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主导产业决定与优化
四川省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和急需突破 ...
附件1
四川省优势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和急需突破的
共性及关键技术需求调研文字材料提纲
一、本区域优势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简述;
二、本区域优势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水平状况及主要产学研合作情况;
三、本区域优势产业(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技术创新能力的自我评估,主要产业或重点产品在国内、省内同行业、同领域先进水平的自我评估,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及其技术团队情况分析评估。
分析优势和差距,提出产业发展急需突破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
(1)以产业发展目标为基础提出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问题;
(2)提出相应的产学研联合攻关构想及主要目标.
四、通过主要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预期达到的目标
(1)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预期技术目标(尽可能量化);
(2)通过产业链补链、延链,对产业链所依托的技术链完善和创新后对产业升级和发展可能产生绩效的评估(尽可能量化);
(3)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对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培育目标(尽可能量化)。
特别提示:
1、重点是提炼出本地主要工业产业的产业链框图、同时提出产业链所依托的技术链的框图,以此为依据提出本地“十二五”后两年技术创新的重大课题;
2、如提不出产业链的,可以产品为核心分析;
3、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同时有扩大规模和提高附加值两个目标,分析时要明确重点;
4、调研成果将作为“十二五”后两年“十三五”前两年省科技项目安排的主要依据,请各地科技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组织调研力量,落实专人负责。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实施意见川办发 2022 6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ꎬ省政府有关部门㊁有关直属机构ꎬ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㊁国家发展改革委㊁科技部等10部门«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 2021 215号)精神ꎬ推动我省积极有序承接制造业转移ꎬ经省政府同意ꎬ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ꎮ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1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ꎬ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ꎬ完整㊁准确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ꎬ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ꎬ加快实施制造强省战略ꎬ突出清洁能源优势ꎬ聚焦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ꎬ积极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ꎬ重点引进资源消耗少㊁环境影响小㊁科技含量高㊁产出效益好㊁发展可持续的绿色低碳产业和企业ꎬ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保障ꎮ到2027年ꎬ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明显改善㊁能力显著提升ꎬ争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ꎬ建设一批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转移示范共建园区ꎬ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㊁重大装备制造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㊁特色消费品等产业集群ꎬ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材料㊁能源化工㊁汽车㊁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和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ꎮ二、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一)大力承接绿色低碳产业ꎮ牢牢把握国家推动能耗 双控 向碳排放 双控 转变机遇ꎬ将四川丰富的水风光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ꎬ积极承接发展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和环保㊁能效㊁安全生产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ꎮ发挥晶硅制造㊁锂电材料先发优势ꎬ着力健全产业链条ꎬ大力承接发展晶硅光伏产业和锂电材料及电芯制造产业ꎮ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ꎬ加快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ꎬ承接国家 东数西算 工程ꎬ持续打造以成都为中心ꎬ川东(达州㊁南2充)㊁川南(宜宾㊁泸州)㊁川西(雅安㊁乐山)㊁川北(德阳㊁绵阳)协同发展的大数据产业集群ꎬ形成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格局ꎬ培育全国大数据产业重要增长极ꎮ聚焦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ꎬ深化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ꎬ承接发展下游钒钛高端制品㊁功能材料㊁特色零部件制造产业ꎮ优化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布局ꎬ围绕行业领军企业完善跨区域产业生态圈ꎮ坚持电动化㊁网联化㊁智能化发展方向ꎬ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ꎮ支持天然气主产地高质量引进发展绿色精细化工产业ꎮ 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生态环境厅㊁省能源局ꎬ各市(州)人民政府ꎮ列首位的为牵头部门ꎬ其余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ꎬ下同ꎻ各项工作均需各市(州)人民政府落实ꎬ以下不再列出(二)鼓励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ꎮ聚焦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前沿领域ꎬ积极发挥市场作用ꎬ鼓励成都平原等创新要素丰富㊁产业基础雄厚地区承接引进一批技术溢出明显㊁渗透能力强的创新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ꎮ围绕医疗装备和生物医药领域ꎬ聚焦创新药和医疗器械ꎬ承接发展现代医疗产业ꎬ培育口腔医疗器械特色优势产业ꎮ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ꎬ承接发展高端芯片设计产业㊁先进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产业ꎬ培育发展化合物半导体㊁数模混合电路㊁大功率器件制造等特色工艺ꎮ支持引进高世代面板生产线ꎬ吸引落地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ꎮ依托川藏铁路建设ꎬ引进培优我省轨道交通及相关装备制造产业ꎬ承接发展高档数控3机床㊁工业机器人㊁增材制造㊁智能传感与控制等产业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三)有序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ꎮ鼓励成都平原㊁川南㊁川东北等高技能人才丰富㊁区位交通便利地区有序承接绿色食品㊁轻工纺织㊁绿色家居等消费品产业和就业需求量较大的电子产品加工产业ꎬ培育特色产品优势ꎮ积极引进具备数字赋能㊁龙头引领和品牌建设能力的企业和项目ꎬ推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数字化㊁智能化㊁高端化㊁品牌化转型升级ꎮ围绕适应消费升级需求ꎬ承接生产智能化㊁产品高端化的龙头企业ꎬ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㊁智能家居和智慧家电产业ꎮ聚焦纺织和皮革制鞋产业高端ꎬ围绕功能㊁时尚㊁绿色等消费升级需求ꎬ承接发展高端设计㊁个性定制和全流程信息一体化项目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农业农村厅)(四)引导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转移ꎮ聚焦四川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基础优势ꎬ以推动产业向数字赋能㊁绿色低碳㊁服务增值等高端转型为方向ꎬ引导承接软件开发㊁信息服务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转移ꎮ围绕航空装备㊁轨道交通㊁能源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ꎬ聚焦研发设计㊁运维服务㊁检测认证等关键缺失环节ꎬ重点引进具备系统集成㊁软件开发和工业设计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ꎬ支持拓展业务范畴ꎬ开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ꎬ研发工业软件ꎬ完善信息服务ꎬ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ꎮ4