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指挥人才能力形成模式探析
新形势下装备保障指挥模拟训练改革探索
俗 继 蝌
军事人才培养
信息采 集 、装备保 障态势 图生成 、保障 指令信 息分 发 作战装备 保障 体系结 构 ,以上下级部 门之 间的协 同训
和保障 态势 共享等 训练要 点 ;三是 系统 维护训 练 ,包 练 、同级机关部 门 间的配 合训练 、综合性业 务与专业 括 信 息 系统 公 用 软 件和 装 备 保 障 专 用软 件 的 系 统 部 业 务 的衔 接 训 练 为 重点 ,受 训人 员进 行综 合 编 组 训 练 ,重在提高学 员综合指挥决策和协调控制能力 。 署 、配置 、数据管理和运行维 护等训 练内容 。 ( 二 )保 障 业 务层 ,侧 重 以精确 高 效 为 目标 的 二、创J  ̄ 1 " i , l l l 练模式 ,实现实战训练与能力提升的结合 随 着 我 军 信 息化 建 设 的 不断 推 进 ,武 器装 备 智 为强化装 备保障 计划组 织能 力的培养 ,应针对 部 能 化 、集 成 化 和 系统 化 程 度 越来 越 高 ,部 队作 战 训 队装 备保 障行动 实际 ,突出三 类主体 业务的 训练 :一 练 和 装 备 保 障 模 式 也 发 生 深 刻 变 化 ,院 校 必 须 紧 跟 部
重构训练内容 ,实现指挥能力与专业技术的融合 装备保 障指挥模拟 训练 内容是 达成训练 目的的核
一
排 、保 障排 的指挥 岗位 ,主要 负责指挥和 管理技术 士 心要素 ,是组织 筹划装备保 障模拟 训练的重 要依据 。
官 、士 兵从事 保障工作 ;而原来 的维修专 业技术干 部 只有设 计好训练 内容 ,回答和解决 好 “ 训什 么”的 问
军 队院校 人才培养转 型是新形势 下军队院 校研究 高 战斗力的 基本途径 ,模拟训练是 提升训 练质量和 效
新形势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解析
( 1 .De p a r t me n t o f Gr a d u a t e Ma n a g e me n t , E q u i p me n t Ac a d e my , B e i j i n g 1 0 1 4 1 6 ,C h i n a :
.
ma r i z a t i on o f e x i s t i ng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t h e p a p e r r e ve a l s t he ” i nf or ma t i o n — o r i e n t e d” ne w s i t u a t i o n
c a p a b i l i t y ,t h a t i s ,i n f o r ma t i o n i s t h e b a s i s o f s u r v i v a l ,h i g h t e c h n o l o g y i s t h e k e y t a l e nt s i s t he s up —
2 0 1 6年
1 0月 装备学 Nhomakorabea院
学
报
Oc t o b e r 2 O 1 6 Vo 1 . 2 7 No . 5
第2 7 卷 第 5 期
J o u r n a l o f Eq u i p me n t Ac a d e my
新 形 势 下装 备 保 障能 力 生成 模 式解 析
关键 , 人才是 支 撑 , 联合 装 备 保 障是 核 心 ; 从 生 成 要 素、 生成 过 程 和发 挥 方 式信 息 化 3个 维度 , 阐述 了装备 保 障能力 生 成模 式 的作 用机 理 。 最后 , 分 析 了军 民 融合 、 创 新
装甲机械化部队指挥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 中南大学软件学院 ,湖南 长沙 408 10 3)
摘 要 :针对装 甲机械化部队作战特点 ,研究提 出了一种基 于无线 电台网的指挥控 制 系统,以期 实现部队机动作 战过程 中各类信 息的有效传递 。文章详细介绍 了系统的软硬件组成、性能要 求与功 能设置 ,并重点设计 了系统各
Co m a ndCo tO y tm m nd a n r 1S se
Z HANG a g y . Gu n — u HU i a g Zh — n g
( ot r gn eigo Ce ta S uhUnv ri , a g h 1 0 3 Chn ) S f waeEn ie r f nr1 o t iest Ch n s a4 0 8 , ia n y
1 ( R)的核 1 CI ] S
② 具有较 强的态势感知与 系统决策能力 指挥控 制系统要为指挥员提供 信息处 理平 台 ,可 以快速感知
心 ,主要用于综合处理各种信息 ,辅助指挥员 拟制作 战方案 , 提供各类 引导数据 , 实施对部队 ( 包括单兵 )
如师指挥方舱到营指雾友邻部队师届分队指营作战指挥车环境信息纠一端环境信息连作战指挥车图2作战指挥系统信息流程图装甲机械化部队指挥控制系统关键技术31人机交互技术32信息融合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信息融合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按时序接获取若干以有效的方式实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一种技术
第 3卷 2
第4 期
指挥控制 与仿 真
Co mma d Co t l S mu ai n n nr & i lt o o
Vl -2 NO 4 0 3 l . Au .01 g2 0
21 0 0年 8月
文章编号 :17 .892 1)40 8 4 633 1(0 00.0 60
试论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
e tt a n n n r i i g,e u p n u p r h o y r s a c q i me ts p o tt e r e e r h,e u p e ts p o ti f r a i n c n t u t n,e u p q i m n u p r n o m to o s r c i o q i—
Abs r c Ba e n a l i g t e e s nc f r l v n o e t nd i e i ns,s h a o m i g, ta t s d o nayzn h s e e o e e a t c nc p s a nt nso uc s f r n mo l o m i de nd t biiy f r ng mod lo q p e u de ,f r ng mo la he a lt — o mi e fe ui m nt s ppo t h s pa e ys e a ia l r ,t i p r s t m tc ly
关 键 词 装备 保 障 能力 ; 生成模 式 ; 转变 E2 8 5
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
Ξ 收稿日期:2008-11-04作者简介:李振波(1965—),男,吉林大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教学保障、装备保障方面的研究.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Ξ李振波1,陈绍山2,李 柏2(1.装甲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北京 100072;2.沈阳军区坦克乘员训练基地,辽宁大连 116113)摘要:研究了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的发展趋势,探讨了信息化对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装备保障的新要求,最后对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能力提出了建议.