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小儿推拿操作指南、注意事项及禁忌(标准)
小儿推拿操作指南、注意事项及禁忌(标准)操作指南1. 选定合适的推拿技术:- 经络疏通:通过指压、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 经络疏通配合推拿:在经络疏通的基础上,结合拨罐、刮痧等疗法进行推拿。
2. 准备工作:- 为小儿提供一个安全、安静、整洁的环境。
- 为小儿换上宽松舒适的衣物。
- 洗净双手并修剪指甲。
3. 推拿操作步骤:- 采用适当的手法和力度进行推拿。
- 从身体较轻的部位开始,逐渐过渡到身体较重的部位。
- 注意小儿的体位和呼吸,保持沟通和观察。
注意事项1. 推拿时间:- 每次推拿时间最好控制在15-30分钟之间。
- 若小儿表现疲倦或不适,可以适当缩短推拿时间。
2. 推拿频率:- 推拿频率一般为每天1-2次,视小儿情况而定。
- 不宜在进食前或饱食后立即进行推拿。
3. 温度控制:- 推拿环境的温度宜保持适宜,避免小儿感到过热或过冷。
- 使用零散或拌有温油的技术,可提高推拿效果。
4. 推拿力度:- 推拿力度应适中,不宜过重或过轻。
- 应根据小儿的感受和反应进行调整。
5. 仪器使用:- 仅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推拿仪器。
- 避免使用较复杂或不熟悉的仪器。
禁忌事项推拿在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但以下情况下应避免推拿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1. 发热:小儿体温超过38℃时禁止推拿。
2. 皮肤损伤:存在皮肤破损、感染、烧伤等情况时禁止推拿。
3. 外伤:如骨折、扭伤等严重外伤时禁止推拿。
4. 出血倾向:小儿存在出血倾向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时禁止推拿。
5. 心脏问题:存在心脏病等严重心脏问题时禁止推拿。
6. 呼吸问题:存在呼吸困难、哮喘等严重呼吸问题时禁止推拿。
注:此文档仅供参考,操作前请咨询专业医生或推拿师的意见。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技术是以揉法、推法、捏法等手法作用于小儿特有的腧穴上,治疗儿科疾病的推拿医疗技术。
以其腧穴的操作手法不同,功效各异。
因操作手法方向、轻重变化而有补泻之分。
适应的病证包括腹泻、便秘、疳积、遗尿、发热、咳嗽、夜啼、惊风、麻疹等多种病证,也用于小儿保健。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手法1.推法推法是以指、掌、拳或肘等着力于施术部位上,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或弧形推动的手法。
用于小儿时,多以指、掌等置于施术部位上,保持均衡的压力,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或弧形推动。
如果直接在皮肤上操作,需要涂抹介质(即用油、水、膏、粉等润滑物质作为中介后,再作手法操作),其操作力度以不带动皮下组织为宜。
以下各种推法均要遵循这一要求。
(1)直推法用拇指桡侧或指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对侧或相应的位置以固定助力,拇指保持一定的压力,依靠拇指掌指关节运动带动手指运动,沿皮肤表面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或以中指罗纹面、示中二指并拢,或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后的罗纹面等部位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伸直,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手指运动,使手指掌面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推动。
频率大约200~300次/分,用力均匀,始终如一。
(2)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示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形推动。
(3)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4)合推法以两拇指罗纹面自穴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
2.揉法见经穴推拿技术。
3.摩法用掌心或并拢的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指面附着在体表做轻柔缓和的环形运动的手法。
4.捏脊法捏法之一。
用拇指指端桡侧缘向头部方向顶住脊柱或脊柱两侧皮肤,示、中指前按,三指相对轻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从龟尾处到大椎穴。
或者示指屈曲,用示指中节桡侧紧贴脊柱两侧皮肤,拇指前按,两指相对轻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从龟尾处到大椎穴。
5.捣法用中指指端着力,或手指屈曲,以示或中指近侧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
小儿推拿操作流程
小儿推拿操作流程一、准备阶段在开始小儿推拿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舒适:1. 物品准备:准备好推拿用的毛巾、按摩油、计时器等物品。
同时,确保室内温度适宜、灯光柔和,为小儿营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
2. 放松心情:操作者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平静、专注,避免将不良情绪传递给小儿。
二、评估阶段在开始推拿之前,需要对小儿进行评估,以了解其身体状况和需要推拿的穴位。
具体步骤如下:1. 查看舌苔:观察小儿的舌苔,可以了解其消化系统、新陈代谢等方面的情况。
2. 询问病史:询问小儿的病史,包括感冒、咳嗽、腹泻等,以确定推拿的穴位和力度。
三、推拿阶段根据评估结果,开始进行推拿。
每个穴位的推拿手法、力度、频率等具体操作如下:1. 太阳穴:用双手拇指指腹轻按太阳穴,每次按摩1-2分钟,可缓解小儿头痛、发热等症状。