(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商务厅)(五)积极承接优质企业和关联产业ꎮ做实做细招商引资工作ꎬ持续跟踪世界500强㊁中国500强㊁中国民营500强以及行业全国排名前列的制造业企业发展动态ꎬ建立和完善重点企业㊁重点项目保姆服务机制ꎬ在土地㊁资金等要素㊁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ꎬ依法落实税收政策ꎮ不断改善营商环境ꎬ用心用情做好承接企业产业转移工作ꎬ吸引有意愿的优质企业带动关联产业向我省有序转移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财政厅㊁自然资源厅㊁省市场监管局㊁四川省税务局)三、有序推动重点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六)推动成都都市圈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ꎮ支持成都都市圈建设国家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ꎮ发挥成都中心城市辐射作用ꎬ通过产业链优化升级和功能疏解带动成都都市圈城市群协同发展ꎮ加快建设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物资储备中心ꎬ优化力量布局ꎬ打造2小时应急救援圈ꎮ建立跨区域救灾物资调拨协调机制ꎬ提高区域综合保障能力ꎮ鼓励成德眉资四市合理分工ꎬ合作共建产业平台ꎬ形成紧密产业协作关系ꎮ有序疏解成都市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㊁区域性物流基地等功能和设施ꎮ德阳㊁眉山㊁资阳发挥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ꎬ因地制宜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㊁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ꎮ推动成都㊁德阳共建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ꎬ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ꎮ5加快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和眉山片区融合发展ꎬ打造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ꎮ促进成都东部新区与资阳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ꎬ打造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ꎮ(责任单位:省同城化办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商务厅㊁省经济合作局)(七)引导其他重点区域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ꎮ以绵阳和乐山为支点ꎬ重点承接电子信息㊁高端装备㊁锂电材料㊁精细化工㊁大数据等配套产业ꎬ支持成都市㊁遂宁市㊁雅安市㊁眉山市联动打造锂电产业发展带ꎻ以宜宾 泸州组团为支点ꎬ重点承接具有产业基础的电子信息㊁优质白酒㊁动力电池㊁节能环保装备㊁先进材料㊁生物医药㊁医疗器械㊁无人机及通用航空㊁汽车零部件㊁天然气化工等优势产业ꎮ以南充 达州组团为支点ꎬ重点承接具有资源禀赋的能源化工㊁食品饮料㊁汽车汽配㊁装备制造㊁电子信息㊁生物医药㊁先进材料㊁丝纺服装等特色产业ꎬ共同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㊁新材料㊁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ꎬ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ꎬ培育全国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和新增长极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商务厅)四、鼓励特殊类型地区承接发展特色产业(八)脱贫地区ꎮ通过深化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ꎬ引导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在川投资兴业ꎮ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共建ꎬ创新 飞地园区 建设模式ꎬ有序引导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㊁轻工产品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脱贫地区梯度转移ꎬ提高本地就业率ꎬ巩6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ꎮ(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乡村振兴局)(九)革命老区ꎮ支持巴中等有条件的地区承接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ꎬ在满足政策规划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基础上有序承接发展新材料㊁生物医药㊁可再生能源等优势产业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生态环境厅)(十)资源型地区ꎮ支持攀枝花㊁甘孜㊁阿坝㊁凉山㊁广元等资源型地区引进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优质企业ꎬ嫁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ꎬ依托 飞地 园区ꎬ承接发展清洁能源㊁钒钛精深加工㊁先进材料㊁稀土综合利用㊁装配式建筑等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ꎬ推动资源能源就地加工转化ꎬ促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十一)老工业城市ꎮ推动自贡㊁内江等 8市1区 老工业基地用好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机遇ꎬ有序承接先进制造业ꎬ再造老工业基地产业竞争新优势ꎮ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ꎬ做好国家级和省级工业遗产申报工作ꎬ传承和发展四川特色工业文化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五、促进产业承接开放合作(十二)川渝协同承接产业转移ꎮ发挥川渝两省市要素成本㊁市场和通道优势ꎬ会同重庆共同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ꎬ依托成渝7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ꎬ以更大力度㊁更高标准协同承接东部地区和境外产业转移ꎬ推动川南渝西地区共建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ꎮ建立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机制ꎬ完善信息对接㊁权益分享㊁税收分成㊁统计分算等政策体系ꎮ承接补齐汽车摩托车㊁电子信息㊁消费品㊁工业互联网㊁网络安全等特色优势产业链ꎬ打造成渝 氢走廊 电走廊 智行走廊 ꎬ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试验区ꎮ支持国家级新区㊁省级新区㊁重点园区㊁毗邻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ꎬ不断提升产业承接能力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财政厅㊁省经济合作局)(十三)大力促进国际合作ꎮ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ꎬ推动符合产业导向的外资制造业项目和跨国公司总部㊁功能性机构落户四川ꎮ深化四川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 平台建设ꎮ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ꎮ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ꎬ加快推进1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ꎬ推动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高质量发展ꎬ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ꎮ建立四川 一带一路 投资综合服务平台ꎬ发挥中欧班列及成都双机场优势ꎬ加强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产业合作ꎮ打造高水平中外合作园区ꎬ链接全球创新要素和高端资源ꎮ(责任单位:商务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省市场监管局㊁省经济合作局㊁8成都海关㊁人行成都分行㊁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六、创新产业承接合作模式(十四)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模式ꎮ推广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模式ꎬ聚焦强链补链用好产业转移合作平台ꎬ承接优势资源ꎬ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ꎮ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ꎬ实施 链长+链主 双链式推进机制ꎬ公布 链主 企业及 首席专家 ꎬ组建部门协同㊁专家参与的工作专班ꎬ推动构建以 链主 企业为中心㊁ 专精特新 企业为主体㊁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ꎮ实施产业链断链断供产品风险清单管理ꎬ围绕产业链中高端㊁关键环节进行延链补链强链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省经济合作局)(十五)创新区域间产业承接合作模式ꎮ积极对接浙江㊁深圳等对口支援四川的东部发达地区ꎬ争取通过托管㊁共建等形式支持四川发展ꎬ探索全链承接㊁部分承接和 两头在外 的加工贸易承接等多种承接模式ꎬ打造一批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基地)ꎮ发挥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㊁南部经济开发区㊁浙川纺织产业园㊁广安(深圳)产业园等产业转移合作标杆作用ꎬ综合政策㊁资金和资源优势ꎬ探索支援地㊁受援地㊁承接地 三方飞地模式 