热而退黄,治疗要有耐心。
因为湿热缠绵,难以一时尽去。
要缓缓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务使湿热邪气尽去才可罢手。
若留有余邪,便可能出现反复,更加难治。
◆有一种湿热较重的病证,口渴喜饮,舌苔黄厚而腻,需用三石柴胡解毒汤,即柴胡解毒汤加生石膏、滑石、寒水石。
有些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例转氨酶居高不下,用柴胡解毒汤往往效果不显,这时使用本方治疗,一般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若以肝区疼痛为主,或肝炎病痊愈后唯见肝区疼痛,可予柴胡止痛汤。
此方亦为刘老师自制。
其方组成:柴胡、延胡、川楝、当归、白芍、刘寄奴、土元、茜草、皂角刺、片姜黄、海螺蛸、枳壳、紫菀。
◆如果胁下拘急疼痛,食少乏力,脉弦而缓,用柴胡剂不效,此为土虚木乘,治之宜用小建中汤。
干货!刘渡舟老先生治疗乙肝验方
⼲货!刘渡⾈⽼先⽣治疗⼄肝验⽅⼤师刘渡⾈⽼先⽣治疗⼄肝验⽅⼩师妹 | ⽂⼤师讲典经开篇关于柴胡剂治疗肝病,⼩柴胡汤的加减和柴胡桂枝⼲姜汤的加减,在临床上常常⽤得到。
我们北京中医⼤学国医堂有个肝胆病会诊中⼼。
我们刘渡⾈⽼师在世的时候,⽤柴胡剂治疗肝胆病,特别是⼄肝,就有丰富的经验。
刘⽼去世以后,我们肝胆病会诊中⼼,每天病⼈还是很多。
我们所⽤的治疗⽅法,仍然是沿⽤刘渡⾈⽼师在临床上多年摸索出来的,⼩柴胡汤加减化裁⽽来的,治疗肝病的⽅⼦和柴胡桂枝⼲姜汤治疗肝病的思路。
借着这个机会我给⼤家作⼀个简单的介绍,⼄型肝炎的病⼈,病程⽐较长久,就是我指得是慢性肝炎,病程⽐较长久。
中医常常辩为湿热毒邪内郁,所⽤的基础⽅是:柴胡12 克,黄岑12 克,这不是⼩柴胡汤的两个打头的药吗。
⼟茯苓10 到15 克,茵陈12 到15 克,我常常⽤的量⽐较多⼀些,⽽⽤20 克。
风尾草12 到15 克,草河车10 到15 克,叶下珠10 到12 克,叶下珠这个药是南⽅的药。
在众多的中草药中,从实验室的实验来看,叶下珠对⼄肝病毒的⽐较好的抑制作⽤。
但是在北京很难卖到,这个药如果有的话,我们就可以在⼟茯苓,风尾草,草河车中去掉⼀个药不⽤,因为这些药它的性味⼤体相仿,都是苦寒的,都是清热利湿的,叶下珠⽤到10 到15 克,垂盆草,这也是⼀个草药,也是在实验室的实验中,发现它对⼄肝的病毒有⼀定的抑制作⽤。
如果说说这个药⽅没有风尾草和草河车的时候,你可以⽤垂盆草,没有垂盆草的时候,⽤风尾草,草河车都可以,炙⽢草,加上炙⽢草之后来保护中焦,保护胃⽓,清热利湿,疏郁解毒,这是个基础⽅。
如果兼有⾎瘀,你怎么知道兼有⾎瘀呢?⼀个是胁部刺痛,具体地说是肝区刺痛,或者说没有什么更多的⾃觉症状,但是化验指标呢,γ球蛋⽩升⾼,这也提⽰了有⾎瘀的指征,如果兼⾎瘀的,就在前⾯的基础⽅⾥加:红花10克,茜草10 克当归10 克,⽩芍10 克如果有早期肝硬化的倾向,做B 超⼤体可以知道得早期肝硬化的倾向,那就再加⼟鳖⾍(⼟元)⼟鳖⾍加10 克泽兰10 克(泽兰利⽔⼜化瘀)⽣牡蛎30 克,鳖甲30克或者配着服⽤鳖甲煎丸,来增强化瘀软坚消癥的效果。
黄古叶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经验浅析
黄古叶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经验浅析黄古叶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者,他长期从事中医药的临床工作,并在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他的临床实践中,运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就将对黄古叶教授的这一治疗经验进行浅析。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指的是体内存在乙肝病毒,但并未发生肝炎病毒复制活跃以及免疫炎性损害的一类人群。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多属于肝经患者,肝经的疏泄不畅,导致了肝脏气血郁结,引起了慢性乙肝的病变。
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正是黄古叶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有效方剂。
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是在传统的小柴胡汤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方剂。