2. 迎香穴: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揉迎香穴,每次按摩1-2分钟,可缓解小儿感冒、鼻塞等症状。
3. 膻中穴: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揉膻中穴,每次按摩1-2分钟,可缓解小儿咳嗽、胸闷等症状。
4. 捏脊法:将双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放在小儿脊柱两侧,从尾骨开始向颈部轻轻捏拿,每次捏3-5下,可调节小儿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
四、调整阶段在推拿过程中,如果小儿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例如,如果小儿出现哭闹、皮肤过敏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推拿,并进行适当处理。
五、结束阶段1. 整理物品:将推拿用的毛巾、按摩油等物品整理好,以方便下次使用。
2. 清洁小儿:为小儿清洁身体,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3. 总结评估:对本次推拿进行总结评估,了解小儿的反应情况,记录推拿效果,为下次推拿提供参考。
六、注意事项1. 禁止空腹进行推拿,以免对小儿造成不良影响。
2. 禁止擅自用药,以免对小儿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 在推拿过程中,要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以免影响小儿的情绪和治疗效果。
4. 在推拿过程中,要保持手的清洁和温暖,以免对小儿造成不良刺激。
小儿推拿疗法(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小儿推拿疗法1 范围GB/T ×××××的本部分规定了小儿推拿疗法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小儿推拿疗法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引用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346 腧穴名称与定位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的小儿推拿疗法部分。
3.1小儿推拿 Tuina in pediatrics通过对小儿体表的经络穴位施以各种不同的推拿手法,调整阴阳及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作用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4 操作步骤与要求4.1 施术前准备4.1.1 器具普通诊疗床,推拿用介质如清水、滑石粉、葱汁、姜汁、食用油等。
4.1.2 环境环境清洁卫生,室内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4.1.3 体位选择患儿舒适、能暴露操作部位、便于医师操作的治疗体位,如坐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4.1.4 部位根据病症辨证选取适当的治疗穴位。
4.1.5 医师操作前医师双手须修剪指甲,刚剪过的指甲要用指甲锉锉平。
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可按证候选择介质涂抹。
操作时医师双手温暖,精神专注,态度和蔼,争取患儿的配合。
4.2 施术方法4.2.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4.2.1.1 推法分为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
直推法:医师用拇指螺纹面或桡侧缘(或用示、中两指螺纹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单向直线推动。
分推法:医师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或螺纹,或用双手示、中指螺纹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
小儿推拿治疗技术指南
小儿推拿治疗操作规范指南目的通过对小儿体表的经络穴位施以各种不同的推拿手法,调整阴阳及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作用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一操作步骤与要求1. 施术前准备1. 1器具普通诊疗床,推章用介质如清水、滑石粉、葱汁、姜汁、食用油等。
1. 2 环境环境清洁卫生,室内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1. 3 体位选择患儿舒适、能暴露操作部位、便于医师操作的治疗体位,如坐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1. 4 部位根据病症辨证选取适当的治疗穴位。
1. 5 医师操作前医师双手须修剪指甲,刚剪过的指甲要用指甲锉锉平,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可按证候选择介质涂抹。
操作时医师双手温暖,精神专注,态度和蔼,具备亲和力,争取患儿的配合。
2. 施术方法2. 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2. 1. 1 推法分为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
直推法:医师用拇指螺纹面或桡侧缘在选定的穴位上作单向直线推动。
分推法:医师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或用双手示、中指螺纹面自穴位中间向两劳作分向推动。
旋推法:医师用拇指蝶纹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摩。
2. 1. 2 揉法分为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
指揉法:医师用拇指或示指,或用示、中、无名指螺纹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回旋揉动。