ꎮ争取通过在东部地区既有园区设置园中园等方式建立研发中心㊁设立财务管理中心ꎬ主动承接科技㊁人才㊁金融等资源辐射ꎮ探索科技成果跨9区域转移合作模式ꎬ完善科技成果梯度转移的利益分享机制ꎬ通过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㊁新型研发机构合作等形式ꎬ争取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在川孵化转化ꎮ推进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建设ꎬ支持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地方金融监管局㊁人行成都分行)七、完善支持产业承接的体制机制(十六)健全产业承接服务体系ꎮ对接国家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ꎬ动态上传更新产业承接项目信息ꎬ积极组织参加产业转移对接活动ꎬ推动产业精准对接ꎮ加强与其他承接产业转移省份的合作ꎬ积极推动建立产业承接地区间省级部门沟通对接联系机制ꎬ加强与发达地区常态化沟通对接ꎬ梳理形成发达省份产业转移清单ꎮ强化产业转出地与转入地的合作ꎬ探索与产业转出地建立产值㊁收益㊁用地等指标分享机制ꎮ搭建 四川制造业招商引资和产品推广线上线下综合平台 ꎬ组织开展 知名企业四川行 ㊁西博会㊁制造业招商引资 百日攻坚 行动等系列活动ꎬ组织谋划㊁储备一批大项目ꎬ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ꎮ配合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ꎬ细化梳理需向上争取的能耗指标伴随转移㊁碳排放指标或配额等差异化支持政策清单ꎬ积极组织争取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财政厅㊁自然资源厅㊁省经济合作局)01(十七)优化产业承接营商环境ꎮ建立我省产业承接重点项目库ꎮ统筹开展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ꎬ推动非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品相关生产经营单位 一证多址 和资质跨地认证ꎮ深化 证照分离 改革ꎬ强化数据共享ꎬ将 食品经营备案 (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和 报关企业注册登记 纳入 多证合一 改革ꎮ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㊁跨领域㊁跨层级应用ꎬ配合推动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同步发放ꎬ推进有关电子证照归集应用ꎮ对向我省进行整体性梯度转移的企业ꎬ按照原所在地区已取得的海关信用等级实施监管ꎮ支持确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ꎮ发挥行业协会作用ꎬ创建一批行业产业转移试点园区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市场监管局㊁省经济合作局㊁成都海关㊁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八、优化产业承接政策环境(十八)强化统筹谋划ꎮ对接 一带一路 建设㊁长江经济带发展㊁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要求ꎬ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落地四川ꎮ落实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㊁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㊁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国家级指导目录ꎬ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㊁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方案的衔接ꎬ更新修订«四川省区域产业布局引导目录»ꎬ拓展承接产业转移新空间ꎬ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ꎮ统筹发展与安全ꎬ提11升制造业本质安全水平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省经济合作局)(十九)强化要素保障ꎮ发挥好国家在川产融合作平台功能作用ꎬ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产业转移合作的金融产品ꎬ推动产业链融资㊁订单融资㊁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等业务发展ꎮ发挥省级和各市(州)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作用ꎬ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产业转移基金ꎮ积极发展多式联运ꎬ深入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ꎬ提高铁路㊁公路㊁水运㊁航空与海关㊁口岸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水平ꎬ推进全省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化建设ꎬ提高物流运行效率ꎬ降低物流成本ꎮ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ꎬ切实盘活存量土地ꎬ适度提高制造业企业集中开发区配套用地比例ꎮ实施东西部人力资源市场援助计划和 技能四川行动 ꎬ支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㊁园区配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或工作站ꎮ推动与东部发达地区职业资格㊁职业技能等级㊁职称地区间互认ꎮ(责任单位:财政厅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㊁自然资源厅㊁交通运输厅㊁商务厅㊁省地方金融监管局㊁人行成都分行㊁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二十)强化协调推进ꎮ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接制造业转移的责任主体ꎬ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ꎬ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ꎬ把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ꎬ加大工作考核㊁督导力度ꎬ完善考评激励机制ꎮ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协作21配合ꎬ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经济合作局牵头统筹协调推进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和招商引资工作ꎬ其余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做好行业招商㊁提供要素保障服务等工作ꎬ合力推进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工作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9月21日31。
2024年四川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24年,四川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四川省的GDP增长率达到了6.5%左右,继续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
虽然相比于过去几年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仍然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较高水平。
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就产业结构来看,四川省的第一产业依然是农业为主导,但在2024年,农业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这主要是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农业生产持续面临着人力成本上升和用工难的问题。
而第二、第三产业在四川省的发展方面表现较为积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对地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城市化进程分析四川省的城市化进程在2024年继续推进,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进一步促进了人口流动和城市发展。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城市交通拥堵、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
四、外贸形势分析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的背景下,四川省的对外贸易形势相对平稳。
2024年四川省的出口总额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国际投资环境的不稳定性等。
因此,在外贸方面,四川省需要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以增强对外贸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五、金融体系与风险防范2024年四川省的金融体系持续推进,包括市场准入、市场定价机制等方面的措施。
与此同时,金融风险防控工作也同样重要。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金融活动的日益复杂,金融风险的隐患也在逐渐增加。
因此,在金融的同时,四川省需要密切关注金融风险,加强监管与风险防范。
