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必修2历史知识点
必修2历史知识点1.人类社会的演化和早期文明-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发展出农业和定居生活。
-古代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黄河流域、古代希腊和罗马等文明的兴起。
-宗教文化:多神教、一神教、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出现。
2.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夏、商、周的建立与灭亡: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在夏朝灭亡后建立,周朝在商朝灭亡后建立。
-农业生产关系的发展:奴隶制、封建制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的建立。
-儒家文化的兴起: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扮演重要角色。
3.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分裂的战国时代出现了一系列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墨子、老子等。
-百家争鸣:各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出现,包括儒家、墨家和道家等。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统一措施,包括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
-秦朝的思想压制:焚书坑儒事件是秦朝对异议者进行打压的重要事件。
-兵马俑的发现:出土的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陪葬品的珍贵遗址。
4.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古代的贸易网络,通过陆地和海上连接东西方。
-西域文化的传播:佛教和印度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科技的交流: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入世界。
-大航海时代:欧洲通过航海发现新大陆,与亚洲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5.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鸦片战争:中国在与英国的战争中失败,导致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开放政策: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经济和开放政策,迅速发展经济。
这些历史知识点只是必修2历史的一部分,但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思考历史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影响,以促进我们的个人和社会发展。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总结框架
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总结框架高中历史知识点必修二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
春秋时期,小件铁农具问世。
牛耕是我国农用动力上的一次革命。
战国时,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第二课)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术、制瓷业、丝织业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4)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著名商业中心(5)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最全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最全汇总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即人们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这种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耜耕:随着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步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形成原因(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作用: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4)地位和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时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
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希腊1. 基本概念和特点•希腊城邦制度•希腊的民主制度•希腊的奴隶制度2. 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帕台农神殿•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3. 斯巴达•斯巴达的军国主义精神•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斯巴达的教育制度二、古代罗马1. 基本概念和特点•罗马的共和制度•罗马的行省制度•罗马的奴隶制度2. 罗马的扩张•罗马的征服战争•罗马的地方自治制度•罗马的土地问题3. 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的改革•罗马法的代表作•城市罗马的建设三、近代欧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宗教改革的背景和起因•马丁·路德的改革思想2.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确立•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因•法国的大革命•德国的统一3.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矛盾•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表现•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四、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 十九世纪中国的社会状况•农民起义运动的兴起•中国社会的封建性质•外国侵略和民族危机的加剧2. 辛亥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辛亥革命的目标和影响•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未来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二的部分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希腊、古代罗马、近代欧洲和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过程和影响,为我们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
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分为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个部分。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两个部分的重要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
一、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它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爱国主义运动,它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主要目标,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次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崭露头角的时期。
4.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一次全面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5.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最终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二、世界现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一次重要事件。
3. 苏联的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二战期间的一场全球冲突,涉及众多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冷战: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对抗。
它持续了近五十年的时间,直至苏联解体。
以上只是高二必修二历史知识点的部分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发展和中国的变革。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宝库,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重要途径。
