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手法特点
常见的小儿推拿手法(一)
常见的小儿推拿手法(一)小儿推拿手法是指用于推拿疗法的手的特定技巧动作。
小儿推拿手法是以手的动作为基础,如按、摩、推、揉等。
但又不等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一般的、简单的、随意的动作;它是有特定要求的动作,需经规范地训练,从而熟能生巧。
因此,要很好地进行手法的练习。
有些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推拿手法相类同,但与成人手法的要求有所不同。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的生理特点,因此其手法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要求做到“轻而不浮,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重而不滞”。
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相比,有时仅用某类手法中的一二种,如成人手法中的按法有指按、掌按、肘按等,小儿临床中则多用指按,不用肘按;有的手法为小儿推拿所特有,如旋推法、直推法,成人推拿一般不用或少用。
小儿推拿手法有一二十种,常用的有“小儿推拿八法”及捏、拿、捻、擦等。
小儿推拿八法是指“按、摩、掐、揉、推、运、搓、摇”,这种提法首见于《厘正按摩要术》。
海派儿科推拿则将一指禅推和滚法、擦法运用到小儿推拿的临床治疗中,并将小儿推拿手法总结为以“按、摩、捏、揉、推、拿、搓、摇、滚、擦”为主的“推拿十法”。
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一般以推法、揉法、运法、摩法操作时间长而次数多,而按法、拿法、捏法次数宜少,掐法则重、快、少,在掐后常继用揉法。
在临床应用上,其处方名是将小儿推拿手法与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称谓。
例如,补脾经、补肺经(用旋推法施于脾经、肺经),清脾经、清肺经(用直推法施于脾经、肺经),揉一窝风(用揉法施于一窝风穴),掐人中(用掐法施于人中穴)等等。
在手法操作的顺序上,按照取穴及部位,一般是从上而下、自前而后,先头面、次上肢、再次胸腹及下肢正面、最后腰背及下肢背面;二是先重点、后一般;三是先一般、后重点。
对于如掐、捏等一些刺激较强的手法,一般应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因刺激过强使患儿哭闹而影响治疗。
由于许多小儿推拿手法是直接接触小儿皮肤的,因此在手法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
小儿推拿手法
(十一)摇法 将患儿肢体关节作被动性的 环形旋转运动,称为摇法。 适用于肩、肘、腕及膝关节 等。 摇法的功能特点是 "摇以活 之",即活利关节。
二、几种常用的复式操作手法 复式操作手法是小儿推拿疗法 中的特定操作方法,它用一种或几 种手法在一个或几个穴位上按一定 程序进行特殊推拿操作。复式操作 法古人又称 "大手术"、"大手法"。 最有名的为 "十三大手法"。
(九)搓法 以双手掌面对称性夹持住患儿 肢体的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方向 相反的快速搓揉,并同时上下往返 移动,称为搓法。 小儿搓法主要用于胁肋部。搓法的 功能是 "搓以除之",即活筋脉、除 麻木。
(十)捻法 以拇指、食指螺纹面捏住一定 部位,相对用力往返捻动,称为捻 法。 本法主要用于手指、足趾小关节与 浅表肌肉、皮肤筋结处。其功能特 点同搓法。临床主要用于关节麻木、 肿痛或关节屈伸不利等病证的治疗。
(七)运法 以拇指螺纹面或食、中指的螺 纹面在患儿体表由某穴沿着一定的 方向通过弧线运达另一穴,称为运 法。 运法的功能特点是"运以祛之",即 扶正祛邪。临床常用于脾肾不和或 脾虚所致的泄泻、呕吐、便秘、遗 尿等病证的治疗。
(八)拿法 将拇指与食、中指相对用力, 连续一紧一松地拿捏起某一穴位处 的肌筋,称为拿法。 拿法主要适用于颈项、肩、四肢部 等,拿法具有强心通络之功能,即 "拿以强之"。
(一)黄蜂入洞
(二)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
(三)水底捞月
(四)打马过天河
(五)大推天河水
(六)运土入水
(七)运水入土
(八)总收法
小儿推拿手法讲解(推拿技巧)
与掐法相结合。如惊风、翻眼者:小天心——(运掐)——内劳;腹泻呕吐者:
虎口——(运掐)——总筋;脾胃不和者:运脾(土)——入肾(水),运肾
(水)——入脾(土)。
推拿手法
21
搓法
• (一)定义
•
用双手掌挟住一定的部
位,相对用力快速搓揉,且
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的称为
搓法。搓法小儿少用。临床
上以捻法代之,即仅以两指 对称用力搓捻。
推拿手法
15
揉法
• (二)动作要领
• 揉时着力点按定穴位,手指不离皮 肤,力宜轻揉均匀,速度宜快,200~ 280次/分钟。
• (三)临床运用
•
功能特点是揉以散之,即具有理气
导滞,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之功能,多
用于胸胁腹部胀满疼痛、食积、呕吐、
发热、便秘,甚至昏迷,惊风等病症的
治疗。
推拿手法
16
按法
推拿手法
23
摇法
• (一)定义
• 用手挟住某部位的两端进行可能范围(顺势)的前后、左右摇 摆的称摇法。
