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政治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一、把握事物的本质 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眼见未必 都为实
• 你认同“眼见 为实,耳听为 虚”这句话吗? 为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
带箭头的两条直线,两条一样长吗?
这就是有名的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 错觉。
交叉处是否 有黑点在闪烁? 仔细看看,其实 它并不存在。
掌握丰富的知识,具备一双“慧 眼”,开动思想机器,要做到“去粗 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 提 高 辨 别 是 非 的 能 力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看到什么?
奇幻图形-这些竖线是否弯曲的?
请同学们观察图形,你看到了什么?
1.真相、假象、错觉 真相:真实的、直接的、肯定的形式
【解析】它们其实一样长
真相、假象、错觉
2.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 假象的特点: 1、人的器官受到生理素质等方面的限制,认识工具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2、客观事物本身是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也需要一定过程
辩证启示:认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我们应该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辨别出真相,剔除掉假 象。
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 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
柏油马路因路面颜色深,夏天在灼热阳光下吸收能 力强,同样会在路面上空形成上层的空气冷、密度大, 而下层空气热、密度小的分布特征,表现为让路边的景 象在地面上形成了倒影,远看仿佛地面有水一样,这种
现象叫下蜃。
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现象 假相:虚假的、歪曲的、否定的形式
二者的关系:对立关系,但都是由事物的 本质决定的,同样是事物本质的体现。
错觉: 由主观的幻想、臆想造成是虚幻的主观 现象。如:画饼充饥,一朝被蛇咬、十 年怕井绳等。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终稿)
生活情境:太阳每天
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
阳在绕着地球转。
精选版课件ppt
11
精选版课件ppt
12
海市蜃楼
平静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 或戈壁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 楼台、城廓、树木等幻景,称为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延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 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
小龙从玩电子游戏开始,最后走进了派出所,
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明辨是精非选版课的件p能pt 力。
44
对下列同学的言行,你如何评价? 你认为同学、朋友之间,应如何交往?
“等价交换”
周立叫王云海替他 做值日打扫卫生。
王云海说:“那你 就帮我做作业吧。”
打扫卫生和做作业是他们各自的责任, 应该自己完成,不能作为利益互相交换。
,却偷税漏税。
精选版课件ppt
43
寒假期间,小龙拿着春节所得的“压岁钱”,到自 家附近的电子游戏室玩,只玩了几天就把钱输光了,可 是他已经上了瘾。这时,一个经常来玩的叫大朱的人对 他说:“怎么?没钱了?不要紧,我们来赌一赌赛车, 你赢了就给你50元。”小龙想了想,自己没有钱了,可 又很想玩,也不敢问爸妈要,就咬牙答应了。第一场就 真的赢了50元,他高兴极了,没想到这是陷阱,后来是 兵败如山倒。小龙欠了大朱近千元,没钱还,大朱就教 小龙去偷自行车,卖了还债。小龙无奈,只好照办。一 次,当小龙偷自行车时,被警察抓住,送进派出所。
23
米勒-莱尔透视幻觉: 哪条红线更长?
其实一样长哦
精选版课件ppt
24
两个位于中心的圆哪 个大?
其实一样大哦!
这两条线是弯曲的吗? 它们实际上是平行的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哲学与人生》教材第四章“现象与本质”和第六章“明辨是非”,详细内容如下:第四章: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定义,现象与本质的联系与区别,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六章:明辨是非的意义,是非观念的来源,辨别是非的方法,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明辨是非。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将哲学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明辨是非的方法。
难点: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明辨是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 新课内容:(1)现象与本质:讲解现象与本质的定义,联系与区别。
(2)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实例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3)明辨是非:讲解明辨是非的意义,是非观念的来源,辨别是非的方法。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讲解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现象与本质:现象:表面现象、外在表现本质:内在规律、本质属性2. 透过现象看本质:实例分析3. 明辨是非:意义:提高道德素养,指导行为方法:是非观念来源,辨别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本质。
(2)谈谈你对明辨是非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运用。
2. 答案:(1)现象:物价上涨、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紧张本质:价值规律、人与自然关系、社会风气(2)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哲学的慰藉》(2)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本质,学会明辨是非。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三、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如何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1.掌握丰富的知识(前提)
2.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做人……
学会明辨是非 学会明辨真假 学会分清还坏 做到遵纪守法 遵守道德规范 做一个正直、善良、有价值的人
哈哈,我每 天来这里捡 一只兔子。
(二)把握因果联系,正确认识事物
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 的叫因果联系。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结果: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两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其次,原因与结果又是统一的。
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 现象把握本质上。是看现象还是看本质, 表现出一个人认识能力的高低。而人的认 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能否科学 地认识事物、正确地解决问题。 观察 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我们需要做到 实验
如何培养自己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首先,我们应当深入实际,反复实践,用 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范畴与原因和结果的范 畴去处理事物的现象,剔除偶然性,抓住 必然性,分清现象中何为原因,何为结果。
第一框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一、现象与本质
1.现象的定义: 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2.本质的定义: 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根本性质,是指事 物的根本性质和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 联系。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首先,现的、表面的东西;本质 是同类现象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 ②现象是多变的、易逝的、有较大的流动性; 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③现象是表面的、外露的,可以感知;本质深 藏于事物内部,用理性才能把握。
低级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能够促进公平正义,排除不良风气和不道德现象。
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
逻辑思维
运用逻辑性,辨别事物之 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推理。
知识储备
积累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 提高辨别事物的准确率。
多角度思考
考虑多种观点和立场,拓 展思维和认知方式。
在生活中应用明辨是非的例子
1
选择工作
明辨自身的价值和个人目标,选择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哲学与人生第八课
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现象指的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客观存在。
特点
现象具有显性、变异性、时空性和因果性。
例子
树叶的颜色、鸟儿的鸣声、水的凉爽等都是现象。
不同的现象类型
1
物理学的现象
2
如运动、力、能量等。
3
社会学的现象
4
如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
形而上学的现象
如真理、理性等抽象概念。
媒体素养
2
合适的工作。
辨别信息的真假和可信度,免受误
导和欺骗。
3
和家庭的利益。
结论和总结
明辨是非是人类认知和判断的基础。只有准确分辨事物的本质和本质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 地掌握世界和自我。
心理学的现象
如感觉、知觉、情感、思维等。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现象
是我们感知事物的表象。
本质
是事物的内在质量和实质。
例子
鲨鱼的外表是现象,而其强 大的捕食能力和地位则是其 本质。
明辨是非的重要性
1 促进健康发展
