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探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
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 其二 , 它是包括 生产 、 交换 、 分配 、 费 上进 行调整 , 消 改变对 煤炭依赖 过大的 消费特 点, 将难 以减轻碳
在 内的社会再 生产全过程 的能源 消费生态 化, 形成低 碳能源和 排放 的压力 。为此 , 中国应该在能源 消费多元化、 煤炭利用 的多 无碳能源 的国民经济体系 , 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 体的清洁 元化等方面下工 夫, 以多种政 策来引导能源 消费结构 的调整 。 发展 、 绿色发 展、 可持续发展 。当今 中国仍 然是 以煤炭 、 石油和 二是结合 中国国情 , 有效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中国在新能 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为主 体的经济 ,在一次 能源 消费结构 中, 煤 源利用上与 国际先进水 平的差距相 对较 小, 市场对新能源 的接
合本地 实际, 提前做好 规划 、 率先推行低碳经济 , 对抢 占经济发 展新增长点 、 新制 高点意义重大 。
从根本上 看,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能避 免因温室效应而 带来 内消费 市场 , 有可 能走 出一条不 同于其他 国家 的路 子, 至会 甚 的气 候变化 灾难 ,符合 包括发 展中 国家在 内的所 有 国家 的利 颠覆传统汽车 产业 的某些模式 。四是低碳经济在城市规划和建 益; 但从现实看 , 在能源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之 前, 减少温 室气 设 中大有可为。因为 目前国 内出现 的高污染、 高能耗的问题 , 主 体排放 的措施 ( 开征碳关税 、 如 被迫关停高碳耗企业等) 将可 能 要还是源于经济结构 的不合理 ,源于覆盖全国的低端制造、 低 限制 发 展 中 国家 的 经济 和 社 会 发 展 , 接 影 响 国 家 的 发 展 空 间 端生产、 直 低端加工。按照 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 , 淘汰低端制造产 和发展前景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 中的大国 , 大的能源消 费导 品 和 产业 不 可 能一 蹴 而 就 。 就 需 要 我 们 一 方面 对 现 有 的 低端 庞 这
低碳经济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
量购 买国外的资源 , 导致 中国 “ 什么什 么贱 , 卖 买什 么什么贵 ” ,甚至在全球油价和粮价高涨 的情 况下 ,
何 况 中 国特 色 的社 会 主 义 , 强 调 各 国都 是 国 际 社 会
从战略层 面而言 , 中国现有 的发展道路 崛起路 向, 陷入 了 “ 四个走 不通 ”的困境 : 一是 能源 安全走 不通 。资料显示 , 目前趋势 , 国 2 2 照 我 00年一次能源 需求将 较现 在翻倍 , 4 达 8亿 吨标 准煤 , 时 国产 加 其 进 口的煤炭、 石油资源, 最多只能满足到 7% 出现能 0, 源供给严重不平衡 。 二是环境容量走不通 。 世界卫生
彩。
发展 陷入 困境, 此路不通 , 不通则痛 ” “ 世界史上严格意义 的大 国崛起 ,是 5 0年前 o “ 地理大发现”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形成之后的产
过去 的 3 年 ,中国沿着 传统工业文 明发展道 0 路, 在人 口多、 资源 少的 国情 条件下 , 拼资源 , 拼环
境。 仅从 19 9 0年 到 2 0 年 , 油 需 求增 长 了 10 , 01 石 o%
仍维持廉价 出口, 引起 了大量 的贸易摩擦 , 也使 中国 战略资源 的对外依存度 不断攀升 。据测算 ,到 2 1 00 年, 国石 油、 我 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将 分别达 到 5 % 铜 7,
7% 铝 8 % 也将 威 胁 我 国 的 国 家 安全 。 0 , 0, 和 平 崛 起 , 问路 在 何 方 敢
汇储 备更是高居世界第 一;3亿 中国人 基本解 决 1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
发展 中 国家 而 言 , 目标应 该 是相 对 的低 碳 发 展 。低 碳经 济 ,重 点在 低碳 , 目的在 发展 ,是 要 寻求 全球 水 平 、长
时间尺 度 的可持 续 发展 。