• (二)动作要领
•
动作缓和,用力由小渐大,由轻渐重,自慢而快,摇动方向及
幅度须在生理范围内。
• (三)临床运用
•
功能特点是是摇以活之,即活利关节,主要用于四肢关节、颈
项、腰部。
推拿手法
24
掐法
8
手法操作注意事项
6.推拿以一日一次为度,必要时也可以日推二、 三次。 7.小儿推拿,一般适用于10岁以下的儿童,尤 以5岁以下的小孩疗效更佳。
推拿手法
9
三
小儿推拿 常用基本手法
推拿手法
10
推法
• (一)定义 • 推法是从成人推法演变而成的。它
小儿推拿(手法学)
【挤捏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 法
•用双手拇指和示指在选定的部位或腧穴上作挤捏动作, 直至皮肤变为紫红色,称为挤捏法。
•【操作方法】
•用双手拇、示二指在选定的腧穴或部位上,固定捏住, 然后再使两手拇、示指一起用力向里挤,再放松,反复 挤捏放松,直至皮肤变为红色或紫红色,甚至变为紫黑 色。
用拇指甲从食指依次掐揉至小指横纹,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 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掐各3~5次,推100~30 0次。
小横纹:掌面食 、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主治口唇破裂, 口疮,腹胀,发热,烦躁等。
用拇指甲从食指依次掐揉至小指横纹,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 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掐各3~5次,推100~300 次。
【掐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 法
用手指指甲重刺穴位,称之为掐法。
【掐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 法
【注意事项】
•1.掐前需取准腧穴,逐渐用力,深透为止。 •2.注意不要掐破皮肤,小儿皮肤娇嫩,可在掐刺部位盖一薄布。 •3.垂直方向掐刺,不要抠动和滑动。 •4.操作次数一般4~5次即可,或中病即止,不宜反复使用。 •5.掐后常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之感。
常用穴(部)
【前臂三穴 】
位
三关: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主治虚寒病症。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 拇指外侧端推向肘,称为大推三关。(次数)100到300次。
天河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多用于实热、高热等症。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总筋 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 马过天河。(次数)100到300次。
湘西派小儿推拿的手法技巧
湘西派小儿推拿的手法技巧
湘西派小儿推拿是一种源于中国湖南省湘西地区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疾病治疗。
湘西派小儿推拿的手法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掌握基本手法:湘西派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包括推、揉、捏、拿、掐、点、按等。
这些手法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以达到治疗效果。
2. 选择合适的穴位:湘西派小儿推拿强调穴位的选择,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和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推拿。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太阳、风池、肩井、合谷、足三里等。
3. 力度适中:在进行湘西派小儿推拿时,力度要适中,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
过轻则达不到治疗效果,过重则容易导致儿童受伤。
一般来说,推拿时的力度应以儿童能够承受为宜。
4. 操作顺序:湘西派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一般是从头部开始,然后到颈部、背部、腰部、臀部、四肢等。
在进行推拿时,要注意手法的连贯性,使整个推拿过程顺畅自然。
5. 注意观察儿童的反应:在进行湘西派小儿推拿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推拿。
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反应调整推拿手法和力度,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6. 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湘西派小儿推拿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针灸、拔罐、艾灸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7.个体化治疗:湘西派小儿推拿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
