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山区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关于退耕还林(草)中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探讨
农 经 “
济
导
刊
关于 退 耕还 林 ( ) 草 中 生态效益补偿 机制探讨
张树川 左 停 李小云
摘 要 : 国 内外在 退 耕还 生 态方 面的政 策 进行 了探 讨 , 退耕 还 林( ) 对 对 草 中的 生 态 效益 补偿 机 制 的
.
1 0. … … … 4 ………………… …… - …一一 一-… - ……一一
维普资讯
出的成 本 可 能 超过 对 农 民低 度补 偿 所 节 省 的 成 本 还 利 用 可确 认 的贸 易 补偿 手 段 从 国际 市场 上 为 本
( 汪小 勤等 ,0 1 。 2 0 ) ( ) 二 国外补偿 政 策的 经验
国政府进行生态保护寻求财政支持。
二 、 国补偿 机制 的构 建探 讨 我
国外 在 生态 效 益 补偿 方 面做 的 比较 有 特 色 的
西 部退 耕还 林 工程 是一 个宏 大 的 系统 工程 , 涉
生态 、 资源 、 人口、 教育 、 科技 等诸多因素 , 如美 国、 巴西和哥斯达黎加等国家 , 其主要的经验 及经济 、
研 究和观 点进 行综 述 , 深入 研 究的基 础 上提 出相 关 建议 。我 国 3前 的补 偿政 策缺 乏 以农 民 为主体 的 全 面深 入地 关 注农 户 的生计 , “ 民的 知识 ” 挥创 造 性作 用 ; 补偿 的 同时应 考 应 让 农 发 在
未 家 向退 耕 户 提 供粮 食 和 适 当 的 现金 补 助 、苗 木 补 年 产量 从 补 助粮 中进行 适 当扣 除 , 达 到常 年 产量
助, 实现退耕地和一部分荒地林草植被的恢复。 退耕还林 ( ) 草 会影响和损害退耕地区和农户
泾河流域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与生态补偿趋向——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为例
2 中国科 学 院地理科 学与资 源研 究所 , 京 10 0 ) . 北 0 1 1
摘 要 : 用典 型农 户调 查 和 地 方政 府 访 谈 等 方 法 , 泾 河 流 域 上 游 地 区 的 固原 市 原 州 区 退耕 还 林 ( ) 合 采 对 草 综
效 益 进 行 了评 估 。 基 于 退耕 还林 的 效 益 和 实施 过 程 中 出现 的 问题 , 后 续 生 态补 偿 趋 势 进 行 了探 讨 。 结 果 表 明 , 并 对 原 州 区退 耕 还 林 的 生 态效 益 显 著 , 价 值 量 平 均 为 1 7 . 元, h z 年 ) 按 2 0 其 4 1 ( m ・ , 0 0年 一 0 4年 完成 的 退 耕 面积 , 效 6 20 总 益 高达 8 0 , 0 8 2X 14元, , 耕 使 " 严 重 的 水 土 流 失 状 况 得 到 了控 制 。研 究 表 明 , 耕 还 林 对 " 地 农 牧 生 产 和 4 年 退 3地 - 退 3 -
1 引 言
19 9 8年长江 流 域 发 生 的 特 大 水 灾 和 19 9 6年 ~ 19 9 9年粮 食连续 4年 丰收 , 使 中 国政 府启 动 了以 促 控 制水 土流失 为 目的的退耕 还林 工程 。该 工程涉 及 区域之 广 , 政府 投 入力 度之 大 , 中 国乃至 世界生 态 在 建设 史上 是绝 无 仅 有 的 , 与之 配 套 的退 耕 补偿 政 策 也 将 中 国的生态 补 偿 推 向 了全 面实 施 阶段 …。7年 来 ( 19 从 9 9年试 点 算起 ) 该工 程 共完 成退 耕 地造 林 ,
泾河流域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与生态补偿趋向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为例
维普资讯
2 9卷 第 2 期 20 年 3月 07
宁夏生态建设成效及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生 态 补偿 是 以保 护 生 态 环境 、 进 入 与 自然 和 谐 发 展 促 为 目的 , 根据 生 态 系统 的服 务 价值 和保 护 成 本 。 合运 用 政 综 府 和 市场 手 段 。 节生 态 环 境 相 关 者之 间利 益 关 系 的公 共 调
工程 为保 护 生物 多 样性 提 供 了有效 保 障 。 完成 白芨 滩 、 山 罗
12 湿 地 恢 复 与 保 护 成 绩 斐 然 .
新 增经 济效 益 3 ,8亿 元 。 06
2 存在 的 问题
21 生 态 效 益 与 经 济 收 益 不 对 称 .