2、 低 碳 经 济 的 含 义 低 碳 经 济 有 两 个 方 面 的含 义 , 第 一 , 低 碳 经 济 包 括 生 的低 碳化 , 努 力降低温 室气 体排放 ,实现 低排 放 乃至零排 放 。第 二 , 低碳经 济要实现 社会活动 全过程 的能源 消费低碳 化 ,提 高 能 源 效 率 、 降 低 能 源 消 耗 , 用 低 碳 能 源 或 无 碳 能源 支 撑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活 动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可 见 , 低 碳 能源 是 低 碳 经济 的基 本保 证 。 低 碳 经 济 的 实 质 是 能 源 效 率 和 清 洁 能 源 结 构 问题 , 其
—
低碳经 济是 当今世 界各 国经 济发 展的共 同选择 。低 碳 经 济 的 发 展 模 式 , 是 实 现 中 国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必 由 之 路 。 当 前 坚 定 不 移 地 走 低 碳 经 济 发 展 之 路 , 是 落 实 科 学 发 展观 、转变 经 济发 展 方式 、应对 国际 金 融危 机 的重 要举 措 ,在思 想和 行动 上都 应 该引起 全 社会 的重 视 。 低 碳 经 济 的 内 涵 与 发 展 趋 势 1、 低 碳 的 含 义 “ 碳 ” 是 一 个 比 较 宽 泛 的 概 念 , 其 意 义 强 调 的 是 限 低 制 二氧化碳 等温室气 体 的排 放 ,从 而降低气 候变化 和全球 变 暖 问题对 人类和 自然所产 生的不利 影响 。具体 实施则体 现 在 多 方 面 , 如 提 升 高 能 耗 工 业 的 能 效 水 平 , 提 倡 清 洁 能 源 生 产 , 增 加 可 再 生 能 源 的 开 发 和 利 用 , 减 少 交 通 、 建 筑 等 领 域 的 能 耗 等 。一 般 而 言 , 对 低 碳 的 理 解 可 以分 为 三 种情形 :第一种 情形是温 室气体 排放 的增长速度 小于 国 内 生产总 值 ( D ) G P 的增长 速度 ;第 二种情 形是零排放 ;第三 种 情 形 是 绝 对 排 放 量 的减 少 。 实 现 以上 三 种 情 形 低 碳 发 展 的前提 条件 是经济正增长 (D G P增长率大于零) 。对 于英 国等 发 达 国 家 来 说 ,追 求 的 目标 应 该 是 绝 对 的 低 碳 经 济 ; 对 于
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五 、低碳模 式下 中国经济可持续 发展 的选择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尚处于起步时期。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发展 的前提下, 继续履行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责任 , 是中国政府面临的较 大挑战。但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 还是从履行减排温 室气体的国际责任角度考虑 , 中国都必须抓住这一场低碳工业革命的 新契机 , 处理好能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加快发展低碳经济 。 1 . 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建立低碳型社会结合中国建设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 尽决开始研究制定国 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当前, 要大力开展低碳宣 传, 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 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 营的理念 , 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企业 , 则要推行低碳经 营的理念 , 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 ; 提倡消费小型汽车、 小排量汽车。健全发展各种环保组织与协会、低碳经济协会。 2 . 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低碳经济 引领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潮流。中国应以此为契机, 调整产业结构与 能源结构, 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 型经济体系。关于能源结构的调整 , 中国要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 结构, 发展核能、风能、太 阳能。通过结构调整, 强化能源节约和高
