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前进!

合集下载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四化同步”——评《“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四化同步”——评《“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中国“四化同步''——评《“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张安安 (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230000)K 擀询谥!l E dn -將鳖 ;册嗥»:酣:作者简介:张安安(1998-) +女,安徽宣城人,研究生就读于安徽建筑大学经管学院。

研究方向:工程投 与。

基金项目:教育厅《工程管理专业学位案例库和教学案例推广 建设》项目(皖教秘科〔2015〕49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7-7359( 202( )04-0024-02DOI : (0.( 6330/j.c n ki.1007-7359.2021.04.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长期以来存在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也滞后于工业化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必然造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协调、城乡结构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隹动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 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足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 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也是解决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的路径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再次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强调,表明了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注 和高度重视。

但是,目前“四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短板亟需补齐,特别 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落后的问题。

我 国是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长期以来都面临着地少人多、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不足、相关政策宣传与落实力度不够等难题,这些一直制约着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已经越来越重要。

鉴于此,东莉教授、汪青松摘要:文章针对陈莉教授,汪青松教授的专著《“四化同步”视域下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进行评述。

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 业 为 基 础 ,按 农 轻 重 为 序 安 排 国 民经 济 计 划 。 16 92年 ,党 的八 届 十 中全会 明 确 提 出 了实 现 农 业
现 代化 的 目标 ,并 指 出 ,经 过 2 O年 到 2 5年 的努
根本性 问题 ,农业 现代化 道路是 解决农 业 问题 的出 路 。建 国以来 ,中 国农业 现代化 建设 大致分 为 四个
区域 化 、专 业化 、社会 化 ,农工商 一体化 经营 ,农
畜 产品加 工 以 及小 城 镇 建 设 等 。8 O年 代初 期 ,农
村 家庭联 产承包 经营 制全 面实行 ,乡镇企业 异军 突
起 ,农村经 济得 到迅速 发展 。尤其 是科学技 术在农
化 、化 学化 和电气化 。这一 阶段 主要是从 改进 生产
化 的认 识 不 断 深 刻 。发 展 我 国的 农 业 现代 化既 要 遵 循 世 界 农 业 现 代 化 的 一 般 规 律 , 又要 结合 国情 走 中 国特 色的 农 业 现代 化 道 路 ,本 文提 出从 农 业 产业 化 、农 村城 镇 化 、农 业 信 息 化 三 者 互 动发 展 ,共 同推 进 中 国特 色的 农 业 现代 化之 路 。
历史 阶段 :
力 ,基本 上 实 现 中 国农 业 现 代 化 。 16 94年 ,甩 恩 来 同志在 《 府工作 报告 》 中进一 步指 出 :“ 实 政 要
现 农业现代 化 、工业 现 代 化 和 国防现 代 化 ” ,把农 业 现代 化 作 为 “四化 ” 建 设 的 内 容 之 一 。但 是 ,
生 .主要从 事公共 管理伦理与公 共政 策研 究。
维普资讯
点 .建 立 了农业 现代化 实验 区和示范点 ,更 加丰 富 了农业 现代化 的内容 与实践 。 第四 阶段 :2 0世 纪 9 0年 代 初 至 2 0世 纪 末。

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与路径创新

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与路径创新

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与路径创新近年来,中国的农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粮食生产和储备不断增加,农村社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现代服务和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基础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过程。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中国总体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选择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一是要顺应中国农业的基本国情,即农业人口多、农业耕地面积少的特点,把握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突出粮食安全这个主题。

同时,还要注重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化、农业经济化等方面的发展。

二是应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的素质、技能和管理能力,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

三是应加强农业现代化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建立农村发展的全过程规划。

四是要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与农民之间的联系,优化投资环境,增加投资力度,吸引和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资金和技术进步。

农业现代化路径创新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也需要寻找一条创新的路径。

一是要把握前沿科技,注重技术创新和技术集成。

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强化科技攻关,加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新型农业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是要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种植大户的建设。

多举措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由小散不规范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变。

三是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企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农产品过剩和农产品间的供需失衡。