关键词:信息化;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中图分类号:T J8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707(2009)02-0111-031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的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战争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已越来越快,信息化武器装备所带来的巨大威力,不仅使机械化武器装备难以抗衡,而且使影响战争胜负诸多因素的作用的格局发生改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呈现以下特点:1.1 装备结构复杂,保障难度大由于现代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武器装备功能的多样化,使得结构非常复杂,一个零件出现故障,都将会影响装备的整体技术性能和作用效果,甚至造成严重事故.如坦克刚问世时的“水柜”,只由装甲车体、火炮、发动机、传动装置、行动部分、电气部分等几千个零件,而现在的99式、M1A2型、勒克莱尔等新型坦克,不仅具备上述组成,而且还增加了发动机增压系统、自动装弹系统、火控系统、操纵装置助力系统、复合装甲防护系统、计算机处理系统等高新技术装置,零件多达10多万个,结构异常复杂,其装备技术保障难度和任务量大大增加.1.2 高新技术密集,保障要求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对装备保障的综合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武器装备集信息网络、生物光电、化工通信等多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于一体,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监视、打击、防护等功能高度系统化、集成化、一体化.高新技术十分密集,作战及防御功能强大,在未来作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武器装备将处于新老装备并存、高中低档兼有的多代多种类状态,使保障对象和内容的综合性明显增强.因此,对保障工作质量及技术保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 智能化程度高,保障内涵深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武器装备采用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多种软件系统,不仅能利用自身的探测信号处理装置,对目标群自主进行分析、区分和识别,而且还能把搜索区内的目标排出先后顺序,掌握最佳攻击时机,攻击最有价值的目标,精确度更高.这样武器装备的维修包括硬件维修,还包括软件开发、检查、维护等,技术保障的内涵就悄然地发生了质的变化,有了更深、更广的范畴.1.4 作战节奏更加快速,保障时效强现代战争多种作战样式和战役行动综合运用,以及非线式作战和机动作战的地位明显提高,各军兵种分体保障逐渐被诸军兵种统分结合的一体化综合保障所取代.其次,由后往前的大纵深单向保障将被灵活的全方位多向保障所取代,而那种固定的基地保障也将与灵活的机动保障相结合,机动保障的地位日益提高,对装备保障的时效性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战争力量构成的多元性决定了装备保障对象和保障力量的多元构成,这也使得装备保障任务预计难度增大,因而给装备保障的决策和所需人力、物力的计划、筹集及分配带来更大的困难.同时,未来战争中装备品种数量繁多,且保障对象呈多元化发展,使得装备保障任务加重,装备保障组织指挥更加复杂;加之战场环境更加透明,我军保障力量和保障活动处于敌全方位的威胁之下,装备保障的难度越来越大.2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的发展趋势2.1 以信息化带动装备保障精确化发展未来高技术战场是数字化战场,未来的部队是数字化部队.这一深刻变化给未来装备保障带来了新的要求,正第30卷 第2期四川兵工学报2009年2月在促使一些发达国家对后勤装备保障的编制、模式、指挥控制等方面进行新的研究试验,让后勤装备保障依托“全资可视化”信息平台,以信息流引导物资流、技术流,达到适时、适地、适量、高质的保障效能,实现保障的即时化、综合化、精确化和经济性.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方信息处理中心以不足1000人的数量,通过“全维可视”,达到“全程可控”,比较精确地保障了美军行动,显示了“全资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潜力.2.2 重视保障装备与主战装备的协调发展面对军事变革的挑战,外军普遍重视保障装备的发展,努力使保障装备与作战装备同步配套发展,并将保障装备列入军队装备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编制序列.发展保障装备,主要是进一步提高其信息能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综合保障能力等.如美军在继续改进和完善野战抢救抢修装备的同时,重点发展故障自动诊断和检测技术,将检测设备的检测电路和传感器部分安装到装备上,可自动显示主要部件状况.一旦出现故障,即可换件修理.2.3 强调装备可靠性、维修性和综合保障性设计把装备保障需求前伸到装备的设计研制阶段,即在装备设计时,强调装备的综合保障性指标,包括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指标,人机界面分析和要求,平均无故障小时要求等.装备的“三性”指标和要求是设计出来的,是装备的固有属性,要靠研制生产来实现.这一部分费用占装备全寿命的2%,却对装备70%的保障费用产生直接影响.2.4 加大后勤装备保障力量在军队总兵员中的比例美军从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引伸出了“牙齿与尾巴之比”的新思维.所谓“牙齿”,是指作战系统,所谓“尾巴”,是指以后勤装备保障为主的支援保障系统.第一次海湾战争后,这一思维得到进一步重视,即强调在部署一支数字化、火力猛、机动能力强的打击力量的同时,保持高比例的支援保障部队是必要条件.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保障力量约占整个兵员的45%.2.5 “直达配送”和“伴随综合”保障异军突起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基于同时打“两场战争”的考虑,开展了有关军一级后勤支援改革的研究,要求后勤支援部门能同时保障2个重装备军的作战行动.立足于能在“非线性”战场上,加强对师的支援保障能力,同时为非师属单位提供快速保障.把支援保障指挥机构设到前线,以缩短在师的地域内协调和提供保障的距离,并将战勤支援辐射到师属和非师属部队,在战役层次甚至战略层次贯彻“靠前、向下保障”的原则.在伊拉克战争中,由原来4级保障简化为现场和支援2级保障,由离战场较远的补给基地,直接向前线部队直达配送.尽管补给线过长受到伊军袭扰,但从总体上看,保障还是成功的.2.6 保障力量的多元化发展平战结合的保障体制,是实现装备技术保障高效低价的有力保证.海湾战争中,美军从预备役和民间征集了大量维修人员,以加强技术保障力量.“沙漠盾牌”行动一开始,仅陆军就组织了26个“合同商”厂家的技术专家,前往沙特协助部队建立和管理维修仓库,提供技术支援,进行现场维修.伊拉克战争中,占20%的现役保障力量,承担旅以下伴随综合保障任务;占80%的预备役和合同商保障力量承担战略投送和战区直达配送保障任务.由此可见,高新技术装备的技术保障,走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多元保障的路子,是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必由之路.3 信息化战争对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的要求3.1 装备保障指挥要高效率、低失误率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武器装备功能强大,在现代化局部战争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强.提高和保持其战术技术性能,确保装备完好率、修复率,对战争胜负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未来战场将扩展为陆、海、空、天、电和信息网络等多维空间,而且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投入,使得装备保障指挥的空间范围扩大、对象增多;装备保障指挥协调的领域拓宽,环境更加恶劣;装备保障指挥的关系更加复杂,装备保障的指挥难度大大增加.