六、2024年四川省经济发展预测根据过去几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现有的数据分析,预测2024年四川省的经济增速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四川省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四川省等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产业升级和优化结构;其次,四川省的体制和市场化进程还有不少空间,这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最后,四川省在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将不断加大,这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2.26•【字号】川办发〔2023〕43号•【施行日期】2023.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23〕43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2月26日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2025年,“川字号”特色农产品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格局基本形成。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提高到70%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5%,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值提高到2.5:1。
累计认定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3500户,培育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00户,百亿级农产品加工园区10个,建设30个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500个。
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更加活跃,产业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到2030年,基本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主要经济指标协调发展,链群能级、企业规模、创新能力、品牌效益实现全面提升。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农林产业强基提质行动。
1.夯实粮油等重要农产品基础。
实施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天府良田”建设,加强水源和灌区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提高灌溉用水保障水平。
高考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一)附答案
高考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练习(一)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欧盟23日发表声明称,美国与欧盟当天就中国限制出口稀有金属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
B.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了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出神秘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C.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D.《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了当下最流行的词汇,“潮”味十足,加之电视网络宣传造势猛烈,刚一上架就有不少市民慕名而来。
答案 D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为“就……问题”。
B项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采取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
C项“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贵州人和”足球队总经理宣布,如果球队淘汰山东队晋级足协杯决赛,每名队员将获得4瓶价值2万元的茅台陈酿。
B.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C.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
这两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
D.新落成的高铁车站的配套设施较以前的普通车站有了明显改善,高清大屏幕24小时不间断地提醒旅客警惕防骗防盗。
答案 C解析A项表意不明,是“4瓶茅台陈酿价值2万元”还是“一瓶茅台陈酿价值2万元”不明。
B项应将“不但”提至“使日本”前。
D项否定不当,将“警惕”删掉。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几年,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计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B.此次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一次,海啸规模巨大是由于震源浅且地震规模大造成的,震源所在海域海岸地形特殊,也放大了海啸能量。
四川中药材种植政策
四川中药材种植政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川省是中国著名的中药材种植大省,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种植基础。
为了推动四川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支持和规范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
四川省政府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
根据《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四川省将通过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补贴政策和市场引导等方式,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中药材种植。
政府还建立了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示范示范,帮助他们提高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和品质。
四川省政府加大了对中药材种植产业的投入力度。
政府相继出台了《四川省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四川省农村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明确了中药材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政府还通过设立中药材种植补贴基金、金融扶持政策等方式,支持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川省政府还加强了中药材种植业的整合和规范管理。
政府建立了中药材品种认定机制,规范中药材的种植、收购和加工流程,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政府还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合作,推动中药材种植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未来,四川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中药材种植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中药材种植业向高质量发展。
政府还将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种植业的监管和管理,推动中药材产业链的协调发展,为四川中药材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以上政策措施的实施,四川省中药材种植业在不断壮大和发展,为促进四川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中药材种植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示例:四川是我国最重要的中药材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种植基地。
为了促进四川中药材的种植和发展,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种植政策,以支持和规范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四川中药材种植政策进行详细介绍。
一、加强中药材品种培育和推广四川省政府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种植户使用优良中药材品种,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策研究
业 则远远落后 于全国平均水 平 。 因此 , 四 情 况 . 需通过政 府宏观 调控 . 在 继 续 发 展 都 江 堰 、 峨眉 、 乐 山 等 地 要 健 全 旅 游 服 务
次 较 低 的 问题 , 有待 提升 。
将 农 村 业 . 提升服务档次 。 川省产 业 结构 总体 上 还存在 不合理 、 层 第 二产 业 的 同时 大 力发 展 服 务 业 。 剩 余劳动 力转移 向第二 、 三产 业 , 尤 其 是 参考文献 :
( 二、 缺 乏 明 显 的优 势 产 业
第 三产 业 . 乡村 旅 游 的 发 展 为 此 创 造 了 有
『 1 1 徐 杏. 消 费结构 、 产 业 结 构 和 就 业 结构的联动分析『 I 1 . 河海大学学报( 哲 学社
优 势 产 业 对 地 方 的 经 济 发 展 具 有 强 利 条件 同时 . 可 在 人 口政 策 上实 行 倾 斜 . 大的带动和5 1 导作用 。 但 在 目前 四 川 省 的
I 1 . 经济地理 , 2 0 0 1 重复建设 、 资源 浪 费 和 生 产 力水 平 停 滞 不 巨 大 的作 用 . 科技 革新 与科 技 革 命 会 促 进 产 业 结 构优 化 调 整 研 究 『
前的严重后果 。
( 三) 在 区 际分 工 中处 于不 利 地 位
各产业的渗透与融合 , 促 进 边 缘 产 业 的 产 ( 2 1 ) . ( 作者 单位 : 四川 师 范 大 学 地 理 与 资 生, 有助 于三 产 结 构 的 优化 。 四 川 省 要 将