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农民等。

一是加强政府领导和统筹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农村改革、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农村发展进程。

一、农村改革中国农村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推进的。

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为重点的农村工作方针。

在农村改革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农村金融发展等重要方面的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确权等措施,鼓励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

中国共产党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家庭农场等经营方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农村农业的规范化管理和现代化运作。

二、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一直追求的目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进展,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逐年增加。

中国共产党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重视农业科技的研发和应用,大力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新的种植、养殖和管理技术,中国农业生产实现了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的品质。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共产党鼓励农民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力。

农业机械化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还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大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

农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道路

农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道路

农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道路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各国农业发展的总体趋势,近百年的世界农业发展史积累了丰富的现代化经验,也形成了多样的现代化模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不断取得进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现代农业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物质装备水平的提高和对农民、农业的支持保护,同时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从耕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的视角,可以概括划分为人多地少、人少地多、人地适中三种类型。

人多地少国家的代表有荷兰、以色列等。

荷兰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435人,但由于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温室、园艺作物和畜产品生产,成为全球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

以色列缺水少土,但由于大力发展水、肥集约利用,土地产出率雄踞世界前列。

人少地多国家的代表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只有350万人,农场平均耕种面积高达4000英亩,大力推动资本集约,形成了以农业机械化为主要代表的特色模式。

人地适中国家以法国为主要代表。

法国多年坚持推动农业制度变革,实行以工养农政策,一方面防止农地经营分散,一方面引导农民分流,使法国农业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和实现途径也各不相同,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可以简单照搬。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我认为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农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道路是家庭经营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道路。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综观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国家无不实行家庭经营。

实践证明,家庭经营适应农业生产经营特点,能够容纳现代生产力。

我国的特殊国情在于,农户的数量多、分布散、生产经营规模小。

要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积极鼓励、重点推进社会化服务。

这种社会化服务,应当以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为主,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同时积极培育专业服务市场,营造商业性组织开展营利性服务的环境。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胡鞍钢:人口众多,农业资源相对紧缺,粮食消费量大,农业供养人口能力不足,这是中国国情的突出特点。

如何以占世界10%左右的耕地、6.5%的水资源养活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长期以来都是现代中国面临的头号发展难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农业发展与转型本质上是农业现代化,特殊国情决定了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这条道路,既是“中国总道路”的具体道路之一,又是中国“五位一体”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在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已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客观规律。

[1]本文考察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过程、特点和前进方向,以期展望中国农业发展的明天。

一、农业初步转型发展期(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与转型的历史起点。

这一时期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且是第一农村人口大国,也是第一贫困人口大国。

毛泽东对中国这一基本国情的认识相当深刻,他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中国还有大约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散的个体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这是落后的,这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我们还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经济生活停留在古代”。

“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

”[2]这表明,中国是十分典型的传统农业社会和欠发达国家。

1952年中国农村总人口比重为87.5%,农业劳动力比重为88.0%。

当时农村人口几乎都是绝对贫困人口。

实际上,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据安格斯?麦迪森的计算,如果按1987年不变价格计算的话,1952年中国农业增加值仅相当于1933年的92.3%,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1933年的94.8%。

这表明,1952年中国农业的发展水平还不及1933年的水平。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大低于1936年的水平,全国农业生产比1936年下降了25%,其中粮食下降了22.1%,棉花下降了48%。

农垦: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进

农垦: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进
垦 的 改 革 从 过 去 以放 权 让 利 为 主 的 利 益 调 整 ,转 向 以 建 立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为 目标 、 以 产 权 改 革 为 核 心各项 改革 全面 推进 的新 阶段 。 实施 国 有 经 济 结 构 战 略 性 调 整 , 发 展 非 国 有 经
机 制 条 件
别是 在职 工家 庭 副业或 庭 院经 济基础 上 发展起 来 的职
现 代 化 不 仅 仅 是 生 产 力 的 现 代 化 , 它 还 需 要 有 一 工 自营经 济 ,以其 独有 的农 垦特 色 和强 大的 生命力 , 个 先 进 的 体 制 和 机 制 作 保 障 。 十 三 届 四 中 全 会 后 ,农 在 部 分 垦 区 大 规 模 兴 起 ,成 为 农 垦 经 济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他 非 国有 经 济 组 织 经 营 ,实 现 了 国 有 土 地 所 有 权 与 经 庭 农 场 自理 ) 的 改 革 。这 项 改 革 很 快 在 农 垦 系 统 全 面
维普资讯