希望你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整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朝:制代替禅让制- 商朝:内外服制度-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内外朝制度、中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4.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内阁制、东厂、锦衣卫- 清朝:军机处二、古代中国经济·农业经济1.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铁犁牛耕- 小农经济- 精耕细作2. 土地制度- 井田制- 均田制- 土地兼并3. 农业主要耕作方法与农作物- 耕作方法:铁犁牛耕、代田法、区田法- 农作物:水稻、小麦、粟、棉三、古代中国经济·手工业的发展1. 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纺织业- 陶瓷业- 冶金业-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2. 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与传承-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四、古代中国经济·商业的发展1. 商业发展的历程- 市的发展- 货币的发展- 商业组织与商人团体2. 古代商业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盐铁官营- 闭关锁国政策五、秦汉至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 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天文历法- 数学2. 文学艺术-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书法: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六、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贸易、对华战争- 结果:南京条约2. 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3.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七、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历史1. 新文化运动- 原因:思想解放、文化革新- 主要内容:民主、科学、新文学2. 中国成立- 成立背景:中国社会的矛盾- 成立过程:中共一大3. 抗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 抗日战争的胜利4. 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的背景与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的简要整理,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大航海时代与文艺复兴1.1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的起因和影响:欧洲海外探险的动力、技术条件和前期探险的主要活动-加强中央集权和资本主义萌芽:航海发展引发的国家利益和权力竞争,对欧洲各国的统治形式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1.2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特点和影响:对传统信仰的质疑、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和文艺复兴艺术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科学的影响第二章: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2.1古代科技与文化的传播-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主要贸易内容、中外之间的交流影响-印刷术:发明过程、意义及传播2.2科技与农业-水利工程: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学:古代农学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2.3科技与手工业-瓷器: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历程和对世界瓷器制造的影响-丝织业: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和对世界纺织工艺的影响第三章:近代世界的经济变革3.1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基本内容: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发生的时间和基本特点-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因素:因素包括技术、矿产资源、交通和市场-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对英国本土经济、政治、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3.2近代工业化的扩散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工业化的扩散及其特点:工业化的扩散经历的地区和国家、特点及其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的原因、战争的进程和战争的影响第四章: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4.1第一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革-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战争的原因、战争的结果及其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革: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思想文化的新风潮4.2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社会的变革-中西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包括使节来华、传教士的活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尤其是对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第五章:近代世界的政治变革5.1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变革-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启蒙思想的主要观点、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对社会的影响-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战争的结果和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5.2近代民族民主主义运动-法国大革命:主要事件和主要影响-民族民主主义运动在欧洲的发展:主要国家的独立运动及对世界的影响。
高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高二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中国古代社会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高二历史必修二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农耕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古代农耕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形成、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以及城市的出现等内容。
1. 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古代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主要包括稻作和麦作。
稻作主要分布在南方,麦作主要分布在北方。
古代农民利用天文、气象知识进行田间经营,发展了农业生产技术,如农耕工具、农作物种植和农田灌溉。
2. 手工业的兴起农耕文明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起。
古代手工业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铁器制作等。
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形成,形成了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发展模式。
3. 城市的出现城市的出现是农耕社会向农业文明转变的标志。
古代城市主要分为国都、郡县和市镇等。
城市经济以商业为主,商人在城市中扮演重要角色,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部分: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政权的建立与发展、社会阶级的形成等内容。
1. 封建社会的形成封建社会是指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的形成是由于统治者需要依靠农民的生产力来获取经济资源,并通过分封土地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2. 封建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封建政权是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夏商周三代、秦汉两汉和隋唐两宋等。
封建政权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不同王朝的更迭,每个王朝都有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规则。
3. 社会阶级的形成封建社会是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体的社会形态。
地主阶级拥有土地和农民作为劳动力,享受丰富的经济利益;农民阶级则以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但在政治上受到地主阶级的压制。
总结:高二历史必修二主要介绍了古代农耕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复习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2、了解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
主要内容:(1)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当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历史意义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实行拨乱反正。
(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4)实行改革开放(第三课)经济体制改革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废除人民公社制度3、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作用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1992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第四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中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省。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古代农业: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西汉的耦犁、耧车,隋唐的曲辕犁等生产工具的出现;垄作法、代田法等耕作方法的进步;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等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等灌溉工具的演变。