行 代 理 服 务 与 监督 审核 职 能机 构 分 设 . 向 保 障 村 集 体 资 金 所 有 权 、使 用 权 、审 批 用 情况 。 发现问题 , 及时解决 , 创 造 和 谐 的 农 村 社 会 环 境 。 社 会 公 开招 聘 专 业技 术 人 员作 为 农 村集 体 权 、监 督 权 不 变 的 前 提 下 ,统 一 设 置 账 “ 三资” 委托代理会计 . 农 经 员 负 责 对 辖 区 簿 、 统一代管 村级 “ 三资 ” 、 统 一 使 用 收 入
四川省产业布局
电子信息、化工环保、食品医药
10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
绵阳市
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
11
绵阳工业园区
绵阳市
军转民产业、软件产业、环保产业、总部经济
12
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元市
有色金属、电子机械、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纺 织服装、新材料、新能源
13
泸州经济开发区
泸州市
食品、化工、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
成都市
创意和现代信息服务业、数字出版传媒
5
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 业园区
成都市
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机械加工、食品
6成都武侯工业园成源自市高科技产业、鞋业高端产业
7
成都台商投资工业园 区
成都市
食品深加工、电子、轻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
8
成都北新经济开发区
成都市
冶金、化工、建材、机械、物流
9
绵阳经济开发区
绵阳市
四川省重点产业布局
序号 产业集聚区名称 所在市 主导产业
1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成都市
汽车(工程机械)整车及关键零部件
2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
成都市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节 能环保
3
成都新都工业开发区
成都市
机电成套设备制造、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汽 车零部件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
4
成都锦江区创意产业 商务区
“一干多支”格局下四川省经济发展内外动力机制研究
“一干多支”格局下四川省经济发展内外动力机制研究一、引言“一干多支”是指一个主导产业(一干)带动多个配套产业(多支)的发展格局。
这一格局旨在通过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川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一直以来以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支撑,在“一干多支”格局下展现出了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
本文将就四川省在“一干多支”格局下的经济发展内外动力机制展开深入的研究。
二、内部动力机制1. 产业链拓展在“一干多支”格局下,四川省通过不断拓展产业链,建立产业集群,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体系。
以成都为例,成都高新区作为四川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示范区,集中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了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
这种产业链拓展不仅能够提高整个地区产业的附加值,还能够促进更多的优质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推动力。
2. 优化产业结构四川省在“一干多支”格局下,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通过加大对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了硅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四川省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了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3. 建设产业生态圈四川省在“一干多支”格局下,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圈,推动多个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在成都,地方政府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推动了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 对外开放四川省在“一干多支”格局下,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通过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引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推动了四川省的产业转型升级。
2. 引进外资四川省在“一干多支”格局下,积极引进外资,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以成都为例,成都高新区通过引入外资企业,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
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征四川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四川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征。
一、现状分析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四川文化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24年,四川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289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
2.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四川文化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传媒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多个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以设计、艺术品制作、动漫游戏等为主导;文化传媒产业以影视、音乐、出版等为主导;文化旅游产业以旅游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主导。
3.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四川省文化产业在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相对于成都、重庆等大城市,农村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和文化生活水平。
二、特征分析1.丰富的文化资源:四川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川剧、蜀绣、巴蜀文化等都是四川文化独特的代表。
2.生态环境优越:四川地处川渝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
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的结合,使得四川的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3.创新意识强烈:四川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成都市被评为“中国创意之都”,吸引了大量的创意产业人才和项目落地。
此外,四川还积极借助新技术、新媒体等手段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4.品牌塑造不足:四川的文化产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相对较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在文化创意、影视制作等领域,四川的企业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5.人才培养亟需加强:四川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不够,企业和机构缺乏高素质的管理和创意人才。
尤其是在设计、文学创作等领域,缺乏有竞争力的创意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
三、发展对策1.加强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各级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出更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2023年度四川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决定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2023年度四川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01•【字号】川府函〔2024〕31号•【施行日期】2024.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2023年度四川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决定川府函〔2024〕31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23年,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构建完善“川字号”优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提升四川农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分级分类建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配套、质效同步提升、产村融合明显、助农增收显著、辐射带动广泛的现代农业园区。