推 开 。 ” 到 户 ” 两 自理 ” 国 有 农 场 的 改 革 具 有 突 四 、” 对
向。

万 个 ,拥有 资 产 4 5 7亿元 ,从 业人 员 近 10万人 , 2. 3
实现 国 内生产 总 值 2 38 2 . 3亿 元 , 在 农 垦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中 的 比 重ຫໍສະໝຸດ 已 经 从 17 9 8年 的 l% 增 加 到 近 2 % 。 特 1 9

深 化 改 革 。 为 现 代 化 创 造 充 满 活 力 的 体 制 和
维普资讯

农 = 现 代 化 道 路 上 : 在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的必然趋势。

农业现代化包括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等多个方面。

但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依然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等问题。

本文将从发展路径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1.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在加快农业转型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非常关键。

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完善农业科研体系,建设高水平农业科研机构,探索以企业、农民和科研机构合作的方式,打造科技型农业企业,这些都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科技创新路径。

2.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必须转变为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具体实践中,可采取以温室增效为主要手段的种植模式、农业机械化、绿色有机农业等方式,使生产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3. 加强农业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需要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和发展规模农业。

积极推动大户和集团化经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保持农业稳定增长和市场供应的稳定性,保持农民增收。

4. 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持农业的强劲增长同时,也需要加快涉农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村副业,推进农村电商,促进新农村建设,壮大农村经济。

这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还可以增加农村经济总量,提高农村发展水平。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1. 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农业现代化是国家大力发展的事业,政策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国家应加强对农业现代化的引导,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支持。

通过加强农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加大投入农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支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保障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3. 鼓励农业合作社和企业农业合作社和企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美版 ppt课件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完美版  ppt课件

31284
29962
28812
28202
-3012
19871.3
19848.7
18790.8
17758
17453.9
-2417.4
6366.1
6344.7
6271.5
6163.4
6188.9
-177.3
29774
28855
26653
24664
23908
-5866
10972.6
113888
996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
PPT课件
1
目录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978-1998) 二、千禧年之交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998-2003) 三、后农业税黄金十年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004-2013) 四、经济新常态时期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013-至今)
PPT课件
2
第一部分: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978-1998)
稻谷 小麦 玉米 大豆 薯类 其他
PPT课件
9
第二部分:千禧年之交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998-2003)
作物名称
粮食 稻谷 小麦 玉米 大豆 薯类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播种面积 总产量 单产
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变化(单位:千公顷、万吨、公斤/公顷)
PPT课件
8
第二部分:千禧年之交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998-2003)
1998 年8 月29 日,第九届全 国人大十次会议通过了修的《土 地管理法》。第一次将“土地承 包经营期限为30 年”的土地政 策上升为法律。1998 年底,全 国80%的村庄展开了土地承包期 延长工作,农业建设向现代市场 农业转变。

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走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加大秘
仓嘶 力 度 , 高 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坚 持 创 新 驱 动 是 江 苏 省 经 济 社会 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
增加农 民收入为核心任务 ,以保障农产 发展的核心战略 , 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 领域、 重点任务。 抓好水利这个农业发展 品有效供给 、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促进农 的根 本 动 力 。 为此 , 把 发挥 科 教 资 源 的命脉, 应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 , 加快建立功
产业体 系、科技创新体 系、基础设施体 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重点在种源农业 、 田建设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保障。 积
系 、 会 化 服 务体 系 、 社 支持 保 护体 系 “ 五 生物 农 业 、 生态 农 业 、 施 农 业 、 产 品 设 农 极整合 各 方资源 , 进土 地整 治 、 推 中低 产 个体 系 ”努 力开 创农业 现代 化建 设新 局 精 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和 关键环 节加强 田改造 。 , 每年建设 10万亩高标准农田, 5
期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期 , 农业占地区生产 安全性和多样化 的