宁夏 位 于 黄 河 中 上游 , 河 纵 贯 1 黄 3个 县 市 3 7k 年 9 m, 径 流量 3 8亿 m3造就 了 许 多 湿 地 , 有 湿 地 2 . h 2 1 , 现 5 6万 m , 占 宁夏 国 土 面积 的 5 目前 , 区 共 成 立湿 地 类 型 自然保 %。 全 护 区 4处 , 中 国家级 自然保 护 区 1处 ; 区 建 立湿 地公 园 其 全 6处 , 中国家 湿地 公 园 2处 。 其
退耕还林工程碳汇生态效益补偿研究
退耕还林工程碳汇生态效益补偿研究摘要: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对目前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研究现状的阐述,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进入“后补贴时代”以来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不足之处;同时基于碳汇交易的视角对现有生态效益补偿模式进行了评述,为实现由政府补偿转换为市场化补偿,提出了不断探索适合“后补贴时代”生态效益补偿新模式构建的建议,以期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成果,解决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碳汇;生态补偿1999年试点启动的退耕还林工程已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标志着退耕还林工程进入了“后补贴时代”。
新时期下的补偿政策延长了补助期,同时补助标准减为前一阶段的50%。
补偿问题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效果巩固具有重大意义,就近年来专家学者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研究和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后补贴时代”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开展区域层面的碳汇交易进行了展望。
1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研究现状支玲等[1]分别以云南省会泽县和贵州省清镇市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对退耕农户的影响。
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退耕农户的收入,但同时加强了农民对国家政策的依赖性。
庞淼[2]以四川退耕还林区为例分析,认为后退耕还林时期补偿标准降低影响农户对工程的满意程度,且第二轮退耕补贴周期后林木收益可期,退耕农户尤为关注的林木采伐利用问题不容回避。
刘震等[3]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陕西吴起、定边及甘肃华池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别运用收入增长法及征地法确定更为合理的退耕还林补偿标准及其补偿年限。
于金娜等[4]建立了碳汇效益函数,并将其纳入土地期望收益模型,计算出林木最优轮伐期,然后以黄土高原常见退耕树种刺槐为例进行实证模拟,认为现有退耕年限较为合理,但补偿标准偏低。
退耕还林工程对宁夏南部山区社会经济的影响
2 退 耕还 林 加 快 了经 济发 展
2 1 增 加农 民收入 .
1% ; 6 沙棘 37万 h 占 1% ; 叶松 14万 h . m, 3 落 . m,
占 5 。退耕还林 工程 的顺利 实 施极 大地 影 响 了当 % 地 社会经 济的发展 。
由于 山区 8县 为退耕还林 重点 区 , 因此 , 这一地 区农 户 的家 庭收入 受退耕还林 影 响较大 。根据各县 统计 , 退耕 前 山 区 8县 19 9 9年 劳 务 输 出总人 ( ) 次 数 为 3 .3万 人 , 07 家庭平 均 年纯 收入 为 4 17元 , O 其 中劳务收 入 1 3 8元 , 0 占家庭 纯 收入 的 2 . 7 ; 5 2 % 单 位 面积平均 纯收人 在 8 元 。退耕后 2 0 劳务输 l 0 5年 出总人数 为 5 . 万 人 , 61 家庭 平 均 年纯 收 人 为 62 9 3
2. 3 3万 h 和 2 5 m .4万 h 土地 沙化 状况得 到 了缓 m,
开 始实施退 耕还 林 工 程 , 2 0 到 0 5年 底 , 共完 成 退耕 地 造林 2 . 8 8万 h 按坡 度分级 , 于 2 。 m, 大 5 的退耕 面
积 6 2万 h 1 2 。 . m ,5~ 5 的面 积 6 5万 h 小 于 l 。 . m, 5 的面 积 1 . 6 0万 h 其 中 沙 化 耕 地 退 耕 3 9万 m ( . h 。山区 8县 退 耕 的 2 . m) 8 8万 h 全 部 为 生 态 m
退 耕 还 林 工 程 对 宁 夏 南 部 山 区社 会 经 济 的 影 响
黄 泽 云
( 夏林 业 局 生态 中心 , 宁 宁夏 银 川 7 00 ) 南部 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对 当地生 态环境和社会 经济发展 的影 响, 退耕还 林工程改善 了当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
l8 . 68 7 7 l7 l 83
ll 7_ 船
l8 6 6. 8
l8B 3. 0
99 .
l. 1 9
8 . 2
代 市 场农 业 结构 转 化 ,加 快 了农 业 结 构 的战 略 性 调 整 。
2 0 — 0 8 宁 夏 南 部 山 区 累 计 退 耕 还 林 还 草 总 面 积 0 0 20 年 8 8 8 亩 , 占2 0 年 耕 地 总面 积 的 5 % 据 统计 ,2 0 2 .万 00 8。 08 年 宁 夏 南 部 山 区 农 林 牧 渔 业 总 产 值 达 7 . 亿 元 , 其 中 农 33
按 照在 农 田林 网庇 护下 粮 食增 产 1 % 的理 论值 计算 ,在退 1 耕还林还草后种粮面积逐年减 少的情 况下,粮食 总产增而不 减 ,退 耕还 林 还草 的生态 效 益 初步 显 现 。2 0 年与 1 9 08 99
年 相 比 ,宁夏 南 部 山 区粮 食 种 植面Hale Waihona Puke 积 减少 了1 . T 亩 , 5s
跑肥的 “ 三跑 田”变 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 “ 三保 田”。 当地 生态环境 明显 改善 ,原来 裸露 的陡坡 山地植 被基本 覆
盖 ,到 处 可 见 一 片 片 幼 林 在 茁 壮 成 长 。 植 被 大 面 积 的 恢 复 和 植 树 造 林 面 积 增 加 , 使 大 气 环 境 得 到 改 善 ; 由于 植 被 大
隆穗
泾 源
2 o . l8 . l2 .1 106 63 4 5 01 3 7 51 8 4. 8
2 2 .6 9 .9 4 4 1 71 0 l S .7 4 30 1 96 4 .3
宁夏退耕还林(草)监测调查分析
退 还 ( )测 查 析 耕 林草监 调 分
王 亚 娟 王 静