能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避免盲从和迷惑。
2 提高判断能力
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辨别事物,提高自身认知和思维水平。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识到现象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本质才是事物的根本特征。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做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
二、教学内容1. 现象与本质的定义及关系2. 分析常见现象背后的本质3. 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4. 实践案例分析5. 价值观的引导与讨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学会分析问题、明辨是非。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象与本质的定义及关系,分析常见现象背后的本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践案例,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4. 价值观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价值观的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现象与本质的定义及关系,分析常见现象背后的本质。
3. 讲解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
4. 分析实践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与技巧,锻炼明辨是非的能力。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实践案例时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3. 价值观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课程中对正确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对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2. 反思课程内容的安排,确保教学目标得到充分实现,并考虑如何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识到认识现象是认识本质的前提。
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人生智慧。
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解析2.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3. 明辨是非的哲学依据4. 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5. 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的哲学思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明辨是非的哲学依据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的哲学思想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明辨是非的哲学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的认识。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提高人生智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思考。
2. 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3. 讲解明辨是非的哲学依据,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要明辨是非。
4. 讲解明辨是非的方法与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演示。
5.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的认识。
6.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
7. 课后跟进:收集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指导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互动中的积极性,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的理解,以及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 长期效果评估:通过后续课程或生活实践,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持续运用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的哲学思想,以及其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象和本质的概念,认识到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判断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现象和本质的概念解析2. 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3. 明辨是非的方法和原则4. 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哲学思维明辨是非5. 案例分析与讨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现象和本质的概念,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明辨是非的方法和原则。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哲学思维方法明辨是非,案例分析与讨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象和本质的概念,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明辨是非的方法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提高判断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现象和本质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现象和本质的概念,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明辨是非的方法和原则。
3. 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4.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提高判断力。
六、课后作业:1. 复习现象和本质的概念,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明辨是非的方法和原则。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运用哲学思维方法明辨是非。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 案例分析所需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的小组材料。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现象和本质的概念,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明辨是非的方法和原则。
2. 第二课时: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教学资料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逻辑学》第四章第三节“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详细内容包括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区分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掌握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及相互关系,能够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
2. 学会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现象与本质的区分,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重点:掌握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片背后的本质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情景引入: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例,让学生分析现象与本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区分现象与本质。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现象与本质的概念2.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3. 辨别是非的方法4. 实践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现象与本质的概念。
(2)举例说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案例一:某地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案例二:某高校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2. 答案:(1)现象是事物表面的、外在的特征,本质是事物内在的、根本的属性。
(2)现象与本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根据。
(3)案例一的现象是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本质是提高市场竞争力;案例二的现象是高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本质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概念掌握较好,但在实际案例分析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分析不深入、判断不准确的问题。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教学资料
本质问题:网络信息传播的失真性,以及部分网民的盲目跟风心态。
2.作业要求:字数5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2.拓展延伸:
(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现象,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
4.组织辩论赛、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
5.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语速适中,确保学生能够听懂。