小柴胡汤以柴胡为主药,辅以黄芩、人参、甘草等药物,具有疏肝解郁、和解表里的功效。
而在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时,黄古叶教授将当归、芍药等药物加入小柴胡汤中,以调理气血、滋养肝脏,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小柴胡10克,柴胡5克,甘草5克,黄芩5克,人参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
1. 疏肝解郁、和解气血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作为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方剂,首先具有疏肝解郁、和解气血的功效。
柴胡为主药,具有疏肝解郁、升阳解郁、和解表里、调和气机的作用。
当归、芍药则具有活血调经、滋养肝脏、调理气血的作用。
通过这些药物的配伍应用,可以调整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舒缓肝脏的郁结状况,达到改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情的目的。
2. 温经散寒、滋养肝脏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过程中,黄古叶教授还会视患者体质情况适当加入一些温经散寒、滋养肝脏的药物。
如生姜、大枣等药物,具有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的功效,有助于调整患者体内的寒热平衡,促进肝脏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3. 个体化辨证施治除了方剂的组成外,黄古叶教授在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时还非常重视个体化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特点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精准用药,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黄古叶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经验浅析
黄古叶教授运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经验浅析黄古叶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中医专家,他在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他运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将对黄古叶教授的治疗经验进行深入分析。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患者体内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但并无临床症状或肝功能损伤的一类人群。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数量庞大,且有一定比例会逐渐发展为慢性乙肝、肝功能损害、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传统中医认为慢性乙肝属于“肝病”范畴,与中医“肝脾不调”、“气滞”、“瘀阻”、“湿热”等证候相关。
黄古叶教授认为,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在防止疾病发展的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治疗效果。
他提出了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的治疗方法。
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是黄古叶教授根据其多年治疗经验总结出的经典处方,对于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是一种温和的中药配方,具有调和肝脾、疏通气机、活血化瘀的功效,适用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脾气不足、瘀阻气郁、湿热内蕴等病理证候的患者。