因此,必须完善装备保障指挥体系,建立高效、灵活、稳定、准确的装备保障指挥系统,从而达到快速抢救、抢修武器装备,实现保障有力,绝不允许出现任何技术保障指挥上的失误.3.2 保障准备工作要全方位,多案准备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由于突发性强,节奏快,战场情况复杂多变,装备保障任务繁重、紧迫,只有预先做好多案准备,才能赢得时间和保障的主动权.对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武器装备的技术保障工作,要做到既有物质准备,又有思想准备;既有硬件器材准备,又有软件人才准备;既要有具体的全方位装备技术保障实施计划,又要有多种可能情况下的装备技术保障预案.只有这样,装备技术保障力量才会具有较强的快速反映能力,才能做到开得动、供得上、抢得下、修得好.3.3 技术保障人才要多层次、高水平从一定的程度上讲,现代化战争是新式装备的实验场.机械化部队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使其对装甲机械化部队技术保障的依赖性大为增强,对技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高水平技术人才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加速培养一批素质过硬、能力全面、技术精湛的多层次、高水平的复合型技术保障人才.3.4 装备保障功能要合理化、模块化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武器装备是多种高技术的综合,要求技术保障力量的功能结构要合理,以适应程序化、模块化、集成化信息装备技术保障的需要.为了便于集中统一指挥,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需要,要求装备保障力量要实施群体式编组,采取模块化积木式结构,将各种力量切成若干个保障模块,再根据作战任务对诸保障力量进行科学分配,使每个模块组合形成快速综合保障能力.装备保障力量功能机构越合理,其反映速度才越快,技术保障才能做到及时、可靠、高效.211四川兵工学报4 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发展的建议4.1 装备保障要朝着全系统、全寿命保障方向发展全系统全寿命管理是系统论在装备保障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保障的核心是在装备的设计、研制、生产、采购、补给、使用和报废的全过程中,把装备保障因素考虑进去,从而提高装备的战备完好性水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系统全寿命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装备保障思想和理念,这种思想不仅反映在装备保障的纲领性文件中,同时也在理论、体制、法规等多方面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作战装备与保障装备同步发展;②硬件系统与相关的软件系统协调配套开发以及重视装备的全寿命保障.在装备的研制阶段就采取积极措施,提高装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保障水平,例如在研制阶段注重维修性设计和测试性设计,研制具有超高可靠性的武器系统.4.2 以技术创新推动装备保障发展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应地也要求通过采用新的技术来实现装备保障的现代化.因此,应该重视在装备保障领域采用新的技术,这种做法已经对外军的保障指挥和保障实施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装备保障领域采取的技术创新手段主要包括:①将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于装备保障;②以远程支援技术补充基层部队的装备保障能力;③加强装备保障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等.4.3 重点发展高技术保障装备高技术武器装备势必由高技术保障设备来加以保障,应统筹规划,同步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保障装备工作的重点应该是:①提高保障装备的机动能力和防护能力;②发展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特征的高技术保障装备;③实现保障装备的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综合化. 4.4 要树立精确保障的指导思想精确保障是未来装备保障的发展趋势,实现精确保障要以完善的保障信息自动化系统为基础,以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作为保障的核心要素;将前沿存在型保障转变为投送型保障;数量型保障转变为速度型保障;将被动补给型保障转变为主动配送型保障.参考文献:[1] 胡小平,王承庆.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军武器装备的新试验[J].军事学术,2003(6):18-20.[2] 王保存.外军信息战研究概览[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3] 许和震.信息化作战理论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9.[4] 林云龙.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2005.[5] 石磊.高技术局部战争装备保障[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180-200.(上接第108页)4架“全球鹰”无人机可以覆盖300km2的整个战区.伪卫星也可采用地面和机载发射机混合的方案,将某些伪卫星设在地面上的缺点是减少了覆盖范围,但提高了导航精度.为克服干扰,伪卫星可发射100W信号,使地面接收机处的信号强度比来自卫星的信号强度增加45dB.5 结束语 在未来战场上如何破坏敌方的卫星导航系统,同时又保护己方的卫星导航系统,防止敌方对导航系统的干扰和破坏,无疑导航战将担负着信息战中的重要任务.导航战的胜利可以确保己方部队在战场中的相对独立性和主动性,为现代精确制导武器能在战场上发挥效能而进行保驾;导航战的胜利即意味着成功摧毁了对方的导航系统,进而可能达到控制整个战场主动权的目的.毫无疑问,导航战已成为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战样式,我们应给予这一新的战争概念更大和更深入的关注与研究.参考文献:[1] Dr Anthony Finn.Navigation warfare[Z].SalisburyS A5108Australia:Surveillance Systems Division.DefenseScience and T echnology Organization,2001:18.[2] 谭显裕.G PS在导航战中的作用[J].国防技术基础,2002(2):30-32.[3] 张守信.G PS卫星测量定位理论与应用[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1-5.[4] 何立萍.从伊拉克战争看G PS干扰和抗干扰的发展[J].航天电子对抗,2004(1):15-18.[5] 李文革,黄晓利,谢世富.导航战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4,2(2):153-156.[6] Parkins on B W,S pilker J J,Axelrad P,et al.G lobal P osi2tioning System:Theory and Applications[M].Washington,DC.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1996.311李振波,等: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
试论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