(2)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组织辩论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组织。
3.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示例。
4.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例题讲解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象与本质。以下是详细的例题讲解步骤:
(2)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本质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3)校园欺凌现象屡禁不止:
本质问题: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足,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
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具体操作建议:
1.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
《哲学与人生》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识到认识现象是认识本质的基础。
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判断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现象与本质的概念解析2.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3. 明辨是非的含义及其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4.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5. 实例分析:如何在生活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2. 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
4.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锻炼明辨是非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3. 讲解明辨是非的含义及其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
4. 讲解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和技巧。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
6.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0. 课程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讨论和表现,评价他们在现象本质和明辨是非方面的进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现象与本质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明辨是非的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明辨是非的情况。
七、课后作业: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判断力。
3.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明辨是非的理解及其在人生中的作用。
第八课_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首先,要深入实际、反 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 各种现象。 其次,要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 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 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 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瞎 子 摸 象
看 漫 画 :
请思考回答:究竟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是不是仅凭这几个瞎子用手摸就能得出正确 结论呢?
第八课
二、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1.莫被假象迷惑双眼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假象,说明识别假象 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一支筷子在空气中是直的,而把它的半截插入水中 从外面看好像是弯曲的。 闪电和雷鸣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我们却是先看见闪 电后听到雷鸣。 月亮本身不发光,人们却看到月光,而且有时皓月 当空,使 黑夜如白昼。 ……
(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首先,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 物的各种现象
其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 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 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第99页的 “怪兽” 故事。
春夏秋冬冷热变化
摩擦生热 化是分子的无规 则运动
热的本质和规律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两者紧密相连,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 表现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 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过他 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出结论的。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每一个 言行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品质。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哲 学 与 人 生
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认 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是非分明,树立正确的是非 观 3、运用目标:学会识别假象,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 的方法
2024年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
2024年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四单元“社会现象与价值判断”中的第十章“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具体内容包括: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与本质在实际中的应用、明辨是非的方法和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识到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本质。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社会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3. 教会学生明辨是非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判断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明辨是非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现象与本质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道德素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社会现象图片,引发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思考。
2. 讲解:讲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举例说明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本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明辨是非的方法和途径:讲解并举例说明如何辨别是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判断力。
六、板书设计1.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2. 内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与本质在实际中的应用明辨是非的方法和途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如何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道德素质?2. 答案:(1)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是事物表面的、外在的表现,本质是事物内在的、根本的属性。
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提高判断力和道德素质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学会倾听、沟通、分析、批判,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否得到解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判断力和道德素质。
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0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孔子周游列国被困于陈蔡国境之 间,七日未进食。弟子颜回讨到一些 米来煮饭。饭熟了,孔子看到颜回从 锅里抓饭吃,当颜回把饭端来时,孔 子佯装没看见刚才的事,说道:我方 才睡着,梦见先君,他说只有清洁的 食物才可送给人吃。颜回知道老师在 怀疑自己偷饭吃,便禀明老师,刚才 是柴灰落进锅里,挑不出来,弃之可 惜,学生就把那点儿脏了的饭抓来吃 了。孔子这才发现错怪了自己的学生, 慨叹道:“人们都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来眼见的也未必都真实啊!”这个 小故事蕴涵着一个道理:仅从表面现 象来判断事情,是很容易失误的。
米勒-莱尔透视幻觉: 哪条红线更长?
其实一样长哦
0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眼光注视哪一块,哪一块就会停止
0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0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0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走一走这个奇怪的楼梯,会发生什么?最低一级和最高一级台阶分别在哪儿
是瓶子还是两个人?
