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表格教案

合集下载

第1课《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课《 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画龙点睛,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中、西路军取得胜利的原 因,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 增强了消息的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有什么作用?
(1)议论:画龙点睛,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中、西路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深化了文章的 主题。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 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读准字音
阻遏( è ) 荻港( dí ) 歼灭( jiān )
芜湖( wú ) 溃退( kuì ) 瑰宝( guī )
3、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渡江作战兵力:多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从一千余华里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
战役胜利成功。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战线:长
语言简明扼要,横概渡长江。西起九江
括性强,及时、准
确的对事件进行(了不含),东至江阴,
报道,给读者以完
整鲜明的印象,均又是人民解放军的渡 领起了下文。 江区域。
合作探究
我班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写一则消息,来报道校园里最近发生的事情。(200字左 右) 2、查阅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珍惜现在的 美好时光。
自主学习
1、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及结语。 2、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 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3、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写西路军的部分在表达方式上与其它
部分有何不同??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
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
议论
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 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
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 议论的效果
突出我军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 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分析了敌军士气败 落、不堪一击的原因。
横渡只与写到出达了两“层意经思过,”且文字简洁
有力。

“24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
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
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句②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 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 第 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 二 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 题 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 二十日那天”,原句毫无感情 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 重复。
新课导入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 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人民解放 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
新闻两则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 南韶山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 家、思想家、书法家、诗人,中华 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 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主要 作品都收集在《毛泽东选集》中。 《沁(qìn)园春·长沙》《沁园 春·雪》《长征》《论持久战》《反 对自由主义》……
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 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 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人员、战线(即渡江区 域) 战况几方面总领全文。 1.该句概述主要事件( 渡江胜利 ) 2.“百万大军”—( 人数之多),排山倒海,无坚不 摧。 “一千余里”—(区域之广)。 “均是”—( 概括战线之长、胜利之大。 )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他们能够迅速投入到课堂讨论中,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
首先,新闻报道的结构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们之前可能没有接触过新闻报道,对标题、导语、主体等概念感到陌生。我通过逐步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们了解到新闻报道是如何将事件有序呈现出来的。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继续巩固这个知识点,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
3.学习课文中关键词语和精彩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背景,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
2.增强历史与文化认同感:使学生了解渡江战役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阅读并理解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情节。
2.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新闻报道手法,如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
-通过对课文结构的分析,强调标题的概括性、导语的引导作用、主体的详细描述等,使学生明白新闻报道的组织方式。
-对于生词和短语,如“百万大军”、“横渡”、“英勇善战”等,教师要重点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在语境中运用。
-在讲述历史背景时,强调渡江战役对国家解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1消息二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说课课件
消息二则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说课稿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 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消息二则的其中一则《人 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 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 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 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是新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 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消息二则》中的其中一则。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 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 义。
2. 出示表格,学生自主阅读主体部分并完成填空。 军队渡江区域渡江时间兵力敌军抵抗程度 (主体参与,精讲多练,及时反馈。这样学生只要仔细阅读,就能成 功完成任务。接着,顺水推舟,划分主体部分层次,理请文章脉络。 )
板块三、复习巩固,深入探究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 地感知﹑领会﹑内化﹑积淀。根据文体特征,这一环节我这样设计: 假如你是记者,你接到这份稿件心情如何?请将你的心情体现在你的 播音中。学生分组准备后对照地图模拟播音员进行朗读比赛。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1、出示视频:《百万雄师过大江》选段,了解时代背景。 接着自由朗读课文。(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内容,集中注意方向,唤醒求知期望,调拨动力 机制,顺势进入学习情境。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字词拼音及解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字词拼音及解释

第一课《消息二则》
一、重点字词注音
溃退【kuìtuì】泄气【xièqì】督战【dūzhàn】要塞【yào sài】业已【yèy ǐ】
摧枯拉朽【cuīkūlāxiǔ】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
二、重点词语解释
溃退:指失败,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

战斗力微弱。

溃:在此意为溃散、溃败。

泄气:本意为自气球或轮胎中排出空气或其他气体,也引申为泄劲、放弃。

督战:在前线监督作战
要塞:筑有永久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国防要地。

也解释为构筑了堡垒的地方
业已:已经
摧枯拉朽:摧折枯朽的草木。

形容轻而易举。

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锐不可当:意思是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

1、消息二则
溃退kuìtuì:溃,溃败;败退。

泄气xièqì:(1)排出空气或其他气体(2)泄劲(3)放弃;(4)讥讽低劣或没有本领。

督战dūzhàn:监督作战。

要塞yàosài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yèyǐ:已经。

摧枯拉朽cuīkūlāxiǔ:枯,枯草;朽,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文中反衬解放军攻势迅猛,不可阻挡。