放 、低 污染 的特 点 , 为我 国经 济发辰带来 了一 定的机遇 , 同时也 面・ 临着 巨大的挑 战 。由于我 国生产主要是 以煤 炭为 能源结构 , 并且存在 着低碳技 术 比较落后 、工业化进 程缓慢 等现状 , 导致 目前 无法改 变高碳 经 济的发展模 式。 为 了 加 强 我 国 经 济 可持 续 发展 战 略 , 一 定要 采 取 相 应 的 低 碳 策 略 , 促 进 经 济 的 全 面 发展 。 关键词 : 低碳 经 济; 经 济 可 持 续 发展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产生的低碳将达到 1 0 多万吨。世界各 国也正相 0 0 继在能源、 交通、 电力、 建筑等温室气体高排放行业 推行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
低碳经济概念始于英 国 20 03年 的《 能源 白皮 书》 其 目 , 标是到 2 5 年将二氧化碳 的排放量相对 00 于 19 年削减掉 6 % , 90 0 并在英国建成一个低碳经 济体。无独有偶 , 同年 , 国学者莱斯特 ・ 美 布朗也掀 起了一场“ B发展模式” A、 之争。即以人为本 , 以利 用风能、 太阳能、 地热资源 、 小型水电、 生物质能等可 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称之为“ B模式” 的生态经济发展
经济
《 实事求是》 21 年第 1 00 期
要》 提出了“ 十一五” 期间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 能耗降 低 2 %左右 , O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 %的约束 0 性 指标 。温家 宝 总理 在 2 0 08年 4月举 行 的全 国节 能减 排工作 电视 电话 会 议上 强 调 , 建 立健 全 节 能 要 减排工作责任制和 问责制 , 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 目 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地 和重点企业 , 并落实为政 绩和业绩的考核指标 。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国政 府 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政治决心和国家意志。由 于我国人 口数 量众 多、 经济增 长快 速、 能源消耗 巨 大、 产业 调 整艰 巨 、 自主创 新 能力 不 足 等 , 自于能 来 源、 环境 的压 力 十分 巨大 。我 们 必须 采 取更 有 力 的 行动加以应对 , 推行低碳经济 , 而采用低碳模式就是 最佳 选择 之一 。
会, 世界 各地争 相发 展低碳 城市 。在我 国 , 走低 碳道
低碳经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关键词]低碳经济 ; 可持续发展 ; 转交发展 方式 ; 生态文 明 [ 中图分类号]F 6 . 0 2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7 5 5 ( 00 0 6 2— 9 6 2 1 )4一OO 0 O7— 5
全 球性 的气 候 变 化 促 使 低 碳 经 济 走 上 前 台。
碳 经济 逐步 形成 了全 球共 识 。20 0 7年 l 2月 3日, 联 合 国气候 变 化 大 会 制 订 了应 对 气 候 变化 的 “ 巴
所谓低碳经济, 是以低能耗、 低污染为基础的绿 色 经济。发展低碳 能源 以取代 传统的高碳 能源 , 进 而 实现从 高 碳 经 济 向低 碳 经 济 的 转 变 , 日益 受 正
到世 界各 国的关 注 。节 能减 排 是 我 国各级 政府 强
力推进的重大举措和社会关 注的焦点 , 其意义十
分重 大 。
一
厘 岛路线图” 要求发达 国家 在 22 , 00年前将温室 气体( 主要 为 C :减 排 2 % 至 4 % , 为 全球 进 O) 5 0 这 步迈 向低 碳 经 济 起 到 了积 极 的作 用 。2 0 0 8年 , 世界 环 境 日主题 确定 为“ 变 传 统观 念 、 转 推行 低 碳 经 济 ” 0 7年 9月 8 日, 。20 国家 主席胡 锦涛在 亚 太
21 00年 8月 第2 4卷 第 4期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J u M fS a d n n t u e o u i e s a d T c n l g om o h n o g I si t fB sn s n e h o o y t
A g 00 u .2 1
V 0. 4 No 4 I2 .
