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四精准赏析古诗的表达技巧课件

合集下载

2018年浙江省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浙江省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8年浙江省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语文试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章内容省略](1)文章中提到的“它”指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文章中的“它”指的是[具体内容]。

(2)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答案:作者通过[具体细节]来表现[主题]。

(3)分析文章中[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答案:[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具体分析]。

(4)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答案: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具体作用]。

2. 古诗文阅读[古诗文内容省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具体解释]。

(2)翻译下列句子。

答案:[具体翻译]。

(3)这首诗/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首诗/文表达了作者[具体思想感情]。

二、数学试题1. 选择题[选择题内容省略]答案:[ABCD]。

2. 填空题[填空题内容省略]答案:[具体答案]。

3. 解答题[解答题内容省略]答案:[具体解答过程及答案]。

三、英语试题1. 听力部分[听力材料省略]答案:[具体答案]。

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材料省略]答案:[具体答案]。

3. 完形填空[完形填空材料省略]答案:[具体答案]。

4. 写作[写作题目要求省略]范文:[具体范文内容]。

四、综合试题1. 政治[政治试题内容省略]答案:[具体答案]。

2. 历史[历史试题内容省略]答案:[具体答案]。

3. 地理[地理试题内容省略]答案:[具体答案]。

以上为2018年浙江省高考试题及答案word版的内容,具体题目和答案需要根据实际的考试内容进行填充。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二、鉴赏要点:1、要弄清史实、典故2、要体会意图、感情3、要品味技巧手法怀古诗中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对比、巧用典故、融情于景等方法。

(一要弄清史实。

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下面这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

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末二句用了两个典故。

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和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温习第二章打通训练五中国诗词大会时鲜话题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温习第二章打通训练五中国诗词大会时鲜话题

打通训练五中国诗词大会·时鲜话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近期多档文化类节目受到热捧。

平复来看,这些节目正是在众多急躁、仿照、剽窃、千篇一概的真人秀中的一次突围,是在反智、游戏、嘻哈气氛中的高标独立。

节目的成功,反映了传播者在文化建设、价值坚守、节目创新上的自信、自觉与自新,为咱们找到了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钥匙,发觉并开掘了观众的真正需求,引领了时期风潮。

传播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坚持,深知这片土地氤氲成长的文化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时期价值。

从《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见字如面》《朗诵者》,这类别开生面的节目创作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在很多人效仿欧美模式、膜拜韩国风潮的时候,这些节目坚守自己最熟悉的题材而渐入佳境,抵达当下的热度。

创作者们从成语、谜语、汉字、诗词、书信这些最习以为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寻觅承载节目风骨和精、气、神的支撑。

“以前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找到了丰沛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底蕴。

诗词书信有天地,里面透露出的意境、情怀、神采等等都是咱们中国人最富生命力和独特气质的元素。

而这些精华一旦释放,能量无穷。

自信意味着不拿腔拿调,不刻意掩饰。

在这些节目中,节目设计、佳宾选手的即兴评述和发挥,真实与真诚是关键。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里,复旦附中的武亦姝、北大博士陈更、初一学生叶飞,即兴真实的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佳宾、主持人也让人线人一新,这些现场激发与碰撞的真实信息,来自创作者以自信开放的心态,去发觉捕捉这些出色的细节,而不是刻意去摆设。

一个有担当的媒体不该去跟风、迎合乃至媚俗,而应自觉引领观众。

这种引领是在媒体专业操守与公共需求之间的反复考量、磨合与融合。

尤其在当前自媒体纷纷扰扰的时期,专业性弥足宝贵。

但专业性是正襟端坐?是精深难懂?是曲高和寡?答案固然是不是定的。

所谓的专业性是用专业理念去引领、激发和知足公共需求。

文化类节目已经到了讲故事诉情怀的时期。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语文复习指导通用版第四章古诗文阅读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语文复习指导通用版第四章古诗文阅读