假象是客观范畴,是事物本身所具有 的客观现象
错觉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 属于主观的范畴。
0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复杂性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 复杂性。事物是复杂多样并且不 断变化的,往往是真象和假象混 杂,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 同在。
0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复杂性
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事物 本质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有的 相同的现象隐藏着不同的本质, 有的不同的现象却是同一本质的 表现。
0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以上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教学资料(1)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逻辑与思维》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详细内容包括: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现象与本质的联系,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往往隐藏在现象背后。
2.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高辨别是非的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重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逻辑思维在分析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例分析材料、板书设计。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逻辑思维导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思考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 讲解:讲解现象与本质的概念,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2.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3. 辨别是非的技巧4. 逻辑思维在分析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 答案:(1)示例:如一个人的外表是现象,其内心品质是本质。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运用逻辑思维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例分析的选择与引导。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案第一章:认识现象与本质1.1 理解现象与本质的定义现象:外表显现出来的事物特征或外部联系。
本质:事物内在的、固有的、稳定的、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1.2 分析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与本质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反映本质。
第二章:明辨是非的方法与原则2.1 明确是非的判断标准道德标准: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
法律标准: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
2.2 掌握明辨是非的方法逻辑分析法:通过推理和论证来判断事物的是非。
实证分析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事物的是非。
第三章:从现象看本质3.1 观察现象,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学会观察细节,发现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学会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3.2 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避免片面和表面化。
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和演绎等方法,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
第四章:明辨是非的实际应用4.1 社会现象的分析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判断其是非对错。
分析社会问题和矛盾,提出解决方案。
4.2 个人行为的判断分析个人行为的原因和动机,判断其道德和法律性质。
分析个人行为的后果和影响,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第五章: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5.1 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发现事物的细微变化。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
5.2 培养道德和法律意识学习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提高道德和法律素养。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树立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是非判断6.1 分析典型案例,理解是非观念通过分析历史和现实中的典型案例,理解是非判断的标准和原则。
学习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的是非判断能力。
6.2 讨论复杂案例,培养辩证思维分析案例中的多元因素和复杂关系,培养辩证思维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或辩论,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形成更为客观公正的判断。
第七章:辩论技巧与是非分辨7.1 学习辩论基本技巧掌握辩论的逻辑结构,包括立论、驳论和总结。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万 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 现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 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过他的 言谈举止表现得出结论的。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 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品质。
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故事是哪个成语的来历? 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这个成语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 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 质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 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 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 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 去把握。 漫画: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没看到万有 引力?”
第二天,刘邦带着一百多人亲自去鸿门向项羽陪礼道歉。项 羽的谋士范增劝项羽在酒宴上除掉刘邦。宴会上埋伏了一批 武士,约定项羽一举杯,就立即动手。 在宴会上,刘邦对项羽态度谦卑,处处陪着小心。那项 羽是个直性于,被刘邦哄得渐渐高兴起来,根本不再想杀他 了。所以对范增的几次示意,都没有反应。 范增眼看没按计划进行,就把项羽的堂兄弟项庄找出来 说:“项王太仁慈了。你快进去借舞剑为名,趁机杀了刘 邦。” 项庄回来便到宴会上敬酒,并请求让他舞剑助兴。只见 剑光闪闪,项庄越舞越靠近刘邦。项伯担心出事,对项羽说: “一人独舞,兴致不高,让我和他对舞吧!”项伯也拔剑起 舞,暗暗地用自己的身体挡着刘邦,使项庄找不到下手的机 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就必须全面地占有丰富的、大量的 感性材料,综合事物的各种现象,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仅仅看 到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现象,就轻率地对事物的本质下结论, 更不能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教师提问
说一说:常言道“眼见为实”,结合教材第 83
学生思考并回 页案例,小天使亲眼所见的现象是不是真实可靠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容及步骤
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一)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假象认识真象的自
觉性
设置生活中的情境:
教师讲解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
和活跃了人民的生活。然而一些人却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进行所谓“科学算命”,利用信息网络传播不健康的容,污染
了网络文化环境,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分析说明:
(1)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认识这种所谓的“科学算命”?
教师提问
(2)中职生应如何明辨是非,抵制庸俗的、低级的网络诱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惑,做到文明上网?
(二)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明
辨是非
1.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
授课章节 名称 授课课时
第八课
2节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授课形式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使用教具
教材、学案、多媒体课件
1. 认知: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
发展能力的作用。
教学目的
2. 情感态度观念: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 的重要性。
3. 运用: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 质的方法。
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
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
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
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 “裁判”,判定谁是谁非。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 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俩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 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说法谁是谁非了。
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
表现,都是客观的。不能把真象当做正确的来认识,也不能把
假象当做错误的来认识。
查一查:成语“声东击西 ”指的是什么意思?