以上内容,供参考。
最新小儿推拿复式手法
11.赤凰点头法
部位:在手中指及时 部。 手法:医者用左手拿 患儿之斗肘,右手拿 患儿中指,上下摇之, 如赤凤点头之状。摇 二十至三十次。 效用:消膨胀、定喘 息,通关顺气、补血 宁心。
12.凤凰展翅法
部位:在手背部。 手法:医者以两手拇指掐患儿之精宁、威灵二穴,上下摇 动如凤凰展翅之状。摇二十至五十次。 效用:救暴亡、舒喘胀、除噎、定惊。
9.猿猴摘果法
部位:在两耳尖及两耳垂。 手法:医者以两手食、中 二指夹住患儿两耳尖向上 提十至二十次,再捏两耳 垂向下扯十至二十次,如 猿猴摘果之状。 效用:定惊悸、除寒积。
l0.揉脐及龟尾并推(擦)七节骨法
部位:在肚脐及第七胸椎 下至尾骨。 手法:先令患儿仰卧,医 者一手揉脐,另一手揉龟 尾。揉毕再令患儿俯卧, 自龟尾推至七节骨为补; 反之为泻。 效用:止泄、止痢(治赤白 痢疾,必先泻后补,首先 去大肠热毒,然后方可用 补 )。
13.按肩并法(即总收法)
部位:在手之食指、无名指及肩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手法:医者以左手中指,掐按患儿之肩井穴,再以右手紧 拿患儿之食指及无名指,使患儿之上肢伸直摇之。摇二十 至三十次。 效用:能通行一身之气血,诸症推毕,均宜此法收之。
小儿推拿复式手法
概述:
概念: 特点:
1.摇斗肘法
部位:在手和肘关节处。 手法:医者先以左手拇、食 二指托患儿之斗肘,再以右 手拇、食二指叉入虎口,同 时用中指接定天门穴,然后 曲患儿之手上下摇之。摇二 十至三十次。 效用:顺气、生血、通经、 活络。
2.打马过天河
部位:自患儿掌心向 上至洪他处。 手法:医者先以运内 劳官法运之,然后屈 患儿四指向上,以左 手握住,再以食、中 二指顶端自内关、间 使,循天河向上一起 一落打至洪池为一次。 打十至二十次。 效用:主凉、退热。 活经络、通关节。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及常用穴位第一部分
黄蜂入洞
• 【位置】 • 两鼻孔即是此穴(相当于内迎香,为奇穴) • 【操作】 • 用示指、中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10-
20次。 • 【作用】 • 宣肺气,通鼻窍
• 【主治】
• 鼻塞不通,发热无汗。
• 【临床运用】
• 宣肺气,通鼻窍,常用于感冒、慢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等病证。临床多与清肺经,拿 风池,按揉印堂等合用。
4 耳后高骨:
• 位置:耳后入发际,
乳突后缘下凹陷中。
• 操作:用拇指或中
指指面做按揉法,揉
5次按2次。
• 【作用】 疏风解表,止咳化痰,安神除烦。
• 【主治】咳痰,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 【临床运用】 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多与推 攒竹、坎宫、太阳等穴合用;若惊风,烦 躁多配与掐小天心,清心经,清肝经等合 用;若咳痰多,多与揉膻中、乳旁,推肺 俞等穴合用。
• 3.运太阳 发汗解表,止汗(男:左太阳发 汗为泻法,右太阳发汗为补法;女:左太阳 止汗为补法,右太阳发汗为泻法)。
• 【主治】
• 外感发热,头痛,目赤肿痛,汗证,热厥。
• 【临床运用】
• 推太阳或按揉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若 外感表实无汗,头痛,热厥,目赤肿痛, 用泻法;若外感表虚有汗,或自汗等症用 补法,用运太阳止汗。亦作为头部常例穴 之一。
用力自然。 • 3.摩动时要缓和协调,每分钟速度120次左右。 • 指摩稍快,掌摩稍重缓。 • 总之,“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 【临床运用】
• 摩法刺激轻柔和缓,常用于胸腹胁肋部。
• 功能特点是摩以解之,即能和中理气,缓解 疼痛,消积导滞,多用于治疗脘腹疼痛,食 积胀满,气滞及胸肋迸伤等症。推拿基本手法
• 一、推法 • 小儿推法是从成人推法演变而成。它属螺
小儿推拿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
小儿推拿的基本内容及特点描述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用于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推拿手法:小儿推拿以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的目的。
这些手法包括推、揉、捏、按等,每种手法都有不同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2. 穴位按摩: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主要分布在手部、足部、腹部等部位。
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增强儿童的免疫力。
3. 饮食调理:小儿推拿注重饮食调理,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给出相应的饮食建议。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建议多吃健脾和胃的食物;对于肺气不足的孩子,建议多吃润肺养肺的食物。