试论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发布时间:2022-09-01T09:32:31.10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2月3期作者:朱连军王明浩[导读] 审视新形势下如何发展装备保障能力朱连军王明浩陆军装甲兵学院演训中心摘要:审视新形势下如何发展装备保障能力,明确装备能力生成的本质、动力和机制,丰富和发展作战动力生成理论。
即信息化是基础,高科技是核心,人才是支撑,共享装备支撑是核心。
关键词:装备武器;保障能力;生成模式;分析现代战争的形式出现了许多新事物,信息化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新的战斗方式不断涌现,战争题材多样化,特征不对称变得更加重要,具有发展作战能力和装备保障能力的影响,这些因素及其工作方式复杂化。
其形成机制较为复杂,面对众多高科技武器装备,复杂的战场环境以及不断增加的装备保障需求。
什么是装备支撑能力开发模型机制?有哪些可能的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新形势下的装备保障至关重要。
1、新形势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的动力机制1.1信息成为生成模式的立足之本通过联动指挥控制保障装备,指挥控制组织必须依靠信息,快速、准确、科学地分析判断保障情况,做出“完整、快速、”支持战场装备的分析,并做出“完整、快速、准确”的战场保障物资运行决策和实效实时监测评估[1]。
在装备支持操作中,信息控制支持服务的移动和保护,监督信息生成模式的发展;在工具的使用上,信息是“准确的”、“智能的”,而装备的本质是支持工具的可控性等,信息也会影响辅助装备的开发。
越来越多的装备支撑平台上布满了通信系统、数据传输装备等,定位、导航和识别装备已成为辅助装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2高新技术成为生成模式构建的关键以机械动力为特征的传统工业化技术是机械化保护的主题。
在计算机化背景下,面对海空一体化的“结构性破坏”、“快速判定”等作战方式,装备保障部队必须实施准确、及时、适当、快速的防御装备回收,这些技能需要使用各种先进技术。
对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机构信息化作战生存能力的思考
d i1 .9 9 . s.0 6 17 0 91 .2 o: O3 6  ̄i n10 -5 62 0 .20 0 s
兵 工 自 动 化
Or a c n s r u oma i n dn n e I du t y A t to
t e s r i a h e t o q i me t s p o t r a i a i n a d p t o wa d iv d f n e sr t g e s c s ‘ e f c l n h u v v l t r a f e u p n u p r o g n z to n u s f r r f e e e s ta e i s u h a p re t p a ,
5 方 面的 防卫 对 策 ,对提 高装 甲机 械 化部 队装备 保 障 机构 生存 能 力具有 重要 的现 实 意义 。 个 关键 词 : 装 甲机 械化 部 队 ;装备 保 障机构 ;信 息化 作 战 ;生存 能 力
中图分 类 号 :C 3 . 9 16 文献 标 识码 :A
T o g t n I f r t n l a f r a i t fEq i me tS p o t h u h n o ma i a ra eVi b l y o u p n u p r o o W i Or a i a i n i mo e e h n z t nTr o g n z to nAr r d M c a i ai o p o
2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机构在信息化作战中面临的威胁21配置位置靠前保障环境恶劣为适应信息化作战战斗节奏快行动独立性强特点的需要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将采取伴随保障的方式配置位置十分靠前装备保障机构与作战单元一样既要与敌兵力火力作斗争又要与敌信息战作斗争还要与敌新概念武器的破坏作斗争尤其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广泛应用造成装备保障机构及其活动的隐蔽更加困难受敌综合火力打击破坏严重致使装备保障机构生存及其保障活动将受到敌全时空的严重威胁保障环境十分恶劣防卫任务更加繁重
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作战指挥方式研究
[ ] 学平. 1 纪陆军的作 战方式变革》 学 习月刊》2 0 年 第 1王 《 世 2 . 《 , 9 0
6期 .
[] 2 杜克明. 《 浅析 美军联合特种作战指挥特 点》 外 国军事 学术》 0 4 《 , 0 2
一
队实 施 指 挥 、 制 、 同 、 调等 指 挥 控 制 方 式 。 控 协 协 而所谓网络式指挥 , 是指对装甲机械化部队指挥员及指挥机关 , 利
、
Hale Waihona Puke 用 网络式指挥信息系统 ,对所属各部队和信息化武器实施扁平式指挥 控制 。 它是信息化作战中一种崭新 的作战指挥方式。 这种指挥结构形式 和纵横交错的网络布局 , 有外形扁平 、 向连通 、 具 横 纵横一体等特点。它 以网络化指挥机构为支撑 , 把被控对象纳入网络之中进行整体控制 , 确 保指挥员及其指挥机构对各级部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能进行分层式指 控。 它使信息化战场上的情报 侦察 、 通信 、 指挥和控制紧密连接 , 使区域 内的部 队都处在一个统一的指挥网 中,实现 了战场信息 的同步快速传 递, 可确保各部队快速掌握 战场情况 , 提高 了指挥控制的及 时性 。 三 、 强 指 挥 控 制 活 动 的 实 时性 , 增 实施 精 确 指 挥 控 制 信息化条 件下 , 战场情况 瞬息万变 , 战节 奏明显加快 , 作 战前计划 再严密也不可能预先对所有情况都进行充分的考虑 。随着信息技术的 发展 , 队获取 、 部 传递 、 使用 、 理及共享 信息 的能力得 到 了空前 的提 管 高, 各作战单元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 , 利用信息 的支撑与纽带 作用实现了“ 无缝” 接 , 而能够 实现整体联动 。 链 从 各作战力量虽然在空 间上是 分散的 , 但通过 网络能实现互通信 息 , 无论处 于什 么位置 , 既能 了解局部的战场情况 , 能统观全局 。因此 , 也 在信息化条件 下 , 组成装 甲 机械化部队的各种作战力量之间的指挥 、 控制 、 同方式将 由以往的以 协 计划方 式为主转 向以临机 方式为主 , 指挥 控制活动 向实 时化 、 动态化 、 精确化方向发展。而精确指挥控制也是 网络化作战指挥系统 的主要特 征, 它使得指挥控制更加精确 、 高效 。 指挥控制活动本身是动 态的, 因此 必须要根据情况变化随时对 战场情况进行调整 。 在指挥控 制过程 中, 指 挥员和指挥机关必须密切监视战场情况 ,根据战场态势对作战行动进 行不间断的评估 , 及时调整作战部署和方案 。一旦定下新 的决心 , 应通 过作战指挥系统重新进行作战部署 , 实现对作 战力量的精确化指挥控制。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研究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研究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军事思想和战争理论的巨大变革,人类迈入信息化战争的时代。
这些变化使现代战争出现了战场高度透明、进程加快、破坏性增强和物资消耗增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装备保障任务量空前增大,装备保障物资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保障空间越来越大,装备保障地位陡升,成为维持战斗力生成和影响战争进程的关键性因素。
一、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的特点目前,在我国装甲机械化部队是指以配备坦克、装甲车、突击火炮和自行火炮等为主要作战武器的陆战部队,主要担负主攻突击、抗敌逆袭、机动作战等任务。
其火力猛、突击能力强、机动性能高、装甲防护性能好的特点决定了装甲部队成为了陆上诸兵种的主要突击力量。