抓关键字句
品析语言风格
第一节 古代诗歌阅读
知识点三 古代诗歌语言
1.炼字题、炼词题 (1)抓动词。动词的使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中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 形象生动,更具动态美。 (2)抓形容词。考生要注意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和活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3)抓数量词。诗(词)人精心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唐代诗 人齐己《早梅》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枝”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显出 此梅不同寻常。 (4)抓表颜色的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 ”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 明的立体感。
第一节 古代诗歌阅读
知识点二 古代诗歌的形象
2.如何鉴赏景物形象 (1)把握景物形象的色彩。可从景物形象的色彩角度感受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诗人的情感 。 (2)把握景物形象组合的特点。可以从景物形象组合的方式上把握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诗 人的情感。 (3)识记描写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闲适、 生机勃勃、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4)掌握写景的主要技巧,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远近高低等角度位置变化。
命题探究
2.文言文基础知识方面常考的考点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词类的活用。 (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命题探究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包括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虚词的考查, 主要是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温习第二部份古诗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课时达标22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温习第二部份古诗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课时达标22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课时达标221.(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风波辛弃疾再用韵,时国华①置酒,歌舞甚盛。

莫望中州叹黍离。

元和圣德②要君诗。

老去不堪谁似我。

归卧。

青山活计费寻思。

谁筑诗墙高十丈。

直上。

看君斩将更搴旗。

歌舞正浓还有语。

记取。

须髯不似青年时。

【注】①国华:卢彦德,字国华。

时任福建提点刑狱使。

②元和圣德:韩愈写了一首《元和圣德诗》,用以歌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兵变的德业。

(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适当的两项是( CE)A.“莫望中州叹黍离”一句,是说不要望着中原哀叹故土沦陷。

“黍离”出自《诗经》,后世经常使用黍离之叹、黍离之悲来表达兴废之感和故国之思。

B.“元和圣德要君诗”一句,借用韩愈写诗歌颂皇帝德业一事,劝勉卢国华为收复失地、恢复中原谱写新篇。

C.“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是说隐居的生计让人伤透脑筋,表达了作者期望归隐但又无计可施的无奈与失望。

D.“看君斩将更搴旗”一句,照顾上阕中的“要君诗”,“看”“斩”“搴”三个动词连贯而下,形象感强。

E.“须髯不似青年时”一句,作者将自己与卢国华作比较,写自己已经年老不堪,再也不像卢国华那样年轻有朝气。

解析C项,联系前文可知,“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作者写自己老大无成唯有归卧青山,谋生之道却“费寻思”,事实上是以己之今况作反面陪衬,希望友人能引以为戒,发奋有为。

E项,“须髯不似青年时”一句,作者不是将自己与卢国华作比较,而是警告友人,歌舞宴饮是青年们的乐事,劝戒他不要沉溺于享乐而丧失志向,以避免消磨光阴,荒废事业。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一辈子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词作于一次与友人相聚的“歌舞甚盛”的酒宴上,在对友人的殷殷嘱咐中流露出了作者的人一辈子态度。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4~15题-古代诗歌鉴赏ppt课件(61页,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14~15题-古代诗歌鉴赏ppt课件(61页,含答案)

二、(2017 年高考课标卷Ⅱ)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 3~4 题。(本大题共 2 小题,11 分) 导学号 00774113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 ,湖山应梦武林春 。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 ②
•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 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 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 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 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 答: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 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 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诗人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 [解析] “下笔春蚕食叶声”运用比喻手法,把考生们在 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这是以 动写静,突出了考场的庄严,烘托了作者心情。
• 3.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 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BD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 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 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 很 大 筛 查
高考大回放
一、(2017 年高考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本大题共 2 小题,11 分) 导学号 00774112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回顾(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2.(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

