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八章---第十五章)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毛概第八章重点总结
毛概第八章主要是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基
本路线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等问题。
以下是本人对该章节的重点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对外来压迫和民族剥削,解决土地问题和建立民主
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阶段,决定中国命运的基本变化。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独立和发展,打破了旧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局面。
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基本路线
1.社会主义革命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
2.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是: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即土地改革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计划经济为主导。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1.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础上,以发展生产、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为中心,逐步实现现代化。
2.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强调生产发展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民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展中医药事业,以人为本,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
3.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自主创新,不搞封闭和依赖。
4.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统一规划,区别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实行分步实施的原则。
最全第八章至第十五章__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6. 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7.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为什么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7.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4.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5.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5.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如何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毛概参考资料课后答案完整版
1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第一章 1.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2.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和实践基础?4.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重要思想各自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重要思想各自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5.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6.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7.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8、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一个问号的答案为下述五点内容,第二个问号的答案为后四点的内容)第二章第二章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6.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7.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第三章第三章1.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2.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3.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如何认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的巨大贡献?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的巨大贡献?5.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第四章第四章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3. 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4.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五章第五章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第六章第六章1.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3.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的统一?4.4.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毛概 第八到第十五章 考试重点
毛概(第8-15章)重点整理第八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是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已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3: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我国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5: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6: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调高劳动生产率。
7: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毛概试题及答案第八章到第十四章
毛概试题及答案第八章到第十四章第八章:人民民主专政试题: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政治制度,请简述该制度的主要特点。
2.请列举人民民主专政的优点和不足,并阐述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优点、克服不足。
3.对于毛泽东关于“走群众路线”的思想,你有何理解?答案:1.人民民主专政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联盟为主体,广大农民、革命知识分子等其他人民阶级的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和最基本的政治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1)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2)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通过选举的方式参与国家管理;(3)广泛组织群众参与各种形式的民主活动,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法治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5)坚持党的领导地位,确保人民民主专政的正确方向和稳定性。
2.人民民主专政的优点有:(1)保障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2)实现了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3)保障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并对资本主义复辟进行了坚决抵制。
不足之处在于:(1)在实践中可能存在权力滥用和腐败的问题;(2)对一些特殊利益集团的控制不够彻底;(3)在决策和执行层面可能存在效率不高的情况。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需要发挥人民民主专政的优点,即保障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强党的领导、群众参与,以及依法治国的实践。
同时,要不断克服其不足之处,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决策执行效率,加强对特殊利益集团和腐败现象的打击,加强法治建设,确保人民民主专政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3.毛泽东关于“走群众路线”的思想,是指党要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
毛概总结
第十五章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的人民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原因如下:1. 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 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 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当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十四章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新的社会阶层: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3、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劳动在其中具有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但他只有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
人才只有通过劳动,为世界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创造过程既是劳动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干的过程。
在四个尊重中,核心是尊重劳动。
4、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毛概思想第8章知识点总结
毛概思想第8章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第8章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原则,具体包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土地革命和农村合作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内容。
本文将对第8章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条件下,农民是革命的领导力量,而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则是主要的反动力量。
因此,农民战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通过农村武装斗争,形成农村根据地,最终夺取全国政权。
二、土地革命和农村合作化毛泽东强调土地革命是农民革命的基础,必须实现土地制度的彻底革命。
他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鼓励广大农民起来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
接着,毛泽东提出实行农村合作化,将小农经济逐步发展成集体经济,并通过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形式,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毛泽东强调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他提出了“四大现代化”的目标,即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在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积极推动农村、城市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通过统一计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力量,加快经济建设的进程。
四、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建设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要批判传统的封建文化,倡导民族自尊、民族自信的精神,提倡大众化的教育,普及文化和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五、人民战争理论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战争理论,指出人民是战争的决定力量,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他强调要善于运用经验主义和理论的结合,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打破敌人“进攻只能阵地战”的思想,实行积极进攻。
政治毛概第8一15章考试复习题及其答案
带“*”的练习题是要求重点理解和掌握的内容第八章单项选择题1.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2001年,文理科)(A)A.私营经济B.个体经济C.集体经济D.股份合作制经济2.张某应聘到一个乡镇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规定,除工资外,他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中提前5%的报酬,今年他获得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于(C)A.联产计酬收入B.资金分红收入C.经营风险收入D.按劳分配收入3.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D)A.社会总产品分配原则B.国民收入分配原则C.生产资料分配原则D.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4.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B)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5.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人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人1万元。
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人为(2004年)(C)A.12万元B.9万元C.8万元D.7万元6.再分配注重公平主要依靠的是(C)A.计划机制B.市场机制C.社会机制D.政府作用7.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C)A.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B.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8、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A)A.人才B.技术C.对外开放D.体制创新9、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处理好(A)A.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B.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关系C.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就业的关系D.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要求中,发展生产是(A)A.中心环节B.基本尺度C.必然要求D.政治保证11、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C)A.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的转变B.由外延型向内涵型的转变C.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D.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12、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是在(D)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1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途径是(A)A.发展循环经济B.发展绿色经济C.发展循环经济D.发展知识经济多项选择题1.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按劳分配、经营收人、资产收益等多种分配方式,其经济依据是(1995年,理科)(ABCE)A.存在商品货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C.公有制内部实行多种经营方式D.土地、资产等是创造国民收人的要素E.现阶段生产力的状况及发展要求2.现阶段,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2000年,理科)(ABE)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B.公有制经济实行多种经营方式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3.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2003年)(ABDE)A.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C.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E.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4.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人分配制度,就要规范收人分配秩序,其中包括(2007年)(ABCD) A.着力提高低收人者收人水平B.逐步扩大中等收人者比重C.有效调节过高收人D.坚决取缔非法收人辨析题1.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它的发展可能构成对社会主义的威胁。