粮食 和现金补 助 , 口粮未 受到影 响 , 效缓解 了当地 的贫 困 有 问题 , 取得 了很好的社 会效 益。 据调查 ,0 0 2 0 2 0 — 0 7年, 退耕还 宁夏 实施 退耕还林 ( ) , 草 8年 取得 了明显的生态 效益 、 社会效益 , 促进 了农 民增收 。目前 , 退耕还林工程到 了巩 固成
4 退耕农 户用于扩大再生产投入仍 相对很少 。从退 耕 、
农户 支出构成看 , 0 7年退耕户人 均现金支 出 2 5 . 元 , 20 4 3叭 主 要支 出用 于家 庭 经营 费用 支 出 6 32 2. 4元 ,占总 支 出 的 2 .%; 于生产性 固定 资产投入 149 元 , 63 用 于生 5 4 用 5 .9 占 .%; 活消费支 出 18 .7元 , 6 . 表 明退耕农户家庭在现金 46 9 占 06 %。 支 出中, 主要用于生活消费 , 其次是家 庭经 营费用 支 出, 于 用 扩大再生产投入仍相对很少 。 在家庭经营费用 中用于农牧业 和二、 三产 业支 出分别 为 5 97 6. 7元 、.1 、73 61 元 4 .7元 , 别 分 占总现金支 出的 9 .%、 %和 76 1 4 1 . %。
入 的 3 . 其 中: 06 %, 同心 、 阳县, 彭 分别 占 4 .%和 4 .%; 7 7 1 其余 2
县( ) 区 占居 比例在 2 %至 3 %之间, 1 4 成为退 耕农 民收入 的重
要组成部分。 示 : 源自夏持续干旱 的 自然条件下 , 在 国家实施退 耕还林 ( ) 草
政 策 , 耕农户得 到了相应 的退 耕现金 和粮食补 助 , 决 了 退 解 这部分农户 的温饱 问题 , 取得 了明显 的社 会效益 。退耕还林 ( )封 山禁牧 , 草 、 促进了生态环境 明显改善 , 但退耕还林 ( ) 草 工程区的生态环境还很脆弱 , 大多数退耕农户仍没有稳定增 收的产业 , 长远生计问题依然严峻。
宁夏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 退 耕 还林 工 程 建设 总体 情 况
宁 夏 自 20 0 0年 开 始 实施 退 耕 还 林 , 7年 来 , 各 级 党 委 、 在 政 府 的 正确 领 导 和 有 关 部 门 的 密 切 配 合 下 , 过 广 大 干 部 群 众 的 通 共 同努 力 , 面 完 成 了 国家 下 达 的退 耕 还 林 任 务 。 截 至 20 全 0 6年 底, 共完 成 退 耕还 林 工 程 核 实 合 格 面 积 7 6万 公 顷 , 中 退 耕 地 其 造林 3 万 公 顷 , 山 造林 4 1 荒 2万 公 顷 , 山育 林 33万 公 顷。 封 .
中 图分 类 号 :3 12 F 0 .4
文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2— 0 X(0 7 0 00 0 10 2 4 2 0 )5— 16— 2
依 靠 国家 退 耕 还 林 政 策 的 支 撑 , 自治 区 培 育 了 一 定 规 模 的 林 草 资源 , 开始 形 成 了一 定 的 生 产 能 力和 积 累 。 但 在 依 赖 土 并 地 生存 的绝 大 多 数 农 民还 没 有 完 成 原 始 积 累 之 前 , 家 补 助 粮 国 食 的 政 策就 要 到 期 。 如何 使 退 耕 下 来 建 设 好 的 生 态 林 能 稳 定 的 长 期 发挥 其生 态 目 的 , 到 工 程 建设 设计 规 划 的 目标 , 一 个 现 达 是 实 而 又严 峻 的 问题 。 为此 我 们 就 当前 宁 夏退 耕 还 林 后产 生 的 一 系 列 问题 及 后 续 产 业 政 策 如 何 进 行 调 整 等 展 开 调 研 , 充 分 调 在
林业退耕还林与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 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
技术支持:加强技术支持, 提高退耕还林效率
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参与, 形成多方合力
政策调整:根据实际情况, 适时调整退耕还林政策
监测评估:建立监测评估体 系,确保退耕还林效果
生态补偿机制将更加完善,覆盖范围更广 生态补偿标准将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生态补偿方式将更加多样化,包括资金补偿、技术支持、政策扶持等 生态补偿将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实践案例中,政府通过 生态补偿政策,促进了 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 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实践案例中,政府通过 生态补偿政策,提高了 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案例中,政府通过 生态补偿政策,促进了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汇报人:
退耕还林与生态补 偿的协同发展是未 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退耕还林与生态补 偿的协同发展可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退耕还林与生态补 偿的协同发展可以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退耕还林与生态补 偿的协同发展可以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添加 标题
案例一: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
添加 标题
案例三: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
添加 标题
案例五: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和意义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背景和原 因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步骤和流 程
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和改进
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明确补偿标准和范围
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保障补偿权益
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确保资金来源稳定
加强生态补偿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
加强生态监测和评估,确保补偿效果
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确保持续发展
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的成效和问题分析
促 进 生 态改 善 的 基础 上 ,下 大 力 气培 育和 壮 大后 续产 业 ;通过 多种 途径 ,拓 宽剩 余 劳 动 力的 就 业 渠道 。
.