4. 日常护理:小儿推拿还强调日常护理,包括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锻炼等。
通过合理的日常护理,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小儿推拿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 适应症广泛:小儿推拿适用于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
同时,对于一些心理行为问题,如抽动症、多动症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2. 操作简便:小儿推拿的手法简单易学,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仪器,家长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自行学习。
3. 安全可靠:小儿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不涉及药物治疗和侵入性操作,安全性较高。
同时,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和日常护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
4. 效果显著:小儿推拿的效果因人而异,但大多数孩子在接受推拿后都有明显的改善。
一些病症可以在短时间内治愈,对于一些慢性病或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也可以通过推拿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
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其一定的特点,现主要介绍如下:【推法】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
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1.直推法(图196)医生用拇指桡侧缘,或用食、中两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佛尘状,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
手法频率每分钟约250~300次。
推动时必须行直线,不可歪斜,以恐动别经而招患。
常用于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等。
功效:清热解表,止泻通便,除烦安神。
主治:外感发热、腹泻、便秘、惊惕烦躁等症。
2.分推法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以穴位为中心向两侧作分向的推动,称为分推法,又称为“分法”本法运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柔和协调。
一般分推20~30次。
常用于额前、胸部、腹部、背部、腕掌部。
功效:分理气血,调和阴阳。
主治:发热、咳嗽、腹胀、便秘等症。
3.合推法合推法是与分推法相对而言,又称合法、和法动作要求同分推法,只是推动方向相反。
适用部位同分推法。
功效:和阴阳,理气血。
主治:发热、腹胀、便秘等症。
在临床上合推法常与分推法配合使用,一分一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4.旋推法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轻附于治疗的穴位上,做顺时钟方向的环旋移动。
即:◎旋推法仅依拇指在皮肤表面作旋转推动,一般不带动皮下组织。
手法频率每分钟150~200次。
主要用于“五经”穴。
功效:健脾和胃,补肺益肾。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等小儿虚证。
【运法】运是运转的意思,在治疗部位做弧形或环形推动(图197)称为运法。
亦有人称运推法.属推法的一种。
也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
医生以拇指罗纹面,或用中指罗纹面,附着于治疗穴位,做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推动。
或在穴周作周而复始的环形推动。
运法在操作时,一是宜轻不宜重,仅是皮肤表面摩擦,而不带动皮下组织。
二是宜缓不宜急,每分钟频率约80~100次。
小儿推拿手法特点
小儿推拿手法特点
小儿推拿手法是推拿手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操作施术要领与成人推拿一样,要求达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但临证有要考虑小儿的生理特点,手法操作应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清代张振鋆提出小儿推拿法为“按、摸、掐、揉、推、运、搓、摇”。
但目前临床应用并不限于八法,随着小儿推拿学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成人手法也逐渐变化运用到小儿推拿中来,成为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如滚法、擦法、运法、捏法、挤捏法、捣法、振法等。