为激励先进和强化示范引领,省政府决定,命名德阳市旌阳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等13个园区为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富顺县水稻高粱现代农业园区等13个园区为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崇州市粮食现代农业园区等57个园区为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希望被命名的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持续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狠抓园区提质增效,切实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开展“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充分发挥园区平台载体作用,进一步提升园区建设管理营运水平,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刨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四川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
科技 园区 ,深 化绵 阳 、自贡 、乐山高新 区等 国家级高新 区建
设 ,新建一批 省级 高新区,支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 建设- -  ̄ t L 省级生 态 、循环经济园区 ,加大雅安 、乐山 、广安等 国家级 农业科技 园区建 设力度 。建设成德绵 乐高 新技 术产 业 带 、攀 西钒钛稀土产业带和一批 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推
清 洁能源和 石油等 产业发展 ,建设我 国西部 重要 能源化 工基
地。
( 十四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基地 )。启动实施 产业园区 “ 1 5 2 5 倍增工程”。推进 成都高新 区创建世界一流高
链 ,支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 ( 八 )培育扶持创新 产品。按照攻克技术 、培育产品 、引 导产业 、加快 发展 的思路 ,加快构建我省创新产品快速发展 的 技术 支撑 体系。强化创新产 品推广应用 ,大力扶持 战略性新 兴 产品拓展 市场 。实施 省级战略性新兴产品重大科技 专项 ,在新
持。
( 十二 )建设绵 阳科技城军民融合 创新驱动示范 区。进一 步优化科技城管理体制 ,加大对科技城 的政 策 、资金支持 ,推
进 绵 阳 科技 城 创 新发 展 、开 放 发 展 、突 破 发 展 。突 出 军 工 科技
优势特 色 ,大力发展军 民融合产业。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
( 六 )推 进 企 业 开放 合 作 。鼓 励 企 业 开 展 参 股 并 购 、联 合 产 业 示 范 基 地 建 设 ,规 划 建 设 国 家 军 民融 合 产 业 园 ,加快 形 成
( 十) 推 动传 统 产 业 改 造 升 级 。把 用高 新 技 术 大 规 模 改造 传统 产 业作 为 提 升 产 业 整 体 竞 争 力 的重 要 抓 手 ,走新 型工 业化 道 路 。 实施 产 业 振 兴 和 工 业 技 术 改造 专 项 ,加 大 新 工 艺 、新 装
四川省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产业结构优 化就是指推动产业 结构合 理化和高度化发展 的过程。产 业结构优 化过程 就是 通过政 府的有 关产业 政策调 整影响产业结构 变化 的 供 给结构 和需求 结构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再配置 , 来 推进产业 结构 的 合理化 和高度 化发展 。 产业 结构升级是 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 的提 高。产业 结构 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 ;产业素质与 效率的提 高 表现 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 品质量的提 高。对传 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 ,必须采取适合新技术、新经济 内在要求 的具体 方式 ,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潮流 ,遵循新经济的发展规律。 产 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就是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 ,依靠 市场机制 的基础性调剂作业和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干预力量 ,引导一个 国家或地 区的产业结构 由低级 向高级转化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的内容包括 产业结构优化的 目标 、产业结构优化的对象 、产业结构优化 的措施或手 段、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等等 ,最终实现经济的持续 、快 速、稳定 的增 长。而作为本文专 门研究的产业结构优化 的对象 ,主要从供 给结构 、需 求结构和国际贸易结构三方面的优化进行论述 。 = 、四川省产业结构的主要 问题
2、创 新 能 力 不足 ,缺 乏 支撑 能 力
在计划经济大环境下 ,四川省 以 “ 三线” 建设为特征的独特的经济 发展模式 ,开放度 和外 向度都不高 ,逐渐形成 了封 闭、保守 的 “ 盆 地意 识” 。改革开放后 ,由于市场配 置资源 的主体作用 尚未显 现 ,我省 大量 企业仍然缺乏 开拓 、进取 、创新 、竞争 的现代工业发 展意识 ,企业 的 自 主创新能力不 足。 3 、 交通 条 件 制 约 ,产 业 配 套 能 力 不足 ( 1 )地理位置
四川省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竞争力分析
四川省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竞争力分析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总体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和发展,城市化进程得了显著发展,城市竞争力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等,来不断提高四川省的城市竞争力。
关键词:四川省城市化城市竞争力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一、四川城市化发展现状城市化的本质包括下面五个方面的内容:(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表一是1978年以来四川省的人口数及其农业与非农业的构成。
数据来源:四川统计信息网-统计年鉴(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
表二是四川省1990年以来,按三次产业分的劳动力就业人员数,说明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大量劳动力转向了现代高效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得到逐步调整和优化。
(三)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城市化使得大批低收入居民群体转变为高收入居民群体,城市化过程又是一个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呈持续增长态势,这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四川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全国294个城市2009年的竞争力情况进行排名,其中四川只有成都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排23位,其他城市均在此范围之外。
下表四是成都的城市竞争力排名,在内地省会城市中,成都的排名在中等偏上一些,在收入水平上比较偏低,这就容易导致一些高端人才外流,不利于科研创新的发展。
三、进一步提升四川省城市化水平的对策(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尽管四川的城市化率自1978年开始了持续上升,但仍低于全国的城市化率。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4年省级财政乡村振兴转移支付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4年省级财政乡村振兴转移支付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4.05.17•【字号】•【施行日期】2024.05.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4年省级财政乡村振兴转移支付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县(市、区)农业(农牧)农村局:根据《四川省乡村振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川财农〔2022〕16号)、《关于下达2024年省级财政乡村振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川财农〔2024〕13号)要求,省级财政乡村振兴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先进市县乡村奖补和星级园区奖补等工作。
为指导各地做好2024年省级财政乡村振兴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实施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方向(一)乡村振兴先进市县乡村奖补。