掌揉法:医师用掌根部分,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回旋揉动。
鱼际揉法:医师用手掌大负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回旋揉动。
2. 1. 3 按法医师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或掌心在一定的穴位向下逐渐用力按压。
操作时手法要求轻柔、速度均匀协调、压力大小适当。
2. 1. 4 摩法医师用手掌掌面或示、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的有节律的抚摩,动作宜轻柔而有节奏。
一般以按摩的速度和方向来区别补泻,如急摩为泻、缓摩为补;顺时针摩为泻、逆时针摩为补。
此法在小儿多用于腹部。
2. 1. 5 运法医师用拇指或中指螺纹面,由此穴向彼穴或在穴周作弧形或环形推动,因常用手指进行推动,故又称指运法。
小儿推拿疗法(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第4部分:小儿推拿疗法1 范围GB/T ×××××的本部分规定了小儿推拿疗法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小儿推拿疗法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引用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346 腧穴名称与定位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的小儿推拿疗法部分。
3.1小儿推拿 Tuina in pediatrics通过对小儿体表的经络穴位施以各种不同的推拿手法,调整阴阳及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作用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4 操作步骤与要求4.1 施术前准备4.1.1 器具普通诊疗床,推拿用介质如清水、滑石粉、葱汁、姜汁、食用油等。
4.1.2 环境环境清洁卫生,室内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4.1.3 体位选择患儿舒适、能暴露操作部位、便于医师操作的治疗体位,如坐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4.1.4 部位根据病症辨证选取适当的治疗穴位。
14.1.5 医师操作前医师双手须修剪指甲,刚剪过的指甲要用指甲锉锉平。
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可按证候选择介质涂抹。
操作时医师双手温暖,精神专注,态度和蔼,争取患儿的配合。
4.2 施术方法4.2.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4.2.1.1 推法分为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
直推法:医师用拇指螺纹面或桡侧缘(或用示、中两指螺纹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单向直线推动。
分推法:医师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或螺纹,或用双手示、中指螺纹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
小儿推拿操作流程
小儿推拿操作流程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手法,在儿童健康和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下面是小儿推拿的操作流程,详细介绍了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1.为儿童准备好相对安静、温暖、舒适的环境,确保环境整洁卫生。
2.与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做好沟通,了解儿童的病情、症状、病史等重要信息。
3.向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解释小儿推拿的原理、方法和效果,取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
二、开始操作1.观察儿童的面色、眼神、呼吸、舌苔等,初步判断儿童的体质。
2.对儿童进行脉诊,了解儿童的脉搏情况,进一步判断儿童的体质和脏腑状况。
3.按摩儿童的背部,方法是用手心来回搓热,然后用手掌心贴住儿童的背部,以温热背部为目标。
4.对儿童进行舱蓄,即轻轻按压儿童的肚脐,以舱蓄胸满为宜,能够帮助调理脏腑功能。
5.对儿童的脚心进行揉搓,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
6.对儿童的四肢进行拉伸,轻柔地拉伸儿童的手臂和腿部,以促进儿童的肌肉伸展和发育。
7.对儿童进行推拿按摩,根据儿童的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揉、捏、推、拿等。
三、注意事项1.对儿童进行推拿治疗时,要轻柔缓慢,力度适中,避免使用过大的力量,以避免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2.对于儿童的一些特殊部位,如头部、脖子等,要更加小心谨慎,力度要轻、动作要缓慢,以免对儿童造成伤害。
3.在推拿治疗过程中,要不断与儿童进行沟通,了解其感受和疼痛程度,避免过度刺激或造成不适。
4.注意观察儿童的反应和疗效,如有异常情况或不适,应及时停止推拿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
5.在推拿治疗结束后,向儿童和家长或监护人解释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提醒儿童及时就餐、锻炼、休息等。
四、推拿后的护理1.给儿童提供温热的饮食,如温开水、小米粥等,以帮助儿童消化吸收。
2.保持儿童的体温适宜,防止受凉,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3.避免儿童过度活动,防止受伤或疲劳。
4.鼓励儿童多休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治疗效果的巩固。
小儿推拿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禁忌