改善。 0 4 据2 0 午调 查统计, 0 0 坡耕地 退耕还林 后, 20年 土壤 侵蚀 模数 为1m 公 顷年, 5 / 分别 比没有实施退 耕还林还 草的 坡耕 地 和宜林 荒 山荒地 降 低了1m 公 顷年和 1m 公顷 / 1 8 / 年。 草 覆盖 度 , 林 由建 设前 的 1%, 高到 了3 %, 高处 0 提 0 最
的海 原县 , 个县 区 。 面积来自3 4 6 共7 总 0 5 平方公里 , 占全 自治 区总面 积 的5 .%。由于 历史上 的 不合 理 开发 , 使 水资 88 致 源 匮乏, 水土 流失及沙漠 化严重 , 生态环境 遭到极 大破 坏 。 生 态 问题 已严 重 影 响该 地 区 的社 会 经济 发 展 。 宁夏南 部 山区退 耕还 林 自2 0 年开始 试 点以来 , 耕还林 工作 取得 00 退
张 等: 夏 杰, 宁 南部山 退耕还林的 区 成效和问 题分析
区域 经 济
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 的成效和 问题分析
,
张
杰 ,窦红莉
( 宁夏 医科大学 ,宁夏 回族 自治区 银 川 7 0 0 ) 5 0 4
[ 要】 摘 宁夏南部 山区退耕还林 工程 的实施 , 使得 当地 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使得农业经营模式 由单一种植结构向多元结构
[ 收稿 日 ]0 8 1— 5 期 2 0 — 0 0
宁夏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现状研究
安 徽 农 业 科学 .ora o A hiA Ju l f nu n
Si 06 3 [2 :97 90 c. 0 ,4 2 )5 8 —59 2
责任 编 辑
陈娟
责任校对
张 瑜
宁夏退 耕还 林 ( ) 程 实施 现 状研 究 草 工
生态条件, 不仅是关系到宁夏人民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大 事, 同时也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 实现可持续 发展的大事。 实施退耕还林( 工程 , 草) 可使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状况得到 缓解, 生态环境面貌得到改善。据隆德县水利局水保站调 查, 坡耕地退耕还林后 , 土壤侵蚀模数为 1r/ } ・)分别 5n ( a , 3
16 万 , . 5 占全区总面积 的 。实施退 耕还 林 ( ) 草 工程 , 治 水土 流失 , 善 沙 区 整 改
6 . 平均每年增长 l.%; 97 9 元, 1 3 比全区平均水平高 35 比 .%,
川 【 高 55 x 二 .%。
陈 新, 志 杨巧红 , 桂英 2高 。
(. 1宁夏职业技术学 院, 宁夏银川 70  ̄; . 50 2 宁夏丰 会科学 院, 十 宁夏银川 700 ; . 大学 , I 500 3 q夏 - 宁夏银川 700 ) 502
摘要 以宁夏退耕 区为研究区域, 根据宁夏退耕还林( 工程近几年 采的实施现状, 草) 研究其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依据宁夏 区域 的 自然 资源、 游资 源 、 口分布 等状况提 出 了实现退 耕还林( ) 可持续发展 的若干 对策建议。 旅 人 草 工程
关键词 宁夏 ; 退耕还 林 ; 究 研
中图分 类号
¥1 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1 — 612o)2 58 — 4 57 61( 62 — 97 0 0
林业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
林业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是指国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林业生产和保护活动进行补偿,以激励和引导各方面参与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制度安排。
林业生态补偿机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业生态补偿的机制林业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包括直接补偿和间接补偿两种方式。
直接补偿是指国家对林业生产者和保护者给予经济补偿,以弥补其因参与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间接补偿是指国家通过实施相关政策措施,为林业生产者和保护者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林业生态补偿的政策林业生态补偿政策是国家为实现林业生态补偿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林业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
林业补贴政策是指国家对林业生产和保护活动给予财政资金支持,以鼓励和引导各方面参与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
税收优惠政策是指国家对林业生产和保护活动给予税收减免优惠,以降低其生产成本和财务负担。
金融支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加大林业信贷投放、优化林业金融服务等方式,为林业生产者和保护者提供金融支持。
林业生态补偿的效果评价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是检验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
效果评价应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进行。
生态环境效益评价主要包括森林资源增长、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经济效益评价主要包括林业生产者收入增加、产业发展等方面;社会效益评价主要包括就业、民生改善、社会参与等方面。
林业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问题,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在实践中,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林种、不同树种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补偿标准和政策体系,以提高林业生态补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要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提高各方面对林业生态补偿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林业生态补偿的良好氛围。
宁夏退耕还林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林业科学
宁夏退耕还林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师月英 宁夏原州区林业局中河乡林业站 756000
摘 要:退耕还林是党中央、 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是 “实施西部大开发” 战略的重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 经济和社会效益,退耕还林受到了广大退耕农户的普遍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 2 2 2