0 江 农 经 6; 苏 村 济
奎 壁 5E IR
面, 耕地、 水资源、 生态环境约束 日趋 明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城乡资源均衡 生产要素 自由流动 。 为推进农业现 显 ,劳动 力成本 和原材料价格持续 上 配置、 全面实施“ 村 升。 满足这些需要 , 应对这些挑战 , 根本 代化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 出路在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 积极 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争取用 3至 5年 ,
推 进 农 业现 代 化 建 设 , 高 农业 发 展 的 实现全省村庄面貌根本性改观。 提
加 大 农 业 综 合 开 发 力度 , 提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应走什么道路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应走什么道路

本文对中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技术路线一个国家所走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背景和资源条件的客观性所决定的。

同样,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应选择什么道路,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它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把握时代特征和国情、资源禀赋,选择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这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增长的速度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农业经营理念不断创新,农业发展趋势看好。

但是,从整体水平上看,中国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还不高,经营效率还较低,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农业的低水平生产力现状。

(一)在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农业资源短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严重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的充裕与稀缺和人均耕地的多寡是决定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实现难易程度的关键。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199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是1.301亿公顷,到2006年底已降为1.218公顷。

而在土地资源锐减的同时,我国人口增长却很快,尤其是农村人口增长很快。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农村劳动力每年增加600多万人,加上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今后即使采取各种措施保持耕地面积不再下降,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仍会呈现减少的趋势。

在耕地资源短缺,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将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也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2、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使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首先,一家一户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经济力量单薄,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对市场价格(Price)的不敏感挫伤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使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十分缓慢。

其次,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也难以使农业生产结构得以调整。

安徽干部教育在线2023年必修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答案

安徽干部教育在线2023年必修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答案

A.人才振兴 B.产业振兴 C.生态振兴 D.文化振兴 正确答案:B .家庭农场要符合()条件。 A.自己给自己劳动 .有事干充分就业 C.有比较高的经营收入 D.以上均正确 正确答案:D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 20% 30%
40% 50% 正确答案:C .要扎实做好承包期再延长。的各项工作。 30年 40年 50年 60年 正确答案:A .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这是因为()。 A.人多地少的资源票赋 .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 C.以农户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D.以上均正确
A.产品功能 B.生态功能 C.景观功能 D.文化传承功能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D .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B.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 C.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完整的 D.农业在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正确答案:C 9.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要()。 A.实施乡村振兴 B.建设农业强国 C.增加农民收入 D.打造和美乡村 正确答案:B 10.观光农业是农业。的具体体现。
安徽干部教育在线23年必修课《走中国 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答案
安徽干部教育在线2023年必修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 代化道路》答案
1.我国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原动力就是源于()。 A.乡村的改革和农业的改革 B.乡村的改革和农民的增收 C.农业的改革和农民的增收 D.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正确答案:A 2.现代农业的核心理念是()。 A.种养结合 B.可持续发展 C.资源的循环利用 D.绿百利用 正确答案:B .。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和创新发展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和创新发展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和创新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农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选择最佳路径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

一、农业现代化的意义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国民经济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农业能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生活质量和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

因此,进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和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二、传统农业模式的局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农业模式往往以农民劳动力为主,小规模、分散、低效、生产者日益思想昏迷,不能适应现代化要求。

而且常常存在着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问题,水资源的浪费等問題。

因此,传统农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三、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1.工业化农业模式工业化农业是一种以大规模、集约化、标准化、产值导向为基本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

它通过机械化、化肥、农药等手段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能够把土地、劳动力、资本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可以大量地生产出优质、高产、高品质的农产品,并把农作物种植工业化。

但是,现有的工业化农业模式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乡村人才外流、农村环境污染和资源耗损等问题。

2.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模式注重生态环境,以人为本。

生态农业由于种植的是生态农作物,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合成物,因此它不会对环境造成实质性的危害。