小儿推拿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禁忌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和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调节和恢复儿童的身体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小儿推拿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按摩手法、注意事项及禁忌等,下面详细介绍。
准备工作:1.确认儿童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情况,了解儿童的主要症状和不适,以便制定相应的按摩计划。
2.了解儿童的性格和个人喜好,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3.选择一个安静、舒适、温暖的环境进行推拿,目的是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有利于儿童放松和保持安静。
4.洗手并修剪指甲,确保手部卫生和安全。
按摩手法:1.按摩前先用温热的双手轻轻揉搓儿童的背部,以放松儿童的身体。
2.选择合适的按摩手法(如推、拨、捏、扳、按等),结合儿童的需要和感受进行操作。
3.按摩时,手势要轻柔、均匀,力度适中,确保不伤害儿童的皮肤和肌肉,同时刺激经络和穴位。
4.操作时要细心、耐心,与儿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以获得儿童的配合和放松。
注意事项:1.按摩之前要确保儿童没有过饱或者空腹,避免影响按摩效果和儿童的舒适感。
2.按摩力度要适中,切忌过度施力,以免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
3.在进行按摩时,要时刻观察儿童的反应和感受,避免过度刺激或者不适。
4.力度、频率和时间可以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和反应进行调整和适应。
5.在按摩过程中,保持手部的温度恒定,使儿童在按摩中感到舒适和放松。
6.按摩后要给予儿童适当的休息和补充水分,加强身体的恢复和调整。
禁忌:1.发热、呕吐、腹泻、剧烈咳嗽等急性病症儿童不宜进行推拿,应及时就医。
2.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以及进行其他医疗操作时,不宜进行推拿,以免影响身体的正常反应和恢复。
3.避免在餐后进行推拿,以免影响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
4.皮肤破损、红肿或有皮肤病的儿童要谨慎进行推拿,并避免接触到局部破损的皮肤。
5.有呼吸道传染病的儿童要注意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人。
总之,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但在进行推拿时需要注意以上提到的准备工作、按摩手法、注意事项及禁忌,以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小儿推拿真人图解版教程
小儿推拿真人图解版教程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传统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
1、龟尾位置:在尾骨端。
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2、肺俞位置: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服从: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3、脊柱位置:自大椎至长强呈一向线。
操作: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服从: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用。
主治:发烧、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吐逆、腹痛、便秘等4、天枢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划分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服从: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辣妈课堂提醒您临床上常用医治消化体系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5、腹阴阳别名:腹。
位置: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服从: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
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6、膻中位置:在胸骨上,两连线之中央,属任脉操作: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名分推膻中功用: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小儿推拿法的操作方法
小儿推拿法的操作方法小儿推拿法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手法技术在婴幼儿体表施行一系列操作,以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
这种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医学,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
小儿推拿法的操作方法可以分为八个步骤。
第一步是准备。
在进行小儿推拿之前,操作者需要准备好适宜的环境,确保婴幼儿的安全和舒适。
操作者应选择一个安静、温暖、通风良好的房间,并确保室内没有刺激物和危险物品。
第二步是洗手。
清洁的手部是进行小儿推拿的重要前提。
操作者应该彻底清洗双手,保持指甲短而干净。
同时,还要确保操作者自己的身体清洁,以免给婴幼儿带来感染风险。
第三步是促进血液循环。