在信息化战争中装甲部队装备保障具有如下特点:(一)装备结构复杂,保障难度大由于现代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武器装备功能的多样化,使得结构非常复杂,一个零件出现故障,都将会影响装备的整体技术性能和作用效果,甚至造成严重事故。
如坦克刚问世时的“水柜”,只由装甲车体、火炮、发动机、传动装置、行动部分、电气部分等几千个零件,而现在的M1A2型、勒克莱尔等新型坦克,不仅具备上述组成,而且还增加了发动机增压系统、自动装弹系统、火控系统、操纵装置助力系统、复合装甲防护系统、计算机处理系统等高新技术装置,零件多达10多万个,结构异常复杂,其装备技术保障难度和任务量大大增加(二)技术含量高,保障要求高信息化条件下装甲装备科技含量高,信息集成化深,各种新工艺、新材料在新装备中大量使用,装备集指挥、监视、侦察、打击、防护等多功能于一体,作战防御功能强大。
我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武器装备将处于新老装备并存、高中低档兼有的多代多种类状态,使保障对象和内容的综合性明显增强。
因此,对保障工作质量及技术保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作战节奏快,保障时效性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要求具有高速机动的保障能力,装备保障的时效性明显增强。
浅议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
Abs r c :The p pe s rbe h o no a i n,c a a t rs is a d r q ie e t ft e m iia y e ta t a rde c i st e c n t to h r c e itc n e u r m n s o h lt r —
wh c n l de lt r q p e s pp r a e t i lmiia y i e a i u tv ton mo i h i c u s miia y e ui m nt u o tt l n s cvi — lt r nt gr ton c li a i de,me ha c —
nim nd a r c . s a pp oa h Key w o ds:e ui e t s pp tt l nt ; cv lm iia y i t gr to r q pm n u or a e s i i — lt r n e a in; t l n sc li a i a e t u tv ton
W ANG u a ZH OU Xi hu , Huihe 。 YANG ihu z n Ba c n。
( .De a t n fEq ime ta dCo 1 p rme to up n n mm a d,t eAcde fEq ime tCo n h a my o up n mma d & Te h oo y,Bej g 1 1 1 n c n lg in 0 4 6,Chia i n; 2 .Co a yOn mp n e,t eAc d myo u p n mm a & Te h oo y,Bejn 01 6,Chn ) h a e fEq i me tCo nd c n lg i g 1 41 i ia
面向实战培养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思考
面向实战培养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思考摘要:能打仗,打胜仗,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院校教学向部队靠拢,部队向实战化靠拢。
本文从面向实战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需求构成入手,将需求构成分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部分进行分析,通过对需求构成的分析,探讨了面向实战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培养对策措施。
关键词:面向实战;装备保障指挥;需求构成;对策措施一、面向实战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需求构成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
装备保障指挥人才作为我军人才队伍的一个组成部分,既要具备一般人才的基本素质,还必须具备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特殊素质,这种特殊素质是由其特殊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所决定的。
(一)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知识构成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知识构成主要包括五部分,一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知识、法规政策知识和相关社会科学知识组成的思想政治知识;二是由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信息科学知识组成的科学文化知识;三是由军事共同知识、军事理论知识组成的军事基础知识;四是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组成的专业业务知识;五是由体育运动知识、卫生健康知识、心理知识组成的身体心理知识[1]。
随着高新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军事装备向着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各种作战平台和武器系统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化,各类新武器、新概念武器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必须具备信息、材料、能源、生物、海洋、军事航天等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熟悉武器装备的原理、结构、性能和技术特点,把握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战争的影响程度。
如右图:(二)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能力构成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能力分两类,一类是改造能力,一类是自我完善能力[2]。
对客体的改造能力。
主要包括战时装备保障指挥能力和平时的装备管理能力。
战时装备保障指挥能力主要是围绕如何提高指挥效果而展开的,其关键就在于能够保障作战的胜利。
部队装备保障能力生成过程模型构建
Co sr ci no r d cin P o e sM o e f my n tu t f o u t r c s d l o P o o Ar
第3 卷 1
第5 期
指挥控制 与仿 真
Co mma d Co g l S mu a i n n n o & i lt o
V l l NO 5 0_ 3 . 0c .0 9 t 0 2
20 0 9年 l 0月
文 章 编 号 : 17 .8 2 0 )50 5 .3 33 (090 .0 60 6 1 9
部 队 装 备 保 障 能 力 生 成 过 程 模 型 构 建
张春 润 ,孙 栋 ,曲明辉 ,蔡 强
( 军事交通学院 ,天津 摘 306 ) 011 要 :针 对部 队装 备保障能力生成缺乏全 系统全过程 的分析 、缺 少总体规划和全面管理等 问题 ,论 文分析 了部
队装备保障能力生成过程 ,构建 了部队装备保 障能力生成过程模型 ,并对过程模 型的输 入输 出进行 了研 究,为部 队装备保障能力生成全过程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装备保 障能力 ;装备保障能力生成 ;过程模 型
为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的全面 、全过程管理提供参考 。
1 部队装备保障能力生成过程分析
11 部队装备保障能力生成 内涵 .