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政策
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探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的现状,并针对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法律政策、相关金融业务、相关机构和人才缺失等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92-01引言:低碳经济对世界各国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完全能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谋划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世界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自然环境保护负责任的国家,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对能源的规划、产业政策调整、技术研发、金融支持等手段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中国应该掌握此次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及金融支持现状1.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中国作为一个对经济和环境负责任的大国,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为减轻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的努力。
如,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批准了《京都议定书》;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制订了《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基金。
中国各地方政府为响应国家政策,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山东菏泽市郓城县成立论文节能降耗指挥部,实施“一票否决”和“四不一奖”等制度;定陶县则建立了节能减排协调机制,并且与各乡镇的企业签订了《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书》;东明县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东明县建设节约型社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等文件[1]。
2.金融支持情况近几年来,银监会为发展我国低碳经济,促进低碳金融服务市场的发展,先后颁布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和《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政策和措施。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
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2008年06月04日12:16光明网-光明观察【大中小】【打印】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7年9月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他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
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
”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原国家环保局第一副局长、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坤民教授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是顺乎世界潮流、合于中国国情之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低碳经济,像胡锦涛所要求的那样,“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笔者于6月5日第36个“世界环境日”来临前夕走访了张坤民教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为呼应这一主题,环境保护部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张坤民教授在关于低碳经济一席谈里,着重论述了中国在创建未来低碳世界中,处于什么地位?面临哪些挑战?宜取何种战略?言简意赅,令人深思。
一、“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陈谈强:请问,“低碳经济”是怎样提出来的?怎样理解它的内涵?张坤民:“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必然选择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必然选择2》低碳经济是目前全球经济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的全球性共识,低碳经济被定位为“所有市场的母体”,其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不亚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由于这一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而不少发达国家政府在最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都将低碳经济作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02x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apce会议上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研发低碳能源技术,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的战略主张。
202x 年,胡锦涛主席又在g8峰会、日本“暖春之旅”及国内会议等多种重要场合提倡和肯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发展低碳经济实际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
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怎么样发展低碳经济。
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与解决的重大问题。
低碳经济是全球性能源革命什么是低碳经济。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
现有的各种定义和解释还不尽一致。
一种观点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有效控制。
而推行低碳经济是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保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这种观点可称之为“方法论”。
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也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形态。
这种观点可称之为“形态论”。
第三种观点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现代经济运行的深刻反思,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
低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是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是我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发展;必由之路一、低碳经济的含义所谓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
低碳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节能。
无论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在生活过程中,强调节约使用能源,特别是碳基能源。
二是降碳。
通过改善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的碳密度,即单位能源中碳的含量。
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被认为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低碳革命。
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
随着低碳时代的来临,低碳核心技术和低碳经济发展能力将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战略焦点。
目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正在酝酿着低碳产业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突破将成为新一轮增长的主要带动力量。
因为低碳经济产业覆盖面广,具有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和带动效应。
低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产业外延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会带动经济总量的扩张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发展,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会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换代,而且会催生出大量新兴产业以及为这些产业提供配套或服务的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吴朝彬赣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一、什么是低碳经济?什么是低碳经济?国内有不同理解,有人狭义地认为是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为重点的能源经济,有人认为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特色的发展模式。
我更倾向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高能源利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能源供不应求且价格飞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鉴于此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而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二、中国经济发展现状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可以总结出三大特点:第一,我国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呈现出“富煤、缺油、少气”,以及“新型能源短缺”的结构特征。
第二,我国的传统产业和制造业仍然占了大头,在产业结构当中仍然是主体,包括钢铁等高耗能工业。
第三,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仍占主体地位.三、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了解了什么是低碳经济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发展低碳经济,既顺乎世界潮流又合于中国国情,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低碳经济是基于我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现实,是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国际合作的战略选择。
1.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
积极应对 全球 气候变 化 的 背景 下 , 世界各 地 在应 对 政策上都更 加 突出“ 色 ” 绿 的理念 和 内涵 , 实施
“ 绿色 ” 新政 , 以此 来谋 划 未来发 展 蓝 图。联合 并 国环境署 20 0 9年初 , 呼吁世界各 国从 2 8万 亿美 .