在进行小儿推拿之前,操作者可以用温水轻轻擦拭婴幼儿的身体,以促进血液循环。
这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帮助身体排毒。
第四步是选择合适的手法。
小儿推拿有许多手法可以选择,如按摩、推拿、拍打等。
但是,在选择手法时,操作者应根据婴幼儿的年龄、体质和具体症状来决定。
操作者应根据需要选择温和而有效的手法。
第五步是确定推拿的区域。
婴幼儿的身体各部位都可以进行推拿,但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推拿的区域。
常见的推拿区域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背部、腹部、手臂和腿部等。
第六步是开始推拿。
在进行小儿推拿之前,操作者要先让婴幼儿舒适地躺下或坐下。
然后,操作者可以用温和的手法开始轻轻按摩或揉动婴幼儿的身体。
推拿的力度要适中,不可过强以免伤害到婴幼儿的肌肉或骨骼。
第七步是按摩腹部。
腹部按摩是小儿推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操作者可以用温和的手法顺时针按摩婴幼儿的腹部,以促进消化和排便。
按摩的力度要轻柔,以免刺激到婴幼儿的腹部或内脏。
第八步是结束推拿。
在进行小儿推拿一段时间后,操作者应适时结束推拿。
结束时,操作者可以用温水擦拭婴幼儿的身体,以保持清洁和舒适。
同时,操作者还要告诉家长一些注意事项,如饮食、作息等,以帮助婴幼儿保持健康。
总之,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帮助婴幼儿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身体健康。
【小儿推拿】上下肢分筋法
上肢分筋法患儿取坐位,操作者站在患儿的外侧,按以下步骤施治。
(以左手为例,右手反之)。
第一步:摇手腕。
右手捏住患儿左手腕,大指扣住患儿手腕背面,中指反扣患儿手腕正面,用左手将患儿的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握住,向里往复旋转数次;同时用捏患儿手腕的右手大指,分拨患儿左手腕背面的筋。
第二步:反拨手腕。
患儿左臂蜷起,手向上扬,用右手将患儿左臂肘扣住,以大指口曲池部位的筋,食指、中指扣住肘后的筋,左手大指握住患儿左手腕背面,食指、中指握住患儿左手腕,向里往下合拨,大指往下压,食指、中指同时趁势往上挑,使患儿手掌向上仰。
第三步:仰拨手臂。
右手位置不变,随即向外仰拨,用左手仍捏住患儿腕骨,大指顶住患儿手背的中指掌骨向里压,食指、中指扣住脉门(即手腕诊脉的部位),使患儿的手勾起,向外仰拨,按照第二、三步,仰合、里外、上下分拨3-5次。
第四步:分拨腋筋。
患儿左臂呈曲平伸,用左手握住患儿左手腕,1手心对患儿腕背,大指扣住患儿虎口,食指和中指扣住患儿的脉门,右手食指和中指按住患儿左肩头,右手大指扣住患儿左腋下的筋,分拨3-5次。
第五步:分拨上臂的筋。
左手仍握住患儿左手腕,右手大指扣住患儿左肩头,食指、中指将腋下的筋扣住分拨,循肱骨后外侧的筋,一手一手的往下分拨至肘端,做3-5次。
第六步:分拨小臂的筋。
左手仍按住患儿左手腕不动,右手大指扣住患儿左肘下外侧面的筋,同时用食指和中指扣住肘下面与大指相对处,大指向下扣拨,食指、中指向上仰拨,顺其筋脉,一手一手向前仰合分拨,大指至列缺部位止,同时食指和中指也分拨到与大指相应的部位止。
分拨时,患儿五指均有摇动的感觉,因为所拨的筋,均与五指相通。
第七步:抻手臂的筋。
患儿左臂反仰平伸。
用右手大指顶住患儿做手掌背面中指的骨节,食指、中指握住患儿手掌及手腕右侧面,用右手大指往里推,食指、中指往里合,使患儿的手掌呈向上往里仰勾,与肩头相对。
同时,用左手大指往里推住患儿左肩井上通往项部的大筋,食指、中指扣住背部靠肩胛处,同时用右手将2患儿的左手往外抻,左手扣住患儿左肩的筋往后推,使患儿左肩反仰(正面反仰和反面正仰)第八步:分拨肩头的筋。
小儿推拿的操作流程
小儿推拿的操作流程
一、询问孩子家长老师,孩子日常的身体情况。
并拍摄孩子的舌苔照片用于对比。
(如:饮食,睡眠,运动,过敏史,过往病史等等)二、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进行儿推保健手法。
(如:积食)
(1)我们先跟家长沟通,告诉家长积食是因为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肠胃,脾胃运化不当,是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问题。
(2)保健手法
先做上肢
取天河,清胃,清大肠,清肝平肺,揉板门,搓四横纹,补脾
再做腹部:顺时针揉腹,中脘,天枢
再做下肢: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内庭
再做后背:倒捏脊,下推七节骨
三、保健手法全部完成,叮嘱家长注意事项,如回家后的护理该如何去做。
并且预约下次推拿的时间。
在保健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
取穴要精准,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手法重了,轻的伤及皮肤,重的伤及骨骼,造成推拿中的意外。
手法轻了,得不到治疗效果,所以手法一定要经过专业培训。
2、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3、推拿时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
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
冬天要暖手。
4、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
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5、患儿推拿前最好先排便,取适宜和舒适的体位为准。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基础到临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小儿生理特点】小儿生理主要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然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小儿自出生后一方面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成长壮实,古人把处于这种发育迅速阶段的小儿称之为“纯阳之体”。