商业贸易:汉代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形成了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六朝时期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唐代的夜市繁盛,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也较完备;明清时期,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手工业:纺织业是手工业的重要部门,原料使用先后顺序为麻葛丝棉,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二、近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变革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是主要原因之一。
洋务运动: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三、现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提出,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一五”计划:1953年到1957年,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年召开,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形势,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以上仅是高一历史必修二的部分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古代至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一、先秦商业产生商朝时期:“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出现、货币为贝壳、商业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其中,著名商人陶朱公范蠡被后世商人尊为祖师。
二、秦汉商业初步发展A、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 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汉文帝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B、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长安、洛阳、邯郸等,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
三、隋唐商业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慢)原因: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运河开通表现:金融方面:柜坊(银行雏形)和飞钱出现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市场发展:城市中“市”“坊”分开,农村集市发展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四、宋元商业繁荣1.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开封和临安是当时著名的城市。
②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③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④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⑤海外贸易发达2.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元代商业繁荣的表现①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
②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贸易之巨,无人能言其数”。
③泉州是元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常有百艘以上的海船在此停泊,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
高中必修二历史知识点一、素称发达的古代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夏商周时期,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二、高超的冶金技术1.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夏:铸造比较讲究→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汉代: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三、享誉世界的制瓷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1殖民扩张1.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1)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2)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
(3)英荷战争的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4)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结果: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2.殖民国家的矛盾和冲突战争背景结果英西战争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英荷战争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世界;英法崛起3.英法战争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3.殖民主义的罪恶1.野蛮的掠夺2.残酷的屠杀强盗的贸易: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殖民国家而言(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对殖民地而言(1)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2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
(直接原因)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最新最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石器) (2)石器锄耕(耒耜) (石器、木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3)铁犁牛耕: a 春秋战国时出现并逐渐推广 b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隋唐时期:曲辕犁标志我国耕犁的完善,为后世沿用时间:春秋战国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根本原因)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个体分散);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起源:独立发展、自成体系;②农业技术:精耕细作;③生产模式:小农经济,一家一户,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二、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原始社会晚期: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鼎盛(青铜时代)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 (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商朝— 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三、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元代的纺织业,明清花楼机,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主要的衣四、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的特征1、起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经营模式:官营、家庭、民营手工业长期并存3、经营方式:规模大、部门多、分工细、技术领先4、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冶金瓷 器丝织业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新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
新高一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一、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1.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a. 山脉与河流的作用:山脉分割了地形,形成了不同的地理区域;河流为人类提供了水资源和交通便利。
b.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和渔业发展。
c. 地质地貌对资源利用的影响: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
2.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 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改变:大量开垦农田、大规模工业建设和城市化导致了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b.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善了水资源的供应,但也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c.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采和利用产生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
二、现代世界的形成1. 商业革命与海上贸易a. 商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商业革命标志着由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的重要阶段。
b. 马可·波罗和丝绸之路:马可·波罗的丝绸之路使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更加畅通,推动了经济发展。