根据《四川省市县党政和省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试行)》(川委办〔2021〕5号)、《四川省县(市、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分类考评激励办法》(川农领〔2021〕17号)要求,对省级乡村振兴先进市、县、乡、村给予财政奖补。
各地要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川委发〔2022〕29号)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查漏补缺原则,资金重点用于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乡村产业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等方面。
(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奖补。
根据《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考评激励方案》(川委厅〔2018〕50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2023年度四川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决定》(川府函〔2024〕31号)要求,对省政府命名的83个2023年度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给予奖补。
各地要大力实施“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对照省星级园区分类创建标准,围绕园区主导产业,按照全链条开发、全环节升级,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实际,对标补短。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川办函〔2017〕18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的通知川办函〔2017〕18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1月23日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落地落实,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认定范围和主要任务第一条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认定范围为已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及市(州)、县(市、区)工业集中发展区。
园区的认定和管理由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省统计局等省直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条提出申请认定的园区应为市(州)重点规划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聚集区,设有独立的园区管委会,园区四至范围清晰,符合所在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和产业规划获得市(州)人民政府批复,通过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性评价审查,符合土地集约利用有关要求。
第三条园区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辐射源和增长极。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认
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年第11期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刘洁梅任职的通知川府函〔2019〕101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任命刘洁梅为四川省交通战备办公室主任,试用期一年。
特此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2019年5月30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川经信农加〔2019〕119号各市(州)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意见》(川府发〔2018〕34号),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促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经济和信息化厅研究制定了《四川省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认定管理办法》。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19年5月20日四川省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认定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支持建设一批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集聚发展,促进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增值,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的意见》(川府发〔2018〕34号),制定本办法。
17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年第11期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四川省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聚发展、辐射带动明显、配套服务完善、组织管理高效,具有较强示范作用,发展经验具备复制推广价值的园区。
第三条示范园区的认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考量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调动各地开展示范园区创建的积极性,通过竞争性选拔择优认定。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示范园的申报、认定、支持和管理。
对优化发展四川优势产业的思考
对优化发展四川优势产业的思考一、优化四川地区优势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建设1整合四川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优势产业竞争力。
工业区是产业集群的重要形式。
实践证明,凡是培育出独具优势的产业地区,就会形成特有的竞争优势。
四川必须以地区优势产业建设为载体,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优化工业投资布局,加快城区改造建设步伐,实施工业重心转移,把工业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园区集中,尽快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产业集群,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带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如攀西的钢铁产业、川南旅游产业等。
按照四川省•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五大经济区划分范围,目前经济区中的优势产业为表2所示。
2.发展优势产业链,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要求提高工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尤其是要发挥比较优势,通过优势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目前四川省(区、市)都高度重视优势产业链的发展,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的增倍效应,适应重化工业化阶段产生结构升级的客观要求,运用信息化对优势产业进行全而改造,实现设计、制造、销售、管理等全流程信息化、迅速提升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川地区需要从高新技术、水电、钢铁、帆钦新材料、天然气化工、大型发电成套设备、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汽车和汽车零部件、饮料和旅游产品开发产业链形成多品种、多档次的商品生产能力,从而达到发展优势产业链,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3.调整四川优势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中共十七大报告重点指出,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四川地区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过渡的历史进程之中,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任务异常艰巨,而临的问题也很多。
因此,必须调整四川优势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以摆脱目前发展的困境。
(1)加快优势农业工业化进程。
①建立城乡结合、产销结合、工厂与农户结合的新型经济体制,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建立和强化农业产业链。
四川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发展阶段决定着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针对本地 区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 和资源条件 , 结合 四J 乃 l I 至全 国劳动地域分工 的需要及今后的发展 , 主导 产业群的选择主要是三大类产业 : 一是发挥现有 资源优势 , 支持 国民经济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本 地发展 的能 、 矿产业 ; 二是支持兴地富 民, 为重工 业发展提供再 生产条件 的轻工 业。三是发挥 自 然、 人文旅游资源优势, 抓住西部开发的机遇 , 迅 速发展的旅游业。在发展过程 中这三类主导产业
1 2主 导产业 群构 成 .