在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的治疗过程中,黄古叶教授注重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精准施治。
他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适时调整处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个性化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黄古叶教授在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还注重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他认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生活中应避免接触毒素、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并避免过度疲劳。
还要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目的。
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许多患者在接受黄古叶教授治疗后,获得了明显的康复效果,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这充分证明了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在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的显著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正补虚的关键在于辨认虚在何脏,以及虚的阴阳属性和程度。针对其所亏,采取补气养血,健运脾胃,补肾滋阴等治法,选用适当的药物。由于慢性肝炎患者体内仍有余邪,倘若补之不当,反而助邪,故陈氏主张以平补、淡补为宜,强调用药的合理配伍,既要有主力药又要有制约药,如黄芪、人参等补气药配决明子、白茅根;党参、白术等补脾药配山楂、白蔻仁;菟丝子、枸杞子、巴戟天、仙灵脾等补肾药配泽泻、丹皮、车前子;当归、白芍、阿胶等补血药配泽兰、水红花子;地黄、天冬、麦冬、沙参等滋阴药配陈皮、炒谷芽、炒麦芽等。做到补气而不壅郁,补脾而不呆滞,补肾而不动火,补血而不助淤,补阴而不滋腻。
2.二辨在气在血
关氏认为急性病毒性肝炎“有黄湿热较重,无黄湿热较轻”,有黄是湿热入于血分,淤阻血脉,蕴毒生痰,淤阻血络,熏蒸肌肤而发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重,偏于治血;无黄是湿热入于气分,胆汁尚能循常道而泄利,故不出现黄疸,在治疗上清利宜轻,偏于治气。实际上气与血互相关联,难以截然分开,无黄只是偏于气分,并非完全不入血,故仍稍佐治血。在临床上常可见到开始为无黄,由于治疗不及时,正气虚衰,正不抗邪或复感外邪,湿热久蕴而入血,淤阻血分,仍可出现黄疸,相反如果治疗及时,正气渐复,正胜邪却,湿热由血透气病情减轻,疾病自愈。
2.治黄要解毒,毒解黄易除
当湿热久羁蕴而成毒,或兼感疫毒之时,毒助热势,热助毒威,必须加用解毒之品,尤对现代医学的急性炎性病变和转氨酶过高者效果显著。若不加用解毒药物,则湿热难以化散,黄疸不易消退,临床上根据辨证,运用化湿解毒(薄荷、野菊花、藿香、佩兰、黄芩、黄连等)、凉血解毒(金银花、蒲公英、草河车、板蓝根、土茯苓、白茅根、青黛、石见穿)、通下解毒(大黄、黄柏、败酱草、白头翁、秦皮)、利湿解毒(金钱草、车前子、车前草、木通、瞿麦)等,同时配以芳香化湿的药物如藿香、杏仁、橘红以开上中二焦之源,使下焦易于通利。酸敛解毒则主要用于黄疸后期,正气耗伤,病邪弥散不羁,必须在清热祛湿或温化湿滞的基础上佐用一些酸敛解毒药物,常用五倍子、乌梅、五味子等。
2.邪实正虚阶段当攻补兼施
一般来讲,正虚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素体虚弱,一是因病致虚。正虚是导致外邪深入机体的内在因素。如果内侵之邪过盛,就形成正虚邪实的证型,此时往往病情较重,治疗起来也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补虚则可碍邪,反之若单纯祛邪则必将更损其正。故在邪实明显时治疗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在正虚严重时,治疗以固本为主,辅以祛邪。重要的是,本阶段一定要牢记“祛邪不忘扶正,扶正勿忘祛邪的原则”。