(毛概)第八章
美国大片风靡世界
案例分析: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是 一种向异民族传达我民族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 民族文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了我民族在全 世界民族中的地位和形象,以及其他异民族对 我民族的喜爱程度,亲近程度。 如果我民族文化能够深得其他异民族喜爱 的话,那么其他异民族就能够接收我民族的生 活方式,因此就更愿意与我民族展开文化、政 治、科技、经济、军事以及其他多方面的交流。
第八章 思想政治工作 和文化工作理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第二节 文化工作理论
第三节 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和政策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 1934年,在江西苏区召开的中国 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 周恩来等人指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 生命线”。
1955年,毛泽东提出“政治工作 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 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 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
第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世界观——马克思主义 人生观——为人民服务 价值观——集体主义
第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核心内容。
第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 任务教育 第五,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 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克己奉公,拒腐蚀、永不沾,艰苦奋斗、 勤俭建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 奋斗,勇往直前。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在平等 的基础上,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毛概第8-15章课后问答题答案(完整版)
第八章思考习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
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的这一精辟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传统的思想束缚。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
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就其联系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要求。
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毛概 第8到15章
毛概1、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互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工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3、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客观必然性①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②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4、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缉拿起来,实现在经济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既要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又要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双和谐相片的书面,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5、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内涵:是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以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体现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8-15章毛概选择题
F、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全面部署,提出的举措包括( ABCDE )
A、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B、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C、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建设基础
12.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BCDE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优抚安置与社会互助 E、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
13.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走上一条( ABCDE )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AC )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公民享有无限自由 C、人民当家作主
D、实行民主集中制 E、爱国统一战线
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 ABCD )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E、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14.新型工业化道路是( ABCDE )
A、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 B、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工业化
C、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C、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D、中国的内政问题 E、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4.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属于“四目”问题的有( ABCD )
A、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
B、所有军政及经济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
D、各民主党派是反对党 E、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我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是( ABCDE )
毛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节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早提出的时间;(P1,最后一段)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的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当中。
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P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节1、毛泽东思想什么时候由谁提出来的?(P14)1945年党的七大2、毛泽东思想的内涵(三句话)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条件时代背景、时间主观客观条件、阶级基础、思想基础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9最后一段)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5、怎样实事求是的评价毛泽东思想?(P2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三节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4个+1个理论基础)P22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P23)1978年——1982年——1987年——1992年——1997年9月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26)是中国特色社会的建设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四节1、“三个代表”是什么样的思想?(P27)背景(国内外)、具体内容2、“三个代表”第一次提出的时间以及内涵。
毛概第八章到第十五章重点整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选)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选)1992年6月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设,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P185)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根本依据是:(P187)答: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P188)6、公有制经济的含义(P189)答:公有制是指全体社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公有制经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8、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P190)答:性质: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
毛概课本重点知识点
毛概课本重点知识点重点章节:第一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二章、第十五章各章重点知识点:第一章1、马克思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2、马克思中国化的四个阶段及主要任务(P6-7)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3、马克思中国化的两大飞跃(P7)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联系(p7)5、“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概念的区别(P9)(1)时间上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结果联系:相互推进、作用、影响6、经验总结(P10)7、毛泽东思想的活得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8、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9、邓小平理论的形成(P22)。
依据(P23)10、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P36-37)第二章1、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邓小平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54)第三章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P74)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P86)第四章1、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P90)2、党在过渡时期的实质、主体、主要内容。
(P93)第六章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意义(P141)区别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第七章1、改革开放的性质(P162)2、改革开放的经验和主要原则(P169)第八章1、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大突破(1)1981年(P180)(2)1984年(P180)(3)1992年(P18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内涵(P181)3、计划经济的利与弊(P182)4、客观上存在两极分化的原因(1)按生产要素分配(2)效率分配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依据(1)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毛概大纲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教学要求1、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2、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科学方法。
(二)内容提要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理论成果。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重点、难点1、重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思想实质、预期目标。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教学要求1、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一致性及其历史发展。
3、在新时期努力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内容提要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3、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三)重点、难点1、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精髓的形成和发展;怎样才能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在实践中如何把握和运用这一精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教学要求1、了解近代中国国情。
2、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纲领。
3、掌握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
4、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二)内容提要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三)重点、难点1、重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
2、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教学要求1、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
2、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