的能源 , 使优势矿产资源的开采、 加工和其他工业
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 水能资源的开发还是保护生 态环境 的需要 。 本区的林业资源消耗 , 大部分用于薪炭等低值 消
耗, 发展水 电业 , 尽快解决城 乡居 民缺 电无 电问
殊性对选择 主导 产业 的约束 关 系。从市场 资源 看, 本地 区经济各部 门之间 , 实 上存在着 商品 事 化、 市场化程度 的差别。从 自然资源看 , 在现阶段 以及可以预期 的将来 , 区经济的总体增长和产 本 业结构水平依然是 以自然资源依赖性 、 资本依 赖 性为主。技术依赖性尚不足以占据支配地 位。因 此对不同 自 然资源种类依 赖程度不 同的产业 , 必 须有 比较清醒的结构分析与变化趋 向的把握 。 总体上看 , 本地 区还没有完成传统的工业化 , 连 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这种低层 次的产业结构发
四川 民族 地 区产 业 结构 优 化 研 究
郑元 同
( 山师 范学 院旅 游学 院 , 乐 四川 乐 山 64 0 ) 10 4
摘 要 : 针对 四J 民族地 区产业 结构的现状 问题 , l I 从可持 续发展的视角 , 依据产业演进 的客观规律 , 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计算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
(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列的列和
(2)对矩阵A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矩阵B,即用矩阵的每一个数据除以相应的列和,用公式表示为
(3)对矩阵B的每一行进行求和得到向量C(C1,C2,C3……Cn),对向量C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特征向量w,其中
(4)求最大特征根
4、一致性检验
5、层次总排序
2、构造判断矩阵
由于各准则对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性不同,各指标对实现某一准则的贡献率也不一样,因此在决策发展目标前,必须将各准则和各指标对影响目标的重要性进行判断。在层次结构中,对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诸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比较其对于准则的重要程度,并按事前规定的标度定量化,构成矩阵形式,即判断矩阵。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的数值一般采用1—9位标度发确定(如表一),其数值大小主要通过专家评估或历史经验数据得出
C2-P判断矩阵及排序如下:
C2-P判断矩阵归一化处理后的矩阵及其相关数据如下:
C3-P判断矩阵及排序如下:
C3-P判断矩阵归一化处理后的矩阵及其相关数据如下:
(5)方针措施的层次总排序结果如下表:
五、结果分析及优化
四川省三大产业中,第一产业的权重为0.143,第二产业的权重为0.571,第三产业的权重为0.286,说明二产业和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第一产业相对比较弱。第一产业中农业所占比重为0.053,林牧业为0.211,渔业为0.736;第二产业中工业所占比重远远超过建筑业;第三产业中其他服务业所占比例较大为0.4543,其次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所占比例比其他产业要重……综上所述,四川省的主导产业是工业和一些其他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首先应该保持工业和服务业的稳健持续发展,其次对第一产业中的林牧业还有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应该兼顾发展,改善产业结构,使第三产业比重有所增长,同事兼顾第一产业发展,使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上面得到的是一组元素对其上一层中某元素的权重向量,要想最终得到最低层各方案对于目标的排序权重,需要进行总排序。总排序是指同一层所有因素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权重要自上而下地将单准则下的权重进行合成。
四、四川省主导产业的AHP决策分析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1)目标层:选择带动四川省经济全面发展的主导产业
(2)战略目标:主要包括如下三方面 Nhomakorabea目标内容:
C1——第一产业
C2——第二产业
C3——第三产业
(3)对象层:主导产业的选择对象应包括如下十四个方面:P1——农业P2——林牧业
P3——渔业P4——工业P5——建筑业
P6——交通运输业P7——批发零售业
P8——住宿餐饮业P9——金融业
P10——房地产业P11——其他服务业
(二)方法与步骤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分析问题所包含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将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用的属性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层次,同一层的诸因素从属于上一层的因素或对上层因素有影响,同事又支配下一层的因素或受下一层因素的作用。层次结构通常分为
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措施
方案层(最底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
四川省主导产业的确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一、优化的目的和意义
二、四川省的经济发展现状
三、AHP分析法的原理、方法、步骤
(一)原理
(二)方法步骤
四、四川省产业结构的层次分析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二)模型计算过程
五、结果分析
一、目的和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以数量扩张为主转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新阶段,全国各主要经济区域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产业升级态势,地区间竞争加剧。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国内外宏观环境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四川省产业结构的一些不足已成为资源在地区产业间优化配置的重大障碍,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产业结构急需优化和提升,城市竞争力急需增强,产业结构重组已成为培育四川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略任务。在把握四川省产业特征及资源的基础上,探讨决定死产生产业结构特点的因素,以及如何优化湖南产业结构和选择主导产业,把选择和推动主导产业发展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将产业结构迅速地向更加合理的方向推进,使其促进和带动地区经济持续。
建立下图
(二)模型计算过程:
(1)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单层次排序。根据上述模型结构,构成了A-C判断矩阵,C-P判断矩阵,并进行了层次单排序,其结果分别如下:
A-C判断矩阵及排序如下:
A-C判断矩阵归一化处理后的矩阵及其相关数据如下:
=0; =0
C1-P判断矩阵及排序如下:
C1-P判断矩阵归一化处理后的矩阵及其相关数据如下:
三、AHP决策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一)AHP的原理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排序的原理,既最终将各方法或措施排除优劣次序,作为决策的依据。具体可描述为:层次分析法首先将决策的问题看作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大系统,这些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可以按照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排成从高到低的若干层次,叫做构建阶梯层次结构。然后请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对各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再利用数学方法,对各因素层层排序结果进行分析,辅助进行决策。
二、四川省的经济发展现状
2012年,全省经济增长平稳较快,总体实力再上新台阶。由2012年四川省统计年鉴可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3872.8亿元,比2011年增长13.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04.1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28.27亿元,分别增长10.51﹪,11.82﹪和17.51﹪。结构调整进入提速阶段,新的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工业推动持续提升,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19﹪,增长11.16﹪,工业企业单位个数达到12719个,总产值31033.22亿元,利润总额达到2333.76亿元第三产业的发展也相对较好,新兴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分别增长10.71﹪,13.12﹪,10.5﹪,50.15﹪,13.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计18038.92亿元,比去年增长19.27﹪,其中国有经济3948.23亿元,减少30.31﹪,集体经济123.74亿元,减少29.30﹪,个体及私营经济2151.03亿元,减少22.47﹪,但是其他经济却为11815.92亿元,增长了81.53﹪。2012年四川省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5912538万元,比2011年增长了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