150.9 万 t,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 188.4 万 t, 节 电 471.2 万 kW·h, 经 济 价 值 22.1 亿元人民币。 (四)冰雹、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 明显减少 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使自然气候得以 不断改善。根据自治区气象局统计,宁 夏各地平均冰雹日数自 1981 年以来呈总 体 减 少 趋 势。 其 中,1981-1999 年 平 均 冰雹日数 1.2 d,2000-2014 年平均冰雹 日数 0.5 d。其中,又以退耕的主战场— 南部山区最为明显,减少 1.4 ~ 4.4 d。 宁夏平均沙尘暴日数较 1981 年也呈显著 减 少 趋 势。2000-2014 年, 全 区 平 均 沙 尘暴日数为 1.2 d,比 1981-1999 年平均 值减少 2.6 d。其中,中部干旱带减少趋 势更加明显,减少 5.5 d;盐池减少最为 显著,减少 13.9 d。 三、经济效益明显 ( 一) 政 策 补 助 直 接 增 加 了 农 民 收入 2000-2014 年,国家累计兑现宁夏 退耕农户的补助资金 75.21 亿元(含粮 食折款),退耕农民人均享受政策补助 4 916 元,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成为退耕农 户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国家核定宁 夏退耕地造林面积为 31.40 万 hm2,进一 步改善了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有效 解决了退耕农民长远生计问题。 (二)后续产业资源不断扩大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宁夏新增柠 条 43.73 万 hm2、枸杞 1.15 万 hm2、枣树 1.23 万 hm2、仁(肉)用杏 0.59 万 hm2、 苹 果 0.27 万 hm2、 葡 萄 0.31 万 hm2 和 杂 果 0.09 万 hm2。 截 至 2012 年 底, 各 项 产值超过 18.76 亿元;发展林草间作面 积 12.67 多 万 hm2, 每 年 可 增 加 畜 牧 业
制约宁夏退耕还林的主要因素及发展对策
差大 , 土地贫 瘠 , 种基本 为生 态林 , 林 且大 都处 于未成
二是 生产条件的差距 。宁夏退耕还林 涉及 的 9个 林 或幼林 阶段 , 生长 缓慢 , 短期 内难 有经济效益 。二是
市县( ) 区 全部集 中在干旱少雨 , 自然 环境恶劣 , 农业生 虽然部分退耕地 上的木材 、 中药材 、 干鲜果 品和山野菜 产 水平低 下 , 、 二 三产业 发展 滞后 , 入水平 差距 较大 等产 品逐渐进入产 出期 , 收 但生长缓 慢 , 不具规模 。三是 的南部 山区和 中部干旱带 。2 1 年退耕 户人均工资性 在 国家钱粮 补助期 满后 ,退耕农户 大多还缺乏增 收 门 00
持后 续产业 发展 , 以增 加收入 、 展生产 、 高生 活水 和退耕还林相关 的产业链 。 发 提
平 为 目的 , 建立完善退耕还林长效管理机制 。三是调 整 经 济林 品种结构 , 扩大 补植 面积 , 提高林 木 管护水 平 ,
一
( ) 力发 展 劳务 经 济 . 进 农 民 增 收 四 大 促
纯收入 16 .元 , 6 32 而退耕户 由于耕地 面积少 , 人均农业
纯收入仅为 8 56 ,比农村住 户人均纯收入低 7 7 9.元 6. 6
元, 降幅 4 . 62 %。
一
( ) 耕 区难 以 形 成 新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三 退
是宁夏退耕 区地处偏 远 , 自然条件恶 劣 , 日照温
⑩@@ @④@@⑩@@ @固@ @@ @
金 维 仁
经过几年 的退耕还林 工程 ,宁夏退耕 区的生态环 户 比农村住户低 153 , 2 . 元 降幅为 3 .%。 95
境 得到 了改善 , 产业结 构得到 了调整 , 民收入逐 年增 农
宁夏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效益评析
Th al a i n o h m p e e s v f c s o n eri g Cr p i g e Ev u to ft e Co r h n ie Efe t f Co v t o p n n L n o F e ty o r s l d i o s l e fNi g i a d t or s r rG s an n L e s Hiy Ar a o n x a a l
彭 阳县 地处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东 南边 隅 ,六 盘 山
山脉 东侧 , 属黄 土高 原中部 丘陵沟 壑 区。 全县 分为北 部荒 土丘 陵沟壑 区 , 中部 河谷 残塬 区 , 西南 部 土石质 山 区 3个土地 类 型 。 土地 总面积 2 5 86 m , 中 2 . k 。其 5 耕地 1 . h :1 。 1 6万 m ,5 以上 的 坡 耕 地 92 . 7万 h , m 宜
变这 种局 面 , 同时缩 短东 西部 差 距 , 大 内需 , 进 扩 促 国民经济持 续 、 快速 、 康发 展 ,0 0年 国家提 出的 健 20 ” 耕还林 ( ) 程 ” 退 草 工 正式 启 动 。彭 阳县抓住 机遇 , 紧 紧围绕 ” 态 立县 ” 生 这一 日标 ,认 真贯 彻 国家 ”
c nv ri gc o o e tn r ppi a of r sr rg a s a r s us e . ngl nd t o e ty o r s l ndwe edi c s d
宁夏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宁夏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062007年第5期宁夏农林科技宁夏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对策研究窦建德(宁夏林业调查规划院,宁夏银川750001)摘要:通过对宁夏几年来退耕还林_17-程实施情况,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提出宁夏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对策,措施.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对策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04X(2007)05—0106—02依靠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撑,自治区培育了一定规模的林草资源,并开始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和积累.但在依赖土地生存的绝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完成原始积累之前,国家补助粮食的政策就要到期.如何使退耕下来建设好的生态林能稳定的长期发挥其生态目的,达到工程建设设计规划的目标,是一个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为此我们就当前宁夏退耕还林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及后续产业政策如何进行调整等展开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宁夏实际的意见.1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总体情况宁夏自200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7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截至2006年底,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核实合格面积76万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31万公顷,荒山造林42万公顷,封山育林3.3万公顷.1.1已退耕还林地坡度级构成情况截至2006年底,国家共下达自治区退耕地造林任务31万公顷,退耕涉及全区21个县(市,区)中的19个县和自治区农垦局.按已退耕地坡度分级,全区大于25度的退耕面积6.6万公顷,15.~25.的面积7.3万公顷,小于15.的面积17.5万公顷(其中沙化耕地退耕4.5万公顷).1.2已退耕还林地的生态林,经济林与草的构成与分布.