有些手法虽然在名称、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和成人相似,但在运用时,其手法在刺激强度、节奏、频率、操作步骤和要求上却完全不同,如推法等。
另外,有些手法只用于小儿推拿,不用于成人,如运法、捣法、复式操作法等。
小儿推拿手法和成人推拿手法的最大区别,还在于复式操作手法。
在临床应用中,小儿推拿手法经常是和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描述的。
如推上七节骨、摩腹、揉脐、捣小天心等。
同时,在治疗中,手法刺激的强弱及操作方向和时间长短均能推拿补泻作用,从而决定临床疗效。
譬如同为推法,应用于七节骨穴位,向上推能温补止泻,多用于虚寒性腹泻;向下推则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湿热痢疾等症。
另外,由于小儿皮肤娇嫩,所以在手法操作时,一般都需要选用介质,如葱汁、姜汁、薄荷水、滑石粉、按摩膏等,以保护润滑皮肤,增强手法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更多小儿推拿。
6.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6. 小儿推拿手法)
第六章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既有与成人推拿手法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立于成人推拿手法之外的特殊的操作方法,是推拿手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与某些成人推拿手法在名称、操作、动作要领等方面并无严格的区分,如揉法、掐法、擦法、捏脊法等,只是在手法运用时、其刺激强度、节律、速率等方面存在差异。
由于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小儿推拿手法除要遵循成人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外,还必须做到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推拿手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复式操作法。
复式操作法是一种组合式手法操作,为小儿推拿所特有,其理论基础源于小儿特定穴。
小儿穴位具有点、线、面三方面特点,因此决定了小儿推拿手法中复式操作法的产生和运用,同时也决定了小儿推拿手法和小儿穴位二者密不可分、生死相连的命运,故小儿推拿谈手法就必论穴位,反之亦然。
本章就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和复式操作法作以介绍。
第一节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的种类较少,清·张振望在《厘正按摩要术》中首次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列为小儿推拿八法。
随着小儿推拿的发展,许多成人推拿手法也变化运用到小儿推拿疗法中来,成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本节主要介绍推、揉、按、摩、掐、捏、运、捣、拿、擦、搓、捻、刮、摇、拍打、按揉、揉捏等17种常用手法。
一、推法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的罗纹面着力,附着在患儿体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环旋移动,称为推法。
临床上根据操作方向的不同,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
[操作]1.直推法:以一手握持患儿肢体,使被操作的部位或穴位向上;另一手拇指自然伸直,以罗纹面或其桡侧缘着力,或食指、中指伸直,以罗纹面着力,用腕部发力,带动着力部分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频率约每分钟220~280次左右,见图6~1。
2.旋推法: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穴位上,拇指主动运动,带动着力部分作顺时针方向的环旋移动,频率约每分钟160~200次左右,见图6~2。
小儿推拿手法的要点
小儿推拿手法的要点
小儿推拿是一种用手法刺激儿童穴位和经络,调理身体健康的传统中医疗法。
以下是小儿推拿手法的一些要点:
1. 温和柔和:小儿推拿的手法应该温和、柔和,力度适中,以避免对儿童造成过度刺激或不适。
2. 熟悉穴位:推拿师应具备良好的穴位知识,熟悉儿童特定的穴位和经络系统。
准确找到穴位,并施以适当的按摩和刺激。
3. 注意节律:推拿手法的节律应有规律,遵循中医理论的脉络。
可以采用轻柔的揉、捏、推、拿等手法,配合适当的按压和旋转。
4. 避免伤害:在进行小儿推拿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对儿童的软组织和骨骼造成损伤。
手法要轻巧、灵活,避免过度用力。
5. 尊重儿童反应:儿童的身体比较娇嫩敏感,推拿时要留意儿童的反应和表现。
如果儿童出现不适或抗拒的情况,应立即停止手法。