上看 ,部 队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活动可 以分为业务活动 和管理活动 。虽然从不 同侧面分析装备保障能力生成 活动得 到的结果不尽相 同,但是部 队装备保 障能力生
Ke r s e up n u p ra it; q ime t u p r a it rd cin po esmo e ywo d : q ime t p ot bl e up n p o t b l p o u t ; rc s d l s i y s i y o
浅谈装甲兵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培养
中, 迅速得到所需要的有价值 的装 甲兵装备保障信息 。 2 . 4应具有运用先进信 息技术的技 能 信息技术包容性极强, 融合 了微电子技术 、 数字技术、 通信 技术等核心技术, 已由过去单纯 的作为辅助计算工具发展 到当
1 . 1是人才建设战略不能适应装 甲兵装备保障信息化建
设 的 需要
一
1 . 2是学科专业结构 不能适 应装 甲 兵 装备保 障信 息化人 以及基本 的装 甲兵装备保障知识;技 能 目标应熟悉装甲兵装
2 . 1 应具有丰富的装甲兵装备保障专业技术知识
装 甲兵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的主要工作是运用信息技术 手段从各种形式 的信息资源获取、 分析 、 储存各种工程保 障信 息, 并加工成装 甲兵装备保障信息产品。作 为信息人才, 仅有 信 息专 业 知识 还 不 够 , 必 须 拥 有 相 关 专 业 知识 。因此 , 作 为装 甲兵装 备保 障信息人才必须具有全面 的装备使用、维修等保 障 专业 知识 。 2 . 2应具有信 息研 究及管理的专业知识 。 信 息技术知识是信息化人才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 。信息 价 值 的 利用 和 开发 , 很 大 程度 上 取 决于 专职 人 员对 信 息 的获 取 分析能力水平。 装 甲兵装备保障信息人才必须提 高 自身搜集 、 分析、 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增加信息的“ 吞吐量” , 以提高信 息产 品的产量和质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 提高工作的节奏 , 缩 短从搜集信息到生产出装 甲兵装备保障信息产品的周期。 2 - 3 应 掌握一 门以上外语 在 当今信息爆炸时代 ,装 甲兵装备保障信 息人员必须密 切 注 视 和 跟 踪 世 界 最 新 的有 价 值 的 信 息 , 及时收集、 翻译 、 报
代信息技术处理核心的地位 , 装 甲兵装备保障信息人才只有具 备扎实的信息知识基础, 熟练 掌握信息化技术装备, 才 能够把 信息技术融入装 备保障, 极大程度 的提高装备保障效能。 3 培养模式的构建 3 . 1 操作应 用型信 息化人 才培 养模 式 3 . 1 . 1 校本培养 既基层部 队本单位培养 。培养 目标可以分为知识 目标和 技能 目标两大类 ,知识 目标应该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基础知识
装备人才队伍建设浅析
装备人才队伍建设浅析装备人才是装备建设的“智能资源”,装备人才队伍建设是装备建设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努力创新装备人才培养机制,完善装备人才使用机制,创新装备人才保留机制,才能不断激发装备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在动力,确保在转型期装备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标签:装备;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一、当前装备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装备人才培养与装备建设不相适应部队在人才培养方面长期以院校学习、岗位锻炼、集训比武为主要形式,但随着我军历史任务的转变和高技术装备的大量列装,我们的育才机制和手段与装备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暴露出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装备人才培训形式呆板。
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考试形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束缚,装备教育不能完全从旧有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不能摆脱纯理论讲授方式的禁锢,教学方法仍在很大程度上因循守旧,考试形式也不能真正起到检验实际能力的作用。
(2)装备人才队伍知识结构单一,更新滞后。
当前,在院校和部队培训中,指挥培训和技术培训相互脱节,互不牵连,交叉教学不能相辅相成。
使得在装备建设中,严重匮乏指技俱精、能参善谋的指挥人才和知装能管、懂装会管、通装善管的装备技术人才。
而且,每年安排进院校培训的名额有限,而且以新装备、新知识、新技术组织的培训班也较少,造成了新装备列装部队后,不能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维修保障能力。
2.装备人才使用机制与装备建设不相适应由于装备工作的保障性质和辅助地位,在基层部队,对装备人才队伍建设关注程度还不是很高,建设力度还不是很大。
一方面,装备人才的使用、训练和管理脱节。
装备工作是指技合一的工作,装备人才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且要满足装备发展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技术。
现在基层部队只注重装备人才的使用,却忽视了装备人才的培养训练和管理。
另一方面,装备人才选取受到制约。
在基层部队,装备工作具有保障性质,由此导致广大官兵对装备工作产生了片面认知,认为装备工作是服务于司政工作的,把装备人才建设置于从属位置。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探讨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探讨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战争的不断变革,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军事发展的重要问题。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也成为了当前军队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军民融合式培养的意义、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的必要性1. 适应现代战争发展的需求。
现代战争已经不仅仅是陆海空领域的战争,还涉及网络空间、信息化领域。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需要具备多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能力,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
2. 提高军队装备保障水平。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是军队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支撑力量,只有加强人才培养,才能提高军队装备保障水平,保证军队的作战力量。
3.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培养需要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的优势,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促进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的对接。
二、军民融合式培养的意义军民融合式培养在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 优化人才结构。
军民融合式培养可以引进社会上的优秀人才,丰富军队装备保障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人才素质。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军民融合式培养可以借鉴社会上的先进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更适应现代战争需求的人才。
3. 推动军事装备保障技术创新。
军民融合式培养可以促使军队装备保障人才与社会上的科研院校、企业等进行深度合作,推动军事装备保障技术的创新。
在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现代战争需求、军民融合程度不够高、军队装备保障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2. 加强军民融合合作。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培养需要与社会上的科研院校、企业等加强合作,借助社会资源,提升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3. 调整人才队伍结构。
对军队装备保障人才队伍进行调查,分析现有人才队伍结构的不足之处,适时调整人才队伍结构,优化人才配置。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探讨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探讨随着国家发展和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是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承担着保障各项军事装备的研发、生产和维护等重要职责。
而随着国防建设的不断发展,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方式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革,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式的培养模式。
本文将从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现状出发,探讨军民融合式培养模式的意义、挑战和发展趋势。
一、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现状分析军队装备保障人才是军事装备保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承担着装备的研发、生产、检测、维修等多个环节的工作。
当前,我国军队装备保障人才整体的素质和数量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随着军事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对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他们具备更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由于我国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造成了一些现有的问题。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素质不高、育人质量不高、教学方法滞后等。