但另一方面小儿又如初生的嫩芽,脏器柔弱,故又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论说。
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体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活动上均未臻完善,需要特别呵护。
【小儿病理特点】小儿病理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大,但经过正确医治,易趋康复。
小儿因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加以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因此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
对于突然发生的强烈刺激,往往不能忍受而容易出现惊恐状态。
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调的情况下,常可引起发育障碍,表现有五迟、五软等病态。
又因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特别易患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等传染病。
小儿患病后病情往往比成人为重,当发热较高时,易于抽搐、惊厥;感受风寒之后极易导致肺炎、喘咳。
总之小儿病情来势急,变化多而迅速,可并发严重病症,但如能诊疗及时,护理得当,也容易痊愈,较快地恢复其生理功能。
【辨证特点】首先小儿不会诉说病情,问诊常是直接的,因而不能切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较大孩儿虽能自述,也多是言不达意。
其次,婴儿气血未充,脉象难凭,尤其在诊察时哭闹不安,更易影响气味脉象。
闻诊虽能反映一些情况,但也不够全面。
只有望诊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应予以正视。
此外,从八纲辨证来看,因为小儿阳气偏盛,感受外邪后易寒随热化,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居多。
下面侧重介绍几项小儿特色的诊法。
1.望小儿指纹指纹是浮露于食指桡侧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望指纹与诊寸口脉有相似的临床意义。
由于小儿切脉部位短小,诊脉时常啼哭躁动,影响脉象的真实性,而指纹处皮肤薄嫩,脉络易于暴露,故对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诊断。
小儿推拿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法
一、概述:
少儿推拿是指在少儿体表的特定腧穴或部位施行独特的推拿手法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是中医推拿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推拿学和中医儿科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运用相应手法在相应部位作功,通过信息传递,改善少儿机体的内能和环境,调节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达到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保健身体及防治少儿亚健康的目的。
二、指导原则:
少儿推拿主要用于少儿常见亚健症状的调治,如体质虚弱,易疲劳、易感冒、厌食、挑食、食积、口臭、记忆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口吃、语言发育迟缓、反应迟钝、易受惊吓,夜眠不安、睡中惊惕等。
此外对于儿科常见病,如腹泻、呕吐、感冒、发热、头痛、遗尿,脱肛等有预防保健作用。
三、介质选择:
要根据不同的亚健康状态选用合适的介质。
滑石粉、爽身粉有润滑皮肤、防损止痒之功,适用于各种亚健康症状。
薄荷冰有润滑皮肤、辛凉解表、清热除烦止渴之功,多用于夏季,适用于有热象的症状,如手足心热、小便黄、烦躁不安等。
4.3.3麻油有润滑皮肤、健脾润燥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厌食、便秘等。
4.3.4 葱、姜水、雷丸油有润滑皮肤、辛温发散之功,多用于冬春季节,适用于有寒性的症状,尤其是风寒表证。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程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1、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
—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
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
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
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
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
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
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7、推五经:五经指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分别位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上,在这些穴位上运用推法治疗,可以调整各脏功能,并治疗相关的疾病。
诸如:(1)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疳积等多属脾经病变,治疗时推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一般多采用补法。
(2)惊风、抽搐、烦躁、气逆、胁痛、目赤等多属肝经病变,治疗时推肝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
小儿推拿很简单,一推,二拿,三揉,四按,五运,六摩,七捏,八掐八种手法,很多家长都学会了!