同时生态农业还注重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能够制造出绿色、有机的农产品。

但生态农业模式的一些争议点在于经济效益较低、农民进入困难等方面。

3.示范农业模式示范农业主要是用基地示范和科技创新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同时在推广的时候也会用到宣传、教育和培训。

这种模式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的品质,同时也解决了当地农民可持续生产和生活的问题。

第十六章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精品PPT课件

第十六章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精品PPT课件

100% 80% 60% 40% 20% 0%
12.2 17.3
70.5
27.5 22.5
50
31.4 23.8 44.8
1978
2000
2005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农业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下降
(贡献率=产值增加值与GDP增量之比)
100% 80% 60% 40% 20% 0%
17.1
全国原有的74万多个高级农业合作社一举 被改组为2.65万个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特征:
A.一大二公。 大,人民公社规模比合作社大10倍、几十倍; 公,生产资料全部归公。
B. 军政经合一,无所不包。 河北省徐水县,从1958年7月在几天内共建立了
93个团、229个营,1099个连、3365个排, 1100名民兵发了枪; 7月-10月,共建立了30个工厂,小型企业1348 个,大学11所,文工团、剧院、医院若干。
下降
农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 重下降
%
60
53.4
50
40
30
20
16
10
7
0
1884 1910 1950
4 1960
3
1970 年
1.36 1.61 1.75 1.95 1980 1990 1997 2000
美国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比重 (%)
% 6.4
4.3
3.4
2.7
2.6
1960
8月9日,毛泽东在山东省考察时说:“还 是办人民公社好。”河南省率先响应。
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乡挂起全国第一块人 民公பைடு நூலகம்牌子。
仅8月份建成1378个人民公社,农民入社 率达到99.98%。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_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全文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_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全文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 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 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 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 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 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 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 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 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 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 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 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 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 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 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 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 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 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双向“三通”, 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 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 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 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 和平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 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 大 解放 为 先 导 ,以改 革开 放 为动 力 ,
以科 技 创新 为 支 撑 ,以 龙 头企 业 带动 为 引
领 ,充 分利 用 国内 外市 场 与资 源 ,加 快 培
育壮 大 优 势企 业 ,加 快 农 场小 城 镇建 设 ,
中央 直 属垦 区之 一 的广 东 农垦 就 是 这一 先
进 水 平 ,在 实 施 农业 “ 出去 ” 战 略方 面 走 也 取 得 了重 大 成 效 。我 同 时看 到 ,职 工住
房 、农场 小 城 镇 建设 以 及 文化 教 育 建设 都
在 同步 发展 ,垦 区社 会 更加 和 谐 。 这 反映