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当,阻挡;锐,锐气;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其它词语:。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课件(22张)3共22张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课件(22张)3共22张

归纳总结:
新闻概念: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 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记叙文 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 言准确简明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 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 起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
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 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本文的语言特点
(2)简洁而具有气势。
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文体常识
• 新闻分为广义的新闻和狭义的新闻。广义 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通常 认为的新闻体裁。狭义的新闻只指消息。
• 新闻的特点: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
•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六要素 • 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主体)
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必 – 标题
地点
渡过兵力
20日夜——21日夜
21日下午5时起— —22日22时
21日下午5时 起——22日22时
中路军 安庆——芜湖 30万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3 东路军 南京——江阴 大部
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 军的渡江情况。
安庆 九江
芜芜湖湖
江江阴阴
质疑析疑
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
比较一下下面两组句子哪一组 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 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课件

文章结构
标题
对事件的高度概括
课文结构
第1、2两句
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
中路军
其余部分
对事件进行简洁明了的叙述
西路军 东路军
标题 导语 主体
拓展延伸
角色体验、变换阅读
一、当当播音员
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 怎样读这则新闻?
二、当当歌唱家
如果你是歌唱家,你会用什么歌曲来赞美这些英勇的将 士们?
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报道各路军战况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力,详 写东路军,略写中路军。
2.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 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这种议论既交代 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又深化了报道的 主题。
3.语言富有感情色彩。例如,“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 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对汤恩伯“认为南 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构成强烈讽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 2.理解本文严密的结构、准确简洁的语言。 3.能结合课文说出本则消息的特点,及其 划时代的意义,体会蕴涵的感情。
鄂 ( è ) 豫( yù ) 绥靖( suí) 泄气( xiè)
阻遏( zǔ )( è )
荻港( dí) 获得( huò) 溃退( kuì)
• (画线词语能否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 “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
敌阵;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其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渡至”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 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
“即已”一词强调时间短,突出中路军进军的神速,说明作战顺利。用“共” 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25张PPT)

1.根据上节所学内容,找出本则消息的新闻要素。
何人: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 1949年4月20日夜至4月22日22时 何地: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
长江战线
何事: 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故:国军民为党打反倒动蒋派介拒石绝,签解订放和全平中协国定而,发人起民的解渡放江
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彰显了我国不畏强敌、维护世界和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疫情全球蔓延之际,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以中国智 慧贡献抗疫力量。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 开幕式上提出关于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科学 评议全球抗疫需要,凝聚世界抗疫共识,反映人类发展的切实 需求,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全球战“疫”刻不容缓,构 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当其时。 (1)一句话概括新闻报道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评价事件,发 表见解),看看它属于新闻的哪个部 分,有什么效果?
1.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 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时间上,中路军最早渡江。
中、西两路军所遇敌情一样,即抵抗都很微弱;
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将东路军的激战放
在最后写,可使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东路军,也体现了
纪念章使用紫铜胎镀金、银材质,通径为50毫米。纪念章核心部分为 志愿军战士形象和70束光芒,以和平鸽、水纹和中朝两国国旗元素编制的 绶带环绕四周,外围采用五星、桂叶和象征五次战役的箭头等元素,组成 金达莱花的五瓣造型,象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寓 意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伟大的抗美援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课《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新闻。

本单元是新闻单元。

希望学生通过阅读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特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还未系统地接触过新闻文体,这是学生初次接触,因此一下子想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还有一定困难,只能是结合课文,再辅之以相关练习,逐步掌握。

【教学目标】1.掌握新闻严谨的结构;2.赏评新闻准确的用词;3.体会新闻鲜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撰写新闻。

【新课导入】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新闻)对,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窗口,我们通过新闻可以获得很多的消息。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学习一则消息。

那什么是新闻(消息)呢?【写作背景】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但仍有大量兵力据守长江以南,并借“和谈”构筑长江防线,与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