6. 与儿童互动:小儿推拿过程中,与儿童进行有效互动,例如通过轻声安抚、讲故事、唱歌等方式,帮助儿童放松身心,提高治疗效果。
小儿推拿需要由专业的中医推拿师或医生来进行,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1/ 1。
小儿推拿的特点及操作顺序
小儿推拿的特点及操作顺序小儿推拿辩证是在四诊八钢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四诊中,乳儿不会说话,因此问诊常是间接的,较大儿童虽能言语,但也往往不能确切诉说病情,加之婴儿气血未充,经脉未盛,脉象难凭,闻诊虽能反映一些情况,但也不够全面。
只有望诊不受条件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特别是小儿指纹的望诊,尤应重视。
由于小儿发病以外感病和饮食内伤居多,临证以阳证、实证、热证为多,因此在推拿治疗上常以解表(推攒竹、推坎宫、推太阳、拿风池等)、清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等)、消导(推脾经、清大肠、揉扳门,揉中院、揉天枢等)为多。
小儿推拿的穴位除常用的少数经穴、奇穴外,多数穴位为小儿特定穴位,除点状穴位外,还有线状、面状之不同。
点状穴位如精宁、威灵、一窝风、小天心等。
线状穴位如天河水、三关,以及六腑等,面状穴位腹、脐、八卦等均为成人推拿少用甚至不用的,而且多分布在两肘以下,与成人不同,这些特有穴位的分布特点,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多方便。
小儿腑脏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手法要求轻柔深透,适达病所而止,因此要很好地进行手法的练习。
手法练习的方法较多,但小儿推拿手法练习以进行人体操作为主,大多数可参考成人推拿手法的练习方法。
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一般来说以推法、揉法次数为多,而摩法时间较长,掐法则重、快、少,在掐后常继用揉法,而按法和揉法也常配合应用。
掐、拿、捏等较强刺激手法,一般应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刺激过强,使小儿哭闹,影响后来操作治疗。
小儿推拿操作顺序小儿推拿操作顺序一般有3种方法,可根据临床情况灵活应用。
①先推头面部穴位,依次推上肢、胸腹、腰背、下肢部穴位。
②先推主穴,后推配穴。
③先推配穴,后推主穴(如捏脊等)。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无论主穴、配穴,应该先运用轻柔手法(如揉、摩、运、推等),而如掐、拿、捏等强刺激手法,应最后操作,以免引起患儿哭闹影响操作进行和治疗效果。
另外,上肢部穴位,不分男女,可根据习惯或操作方便情况选推左手或右手,一般选一侧即可。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主治及操作手法
小儿推拿1原理:通过推拿按摩特定部位及穴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脾胃,达到去病、强身壮体的作用。
2手法的基本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2.1轻快:用力轻速度快。
使手法力度由肌肤小量而快速向深部传入。
2.2柔和:要有明显的气感,又要操作轻柔灵巧、变换自如。
2.3平稳:操作时应不急不躁、勿快勿慢,用力适宜、勿轻勿重。
2.4着实:操作时选取穴位、部位要准确,手法有一定力度,不可浮躁,滑移不稳,使力度直达深部而起治疗作用。
总之操作要选准穴位、轻快柔和、不急不躁,又要有一定力度,明显气感。
3基础手法3.1推法:直推、分推,单拇指、二指推。
3.2揉法:一指、双指、大、小鱼际、全掌。
3.4摩法:往返揉按。
3.5拿法:两指、四指拿3.6按法:拇指、中指指腹、掌面着力3.7掐法、捣法、运法、搓法4手法的补泻要求及应用4.1掌握施术操作方向:如推上气节为补,推下气节为泻,否则可致虚则愈虚,实则愈实。
4.2手法力度的补泻作用:力度大,刺激性强有泻的作用,力度小,刺激性弱有补的作用。
5注意事项5.1术环境要保持一定温度和安静。
5.2者要注意手的卫生,勤修指甲,不得戴戒指。
5.3前应细心检查,明确诊断,辨证用穴,对于急腹症、出血症、骨折均不宜施术。
皮肤病、糜烂等均不宜施术。
5.4操作者手要保持温暖,手法轻柔适宜,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着力均匀,达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快而不乱、慢而不涩。
5.5术时应依次先从身体上部穴开始操作,先推主穴,后推次穴。
5.6应使用按摩介质以润滑皮肤,减轻摩擦,且需辨证使用。
5.6术后应避风,出汗者汗退后方可离去。
6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主治及操作手法6.1开天门法:既天庭,自两眉至前发际。
两手扶头,自眉心起用两手拇指交替上推至发际。
30—50次。
主治:感冒头痛、惊风6.2推坎宫:在眉上一寸,直对瞳仁。
先以拇指掐坎宫一下,再以两拇指尖侧面自天心(额正中略下于天庭),向外推至坎宫,20—30。
感冒头痛、惊风、昏迷6.3推印堂:两眉间。
小儿推拿基本知识
功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清
热利湿、化痰止呕。
临床应用:( 1)补脾经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