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

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

“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这是作者所肯定的。

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

精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四精准赏析古诗的表达技巧课件

精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十四精准赏析古诗的表达技巧课件

123 4
答案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 [唐]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优质课件
123 4
优质课件
鉴赏 金诗在结构上不同于惯常的起承转合的思路,而是突 如其来地先写一个“打起黄莺儿”的动作,然后层层递进地 叙明原因。为何“打起黄莺儿”?是因为不让黄莺在枝间啼 叫。为何“莫教枝上啼”?是因为黄莺的啼叫声惊扰了佳人 的好梦。为何特别恼怒黄莺“惊妾梦”?是因为它的啼叫破 灭了佳人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会面的希望。四句小诗,句句 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丝剥笋,剥去一层,还有一层。所 以,它不仅篇法圆熟,而且在结构上也曲尽其妙。
秀),合称“永嘉四灵”。
123 4
优质课件
鉴赏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此句点明了泊舟的地点 是野桐林。一个“又”字点明诗人像这样漂泊在外已不止一年 了。春风又起,一年又过去了,“我”依然在漂泊,羁旅之思 蕴蓄其中。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人在旅途,且就着月光欣赏一 番旅途的景色吧:楚天碧蓝,一轮明月高挂;春来水涨,柔风 拂面,月影在水中荡漾。这里,诗人选用明丽的意象为我们营 造了一个悠远、空明、静谧的意境。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可 惜身在他乡。王国维说:“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诗人正 是以乐景写哀情,含蓄地表达了只身在外的漂泊之感。
123 4
优质课件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有很强的艺术性,请从表达技 巧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 ①诗人用了“乐景写哀情”(或者反衬)的手法。 ②楚天碧蓝,明月高挂;春来水涨,柔风拂面,月影在水中 荡漾。诗人选用明丽的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悠远、空明、 静谧的意境。可惜身在他乡,漂泊在外。 ③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诗人正是用乐景写哀情,含蓄地 表达了在外漂泊的失意之愁。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卷四 古诗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卷四 古诗文阅读专题(含答案)

专项突破卷四古诗文阅读专题(90分钟 100分)一、古文阅读(6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22分)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

周讠斤谓王曰:“今王之事秦,尚有可以易入朝者乎愿王之有以易之,而以入朝为后。

”魏王曰:“子患寡人入而不出邪许绾为我祝曰:‘入而不出,请殉寡人以头。

’”周讠斤对曰:“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今秦不可知之国也,犹不测之渊也;而许绾之首犹鼠首也。

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

且无梁孰与无河内急”王曰:“梁急。

”“无梁孰与无身急”王曰:“身急。

”曰:“以三者,身上也,河内其下也。

秦未索其下,而王效其上,可乎”王尚未听也。

支期曰:“王视楚王,楚王入秦,王以三乘先之;楚王不入,楚、魏为一,尚足以捍秦。

”王乃止。

王谓支期曰:“吾始已诺于应侯矣,今不行者,欺之矣。

”支期曰:“王勿忧也。

臣使长信侯请无内王,王待臣也。

”支期说于长信侯曰:“王命召相国。

”长信侯曰:“王何以臣为”支期曰:“臣不知也,王急召君。

”长信侯曰:“吾内王于秦者,宁以为秦邪吾以为魏也。

”支期曰:“君无为魏计,君其自为计。

且安死乎安生乎安穷乎安贵乎君其先自为计,后为魏计。

”长信侯曰:“楼公将入矣,臣今从。

”支期曰:“王急召君,君不行,血溅君襟矣。

”长信侯行,支期随其后。

且见王,支期先入,谓王曰:“伪病者乎而见之,臣已恐之矣。

”长信侯入见王,王曰:“病甚奈何!吾始已诺于应侯矣,意虽道死,行乎。

”长信侯曰:“王毋行矣!臣能得之于应侯,愿王无忧。

”(摘编自《战国策·魏策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B.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C.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D.如臣之贱也/今人有谓臣曰/入不测之渊而必出/不出/请以一鼠首为女殉者/臣必不为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文中是魏王自称,中国古代的君主常以此谦称自己。

全国通用 高考语文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2 练案2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40

全国通用 高考语文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专题2 练案2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40

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9分)秋兴八首(其四)杜甫闻道长安似弈棋①,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②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泛指水族。

寂寞:是指入秋之后,水族潜伏,不在波面活动。

《水经注》:“鱼龙以秋冬为夜。

”相传龙以秋为夜,秋分之后,潜于深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从长安政局入笔,“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不定,变化急促,运用比喻,形象贴切,交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B.中间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具体写“似弈棋”的内容。

颔联运用对比手法写内忧,颈联运用互文、借代手法写外患。

C.尾联写在这秋江清冷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以清冷秋江喻诗人当前身在夔州之处境。

D.本诗与《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相同,主要艺术手法相同。

二者都写于作者流寓夔州之时,都是借秋天的所见所思来抒发自身的忧国忧民之情。

(2)(鉴赏诗歌的语言)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9分)南乡子·乘彩舫李珣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词写南国水乡少女的一个生活片断,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