中共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政府的意图,组织百万大军逼近长江,分东、中、西三路,做好了渡江准备。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出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和平谈判破裂,渡江战役于当天午夜打响;21日,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彻底摧垮敌人的长江防线的同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及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诗词。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课件(21张)(1)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优秀课件(21张)(1)
②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 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 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从标红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2020/4/13
9
3 语言赏析
结合新闻语言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特 点,对下列语句中进行赏析(任选一句即可)
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 的渡江区域。
12
4 伟人的气度与情怀
在文中,有一个字眼反复出现,在许多时候,
这个字眼甚至完全可以不用,但是它的表现力是 极其强大的,哪一个?
➢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至发电时止” “现已占领”
“江阴诸县”
“业已切断”
➢ “不想再打了”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6、多用短句,四字短语
这则消息虽不是宏篇巨著,却也堪称精美短章。
毛泽 东极富气势的语言熔铸了他那非同凡响的领
袖气质,也显示了他驾驭语言的娴熟而高超的技艺。
2020/4/13
1、找出新闻的导语或中心句(一般在新闻开头前几句);
围绕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找出关键词;
2、组织语言: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 什么事情——结果如何 (视情况删掉不重要的要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
① 划分层次 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 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 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
问题探究
② 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 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 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1、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 人数) 第二层:从“21日下午论)
第三层:从“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到篇末 (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
写作顺序:
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读读写写
溃退 泄气 督战 要塞 业已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课时作业
1.写一则短小的新闻,做一回小小节目播音员,在班 上播报校园内最近发生的事。 2.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 上。
谢谢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 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 的街头巷议呢?
合作探究
文章主旨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用慷慨激 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 的胜况,表现了我军将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 英雄气概,流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 念。
写作特色
1.本文运用了“倒金字塔式”结构写作。在 这篇消息中,什么时间,多少人,结果如何是人们 最关心的、分量最重的,应放在导语中表达,其他 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在后面再一一列出。
议论 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 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 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消息二则》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消息二则》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消息二则
导入新课: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第一课时
文体知识
新闻
新闻是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成就的报道。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 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是一 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文体知识:
定义
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标题、
结构 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

主体中,有时则可省略。
息 特点
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主标(正标)、引标和副标。三标齐全是消息标题的一种 标题
形式。新闻可以无引标、副标,但一定要有主标。
要素
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学习字词:
阻遏( è )
芜湖( wú )
荻港( dí )
溃退( kuì )
歼灭( jīan )
suí
jìng
瑰宝( guī )
负隅顽抗( Yú )
高屋建瓴( líng ) 气势磅礴( páng )(bó )
学习字词:
___s_à_i___(要塞)
塞 ___s_è____(堵塞) ___s_ā_i___(塞车)
作者简介:
毛泽东
(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 韶山市)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 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写作背景: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 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开展了规模空 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 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消息《我三十万大 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中路军:首先突破,二十四小时内渡过三十万人
主体
西路军:三十五万人已渡三分之二,余部一天内 可渡完。原因:我军势不可挡,敌军无心恋战
东路军:突破“很巩固”的防线,三十五万大军已 大部渡过,余部一天可渡完。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2.写一条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新事。
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 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整体感知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安 庆
九九 江江
江江

阴阴

起止地点 渡江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渡过地区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 到21日夜 30万
30万
繁昌等地
九江-安庆
21日17时 22日22时
35万
三分之二
贵池等地
南京-江阴
21日17时 到22日22时
35万
大部分
扬中等地
课文精读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 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中路于20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21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 待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所以此路略去。次写西路,略写。最后写东路。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 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 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尤其 是最后两句详尽地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 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已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表格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表格教案

课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时本节课共1 课时本课为第 1课时总课时第 58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体会新闻的特点。

3、能从关键字词的分析上把握新闻的信息。

重点难点重点:新闻的结构及特点难点: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学情分析消息是最典型的新闻,表现新闻的基本特征。

而对于学生来说,这类文体又是极其枯燥的,所以应尽最大可能挖掘新闻深层的信息,以背景来烘托新闻事件本身应该是引起学生对消息体关注的一种值得尝试的途径。

另外,消息的基本组成的理解可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去进一步明确,于实际的模拟空间去充分感知。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感知—资料背景补充—关键词赏析教学准备相关新闻背景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解题知况1、情景创设一:我是个卖报纸的报童,每天的时局变化又快,报纸上的消息又那么多,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这期报纸上最热门的新闻,以便上街卖报时用作“号外”内容来吸引顾客,请问,我应该怎么做?学生联系前文知识,作出建议:浏览标题2、审题练习读标题,你能在最短的文字中了解到哪引起相关信息?课堂交流——①“人民解放军”,信息内涵:这则消息来自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新闻的主角是人民解放军。

【补充解放战争知识】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有860万人,人民解放军连地方部队在内解放军只有120万人。

国民党军凭借其兵力上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向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东、东北、中原等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从解放战争第二年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赓等挺进豫西、陈毅粟裕华东野战军则在豫皖苏,三军呈品字形,互为策应,开辟中原解放区)解放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决战。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开创人民解放军夺取大城市的先例[1]。