主要树种比重及效益情况在已完成的31.4万公顷退耕还林地中,生态林31万公顷(其中兼用林7093hm,占生态林的2.3%),经济林633hm,草2087hm,分别占99.13%,0.2%和0.67%.南部山区8县退耕的30万公顷全部为生态林,其中兼用林3733hm,占本地区退耕地的1.3%.引黄灌区10个县和区农垦局的1.8万公顷退耕地中,生态林1.5万公顷(其中兼用林3360hm,占生态林的24.3%),经济林633hm,草2087hm,分别占这一区域退耕地的83.8%,3.57%和12.63%.2退耕还林工程配套保障措施实施情况为确保退耕还林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退耕还林工程坚持实现"五结合",一是把退耕还林与改土治水相结合,走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的路子.二是把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通过示范带动,扩大规模,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在保证生态效益前提下,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实行封山禁牧,发展舍饲养殖,把种草养畜作为退耕还林后巩固生态,致富增收的突破口,进行林草间作, 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新建圈舍,引进小尾寒羊等优良品种,配套铡草机,推广酶贮技术,促进了舍饲养殖发展.三是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通过以工代赈,个体承包等方式, 使广大群众积极投身造林绿化,带动绿色产业发展,全区育苗面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退耕还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了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开辟了农民新的致富渠道和途径.四是与农村能源开发相结合,从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入手, 实施了以建成"三位一体"沼气,推广太阳灶等为主的生态项目,解决了部分农民烧柴问题.五是与生态移民搬迂相结合,减轻了生态压力.3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虽然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建设,使宁夏局部地区的生态状况得到了改善,林业后续产业格局初显端倪.但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从根本上扭转,林业后续产业基地,产业增值,产业增收尚欠气候.很多地方水土流失仍很严重,林业产业结构失调,制约着全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清醒地看到,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林业产业面临着资源,体制,市场,产品, 技术,管理,政策,法律等各个层面的问题,存在着发育,发展过程中许多先天和后天的不足.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按现行政策,早期实施的退耕还林粮食和资金补助已陆续到期,如何巩固成果,是当前面临的一个较为严峻的课题,另外,如何进一步完善政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工程的积极作用,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3.1林业产业资源基础支撑能力弱宁夏森林资源中天然次生林比重较大,幼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多,平均蓄积量不高.受林业科技水平限制,森林资源的jf4 用率,出材率,产果率及产品附加值低,林地,林权,林木保护等有关制度,法律及政策没有理顺.近年来,森林资源虽在面积,蓄积上双重增长,但多为生态型防护林,而用材林,经济林资源状况未见根本改观,森林培育缺乏稳固的内在利益驱动和需求拉动的发展机制.如开发杏产业,虽然杏树面积较大,但品质低下,产量偏低,无法满足加工业的需求.3.2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内部发展不平衡林产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初级,低档产品多,精深3nn-及收稿日期:2007—02—26宁夏农林科技2007年第5期107优质产品相对较少,普遍存在着工艺陈旧,管理水平低下,消耗高,质量差,效益低等问题.3.3林业产业管理水平不高林业属于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产业,目前退耕还林营造的多为沙棘,柠条,山桃等生态林,产品深加工缺乏资金和龙头企业,产品开发不够,后续产业缺乏长远规划,林业产业管理水平不高.3.4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到期后退耕农户生存状况构成根据统计,退耕补助政策到期后,全区退耕农户生计不存在问题的有47.81万人,占退耕农户总人口的29.9%,存在一定问题的有89.59万人,占退耕农户总人口的56%,存在严重问题的有22.63万人,占退耕农户总人口的14.1%.3.5退耕农户生计存在问题的原因目前退耕农户生活困难的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的原卅f区,彭阳县,海原县,西吉县,泾源县和盐池县,同心县.造成这些农户生活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一是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影响,出现"超生户",子女多,家庭负担重.二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个别县,区生产力低下,家庭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缓慢.三是由于持续干旱,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特别是近几年的持续干旱,使中部干旱带上的同心,海原,盐池3县和原州区东部乡镇粮食几乎绝产,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几乎成为他们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四是部分家庭缺少劳动力,加上部分家庭人员常年有病,智商低等原因造成生计困难.4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对策,措施退耕还林国家所给8年的粮食补助,不可能永久性的供给,老百姓对8年以后的生活保障感到担忧.目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正处在初级阶段,发展迟缓,因此,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配置,切实落实好各项配套措施,真正作到与退耕还林工程在地域上和建设内容上紧密结合,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建设成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保障.