是为序 。圜
( 文 系农 业部 副部长 高 鸿宾 为 广东 本
调研 ,看 到广 东 农 垦 的改 革在 继 续 深化 , 现代 农 业 产业 体 系 的构 建 取得 了实 效 ;感
觉 到 广 东 农 垦 具 有 全 球 视 野 ,在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中 完 全 处 于 开 放 状 态 , “ 进 来 ,走 引
常 青 。祝愿 广 东 农 垦在 发 展 中 国特 色现 代
值 得 注意 的是 ,在 ( 东 农 垦现 代 农 ( 广 业发 展 研 究》 里 ,广东 农 垦把 构 建和 谐 垦
业” ,具体 讲 ,就是 紧紧 围绕为 国家提供更 多优 质农 产品这一 中心 ,大力推进 产业化 、 集 团化和股份 化改革 ,巩 固建设一批具 有 国 际先进水平 的大型优 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培
研究 》 正是 对 广 东 农垦 探 索实 践 有 中 国特
色 农 业 现 代 化 道 路 的 阶 段 性 总 结 和 理 论 升 华。
我 认 为 ,农 垦 现 代 农 业 建 设 的 目标
是 “ 设 大 基 地 、 培 育 大 企 业 、 形 成 大 产 建
业建设 都有实 实在在 的借鉴 意义 。
农业 的 探 索和 实 践 中取 得 更大 的 成效 ,希 望这 些 探 索和 实 践 积淀 更 多 更好 的 经验 ,
出去 ” ,不 断学 习 和 引进 世界 农 业 的先 进
技 术 和 设 备 , 甘 蔗 生 产 机 械 化 、 橡 胶 生 产 加 工 、 生 物 防 治 虫 害 等 ,都 达 到 了 国 际 先
进 典 型 的 代 表 。 广 东 农 垦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提高 企 业 综合 竞 争 力 ,在 全 国率 先建 成 富
裕 、文 明、祥 和 的 垦 区和 谐社 会 ,再 创 农 垦 辉 煌 。 广 东 农 垦 的 勇 气 和 魄 力 值 得 称 道 ,他 们在 发 展 中 国特 色 现代 农 业道 路 上 的探 索 和 实践 ,对 全 国农 垦和 我 国现 代 农
≯ l ◇l —l
的十 六 大 提 出 了建 设 现 代 农业 的 重大
业 中 的长 远 眼光 和 把握 整 体 的全 面 思 维 。
广东 农 垦现 代 农 业 发展 研 究 对 于这 些
在中国特色 农业现代化道路上 ,
色 农业 现 代 化道 路 的新 要 求 。这 是 党 中央 为巩 固农业 基 础 地 位 ,建 设社 会 主 义新 农 都 有 了全 面而 详 尽 的 阐述 和 深入 的 理论 分 析 ,归纳 出 了广 东 农垦 发 展现 代 农业 的 主 要 经验 :以科 学 发 展观 为 指导 ,以新 一 轮
区 、 民主监 督 、民 主管 理 、民主 决 策与 生
产 力发 展 的关 系 ,作 为 发 展现 代 农业 的 重 要要 素 进行 探 索 和 实践 。 这从 另 一方 面说
育一批以 国有 经济为主 、具 有较强 市场 竞争
力 的 大 型 现 代 农 业 企 业 集 团 ,形 成 优 势 明显 的 现 代 农 业 产 业 体 系 , 不 断 提 升 农 垦 整 体 经
明 ,广 东 农垦 在 建设 现 代 农业 的 探索 和 实 践 中 ,科学 把 握 住 了 “ 国特 色 ” 、 “ 中 农
垦特 色 ”这 个 方 向 。把 上 述要 素 视为 发 展
济实力 ,提 高职工群众 生活水平 ,增强示范 带动能力 ,促 进垦 区社 会和谐 ,全面 建设小 康社 会 。广 东 农 垦正 是 按 照这 个 目标 和 要 求 ,以具体 的举措和行动努 力去实践着 。
进一 步 丰 富我 们 的 理论 ,为现 代 农业 的发 展提 供 更 多的 借 鉴 ,进 一 步发 挥 好农 垦 在 我 国现 代 农业 建 设 中的 引 领示 范 和辐 射 带 动作 用 ,为建 设 社 会主 义 新 农村 ,加 快 全 面小康 社会建设 作 出更大的 贡献 。

高 鸿 宾
2 0 年 底 , 我 曾 到 广 东 垦 区 作 工 作 0 7
现代 农 业 必不 可 少 的重 要 内容 ,正是 我 们 发展 有 中 国特 色 的现 代 农 业相 对 于其 他 国
家发 展 纯 经济 意 义 上 的现 代农 业 一个 最 显 著特色 。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的 现 代 农 业 任 重 而 道 远 。探 索 无止 境 ,实践 路 漫漫 ,理论 之 树
农垦现 代农 业发展研 究》 一书所 作的序言)
责任编辑 :成德波
出广 东 农垦 人 对 有 中 国特 色的 现 代 农业 的
正 确 理 解 ,透 示 了广 东 垦 区在 发 展 现代 农
兄任 , 七 又 出 坚 走 国 务 十 大 提 了 持 中特
村 ,加 快全 面 建 设 小康 社 会作 出的 战 略部
署 。长 期 以来 ,农 垦 系统 一直 致 力 于 探索 中 国特 色 农业 现 代化 道 路 ,积 累 了丰富 经
验 , 走 在 全 国 现 代 农 业 建 设 的 前 列 , 充 分 发 挥 了 引 领 示 范 和 辐 射 带 动 作 用 。 作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