小儿推拿很简单,一推,二拿,三揉,四按,五运,六摩,七捏,八掐八种手法,很多家长都学会了!一、推推法是以拇指或食指、中指两指指腹在体表某部位或穴位上沿一定方向移动的一种方法。
推法又分为直推、拇指分推、多指掌分推、旋推四种,前两种比较常用。
直推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两指指腹沿直线向前推动;拇指分推法是用两手拇指为主要着力指,对称地放在选定部位,然后双手拇指自中点向左右两侧分别推动;多指掌分推是以两手多指或两手掌对称地放在选定的部位上,用力向两侧推。
旋推是以右手拇指指腹放在一定部位上,进行圆弧形或环形推动。
推法广泛应用于小儿感冒、发热、腹泻、腹痛、消化不良、遗尿等疾病的推拿治疗中。
二、拿用拇指与多指或多指与掌根在一定部位上对捏,相对用力捏住提起的过程,称为拿法。
拿法可以分为:指拿、握拿、弹筋拿。
指拿法是用拇指与多指在一定穴位上相对用力捏住提起的过程,该法多在具体穴位或部位较小之处操作;握拿法是用多指与掌根在一定部位上相对用力捏住提起的过程,该法多用于四肢、肩背部肌肉丰满的部位;弹筋拿法是用拇指与食指、中指两指拿定选用部位后,将指端嵌入肌肉和肌腱的边缘,适度用力向内或向外侧拨动的过程,该法多用于肌筋或韧带处。
拿法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小儿感冒、惊风、腹泻、发热、斜颈等疾病。
三、揉用指腹、掌面紧贴小儿肌体某一部位做带动皮下肌肉的回旋揉动,称揉法。
揉法又分为拇指揉、多指揉、鱼际揉、掌根揉几种。
拇指揉是用拇指指腹紧贴小儿肌表某一部位或穴位做旋转揉动动作,该法多用于穴位和较小的部位;多指揉法是用多指指腹紧贴于小儿肌表某一部位或穴位进行回旋揉动的动作;鱼际揉法是用大鱼际或小鱼际部按于小儿肌体某一部位做旋转揉动的动作,该法多用于小儿肌表较凹陷的部位;掌根揉法是用掌根部按于小儿肌肤某一部位上做带动皮下肌肉的旋转揉动的动作,该法多用于面积较大部位,力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临床上常用揉法治疗小儿腹痛、腹泻、便秘、疳积、消化不良、斜颈以及外伤所引起的红肿疼痛。
小儿推拿的工作流程
小儿推拿的工作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1. 接待与咨询热情接待患儿和家长,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症状、病史等。
小儿推拿手法宝典,需要的来收藏~
小儿推拿手法宝典,需要的来收藏~1 脾经(脾土)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2 肝经(肝木)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3 心经(心火)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
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小儿推拿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基础到临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小儿生理特点】小儿生理主要表现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然而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小儿自出生后一方面都在不断地生长发育,成长壮实,古人把处于这种发育迅速阶段的小儿称之为“纯阳之体”。
但另一方面小儿又如初生的嫩芽,脏器柔弱,故又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论说。
稚阴稚阳,是指小儿形体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活动上均未臻完善,需要特别呵护。
【小儿病理特点】小儿病理主要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大,但经过正确医治,易趋康复。
小儿因体质和功能均较脆弱,加以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能自节,因此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
对于突然发生的强烈刺激,往往不能忍受而容易出现惊恐状态。
在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喂养失调的情况下,常可引起发育障碍,表现有五迟、五软等病态。
又因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特别易患麻疹、腮腺炎、百日咳等传染病。
小儿患病后病情往往比成人为重,当发热较高时,易于抽搐、惊厥;感受风寒之后极易导致肺炎、喘咳。
总之小儿病情来势急,变化多而迅速,可并发严重病症,但如能诊疗及时,护理得当,也容易痊愈,较快地恢复其生理功能。
【辨证特点】首先小儿不会诉说病情,问诊常是间接的,因而不能确切地反映实际情况。
较大孩儿虽能自述,也多是言不达意。
其次,婴儿气血未充,脉象难凭,尤其在诊察时哭闹不安,更易影响气息脉象。
闻诊虽能反映一些情况,但也不够全面。
只有望诊不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应予以重视。
此外,从八纲辨证来看,由于小儿阳气偏盛,感受外邪后易寒随热化,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居多。
下面着重介绍几项小儿特色的诊法。
1.望小儿指纹指纹是浮露于食指桡侧缘的脉络,是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支,所以望指纹与诊寸口脉有相似的临床意义。
由于小儿切脉部位短小,诊脉时常啼哭躁动,影响脉象的真实性,而指纹处皮肤薄嫩,脉络易于暴露,故对三岁以下的小孩常结合指纹的变化以辅助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程
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
1、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
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
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颍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
一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
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
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