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
二、军民融合式培养的意义军民融合式培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军队装备保障系统和军事院校之间的融合合作模式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交流渠道和沟通机制。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军民融合式培养也需要克服一些制度和体制的障碍,包括军事院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改革。
要实现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军民融合式培养,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随着国防建设和军民融合的不断深入,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军民融合式培养模式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军民融合式培养基地、深化双方合作、推动技术交流等方式来促进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军民融合式培养。
可以通过优化军事院校和军队装备保障系统之间的合作机制、调整课程设置和学科结构等途径来推动军民融合式培养的发展。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军民融合式培养模式将会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探讨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探讨一、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目前,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主要以军队内部的院校为主,通过军事教育和训练来培养装备保障人才。
由于现代装备日益复杂化和高技术化的特点,军队内部的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对装备保障人才的需求。
1. 缺乏实践经验的培养。
军队内部的培训主要以理论教育和训练为主,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难以培养出具备实践经验的装备保障人才。
2. 缺乏军民融合意识的培养。
由于军队内部的培养方式相对封闭,难以培养出具备军民融合意识和能力的装备保障人才。
3. 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军事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军队内部的培养方式往往只强调技能培养,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
针对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可以借鉴军民融合的理念,探索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军民融合式培养模式。
1. 加强军事教育与民用教育的结合。
可以通过与民用高校合作,开展军事教育与民用教育的融合培养。
军队内部的装备保障人才可以到民用高校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同时民用高校的学生也可以到军队内部接受实践训练,以此促进双方的互补和成长。
2. 加强军事科研与民用科研的结合。
军事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往往需要依赖于民用科研成果,可以通过与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实现军事科研与民用科研的共同发展。
通过共同研发和合作,可以加强装备保障人才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加强实践训练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需要依赖于实践训练和实际应用的机会,可以通过与军工企业和部队的合作,提供装备保障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
2. 加强装备保障人才的军民融合意识和能力。
通过与民用高校和军工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加强装备保障人才对军民融合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具备军民融合意识和能力。
3. 推动军队装备保障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军民融合式培养可以促进军队装备保障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促进军队装备保障能力的提升。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探讨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军民融合式培养探讨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成为了当今军事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了适应国家安全和军事技术现代化的需要,军队需要大批优秀的装备保障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军队与社会相互融合,形成军民共建、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实战需要,注重实践经验。
在培养方案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融合。
例如,在培养军队装备维修人员时,应当设置相应的维修实训平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掌握维修技能。
此外,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使其能够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军民融合是培养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重要手段。
在军民融合中,军队可以通过与高校、企业等社会机构合作,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技术创新等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
同时,军队也可以通过向民间输送装备维修经验和技术,强化军民合作,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使军队用人机制更加开放,更加灵活。
在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中,要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例如,采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将虚拟仿真技术、在线学习等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实现更加高效、便捷、经济的人才培养方式。
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不仅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而且可以让军队更快地与国际市场接轨。
要加强人才培养跨学科、交叉性的培养,建立跨院系、跨行业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跨领域学习时,发现自身擅长的专业方向,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军队装备保障人才。
同时,要给予人才更加多元化的选择,不仅以直升机维修、车辆装备保障等技术人才为主,还需要有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培养。
综上所述,军队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需要军民融合的力量以及新型的教育模式。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模式也将不断创新,军队需要随之变革自身的人才培养思路,加强国防人才储备和培养,创立更加优秀的军队装备保障人才队伍。
装备保障指挥流程现状分析
装备保障指挥流程现状分析
内容:
一、装备保障指挥流程概述
装备保障指挥流程是指在部队装备保障工作中,从保障需求产生到保障任务完成的全过程。
它涵盖需求提出、任务下达、保障执行、效果评估等环节。
装备保障指挥流程的目的是保证部队装备的及时、快速、高效的保障,确保部队战斗力。
二、装备保障指挥流程现状
1. 需求提出不规范,保障需求表达不清晰
部分部队在提出保障需求时,没有按照规范格式填写,导致需求表达不清、不全面。
这给后续保障任务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2. 任务下达不及时,保障预案不完善
装备保障指挥部门在任务下达上存在时效性不高的问题,一些重要保障任务下达延迟。
同时,有的保障预案不够完善,存在漏洞。
这影响了保障任务的顺利开展。
3. 保障协调不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保障过程中的跨部门、跨区域协调存在欠缺,一些保障资源配置也不够合理,无法充分发挥保障效能。
这导致保障效率不高,不能满足需求。
4. 效果评估不规范,存在盲区
一些部队在装备保障完成后,缺乏对保障效果的评估和总结。
评估存在盲区,重复性问题不能及时改进。
三、完善装备保障指挥流程的对策
1. 规范保障需求表达,提高准确性
2. 加快任务下达速度,完善保障预案
3. 加强协调联动,优化资源配置
4. 健全效果评估体系,形成闭环管理
通过上述对策,可以有效改进现有装备保障指挥流程,提高部队装备保障水平和保障效能。
试分析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作战指挥模式
试分析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作战指挥模式
林董;高鑫;唐铁军
【期刊名称】《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年(卷),期】2017(000)02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加之未来战争彰显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特征,因此,装甲机械化部队在整个作战体系中仍是地面作战的主要攻击力量.在指挥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中,传统指挥体制彰显滞后性,不利于指挥技术的完善与应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指挥的作用,需要立足未来一体化作战模式,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实现装甲机械部队作战指挥水平的提升.