否则,栽下的树会挖掉,草被烧掉,圈起的羊只也会重新上山践青,啃树.4.1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对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发展经验,存在问题及周边地区发展形势的分析和研究,提出近期林业产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及主要任务,进而明确今后几年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鼓励与限制发展的行为,并围绕林业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4.2严厉打击侵占林地和林木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努力扩展后续产业原料基地,增加原料产量和提高质量,以此来吸引企业加入后续产业的开发.4.3规范林木采伐管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信息服务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4延长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期限由于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造林至成林周期长,见效慢,加之绝大部分是生态林,极小部分是经济林,造林前期经济效益不高.所以一旦停止政策补助,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经济收入, 特别是目前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而且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后续产业也要有一个过程,建议国家一是适当降低标准坚持长期补助下去;二是补助到期后生态林延长补助4—6年,经济林延长补助3—5年;三是补助到期后逐年递减补助标准,给自然条件差的地区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确保农民收入不减.4.5加快基本农田建设确实加大对基本农田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并加大全区的集水设施和小流域治理,确保退耕农民拥有0. 13—0.2hm(2—3亩)的基本口粮田.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粮食单产,使粮食总产稳中有升,解决退耕农民的吃饭问题.搞好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等工程的结合.对不同性质的项目资金在专款专用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退耕还林成效.4.6加快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对产业基地,基本农田,特色种植,农村能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做大做强枸杞,杏,柠条,沙棘等"四大"优势产业,走生态改善,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三赢"之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如枸杞加工等),生态产业(如森林旅游等),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在有条件的退耕区适当发展一些能兼顾生态目标和烧柴需要的速生,萌生的薪炭林,并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等,解决好农民的生活用能问题,使退耕还林成果得到有效保护.在编制退耕还林规划, 实施综合作业设计时,要优化林种,树种和植被配套模式,积极探索对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状况脆弱和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地区的农民实行易地安置,力求建立种群多样,结构稳定,功能优化的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对农户种草养殖,龙头加工企业进行扶持,把有资源优势,有市场潜力,并联结一定数量农民的龙头企业作为扶持后续产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把上千万户退耕户与市场联结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后续产业的发展,以保证政策兑现结束后,退耕区农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实现生态经济双赢的目标.4.7加强政府引导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将劳务经济做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精心培育,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模化经营,一条龙服务"的劳务产业格局,使劳务经济成为山区贫困农民收入增长的亮点.4.8尽快将农村居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彻底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缩短城乡差距,减少农村社会矛盾.要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各类农村行业协会,对农民自发组织的各类协会给予指导和政策倾向,及时提供产品和市场信息,确保后续产业的稳步推进.责任编辑:王银惠。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制度研究——以宁夏地区退耕还林为例
一、宁夏退耕还林补偿制度存在的不足 (一)退耕还林制度上的法律缺失 退耕还林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法律并未 对其进行具体的规定,只是以《退耕还林条例》的形式出现,属于 法规的范畴,从其立法主体上和法律位阶上来看,其法律效力低; 其次条例具有明显的政策色彩,稳定性较差,规定内容不全面,许 多内容明显体现出滞后性,无法解决当前退耕还林中出现的问 题。 (二)退耕还林的参与主体范围太窄 目前,我国退耕还林的参与主体主要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和退耕还林者。中央政府通过投入资金和对退耕者转移支付的 方式来主导退耕还林制度的实现;地方政府主要是对退耕还林的 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退耕还林主要为农牧民,将使用的土 地退还出来种植生态林。由于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 程,仅靠政府有限的财政支持无法实现生态建设,无法让退耕者 看到参与效益,这些都严重影响退耕还林制度的实现。西部生态 环境产生的外部生态效益受益方为下游地区,其免费享受生态利 益,与西部地区巨大成本的投入来维护生态安全来说是有失公平 的。此外,生态建设是一项有益于全国人民的伟大工程,我国作 为市场经济国家,应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充分调动市 场主体、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
宁夏固原市六盘山生态补偿改革