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
等症。( 2)清脾经常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
恶心呕吐、腹泻痢疾、咳嗽痰饮等症。
肝经:(肝、肝木)
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肝经; 直推为泻,称清肝经。(或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 泻)
临床应用:补大肠经常用于虚寒性的腹泻、腹痛、 脱肛等症。清大肠经常用于湿热腹泻,饮食积滞, 赤白痢下,便秘等症。
小肠:(小肠经)
位置:小指尺侧从指端
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向心推为
补,称补小肠;离心 推为泻,称清小肠。 次数:推300~500次。
功用:清利下焦湿热。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水泻。
推拿顺序:(1)先上肢,后头面,后躯干,后下肢。(2) 先主穴,后配穴。(3)先刺激量轻的穴位,后刺激量重 的穴位。除特殊需要外一般按上述三种顺序那一种都可以。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脾经:(脾、脾土)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拇指桡侧指端到指跟)。 操作方法:屈拇指向心推为补,称补脾经(或者顺时 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直拇指离心推为泻, 称清 脾经。 次数:推300~500次。
阳、运八卦等合用。
胃经:(胃、胃腑)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一
节。(手掌大鱼际外侧赤 白肉际交界处)
操作方法:旋推为补,称 补胃经;直推为泻,称清
胃经。
次数:推300~500次。
孙重三先生小儿推拿手法特点及临床应用
35
8、摇法
● 孙老亦喜应用周于蕃的“摇则动之”,又 说“寒症往里摇,热症往外摇”。
● 操作者以手捧住患儿的头或拿住四肢关节 作上下左右的摇动。
8
2、按法
●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其 剽悍者,按而收之;......”剽,疾也。 悍,利也。气候疾利则按之以收敛也。 病情来得凶猛发越太过,可用按法收 之,这样讲来,按是一种治疗的法则。
9
2、按法
● 可按与不可按论,见于《内经素问·举痛论》 篇:“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 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 而痛。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 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 而痛,得炅则痛立止,”
● 孙老的按法有拇指按、拇食指对按、掌按。 ● 他认为鼻出血也可以用按法可达到按而止
血。
13
2、按法
●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中详举了很多 不可按者,按则增病。 “因重中于寒,则 痛久矣。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薄则 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留,炅 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 按也。”
3、摩法
● 面部多用中指或食中指作摩法具有润肤美 容的作用,对青少年青春痘治疗有较好的 功效。
● 摩法还是儿童保健的重要手法,当未病时 采用各种膏剂按保健需要来进行预防这是 古代就提出的膏摩法。
27
4、掐法
● 孙老的掐法是医者用拇指甲或其他指甲,在所 选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掐之,使之产生麻胀感觉, 达到开窍醒神,行气活血,通经活络,回阳救 逆的目的。临床上可用急救常用于高热惊厥、 癫痫发作、急惊风、慢惊风、小儿疳病、半身 不遂、肢体麻痹等。
小儿推拿手法的要求
小儿推拿手法的要求
一、轻柔温和
小儿推拿手法应轻柔温和,力道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或急躁。
这是因为小儿的身体较为娇嫩,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过度的刺激可能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二、准确熟练
小儿推拿手法要求准确熟练,每个穴位和动作都要准确到位,避免误操作。
这需要推拿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小儿的身体状况,并熟练运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三、渗透力强
小儿推拿手法需要有较强的渗透力,能够深入皮下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这需要推拿师掌握一定的按摩技巧,能够有效地将力道渗透到深层组织。