均存 量为 2 3吨。气 候 变 暖具 有全 球 化特 征 和 历
权, 正在通过技 术革新 、 能源体 系的转型 以及基 于
市场 的政策促进 低 碳发 展 , 以期 获 得新 一 轮竞 争 的优势地 位和 主导权 。 三、 碳经 济对我 国既是挑 战也是机遇 低 在 以低碳技术 和产 品为核心 的新 一轮 国家竞 争力角逐 中 , 谁领先 一步 , 谁将 引领世界经 济发展
交等多 方面共 同努力 。国际社会在 应对气 候变化 的挑 战中逐渐认 识 到 , 决气 候 变 化 问题 的根 本 解
出路 在 于切断经 济增 长和温 室气体 排放 之 间的联 系, 建立一 种低 碳 型 经 济发 展模 式 。哥 本 哈根 气 候变 化会议 没有 太 多 的人 谈 气候 变 化 , 多 的是 更
史性 根源 , 非一 时 、 并 一地 、 国就 能解决 的问题 , 一 需要 国际 社会 从科 学 、 术 、 济 、 治 、 技 经 政 社会 、 外
元 的全球经 济 刺 激计 划 中, 出 75 0亿 美 元 投 拿 0 资绿 色经济 ; 国把开 发清洁能 源 、 美 发展绿色 经济
继 原始 文 明 、 业 文 明 、 农 工业 文 明之 后 , 一场 涉 及
下 , 过技 术创 新 、 度创 新 、 通 制 价值观 念转 变 、 业 产 转 型 和新 能源 开发 等 多 种 手 段 , 可 能地 减 少 煤 尽 炭石 油等 高碳 能源 消耗 , 减少 温室气 体排 放 , 到 达
低碳经济——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碳 经 济 已成 为世 界 各 国应 对 全 球 变暖 问题 的 现 实 选择 ,我 国作 为二 氧 化 碳 排 放 大 国也 要 结合 自身 实 际 , 鉴 国外 经 验 , 展 低 碳 经 济 , 可持 续发 展 之 路 。 借 发 走
【 关冀 词 】 排 放 碳
低 碳 经 济 中 国
全 面停 止 温 室 气 体 的 排 放 , 气 中二 氧 化 碳 的 浓 度 也 要 等 上百 大
年 才 能 降低 。显 然 , 面停 止 温 室 气 体 的 排 放 既 不 可 能 也 不 现 全
实 , 此 建 立起 一 种 崭 新 的 以降 低 碳 排 放 为 主 要 特 征 的低 碳 发 因
引领 全球 进 入 “ 工 业 革 命 ” 代 。2 0 年 1 后 时 08 2月 , 欧盟 最终 就 能源 气 候 一 揽 子 计 划 达 成 一 致 , 成 了欧 盟 的 低 碳 经 济 政 策 框 形 架 。批 准 的一 揽 子 计 划 包 括 欧 盟 排放 权 交 易机 制 修 正 案 、 盟 欧 成 员 国配 套 措 施 任 务 分 配 的 决 定 、碳 捕 获 和储 存 的法 律 框 架 、
的发 展 道 路 有 望 成 为 美 国未 来 的 重要 战 略选 择 。2 0 0 9年 1月 , 奥 巴 马宣 布 了 “ 国 复兴 和再 投 资 计 划 ”, 发 展 新 能 源 作 为 投 美 以
型 、 能 源 开 发 等 多种 手 段 , 可 能 地减 少 煤 炭 、 油 等 高碳 能 新 尽 石
可再 生 能 源 指 令 、 车二 氧化 碳 排 放法 规 和 燃 料 质 量 指 令 等 6 汽 项 内容 。 12 美 国 推 进低 碳 经 济 的新 举 措 .
即使 没 有 进 一 步 排 放 更 多 的 温 室 气 体 , 球 气 候 系 统 也将 进入 地
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
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摘要: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结构低碳型社会正文:一、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低碳经济概念始于英国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其目标是到2050 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削减掉60%,并在英国建成一个低碳经济体。
无独有偶,同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也掀起了一场“A、B发展模式”之争。
即以人为本,以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资源、小型水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称之为“B模式”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现行的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称作“A模式”的传统发展模式之争。
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要提高能源的效率、转变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的排放。
低碳经济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由之路。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就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在2008年4月温家宝总理举行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地和重点企业,并落实为政绩和业绩的考核指标。