(三)用药“三重点”
用药“三重点”包括祛邪重在凉血解毒、扶正重在滋肾柔肝以及调理气血重在凉血活血三个方面。
1.祛邪重在凉血解毒
慢性乙型肝炎的病邪性质为疫毒,邪伏血分,因此用药力求入血解毒,才能使邪无隐伏之所,失其萌发之机。慢性肝病,病久伤正,苦寒解毒易伤脾胃,故多选用蒲公英、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等甘寒之品,甘可益脾,寒可清热,具有顾护营阴的作用,对于毒热劫阴尤为适宜。甘寒之品,入血凉血,可使毒从血清。除此还须有合理的配伍,配合清热利湿之品如茵陈、金钱草、车前子等,使毒从小便而利,疗效更佳;与凉血活血的小蓟、水红花子、丹皮、丹参、白茅根等配伍,能更好地发挥清解血分毒热的作用;与白芍、木瓜、山茱萸、五味子等酸味入肝经之品相伍,可达酸甘化阴之目的,更能顾护营阴,且可抑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防止向肝硬化发展。总之,凉血与解毒药配伍得当,十分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消除、肝功能的改善和抗原的转阴,因此,陈氏指出祛邪重在凉血解毒。
3.正虚邪衰则当以扶正为主
正气虚弱,除上述两种原因外,还有在治疗过程中因过用泻热、通利、攻下以及破气、破血之剂,病邪虽减,正气大伤,此乃因治疗不当而致虚。在正虚为主的情况下,或体内尚有少量余邪,或复感少量外邪,形成虚多邪少证型,主要以扶正固本为治法,令其气血充足,阴阳调和,脏腑功能旺盛,即使体内有少量余邪也必将会由于正气的恢复而消除。这就是中医学“扶正以祛邪”的原则。但在具体运用上,也不排除根据临床见证,在不损伤正气的情况下,辅佐一些祛邪之品,这样可达到正复邪尽二焦、中下二焦和弥漫三焦为多见。湿热偏于中上二焦主要是看舌苔,如苔白、黄或黄腻,并以恶心、厌油腻、纳呆、身重乏力为主要表现,其治疗以芳香化浊为主,药选藿香、佩兰、金银花、杏仁、橘红等;湿热偏于中下二焦主要看大小便,如黄短少、大便燥结,随证选用茵陈蒿汤化裁;若湿热下注膀胱证见尿黄赤、尿频、少腹急痛、尿道灼痛等,可用八正散化裁;若湿热下注大肠,见腹痛、泄痢、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用白头翁汤或葛根芩连汤化裁;若湿热弥漫三焦,则为病情危重之象。
(一)病机“三连锁”
陈氏认为甲型肝炎是湿热蕴郁而发病,治疗用清热利湿之剂通常即可取效,而慢性乙型肝炎则不然,它的病因是疫毒之邪,其性有似湿热,但与一般的湿热不同:人体感邪之后,若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则邪留体内,隐伏血分,不仅伤正,而且扰乱气血,故可出现虚损性及失调性变化,这是慢性乙型肝炎最基本的病机。虚损性变化是由于乙型肝炎毒邪兼具湿热两重性,性似湿邪的一面伤阳伤气,性似热邪的一面伤阴耗血,因此既可导致患者出现阴虚方面的变化,如肝阴虚、肾阴虚、血虚等,又可出现阳虚方面的变化,如脾阳虚、肾阳虚、气虚等。阴虚和阳虚的变化从性质上看是对立的,但不是互相排斥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患者有了阴虚就不会有阳虚,或有了阳虚就不会有阴虚,而是机体脏腑阴阳两方面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只是由于个体差异而各有偏重而已,这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机复杂的一个方面。
慢性乙型肝炎除了由湿热疫毒引起的机体亏损性变化外,还可以引起多方面的失调性变化。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肝的生理功能与气血运行是否协调通畅密切相关,肝受邪扰最易出现的是肝郁气滞,由于气血相随,病机发展的结果必然是气滞而血滞,由血滞而血淤相继出现。因此,气血失调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机上是必然存在的。陈氏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演变基本是湿热疫毒之邪内伏血分,逐步造成正气亏损和气血失调,这三者往往密切相关,成为三连锁的关系,临床辨证时当分析疫毒病邪的轻重浅深,气血失调及正气亏损的程度和受累的脏腑。