B.“乘彩舫”两句写了春日里,芰荷满塘,一群少女乘坐着彩饰华丽的游船悠然地荡着桨儿,信船而游。

C.“棹歌”一句写歌女陶然自乐,和棹而歌,悠扬的歌声惊动了莲叶间沉睡的鸳鸯,打破了宁静的局面。

D.“游女”一句承上句而来,工笔绘出一幅少女喜春图,少女的春心被鸳鸯震颤了,憧憬着幸福的爱情。

(2)(鉴赏诗歌的语言)“竞折团荷遮晚照”中的“竞”有何妙用?请简要赏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2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精练提分1古代诗歌阅读精准判断选择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2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精练提分1古代诗歌阅读精准判断选择题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导图重温·锁要点MING QUEKAO QING BU DUAN BAN明确考情·补短板1.选材:2019年、2020年全国三套卷以唐宋、名家非名作诗歌为主。

五言、七言均有涉及。

(1)题材多样化:2019年全国卷Ⅰ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是一首题画诗(山水诗),全国卷II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是一首投赠诗,全国卷Ⅲ刘禹锡的《插田歌》是一首田园诗。

2020年全国卷Ⅰ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是一首唱和诗,全国卷II王安石的《读史》是一首哲理诗, 全国卷Ⅲ陆游的《苦笋》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2)选材暗合社会核心价值观。

《题许道宁画》侧重于艺术欣赏,以期提高考生的鉴赏能力,获得美好感受;《投长沙裴侍郎》侧重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引导考生要懂得感恩;《插田歌》表现了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相吻合。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侧重于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

王安石《读史》诗所阐述的道理,引导考生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苦笋》中体现的“对人才培养”的理念更具有现实意义。

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考点:重点考查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题目设置近三年为一选择一简答。

3.思想感情:命题者对表达家国情感和感慨个人身世的作品较为青睐,而格调不高、儿女情长的作品逐渐被排除在范围之外。

继续聚焦立德树人,精心选择试题材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传承,仍然是最高准则。

【二轮复习达标】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代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应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

(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语文(新高考)专题4 文言文阅读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语文(新高考)专题4  文言文阅读
解析 A项错误。文中的“辟”同“避”,“辟邪说,难壬人”中的“辟”是“批驳”之 意。B项正确。文中的“鄙”是名词,“边邑”;“越国以鄙远”中的“鄙”是意动 用法,“把……当作边邑”。C项正确。两个“务”都是“从事,致力于”之意。D 项正确。文中的“伏”是“潜伏,隐退”之意;“伏清白以死直兮”中的“伏”是“保 持”之意。
重难攻坚与热考突破
易错点1 自主断句容易忽视的七种句式结构
文言断句需要考生综合掌握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 的常识,同时还要求考生对这些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前几年全国卷 对文言断句的考查一直采用四选一的形式,但今年出现自主断句的考查形 式。断句为选择题,考生可以根据选项设置,获得提示,排除若干项,选对的 概率较大。改为了自主断句,就有效防止了考生利用技巧作答。自主断句, 需要掌握七种句式结构,很多考生因为忽视了这七种句式结构而失分。
解析 “直接导致”错误,由原文“忠臣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 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可知,君主根据声誉和朋党关系选拔任用人才会 导致忠臣退、奸臣进,进而导致国家走向灭亡。
5.(文言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 (2)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
典例突破(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
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 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 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
4.(文意概述)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墨子从王公大人“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的为政愿望与现实国 情不相符谈起,引出观点。 B.墨子以上行下效为起点,以不同人的反应为线索,反复究诘,不厌其烦,使 “举义”的观点无可辩驳。 C.墨子的尚贤,要求不避富贵贫贱、亲疏远近,这打破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 念,可见墨子思想高远宏达。 D.韩非子说理冷峻深刻,在对比中指出君主根据声誉和朋党关系提拔任用 人才会直接导致国家走向灭亡。

届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4含解析

届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4含解析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4)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

②鲁叟:指孔子。

乘桴:乘木筏子。

《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B.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

C.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D.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

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进艇①杜甫南京②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③无谢④玉为缸。

(注)①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寓居草堂之时。

②南京:指当时的成都.③瓷罂: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

④无谢:犹不让,不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南”两“北”各当句自对,“南”“北”又上下句互对,音韵和谐,自然流畅。

B.颔联紧扣诗题,描写诗人在晴朗的白日里,与老妻幼子乐游于清江之上,富有生活情趣.C.颈联写浣花溪畔“俱飞蛱蝶”和“并蒂芙蓉”的美景,意在表达对此地环境的喜爱之情.D.尾联写作者与家人享用茶浆,虽用的是粗陋的瓷器,但作者却认为足以比得上玉制容器。