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尔后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北广大地区。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97年7月24日下午3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新机85号”船正在湖北宜昌 市青滩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碰 撞。冯安义顾不上再卸货物,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 在船舷边,接应从失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半小时过去了,“新机85号” 船随客轮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 到了英雄。为此,南阳市交通局奖给他1万元,新野县 委、县政府奖励他5000元,新野县见义勇为基金会奖 励他2000元,共计1.7万元。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 雄尴尬的事出现了:“新机85号”救险“东轮”的时 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研究所下属的 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励1.7万 元,以抢险时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 欠冯安义的2.62万元租金不给了,而冯安义应得的1.7 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
2.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课外延伸:
①阅读下面新闻,并与课文作比较。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 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 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 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 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 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 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民 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5页)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5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2日)毛泽东【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体会新闻的特点||。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3.认识文中的字词||,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能力目标】1.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阅读、分析、评价新闻||。

【情感目标】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教学重点】1.把握新闻的结构要素||。

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思路】1.把班级学生分成三队||,分别代表中、西、东三路军||,教学时让他们着重研究他们所代表的那路军||,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拓展延伸时||,让学生试着去报道广播操比赛的事||,通过练习||,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九四九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认识字词: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时
本节课共1 课时
本课为第 1课时
总课时第 58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消息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2、体会新闻的特点。 3、能从关键字词的分析上把握新闻的信息。
重点
难点
重点:新闻的结构及特点 难点: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学情
分析
消息是最典型的新闻,表现新闻的基本特征。而对于学生来说,这类文体又是极其枯燥的,所以应尽最大可能挖掘新闻深层的信息,以背景来烘托新闻事件本身应该是引起学生对消息体关注的一种值得尝试的途径。另外,消息的基本组成的理解可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去进一步明确,于实际的模拟空间去充分感知。
主体部分——体现新闻之条理性与选择性
主体部分之重点报道——突出新闻之思想性
结语——体现新闻报道之完整性
(三)所谓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与概括性
1、导思语:在新闻报道之中,有些词语富有高度的概括力,试找出大容量的词语
还有些语言富有表现力,试找出这类词语分析其表现的作用;
文中还有同义但不重复的词语,使语句错落而干脆利落;
(引导思考:这结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和意义有哪些?)
课堂讨论后整理归纳:表明所报道的事实的完整性;强调了事件的重要影响及其深远的意义——成为世界解决领土争端的成功典例。
(二)新闻的特点重申
1、回顾对于新闻内容的整理,有选择地回味新闻的特点体现。
2、指导性回顾——
电头及导语、结语等——体现新闻的真实性与时效性
现在,请你结合新闻主体内容,揣摩以上所说的文字是哪些,说说为什么?
学生活动:语段赏析①议论句的作用 ②一系列动作性词语的运用效果
三、总结课时:新闻(消息)的结构特色
布置
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札 记
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结构组成——
标题(高度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引人注目)
导语(开头一段,扼要揭示新闻核心内容)
2、指导读报——①这是什么时候的消息啊?——看“电头”(标志:动态新闻,电头交代精确到“时”暗示战役正在迅速发展中。)
②看第1、2句话。(学生齐读语句,思考:我能具体了解到新闻的哪些信息)
课堂明确——渡江部队的人数:百万,再次强调声势浩大。
渡江的战线:1000余华理,数据突出战线之长。
作战的声势: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描述战况,说明战线辉煌。
教学
方法
求证性理解——比较阅读分析
教学
准备
香港回归相应知识情况了解
教 学 内 容 和 过 程
一、导入·温故知新
1、说一说你对消息的认知
提示要点:组成部分+各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消息的特点
2、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相关背景资料补充关注
要点准备:①香港问题的历史始起 ②关于香港问题的协商及达成协定
③政权交接仪式小细节 ④今日香港
2、主体精读 兵分三路 学生活动,试分别找出三路解放军的作战情况
人数
区域
时间
战况
中路军
30万
安庆-芜湖
20日夜--21日夜
全部渡过
西路军
35万