而发病者,由于正气能拒邪于卫分或气分,而形成正盛邪实证型,在治疗上应以祛邪为主。若兼有表证时要在解表的基础上佐以退黄之法,使在表之邪迅速透达,以免湿热缠绵入里,酿成大患。因人体正气未衰,故运用解表、利尿、通下、清热、解毒、活血、化痰等祛邪之法,祛邪即是扶正。急性肝炎初期,体质尚强,正气可支,兼外邪而见表证者,重在清热解表,佐以化湿,使之在表之邪迅速透达,以免缠绵久羁。
陈氏认为扶正诸法中,重在滋肾柔肝。肾为先天之本,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最为密切,肾气的盛衰和胸腺发育、衰退、委缩在年龄上很一致,用扶正固本的法则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其中补肾较之补气、补脾诸法效果更好,且肝肾同源,补肾阴还可养肝之阴;脾肾互济,补肾阳又可温运脾阳。另一方面,肝藏血,体阴而用阳,在生理状态下,肝要靠充足的阴血濡养,慢性肝炎患者血热伤阴,阴血亏损,以致肝体失养。肝属木,肝体失养日久枯萎变硬,这是慢性活动性肝炎导致肝硬化的最重要的病机。而且血热伤阴,血中阴液不足则血变稠滞,滞则失活,这也是肝炎患者逐渐发生淤血的病机。血中毒热再与淤血结合,毒淤交结,是形成肝癌恶症的病机。因此,在治疗上强调既要凉血解毒以祛邪,又要重视养阴活血,柔肝护阴务使肝体柔润,血脉通达,木火不亢,阴阳平衡。临证时滋阴血、补肝肾选药以酸甘为佳,如白芍、黄精、何首乌、枸杞子、酸枣仁等酸以入肝,甘可益脾,酸甘相合,阴液滋生,木得涵养,又加甘寒解毒之品相助,可使邪祛正安。
(二)治则“三结合”
陈氏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病机的“三连锁”关系,提出祛邪、扶正、调理气血三结合的基本治疗原则,同时指出三结合并非各占三分之一,而是要根据病的初、中、后期进行具体辨证确定。
邪的性质是湿热疫毒,邪伏部位在血分,因而祛邪治疗当然是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其中应以凉血解毒为重点。在病机上,慢性乙型肝炎既有阴阳的亏损,又有气血的失调,一般来说,慢性迁延性肝炎的病因偏重于湿,亏损偏重在脾,失调偏重在气,临床表现以肝郁脾虚为多,其病机总的特点是偏于气分,所以病情较轻;慢性活动性肝炎病因偏重于热毒,亏损偏重在肝,失调偏重在血,临床表现以阴虚血淤为多,其病机总的特点是偏于血分,所以病情较重。因此,主张对慢性迁延性肝炎疏肝健脾不可过用行气温燥,以免燥伤阴血,使血分热炽;对慢性活动性肝炎不可过于滋腻,以免碍胃;祛邪不可过于苦寒,以免伤胃。
(二)三要
1.治黄要治血,血行黄易却
关氏认为黄疸主要是湿热蕴于血分,病在百脉,百脉即周身血脉,肝为藏血之脏,与胆互为表里。所谓“淤热发黄”、“淤血发黄”都说明黄疸是血分受病,主要是湿热淤阻血脉,所以治疗也从治血人手,即在清热祛湿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药,活血又可分为凉血活血、养血活血和温通血脉。凉血活血旨在清血中淤热,凉血而不滞邪,使之血脉通达,湿热得除,热邪得清,淤结得散,常用的药物有生地黄、丹皮、赤芍、白茅根、小蓟、藕节等。养血活血的药物必须是养血而不助热,活血而祛淤滞,常用的药物有丹参、白芍、当归、益母草、泽兰、红花、郁金等,用以治疗热邪灼伤阴血,血热血虚兼见者。温通血脉主要是使用温阳通脉的药物,化散淤滞,疏通百脉,祛除寒湿,常用药有附子、桂枝等。关氏还特别指出运用活血药有四大优点,即加快黄疸的消退,有利于肝脾大的软缩,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缓解肝脾区的疼痛。
(三)三原则
关氏认为急性肝炎发病急,病程短,治疗的重点在于祛邪,在急性肝炎的辨治中,首先要正确处理祛邪与扶正的关系,并注意以下三原则
1.邪实正不虚阶段当以祛邪
《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知平素体健正气旺盛的人,一般不会感邪患病,即使因一时之虚,湿热之邪内侵
3.治黄要化痰,痰化黄易散
湿热可以生痰,痰阻血络,湿热淤阻,黄疸胶固难化。使用化痰散结,祛除胶结凝滞的湿热,痰滞得通,可使黄疸易于消退。化痰法多与行气、活血、化淤诸法配合应用。常用药物有杏仁、橘红、莱菔子、瓜蒌等。此外,山楂消食化痰,草决明清肝热化痰,半夏燥湿化痰,焦白术健脾化痰,麦冬、川贝清热养阴化痰,海浮石清热化痰,郁金活血化痰,旋覆花清上中焦之顽痰,均为临证常用的药物。关氏通过多年实践体会到,治黄疸使用治痰之法,实为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