2.明末清初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公艰难入蜀,得携妻子,此不幸中之幸也,故形之于咏歌.”请分析诗人的“不幸”与“幸”在本诗中的表现。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精准训练十六赏析古诗的抒情艺术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精准训练十六赏析古诗的抒情艺术

精准训练十六赏析古诗的抒情艺术练前提示诗歌就是抒情艺术,中国古典诗歌更是如此。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最重要的内容和题型之一就是赏析抒情艺术。

这种题型在题目中一般有“如何抒情”“抒情特色(方式)”等字眼。

答这种题型,要答出抒情方式和情感内涵这两个要点。

抒情方式指的是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种,如是间接抒情,则必要答出是借景抒情还是借事、人、古抒情等具体方式,个别的还涉及对比衬托等手法,然后指明所要表达的情感即可。

有的题如问“如何抒情的”,且问的是全篇或者词的上片或下片,则还要逐联逐句地分析。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暗香姜夔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①。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

石湖把玩不已,使工伎肄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疏影》略)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②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注①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

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②何逊:南朝梁诗人,任扬州法曹时,廨舍有梅花,作《咏早梅》。

这里作者以何逊自比。

本词着墨于梅,抒情委婉含蓄,请结合词句简析这首词的抒情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通过今昔对比,抒写盛衰之感。

如由“旧时月色”展开回忆,到“而今渐老”回到现实(或“由现实中的‘叹寄与路遥’与‘相忆’‘长记’引出往昔的‘携手’”),都表现出作者内心的跌宕变化,情感的波澜起伏。

(2)最后两句写梅花的凋落飘零,“又片片、吹尽也”,语似平淡却满含感叹惋惜之情。

“几时见得”,一语双关,梅花何时开?相忆之人何时再逢?语义重叠,韵味深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为了突出“将晴未晴”的心境,词人在前四句作了哪些对比?
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逐胜归来”与“雨未晴”的对比。 ②春日争逐于游春赏花之事,意兴高扬;阴雨天又使人扫兴, 情绪郁闷。 ③无法言明的清愁与谷莺之声的欢乐对比。 ④“风重”“草烟轻”营造一种意境,使人有一种清愁的感 觉,但从谷莺的欢乐中又使人振奋。
1 2 3 4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从离别之时的自然现象入手,
前两联,侧重于景物描写,写暮春季节所特有的景象;后两
联,侧重于写人,“微吟”“半醉”是通过动作、神态等相
关细节描写来彰显人物的情态。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 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1
2
3
4
“背人春事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案 ①构思巧妙。由“春去”引出“人去”,渲染了友人间离别的氛
1
2
3
4
答案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呈灵晖
[南宋]徐玑[注]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
所喜同舟者,清羸亦好吟。
注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 州永嘉松台里人。与徐照(字灵晖)、翁卷(字灵舒)和赵师秀(号灵 秀),合称“永嘉四灵”。
逐胜归来雨未晴,楼前风重草烟轻。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
声长醉里听。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
1
2
3
4
鉴赏
开端第一句“逐胜归来雨未晴”,先由时节和天气写起,
在时节与天气之间,表现了一种矛盾情况。时节是美好的游春 逐胜的日子,而天气则是阴雨未晴。“逐胜”,指春日争逐于 游春赏花之事,意兴原该是高扬的,但阴雨天则使人扫兴。
况这种娇软的莺啼,又是从繁枝密叶的花树边传送过来的,有
声,有色,这种情景和声音所给予词人的感发,当然就较之第 二句的“风重草烟轻”更为明显和动人了。如此逐渐写下来, 大自然的景象便与词人的情意逐渐加强了密切的关联。于是下 一句的“水调声长醉里听”便写到了人的情事。“水调”是一 种哀怨动人的曲子。“水调”且“声长”更可想见声调之绵远 动人。何况词人还在后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四
精准赏析古诗的表达技巧
把脉学情 读文答题
准确诊断 精细突破