毛概目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思想路线(认识路线)理论创新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近代中国国情64 三座大山65 两大历史任务65 (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巩固农村根据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路线、政治路线)69 革命的主要敌人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76(政治、经济、文化纲领)一个政党的纲领75 农村包围城市三大法宝82(统一战争、武装战争、党的建设)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因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93 工业化“一化三改”95 社会主义改造(个体经济、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97、手工业98、资本主义工商业9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赎买99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社会主义本质发展才是硬道理第一要务124 中国先进生产力科学技术科教兴国人才兴国什么才是社会主义117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三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13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37(特征138、主要矛盾14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149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47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51(最高纲领/最低纲领)“三步走”战略153/15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57 奋斗目标157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改革开放16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63(邓小平164-165)三个有利于167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68 毫不动摇地对外开放170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7 计划经济体制178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178 商品经济18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181 如何对待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8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84 大政策196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186 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187 公有制主体地位187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90 按劳分配191 按生产要素分配194 “先富”与“后富”195 平均主义195 两极分化198 社会保障体系200 国民经济200 又快又好201 创新型国家204 总体目标206 “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207 三农问题210 统筹区域发展212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14 建设生态文明216 客观必然性196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20 人民民主专政22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4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27 多党合作228 政党制度23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31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33 依法治国235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38 政治体制改革240 民主、自由、人权、国权242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广义、狭义文化248 四有公民252 文化建设基本方针25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55 灵魂基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56 两个坚定不移、绝不含糊258 共同理想259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60 荣辱观26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64 发展教育和科学264 战略地位250 哲学社会科学266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实依据274 内涵276 实践意义280 基本原则281 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84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一纲四目299 《告台湾同胞书》300 邓六条301 九二共识308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间地带317 三个世界划分317 时代主题判断基本点318 原因318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级四个尊重342 各族人民团结合作343 统一战线345 民族政策宗教政策348 国防人民军队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工人阶级先锋队两个先锋队365 党的领导368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81 先进性建设383。
毛概总结第八章到15章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质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阶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选择题)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概念。
第二阶段: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质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长期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第三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后来,又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第四阶段:(选择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二、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
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
三、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江泽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得到确认。
@补。
广告班大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第八章---第十五章)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原因。
苏联的榜样作用;新中国成立初,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非常少;当时的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简单;理论界普遍存在: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的观念。
在这些探索中,毛泽东提出了六个新论点。
第一,突破苏联模式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论。
第三,十大关系论。
第四,中国新经济政策论。
第五,经济建设和人民内部矛盾主题论。
第六,双百方针和新型民主新论。
刘少奇的新三论:第一,重心转变论——社会主义时期基本矛盾与工作重心转变。
第二,扩大民主论——社会主义时期新型民主不断扩大。
第三,必要补充论——以私人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主体的必要补充、以自由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主体的必要补充。
陈云的三个新思想:第一,“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新型体制论。
第二,搞活市场论。
陈云最早意识到搞活市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条重要生命线,需要走出官商的死路。
第三,反对急于求成的冒进倾向的国力论。
邓小平的六个闪光思想:第一,经济建设重心论。
第二,反对官僚主义论。
第三,反对个人崇拜论。
第四,发展民主论。
第五,人民监督论。
第六,制度决定论。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
但是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才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思想,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党的十四大报告之所以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我国现实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被证明是能够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人类文明成果。
第三,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表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第四,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也是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
第五,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任务要以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为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一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各有优劣。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邓小平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经过长达十多年的理论思考,使这一理论最终确立,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意义。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实现了思想上的革命。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实现了理论上的革命。
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实现了体制上的革命。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我国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它的基本框架由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简称两大体系三大制度(或称为五大支柱)。
第一,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四,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第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上述五个方面是互为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同时,要围绕这五个主要方面建立相应完备的法律体系,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制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方面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是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性特征有五个方面:第一,独立的市场主体;第二,开放的市场体系;第三,有效的宏观调控;第四,健全的社会保障;第五,完备的经济法规。
二是从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方面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
具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基础之上。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有序运行。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基本原则和最终目标。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正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两个方面决定的。
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高,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一是要进一步突破过去“一大二公三纯”的对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偏见。
二是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有新的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基本形式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同时也包括以此为基础而扩展的其他公有制经济形式。
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两个关节点需要准确把握: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制主体地位,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核心和关键。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就必须努力寻找能够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过去我们把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混为一谈。
其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资产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
所以,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有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主要表现在: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三,外资企业的进入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而积极利用外资,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是提高我国公有制企业的产业水准和增强技术进步能力的重要途径。
当然,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一定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东西,对此,我们必须十分清醒,对它要加强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在我国,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第二,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中,按劳分配占有较大比重。
第三,公有制企业劳动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的劳动者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获取收入的参照标准。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占主体,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给予非公有制留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必然相应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多种分配方式也就是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方式。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分配制度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问题。
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第四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那么,为什么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呢?第一,是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第二,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大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难以为继。
第三,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第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
怎样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呢?关键在于以下两方面:第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第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那么,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呢?第一,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第二,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第三,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第四,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各方面的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要求做到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必须坚持基本方针:五、统筹区域发展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一,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第二,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
第三,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所谓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怎样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呢?第一,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转变发展观念,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必须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第一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