宁夏固原市六盘山生态补偿改革作者:马林张志刚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3年第11期作者简介马林(1980—),男,陕西旬邑人,高级统计师、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农林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9-10Eco-compensation Reform in Liupanshan, GuyuanMa Lin et al(Ningxia Double Carbon Economic Information Consulting Co., Ltd.,Yinchuan, Ningxia 750001)Abstrac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green mountains and clear waters are as valuable as gold and silver”, an on-site inspec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forest ecology of the Liupanshan area i n Guyuan. Reference was made to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Guyuan City”,“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Plan for Key Ecological Function Zones (Guyuan Area) in Liupanshan (2021~2025)”, and relevant scholars’ l iterature.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practice of fores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reform in Liupanshan of Guyuan City,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current status and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s.Key words Liupanshan; Forest ecosystem;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摘要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现场考察了固原六盘山地区森林生态,参考了《固原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六盘山重点生态功能区(固原片区)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25年)》以及相关学者的论著文献,研究固原六盘山森林生态补偿改革实践,对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及管理体制创新提出一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分摊制是生态补偿的前提。 ①中央政府 。 退耕还林还草 的根
本 目的就是要遏止水 土流失 、 涵养水 源 , 其本身 己超过 一般意
义 上 的生 态 建 设 , 是 具 有 全 国意 义 上 的 生 态 建 设 工 程 , 提 而 其
供 的主要是全 国性公共 物品 ,这就要求 中央政府 承担起 提供
作用 。
、
宁 南 山 区退 耕 还 林 补 偿 政 策 的 评价
( ) 一 对农户 的补偿 标准单一 、 补偿期限过短 、 退耕农户没 有形成产业 替代 、 国家补偿依 赖严 重。按照 国家政策 , 对 宁南 山区农 民每 亩退耕地 可获 得10 6 元补偿款 , 仅够解决 基本 的吃 饭 问题 , 维持家庭生活所必须 的经济收人无从保证。农 民生活 处 于低水平线 , 目前 为止, 了粮食补 助, 到 除 大部分退耕农 户仍 没有稳定 的收人来源 以解 决基本生存 问题 。2 0 年 国家 虽出 07 台了延 长补助期 限的政 策 , 但未给 出具 体期 限 , 调查 中 , 在 农 民明显表现 出对未来生活迷茫 和缺乏信心 , 0 有9 %的农 民最担 心 的是 “ 补助期满 后的生计 ” 问题 , 当问及补 助期满后 的打算 时, 4 有5 %人选择复耕 ,0 2 %的人没 打算 ,4 1 %的人选择砍树卖
进 退 耕 还林 工程 过程 中是 没 有 直 接 收益 的, 既不 能减 少上 缴 税
恶劣 的贫 困山区大规模地退耕还林 ,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 。截止
2 0 年南部 山区完成退 耕还林任务 10 万亩 ,其中退耕地造 05 14
林 4 6 亩 , 山造 林 5 8 亩 , 山 育林 5 万 亩 。6 来 国家 共 5万 荒 9万 封 0 年
( ) 二 生态补偿机制 的运行。1扩大补偿 主体 、 . 建立补偿资
等 因素束缚 , 本没有形成具 有市场规模 的替代性 产业 , 仅 基 不 剩余劳动力难 以消化, 而且退耕农户 收入 的增长极其困难。 ( ) 二 林权不清。我国 的退耕还林政策规定, 民承包 的耕 农
地和宜林荒 山荒地种植 树木 以后, 承包期 一律延 长5 年 , 0 由县 级人民政府 逐块 登记 造册 , 核发林木权属证 明, 允许依法 继承 、 转让, 到期后 可按有关法律 和法规继续承包 。同时又规定 营造
安排宁夏退耕还林补助 资金 2 . 7 51 亿元 , 中种树造林 补助费 7 其 55亿 元, . 2 粮食补助 1.亿元 , 72 现金补助24 7 . 亿元 。目前 , 5 工程的 生态 、 经济和社会效益 已初步显现。
一
收, 也不能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正是 因为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 地 方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 的兴趣趋 于减弱, 这也直接造成其不 能在为 退耕还林 工程提供后续服务方 面发挥 应当发挥的重要
位, 退耕农户生 存性需求不 能有效满 足, 民可能会 希望 已经 农
成活 的树死 , 而不是继续 活下去 , 因为树死 了可 以复耕 。就现 实看, 退耕 地区受经济总量小 、 底子薄 、 人才 缺 、 观念相对滞后
把各构成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 多渠道筹集退耕还林 资金并对退耕还林相关实施者进行有效补偿的一种制度 。
加难 。
二 、 南 山 区退 耕 还 林 生 态 补偿 机 制及 运 行 宁
( ) 一 生态补偿机制 的含 义。所谓生态建设补偿机制 就是 生态建设补偿各组成 主体 和部 门之间相互影 响、相互作用 的 规律以及他们之间的协调关系 , 通过一定 的运行 方式 和途径 ,
要 引起 高度 警惕 的危险信号 ,如果后续配套 政策不能 及时到
钱, 只有 8 %和 4 %的 人 选 择 发 展 养 殖 和 经 营 果 树 。 这 是 一 个 需
( ) 四 退耕后剩余 劳动力闲置 。由于退耕后剩 余劳动力和 剩余时间明显增 多, 农户 中外出打工家庭及其打工人数退耕后 都有所增加 。但 调查发 现, 当地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多打零 工与 散工, 基本集聚在不需要特殊技能和大量资金 成本 的简单体力 劳动上, 就业地域 集 中在 当地 和周边县 乡, 到省 内较远 县市 和 其他省区打工的较少 。退耕农户普遍反 映当前的劳务市场过 于饱 和, 文化程 度低 、 一技之长 的劳动 力外 出务工更 是难上 无
维普资讯
宁 夏山 区退耕 还林
陈 晶 窦红莉 李红梅
宁夏南部 山区地处宁夏南部 、 国黄 土高原西北端 , 我 面积 30 . 5×1 5m。 0 k 占全区总面积的5 . 89 %,该地属 于黄土 高原向干 旱风沙 区的过渡地带 ,为我 国北 方农 牧交错生态脆 弱带 的一 部分 , 生态环境稳定性 差。由于历史上 的不合理 开发 , 使水 致 资源 匮乏 , 土流失及沙漠 化严重 , 水 生态环 境遭 到极大破 坏。 生态问题 已严重影响该地 区的社会经 济发展 。19 年 中央决 99 定实施西部 大开发 ,其中一项十分重要 的任务 是在西部生态 受到限制, 同时, 拥有林 木产权而不能 自由砍伐, 其产权 的完整 性 同样 受到破坏 。农户栽种的树木 能否获得这部分经 济收益? 直至今 日仍然是农户和地方政 府共 同面对悬而未决的问号 。 ( ) 三 地方政府对退耕还林工程 的积极性不足 。调查发现, 退 耕还 林工 程后 期服务普遍不足 的深层原 因在 于地方政府的 动力机制存在明显缺陷。一方面, 对退耕还林工程地方政府不 仅必须完成 目标 任务 , 而且还承担 了如果粮食补贴不及时到位 可能和农 民发生 冲突的责任。另一 方面, 地方政府实施项 目既 没有工作经 费, 又没有检查验收经费。一般而论, 地方政府 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