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五篇)——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内在需求
低碳经济之路符合我们的内在需求。
第 三 ,发展低碳经济要有紧迫感 。关键是经济增
长方式 的转变 和当前 突出的问题要抓紧 ,规划试点 、
经 济 观 察 T E R TC L O I N H O EI R O A H Z
世纪 7 年代就注意 l要搞 以知识密集型产业 为中心 的 0 _ r 经 济 ,脱 离依 靠重 化工 产业 为 中心 的经 济 ; 日本 的 《 节能法》 比中国早 了2 年 ;它 的国家新 能源 日标既 0 强调 提高 能效 ,同时要 在 国外 自主开 发石 油 、天然 气 ,自主程度要从 8 %增加 到4 %;前 首相福 田提出要 0 把 L 打造成为世界第一个低碳社会 ;2 0 年文部科 j 09 学 省提 出_ 《 r 建设低碳 社会研究 开发 战略》 。美 国从 2 0 年民主党 占议会多数席位后 ,有关气侯法案一年 07
Hale Waihona Puke 全球气候变化确实是一个深刻的 、涉及经济 、社 会 、环境 、国际政治的大课题。我的主要观 点 : 是 第一 ,哥本 哈根会议虽然现在 国际反应是七 嘴八 舌 ,特别在西方社会 ,但是 ,会议还是取得 了积极成
果 ,凝聚 了一些共识 。1 9日 《 月 人民 日报》海外版发
经济政策配套和体制改革要跟进 。
者本人审阅并修改)刊发 出来,以飨读者。
发 展 低碳 经济 是 中 国 的 内在 需 求
■张 坤 民
【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内在需求
【 中图分类号】F 6. 02 2
紧迫感 可持续发展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7 7 2 1)2 0 2 ~ 3 0 8 14 (0 0 0 —0 60
投资巾 ,绿色投资都 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应对气候变化 的 目标 ,通过联合 国政府 问气候 变 化专 门委 员会 (P C IC )的4 次评估报告 和 国际多次 高
低碳经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 闭幕 。哥本哈根会议结束之后, 在温室气体 减排面 临更大压力 的情况下 , 中国应如何 变压力为 动力, 动低 碳经 推 济的发展 , 既是履行 中国减排 国际承诺 的要求 , 也是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必然选择。但是 中国的低碳 经济之 路面临着诸 多挑战 ,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气候 影响和碳减 排的背景 下, 在 中国应 当采取措 施积极应对 , 出一条适合 走 自身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 积极参 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 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 新进展。这既是兑现总理在 哥本 哈根气 候大会上的郑重承诺 , 也是我 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 和发展模式 , 包含低碳 产业 、 低碳技术 、 低碳城市 、 碳生活等一 系列新 内容。它 通 低
过大幅度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大规模 使用 可再生能源与低碳 能源 , 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 术 , 建设低碳社会 , 维护生态平
衡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 、 生活方式 、 价值观念 、 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 的全球性革命 , 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 高碳 能源转 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 内容主要体现在 : 1 工业方面 , () 提高 能源和资源的利 用率 , 发展清洁生
低碳经济 、 低碳技术受到世 界各 国关 注的原 因首先在 于全球气 候变暖 的事 实 。全球 气候 的变 化 , 仅仅是 一个环境 问 不
题, 它已经开始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 2 0 06年 1 3 O月 0日, 国政府正 式发布 了由前世界银行 首席经济学 家尼古拉斯 ・ 英 斯特恩主持完成的评估报告 , 这份名为《 从经济角度看气候变化》 的报告对全球变 暖可能造成 的经济影响 给出了迄今为止最 为清晰的图景 :如果在未来几十年 内不能及 时采取行动 , “ 那么全球 变暖带来 的经 济和社会危机 , 将堪 比世界性大 战以及 2 O 世纪前半叶曾经出现过 的经济大萧条 。届时 , 全球 G P 国内生产 总值 ) D( 的五分之一都有可能灰 飞烟灭 ” P C 联合 国政府 。IC (
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
一
、
中国面 临 的生态 环境 状况
改革 开放 以来 ,随着 我 国经 济 的快速 发展 、人 口的 不断 增长 和人 民消费 水平 的大 幅提 高 ,生 态环 境 所 .