“声东击西 ”是说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声东”是假
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
学生活动
又如,“欲擒故纵”,“围魏救”,“项庄舞剑”,“明修栈道,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安排
主要教学容及步骤
本质的自觉性。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假象,说明把握事物的本质
必须识别假象。3.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
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设置教学情境: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有哪
教师活动
些不良诱惑?我们应如何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
◆ 不良诱惑(略)
学生思考、讨论
◆ 认清不良诱惑的危害
1.要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透过假象认识真象的 自觉性 2.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识别假象, 明辨是非 3.学会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
PPT 展示
故事导入新课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有一次他到齐
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用
名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
〈新课讲授〉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 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教师讲解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 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部联系,只能由 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答问题
的?为什么?
教师讲解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
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
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
此及彼、由表及里” 。
案例分析: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
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 10 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
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他就让马车停下来,走到
夜,一团黑影从堡顶飞下,扑向猴子,一声惨叫, 令人毛骨悚然,比特利克却不慌不忙地收紧了渔网, 说:“凶手在此!”网竟是一种奇怪的红蝙蝠。原来, 它长着像刚针一样的嘴,扎入人脑,专吮脑汁,致 人死亡。一位老人怎么如此神通广大?这个比特利 克原来是剑桥大学生物学教授汤恩·维尔特。他观察 研究红蝙蝠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难怪他胸有成竹, 一举揭开古堡百年之谜。
(2)学会拒绝。婉言谢绝来自朋友的邀请,提
高自制力。
(3)联想后果。遭遇不良诱惑时,想象不能抵
制不良诱惑可能带来的恶果,以提醒自己远离不良
诱惑。 (4)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兴
趣爱好,才不会觉得空虚、无聊,才会脱离低级趣 味,远离不良诱惑。
(5)专时专用。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进行周密 合理的安排,专时专用,使自己的生活有序、充实, 从而增强抵抗力。
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关系?与朋友交往的 标准是什么?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性?
(二)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只有明辨是非,区分善恶,
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讲解
辨析真假,才能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抵 制诱惑,扬善抑恶,做一个正直善良、遵纪守法的人。
◆ 拒绝不良诱惑,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 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 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伤害。
4.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案例分析:
古堡擒凶 在印度的塔尔沙漠,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古堡。 近百年来,这座古堡不断发生商人和马队遭难的事 件。凶手是谁?法医验尸,竟找不到任何伤迹,无 奈,只好禁止在此地住宿。著名探险家乔治无视警 告,夜宿古堡,亦遭不幸。人们“谈堡色变”,百思 不得其解,连警方也束手无策。于是贴出布告用一 万卢比重金招贤。 几年后,来了位叫比特利克的老人声称能破此 案。他买了一个大铁箱,一只猴子,一副渔网。在 乔治遇难的大厅里,他给猴子注射了麻醉药,放进 开的渔网,自己钻进了大铁箱,手里紧握渔网。午
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
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
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补充
请同学们考虑: 以上故事是哪个成语的来历?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这个成语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在 的本质。
教学重点
1.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2.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难点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更新、补充、 删节容
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容或板书设计
现 象 与本 明质 辨与 是明 非辨 是 非
第八课
透过现象 认识本质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1.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3.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为假象所迷惑
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
名言赏析: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
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
析方法。
——毛泽东
分析说明: 1、毛泽东的这句话包含有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2.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
假象是现象的一种,也是本质的表现,但它却是对本质 的歪曲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识别假象,提高透过假象认识
(1)损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
身心健康。
(2)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
进步和发展。
(3)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
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 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
(1)避开诱因。把引起诱因的实物收藏起来,
避开诱因;多积极参加集体提高人生 发展能力
1.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 握本质上 2.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需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的方法
明辨是非是 做人的基本 条件
1.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 淆的情况 2.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识别假象, 把握本质, 明辨是非
分析思考: 究竟什么时候太阳离我们近一些?是不是仅凭 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就能得出结论呢?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并回答 问题
教师归纳总结:
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合 乎实际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 出正确的结论。
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 (一)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 的情况 设置生活中的情境: (1)上课时,好友小丁邀你去网吧玩游戏。 (2)朋友请你吃糖(实际是软性毒品),并帮他贩卖。 (3)有人向你出售黄色书刊。 (4)为了上网,朋友要你帮忙向低年级同学勒索。 (5)星期六,朋友邀你搓麻将赌博。 (6)有人向你散发“传销”材料,并邀你加入。 (7)一位学生的母亲声泪俱下地对记者说,“网吧是个 谜潭,网聊、网恋就像两条毒蛇一样,缠住了我们的孩子。” (8)一名经常上网的学生王某说:“自己也知道上网不 好,花钱费力,可上网有瘾,自己管不住自己,老是想着惦着。”
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