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
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
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
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7、推五经:五经指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分别位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上,在这些穴位上运用推法治疗,可以调整各脏功能,并治疗相关的疾病。
诸如:
(1)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疳积等多属脾经病变,治疗时推牌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一般多采用补法。
(2)惊风、抽搐、烦躁、气逆、胁痛、目赤等多属肝经病变,治疗时推肝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
一般说来,肝经宜清不宜补;如需用补法时,应补后加清,
或以补肾经法代替。
(3)心悸、怔仲、贫血、高热神昏、弄舌、小便赤涩、口舌生疮等多属心经病变,治疗时推心经,以旋推为补,直推或掐之为泻(清)。
一般说来,心经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心火;如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法代替。
(4)咳嗽、气喘、痰鸣、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等多属肺经病变,治疗时推肺经,以旋推宜补,直推为泻。
(5)遗尿、尿频、骨蒸盗汗、虚喘、小便不利、下肢痿软等多属肾经病变,治疗时推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肾经宜多补少清。
8、推大肠:从食指端楼侧,沿食指槎侧缘推至虎口,可清实热、止泄泻,常用以治疗腹泻、消化不良等症。
9、推小肠:小肠穴在小指尺侧缘,主治小便短赤、遗尿、高热不退等症。
从指端推向指根为补,从指根推向指端为泻。
10、运内八卦:内八卦为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名称,是环绕掌心周围8个穴位的总称。
近第三掌骨小头处为离,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依次为坤、兑、乾、坎、艮、震、巽、离各穴,坎与离相对,震与兑相对,乾与巽相对,坤与艮相对。
震为东方,属肝木;兑为西方,属肺金;坎为北方,属肾水;离为南方,属心火。
临床上,不论患者是男是女,大多数医师取患者左手八卦穴进行推拿。
推拿八卦穴常用运法,称之为“运八封”。
运八卦时,将患者的左掌心向上,医者以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住患者的左手背,以大指梯侧面作为接触面进行运法;也可用一手托持患者的左手,另一手以食指或中指指端作为接触面推运。
推运至离宫时,要轻轻带过,或以大指掩盖于离宫上,使“运内八卦”时,医者推运之指不接触离宫。
因为离宫属心火,推运离宫,恐动心火。
11、揉板门:按揉手掌大鱼际部,可健脾化滞,主治呕吐、腹泻、气促、气攻等症。
12、推三关:三关穴在前臂屈侧面的梯侧缘。
自腕推至肘有补气发表、祛风散寒等作用。
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恶寒等症。
13、推六腑:六腑穴在前臂伸侧面尺侧缘,自肘推至腕有清热止汗等作用。
主治高热、昏迷、抽搐等症。
14、推天河水:推前臂屈侧面中线,有退热、清心、除烦作用,主治诸热惊风、口渴咽干、夜啼、口舌生疮等症。
15、掐十王:掐十指指尖,有开窍醒神作用,主治昏厥、惊风等症。
16、运耳后高骨:耳后高骨指颍骨乳突部,运之可祛风安神。
17、弹山根:用食指弹击鼻根部,至皮肤发红为度。
有镇惊开窍作用,主治惊风、鼻塞流涕、晕厥等症。
18、推膻中:膻中穴在前胸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先揉膻中,再由上向下推和向两侧分推。
有止咳平喘、顺气降逆等作用。
主治咳嗽、哮喘、呕吐、胸闷等症。
19、分推腹阴阳:自胸骨下端起,沿肋弓下缘分别推向两胁。
主治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和发热等症。
20、摩腹:用于掌部在腹部作圆周状摩动,着重于中院、脐中、关元等穴。
常用以治疗腹痛、腹胀、腹泻、食积、便秘、小便不通、遗尿等症。
21、拿肚角:拿脐下两旁。
有行气止泻作用。
用以治疗腹痛、腹泻、腹胀等症。
22、按利尿穴:利尿穴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间连线的1/2折点处。
按压此穴能解除尿潴留。
23、推脊:由上向下在脊柱正中线上推之。
有退热、镇惊作用。
24、揉龟尾:按揉尾骨端,主治腹泻、痢疾、脱肛等症。
25、推七节骨:七节骨指腰舐部第二腰椎至尾椎之间。
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指腹由下向上推称“推上七节骨”,有止泻、补肾等作用;由上向下推称“推下七节骨”,有通便、泄热等作用。
26、拿血海:拿大腿前下方的血海穴,可平惊止搐。
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等症。
27、按揉足三里:按揉外膝眼下3寸的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扶补正气。
主治腹痛、腹胀、腹泻、虚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下肢痿软等症。
28、揉涌泉:按揉足心凹陷处。
主治呕吐、腹泻、发热等症。
【适应症】
小儿推拿疗法的对象一般是6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其治疗范围广泛,可主治腹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嗽、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禁忌症】
对感染性疾病,肿瘤,以及肌肤破损、烫伤、正在出血的部位,不宜采用本
疗法。
【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的操作程序,一般是先头面,次上肢,然后是胸腹、腰背、下肢。
上肢指掌腕臂部穴位,一般均只推左手。
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操作中可沾以适量葱姜汁或滑石粉等,起到保护小儿皮肤和加强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