c. 哥伦布和地理大发现:哥伦布的航海探险开辟了美洲新大陆,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2.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a. 文艺复兴的起源与特点:文艺复兴是一场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审美感受和个性发展。
b. 科学革命的影响与意义:科学革命标志着人类从迷信和权威主义中解放出来,推动了科学知识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近代世界的动荡与发展1.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a. 工业革命的背景与特点:工业革命是近代社会变革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b.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近代殖民主义是西方国家实施军事、政治和经济控制的手段,对殖民地产生了深远影响。
c. 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以私人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推动了工业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2. 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曲折与变革a.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危机:鸦片战争是中国传统社会遭受外国侵略的导火索,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最全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最全知识点整理(完整版)一、古代希腊城邦1. 城邦的定义和特点•城邦是古希腊城市国家的基本形式,由城市本身和其周围的农村地区组成。
•城邦的特点包括政治独立性、地理环境特征、社会等级制度等。
2. 希腊城邦的发展及其对西方文明的影响•随着希腊城邦的发展,政治制度逐渐演变为民主制度。
•希腊城邦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哲学、戏剧和建筑等方面。
二、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发展1. 罗马的建立和共和制度•罗马是由奥古斯都建立的,采用了共和制度。
•罗马共和制度的特点包括两院制、元老院和平民会等。
2. 罗马帝国的扩张和统一•罗马帝国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手段扩张领土,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帝国。
•罗马采取的统一措施包括行省制度、市民权和教育系统等。
3. 罗马法的传承和影响•罗马法是指古罗马时期的法律体系,对后来的法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民法和刑法方面。
三、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1.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组织形式,以封建公主和封臣的关系为核心。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包括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契约和封建经济等。
2. 封建经济的运作方式•封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封建领主通过掌握土地和农民的劳动来获取经济收益。
•封建经济还包括农业生产工具、领主的征收和农民的交租等。
3. 宗教的影响和宗教改革运动•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宗教在封建社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宗教改革运动是指16世纪基督教内部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南宋的政治和军事1.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宋朝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全国各地。
•宋朝政府的特点包括科举制度、地方自治和官僚体系等。
2. 宋朝的军事改革和辽金战争•宋朝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使军队在辽金战争中获得一定的战略优势。
•辽金战争是指宋辽两国和金国之间的战争,最终导致金国灭亡。
五、元代的政治和社会1.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元朝采取了蒙古族的政治制度,由大汗统治全国。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古代中国经济原始农业与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耜耕”或“石器锄耕”,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土地制度: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等,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但其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也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从夏商周开始,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体现了古代手工业与政权之间的紧密联系。
商业发展:从先秦时期的官府控制商业,到秦汉时期的商业初步发展,再到元代的商业繁荣,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的演变历程。
二、近现代世界与中国经济工业革命: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巨大变革,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确立和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以及工业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并不断扩大。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包括民族工业的兴起、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以及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等。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与影响:包括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资本全球化等方面,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与发展: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推动了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经济变迁的轨迹。
同时,这些知识点也是高考历史考试的重要考点,需要认真复习和巩固。
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
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一、中华文明的发展1.考古发现与原始社会-中国的考古发现与文明起源-原始社会的特点和生活方式2.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发展-夏朝的建立和衰亡-商朝的兴起和发展-周朝的建立和统一3.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变迁-战国时期的分裂和战争-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传播4.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秦始皇的统一和变革-汉朝的兴起和统治-汉武帝的与开放5.魏晋南北朝的动荡-三国时期的政治争斗-魏晋南北朝的兴起和衰落-佛教的传入和流行6.隋唐五代的繁荣与衰落-隋唐时期的国家统一和繁荣-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和分裂-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影响7.宋元明清时期的巩固与变革-宋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元朝的政治统治和文化融合-明清时期的与开放二、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1.东地中海文明的兴起与辉煌-古埃及文明的崛起和发展-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古罗马文明的统一和繁荣2.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和特点-阿育王的统一和繁荣-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与发展3.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巴比伦和亚述帝国的崛起与衰亡-波斯帝国的统一与扩张4.华夏文明与他国的互动-希腊罗马和印度文明对中国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影响5.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古代文明-美洲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非洲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影响-大洋洲古代文明的发现和传承三、各种政治制度与文明的变迁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兴盛-中央集权的建立与发展-科举制度的实施和影响2.世界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制度的兴起和传播-共和制度的建立和衰退-奴隶制度的存在和消亡3.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与传播-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伊斯兰教的传承和发展四、文化交流与技术发展1.东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拓和活跃-文化艺术品的流通和传播-语言文字的交流和融合2.技术发展与社会变革-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影响-工业技术的发展和传承-商业贸易的发展与跨洲交流历史必修二包含丰富的内容,涉及中国和世界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与演变规律。