【总页数】1页(P198)
【作者】林董;高鑫;唐铁军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石家庄 05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石家庄 050000;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石家庄 0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信息化条件下装甲机械化部队作战指挥方式研究 [J], 陈艳彪
2.基于灰色物元分析法的装甲机械化部队指挥稳定性评估 [J], 邵杰;曹延平;尚玉金
3.信息化条件下摩步旅炮兵团作战指挥模式浅探 [J], 夏桂军;常强;王慧;徐晓彬
4.信息化条件下海警部队指挥作战分析 [J], 平措群培
5.信息化条件下摩步旅炮兵团作战指挥模式浅探 [J], 王宇;李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指挥人才能力形成模式探析
【摘要】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目的为保障指挥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以更好的提高其素质能力。
本文重点研究了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原则,提出了“以组织培养为统率,以自我修养为主体,以岗位任职为根本,以资格考核为认证”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装备保障;指挥;能力
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模式是为装备保障指挥人才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素质结构的方式。
必须从部队实际出发,从保障指挥任务出发,科学合理地构建实用的素质能力培养模式。
一、装备保障指挥人才能力形成模式构建原则
(一)客观实际原则
近年来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编制调整部队的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岗位、职责和任务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现实情况,同时要充分考虑到装备保障指挥人才成长的规律及特点,从事实出发,从需要出发,依据其成长的特点规律,科学设计构建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
(二)互补共进原则
人的素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众多素质共同构成综合素质能力的整体。
因此,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综合素质能力模式的构建要遵循互补共进的原则,既要照顾到基础素质能力,也要联系到专业素质能力,在构建的模式之中将各素质能力发展进行优化均衡,以利于促进综合素质整体中单一素质能力的发展和完善。
但这种互补共进原则也并非是齐头并进,不分彼此,而是要在整体共同发展的前提下,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从而形成整体素质提高,单一素质突出的局面。
(三)整体推进原则
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了方方面面。
同样,与之配套建立的培养模式,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构建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它的整体性。
这种素质能力整体性特点决定了培养模式的整体性,客观上要求在进行模式构建时要循序渐进,从整体出发,从全局出发,从全面培养素质能力出发,形成合力发展,不出现素质能力的短板。
(四)借鉴利用原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综合素质能力模式构建的过程
中,可以借鉴一些地方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或者是军队其他类型的人才队伍的培养模式,从中找出有益于我的方式方法并拿为已用。
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髓的原则,既不照搬照抄,也不闭门造车,根据我军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合理借鉴使用。
二、装备保障指挥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主体内容
(一)模式的主要内涵
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可实行“以组织培养为统率,以自我修养为主体,以岗位任职为根本,以资格考核为认证”的培养模式。
即以组织培养作为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政治机关、干部部门和装备保障机构统一进行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择优选拔,然后根据组织安排进行院校培训、轮训或者是集中进行集训或结合岗前训练进行相关训练,取得合格的成绩后,在装备保障指挥岗位进行锻炼,在实践中成长,经过考核后取得岗位任职资格证,将之作为考核认证,获得认证的干部由政治部门宣布命令在相应的岗位上任职。
(二)模式的主体内容
1.以组织培养为统率
就是要将所有的人才培养过程全部纳入组织管理的程序之中,从人才的选拔到培养,从岗位锻炼到考核认证,全部要体现我军的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基本原则和优良传统,通过建立、健全适合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形成和发展、开发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制度,建立能够有利于保障指挥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快速形成和发展,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要着眼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实际情况,选拔出一定数量的人才送入院校进行系统培养。
对选拔的人才要根据现任职务和未来任职岗位进行层次区分,尤其是对机关和基层任职岗位要在学习的学科专业方面有所不同,使培养针对性和指向性更强,目的更加明确,既能考虑到低层级的人才又能兼顾到高层级的人才,有利于能动地促进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快速成长。
2.以自我修养为主体
就是要强化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自觉学习的能力,通过自我不断努力,运用科学的自学方法,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觉努力学习各项技能,不断提高装备保障指挥素养,快速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通过自学、参加函授、听取讲座、参加讨论等方法,在岗位上进行自觉学习,在训练中进行学习实践、自我总结,在函授中快速提高知识水平,在讲座中学习新知识,紧跟理论前沿,不断地汲取各种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能力。
“自我修养”强调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内在因素,通过利用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对提高自身能力的自然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希望,驱动装备保障指挥人才能动地不断学习和改善自身知识结构,从而实现素质能力的不断提升。
3.以岗位任职为根本
“岗位任职锻炼”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在未任职之前应进行的相应岗位的锻炼,二是已经任职后在职岗位的锻炼。
根据实际情况,目前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保障指挥人才从院校毕业到进入实际任职岗位,没有见习的过程,而是根据需要直接进入任职阶段,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的岗位任职缺乏一个缓冲期,容易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对综合素质能力成长带来影响。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应增加到预定任职岗位或相近岗位见习锻炼的过程,这样更有利于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从我军现行体制和实际情况出发,可以采取代职、在演习中担任相应岗位职务、在院校中模拟编制中任职等方法来进行实践锻炼。
已经任职后,在本职工作岗位中的实践锻炼更为重要。
4.以资格考核为认证
以资格考核为认证,就是要对装备保障指挥人才进行相应的考核,考核合格后给予认证,承认其素质能力达到相应水平。
资格考核认证的前提是要有一整套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要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对装备保障指挥人才进行考核和认定。
考核对象应是各层级的装备保障指挥人才,对初次任装备保障指挥岗位人才要进行考核和认定,对已经担任不同装备保障岗位的人才也要进行考核和认定,这样使装备保障指挥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持续、长久,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才潮.2009.知识化保障队伍[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史伟光.2008.转型中的军事任职教育[M]. 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3]陈照海.2012.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研究[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