把脉学情
准确诊断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吴仲俊
[宋]吴锡畴
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
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棟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作恶:指忧郁
1 2 3 4
面又加了“醉里听”三个字,这就不仅写出了饮酒之醉,而且 因酒之醉更增加了词人对歌曲的沉醉。这首词从开端的时节与 天气一直写下来,感受愈来愈深切,写到这里,真可以说是引
起了千回百转的无限情思。有了如此幽微深切的感发,便不由
人不想到要寻找一个足以将这些情思加以投注的对象,于是词 人遂终于在最后写出了“款举金觥劝,谁是当筵最有情”两句 深情专注的词句。这两句真是表现得珍重缠绵。“款举”是极 其珍重尊敬的态度,“金觥”是极其珍贵美好的器皿,金觥中 又是极其芳醇的酒浆,最后更加一“劝”字,当然是劝饮之意, 如此珍重地
惜身在他乡。王国维说:“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诗人正
是以乐景写哀情,含蓄地表达了只身在外的漂泊之感。
1 2 3 4
“官贫思近阙,地远动愁心。”这里,由前两联的借景抒情转 为直抒胸臆。官职卑微,仕途困顿,何时能靠近京师,得朝廷 重用?所居地偏远,这就更加触发了诗人内心的失意愁苦之情。 “所喜同舟者, 清羸亦好吟。”所幸的是,船上还有一个长
围,奠定了情感基调。
②手法精妙。“背人”使用比拟手法,借春天的离去形象表达诗人的感 伤。“浅紫”“深红”使用借代手法,以“次第空”写出繁花的凋零,
营造了暮春时节感伤的氛围。
③用词精妙。“空”字使用精妙,形象地写出春天离去的空寂之感。
1
2
3
4
答案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抛球乐 [南唐]冯延巳
感受得到,也只有最具艺术修养的词人才能表现得出来。
1 2 3 4
接着“楼前风重草烟轻”一句,写的正是这情绪触引中的眼前
所见。“楼前”二字,表面只写词人倚立楼头,为以下写楼前
所见之景物做准备,但词人“逐胜归来”,依然倚立楼头,就 是内心由于逐胜之游引起了一种触引感发。“风重草烟轻”使 心中原已触引起的一种感发,更为滋长和扩大。“风重”,是 说风力之强劲;“草烟轻”,是说草上烟霭因风吹散而逐渐消
1 2 3 4
鉴赏
“泊舟风又起,系缆野桐林。”此句点明了泊舟的地点
是野桐林。一个“又”字点明诗人像这样漂泊在外已不止一年 了。春风又起,一年又过去了,“我”依然在漂泊,羁旅之思
蕴蓄其中。
“月在楚天碧,春来湘水深。”人在旅途,且就着月光欣赏一 番旅途的景色吧:楚天碧蓝,一轮明月高挂;春来水涨,柔风 拂面,月影在水中荡漾。这里,诗人选用明丽的意象为我们营 造了一个悠远、空明、静谧的意境。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可
1 2 3 4
想要将芳醇的美酒呈献给一个值得呈献的人,词人心中所引 发洋溢着的是无比深挚芳醉的情意。最后结之以“谁是当筵 最有情”,意谓在今日的筵席之上,哪一个才是真正能够体
会这种深浓的情意,值得呈献这一杯美酒的有情人呢?于平
淡的叙写中逐渐加深了情意的感发,表现出内心深微幽隐的 一种投注和奉献的追寻与向往之情,这正是冯延巳词的一贯 特色。
“雨未晴”似乎也透露一种将晴而未晴之意。词人“逐胜”已
经“归来”,虽在阴雨之中,却也未曾放弃“逐胜”的春游。 在这种种矛盾的结合之间,便已显示了一种繁复幽微的感受, 既有兴奋,也有怅惘。既有春光之美好,也有细雨之迷蒙。这 开端一句看似非常平淡,实已蕴含了足以引发人心触动的多种
因素。像这种幽微婉曲的情境,只有最为敏锐善感的心灵才能
失。表面写眼前将晴未晴的景色,然而“物色之动,心亦摇
焉”,这种景色,正是引起人心微妙之触发的重要因素。一个 人如能够观察到风力之“重”与草烟之“轻”,此人必是已在 楼头伫立了相当长的时间了。
1 2 3 4
于是词人对四周的景物情事也就有了更为清楚的认知与更为深 刻的感受。因此下面继之以“谷莺语软花边过,水调声长醉里 听”的叙写。“谷莺”,是才出谷的黄莺,正是鸣声最为娇软 之时,这种鸣声正代表了春天所滋育出来的最新鲜的生命。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