承受 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的生态环境 问题备受世界关注 。协调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我们必须面对
我国 1 . 人 的饮 用水 有 害物 质含 量超 标 ;约 13的城市 人 口暴 露在 超标 的空气 环境 中 ;1 9亿 / . 亩 的耕 5亿
地因为污染而退化。这些数据来源于 2 1 年 4月 2 01 1日发布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报告 。报告 中仔细分
析 了水 、空气 、土壤 、生物物种 、噪音 、固体废物 、核与辐射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的环境要素 的现状 。 目 前我国的环境形势可以概括为这样 四句话 :局部有所改善 ,总体 尚未遏制 ,形势依然严峻 ,压力继续加
除了珠江流域污染较轻之外 ,其他九个流域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湖 富营养化呈迅速增长趋势 , 白 近岸海域 的环境质量下降。土地也正在变得越来越贫瘠。土壤污染量大、面广 、持久 、毒性大 。因为污染
而退化 的耕 地数 量 已经达 到 1 . 亩 。粗 放发 展方 式亟待 改变 。 5亿
污染 。 目前我 国能 源 消耗 以煤 为主 ,约 占能 源消 费总量 的 四分之 三 。煤燃 烧 产生 大量 的粉 尘 、二 氧化 碳等
污染物 ,是 我 国大气污 染 日益严重 的主要原 因 。 二 、我 国发展 低碳 经济 面临 的挑 战
21 0 2年 5月
Ma 0 2 v2 1
中国经济发展 的必 由之 路一
穆艳 杰 ,李 慧
中国社会经济低碳发展的四大趋势
中国社会经济低碳发展的四大趋势现在的发展趋势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低碳城市的建设方面有着很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可以让我们应用。
在我国未来十年中,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办公以及低碳资源环境的碳排放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
服务业具有能耗低、效益高、污染少的特点,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我国服务业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与工业并行发展的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工业生产低碳化发展趋势建设“两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战略,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节能技术水平提高以及政策引导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单位GDP能耗和行业增加值能耗均持续下降,但由于我国经济仍处于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能耗水平依然偏高。
生产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也是最有空间和潜力进行节能减排的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都出现了明显下降,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分别从1980年的13.26吨标准煤/万元、33.15吨/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82吨标准煤/万元、2.04吨/万元,30年来下降了94%,但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下降趋势均呈减缓趋势。
分行业来看,2001年至2010年我国工业平均单位产值碳排放下降12.3%,高耗能行业降幅最大,但碳排放下降幅度也趋于减缓。
根据各行业单位产值碳排放指标动态发展趋势,我们预测得到2012年至2022年各行业碳排放预测值,未来10年工业行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仍将不断下降,但下降幅度趋于减缓,到2015年将下降到3.61吨/万元,比2010年的4.3吨/万元下降16%,基本上可以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关于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的目标。
2020年工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将达到3.19吨/万元,比2010年的4.3吨/万元下降25.7%。
碳排放下降速度在“十三五”期间比“十二五”期间有所放缓。
低碳经济学习心得体会模板(二篇)
低碳经济学习心得体会模板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低碳经济的概念、原理、政策和实践,我参加了一门关于低碳经济的学习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低碳经济的知识和理念,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首先,我学到了低碳经济的定义和核心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消耗,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
它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通过推动能源转型、加强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等手段,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了低碳经济的定义后,我对低碳经济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了低碳经济的目标和方向。
其次,我了解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原理和途径。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支持。
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新的能源和清洁技术,促进经济的低碳转型;政策引导可以通过激励措施和限制措施来推动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市场机制可以通过碳交易、碳税等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和价格机制,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通过学习这些原理和途径,我了解到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多方合作,其中政府、企业、市场和个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我学到了一些低碳经济的政策和实践案例。
世界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通过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绿色发展。
比如,欧洲的碳交易体系、中国的碳市场试点、美国的清洁能源政策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些政策和实践案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认识到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实践,政府在政策制定和监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对低碳经济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消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推动,低碳经济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促进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低碳概念的产生背景1、低碳经济渐成全球共识1992年6月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
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2、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目的低碳经济是一种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和废物回收这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实现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模式,具体来讲,低碳经济是指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经营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效率以及增加低碳或非碳燃料的生产和利用的比例、尽可能地减少对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同时积极探索碳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利用途径,从而实现减缓大气中CO2浓度增长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二、目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我国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环保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高耗能和高排放长期以来中国走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对资源和能源依赖性较强,单位 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
虽然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提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中国目前一次能源结构中约93%是化石能源,而二氧化碳主要是石化能源燃烧造成的,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可以减少CO2排放。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预算:2003—2030年在参考情景和可选择政策情景下,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平均将分别增长3.2%和2.5%,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年均增长3.3%和2.2%。
因此,中国经济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仍靠高碳能源所驱动,对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是个极大的挑战。
2、高碳产业与贸易结构引起的排放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二、三产业比重失衡,工业特别是重化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部分企业工艺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有的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问题较为普遍。