2024年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本第一章古代东方民族的形成与发展1. 民族的概念和分类- 民族的定义和特点- 民族的分类和主要民族-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2. 中华民族的形成- 華夏族、夷狄二元论- 中原古代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文字和文化3. 阿拉伯民族的形成- 阿拉伯民族的起源和形成-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民族的集结-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和发展4. 印度民族的形成- 印度的民族构成与文化传统- 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与印度民族形成- 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分裂与统一第二章古代东方的政治格局1.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封建社会的定义和特点-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构成2. 中国封建王朝的更替-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更替与理论依据- 春秋时期到秦汉时期的政权更迭3. 阿拉伯帝国的政治制度- 阿拉伯帝国的基本制度- 回教与帝国的政治合法性- 阿拉伯帝国政权的建立与分裂4. 印度的诸邦制国家- 印度的政治格局变迁与形成- 印度诸邦制国家的政治特点- 印度统一帝国的建立与发展第三章古代东方的经济与文化1. 古代东方经济的类型- 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 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阿拉伯帝国的经济特点和成就2.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情况- 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关系的发展- 农业经济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关系3.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手工业工艺的技术特点和发展- 手工业经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作用4. 阿拉伯帝国的经济与贸易- 阿拉伯帝国的经济结构和发展- 基督教世界与阿拉伯帝国的贸易- 阿拉伯帝国经济对欧洲的影响5.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 古代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内涵- 中国古代文艺的发展与成就6. 阿拉伯帝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阿拉伯帝国对科学技术的贡献和传承- 阿拉伯帝国的文化艺术成就- 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第四章世界各国的相互交往1. 古代东方交往的特点- 以贸易为主的古代东方交往- 交往中的文化传播和技术交流- 古代东方交往对世界的影响2. 中国与邻国的交往- 中国与东亚邻国的交往- 中国与中亚和西亚国家的交往- 中国与欧洲国家的交往3. 阿拉伯民族与其他东方民族的交往- 阿拉伯民族与非洲的交往- 阿拉伯民族与中亚的交往- 阿拉伯民族与欧洲的交往4. 印度与中亚、西亚等国家的交往- 印度与中亚的交往- 印度与西亚的交往- 印度对马六甲和东南亚国家的影响这份知识点总结包含了古代东方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古代东方的政治格局、古代东方的经济与文化和世界各国的相互交往等内容,涵盖了中国、阿拉伯和印度等地区的历史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大家都知道高中的历史知识点有多复杂,而且还非常多,平时看着书背,也有可能思路不清晰。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到了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
东汉时,在某些地方一牛挽犁已经取代了耦犁(二牛抬杠)。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汉代素纱禅衣。
汉代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唐代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工艺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如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
商代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汉代,冶铁开始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东汉初,杜诗创造出借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越窑的青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和邢窑的白瓷(据说“天下无贵贱通行之”)相当著名。
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
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且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美术陶制品“唐三彩”曾风行一时。
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窑闻名天下。
历史必修二知识归纳
“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一、形成的原因
1、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的情况下形成的。
3、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二、形成过程
1、优先发展重工业
(1)背景:苏联的建立——1922年12月;列宁的逝世、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
(2)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提出——1925年12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
(3)过程:一五计划(1928——1932)——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农业国;
二五计划——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
三五计划——因卫国战争爆发而中断。
(4)结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
2、农业集体化运动
(1) 背景:工业的需求;1926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困难;斯大
林的个人因素
(2) 〖评价农业集体化运动:积极意义——为苏联的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弊端——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3、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
三、评价斯大林模式
1、功绩:(1)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2)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3)国民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
2、弊端:
政治方面——(1)个人的高度专权;(2)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3)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方面——(1)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经济效益低下(3)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3、评价: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
一、苏联改革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主要改革活动
1、赫鲁晓夫改革
(1)内容
政治改革: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加大农业的投入;鼓励垦荒。
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精简机构
(2)结果及原因
收效甚微,因为: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对斯大林的功过没作实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2、勃列日涅夫改革
(1)内容
政治方面: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方面: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2)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改革的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比较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
共同点: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失败的共同原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国情认识不清(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戈尔巴乔夫改革
(1)内容
经济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
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从宪法中删去了关于共产党领导作用的条文。
同年苏共“二十八大”宣布要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等。
(2)影响:苏联解体
三、苏联解体
1、标志: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解体。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苏联历史结束。
2、原因: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3、教训:
一定要抓好执政党建设;要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要从国情出发;要抵制和平演变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侵蚀。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梳理】。