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是非观念,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培养学生是非观念,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几点思考
【摘要】作者围绕如何培养学生是非观念,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这一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感受:一、让学生在情境中增强体验,感受是与非;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归纳,铸造学生心中的良知标尺;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提升抵御诱惑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非观念;明辨是非;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
”其中,培养初中生的“是非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明辨是非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努力学好的一堂课。
那么,怎样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清是非的能力呢?笔者通过本文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一、让学生在情境中增强体验,感受是与非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在是与非面前的心理变化和真实感受,根据学生的感受引导他们在是与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笔者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言行,得到了诸多发现,如有的学生跟同学闹别扭,受了气,不找老师,不告诉家长,而是喜欢找自己的同学帮忙出气。
针对学生中间存在的“哥们儿义气”这一现象,笔者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事例:一天,强强在放学的路上被高年级的同学劫去20元钱,心里有点窝火。
但强强没有告诉家长,也没有告诉老师,而是找了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同学,将高年级的同学打伤。
最后,强强和其他同学都受到了严厉的惩处。
这个事例来源于学生生活,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表演这个情节,重点让学生表演事发后所造成的后果。
当然表演结束,要组织学生讨论:强强的选择是否正确?强强和其他同学为什么受到严厉惩处?这种哥们儿义气该不该?如果以后你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怎么做才真正体现所谓的义气呢?在笔者的点拨下,学生们最终感受到了真正的朋友是应该在学习上相互鼓励,生活上相互关心,人生的道路上相互信任。
这样一来,学生对是非的感性认识就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在实际生活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归纳,铸造学生心中的良知标尺
生活中做人处事都离不开价值的判断。
判断是非善恶离不开一个正确的标准,即心中要有杆“秤”,这杆秤就是人们心中的那把“良知标尺”。
在青少年阶段,
人生标尺的选择会影响学生在是非面前做出的评判与选择,将左右着学生人品与人格的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为思想尚不成熟的学生铸造好良知标尺呢?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地通过对某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归纳,不失为一计良策。
譬如,苏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主题为“善于交往”,在教学这一单元时,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关于“朋友之间如何交往”的话题。
笔者用投影仪映示讨论内容:1.“等价交换”:甲同学不愿值日,乙同学不愿写作业,于是双方进行交换,即甲帮乙写作业,乙帮甲做值日;2.“打抱不平”:两个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彼此找第三者帮自己报复;3.“酒肉之交”:同学之间为了增进友谊,经常请客吃饭。
接下来,笔者按照下面的步骤指导学生开展活动:①阅读材料;②让学生思考问题1,分别分析这三件事情是否也是“好朋友”应该有的行为,分组讨论并做出是非判断;③引导学生思考,当自己遇到相同或类似的事情,应该怎样做呢?应该如何处理同学间的关系,怎样交朋友?④引导学生归纳怎样铸造心中的良知标尺;让学生认识到应时时把自己心中的良知标尺作为是非判断的标准,与同学、朋友相处要讲原则、明是非。
通过一番讨论与归纳,学生认识到生活、学习中许多事情都存在着是非问题,判断是非要有正确的标准。
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学会了理性分析,进而铸造自己心中良知的标尺,学会用正确的方式与人交往。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提升抵御诱惑的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花季,他们探索人生,幻想未来,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
然而,青少年置身的生活世界既丰富多彩、遍布阳光,也复杂多样、充满诱惑。
对于每个青少年学生来说,要迅速地辨别生活中的是与非,在是与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还有一定的困难。
其中主要原因是受其知识水平、社会阅历、生活经验所限制,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还较弱,不能以正确的价值取向来分清是非、荣辱、美丑。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行动来明辨是非,拒绝诱惑。
譬如,苏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第三册四单元围绕“分清是非”这个主题安排了如下的教学内容:心中要有杆“秤”、面对诱惑,学会说“不”;多一点情趣多一点高雅。
其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知道明辨是非善恶观念是人的最基本品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辨别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的能力,同时通过分析学生身边的一些不良诱惑,使学生明白冲动、好奇心强、喜欢从众、生活经验的缺乏等,都是导致自己拒绝不了身边不良诱惑的重要因素。
课堂上,要通过“分清是非”这一单元的学习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明辨是非,拒绝诱惑,首先要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分不清是与非的严重后果。
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课前做了充分的调查,深入分析了当前初中学生抗拒不了的不良诱惑是什么。
教学过程中,笔者把吸烟、迷恋网络游戏、赌博、甚至吸毒等不良诱惑进行了一一列举,然后依据学生生活、学习中存在的这些诱惑,组织学生辨析、讨论,掌握拒绝诱惑的方法,提升抵御诱惑的能力。
通过有效讲解,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一个人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远大的追求,是明辨是
非、拒绝诱惑并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源.浅谈中学生是非观养成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