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仍处在低端位置,出口的商品相当一部分为高能耗、高污染的能源密集型商品。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引进了大量外资,而对环境标准要求过低,使中国承接了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重化工业的转移,将节能减排的国际责任和压力转移到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基地”的同时,不可避免加重了中国污染排放,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部分地区已成为“污染避难所”。
3、技术水平低下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遇到的最大瓶颈,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制约经济发展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因素是科技水平低,低碳技术开发和储备不足。
无论是废弃物处理、节能降耗技术开发,还是对资源深度开发,都离不开技术和设备投入,没有先进的技术工艺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无从谈起,因而技术发展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如在CO2处理器、工业废气净化装置以及固体废物处理装置等具有高科技水平设置的技术研究开发上能力较弱,多数需要进口;在电力部门,2007 年我国高碳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82.86%,仍占主要地位,火电技术改造尚未突破大幅度降低CO2排放量的技术瓶颈,而技术瓶颈的存在也使得清洁能源替代火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交通部门通过制定尾气排放标准来限制汽车CO2排放,各大汽车企业加紧研制新能源如混合动力汽车还普遍存在成本较高和推广困难,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技术成本问题,虽然在许多情况下,中国通过国际技术市场购买、引进,但大量的引进费用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也是制约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移的关键。
4、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艰巨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
但由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靠大量消耗资源来实现,不仅浪费大,污染严重,而且资源利用率低。
2006年全年万元GDP能耗实现自2003 年以来首次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增幅减缓,全年全国未能完成年初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
虽然2007年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同比下降,但在经济增长情况下,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紧迫。
2009年初,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保经济增长、促就业的政策,很多地方重工业建设的势头仍然强劲,一些地方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容量,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难以改变,高耗能产业加快增长的内在动力未能达到有效遏制。
同时,很多企业思想认识不到位,把发展循环经济片面等同于“三废”排放达标,这大大加大了节能减排的难度。
2009年末,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 46—50%,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要实现这些目标要付出艰苦努力。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发展低碳经济符合我国的当前和长远利益,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受到实现工业化和承担国际义务双重压力的推动。
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针对我国实际,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相结合、近期需求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原则,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对症下药,走出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
1、加大科技投入,科学技术是建设低碳型社会的根本动力发展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
发展低碳经济本身就是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最主要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建设低碳型社会,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要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要通过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加强对煤炭的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
加速发展天然气,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实现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增长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环保产业和生态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围绕节能降耗,推进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3、加强国际低碳技术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单靠一个国家是无法解决或完成减碳任务的,因为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和共同拥有的天空是不可能分割的整体,保护地球需要各国的共同行动。
为此,胡锦涛同志指出“气候变化没有国界。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国际社会同舟共济、齐心协力。
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发达国家应尽的责任,也符合发达国家长远利益。
我们应该树立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观念,努力实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赢,实现各国利益和全人类利益共赢。
”经济发达国家在过去长期发展过程中,对地球环境资源造成严重影响,也是现在污染物主要排放国,所以应带头减少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减少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并有义务也有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保护资金和技术的帮助,因为地球只有一个,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财富。
现在西方国家纷纷加强相互协调,英国政府等八个工业强国和欧盟一道研发遏制气候变暖的技术,实现碳减少目标,德国政府同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强气候保护合作,近年来加强了与美国的合作,并发起欧盟与美国间的“跨大西洋气候和技术行动,”重点是统一标准制定共同的研究计划等,为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应积极参与到世界气候变化体系中来,在促进节能减排中加强与经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工作,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效能技术和再生能源技术,特别是加强欧盟和美国低碳技术合作。
积极探索建立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管理培训机构之间,以及其他政府组织和协会之间的学术研究和合作伙伴关系,为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开发具体项目技术合作、经验交流及能力建设等形态的合作活动。
4、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化体制创新,建立有效的创新体制机制,创造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此,首先改革政府绩效考核制度,提倡绿色 GDP,建立以资源生产率、资源消耗降低率、资源回收率、资源环境利用率等为基本框架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及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从企业到国家建立起一套绿色体系,包括企业绿色会计制度、政府和企业绿色审计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消除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障碍,改变过去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效益的评价制度和方法,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其次,引进碳排放交易制度,进行税制改革,促进企业减排。
在具体实施中减免税收,在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措施上,引导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
企业自身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行为,摒弃传统的义利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关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企业义利观。
企业将“利”与环保结合起来,在追求利润同时不忘环保责任,以推进清洁生产,减排降耗,节约资源和能源作为自己的责任。
其三,建立健全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实施。
制定和修订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等相关法规,制定与可再生资源相配套的法规与政策,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权力和义务。
低碳经济要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