四、持续时间适中
小儿推拿手法的时间应适中,每个穴位和动作的持续时间要合理安排,不宜过长或过短。
一般来说,每个穴位和动作的持续时间在1-3分钟之间,具体情况应根据小儿的身体状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五、注意小儿反应
在小儿推拿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小儿的反应,如果小儿出现不适或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应根据小儿的反应和反馈,灵活调整推拿手法和力度。
六、保持卫生
小儿推拿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卫生,勤洗手、勤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推拿师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剪短指甲、不戴首饰等,以确保小儿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小儿推拿手法
腑娇嫩,使用时切忌暴力。 2.临床上很少单独应用,多与揉法结合使用。
(三)揉法
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
着力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紧贴皮肤, 使之带动皮下组织,一起做轻柔和缓的环旋 揉动。
揉法动作要领及临床应用
操作时,压力要均匀着实,动作宜轻柔而有
节律性。频率120-200次/分。 指揉法常用于“点”状穴,操作时可配合使 用润滑剂作为介质,既可保护患儿皮肤,又 可加强疗效,根据病情需要,可以二指揉或 三指柔。鱼际揉和掌揉法用于“面”状穴。 本法可消肿止痛、祛风散热、调和气血、理 气消积。
注意事项
1.动作要协调,切忌死板僵硬,操作时不要 突然用力,或力量过大,更不能拿捏太久。 2.要修剪好指甲,防止指端内扣伤及皮肤。 3.拿法刺激性较强,常配合捏法同时使用, 组成拿捏法。 4.单纯拿法通常放在治疗最后操作。拿法 后继以揉法,缓解不适。
(十)摇法 操作 术者用一手握住或扶住关节近端的肢 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作缓和环形 旋转运动。做颈项部被动的环转运动称颈项部 摇法,依此有肩关节摇法,腕关节、髋关节、 踝关节等摇法。
拿法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穴位。
应用时,拿后常继以揉法以缓和刺激。三指
拿适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如拿风池及颈项 两侧可发散解表,外感头痛常用;拿肩井能 通调周身气血,常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 拿合谷能治牙痛;拿承山治疗小腿转筋。 拿肩部、颈项是很好的放松手法—颈椎病、 肩周炎
(九)拿法
用拇指和食指指腹,或拇 指和其余二、三、四指指 腹,相对用力,在患儿一 定部位或者穴位上进行有 节律的揉动提捏动作,谓 之拿法。 分五指拿法、四 指拿法、三指拿法、二指 拿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手法特点
小儿推拿手法是推拿手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操作施术要领与成人推拿一样,要求达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但临证有要考虑小儿的生理特点,手法操作应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清代张振鋆提出小儿推拿法为“按、摸、掐、揉、推、运、搓、摇”。
但目前临床应用并不限于八法,随着小儿推拿学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成人手法也逐渐变化运用到小儿推拿中来,成为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如滚法、擦法、运法、捏法、挤捏法、捣法、振法等。
有些手法虽然在名称、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和成人相似,但在运用时,其手法在刺激强度、节奏、频率、操作步骤和要求上却完全不同,如推法等。
另外,有些手法只用于小儿推拿,不用于成人,如运法、捣法、复式操作法等。
小儿推拿手法和成人推拿手法的最大区别,还在于复式操作手法。
在临床应用中,小儿推拿手法经常是和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描述的。
如推上七节骨、摩腹、揉脐、捣小天心等。
同时,在治疗中,手法刺激的强弱及操作方向和时间长短均能推拿补泻作用,从而决定临床疗效。
譬如同为推法,应用于七节骨穴位,向上推能温补止泻,多用于虚寒性腹泻;向下推则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湿热痢疾等症。
另外,由于小儿皮肤娇嫩,所以在手法操作时,一般都需要选用介质,如葱汁、姜汁、薄荷水、滑石粉、按摩膏等,以保护润滑皮肤,增强手法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更多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