九江(不含)-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渡过2/3
东路军
35万
芜湖-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大部分已渡过
3、情景继续——可是在看新闻具体内容的时候,有一些文字让我很受打击,但也让我明白了我军(国军)在这次战斗中为何会如此兵败如山倒,另外我也为共军的战斗气势所深深震撼。
第2句:补充交代渡江区域(起讫点)—突出作战的战线之长及作战声势的浩大。
3、概括导语的的作用: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情况气势壮阔,语言精练,激动人心,先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
(二)消息的主体
1、情景创设三:我是个国民党高级将领,战局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国民党大势已去,而我已然为全家准备好了飞往台湾的机票,当晚离开。但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将领,最后还是想看一看这个强劲对手最漂亮的手笔。我拿着报纸坐下来,慢慢细读,你想,我会看什么?并从哪些方面入手最快地了解到全局战况?
【备案要点】
屈辱史: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界限街以南地区)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九龙其它地区及附近水域200多岛屿99年。
协商进程——1979年,向香港总督提出“一国两制”设想。
1982年9月,英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揭开谈判之幕。
2概述查尔王子讲话(提挈要点:强调“一国两制”;支持《联合声明》
3特定降旗、升旗(关注先后顺序及意义,了解旗帜的特征)
4重点突出江泽民讲话(其中重要点进行概括)
5扼要交代两国领导人握手合影及仪式结束时间
——这部分流程中重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力求全面或突出重点。
结语部分:补充交代了出席人员,各国媒体
②概括了所要报道的事实——渡江战役。
③“百万大军”:既交代了部队的数量,又体现出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横渡”:亦表现出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二、课文学习
(一)消息的导语
1、情景创设二:我是个民主党派人士,关心时局。在街上听到报童的“号外”,立刻被这则消息所吸引,当即买了一份来看,因为在大街上,无法细读,但我又迫不及待想作更多地了解,我应该看什么?
2、审题练习 读标题,你能在最短的文字中了解到哪引起相关信息?
课堂交流——①“人民解放军”,信息内涵:这则消息来自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新闻的主角是人民解放军。
【补充解放战争知识】
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阶段。 战争开始时,国民党军有860万人,人民解放军连地方部队在内 解放军只有120万人。国民党军凭借其兵力上和装备上的绝对优势,向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东、东北、中原等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还有些词语准确体现了新闻的内容,试找出其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2、学生课堂进行批注鉴赏
3、课堂交流——【备案鉴赏语句】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的一个瞬间。
▼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主体(新闻躯干,用充足事实表现主题,对导语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起因)
结语(动态新闻除外;对事件进行评论)
课题
新闻两篇之《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课时
本节课共11 课时
本课为第 课时
总课时第 59 课时
教学
目标
1、巩固消息的基本知识,理清消息的五大结构及其特点。
教学
方法
创设情景感知—资料背景补充—关键词赏析
教学
准备
相关新闻背景
教 学 内 容 和 过程
一、导入·解题知况
1、情景创设一:我是个卖报纸的报童,每天的时局变化又快,报纸上的消息又那么多,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这期报纸上最热门的新闻,以便上街卖报时用作“号外”内容来吸引顾客,请问,我应该怎么做?
学生联系前文知识,作出建议:浏览标题
2、了解本则消息的内容和意义,理解主题。
重点
难点
重点:巩固消息的常识,学以致用 难点:导语的鉴定
学情
分析
前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消息有了初步的感知,但鉴于这种新闻体本身的疏离性,使得学生对其特点还是停留在基本了解的被动接受状态。而本课的存在价值,一为加固学生对消息的感知,二为完善对之前消息的认知:消息的内容也可以很丰富,多角度且不一定简短。
2、课堂梳理——标题:交代了哪些新闻要素?
导语部分(1—5)概念颠覆:导语不一定是开头一两句话,有时也可以很长的。
引导理解:导语的复杂因消息的重要性程度而异,视其突出点。
课堂整理突出内容——时间、地点、特点瞬间、历史意义、江泽 Nhomakorabea讲话、影响
主体部分(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整理)
1正式交接时间,双方官员出场(引导关注,出场次序之先后的问题)
三、总结课时
布置
作业
完成相关练习,巩固理解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札 记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标题作用:双方、焦点、地点、场面
导语——主要事件、突出要点(时间、地点、意义等)
主体——1、正式开始,双方入场
2、概述查尔斯王子讲话
3、特写降旗、升旗
4、江泽民主席讲话 5、交代结束仪式
结语——补充交代出席人员,各国媒体
从解放战争第二年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赓等挺进豫西、陈毅粟裕华东野战军则在豫皖苏,三军呈品字形,互为策应,开辟中原解放区)
解放战争第三年,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战略决战。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开创人民解放军夺取大城市的先例[1]。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尔后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北广大地区。解放战争第四年,人民解放军继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之后,6月起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对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大追击。
1983年9月,中英双方北京正式会谈。
1984年4月,经过七轮会谈,英外相贺维,宣布放弃香港的占有权。
1984年9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香港问题得到解决。协定2019年7月1号香港回归祖国,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其他略)
二、课堂学习巩固
(一)结构审视
1、速读全文,指出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在文中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